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起义军货币的研究
从陈胜、吴广起义至太平天国运动,我国历史上爆发过大小数百次农民起义战争。在农民军起义的过程中,货币金融是其重要的基础。起义军通过铸造货币来巩固政权,壮大自己的力量,发展根据地的经济,为其武装斗争提供有力保证。如黄巢铸行过“大齐通宝”北宋李顺铸行过“应运元宝”等。这些都体现出货币对经济政治的重要性。
一、汉朝农民起义军货币
陈胜、吴广的农民起义虽然建立过楚国,但立足未稳,仅六个月就遭到失败,无法铸币。项羽、刘邦八年的楚汉相争,在分裂割据中打了大小一百多次的战争,死伤枕藉,生灵涂炭,无暇顾及铸行货币。西汉末年的赤眉军、绿林军起义,绿林军与刘縯、刘秀为首的南阳豪强集团联合,共推汉宗室刘玄为帝,改元更始,号更始帝。公元23年昆阳大战,打倒了王莽政权。24年更始帝在长安建都,铸过“更始五铢”。这是农民起义帮助下建立的王朝政权,却并不是农民起义军的自己政权。
二、唐代农民起义军货币
唐末(847年)王仙芝首举义旗,次年黄巢继起,南北转战十余年。880年,黄巢率十万农民军攻克长安,建国大齐,改年号金统,可能铸过“大齐通宝”。这是历史上最早的农民起义军货币。另一种认为,公元 937 年,徐知浩废吴皇杨溥,自称皇帝唐烈祖,改国号唐,迠都金陵时铸。“大齐通宝”径约2.3厘米,面文隶书,直读,背无文。图如附件一:
三、宋代农民起义军货币
北宋太宗淳化四年(993年)二月,王小波、李顺在四川青城起义,提出均贫富口号,农民纷纷响应,义军发展到数十万人。第二年正月攻下成都,建立大蜀国,年号应运,铸行“应运元宝”和“应运通宝”。有大钱,文字古朴,钱身厚重。此钱在四川流通较广,影响较大。
应运元宝的面文以隶书书写,字形质朴,字从上而右而下而左旋读。其钱的为小平钱,铜色青白,直径2.4cm,厚0.2cm。背有四颗大星纹,背局部泛出黑色,钱纹精美,绣色自然沉稳。其钱行于四川一带,因李顺称王五月就战败身亡,此钱流传于世甚少。图如附件二:
四、元代农民起义军货币
元代起义军货币由天祐通宝到大义通宝,期间出现过五种货币,其制作都很规范精细,钱上文字大都为楷书篆书,而且一般有小平、折二、折三等,对当时的农民军起义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但其流动性都不是很大,只局限在起义地区附近。
(一)天祐通宝
天祐通宝于1353年张士诚铸。张士诚据江淮及浙西等地,建国大周,自号诚王,建元天祐,毁佛象铸行“天祐通宝”,仿至正钱,有小平、折二、折三、折五四等,钱背有一、贰、叁、伍等字,均篆书,而文楷书,但仅流通于江浙一带。图如附件三:
(二)龙凤通宝
元末刘福通等农民起义领袖拥立韩林儿为帝,号小明王,国号大宋,改元龙凤,于公元1355年铸龙凤通宝,此钱分小平、折二、折三等,铜赤如金,钱体浑朴,文字遒美。“龙凤通宝”四字楷书,直读,光背无文。小平径2.5厘米,重3.3克,折三径3.3厘米,制作尤精。图如附件四:
(三)天启通宝
天启元年徐寿辉起义,攻占蕲水,建立政权,年号治平。1356年,徐寿辉迁都汉阳(今湖北武汉),1358年,改年号为天启,铸“天启通宝”铜钱,该币质地为紫铜,直径3.4厘米,就式样有小平钱、折二钱、折三钱三种,钱文有楷书和篆书两种,由于后来明朝熹宗也铸有“天启通宝”,为了区别这两种“天启通宝”,钱币界就将其分别称为元天启和明天启。
元天启和明天启有着明显的区别:明“天启”钱中,钱背偶有“奉旨”二字,这在元“天启”钱中是不曾见到的;元“天启通宝”钱,版别很少,钱之书法只有楷书和篆书两种,背面没有标记。而明“天启”钱版特别复杂,书体有楷书和不规范宋体两种,且楷书不及元“天启”钱秀美,有向宋体承启之韵味;元“天启”钱外轮较细,楷书秀丽,明“天启”钱外轮宽阔,字体浓重,两者相比,区别很大。图如附件五:
