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一
一、基础知识。
1、读音节,找词语朋友。
táo zuì nínɡ zhînɡ wǎn lián ēn cì hú lún tūn zǎo ( ) ( ) ( ) ( ) ( ) Zī rùn kuí wú zhēn zhì miǎn lì xuán yá qiào bì ( ) ( ) ( ) ( ) ( )
2、读一读,加点字念什么,在正确的音节下面画“_”。
镌刻(juān juàn) 抚摩(mï mē) 扁舟(biān piān) 阻挠(n....áo ráo)
塑料(suî sù) 挫折(cuō cuî) 归宿(sù xiǔ ) 瘦削(xi....āo xuē) 3、
按要求填空,你一定行的。
“巷”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按部首查字法先查( )部,再查( )画。能组成词语( )。
“漫”字在字典里的意思有:①水过满,向外流;②到处都是;③不受约束,随便。
(1)我漫不经心地一脚把马鞍踢下楼去。 字意是( ) .(2)瞧,盆子里的水漫出来了。 字意是( ) .剩下一个义项可以组词为( ) 4、
成语大比拼。
风( )同( ) ( )( )无比 和( )可( )
( )扬顿( ) ( )高( )重 张( )李( ) 二、积累运用。
1、你能用到学过的成语填一填吗?
人们常用_____________来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用____________来赞美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当我们面对一篇好文章时,我们可以说______________。 2、补充古文名句。
(1) 鲁迅先生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俯首甘为孺子牛。”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花开尽更无花。 (3) __________
必
寡
信
。
这
句
名
言
告
诉
我
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但存______________,留与______________。 (5) 大漠沙如雪,___________________。 3、按要求写句子。
(1)闰土回家去了。我还深深地思念着闰土。(用合适的关联词组成一句话)
(2)老人叫住了我,说:“是我打扰了你吗?”(改成间接引语)
(3)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改为陈述句)
(4)月亮升起来了。(扩句)
(5)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改写成拟人句)
三、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一)秋之神韵
我爱秋。不只爱它令人赞美的硕果,不只爱它奉献一生的落叶,我最爱它令人神往的神韵。
没有春的缠绵,夏的狂热,冬的冷漠;犹如原野上时而奔跑跳跃,时而戛然而止的骏马,犹如饱经沧桑豁达开朗的将军,犹如从容飘逸划过夜空的流星„„
秋天是清爽的。头上是高阔的天空,蓝蓝的不杂一丝云彩;脚下是平坦的大地,处处有成熟的金黄,恬静的小街道。风中飘洒黄叶的飒飒声,与清澈见底欢愉跳跃的小溪轻声伴和。一切都是那样的清纯与洒脱。
秋天是热情的。因酷暑而委顿的人们,在微微的凉意里振作起来了。学生们又满怀信心地开始了新的学年;年轻人也兴高采烈地于重阳远眺,一个个步履轻快,神采飞扬,他们又有了新的期待。
秋天是真诚的。一阵秋风,吹散了平日的虚伪与私心,人们胸怀坦荡,以诚相待。在这自自然然爽爽快快的季节里,又怎么会容得下猜疑和做作呢?
