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2013年12月18日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两角差与单个角的正、余弦的关系公式,以及推导公式的过程中的方法与条件的对应性和渐进性,学会对公式使用条件的分析方法与技巧,理解函数线、向量作为基础性的工具作用,学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让学生经历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维的培养过程,增强渐进性分析与处理问题的能力。并进行学法指导,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情感目标:努力创设课堂愉悦情境,使学生处于积极思考、大胆质疑的学习氛围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以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重点】推导方法与条件的关系和公式的形式和自觉运用。

【教学难点】不同方法的条件性与适应性问题;用诱导公式拓展条件的过程与思想方法。

【教学方法】类比、启示、探究式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动画) 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1、导入:

章头图中问题:某城市的电视发射塔建在市郊的一座小山上.如图所示,小山高BC 约为30米,在地面上有一点A ,测得A 、C 两点间距离约为67米,从A 观测电视发射塔的视角(∠CAD) 约为450.求这

座电视发射塔的高度.

探导:设电视发射塔高CD =x 米,∠CAB =α,则sin α=

tan(450+α)=x +30tan α, 3030,在Rt ∆ABD 中,67

30tan(450+α) -30 于是x=tan α

发现问题:如果能由sin α=30求得tan(450+α) 的值,那么就能得出电视发射塔的高度了. 67 D 0 A B 更一般地说,对于任意角α、β能不能用α、β的三角函数值把α+β或α-β的三角函数值表示出来呢?

切入:下面我们来研究如何用任意角α、β的正弦、余弦值来表示cos(α-β) 的问 题. 探究1: 验证cos(α-β)=cosα- cosαβ 00000 例如,当α=60,β=30时,动手算一算cos(60-30) 的值,再与cos30 的值作比较. 发现:cos(α-β) ≠cos α- cosα,因此,对任意角α、β,cos(α-β)=cosα- cosα不成立. 说明: cos(α-β) 表示的是α-β的余弦值, 而不是,cos 乘以(α-β) ;cos 是函数的符

号,而不是代表一个数的,它相当于函数中的法则f 。

再探索与猜想:验证与猜想: 算出sin600=

=cos300=11,sin300=,cos600=,22233,cos(600-300)=由这些数据, 你能探究出什么结论? 22

cos(α-β)=cos⋅αcos β + sin⋅αsin β;但α、β应符合什么条件?

联想:由于这里涉及的是三角函数的问题,是α-β这个角的余弦问题,所以可以考虑联系单位圆上的三角函数线或向

量的知识.

探究2:设角α、β为锐角,且α>β的情形:

角α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为P 1,∠POP 1=β,则∠xOP=α-β,

过点P 作PM 垂直于x 轴,垂足为M ,那么OM 就是角α-β的余弦线.这里就是要用角α、β的正弦线、余弦线来表示OM 。

过点P 作PA 垂直于OP 1,垂足为A .过点A 作AB 垂直于x 轴,垂足为B 。过点P 作PC 垂直于AB ,垂足为C 。

那么OA 表示cos β,AP 表示sin β,并且∠PAC=∠xOP 1=α。

于是OM=OB+BM=OB+CP=OAcosα+APsinα=cosβ⋅cos α+sinβ⋅sin α。

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结果是在α,β,α-β都是锐角,且α>β的情况下得到的.要说明此结果是否对任意角α、β都成立,还要做不少推广的工作,并且这项推广工作的过程也是比较繁难的.同学们可以自己动手试一试.

探究3:再运用向量的知识进行探究.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内作单位圆O ,以Ox 为始边作角α、β,它们的终边与单位圆O 的交点分别为A 、B 。 则=(cosα, sin α), =(cosβ, sin β), 由向量数量积的定义,有OA ⋅OB =|OA |⋅|OB |cos(α-β) =cos(α-β) 。 由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有⋅=(cosα, sin α) ⋅(cosβ, sin β) = cosα ⋅ cosβ + sinα⋅ sinβ。

于是cos(α-β)=cosα ⋅ cosβ + sinα⋅ sinβ

比较:运用向量工具进行探索的简洁性,说明向量是基础性的重要的工具

问题:依据向量数量积的概念,角α-β必须符合条件0≤α-β≤π, 即在此条件下,以上

推导才是正确的.

