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孤儿"在历史上并不存在

  故事起源   赵氏孤儿就是历史上的赵武,说到赵武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但是你一定知道春秋五霸中的晋文公重耳,赵武的曾祖父赵衰是辅佐晋文公当上国君的重臣。用《史记》的话来评价赵衰就是:“文公所以返国及霸,多赵衰计策。”所以,重耳做了国君后,功劳最大的赵衰就成了晋国卿大夫,并在朝堂之上代理晋国国政。   赵衰生子赵盾。赵盾在晋襄公死后,立太子夷皋为国君,也就是晋灵公。这个晋灵公可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残忍好杀,赵盾屡次进谏,晋灵公都不听,但是他在心底是害怕赵盾的,所以想暗中将其除掉。   故事第一次被文字记载是在《左传·宣公二年》里的“晋灵公不君”,晋灵公和大臣赵盾发生了冲突,晋灵公派刺客刺杀赵盾,还好赵盾仁爱待人,人缘极好,早有人给他通风报信。赵盾逃跑了,可还没出国境,就传来了晋灵公被杀的消息,赵盾之弟赵穿杀了晋灵公而立襄公弟黑臀,是为晋成公。赵盾复职,而弑君的这笔账也落在了赵盾的头上。   赵盾死后,他的儿子赵朔承袭了爵位。晋景公三年,赵朔作为晋国的大将率兵救援郑国,并在河上与楚庄王大战一场,因为这场战争,赵朔娶了晋成公的女儿赵庄姬做了夫人。   而在《左传·鲁成公八年》里,出现晋灭赵氏家族的记载。庄姬与赵朔及其弟赵婴陷入三角恋情,赵氏家族出面干预,后庄姬向晋侯进谗,与赵家有仇的大臣趁机介入,借机清除了赵氏家族。赵朔的儿子赵武被庄姬藏在宫中,长成后重返于朝。   在后来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晋世家》里,基本延续了《左传》的叙述。但在另一篇《史记·赵世家》中,司马迁用了洋洋洒洒近千字,描述了整个事件的前因后果,也是后来人们知道的《赵氏孤儿》故事的基本框架——晋景公年间,奸臣屠岸贾欲除忠烈名门赵氏,声称当年晋灵公被杀与赵盾有关,率兵灭门。唯一漏网的是已有身孕的赵朔之妻庄姬。屠岸贾穷追不舍,欲斩尽杀绝。庄姬产下赵氏孤儿——赵武后,将其藏在裆下逃过一劫。   后来,赵朔的门客公孙杵臼与程婴商议救孤,程婴用买来的一个婴儿与之调包,并与公孙杵臼演了一出双簧。屠岸贾率兵追赶而来,程婴佯装欲以千金出卖赵氏孤儿,并领着屠岸贾找到了隐匿山中的公孙杵臼和婴儿,二人被杀。   程婴带着赵武远走他乡,忍辱负重苦等15年,终于等来了晋景公下发的赵氏平反令。赵武杀掉屠岸贾,为赵家报了仇,而程婴也自杀以报老友。   不过,在《春秋》、《国语》中也有对赵氏一门被灭门的零星记载,但均未涉及追杀孤儿这一情节。   对于司马迁所著“赵氏孤儿”故事的来源,有史学家分析,司马迁在写作《史记》时不仅查阅史料还走访各地,故事中的许多细节可能是由民间的各种传说组合而成。   自司马迁将“赵氏孤儿”的故事成型后,在民间流传最广的是元代纪君祥的杂剧《冤报冤赵氏孤儿》(又名《赵氏孤儿大报仇》)。   在司马迁的基础上,纪君祥强化了几个戏剧冲突——首先,程婴的身份被确定为民间医生,并用自己的儿子替换赵武,增强了感染力;第二,程婴带着赵武故意投奔屠岸贾,这大概所谓最危险的地方也是最安全的地方最早的一个版本;第三,赵武长大后,程婴以连环画的形式把事件来龙去脉告知赵武,让赵武杀掉大奸臣屠岸贾,报了血海深仇。   历史偏差   《史记·赵世家》所谓“赵氏孤儿”之说,虚构的成分很多。   其一,所谓“赵氏遗腹”的史实不足为信。《史记》对赵朔着笔不多,但赵盾死后,赵朔承袭了他的爵位。晋景公三年,赵朔以下军统帅的身份与楚国作战,其政治地位仍高于赵同、赵括、赵婴兄弟。此后,史料对赵氏家族的记载中便没有了他的消息,可能是英年早逝吧。而后,这才有赵婴与庄姬通奸的说法。照此时间间隔推理,景公十七年庄姬不可能怀有赵朔的遗腹子。而另据《左传》记载,“六月,晋讨赵同、赵括,武从姬氏畜于公宫”。《国语·晋语九》亦称赵武“从姬氏于公宫”。可见,“下宫之难”时赵武年幼,跟随母亲依舅父(晋景公)而居。如此说来,“搜孤救孤”以及公孙杵臼、程婴的记载也就不足为信了。   其二,《史记》关于赵氏被灭族的“下宫之难”发生的时间(晋景公三年,即公元前597年)互相矛盾。同出于司马迁之手的《晋世家》、《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均明确记载,该事件发生在晋景公十七年(公元前583年)。《左传》的相关记载也与此相同。晋景公三年之后的许多历史事件,赵氏多有参与。如晋景公六年,“晋侯使赵同献狄俘于周”。鲁成公五年(公元前586年),赵婴与庄姬通奸,被赵括、赵同兄弟放逐;晋景公十二年(公元前588年),晋始置六卿,赵括、赵旃皆为卿。由此推断,“下宫之难”不可能发生于晋景公三年。   赵氏被灭族的原因   《左传》记载赵氏被灭族,起因于庄姬与赵婴通奸,庄姬谮于晋侯,故赵氏被灭。司马迁生活于汉武帝之时,由于高后的缘故,本着“为尊者讳、为贤者讳、为亲者讳”的原则,《史记》中,所有关于奸情的事件,一律不记。只好重新编写赵世家这段故事,而“成一家之言”。对比《汉书》,即可了然。   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社会大变革、大动乱的时代,当时的政治舞台上主要有三大势力,即以周天子为首的周王室、各国诸侯为首的公室和各国内部的卿大夫。在晋国,卿大夫同晋公室之间的矛盾斗争尤为明显。赵氏被灭族的根本原因是权力斗争,赵氏家族长期控制朝政,自然会引起反弹,其被灭族,是晋国君主之意,欲结束大权旁落局面所做的一次努力,根本目的在于改变当时晋国的政治格局。   金豆摘自《新华每日电讯》