清爽、热情与真诚,不加雕琢的自然流露,行云流水般的抒发自如,透露出一种沁人心脾的新意,这就是秋的高洁与潇洒的神韵。噢,秋之高洁,我钦佩你;秋之潇洒,我欣赏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戛然而止( ) 硕果( ) 伴和( ) 步履( ) 雕琢( ) .....2、把文中画“_____”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作者眼中,春天的特点是________,夏天的特点是________,冬天的特点是________,秋天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作者把秋天分别比喻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就是秋的高洁与潇洒的神韵。”一句里的“这”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精 神 救 助
张莉
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个善解人意的人,在别人需要的时候,能解囊相助。可是,一个没坐过火车,没看过电视,连50元人民币都没见过的山村小女孩,面对我的盛情邀请,竟然对城市的繁华不感兴趣。
那年,我在瓦房店乡百车沟小学采访一位小学教师时,有一个小女孩从门缝里看了我好久,我笑,她也笑。老师介绍说,她叫范春芳,好学生。家里爸爸傻,妈妈哑,生活可困难了。两次辍学,她又靠养鹅、采药卖钱,回到了学校。后来我们结交成了朋友。
夏天,在女儿的催促下,我接她来沈阳度假。我们登电视塔,逛公园,吃烧烤,唱卡拉OK,她却木然。一路上总是问我:“阿姨,妹妹的旧书能给我几本吗?”“那当然,你头一次来市里,玩够了再说。”她只好不作声。
晚上,我和女儿的说话声、电视的吵闹声都没能转移她的注意力。她先把女儿给她的旧书放进书包,又拼命从女儿的新数学书上往下抄题。我问她明天还想去哪儿玩,她说哪儿也不去了,想做完50道题,不会了还可以问妹妹。也许她懂得,这个繁华的城市不属于她,学到手的知识才是自己的。
范春芳来时穿了一件长长的金黄色的衫子,显然是成人穿过的旧衣服。可她说这还是村长从救灾衣服里挑出的最鲜艳的一件呢。女儿听得鼻子发酸,就从衣柜里往外掏衣服。她拿出一套蓝白相间的学生套装递给范春芳时,我的心动了一
下,那是我在女儿生日时花120元买的新衣服啊。“这衣服姐姐穿太大,不合适。”我拦了一下。“上衣是短袖,下身是裙子,有什么不合适的。”女儿没明白我的意思,范春芳明白了,“妹妹,你留着吧,这衣服太干净,不合适。你再给我几本用过的旧练习册吧。”女儿不由分说,先把衣服塞进她的包,又去找练习册。我有些不好意思,给她200元钱。她说:“学费您已经给我交两年了,我不要。”“拿着,这是零花钱。”我也硬把钱塞进了她的包。
第二天范春芳要回家了,她抱着我的腿哭了半天:“阿姨,我一定好好学习,对得起您。”我嗓子发紧,说不出话。
从车站回来,女儿告诉枕头底下压着那套新衣服和200元钱。还有一张纸条:“阿姨,东西不带了,共拿走书21本,谢谢您和妹妹。”
我突然感到这童心折射出我的心理残缺:“自信掩盖着虚荣,善良搀杂着自私。”自己的慷慨是有条件的,因为自己已经不需要了。而那孩子却在我自私的施舍中感激涕零。我糊涂了:究竟是我从经济上救助了范春芳,还是范春芳从精神上救助了我?
1、文章题目“精神救助”的含义和作用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也硬把钱塞进了她的包”,这句中“也”字奇妙,联系本段相关语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母女二人赠送衣物的细节,你能读出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自信掩盖着虚荣,善良搀杂着自私”,这句剖析深刻。请就其所指内容和本句内涵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概括文中“女儿”的形象,并分析该人物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复习二