(四)天定通宝
徐寿辉在湖北蕲水称帝后,于至正十九年(1359年)改“天启”年号为“天定”,并铸行天定通宝钱。分小平、折二、折三三等,铸量远较天启钱丰富。“天定通宝”四字楷书,直读,光背无文。书法俊秀,文字同徐天启如出一手,风格绝似,制作精整。钱径分别为2.4、2.8、3.2厘米,形制规范,系起义钱中流传较多的一种美钱。图如附件六:
(五)大义通宝
元末起义将领陈友谅于至正二十年(1360年)杀其头目徐寿辉,而于湖北武昌称帝;国号“汉”,改元“大义”,并铸“大义通宝”。依天启、天定钱制,分小平、折二、折三三等,铜色红褐,制作稍逊。“大义通宝”四字楷书,直读,光背无文。径分别为2.3、2.7、3.1厘米,规格工整,然略小于天启、天定钱。图如附件七:
五、明代农民起义军货币
明末农民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较大的一次起义,影响遍及全国,甚至在思想意识方面,对此后几百年产生深刻影响。李自成,1966年建都长安,国号大顺,建元永昌,铸“永昌通宝”。张献忠占四川,建都成都,国号大西,改元大顺,铸“大顺通宝”。张献忠所属东平王孙可望进军云南在昆明铸兴朝通宝。此期间的起义军货币制作更为规范,货币的规格、字样、成色等都有很大提升,制作精细,为以后的货币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一)永昌通宝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于公元1644年建都西安,国号大顺,改元永昌,铸“永昌通宝”。有小平,当五两种。“永”字常由“二”“水”组成,当五钱通字走部有高低之分,低者少。直径3.75厘米,阔缘。图如附件八:
(二)大顺通宝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于公元1644年建都四川成都,国号大西,改元大顺,铸“大顺通宝”。版式为小平钱,多阔缘大样,制作较为精细,铜色金黄。
有光背和背“工”,“户”,“川户”等字样。发行时间短,如今存世量不多,光背相对较多,背川户价格最高。突如附件九:
(三)兴朝通宝
张献忠农民起义军的另一支,由孙可望统率入滇。于公元1649年铸“兴朝通宝”。兴朝通宝大致可分为平钱(背工)、折五(背五厘)、折十(背壹分)三种,其中又各有不同的版别。图如附件十:
平钱常见的有两种:一种直径2.7厘米,窄缘;一种直径2.8厘米,宽缘,两种均为黄铜质,但我却另有一枚直径2.8厘米、宽缘的红铜质平钱,包浆熟旧,只背面有擦痕,可以看出铜质为红铜,较少见。
折五常见的也是两种:“三角通”和“方头通”,大小不一,直径一般是3.3和3.5厘米,除这两种之外,还有一枚直径3.4厘米的五厘钱,大字,窄缘,“通”字的写法与其它不同,起笔是一撇,呈弧形,而不是直的,特别是背面的“五厘”两字显得特别大气,与众不同。
折十的兴朝钱,除众所周知的直径5厘米和4.6厘米的之外,后来又发现“点壹”的兴朝钱,直径4.9厘米。另外,“通”字的写法也不一样,笔画较粗,显得臃肿,没有前一种好看。
六、太平天国革命时期的货币
(一)货币流通的背景
自清朝乾隆、嘉庆以来,外国银圆流入中国,初仅行於闽、广,遂渐流入江苏、浙江,后来苏、浙两省,几於没有一处地方不行使。每元重七钱三分,始值钱八、九百文,继值一千多,到太平天国庚申十年后,竟增至一千七、八百文,奸商益肆垄断,无疵的叫做净光,凿硬印的叫做毛洋,又有大花、小花、烂板等名目,兑钱折价,叫做贴水,从五十文到二百文不等,任意轩轾,一天里面,也有涨落。民间行使,备受盘剥。太平天国为着取缔奸商这种垄断,因在各市镇设立公估庄,对外国银圆的行使加以管理,凡是用外国 银圆,必须赴公估庄加盖图记,分别花光打印等估定价格,在公估庄图记旁盖上净光或某折字样,以别高下,并盖上经手估价者姓名,以表示责任。
