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进行了五次大规模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但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进一步深入,我国行政管理体制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回顾和总结我国前五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历程和成效,并进一步探讨我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为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依据。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建立适应社会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社会主义公共行政体制为目标,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以服务政府建设为切入点。“十一五”规划从“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四个方面阐述了我国未来五年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要求。其中,完善体制机制是谋求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完善体制机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促进政府管理创新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重要问题。国有企业行政管理就是国有企业根据获取利润的核心目标,建立起一套非生产性组织体系,并在其中对非生产资源实行有效管理的方式与手段的总和。

关键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

第一章 绪言

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行政管理也面临着调整旧方式、适应新形势的任务。加强和改进企业行政管理,是搞好企业内部管理,适应市场经济和企业转机建制的重要环节,对于增强企业活力和发展市场经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企业行政管理的理论基础入手,通过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发展情况,分析了西方和国内学者对于行政的不同流派的不同观点,辨析了行政管理的关系,并通过企业行政管理的理论研究现状,详细论证企业行政管理的理论基础,并提出了国有企业行政管理研究的现实意义。本文将国有企业行政管理的研究放在国有企业改革和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将企业行政管理改革细化为行政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技术在行政管理中的应用以及管理队伍的建设和

领导者的选拔和任用几大方面, 较为深入和全面的探讨了在国有企业建立现代化制度中,如何让看似平淡无奇的行政管理工作跟上改革的步伐,为企业的各项工作做好铺垫,也为企业理顺内部管理,是我国国有企业能够更好的迎接市场国际化的挑战。目前的企业行政管理的研究中,很少提到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对行政管理的工作的冲击和要求。但是,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但是在很多国有企业中,信息系统的使用既给企业带来了先进的管理技术,也给国有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传统的企业行政管理人员普遍对信息化不了解,有自己的一套长期适应的工作方式和制度,新技术的引用对于行政管理人员的观念和工作习惯是一个很大的冲击,甚至会带来很多人员的精简,从而导致员工的抵触情绪。在这种形势下,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如何适应信息化的发展,尽快转变观念,在管理信息系统的运用中提高工作效率,精简结构,降低成本,这里是当前国有企业行政管理革新中面临的新问题。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1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

1.1.1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已经经过了20多年的改革历程。这20多年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涉及面广,对我国上网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首先,从内容上看,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主要目标是调整政府职能、改革管理方式和优化管理组织结构,涉及很多方面,主要包括行政机构改革、权力下放、中央和地方关系调整、政府职能转变、依法行政机制假设、公务员制度的建设等等。

其次,从过程上看,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按任务分阶段进行的,其中每隔五年进行一次、至今已有五次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标志着中国行政改革的重要阶段。这不仅是因为这五次改革规模大,而且除1982年改革之外,其他四次改革都与政府职能转变相联系,加上中央政府的改革必然使得地方政府发生相似的变化,因而改革具有全局性、标志性。 再次,在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还在政府权力下放、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政务公开、电子政务、廉政建设、扩大民主执政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推进政府管理方式转变,加强行政管理体制建设。国有企业改制一直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经过多年努力,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整体素质逐步提高,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经济效益大幅增长,为我国经济和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两面性,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不足之处,国有企业改制依然存在着许多,反映在改制程序问题上表现为:一些国有企业在改制的环节上仍存在不规范现象;一些企业管理层收购不规范,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社会反应强烈;有些地方国有产权交易进场率不高,没有实行竞价交易;更有一些地方一卖了之,程序很简单。

1.1.2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的巨大成效

回顾20多年来的改革历程,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

效,为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政府职能已经有重大转变。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以简介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政府逐步分开,政府对微观经济的干预大大减少,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基础作用日益明显,不需要由政府承担的职能开始转给社会组织,政府加强了对市场规范和监督,越来越重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其次,政府机构得到了精简。经过五次改革,国务院工作部门由100个减少到52个左右,精简约50%,人员编制由5.1万减少到1.67万,精简约67.3%。政府权利逐步下放到地方、社会和基层,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经过多次调整趋向合理,地方政府、社会和基层组织的积极性得到了更大的发挥。

最后,政府管理方式不断创新。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已经成为政府运作的基本要求,政府决策机制日趋科学化民主化,公务员制度逐步得到完善,政府管理走向公开透明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重要阶段形成果,电子政务推进加速,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导向不断增强,公民权利受到重视和尊重,政府绩效化,丰富多彩的政府管理创新活动,不断为改革注入新的活力。

国有企业改制是将国有企业的资源产量化为股份并改变原有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过程。国有企业改制是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重要手段和方向。其目的就是要将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造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企业。通过改制要逐步建立起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府分开、管理的现代企业制度,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国有企业改制涉及到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利益,改制程序问题非常重要,是关系到国有企业改制能否达到预期目标的关键之所在,即将改制或正在改制的国有企业必须给与高度重视。

1.2 企业行政管理的功能、特点及要求

企业的行政管理体系,可以说是企业的中枢神经系统。它是以总经理为最高领导、由行政副总分工负责、由专门行政部门组织实施、操作,其触角深入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和分支机构的方方面面的一个完整的系统、网络。

行政管理体系担负着企业的管理工作;企业中除行政管理之外的工作,都是某个方面的“业务”。行政管理体系推动和保证着企业的技术(设计)、生产

(施工)、资金(财务)、经营(销售)、发展(开发)几大块业务的顺利、有效进行和相互之间的协调。

一个较大企业的行政管理体系,其本身往往就是一个具体而微小的企业。行政工作在其广度、深度、重要性及敏感性等方面都不同于企业各方面?行政工作涉及到许多局外人难以想象的细微末节;行政管理的重要,是因为它是领导和各部门、众员工之间的桥梁。

企业的行政管理如此重要,然而却几乎没有人去研究它;这是现今企业普遍感到最头疼的行政管理,而改进它又不知如何下手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篇幅所限,这里仅就其中的二、三问题作一探讨,期望引起讨论。

1.2.1 企业行政管理的功能及其要求

行政管理工作工作可以说是千头万绪、纷繁复杂。企业行政人员每天都面临着大量的、琐碎的、不起眼的事务。但是,这些事务只不过是行政管理这棵大树上的枝枝叶叶而已。概括起来说,行政管理在企业中主要有管理、协调、服务三大功能;其中管理是主干,协调是核心,服务是根本。研究言之,行政管理的实质就是服务。

专门的行政管理部门(通常称为办公室、总经理办公室、行政人事部之类)担负着企业行政管理的组织实施、具体操作,是行政管理工作的一个部分、一个环节,是整个行政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小系统。