一、看拼音写词语。
bào yuàn kuí wǔ juàn liàn qǐn bù ān xí ( ) ( ) ( ) ( ) 二、选择合适的音节、汉字或词语。
1、 唱和(hã hâ) 正月(zhēng zhâng ) ..五行缺土(háng xíng) 蔓延(wàn màn) ..2、爱戴 热爱 爱护
①冰心奶奶受到许多人的( )。 ②他的作品洋溢着对祖国的( )之情。 ③我们要( )校园里的花草树木。 三、把词语补充完整。
( )( )吞枣 饱( )( )霜 ( )( )峭壁 ( )( )大悟 张( )李( ) 自( )自( ) 四、下面的名字都是取自一些有寓意的成语,把其中隐含的成语写出来。
赵文武 ( ) 陈子龙( ) 焦若愚( ) 李鹏程 ( ) 张一帆( ) 王任重( ) 五、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 宇宙空间大得很,那里有数不清的许许多多的星球。(修改病句) ② 地球( )有冷热宜人的气温变化,( )有美妙的大气层。(填关联词语)
③ 毛泽东顺口说道:“我听画家的。”(改成转述句)
六、 情境填空。
1、每逢佳节,身在他乡的人们格外思念家乡的亲人。诗句“ , 。”是对思念家乡人们的最好写照。
2、当你看到草原上生机勃勃的小草时,你会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学即将毕业了,教师请每个同学用一句诗来表达与同学的离别之情,你说的是:“ , ”。
4、(横线上填成语)孩子们
处 ,同学们个个显得 。 5、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 ”大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中的诗句:“ , 。”也是说的同样道理。
阅读理解
穿红裙子的语文老师
⑴又是一个夏季。
⑵火热的田野,火热的山林,她穿着一件红裙子,带着几名小学生,说说笑笑走出校门,步入校园树丛的绿色中了。
⑶这是所“老龄”的村级小学,已经65年了,任课老师大多都固守着封闭的教学,课堂沉闷,学校生活在“老”的色彩中变得默默无语。
⑷那年我刚上小学。20岁的她走进了校园。她一头乌黑的长发,穿了件美丽的红裙子。
⑸学校安排她给我们上语文课,任班主任。她上语文课与众不同。有时把学生带到村子里中间的清水河里,找小鱼咬脚趾的感觉,有时把学生领到郁郁葱葱的牛头山上,看哪儿像牛头,哪儿像牛角,有时把学生打扮成课文中的大灰狼、小白兔、丑小鸭,在讲台上摹仿课文内容大喊大叫,有哭有笑„„
⑹课堂上,学生跟着她进入了情境,一会儿是没捞到月亮的水淋淋的小猴子站在讲台上,一会儿又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可怜巴巴地向大家诉说着什么。
⑺她那漂亮的红裙子飘在课外活动场地上,飘在学校的小戏台上,把学生带到课本以外的精彩世界。不久,班队会,活动课在这所偏僻的小学各班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了,二胡、口琴、笛子、小碗小盆等“乐器”的“交响曲”在校园小戏台上演了,惹得近处几个“玩船迷”村民止不住心里痒痒而登台献艺。小学生们把课本剧演到了家里,课本里的故事家长们也熟悉起来。
⑻放学回家吃了饭就吵着要上学,学校充满了令家长费解的诱惑,再也没有搜肠刮肚地找借口的“逃学生”了,更没有爸妈拿棍子赶着上学的孩子了。村民们在议论:学样变了,原来辍学的9名学生又自觉地背着书包上课了,主动来学校找老师谈孩子情况的村民多起来„„
⑼有一次,她到县城参加一个教学研讨会。一去就是5天,这可苦了这些山里娃,他们一天三次站在校门口的尖角山上,等啊,盼啊,想看到那红裙子又飘了回来。等到第3天,五年级的一个女生不知从哪能里得到的消息,泪水汪汪地告诉大家:红裙子飘到城里的学校了!