(二)货币的种类
(1)天国背通宝:太平天国早期铸造。币面“天国”二字直读。背“通宝”横读。仅折十钱一种。太平天国钱币的一种,太平天国三年(1853年)铸,折十型,应属试铸,不久即改铸天国背圣宝钱。图如附件十一:
(2)天国背圣宝:太平天国继天国通宝后1853年所铸钱币。有折十、小平钱,版式有多种。太平天国钱币的一种,属早期铸币,有小平、折十2种,折十型铸量较大,版式较多。天国背圣宝有小平、折十两种。图如附件十二:
(3)太平天国背圣宝:太平天国1851~1864年所铸,属中期铸币。有小平、折五、折十、折五十四等。版式颇多。面文“太平天国”直读,背“圣宝”,有横写、竖写之分。图如附件十三:
(4)太平圣宝背天国:太平天国1851~1864所铸,属晚期铸币,有小平、当五2种。 面文“太平圣宝”直读,背“天国”。面值:小平、当五。图如附件十四:
(5)平靖通宝:清咸丰七年(1857年)天地会系统之广东三合会首领李文茂
(大成国副帅)攻占广西柳州,自称“平靖王”,并铸平靖通宝平钱。时限或在“胜宝”之前,然流通更为短暂。面文楷书而含隶韵,背穿右为篆书“中”字,或含中军行用之意。文字及制作均较胜宝为佳,质地黄铜。径2.1~2.5厘米,重4~6.2克。少数钱身显直线纹,然非锉削痕迹。图如附件十五:
(6)平靖胜宝:清咸丰七年(1857年)天地会系统之广东三合会首领李文茂(大成国副帅)攻占广西柳州,自称“平靖王”,并铸造平靖胜宝钱。平靖胜宝,形制为折二型,面文欠工整,直读;背文按各军番号铸造“前营”、“后营”、“右营”、“中营”及“御林军”、“长胜军”七种文字。多位黄铜浇制,规格整齐。平靖胜宝平均直径2.7cm左右,重7~11g。平靖胜宝左营,直径约2.5MM,厚约
1.2MM。图如附件十六:
(7)太平通宝:清末上海小刀会起义军(公元1853年~公元1855年)年间铸造有“太平通宝”钱。径2.4厘米,背有日,月纹象征反清复明之意。形制为小平钱。图如附件十七:
(三)相关花钱
太平天国时期还铸造了一批镇库性质不能参与流通的花钱。其种类有:小号大花钱、中号大花钱、特大号大花钱,其中特大号大花钱是我国最大最重钱币之一,仅半枚残钱就超过四市斤,重达2170克。
(四)货币管理及其意义
太平天国货币制度对货币流通进行了一定的管理。凡行使钱文都用足钱,不准扣串,三令五申,厉行禁此,其布告中有:「天朝万事满足,不准丝毫欠缺」等语〕,一扫以往钱文扣串的流弊。
在我国历史上曾发生过数次农民起义运动,但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应该是由洪秀全发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运动。太平天国时期的货币对其社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首先促进了商品交换。太平天国货币促进了当时的商品交换,繁荣了市场,改善了天朝管辖区的经济状况,因而使民心得到了稳定,从一方面树立了当时天朝的威信;其次使财政收支平衡,太平天国货币保障了自身财政收支的平衡,推进了战争的胜利进行;与此同时促进了贸易合作,太平天国货币在当时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和友好交往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附件一:大齐通宝 附件二:应运通宝
附件三:天祐通宝 附件四:龙凤通宝
附件五:天启通宝
附件七:大义通宝
附件九:大顺通宝
附件十一:天国背通宝
附件六:天定通宝附件八:永昌通宝附件十:兴朝通宝附件十二:天国背圣宝
附件十三:太平天国背圣宝
附件十五:平靖通宝
附件十七:
附件十六:平靖胜宝
附件十四:太平圣宝背天国