探究4:下面研究当α-β是任意角时,以上推导是否正确的问题.

当α-β是任意角时,由诱导公式,总可以找到一个角θ∈[0,2π),使cos θ=cos(α-β)

若θ∈[0, π), 则OA ⋅OB =cos θ=cos(α-β)

若θ∈[π,2π), 则2π-θ∈(0, π], 且OA ⋅OB =cos(2π-θ) =cos θ=cos(α-β)

于是,对于任意角α、β, 都有cos(α-β)=cosα ⋅ cosβ + sinα⋅ sinβ

最终结论:对任意角α、β的正弦、余弦值与其差角α-β的余弦值之间都有关系cos(α-β)=cosα ⋅ cosβ + sinα⋅ sinβ.称为差角的余弦公式.简记作C α-β.

公式特点分析:有了公式C α-β以后,我们只要知道cos α, cosβ, sinα, sinβ的值,就可以求得cos(α-β) 的值了.

实例:(引导思维,注意条件)

例1:利用差角余弦公式求cos150的值.

解法1: 解法2:

思考:求sin750的值吗?

例2:已知sin α=

课堂练习:

1.利用公式C α-β证明: 45⎛π⎫,α∈ , π⎪,cos β=-,β是第三象限角,求cos(α-β) 的值. 135⎝2⎭ ⎛π⎫ ⑴cos -α⎪=sin α ⑵cos(2π-α)=cosα ⎝2⎭

2.已知cos α=-3⎛π⎫⎛π⎫, α∈ , π⎪, 求cos -α⎪的值. 5⎝2⎭⎝4⎭

3.已知sin θ=15π⎫⎛, θ是第二象限角,求cos θ-⎪的值. 173⎭⎝

23⎛3π⎫⎛3π⎫, α∈ π, ⎪,cos β=, β∈ , 2π⎪, 求cos (β-α) 的值. 34⎝2⎭⎝2⎭4.已知sin α=-小结:

1、导入

2、切入

3、问题与方法

⑴验证 ⇒ cos(600-300)≠cos600- cos300

⑵用函数线 ⇒ 在α,β,α-β都是锐角,且α>β的情况下有: cos(α-β)=cosα ⋅ cosβ + sin⋅α sinβ

⑶向量数量积 ⇒ 在0α≤-π≤β的情况下有:

cos(α-β)=cosα ⋅ cosβ + sin⋅α sinβ

⑷用三角函数诱导公式 ⇒对于任意角α、β, 都有

cos(α-β)=cosα ⋅ cosβ + sin⋅α sinβ

作业:应用: (加强对公式的理解)

1、默想以上推导公式的四个步骤,注意方法与条件的相互制约的关系。

2、探求其他的推导方法。(可查阅资料)

(如距离法)

3、完成作业:习题3.1 A组

No.2,3,4(注意第四题的变形)

板书设计:

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2013年12月18日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两角差与单个角的正、余弦的关系公式,以及推导公式的过程中的方法与条件的对应性和渐进性,学会对公式使用条件的分析方法与技巧,理解函数线、向量作为基础性的工具作用,学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让学生经历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维的培养过程,增强渐进性分析与处理问题的能力。并进行学法指导,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情感目标:努力创设课堂愉悦情境,使学生处于积极思考、大胆质疑的学习氛围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以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重点】推导方法与条件的关系和公式的形式和自觉运用。

【教学难点】不同方法的条件性与适应性问题;用诱导公式拓展条件的过程与思想方法。

【教学方法】类比、启示、探究式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动画) 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1、导入:

章头图中问题:某城市的电视发射塔建在市郊的一座小山上.如图所示,小山高BC 约为30米,在地面上有一点A ,测得A 、C 两点间距离约为67米,从A 观测电视发射塔的视角(∠CAD) 约为450.求这

座电视发射塔的高度.

探导:设电视发射塔高CD =x 米,∠CAB =α,则sin α=

tan(450+α)=x +30tan α, 3030,在Rt ∆ABD 中,67

30tan(450+α) -30 于是x=tan α

发现问题:如果能由sin α=30求得tan(450+α) 的值,那么就能得出电视发射塔的高度了. 67 D 0 A B 更一般地说,对于任意角α、β能不能用α、β的三角函数值把α+β或α-β的三角函数值表示出来呢?