⑽坐到太阳落了尖角山,带着一种无名的惆怅一种失落感,几个不甘心的小学生背着书包,拖着沉沉的脚步告别了最后的一抹余晖,才依依不舍地回了家里。
⑾第6天„„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1) 形容苦思苦想,费尽心思。( ) (2) 形容草木茂盛葱翠的样子。( ) (3) 形容气氛热烈,气势旺盛。( ) 2、在下面正确答案的括号里打“√”。
(1)“学校的生活在‘老’的色彩中变得默默无语。”这句话中“‘老’的色彩”指落后的教育状况。( ) (2)“他们一天三次站在校门口的尖角山上,等啊,盼啊,想看到红裙子又飘回来了。”这句话反映了孩子们期盼学校的面貌发生更大的变化的心情。 ( ) (3)“红裙子飘到城里的学校了,”这句话中“红裙子”是指老师的穿着。
( )
(4)题目中用“穿红裙子的”来修饰语文老师的用意是突出语文老师迷人的风采。( )
3、在短文中用“”画出描写语文老师外貌语句。 4、你喜欢这位语文老师吗,为什么?(引用事例说明)
作业:
一、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分类。
翠色( )流 ( )盆大雨 奋不 ( )身 亡羊( )牢 ( )己救人 坐( )观天 表现人物品质的: 描写自然环境的: 说明某种道理的: 二、在成语后写上相关人物。
1、纸上谈兵( ) 2、卧薪尝胆( ) 3、闻鸡起舞( ) 4、草船借箭( ) 5、负荆请罪( ) 6、煮豆燃箕( ) 三、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教诲 huǐ( ) huì( ) 尽管 jǐn( ) jìn ( ) 喝彩 hē( ) hâ( ) 鸿鹄 hú( ) hào( ) 四、请用连线连接对联的上下联。
竹以直为美 行正则威严 做事一丝不苟 人不污染可树威 草生巅峰不显伟岸 人以正而威 身正则刚直 清似莲花不染尘 镜不蒙尘可照人 求名应求万世名 淡如秋菊无妨瘦 松长谷底不失高洁 计利当计天下利 做人一身正气 五、在句子中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①、( )在不确定生活的人,( )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 ②、( )金钱买不到它,地位留不住它,( )时间是最宝贵的。 ③、( )你遇到了困难,你( )会选择放弃吗? ④、他喜欢画画,( )会画梅花,( )会画孔雀,( )会画人物,内容也不一定。
六、按要求写句子。
①、相传在战国时候,传说赵国的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特别优美。(修改病句) ②、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改为陈述句。)
③、我们班的值日生急忙走来,扫起了地上的玻璃碎片。(改为把字句。) ④、院子洒满了阳光。(把句子补充得更具体,至少补两次。)
课外知识拓展
一、选择题 ,在( )中填字母。
1.鲁滨逊流落到荒岛上,在岛上生活了( )年,他后来收了一个仆人,给他取名为( )。
A.8 B、28 C、38 D、亚马逊 E、星期五 F、威尔斯
2.蒲松龄生于生于明末清初,号( )。
A.柳泉居士 B、东坡居士 C、六一居士
3.诗句“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出自以下哪首诗?( )
A.滁州西涧 B、春行寄兴 C、兰溪棹歌 D、乐游园
4. “鲁肃”这一人物形象出自( )
A、《封神演义》 B、《水浒传》 C、《三国演义》 D、《西游记》
5、《格列佛游记》是深得孩子们喜爱的儿童读物,它的作者是著名讽刺作家( )。
A、狄更斯 B、斯威夫特 C、欧·亨利 D、契诃夫
6、《乌鸦喝水》是我们熟悉的故事,它出自于以下哪本书?( )
A、《克雷洛夫寓言》 B、《豪夫童话》 C、《菜辛寓言》 D、《伊索寓言》
7、《匹克威克外传》是英国作家( )的作品,作品中匹克威克有一个忠实的仆人叫( )。
A、卡罗尔 B、查尔斯·狄更斯 C、斯蒂芬·金 D、金格尔 E、山姆 F、华德尔先生
8、被誉为“东方之珠”的是下列哪座城市( )
A、上海 B、南京 C、香港 D、澳门 二、连线题
1、下面诗句出自那位诗人?请用直线连起来。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曹操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像照。 李商隐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王维