行政部门应该兢兢业业、认真细致地做好种种行政事务工作,把两道和员工从繁重、琐碎的行政事务和生活琐事中解脱出来,可以集中精力、轻装上阵,研究国内外市场形势,考虑公司的发展战略,探讨公司的组织架构,任用公司的各级干部,实施公司的经营方针,解决公司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以及专心做好每笔重要业务等等。为了做好纷繁复杂的行政工作,行政部门的领导不能东一榔头系一棒子,茫无头绪地整天瞎忙;或是被领导一会儿支到东,一会儿支到西;结果村村起火,处处冒烟,吃力不讨好,不知道自己整天都忙了些什么。行政部门的领导应该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定性,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有自己的主见,能够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做好安排,指挥若定。为了能达到这种境界,必须建立健全和认真执行行政部门的各项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工作程序以及一系列规范化表格、图表等,从而建立其行政部门

的“法制”秩序。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出一支高素质、高效率的行政人员队伍;同时要搞好科学分工、管理层次和合理授权。一旦行政系统的一系列硬件(如办公设施、生活设施)、软件(如规章制度、工作程序)、人员队伍、分工协作和管理层次等等建立健全起来,整个行政管理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就会像一部自动机器一样运转,只在较少的场合才需要部门领导和上级领导辅以“人治”。一个行政部门的管理能够做到这种程度,可以算是有一定水平了。

然而,行政部门如果仅仅满足于这样一种管理水平,那还是不够的。行政部门还必须在“管理”、“协调”和“服务”三个方面再上一个档次,才算是一个合格的现代企业的行政管理者。

从“管理”方面来说,行政部门不能满足于在日常事务的层次上做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还必须在公司的经营理念、管理策略、企业精神、企业文化、用人政策等重大问题上有自己的思考,并且高屋建瓴地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贯彻落实,成为领导不可缺少的“高参和臂膀”。这就要求行政部门的领导者不能满足于做一个事务主义者,而是要做一个有思想、敢创新、有冲力的领导者;换句话说,他不能仅仅满足于做好一个战术家,还要努力做好一个战略家。很显然,也只有一个有思想、懂战略、敢创新、有冲力的人,才能把行政工作做得更好,做得再上一个档次。

从“协调”方面来说,行政管理者不能简单地传达领导的命令、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为满足;也不能凭借自己在企业的独特地位对各个部门 ,以权压人。行政部门应主动做好上与下、左与右、里与外的沟通,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做好协调。没有充分沟通的协调不成为真正的协调。

从“服务”上说,行政部门要甘当幕后英雄的角色。因为行政服务干得再出色,毕竟是服务于企业的最终目的的。行政部门的工作,特别是后勤服务工作,永远不要奢望成为企业关注的“中心”。不但不可能,而且不应该。因为如果一个企业的关注点不幸竟在于行政部门,那只能说明一点,即行政工作做得实在太糟糕,影响了企业各方面的工作,影响了企业最终目的的的实现,以至于引起大家的关注。行政管理的理想境界应该是“润物细无声”。行政部门最忌讳处处显示自己的存在,与其他部门抢镜头,争荣誉。行政部门应该像一部自动化程度很高的机器,这头原料(任务)进去,那头成品(结果)出来;其中

的许许多多曲曲折折,都消化在行政体系之内,切记为自己评功摆好,四处张扬,浪费别人的时间、精力和感情。要反对利用自己对公司资源的支配权只顾为自己谋取私利或便利的行为,特别要反对把行政部门变成“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官府衙门。管理是要执行制度的;但执行制度也是一门艺术,并不一定要搞的剑拔弩张,刀光剑影。特别是在高素质人才集中的地方,更要注意对人的尊重。行政工作要做得有人情味。

在“管理”上上下级之间的 在“协调”上 ;在“服务”上当好幕后英雄的境界,是行政工作的理想境界。由于各种因素,并不容易达到,我们只能尽力而为之,努力趋近于这种境界。

1.2.2 企业行政管理的特点及其要求

一般意义上的行政管理主要包括管理、协调和服务三个方面的功能;究竟言之,行政管理就是服务。就这一点而言,企业的行政管理与政府机关大体相同。但是企业的行政管理于政府机关仍有很大不同。但是企业的行政管理与政府机关仍有很大不同。这种不同,在我看来,归根结底就在于它是企业的行政管理。企业的行政管理至少有以下特点:

企业的行政管理不是独立自足的,它本身并不是企业的目的所在。企业的行政管理即使搞的像一朵花似的,如果不利用和合理调配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技术等资源,不利于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开源节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加快企业的发展,那也是没有价值的。简言之,企业行政管理服务于企业的根本目的即:通过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而谋取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

政府机关的行政管理,就政府体系本身而言,可以说就是它的目的本身。也就是说,政府机关之所以存在,目的就在于实行行政管理。这就使政府机关的行政管理往往给人一种“为管理而管理”、不尽情理、不合实际的印象;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企业里,就会比较触目惊心,使人难以容忍。

1.3 我国行政管理体质改革进程的回顾

1.3.1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改革开放事业的总体布局中不断推进

这30年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展开的。邓小平同志曾深刻指出,我们提出改革时,就包括政治体制改革;不改革政治体

制,就不能保证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就会阻碍生产力发展,阻碍现代化的实现。在政治体制改革进程中,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始终是一个关键环节和重要切入点

30年来,我们着力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理顺职责关系,优化组织结构,提高行政效能,各级政府的职责

1.3.2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自身建设 这30年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适应不同历史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全方位、渐进式展开的。改革的内涵十分丰富,范围十分广泛。既包括集中进行的历次机构改革,又包括财政、金融、投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行业和领域的单项改革;既包括职能和机构的调整,又包括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的创新;既包括行政机构的调整,又包括事业单位改革;既包括政府内部的机制改革,又包括政府与党委、人大政协、司法、群团等方面的协同配套改革。 其中,从1982年到2008年,先后集中进行了六次较大规模的机构改革。1982年机构改革,适应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转移的需要,着力改变机构臃肿、层次繁多、人浮于事等状况,明确行政、事业、企业的界限,精干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1988年机构改革,首次提出转变职能这个关键,裁剪专业管理部门和综合部门内部内设专业机构,减少专业部门对企业的干预,提高政府宏观调控能力。1993年机构改革,适应市场经济要求,进一步改革计划、投资、财政、金融管理体制,撤并了一些专业经济部门和职能交叉的机构,将一部分专业经济部门转化为经济或服务实体,将综合经济部门的工作重点转到宏观调控上来。 经过30年持续不懈的努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明显成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大局总体稳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实现总体小康,与我们不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自身建设,不断优化执政资源配置是分不开的。从政府建设角度看,改革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政府管理理念发生重大变化。与改革开放以来相比,政府的角色定位和基本理念适应时代潮流取得显著进步。一是确立了责任政府的理念。各级政府及部门的责任逐步得到明确和强化,一切权力来自人民、必须对人民责任的意识逐步深入人心。二是确立了服务政府的理念。各级政府及部门逐步实现了从“管字当头”到“服务至上”的转变,能否为人民群众提出等多更好的公共服务,成

