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设想
淅川县寺湾镇 王光锋
目前,农村小学生由于见识少,课外阅读量少、知识面窄,导致他们怕作文、厌作文,感到作文难写,写起作文来无从下笔,觉得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或者总是口号式的几句,空洞无物,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这些问题:
问题一:重文轻人。只注重字、词、句、篇的训练,很少考虑
1.作文指导、评价重形式与结构,轻内心的感悟体验。
2.作文指导重揣摩题意,轻个性表达。
3.作文讲评课的形式单一。
问题二:学生习作的质量参差不齐。从小学生作文抽测来看,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语言基本功不扎实,选材单一,或没有内容可写,或有相当一部分是雷同作文。一部分学生呈现出来没有写话的兴趣,也没有乐于写话的习惯。
成因分析:一是读与写严重脱节,二是内容虚假化,三是习作形式单一训练。
问题三:重课内轻课外。作文内容空洞无物,假话、空话、大话成风。
二、改进方向
1.明确目的,提高习作兴趣。
2.作文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在作文教学实践过程中,要注重将作文与生活结合在一起。如在教“写人”(《我的同桌》)的作文时,先让学生互相仔细观察自己同桌的外貌特征,然后由几名学生向同学们口头介绍自己的同桌,后由学生自由评论,说得好的在哪?不足又在哪?并给予补述。这样即可以创设说话情境,又为作文提供丰富的材料。
3.作文还要与自然相结合。
在作文教学时,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顿时会产生一种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感觉,不但能给学生美的享受而且能激起学生作文的欲望。比如,在教 “描写景物”(《校园的四角》)的作文时,我首先让学生准备好笔和本子,再先后把学生带到校园里的中心位置,让学生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进行具体细致的观察,并不断提示学生:每个区域内主要有什么景物,又有什么不同的景观,经过观察后让学生再利用积累到的语言进行具体、细致的描述,同时把自己对校园的感情渗透在字里行间。有的学生写到:校园里西南角的幼儿园是我小时的乐园,也是现在的休息园,学习累了,我会到幼儿园里去滑滑梯、去荡秋千、去坐转转椅„„;有的学生写到:校园里东北角的操场是我们学生课后玩耍的天地,下课了,我和小伙们一起在那玩打沙包、跳皮筋,还可以在边上树林里捉迷藏„„;看,多好的描述,多好的想象啊!在观察的基础上,学生就能把自己的独特真实感受写下来。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作文的题材来源于生活,取之于生活,只要教师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去激发农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加强形式多样的写作训练,农村小学生写起作文来也就能笔下生辉,言之有物。
4.拓宽习作范围。
5.读写结合
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还要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多看适合他们年龄、社会阅历阅读的各种书籍。无论是诗歌、寓言、童话还是小说,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无论是文学读物,还是科普读物,也无论是中国作品,还是外国作品,阅读的内容和范围不作限制,越广泛越好。教育学生随身准备一个记录本,遇到好的名言、佳句就摘录下来,象背书似的牢记在脑海里,随时积累写作素材。另一方面,教会学生从社会中汲取原始素材,提醒他们留意身边的任何事,学会评价、鉴赏美丑、善恶、人生世态。尽可能创造条件,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多了解社会,多接触大自然,组织参观、游览,使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开阔学生眼界。这样,使学生不但会学习、能分析,而且见多识广,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当然,这非一日之功,必须坚持经常,只有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才会提高。
6.开放作文课堂。
开放课堂,常用的有3种做法:一种是配合生活进行写作,一种是组织语文活动进行写作,另一种是与其他学科挂钩,协同作战。如:国庆节看阅兵、中秋节赏月、编演童话剧、举办巧手日等,组织活动是学生自觉自愿的,自由组合的,教师需要做的是,第一是放手,第二是放手,第三还是放手。确定活动项目、写作要求,要放手让学生讨论;怎么干,要让学生自己去闯;遇到问题,要让学生自己动脑筋解决。教师在一边可以指导指导,但决不是干预。
7.重视个性化的表达。
对作文形式的重视也是个性化表达的要义。如《我喜爱的„„》,学生有的写老师,有的写父母,有的写同学,呈现出来的习作有的是记叙文,有的是抒情性散文,有的是浪漫的小诗歌,有的是有情有理的小论文。