2、问渠哪得清如许, 僧敲月下门。
鸟宿池边树, 为有源头活水来。
身无彩凤双飞翼, 一览众山小。
会当凌绝顶, 心有灵犀一点通。
四、填空题
1、“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这一诗句的“父子三词客”指的 是 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__ ;
“四大家”指的是 、 、 、 四大散文家。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名 字 , 时代国人,他是家、家。家学派创始人。《论语》中的“论”应读 。 3、“四书”指 、 、 、 ;
“五经”指 、 、 、、 ___________________。
复习一
一、基础知识。
1、读音节,找词语朋友。
táo zuì nínɡ zhînɡ wǎn lián ēn cì hú lún tūn zǎo ( ) ( ) ( ) ( ) ( ) Zī rùn kuí wú zhēn zhì miǎn lì xuán yá qiào bì ( ) ( ) ( ) ( ) ( )
2、读一读,加点字念什么,在正确的音节下面画“_”。
镌刻(juān juàn) 抚摩(mï mē) 扁舟(biān piān) 阻挠(n....áo ráo)
塑料(suî sù) 挫折(cuō cuî) 归宿(sù xiǔ ) 瘦削(xi....āo xuē) 3、
按要求填空,你一定行的。
“巷”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按部首查字法先查( )部,再查( )画。能组成词语( )。
“漫”字在字典里的意思有:①水过满,向外流;②到处都是;③不受约束,随便。
(1)我漫不经心地一脚把马鞍踢下楼去。 字意是( ) .(2)瞧,盆子里的水漫出来了。 字意是( ) .剩下一个义项可以组词为( ) 4、
成语大比拼。
风( )同( ) ( )( )无比 和( )可( )
( )扬顿( ) ( )高( )重 张( )李( ) 二、积累运用。
1、你能用到学过的成语填一填吗?
人们常用_____________来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用____________来赞美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当我们面对一篇好文章时,我们可以说______________。 2、补充古文名句。
(1) 鲁迅先生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俯首甘为孺子牛。”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花开尽更无花。 (3) __________
必
寡
信
。
这
句
名
言
告
诉
我
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但存______________,留与______________。 (5) 大漠沙如雪,___________________。 3、按要求写句子。
(1)闰土回家去了。我还深深地思念着闰土。(用合适的关联词组成一句话)
(2)老人叫住了我,说:“是我打扰了你吗?”(改成间接引语)
(3)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改为陈述句)
(4)月亮升起来了。(扩句)
(5)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改写成拟人句)
三、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一)秋之神韵
我爱秋。不只爱它令人赞美的硕果,不只爱它奉献一生的落叶,我最爱它令人神往的神韵。
没有春的缠绵,夏的狂热,冬的冷漠;犹如原野上时而奔跑跳跃,时而戛然而止的骏马,犹如饱经沧桑豁达开朗的将军,犹如从容飘逸划过夜空的流星„„
秋天是清爽的。头上是高阔的天空,蓝蓝的不杂一丝云彩;脚下是平坦的大地,处处有成熟的金黄,恬静的小街道。风中飘洒黄叶的飒飒声,与清澈见底欢愉跳跃的小溪轻声伴和。一切都是那样的清纯与洒脱。
秋天是热情的。因酷暑而委顿的人们,在微微的凉意里振作起来了。学生们又满怀信心地开始了新的学年;年轻人也兴高采烈地于重阳远眺,一个个步履轻快,神采飞扬,他们又有了新的期待。
秋天是真诚的。一阵秋风,吹散了平日的虚伪与私心,人们胸怀坦荡,以诚相待。在这自自然然爽爽快快的季节里,又怎么会容得下猜疑和做作呢?