为衡量政府工作人员必须遵守与维护法律权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意识逐步形成。

2.政府职能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经过改革,政府职能逐步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逐步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相适应。一是政府、市场、企业三者的关系逐渐理顺。政企分开基本实现,企业成为自负盈亏、自主发展的独立市场主体。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模式逐步形成,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得到发挥,以间接手段为主的政府宏观调控体系逐步完善。二是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不断加强。着力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和谐,社会利益协调机制、矛盾疏导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等逐步建立;着力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迈出重要步伐。积极培育社会力量,各类社会组织蓬勃发展,初步实现了由单纯依靠政府管理向政府与社会协同治理的转型

3.政府组织机构得到调整优化。经过改革,与计划经济体制适应的以计划为龙头、综合部门管理专业部门、专业部门直接管理企业的机构框架彻底改变。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以宏观调控部门、行业管理部门、市场监管部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部门为主的机构框架初步建立特别的十六大以来,适应政府全面政府履行职能的需要,着重调整和加强了宏观调控、金融监管、应急管理、安全生产、能源规划、资源环境、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领域的管理体制和机构设置。

4.各级政府和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关系逐步理顺。中央和地方事权划分趋于合理,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得到更好发挥。不同层级政府经济社会事务的管理责权逐步得以合理界定,各级政府在职能配置上“上下一般粗”的状况得到改善。政府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关系进一步清晰,一些重要领域的部门职责交叉事项逐步划清,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逐步建立。特别是行政执法职责体系逐步理顺,多头执法、多层执法、执法扰民等突出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1.3.3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积累了一些重要经验和启示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丰富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启示。认真总结这些经验和启示,有助于我们加深对改革基本规律的认识,牢牢把握正确的改革方向。

1、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服从和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历次机构改革都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改革的方向和各项重大措施都是按照中央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确定的,同时充分保证和发挥党和政府在改革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同时,行政管理体制始终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2.始终坚持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政府职能规定着政府管理的基本方向和主要内容,推动职能转变一直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一条主线。从1982年机构改革开始,中央就提出要转变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1988年机构改革明确提出转变职能的要求,以后一直把转变职能作为深化

序 ·1

·2

·····················································································2

2.各行为主体的策略选择··································································3

3.博奕分析的进一步假设··································································4

二、会计信息披露的博奕分析····························································5

1.博奕模型与分析···········································································6

2.基本结论及相应分析·····································································7

三、结论与建议··················································································8

1.结论及启示··················································································9

2.建议··························································································10 参考文献···························································································12 致 谢···························································································13

切会计资料。保证会计信息的内容真实、数据准确、资料可靠,不仅是会计信息客观性特征的总要求,而且也是会计核算的一个基本目的和重要基础。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会计信息对外公开披露是引导社会资源配置的重要信号。市场能否把有限的社会资源优化配置,使社会福利最大化,关键是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客观。

近年来,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在各行各业的一些单位中时常发生,并成为全社会的热门话题。自2001年底,美国安然公司(Enm)轰然倒塌后,美国的世通公司(Woridcom)、施乐公司(Xerox)、默克公司(Merck)、蒂科国际公司(Tyco)等大公司的一系列会计丑闻也相继被曝光。美国的各大会计公司可以为了咨询费而默认公司做假或助其做假:律师可以为了拉到公司业务而搞伪证;董事可以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顾广大中小股东的死活,道德准则丧失殆尽。有人说,美国企业文化最缺乏的就是“耻”字,以耻为荣。一系列会计造假丑闻摧毁了美国“大型会计公司和政府监督机构为投资者创造了安全投资场所”这一脆弱的信念。日本的OriX公司也同样存在着会计造假问题。而我国又相继出现银广夏、麦科特蓝田股份等会计造假事件。如银广厦通过虚构7.62亿元利润,创造“中国第一蓝筹股”神话,其停牌时的流通市值比1998年增加了至少70亿元。因此,对于造假者而言只要造假成本低于造假收益,造假者就有“博奕”的理由和冲动。由此可见,会计造假己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难题。假账、假报表、假成本、假利润、

● ● ● ● ● ●

博奕论的基本假设有两个:一是强调个人理性,假设当事人在进行决策时,能够充分考虑到他所面临的局势,即它必须且能够充分考虑到对奕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可能影响,能够做出合乎理性的选择;二是假设对奕者最大化自己的目标函数,能够选择使其效用最大化的策略。博奕论把现实世界中不同参与者之间的各种复杂的行为关系抽象概括为不同参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与一致,进而通过构建经济行为模型来研究不同参与人的策略选择问题,使分析更加准确;博弃论分析强调不同参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即某一方的收益或效用函数不仅取决于自己的选择,而且还依据对手的选择;同时,博奕论把信息的不完全性作为基本前提之一,这就使得博奕论所研究的问题和所提出的1.博奕主体包括:政府、债权人、所有者、经营者和其他与企业相关的主体等。政府最关心的是税收征缴;债权人最关心的是债权能否按时收回本金和利息;所有者最关心的是自己投人的资产能否得以保值增值;经营者关心的是经营业绩的增加能否给自己带来额外的经济利益;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者关心的是股票的价值和企业的业绩。由于他们具有不同的行为目标,存在着不同的利益驱动,围绕企业应当怎样披露会计信息这个问题。博奕各方出现利益冲突,由此产生不同的行为选择。

(1)从政府部门的角度来看:政府部门负责调节社会的经济运作,管理国民经济,保障社会公众利益的重任,它要求企业真实、充分、公允的披露会计

信息,及时足额缴纳税收,以保证财政收人的稳定增长。

(2)从债权人的角度分析:他们关注的是能否按时收回贷款,也需要真实的会计信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并尽早采取对策,以减少贷款风险。

(3)从所有者及证券市场投资者的角度来看;他们需要经营者披露真实。充分的会计信息,以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竞争能力、盈利能力和利润分配情况,以决定是否对企业进行投资。

(4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即经营者从自身利益考虑,信息披露的质量是满足自身利益最大化要求。

● ● ● ● ● ●

(a)给定q,政府部门选择监督和不监督的期望收益分别为:

π(1,q)= (-c-a+f) *q + (-c)* (1-q) = -aq + fq – c

π (0,q) = -aq + 0(1-q) = -aq

解:π= p*π(1-q) +(1-p)*π(0,q)

=p*(-aq+fq-c)+(1-q)*( -aq)

=-paq+fpq-cp-aq+paq

=fpq-cp-aq

则政府部门预期收益最大化的一阶条件是:

π/p=fq-c=0

从而可得:q=c/f

其含义为:如果经营者违规的概率小于 c/f,政府部门的最优化策略是选择不监督;如果经营者违规的概率大于c/f,政府部门的最优选择是监督;如果经营者违规的概率等于c/f,政府部门随机的选择监督或不监督。

(b)给定P,经营者选择违规和不违规的期望收益分别为:

π(p,1) = (m-n)*p + m(1-p) = -np + m

π(p,0) = 0*p + 0*(1-p) =0

解: π=q*π(p,1) + (1-p) *π (p,0) —5—

= q*(-np+m)+0

=-npq+mq

则企业经营者的期望收益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

π/q=np+m=0

从而可得:p=m/n

其含义为:如果政府部门监督的概率小于m/n,经营者的最优选择是违规;如果政府部门监督的概率大于m/n,经营者的最优选择是不违规;如果政府部门监督的概率等于。经营者随机的选择违规或不违规。同样,政府税收部门的监督管理与经营者的行为选择策略,所有者与经营者的行为选择策略均可以用收益矩阵表示。

2.基本结论及相应分析

博弈分析的目的是预测博弈的均衡结果,即给定的每个参与者都是理性的,每个参与人都知道其他每个参与人都是理性的①。上述经营者与政府之间的混合战略对策矩阵其纳什均衡为:p=m/n,q=c/f,即经营者以 c/f的概率选择违规,政府监督部门以m/n的概率选择监督。当然,纳什均衡与监督成本c、罚款收益f、经营者违规收益。、损失n以及给监督者带来的损失a的大小有关。也就是说,在给定的博弈方选择策略的条件下,每个博弈主体将会选择自己的最优策略。

从上述模型分析的结果可知,对于企业而言,企业经营者通常以q=c/f的概率为界限来选择是否违规。那么:

第一,如果加大对企业做假账的惩罚r,则企业做假账的概率q将会降低;如果减小对企业做假的惩罚上,则企业做假的概率q会加大。可见,惩罚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有效的威胁。新《会计法》提出了对会计人员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处罚,首次提出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负责人员处以罚款,

数额有3000元一50000元、2000元一20000元、5000元一50000元H种,严重的还要承担刑事责任,同时也增加了对单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的规定。这些措施都对有效降低企业做假的概率起到了作用。

第二,企业做假时,增大监管部门检查时发现企业做假的概率,即提高检查监督质量和水平时,企业做假账的概率q也会降低。相反,如果监管部门监

(3)成立一个独立与注册会计师协会之外,专门负责对注册会计师的监督和处罚的机构。这样,也使得对注册会计师的监督和处罚可以进一步落到实处,注册会计师协会则只负责维护注册会计师的权益和技术援助等等的事务。(4)制定《会计法实施细则》,对《会计法》所涉及的各方当事人的法律责任进行细化和明确,同时建立有效的相关民事赔偿机制和统一的司法会计鉴定制度。

(5)加大对各层面负责人的处罚力度,加强执法的严肃性、严厉性。

(6)改变现有的会计监管模式,实行对监管者的监管或再监管。

(7)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企业的内审机构,使企业内部稽核真正发挥作用。

综上,建议我国采取如下的会计监管模式:

[2]李若山等.新《会计法》实施情况的问卷调查分析[J].会计研究,2000,(4).

[3]邓明然等.从银广夏造假案探讨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问题[J].现代会

计,[4]朱海林等[5]彭家生.[6]陆建桥.后安然时代的会计与审计.会计研究,2002,(10).

[7]A.A.Arens & J.K. Loob`bock. 1992. Auditing-An Integrated Approach.Prentice Hall,Inc.P.79.

[8]Collgrs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2002.Sarbanes-oxley Act of.2002.

[9]Phlips,L.(1995),Competion Policy:A Game-theoretic Perspective,

敬礼给各位老师。

在辽宁大学注册会计师专业这四年的学习和生活,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专业知识,更学到了各位老师认真工作、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优良品质。在此,谨向各位老师表示深深的敬意和谢意!

在本文的构思和写作过程中,得到了工商院副院长姚海鑫教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为我指导论文。在本文的选题、拟定提纲、成文、修改及定稿的整个过程中,姚院长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使得本文终能定稿。在论文的字里行间无不体现出他作为导师所具有的深厚理论水准,超前的思考方法和严谨的治学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必将使我受益终生,激励我前行!

同时,感谢四年中给我极大关心和帮助的孙庆祝老师和梁永鑫老师,以及工商院所有曾经关心我、培育我、鼓励我的各位老师和同学们,还有我所实习的辽宁金汇事务所的各位领导和师长,他们都在工作中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教我如何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做好工作。在这里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加上时间紧促,本文一定有不少缺点和不足,恳请各位老师给予帮助和指正。人生的路还很长,我将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全部奉献给社会!

崔亚波

2003年5月 于沈阳

—13—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进行了五次大规模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但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进一步深入,我国行政管理体制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回顾和总结我国前五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历程和成效,并进一步探讨我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为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依据。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建立适应社会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社会主义公共行政体制为目标,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以服务政府建设为切入点。“十一五”规划从“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四个方面阐述了我国未来五年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要求。其中,完善体制机制是谋求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完善体制机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促进政府管理创新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重要问题。国有企业行政管理就是国有企业根据获取利润的核心目标,建立起一套非生产性组织体系,并在其中对非生产资源实行有效管理的方式与手段的总和。

关键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

第一章 绪言

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行政管理也面临着调整旧方式、适应新形势的任务。加强和改进企业行政管理,是搞好企业内部管理,适应市场经济和企业转机建制的重要环节,对于增强企业活力和发展市场经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企业行政管理的理论基础入手,通过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发展情况,分析了西方和国内学者对于行政的不同流派的不同观点,辨析了行政管理的关系,并通过企业行政管理的理论研究现状,详细论证企业行政管理的理论基础,并提出了国有企业行政管理研究的现实意义。本文将国有企业行政管理的研究放在国有企业改革和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将企业行政管理改革细化为行政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技术在行政管理中的应用以及管理队伍的建设和