农民起义军货币的研究
从陈胜、吴广起义至太平天国运动,我国历史上爆发过大小数百次农民起义战争。在农民军起义的过程中,货币金融是其重要的基础。起义军通过铸造货币来巩固政权,壮大自己的力量,发展根据地的经济,为其武装斗争提供有力保证。如黄巢铸行过“大齐通宝”北宋李顺铸行过“应运元宝”等。这些都体现出货币对经济政治的重要性。
一、汉朝农民起义军货币
陈胜、吴广的农民起义虽然建立过楚国,但立足未稳,仅六个月就遭到失败,无法铸币。项羽、刘邦八年的楚汉相争,在分裂割据中打了大小一百多次的战争,死伤枕藉,生灵涂炭,无暇顾及铸行货币。西汉末年的赤眉军、绿林军起义,绿林军与刘縯、刘秀为首的南阳豪强集团联合,共推汉宗室刘玄为帝,改元更始,号更始帝。公元23年昆阳大战,打倒了王莽政权。24年更始帝在长安建都,铸过“更始五铢”。这是农民起义帮助下建立的王朝政权,却并不是农民起义军的自己政权。
二、唐代农民起义军货币
唐末(847年)王仙芝首举义旗,次年黄巢继起,南北转战十余年。880年,黄巢率十万农民军攻克长安,建国大齐,改年号金统,可能铸过“大齐通宝”。这是历史上最早的农民起义军货币。另一种认为,公元 937 年,徐知浩废吴皇杨溥,自称皇帝唐烈祖,改国号唐,迠都金陵时铸。“大齐通宝”径约2.3厘米,面文隶书,直读,背无文。图如附件一:
三、宋代农民起义军货币
北宋太宗淳化四年(993年)二月,王小波、李顺在四川青城起义,提出均贫富口号,农民纷纷响应,义军发展到数十万人。第二年正月攻下成都,建立大蜀国,年号应运,铸行“应运元宝”和“应运通宝”。有大钱,文字古朴,钱身厚重。此钱在四川流通较广,影响较大。
应运元宝的面文以隶书书写,字形质朴,字从上而右而下而左旋读。其钱的为小平钱,铜色青白,直径2.4cm,厚0.2cm。背有四颗大星纹,背局部泛出黑色,钱纹精美,绣色自然沉稳。其钱行于四川一带,因李顺称王五月就战败身亡,此钱流传于世甚少。图如附件二:
四、元代农民起义军货币
元代起义军货币由天祐通宝到大义通宝,期间出现过五种货币,其制作都很规范精细,钱上文字大都为楷书篆书,而且一般有小平、折二、折三等,对当时的农民军起义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但其流动性都不是很大,只局限在起义地区附近。
(一)天祐通宝
天祐通宝于1353年张士诚铸。张士诚据江淮及浙西等地,建国大周,自号诚王,建元天祐,毁佛象铸行“天祐通宝”,仿至正钱,有小平、折二、折三、折五四等,钱背有一、贰、叁、伍等字,均篆书,而文楷书,但仅流通于江浙一带。图如附件三:
(二)龙凤通宝
元末刘福通等农民起义领袖拥立韩林儿为帝,号小明王,国号大宋,改元龙凤,于公元1355年铸龙凤通宝,此钱分小平、折二、折三等,铜赤如金,钱体浑朴,文字遒美。“龙凤通宝”四字楷书,直读,光背无文。小平径2.5厘米,重3.3克,折三径3.3厘米,制作尤精。图如附件四:
(三)天启通宝
天启元年徐寿辉起义,攻占蕲水,建立政权,年号治平。1356年,徐寿辉迁都汉阳(今湖北武汉),1358年,改年号为天启,铸“天启通宝”铜钱,该币质地为紫铜,直径3.4厘米,就式样有小平钱、折二钱、折三钱三种,钱文有楷书和篆书两种,由于后来明朝熹宗也铸有“天启通宝”,为了区别这两种“天启通宝”,钱币界就将其分别称为元天启和明天启。
元天启和明天启有着明显的区别:明“天启”钱中,钱背偶有“奉旨”二字,这在元“天启”钱中是不曾见到的;元“天启通宝”钱,版别很少,钱之书法只有楷书和篆书两种,背面没有标记。而明“天启”钱版特别复杂,书体有楷书和不规范宋体两种,且楷书不及元“天启”钱秀美,有向宋体承启之韵味;元“天启”钱外轮较细,楷书秀丽,明“天启”钱外轮宽阔,字体浓重,两者相比,区别很大。图如附件五:
(四)天定通宝