清爽、热情与真诚,不加雕琢的自然流露,行云流水般的抒发自如,透露出一种沁人心脾的新意,这就是秋的高洁与潇洒的神韵。噢,秋之高洁,我钦佩你;秋之潇洒,我欣赏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戛然而止( ) 硕果( ) 伴和( ) 步履( ) 雕琢( ) .....2、把文中画“_____”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作者眼中,春天的特点是________,夏天的特点是________,冬天的特点是________,秋天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作者把秋天分别比喻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就是秋的高洁与潇洒的神韵。”一句里的“这”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精 神 救 助
张莉
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个善解人意的人,在别人需要的时候,能解囊相助。可是,一个没坐过火车,没看过电视,连50元人民币都没见过的山村小女孩,面对我的盛情邀请,竟然对城市的繁华不感兴趣。
那年,我在瓦房店乡百车沟小学采访一位小学教师时,有一个小女孩从门缝里看了我好久,我笑,她也笑。老师介绍说,她叫范春芳,好学生。家里爸爸傻,妈妈哑,生活可困难了。两次辍学,她又靠养鹅、采药卖钱,回到了学校。后来我们结交成了朋友。
夏天,在女儿的催促下,我接她来沈阳度假。我们登电视塔,逛公园,吃烧烤,唱卡拉OK,她却木然。一路上总是问我:“阿姨,妹妹的旧书能给我几本吗?”“那当然,你头一次来市里,玩够了再说。”她只好不作声。
晚上,我和女儿的说话声、电视的吵闹声都没能转移她的注意力。她先把女儿给她的旧书放进书包,又拼命从女儿的新数学书上往下抄题。我问她明天还想去哪儿玩,她说哪儿也不去了,想做完50道题,不会了还可以问妹妹。也许她懂得,这个繁华的城市不属于她,学到手的知识才是自己的。
范春芳来时穿了一件长长的金黄色的衫子,显然是成人穿过的旧衣服。可她说这还是村长从救灾衣服里挑出的最鲜艳的一件呢。女儿听得鼻子发酸,就从衣柜里往外掏衣服。她拿出一套蓝白相间的学生套装递给范春芳时,我的心动了一
下,那是我在女儿生日时花120元买的新衣服啊。“这衣服姐姐穿太大,不合适。”我拦了一下。“上衣是短袖,下身是裙子,有什么不合适的。”女儿没明白我的意思,范春芳明白了,“妹妹,你留着吧,这衣服太干净,不合适。你再给我几本用过的旧练习册吧。”女儿不由分说,先把衣服塞进她的包,又去找练习册。我有些不好意思,给她200元钱。她说:“学费您已经给我交两年了,我不要。”“拿着,这是零花钱。”我也硬把钱塞进了她的包。
第二天范春芳要回家了,她抱着我的腿哭了半天:“阿姨,我一定好好学习,对得起您。”我嗓子发紧,说不出话。
从车站回来,女儿告诉枕头底下压着那套新衣服和200元钱。还有一张纸条:“阿姨,东西不带了,共拿走书21本,谢谢您和妹妹。”
我突然感到这童心折射出我的心理残缺:“自信掩盖着虚荣,善良搀杂着自私。”自己的慷慨是有条件的,因为自己已经不需要了。而那孩子却在我自私的施舍中感激涕零。我糊涂了:究竟是我从经济上救助了范春芳,还是范春芳从精神上救助了我?
1、文章题目“精神救助”的含义和作用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也硬把钱塞进了她的包”,这句中“也”字奇妙,联系本段相关语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母女二人赠送衣物的细节,你能读出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自信掩盖着虚荣,善良搀杂着自私”,这句剖析深刻。请就其所指内容和本句内涵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概括文中“女儿”的形象,并分析该人物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复习二