领导者的选拔和任用几大方面, 较为深入和全面的探讨了在国有企业建立现代化制度中,如何让看似平淡无奇的行政管理工作跟上改革的步伐,为企业的各项工作做好铺垫,也为企业理顺内部管理,是我国国有企业能够更好的迎接市场国际化的挑战。目前的企业行政管理的研究中,很少提到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对行政管理的工作的冲击和要求。但是,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但是在很多国有企业中,信息系统的使用既给企业带来了先进的管理技术,也给国有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传统的企业行政管理人员普遍对信息化不了解,有自己的一套长期适应的工作方式和制度,新技术的引用对于行政管理人员的观念和工作习惯是一个很大的冲击,甚至会带来很多人员的精简,从而导致员工的抵触情绪。在这种形势下,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如何适应信息化的发展,尽快转变观念,在管理信息系统的运用中提高工作效率,精简结构,降低成本,这里是当前国有企业行政管理革新中面临的新问题。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1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

1.1.1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已经经过了20多年的改革历程。这20多年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涉及面广,对我国上网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首先,从内容上看,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主要目标是调整政府职能、改革管理方式和优化管理组织结构,涉及很多方面,主要包括行政机构改革、权力下放、中央和地方关系调整、政府职能转变、依法行政机制假设、公务员制度的建设等等。

其次,从过程上看,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按任务分阶段进行的,其中每隔五年进行一次、至今已有五次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标志着中国行政改革的重要阶段。这不仅是因为这五次改革规模大,而且除1982年改革之外,其他四次改革都与政府职能转变相联系,加上中央政府的改革必然使得地方政府发生相似的变化,因而改革具有全局性、标志性。 再次,在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还在政府权力下放、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政务公开、电子政务、廉政建设、扩大民主执政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推进政府管理方式转变,加强行政管理体制建设。国有企业改制一直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经过多年努力,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整体素质逐步提高,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经济效益大幅增长,为我国经济和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两面性,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不足之处,国有企业改制依然存在着许多,反映在改制程序问题上表现为:一些国有企业在改制的环节上仍存在不规范现象;一些企业管理层收购不规范,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社会反应强烈;有些地方国有产权交易进场率不高,没有实行竞价交易;更有一些地方一卖了之,程序很简单。

1.1.2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的巨大成效

回顾20多年来的改革历程,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

效,为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政府职能已经有重大转变。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以简介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政府逐步分开,政府对微观经济的干预大大减少,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基础作用日益明显,不需要由政府承担的职能开始转给社会组织,政府加强了对市场规范和监督,越来越重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其次,政府机构得到了精简。经过五次改革,国务院工作部门由100个减少到52个左右,精简约50%,人员编制由5.1万减少到1.67万,精简约67.3%。政府权利逐步下放到地方、社会和基层,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经过多次调整趋向合理,地方政府、社会和基层组织的积极性得到了更大的发挥。

最后,政府管理方式不断创新。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已经成为政府运作的基本要求,政府决策机制日趋科学化民主化,公务员制度逐步得到完善,政府管理走向公开透明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重要阶段形成果,电子政务推进加速,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导向不断增强,公民权利受到重视和尊重,政府绩效化,丰富多彩的政府管理创新活动,不断为改革注入新的活力。

国有企业改制是将国有企业的资源产量化为股份并改变原有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过程。国有企业改制是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重要手段和方向。其目的就是要将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造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企业。通过改制要逐步建立起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府分开、管理的现代企业制度,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国有企业改制涉及到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利益,改制程序问题非常重要,是关系到国有企业改制能否达到预期目标的关键之所在,即将改制或正在改制的国有企业必须给与高度重视。

1.2 企业行政管理的功能、特点及要求

企业的行政管理体系,可以说是企业的中枢神经系统。它是以总经理为最高领导、由行政副总分工负责、由专门行政部门组织实施、操作,其触角深入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和分支机构的方方面面的一个完整的系统、网络。

行政管理体系担负着企业的管理工作;企业中除行政管理之外的工作,都是某个方面的“业务”。行政管理体系推动和保证着企业的技术(设计)、生产

(施工)、资金(财务)、经营(销售)、发展(开发)几大块业务的顺利、有效进行和相互之间的协调。

一个较大企业的行政管理体系,其本身往往就是一个具体而微小的企业。行政工作在其广度、深度、重要性及敏感性等方面都不同于企业各方面?行政工作涉及到许多局外人难以想象的细微末节;行政管理的重要,是因为它是领导和各部门、众员工之间的桥梁。

企业的行政管理如此重要,然而却几乎没有人去研究它;这是现今企业普遍感到最头疼的行政管理,而改进它又不知如何下手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篇幅所限,这里仅就其中的二、三问题作一探讨,期望引起讨论。

1.2.1 企业行政管理的功能及其要求

行政管理工作工作可以说是千头万绪、纷繁复杂。企业行政人员每天都面临着大量的、琐碎的、不起眼的事务。但是,这些事务只不过是行政管理这棵大树上的枝枝叶叶而已。概括起来说,行政管理在企业中主要有管理、协调、服务三大功能;其中管理是主干,协调是核心,服务是根本。研究言之,行政管理的实质就是服务。

专门的行政管理部门(通常称为办公室、总经理办公室、行政人事部之类)担负着企业行政管理的组织实施、具体操作,是行政管理工作的一个部分、一个环节,是整个行政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小系统。

行政部门应该兢兢业业、认真细致地做好种种行政事务工作,把两道和员工从繁重、琐碎的行政事务和生活琐事中解脱出来,可以集中精力、轻装上阵,研究国内外市场形势,考虑公司的发展战略,探讨公司的组织架构,任用公司的各级干部,实施公司的经营方针,解决公司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以及专心做好每笔重要业务等等。为了做好纷繁复杂的行政工作,行政部门的领导不能东一榔头系一棒子,茫无头绪地整天瞎忙;或是被领导一会儿支到东,一会儿支到西;结果村村起火,处处冒烟,吃力不讨好,不知道自己整天都忙了些什么。行政部门的领导应该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定性,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有自己的主见,能够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做好安排,指挥若定。为了能达到这种境界,必须建立健全和认真执行行政部门的各项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工作程序以及一系列规范化表格、图表等,从而建立其行政部门

的“法制”秩序。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出一支高素质、高效率的行政人员队伍;同时要搞好科学分工、管理层次和合理授权。一旦行政系统的一系列硬件(如办公设施、生活设施)、软件(如规章制度、工作程序)、人员队伍、分工协作和管理层次等等建立健全起来,整个行政管理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就会像一部自动机器一样运转,只在较少的场合才需要部门领导和上级领导辅以“人治”。一个行政部门的管理能够做到这种程度,可以算是有一定水平了。