切入:下面我们来研究如何用任意角α、β的正弦、余弦值来表示cos(α-β) 的问 题. 探究1: 验证cos(α-β)=cosα- cosαβ 00000 例如,当α=60,β=30时,动手算一算cos(60-30) 的值,再与cos30 的值作比较. 发现:cos(α-β) ≠cos α- cosα,因此,对任意角α、β,cos(α-β)=cosα- cosα不成立. 说明: cos(α-β) 表示的是α-β的余弦值, 而不是,cos 乘以(α-β) ;cos 是函数的符

号,而不是代表一个数的,它相当于函数中的法则f 。

再探索与猜想:验证与猜想: 算出sin600=

=cos300=11,sin300=,cos600=,22233,cos(600-300)=由这些数据, 你能探究出什么结论? 22

cos(α-β)=cos⋅αcos β + sin⋅αsin β;但α、β应符合什么条件?

联想:由于这里涉及的是三角函数的问题,是α-β这个角的余弦问题,所以可以考虑联系单位圆上的三角函数线或向

量的知识.

探究2:设角α、β为锐角,且α>β的情形:

角α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为P 1,∠POP 1=β,则∠xOP=α-β,

过点P 作PM 垂直于x 轴,垂足为M ,那么OM 就是角α-β的余弦线.这里就是要用角α、β的正弦线、余弦线来表示OM 。

过点P 作PA 垂直于OP 1,垂足为A .过点A 作AB 垂直于x 轴,垂足为B 。过点P 作PC 垂直于AB ,垂足为C 。

那么OA 表示cos β,AP 表示sin β,并且∠PAC=∠xOP 1=α。

于是OM=OB+BM=OB+CP=OAcosα+APsinα=cosβ⋅cos α+sinβ⋅sin α。

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结果是在α,β,α-β都是锐角,且α>β的情况下得到的.要说明此结果是否对任意角α、β都成立,还要做不少推广的工作,并且这项推广工作的过程也是比较繁难的.同学们可以自己动手试一试.

探究3:再运用向量的知识进行探究.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内作单位圆O ,以Ox 为始边作角α、β,它们的终边与单位圆O 的交点分别为A 、B 。 则=(cosα, sin α), =(cosβ, sin β), 由向量数量积的定义,有OA ⋅OB =|OA |⋅|OB |cos(α-β) =cos(α-β) 。 由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有⋅=(cosα, sin α) ⋅(cosβ, sin β) = cosα ⋅ cosβ + sinα⋅ sinβ。

于是cos(α-β)=cosα ⋅ cosβ + sinα⋅ sinβ

比较:运用向量工具进行探索的简洁性,说明向量是基础性的重要的工具

问题:依据向量数量积的概念,角α-β必须符合条件0≤α-β≤π, 即在此条件下,以上

推导才是正确的.

探究4:下面研究当α-β是任意角时,以上推导是否正确的问题.

当α-β是任意角时,由诱导公式,总可以找到一个角θ∈[0,2π),使cos θ=cos(α-β)

若θ∈[0, π), 则OA ⋅OB =cos θ=cos(α-β)

若θ∈[π,2π), 则2π-θ∈(0, π], 且OA ⋅OB =cos(2π-θ) =cos θ=cos(α-β)

于是,对于任意角α、β, 都有cos(α-β)=cosα ⋅ cosβ + sinα⋅ sinβ

最终结论:对任意角α、β的正弦、余弦值与其差角α-β的余弦值之间都有关系cos(α-β)=cosα ⋅ cosβ + sinα⋅ sinβ.称为差角的余弦公式.简记作C α-β.

公式特点分析:有了公式C α-β以后,我们只要知道cos α, cosβ, sinα, sinβ的值,就可以求得cos(α-β) 的值了.

实例:(引导思维,注意条件)

例1:利用差角余弦公式求cos150的值.

解法1: 解法2:

思考:求sin750的值吗?