一、看拼音写词语。
bào yuàn kuí wǔ juàn liàn qǐn bù ān xí ( ) ( ) ( ) ( ) 二、选择合适的音节、汉字或词语。
1、 唱和(hã hâ) 正月(zhēng zhâng ) ..五行缺土(háng xíng) 蔓延(wàn màn) ..2、爱戴 热爱 爱护
①冰心奶奶受到许多人的( )。 ②他的作品洋溢着对祖国的( )之情。 ③我们要( )校园里的花草树木。 三、把词语补充完整。
( )( )吞枣 饱( )( )霜 ( )( )峭壁 ( )( )大悟 张( )李( ) 自( )自( ) 四、下面的名字都是取自一些有寓意的成语,把其中隐含的成语写出来。
赵文武 ( ) 陈子龙( ) 焦若愚( ) 李鹏程 ( ) 张一帆( ) 王任重( ) 五、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 宇宙空间大得很,那里有数不清的许许多多的星球。(修改病句) ② 地球( )有冷热宜人的气温变化,( )有美妙的大气层。(填关联词语)
③ 毛泽东顺口说道:“我听画家的。”(改成转述句)
六、 情境填空。
1、每逢佳节,身在他乡的人们格外思念家乡的亲人。诗句“ , 。”是对思念家乡人们的最好写照。
2、当你看到草原上生机勃勃的小草时,你会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学即将毕业了,教师请每个同学用一句诗来表达与同学的离别之情,你说的是:“ , ”。
4、(横线上填成语)孩子们
处 ,同学们个个显得 。 5、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 ”大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中的诗句:“ , 。”也是说的同样道理。
阅读理解
穿红裙子的语文老师
⑴又是一个夏季。
⑵火热的田野,火热的山林,她穿着一件红裙子,带着几名小学生,说说笑笑走出校门,步入校园树丛的绿色中了。
⑶这是所“老龄”的村级小学,已经65年了,任课老师大多都固守着封闭的教学,课堂沉闷,学校生活在“老”的色彩中变得默默无语。
⑷那年我刚上小学。20岁的她走进了校园。她一头乌黑的长发,穿了件美丽的红裙子。
⑸学校安排她给我们上语文课,任班主任。她上语文课与众不同。有时把学生带到村子里中间的清水河里,找小鱼咬脚趾的感觉,有时把学生领到郁郁葱葱的牛头山上,看哪儿像牛头,哪儿像牛角,有时把学生打扮成课文中的大灰狼、小白兔、丑小鸭,在讲台上摹仿课文内容大喊大叫,有哭有笑„„
⑹课堂上,学生跟着她进入了情境,一会儿是没捞到月亮的水淋淋的小猴子站在讲台上,一会儿又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可怜巴巴地向大家诉说着什么。
⑺她那漂亮的红裙子飘在课外活动场地上,飘在学校的小戏台上,把学生带到课本以外的精彩世界。不久,班队会,活动课在这所偏僻的小学各班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了,二胡、口琴、笛子、小碗小盆等“乐器”的“交响曲”在校园小戏台上演了,惹得近处几个“玩船迷”村民止不住心里痒痒而登台献艺。小学生们把课本剧演到了家里,课本里的故事家长们也熟悉起来。
⑻放学回家吃了饭就吵着要上学,学校充满了令家长费解的诱惑,再也没有搜肠刮肚地找借口的“逃学生”了,更没有爸妈拿棍子赶着上学的孩子了。村民们在议论:学样变了,原来辍学的9名学生又自觉地背着书包上课了,主动来学校找老师谈孩子情况的村民多起来„„
⑼有一次,她到县城参加一个教学研讨会。一去就是5天,这可苦了这些山里娃,他们一天三次站在校门口的尖角山上,等啊,盼啊,想看到那红裙子又飘了回来。等到第3天,五年级的一个女生不知从哪能里得到的消息,泪水汪汪地告诉大家:红裙子飘到城里的学校了!