然而,行政部门如果仅仅满足于这样一种管理水平,那还是不够的。行政部门还必须在“管理”、“协调”和“服务”三个方面再上一个档次,才算是一个合格的现代企业的行政管理者。

从“管理”方面来说,行政部门不能满足于在日常事务的层次上做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还必须在公司的经营理念、管理策略、企业精神、企业文化、用人政策等重大问题上有自己的思考,并且高屋建瓴地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贯彻落实,成为领导不可缺少的“高参和臂膀”。这就要求行政部门的领导者不能满足于做一个事务主义者,而是要做一个有思想、敢创新、有冲力的领导者;换句话说,他不能仅仅满足于做好一个战术家,还要努力做好一个战略家。很显然,也只有一个有思想、懂战略、敢创新、有冲力的人,才能把行政工作做得更好,做得再上一个档次。

从“协调”方面来说,行政管理者不能简单地传达领导的命令、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为满足;也不能凭借自己在企业的独特地位对各个部门 ,以权压人。行政部门应主动做好上与下、左与右、里与外的沟通,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做好协调。没有充分沟通的协调不成为真正的协调。

从“服务”上说,行政部门要甘当幕后英雄的角色。因为行政服务干得再出色,毕竟是服务于企业的最终目的的。行政部门的工作,特别是后勤服务工作,永远不要奢望成为企业关注的“中心”。不但不可能,而且不应该。因为如果一个企业的关注点不幸竟在于行政部门,那只能说明一点,即行政工作做得实在太糟糕,影响了企业各方面的工作,影响了企业最终目的的的实现,以至于引起大家的关注。行政管理的理想境界应该是“润物细无声”。行政部门最忌讳处处显示自己的存在,与其他部门抢镜头,争荣誉。行政部门应该像一部自动化程度很高的机器,这头原料(任务)进去,那头成品(结果)出来;其中

的许许多多曲曲折折,都消化在行政体系之内,切记为自己评功摆好,四处张扬,浪费别人的时间、精力和感情。要反对利用自己对公司资源的支配权只顾为自己谋取私利或便利的行为,特别要反对把行政部门变成“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官府衙门。管理是要执行制度的;但执行制度也是一门艺术,并不一定要搞的剑拔弩张,刀光剑影。特别是在高素质人才集中的地方,更要注意对人的尊重。行政工作要做得有人情味。

在“管理”上上下级之间的 在“协调”上 ;在“服务”上当好幕后英雄的境界,是行政工作的理想境界。由于各种因素,并不容易达到,我们只能尽力而为之,努力趋近于这种境界。

1.2.2 企业行政管理的特点及其要求

一般意义上的行政管理主要包括管理、协调和服务三个方面的功能;究竟言之,行政管理就是服务。就这一点而言,企业的行政管理与政府机关大体相同。但是企业的行政管理于政府机关仍有很大不同。但是企业的行政管理与政府机关仍有很大不同。这种不同,在我看来,归根结底就在于它是企业的行政管理。企业的行政管理至少有以下特点:

企业的行政管理不是独立自足的,它本身并不是企业的目的所在。企业的行政管理即使搞的像一朵花似的,如果不利用和合理调配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技术等资源,不利于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开源节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加快企业的发展,那也是没有价值的。简言之,企业行政管理服务于企业的根本目的即:通过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而谋取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

政府机关的行政管理,就政府体系本身而言,可以说就是它的目的本身。也就是说,政府机关之所以存在,目的就在于实行行政管理。这就使政府机关的行政管理往往给人一种“为管理而管理”、不尽情理、不合实际的印象;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企业里,就会比较触目惊心,使人难以容忍。

1.3 我国行政管理体质改革进程的回顾

1.3.1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改革开放事业的总体布局中不断推进

这30年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展开的。邓小平同志曾深刻指出,我们提出改革时,就包括政治体制改革;不改革政治体

制,就不能保证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就会阻碍生产力发展,阻碍现代化的实现。在政治体制改革进程中,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始终是一个关键环节和重要切入点

30年来,我们着力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理顺职责关系,优化组织结构,提高行政效能,各级政府的职责

1.3.2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自身建设 这30年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适应不同历史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全方位、渐进式展开的。改革的内涵十分丰富,范围十分广泛。既包括集中进行的历次机构改革,又包括财政、金融、投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行业和领域的单项改革;既包括职能和机构的调整,又包括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的创新;既包括行政机构的调整,又包括事业单位改革;既包括政府内部的机制改革,又包括政府与党委、人大政协、司法、群团等方面的协同配套改革。 其中,从1982年到2008年,先后集中进行了六次较大规模的机构改革。1982年机构改革,适应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转移的需要,着力改变机构臃肿、层次繁多、人浮于事等状况,明确行政、事业、企业的界限,精干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1988年机构改革,首次提出转变职能这个关键,裁剪专业管理部门和综合部门内部内设专业机构,减少专业部门对企业的干预,提高政府宏观调控能力。1993年机构改革,适应市场经济要求,进一步改革计划、投资、财政、金融管理体制,撤并了一些专业经济部门和职能交叉的机构,将一部分专业经济部门转化为经济或服务实体,将综合经济部门的工作重点转到宏观调控上来。 经过30年持续不懈的努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明显成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大局总体稳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实现总体小康,与我们不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自身建设,不断优化执政资源配置是分不开的。从政府建设角度看,改革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政府管理理念发生重大变化。与改革开放以来相比,政府的角色定位和基本理念适应时代潮流取得显著进步。一是确立了责任政府的理念。各级政府及部门的责任逐步得到明确和强化,一切权力来自人民、必须对人民责任的意识逐步深入人心。二是确立了服务政府的理念。各级政府及部门逐步实现了从“管字当头”到“服务至上”的转变,能否为人民群众提出等多更好的公共服务,成

为衡量政府工作人员必须遵守与维护法律权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意识逐步形成。

2.政府职能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经过改革,政府职能逐步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逐步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相适应。一是政府、市场、企业三者的关系逐渐理顺。政企分开基本实现,企业成为自负盈亏、自主发展的独立市场主体。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模式逐步形成,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得到发挥,以间接手段为主的政府宏观调控体系逐步完善。二是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不断加强。着力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和谐,社会利益协调机制、矛盾疏导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等逐步建立;着力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迈出重要步伐。积极培育社会力量,各类社会组织蓬勃发展,初步实现了由单纯依靠政府管理向政府与社会协同治理的转型

3.政府组织机构得到调整优化。经过改革,与计划经济体制适应的以计划为龙头、综合部门管理专业部门、专业部门直接管理企业的机构框架彻底改变。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以宏观调控部门、行业管理部门、市场监管部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部门为主的机构框架初步建立特别的十六大以来,适应政府全面政府履行职能的需要,着重调整和加强了宏观调控、金融监管、应急管理、安全生产、能源规划、资源环境、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领域的管理体制和机构设置。