徐寿辉在湖北蕲水称帝后,于至正十九年(1359年)改“天启”年号为“天定”,并铸行天定通宝钱。分小平、折二、折三三等,铸量远较天启钱丰富。“天定通宝”四字楷书,直读,光背无文。书法俊秀,文字同徐天启如出一手,风格绝似,制作精整。钱径分别为2.4、2.8、3.2厘米,形制规范,系起义钱中流传较多的一种美钱。图如附件六:
(五)大义通宝
元末起义将领陈友谅于至正二十年(1360年)杀其头目徐寿辉,而于湖北武昌称帝;国号“汉”,改元“大义”,并铸“大义通宝”。依天启、天定钱制,分小平、折二、折三三等,铜色红褐,制作稍逊。“大义通宝”四字楷书,直读,光背无文。径分别为2.3、2.7、3.1厘米,规格工整,然略小于天启、天定钱。图如附件七:
五、明代农民起义军货币
明末农民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较大的一次起义,影响遍及全国,甚至在思想意识方面,对此后几百年产生深刻影响。李自成,1966年建都长安,国号大顺,建元永昌,铸“永昌通宝”。张献忠占四川,建都成都,国号大西,改元大顺,铸“大顺通宝”。张献忠所属东平王孙可望进军云南在昆明铸兴朝通宝。此期间的起义军货币制作更为规范,货币的规格、字样、成色等都有很大提升,制作精细,为以后的货币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一)永昌通宝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于公元1644年建都西安,国号大顺,改元永昌,铸“永昌通宝”。有小平,当五两种。“永”字常由“二”“水”组成,当五钱通字走部有高低之分,低者少。直径3.75厘米,阔缘。图如附件八:
(二)大顺通宝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于公元1644年建都四川成都,国号大西,改元大顺,铸“大顺通宝”。版式为小平钱,多阔缘大样,制作较为精细,铜色金黄。
有光背和背“工”,“户”,“川户”等字样。发行时间短,如今存世量不多,光背相对较多,背川户价格最高。突如附件九:
(三)兴朝通宝
张献忠农民起义军的另一支,由孙可望统率入滇。于公元1649年铸“兴朝通宝”。兴朝通宝大致可分为平钱(背工)、折五(背五厘)、折十(背壹分)三种,其中又各有不同的版别。图如附件十:
平钱常见的有两种:一种直径2.7厘米,窄缘;一种直径2.8厘米,宽缘,两种均为黄铜质,但我却另有一枚直径2.8厘米、宽缘的红铜质平钱,包浆熟旧,只背面有擦痕,可以看出铜质为红铜,较少见。
折五常见的也是两种:“三角通”和“方头通”,大小不一,直径一般是3.3和3.5厘米,除这两种之外,还有一枚直径3.4厘米的五厘钱,大字,窄缘,“通”字的写法与其它不同,起笔是一撇,呈弧形,而不是直的,特别是背面的“五厘”两字显得特别大气,与众不同。
折十的兴朝钱,除众所周知的直径5厘米和4.6厘米的之外,后来又发现“点壹”的兴朝钱,直径4.9厘米。另外,“通”字的写法也不一样,笔画较粗,显得臃肿,没有前一种好看。
六、太平天国革命时期的货币
(一)货币流通的背景
自清朝乾隆、嘉庆以来,外国银圆流入中国,初仅行於闽、广,遂渐流入江苏、浙江,后来苏、浙两省,几於没有一处地方不行使。每元重七钱三分,始值钱八、九百文,继值一千多,到太平天国庚申十年后,竟增至一千七、八百文,奸商益肆垄断,无疵的叫做净光,凿硬印的叫做毛洋,又有大花、小花、烂板等名目,兑钱折价,叫做贴水,从五十文到二百文不等,任意轩轾,一天里面,也有涨落。民间行使,备受盘剥。太平天国为着取缔奸商这种垄断,因在各市镇设立公估庄,对外国银圆的行使加以管理,凡是用外国 银圆,必须赴公估庄加盖图记,分别花光打印等估定价格,在公估庄图记旁盖上净光或某折字样,以别高下,并盖上经手估价者姓名,以表示责任。
(二)货币的种类