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设想
淅川县寺湾镇 王光锋
目前,农村小学生由于见识少,课外阅读量少、知识面窄,导致他们怕作文、厌作文,感到作文难写,写起作文来无从下笔,觉得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或者总是口号式的几句,空洞无物,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这些问题:
问题一:重文轻人。只注重字、词、句、篇的训练,很少考虑
1.作文指导、评价重形式与结构,轻内心的感悟体验。
2.作文指导重揣摩题意,轻个性表达。
3.作文讲评课的形式单一。
问题二:学生习作的质量参差不齐。从小学生作文抽测来看,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语言基本功不扎实,选材单一,或没有内容可写,或有相当一部分是雷同作文。一部分学生呈现出来没有写话的兴趣,也没有乐于写话的习惯。
成因分析:一是读与写严重脱节,二是内容虚假化,三是习作形式单一训练。
问题三:重课内轻课外。作文内容空洞无物,假话、空话、大话成风。
二、改进方向
1.明确目的,提高习作兴趣。
2.作文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在作文教学实践过程中,要注重将作文与生活结合在一起。如在教“写人”(《我的同桌》)的作文时,先让学生互相仔细观察自己同桌的外貌特征,然后由几名学生向同学们口头介绍自己的同桌,后由学生自由评论,说得好的在哪?不足又在哪?并给予补述。这样即可以创设说话情境,又为作文提供丰富的材料。
3.作文还要与自然相结合。
在作文教学时,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顿时会产生一种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感觉,不但能给学生美的享受而且能激起学生作文的欲望。比如,在教 “描写景物”(《校园的四角》)的作文时,我首先让学生准备好笔和本子,再先后把学生带到校园里的中心位置,让学生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进行具体细致的观察,并不断提示学生:每个区域内主要有什么景物,又有什么不同的景观,经过观察后让学生再利用积累到的语言进行具体、细致的描述,同时把自己对校园的感情渗透在字里行间。有的学生写到:校园里西南角的幼儿园是我小时的乐园,也是现在的休息园,学习累了,我会到幼儿园里去滑滑梯、去荡秋千、去坐转转椅„„;有的学生写到:校园里东北角的操场是我们学生课后玩耍的天地,下课了,我和小伙们一起在那玩打沙包、跳皮筋,还可以在边上树林里捉迷藏„„;看,多好的描述,多好的想象啊!在观察的基础上,学生就能把自己的独特真实感受写下来。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作文的题材来源于生活,取之于生活,只要教师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去激发农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加强形式多样的写作训练,农村小学生写起作文来也就能笔下生辉,言之有物。
4.拓宽习作范围。
5.读写结合
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还要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多看适合他们年龄、社会阅历阅读的各种书籍。无论是诗歌、寓言、童话还是小说,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无论是文学读物,还是科普读物,也无论是中国作品,还是外国作品,阅读的内容和范围不作限制,越广泛越好。教育学生随身准备一个记录本,遇到好的名言、佳句就摘录下来,象背书似的牢记在脑海里,随时积累写作素材。另一方面,教会学生从社会中汲取原始素材,提醒他们留意身边的任何事,学会评价、鉴赏美丑、善恶、人生世态。尽可能创造条件,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多了解社会,多接触大自然,组织参观、游览,使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开阔学生眼界。这样,使学生不但会学习、能分析,而且见多识广,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当然,这非一日之功,必须坚持经常,只有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才会提高。
6.开放作文课堂。
开放课堂,常用的有3种做法:一种是配合生活进行写作,一种是组织语文活动进行写作,另一种是与其他学科挂钩,协同作战。如:国庆节看阅兵、中秋节赏月、编演童话剧、举办巧手日等,组织活动是学生自觉自愿的,自由组合的,教师需要做的是,第一是放手,第二是放手,第三还是放手。确定活动项目、写作要求,要放手让学生讨论;怎么干,要让学生自己去闯;遇到问题,要让学生自己动脑筋解决。教师在一边可以指导指导,但决不是干预。
7.重视个性化的表达。
对作文形式的重视也是个性化表达的要义。如《我喜爱的„„》,学生有的写老师,有的写父母,有的写同学,呈现出来的习作有的是记叙文,有的是抒情性散文,有的是浪漫的小诗歌,有的是有情有理的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