4.各级政府和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关系逐步理顺。中央和地方事权划分趋于合理,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得到更好发挥。不同层级政府经济社会事务的管理责权逐步得以合理界定,各级政府在职能配置上“上下一般粗”的状况得到改善。政府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关系进一步清晰,一些重要领域的部门职责交叉事项逐步划清,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逐步建立。特别是行政执法职责体系逐步理顺,多头执法、多层执法、执法扰民等突出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1.3.3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积累了一些重要经验和启示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丰富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启示。认真总结这些经验和启示,有助于我们加深对改革基本规律的认识,牢牢把握正确的改革方向。

1、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服从和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历次机构改革都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改革的方向和各项重大措施都是按照中央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确定的,同时充分保证和发挥党和政府在改革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同时,行政管理体制始终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2.始终坚持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政府职能规定着政府管理的基本方向和主要内容,推动职能转变一直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一条主线。从1982年机构改革开始,中央就提出要转变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1988年机构改革明确提出转变职能的要求,以后一直把转变职能作为深化

序 ·1

·2

·····················································································2

2.各行为主体的策略选择··································································3

3.博奕分析的进一步假设··································································4

二、会计信息披露的博奕分析····························································5

1.博奕模型与分析···········································································6

2.基本结论及相应分析·····································································7

三、结论与建议··················································································8

1.结论及启示··················································································9

2.建议··························································································10 参考文献···························································································12 致 谢···························································································13

切会计资料。保证会计信息的内容真实、数据准确、资料可靠,不仅是会计信息客观性特征的总要求,而且也是会计核算的一个基本目的和重要基础。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会计信息对外公开披露是引导社会资源配置的重要信号。市场能否把有限的社会资源优化配置,使社会福利最大化,关键是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客观。

近年来,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在各行各业的一些单位中时常发生,并成为全社会的热门话题。自2001年底,美国安然公司(Enm)轰然倒塌后,美国的世通公司(Woridcom)、施乐公司(Xerox)、默克公司(Merck)、蒂科国际公司(Tyco)等大公司的一系列会计丑闻也相继被曝光。美国的各大会计公司可以为了咨询费而默认公司做假或助其做假:律师可以为了拉到公司业务而搞伪证;董事可以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顾广大中小股东的死活,道德准则丧失殆尽。有人说,美国企业文化最缺乏的就是“耻”字,以耻为荣。一系列会计造假丑闻摧毁了美国“大型会计公司和政府监督机构为投资者创造了安全投资场所”这一脆弱的信念。日本的OriX公司也同样存在着会计造假问题。而我国又相继出现银广夏、麦科特蓝田股份等会计造假事件。如银广厦通过虚构7.62亿元利润,创造“中国第一蓝筹股”神话,其停牌时的流通市值比1998年增加了至少70亿元。因此,对于造假者而言只要造假成本低于造假收益,造假者就有“博奕”的理由和冲动。由此可见,会计造假己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难题。假账、假报表、假成本、假利润、

● ● ● ● ● ●

博奕论的基本假设有两个:一是强调个人理性,假设当事人在进行决策时,能够充分考虑到他所面临的局势,即它必须且能够充分考虑到对奕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可能影响,能够做出合乎理性的选择;二是假设对奕者最大化自己的目标函数,能够选择使其效用最大化的策略。博奕论把现实世界中不同参与者之间的各种复杂的行为关系抽象概括为不同参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与一致,进而通过构建经济行为模型来研究不同参与人的策略选择问题,使分析更加准确;博弃论分析强调不同参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即某一方的收益或效用函数不仅取决于自己的选择,而且还依据对手的选择;同时,博奕论把信息的不完全性作为基本前提之一,这就使得博奕论所研究的问题和所提出的1.博奕主体包括:政府、债权人、所有者、经营者和其他与企业相关的主体等。政府最关心的是税收征缴;债权人最关心的是债权能否按时收回本金和利息;所有者最关心的是自己投人的资产能否得以保值增值;经营者关心的是经营业绩的增加能否给自己带来额外的经济利益;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者关心的是股票的价值和企业的业绩。由于他们具有不同的行为目标,存在着不同的利益驱动,围绕企业应当怎样披露会计信息这个问题。博奕各方出现利益冲突,由此产生不同的行为选择。

(1)从政府部门的角度来看:政府部门负责调节社会的经济运作,管理国民经济,保障社会公众利益的重任,它要求企业真实、充分、公允的披露会计

信息,及时足额缴纳税收,以保证财政收人的稳定增长。

(2)从债权人的角度分析:他们关注的是能否按时收回贷款,也需要真实的会计信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并尽早采取对策,以减少贷款风险。

(3)从所有者及证券市场投资者的角度来看;他们需要经营者披露真实。充分的会计信息,以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竞争能力、盈利能力和利润分配情况,以决定是否对企业进行投资。

(4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即经营者从自身利益考虑,信息披露的质量是满足自身利益最大化要求。

● ● ● ● ● ●

(a)给定q,政府部门选择监督和不监督的期望收益分别为:

π(1,q)= (-c-a+f) *q + (-c)* (1-q) = -aq + fq – c

π (0,q) = -aq + 0(1-q) = -aq

解:π= p*π(1-q) +(1-p)*π(0,q)

=p*(-aq+fq-c)+(1-q)*( -aq)

=-paq+fpq-cp-aq+paq

=fpq-cp-aq

则政府部门预期收益最大化的一阶条件是:

π/p=fq-c=0

从而可得:q=c/f

其含义为:如果经营者违规的概率小于 c/f,政府部门的最优化策略是选择不监督;如果经营者违规的概率大于c/f,政府部门的最优选择是监督;如果经营者违规的概率等于c/f,政府部门随机的选择监督或不监督。

(b)给定P,经营者选择违规和不违规的期望收益分别为:

π(p,1) = (m-n)*p + m(1-p) = -np + m

π(p,0) = 0*p + 0*(1-p) =0

解: π=q*π(p,1) + (1-p) *π (p,0) —5—

= q*(-np+m)+0

=-npq+mq

则企业经营者的期望收益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

π/q=np+m=0

从而可得:p=m/n

其含义为:如果政府部门监督的概率小于m/n,经营者的最优选择是违规;如果政府部门监督的概率大于m/n,经营者的最优选择是不违规;如果政府部门监督的概率等于。经营者随机的选择违规或不违规。同样,政府税收部门的监督管理与经营者的行为选择策略,所有者与经营者的行为选择策略均可以用收益矩阵表示。