(1)天国背通宝:太平天国早期铸造。币面“天国”二字直读。背“通宝”横读。仅折十钱一种。太平天国钱币的一种,太平天国三年(1853年)铸,折十型,应属试铸,不久即改铸天国背圣宝钱。图如附件十一:
(2)天国背圣宝:太平天国继天国通宝后1853年所铸钱币。有折十、小平钱,版式有多种。太平天国钱币的一种,属早期铸币,有小平、折十2种,折十型铸量较大,版式较多。天国背圣宝有小平、折十两种。图如附件十二:
(3)太平天国背圣宝:太平天国1851~1864年所铸,属中期铸币。有小平、折五、折十、折五十四等。版式颇多。面文“太平天国”直读,背“圣宝”,有横写、竖写之分。图如附件十三:
(4)太平圣宝背天国:太平天国1851~1864所铸,属晚期铸币,有小平、当五2种。 面文“太平圣宝”直读,背“天国”。面值:小平、当五。图如附件十四:
(5)平靖通宝:清咸丰七年(1857年)天地会系统之广东三合会首领李文茂
(大成国副帅)攻占广西柳州,自称“平靖王”,并铸平靖通宝平钱。时限或在“胜宝”之前,然流通更为短暂。面文楷书而含隶韵,背穿右为篆书“中”字,或含中军行用之意。文字及制作均较胜宝为佳,质地黄铜。径2.1~2.5厘米,重4~6.2克。少数钱身显直线纹,然非锉削痕迹。图如附件十五:
(6)平靖胜宝:清咸丰七年(1857年)天地会系统之广东三合会首领李文茂(大成国副帅)攻占广西柳州,自称“平靖王”,并铸造平靖胜宝钱。平靖胜宝,形制为折二型,面文欠工整,直读;背文按各军番号铸造“前营”、“后营”、“右营”、“中营”及“御林军”、“长胜军”七种文字。多位黄铜浇制,规格整齐。平靖胜宝平均直径2.7cm左右,重7~11g。平靖胜宝左营,直径约2.5MM,厚约
1.2MM。图如附件十六:
(7)太平通宝:清末上海小刀会起义军(公元1853年~公元1855年)年间铸造有“太平通宝”钱。径2.4厘米,背有日,月纹象征反清复明之意。形制为小平钱。图如附件十七:
(三)相关花钱
太平天国时期还铸造了一批镇库性质不能参与流通的花钱。其种类有:小号大花钱、中号大花钱、特大号大花钱,其中特大号大花钱是我国最大最重钱币之一,仅半枚残钱就超过四市斤,重达2170克。
(四)货币管理及其意义
太平天国货币制度对货币流通进行了一定的管理。凡行使钱文都用足钱,不准扣串,三令五申,厉行禁此,其布告中有:「天朝万事满足,不准丝毫欠缺」等语〕,一扫以往钱文扣串的流弊。
在我国历史上曾发生过数次农民起义运动,但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应该是由洪秀全发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运动。太平天国时期的货币对其社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首先促进了商品交换。太平天国货币促进了当时的商品交换,繁荣了市场,改善了天朝管辖区的经济状况,因而使民心得到了稳定,从一方面树立了当时天朝的威信;其次使财政收支平衡,太平天国货币保障了自身财政收支的平衡,推进了战争的胜利进行;与此同时促进了贸易合作,太平天国货币在当时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和友好交往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附件一:大齐通宝 附件二:应运通宝
附件三:天祐通宝 附件四:龙凤通宝
附件五:天启通宝
附件七:大义通宝
附件九:大顺通宝
附件十一:天国背通宝
附件六:天定通宝附件八:永昌通宝附件十:兴朝通宝附件十二:天国背圣宝
附件十三:太平天国背圣宝
附件十五:平靖通宝
附件十七:
附件十六:平靖胜宝
附件十四:太平圣宝背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