  故事起源   赵氏孤儿就是历史上的赵武,说到赵武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但是你一定知道春秋五霸中的晋文公重耳,赵武的曾祖父赵衰是辅佐晋文公当上国君的重臣。用《史记》的话来评价赵衰就是:“文公所以返国及霸,多赵衰计策。”所以,重耳做了国君后,功劳最大的赵衰就成了晋国卿大夫,并在朝堂之上代理晋国国政。   赵衰生子赵盾。赵盾在晋襄公死后,立太子夷皋为国君,也就是晋灵公。这个晋灵公可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残忍好杀,赵盾屡次进谏,晋灵公都不听,但是他在心底是害怕赵盾的,所以想暗中将其除掉。   故事第一次被文字记载是在《左传·宣公二年》里的“晋灵公不君”,晋灵公和大臣赵盾发生了冲突,晋灵公派刺客刺杀赵盾,还好赵盾仁爱待人,人缘极好,早有人给他通风报信。赵盾逃跑了,可还没出国境,就传来了晋灵公被杀的消息,赵盾之弟赵穿杀了晋灵公而立襄公弟黑臀,是为晋成公。赵盾复职,而弑君的这笔账也落在了赵盾的头上。   赵盾死后,他的儿子赵朔承袭了爵位。晋景公三年,赵朔作为晋国的大将率兵救援郑国,并在河上与楚庄王大战一场,因为这场战争,赵朔娶了晋成公的女儿赵庄姬做了夫人。   而在《左传·鲁成公八年》里,出现晋灭赵氏家族的记载。庄姬与赵朔及其弟赵婴陷入三角恋情,赵氏家族出面干预,后庄姬向晋侯进谗,与赵家有仇的大臣趁机介入,借机清除了赵氏家族。赵朔的儿子赵武被庄姬藏在宫中,长成后重返于朝。   在后来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晋世家》里,基本延续了《左传》的叙述。但在另一篇《史记·赵世家》中,司马迁用了洋洋洒洒近千字,描述了整个事件的前因后果,也是后来人们知道的《赵氏孤儿》故事的基本框架——晋景公年间,奸臣屠岸贾欲除忠烈名门赵氏,声称当年晋灵公被杀与赵盾有关,率兵灭门。唯一漏网的是已有身孕的赵朔之妻庄姬。屠岸贾穷追不舍,欲斩尽杀绝。庄姬产下赵氏孤儿——赵武后,将其藏在裆下逃过一劫。   后来,赵朔的门客公孙杵臼与程婴商议救孤,程婴用买来的一个婴儿与之调包,并与公孙杵臼演了一出双簧。屠岸贾率兵追赶而来,程婴佯装欲以千金出卖赵氏孤儿,并领着屠岸贾找到了隐匿山中的公孙杵臼和婴儿,二人被杀。   程婴带着赵武远走他乡,忍辱负重苦等15年,终于等来了晋景公下发的赵氏平反令。赵武杀掉屠岸贾,为赵家报了仇,而程婴也自杀以报老友。   不过,在《春秋》、《国语》中也有对赵氏一门被灭门的零星记载,但均未涉及追杀孤儿这一情节。   对于司马迁所著“赵氏孤儿”故事的来源,有史学家分析,司马迁在写作《史记》时不仅查阅史料还走访各地,故事中的许多细节可能是由民间的各种传说组合而成。   自司马迁将“赵氏孤儿”的故事成型后,在民间流传最广的是元代纪君祥的杂剧《冤报冤赵氏孤儿》(又名《赵氏孤儿大报仇》)。   在司马迁的基础上,纪君祥强化了几个戏剧冲突——首先,程婴的身份被确定为民间医生,并用自己的儿子替换赵武,增强了感染力;第二,程婴带着赵武故意投奔屠岸贾,这大概所谓最危险的地方也是最安全的地方最早的一个版本;第三,赵武长大后,程婴以连环画的形式把事件来龙去脉告知赵武,让赵武杀掉大奸臣屠岸贾,报了血海深仇。   