例2:已知sin α=

课堂练习:

1.利用公式C α-β证明: 45⎛π⎫,α∈ , π⎪,cos β=-,β是第三象限角,求cos(α-β) 的值. 135⎝2⎭ ⎛π⎫ ⑴cos -α⎪=sin α ⑵cos(2π-α)=cosα ⎝2⎭

2.已知cos α=-3⎛π⎫⎛π⎫, α∈ , π⎪, 求cos -α⎪的值. 5⎝2⎭⎝4⎭

3.已知sin θ=15π⎫⎛, θ是第二象限角,求cos θ-⎪的值. 173⎭⎝

23⎛3π⎫⎛3π⎫, α∈ π, ⎪,cos β=, β∈ , 2π⎪, 求cos (β-α) 的值. 34⎝2⎭⎝2⎭4.已知sin α=-小结:

1、导入

2、切入

3、问题与方法

⑴验证 ⇒ cos(600-300)≠cos600- cos300

⑵用函数线 ⇒ 在α,β,α-β都是锐角,且α>β的情况下有: cos(α-β)=cosα ⋅ cosβ + sin⋅α sinβ

⑶向量数量积 ⇒ 在0α≤-π≤β的情况下有:

cos(α-β)=cosα ⋅ cosβ + sin⋅α sinβ

⑷用三角函数诱导公式 ⇒对于任意角α、β, 都有

cos(α-β)=cosα ⋅ cosβ + sin⋅α sinβ

作业:应用: (加强对公式的理解)

1、默想以上推导公式的四个步骤,注意方法与条件的相互制约的关系。

2、探求其他的推导方法。(可查阅资料)

(如距离法)

3、完成作业:习题3.1 A组

No.2,3,4(注意第四题的变形)

板书设计:


相关内容

  • 2017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教案.doc
  • 第三章 三角恒等变换 本章教材分析 本章知识框图 本章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以及运用这些公式进行简单的恒等变换. 变换是数学的重要工具, 也是数学学习的主要对象之一. 在本册第一章, 学生接触了同角三角函数公式. 在本章, 学生将运用向量方法推导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由此 ...

  •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一.目标与策略 明确学习目标及主要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首要条件,要做到心中有数! 学习目标:   了解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选用恰当的公式解决问题: 正确运用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进行简单的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 重点难点: ...

  • 2017三角函数简单教学设计.doc
  • 必修4第一章三角函数简单教学设计 苍南中学 薛祖坚 1.1.1任意角 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用"旋转"定义角的概念,理解任意角的概念,学会在平面内建立 适当的坐标系来讨论角:并进而理解"正角""负角""象限角"" ...

  • 360教育网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
  •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 二. 教学目的: 1.了解用向量的数量积推导出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过程. 2.能从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推导出两角和的余弦.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体会化归思想的应用:掌握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能运用它们进行简单的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及恒等式证明. 3.能 ...

  • 二倍角正弦余弦公式
  •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公式 武陟职教中心 秦苏萍 教学目标: 1.熟记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公式 2.灵活运用二倍角公式进行求值.化简 教学重点: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公式运用 教学难点: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公式运用 教学方法: "启发式"."自由.合作.探究式" 教学 ...

  • 高一数学三角函数教材分析
  • 第四章 三角函数教材分析 三角函数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由于角的概念由静态到动态的推广,它的研究由几何中的相似形和圆的静态的关系拓展到代数变形和图象分析的动态变换,因此三角函数的研究已经初步把几何与代数联系起来了,本章所介绍的知识,既是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工具,又是学习中学后继内容和高等数学的基 ...

  • 余弦定理教案
  • 教案设计: 余弦定理 [ 教材 ] 湘教版必修4第9页至12页. [教学对象] 高二(上)学生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会用正弦定理解决三角形相关问题,了解三角形边角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数量关系,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对于正弦定理解决已知两边及夹角问题学生有一定的求知欲,这就促使学生去探索如何求解该 ...

  • 1.1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与余弦公式(1)
  • [课题] 1.1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与余弦公式(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与余弦公式,能正确运用各个公式进行简单的三角函数式的计算和化简. 能力目标: 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及灵活选用公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与余弦公式 ...

  • 经典学案:三角恒等变换
  • 三角恒等变换 §3.1.1两角和与差的余弦 [学习目标] 1.经历用向量的数量积推导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过程,体验和感受数学发现和创造的过 程,体会向量和三角函数间的联系. 2.用余弦的差角公式推出余弦的和角公式,理解化归思想在三角变换中的作用. 3.能用余弦的和.差角公式进行简单的三角函数式的化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