2.基本结论及相应分析

博弈分析的目的是预测博弈的均衡结果,即给定的每个参与者都是理性的,每个参与人都知道其他每个参与人都是理性的①。上述经营者与政府之间的混合战略对策矩阵其纳什均衡为:p=m/n,q=c/f,即经营者以 c/f的概率选择违规,政府监督部门以m/n的概率选择监督。当然,纳什均衡与监督成本c、罚款收益f、经营者违规收益。、损失n以及给监督者带来的损失a的大小有关。也就是说,在给定的博弈方选择策略的条件下,每个博弈主体将会选择自己的最优策略。

从上述模型分析的结果可知,对于企业而言,企业经营者通常以q=c/f的概率为界限来选择是否违规。那么:

第一,如果加大对企业做假账的惩罚r,则企业做假账的概率q将会降低;如果减小对企业做假的惩罚上,则企业做假的概率q会加大。可见,惩罚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有效的威胁。新《会计法》提出了对会计人员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处罚,首次提出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负责人员处以罚款,

数额有3000元一50000元、2000元一20000元、5000元一50000元H种,严重的还要承担刑事责任,同时也增加了对单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的规定。这些措施都对有效降低企业做假的概率起到了作用。

第二,企业做假时,增大监管部门检查时发现企业做假的概率,即提高检查监督质量和水平时,企业做假账的概率q也会降低。相反,如果监管部门监

(3)成立一个独立与注册会计师协会之外,专门负责对注册会计师的监督和处罚的机构。这样,也使得对注册会计师的监督和处罚可以进一步落到实处,注册会计师协会则只负责维护注册会计师的权益和技术援助等等的事务。(4)制定《会计法实施细则》,对《会计法》所涉及的各方当事人的法律责任进行细化和明确,同时建立有效的相关民事赔偿机制和统一的司法会计鉴定制度。

(5)加大对各层面负责人的处罚力度,加强执法的严肃性、严厉性。

(6)改变现有的会计监管模式,实行对监管者的监管或再监管。

(7)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企业的内审机构,使企业内部稽核真正发挥作用。

综上,建议我国采取如下的会计监管模式:

[2]李若山等.新《会计法》实施情况的问卷调查分析[J].会计研究,2000,(4).

[3]邓明然等.从银广夏造假案探讨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问题[J].现代会

计,[4]朱海林等[5]彭家生.[6]陆建桥.后安然时代的会计与审计.会计研究,2002,(10).

[7]A.A.Arens & J.K. Loob`bock. 1992. Auditing-An Integrated Approach.Prentice Hall,Inc.P.79.

[8]Collgrs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2002.Sarbanes-oxley Act of.2002.

[9]Phlips,L.(1995),Competion Policy:A Game-theoretic Perspective,

敬礼给各位老师。

在辽宁大学注册会计师专业这四年的学习和生活,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专业知识,更学到了各位老师认真工作、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优良品质。在此,谨向各位老师表示深深的敬意和谢意!

在本文的构思和写作过程中,得到了工商院副院长姚海鑫教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为我指导论文。在本文的选题、拟定提纲、成文、修改及定稿的整个过程中,姚院长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使得本文终能定稿。在论文的字里行间无不体现出他作为导师所具有的深厚理论水准,超前的思考方法和严谨的治学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必将使我受益终生,激励我前行!

同时,感谢四年中给我极大关心和帮助的孙庆祝老师和梁永鑫老师,以及工商院所有曾经关心我、培育我、鼓励我的各位老师和同学们,还有我所实习的辽宁金汇事务所的各位领导和师长,他们都在工作中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教我如何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做好工作。在这里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加上时间紧促,本文一定有不少缺点和不足,恳请各位老师给予帮助和指正。人生的路还很长,我将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全部奉献给社会!

崔亚波

2003年5月 于沈阳

—13—


相关内容

  • 企业财务管理体制探究
  • [摘 要]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财务管理体制的演变过程,理清现行财务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并指出深化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 企业 财务管理 1. 财务管理体制概述 财务管理是对企业资金运动和价值形态的管理,它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以财务管理为中心,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社 ...

  • 论文关于我国会计管理体制的探讨
  • 关于我国会计管理体制的探讨 摘要:会计管理体制是一个国家会计模式的重要内容和经济管理的组成部分.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造就了不同的会计管理体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传统会计管理体制的弊端日益显现,要改变我国会计管理体制现有的缺陷,就必需对会计管理体制进行创新.本文就我国现行会计 ...

  • 关于我国会计管理体制的探讨
  • 关于我国会计管理体制的探讨 学生姓名:王永钊 学号:077F08133001 专业: 会计 摘要:会计管理体制是一个国家会计模式的重要内容和经济管理的组成部分.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造就了不同的会计管理体制.本文就我国现行会计管理体制的缺陷及原因进行分析,对会计管理体制的三种创新模式及其评价,以及现代会 ...

  •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大突破
  • <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改革方案>),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和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这是中央对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作出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规范国有企业负责人收入分配秩序的重要突破,标志着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的薪酬制度改革进入实质性实施阶 ...

  • 深化改革 强化管理 努力开创企业经营管理工作新局面
  • 深化改革 强化管理 努力开创企业经营管理工作新局面 同志们: 我局直属企业改革自今年*月*日启动以来,在*局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局党委的高度重视下,在全局干部职工特别是在各企业领导和员工的积极参与和努力下,各项工作按既定的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效果明显,成绩显著,取得了实质上的进展,较好地完 ...

  • 工商管理本科毕业论文
  • 目 录 一.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简介 ................................................ 1 二.地铁国有企业改革的现实困境及原因分析 ...................................... 1 (一)国企不分造成国有企业效率低下 ...

  • 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的财务管理体制构建
  •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并且在加上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加速了我国经济的全球化以及信息化,给各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也造成原始的企业内部财务关系的财务管理体制已不能满足当代企业的发展需求,使企业内部关系的财务管理出现混乱局面,给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严 ...

  • 会计毕业论文人员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和完善财会监督
  •   财会工作是经济管理工作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而工作又是由人来完成的。为保障经济活动健康、有序地进行,不仅要严肃财经法纪,更应认真整顿会计工作秩序,抓住财会人员管理体制这一关键,从源头上堵住漏洞。   财会人员管理体制的改革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财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和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由于目前的 ...

  • 为什么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1]
  • 为什么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现代企业制度是指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基础,以有限责任制度为保证,以公司企业为主要形成,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新型企业制度,其主要内容包括:企业法人制度.企业自负盈亏制度.出资者有限责任制度.科学的领导体制与组织管理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