⑽坐到太阳落了尖角山,带着一种无名的惆怅一种失落感,几个不甘心的小学生背着书包,拖着沉沉的脚步告别了最后的一抹余晖,才依依不舍地回了家里。
⑾第6天„„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1) 形容苦思苦想,费尽心思。( ) (2) 形容草木茂盛葱翠的样子。( ) (3) 形容气氛热烈,气势旺盛。( ) 2、在下面正确答案的括号里打“√”。
(1)“学校的生活在‘老’的色彩中变得默默无语。”这句话中“‘老’的色彩”指落后的教育状况。( ) (2)“他们一天三次站在校门口的尖角山上,等啊,盼啊,想看到红裙子又飘回来了。”这句话反映了孩子们期盼学校的面貌发生更大的变化的心情。 ( ) (3)“红裙子飘到城里的学校了,”这句话中“红裙子”是指老师的穿着。
( )
(4)题目中用“穿红裙子的”来修饰语文老师的用意是突出语文老师迷人的风采。( )
3、在短文中用“”画出描写语文老师外貌语句。 4、你喜欢这位语文老师吗,为什么?(引用事例说明)
作业:
一、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分类。
翠色( )流 ( )盆大雨 奋不 ( )身 亡羊( )牢 ( )己救人 坐( )观天 表现人物品质的: 描写自然环境的: 说明某种道理的: 二、在成语后写上相关人物。
1、纸上谈兵( ) 2、卧薪尝胆( ) 3、闻鸡起舞( ) 4、草船借箭( ) 5、负荆请罪( ) 6、煮豆燃箕( ) 三、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教诲 huǐ( ) huì( ) 尽管 jǐn( ) jìn ( ) 喝彩 hē( ) hâ( ) 鸿鹄 hú( ) hào( ) 四、请用连线连接对联的上下联。
竹以直为美 行正则威严 做事一丝不苟 人不污染可树威 草生巅峰不显伟岸 人以正而威 身正则刚直 清似莲花不染尘 镜不蒙尘可照人 求名应求万世名 淡如秋菊无妨瘦 松长谷底不失高洁 计利当计天下利 做人一身正气 五、在句子中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①、( )在不确定生活的人,( )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 ②、( )金钱买不到它,地位留不住它,( )时间是最宝贵的。 ③、( )你遇到了困难,你( )会选择放弃吗? ④、他喜欢画画,( )会画梅花,( )会画孔雀,( )会画人物,内容也不一定。
六、按要求写句子。
①、相传在战国时候,传说赵国的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特别优美。(修改病句) ②、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改为陈述句。)
③、我们班的值日生急忙走来,扫起了地上的玻璃碎片。(改为把字句。) ④、院子洒满了阳光。(把句子补充得更具体,至少补两次。)
课外知识拓展
一、选择题 ,在( )中填字母。
1.鲁滨逊流落到荒岛上,在岛上生活了( )年,他后来收了一个仆人,给他取名为( )。
A.8 B、28 C、38 D、亚马逊 E、星期五 F、威尔斯
2.蒲松龄生于生于明末清初,号( )。
A.柳泉居士 B、东坡居士 C、六一居士
3.诗句“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出自以下哪首诗?( )
A.滁州西涧 B、春行寄兴 C、兰溪棹歌 D、乐游园
4. “鲁肃”这一人物形象出自( )
A、《封神演义》 B、《水浒传》 C、《三国演义》 D、《西游记》
5、《格列佛游记》是深得孩子们喜爱的儿童读物,它的作者是著名讽刺作家( )。
A、狄更斯 B、斯威夫特 C、欧·亨利 D、契诃夫
6、《乌鸦喝水》是我们熟悉的故事,它出自于以下哪本书?( )
A、《克雷洛夫寓言》 B、《豪夫童话》 C、《菜辛寓言》 D、《伊索寓言》
7、《匹克威克外传》是英国作家( )的作品,作品中匹克威克有一个忠实的仆人叫( )。
A、卡罗尔 B、查尔斯·狄更斯 C、斯蒂芬·金 D、金格尔 E、山姆 F、华德尔先生
8、被誉为“东方之珠”的是下列哪座城市( )
A、上海 B、南京 C、香港 D、澳门 二、连线题
1、下面诗句出自那位诗人?请用直线连起来。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曹操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像照。 李商隐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王维
2、问渠哪得清如许, 僧敲月下门。
鸟宿池边树, 为有源头活水来。
身无彩凤双飞翼, 一览众山小。
会当凌绝顶, 心有灵犀一点通。
四、填空题
1、“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这一诗句的“父子三词客”指的 是 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__ ;
“四大家”指的是 、 、 、 四大散文家。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名 字 , 时代国人,他是家、家。家学派创始人。《论语》中的“论”应读 。 3、“四书”指 、 、 、 ;
“五经”指 、 、 、、 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