历史偏差   《史记·赵世家》所谓“赵氏孤儿”之说,虚构的成分很多。   其一,所谓“赵氏遗腹”的史实不足为信。《史记》对赵朔着笔不多,但赵盾死后,赵朔承袭了他的爵位。晋景公三年,赵朔以下军统帅的身份与楚国作战,其政治地位仍高于赵同、赵括、赵婴兄弟。此后,史料对赵氏家族的记载中便没有了他的消息,可能是英年早逝吧。而后,这才有赵婴与庄姬通奸的说法。照此时间间隔推理,景公十七年庄姬不可能怀有赵朔的遗腹子。而另据《左传》记载,“六月,晋讨赵同、赵括,武从姬氏畜于公宫”。《国语·晋语九》亦称赵武“从姬氏于公宫”。可见,“下宫之难”时赵武年幼,跟随母亲依舅父(晋景公)而居。如此说来,“搜孤救孤”以及公孙杵臼、程婴的记载也就不足为信了。   其二,《史记》关于赵氏被灭族的“下宫之难”发生的时间(晋景公三年,即公元前597年)互相矛盾。同出于司马迁之手的《晋世家》、《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均明确记载,该事件发生在晋景公十七年(公元前583年)。《左传》的相关记载也与此相同。晋景公三年之后的许多历史事件,赵氏多有参与。如晋景公六年,“晋侯使赵同献狄俘于周”。鲁成公五年(公元前586年),赵婴与庄姬通奸,被赵括、赵同兄弟放逐;晋景公十二年(公元前588年),晋始置六卿,赵括、赵旃皆为卿。由此推断,“下宫之难”不可能发生于晋景公三年。   赵氏被灭族的原因   《左传》记载赵氏被灭族,起因于庄姬与赵婴通奸,庄姬谮于晋侯,故赵氏被灭。司马迁生活于汉武帝之时,由于高后的缘故,本着“为尊者讳、为贤者讳、为亲者讳”的原则,《史记》中,所有关于奸情的事件,一律不记。只好重新编写赵世家这段故事,而“成一家之言”。对比《汉书》,即可了然。   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社会大变革、大动乱的时代,当时的政治舞台上主要有三大势力,即以周天子为首的周王室、各国诸侯为首的公室和各国内部的卿大夫。在晋国,卿大夫同晋公室之间的矛盾斗争尤为明显。赵氏被灭族的根本原因是权力斗争,赵氏家族长期控制朝政,自然会引起反弹,其被灭族,是晋国君主之意,欲结束大权旁落局面所做的一次努力,根本目的在于改变当时晋国的政治格局。   金豆摘自《新华每日电讯》


相关内容

  • [赵氏孤儿]文本分析
  • <赵氏孤儿>文本剖析 <赵氏孤儿>的故事原型出于<左传>中有关"孟姬之馋"的记载,故事梗概如下:晋国国君晋灵君由赵氏族人赵盾一手扶上王位,晋灵公长大后屡屡与赵盾发生冲突,后来赵盾在晋灵公的逼迫下逃往他国.后来庄姬进谗,使得晋灵公灭了赵氏一族.而 ...

  • 赵氏孤儿事件是司马迁演绎出来的
  • 2013-04-12 12:44:43|  分类: 史海管窥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本文转载自刘继兴<赵氏孤儿事件是司马迁演绎出来的> 继2010年陈凯歌电影版<赵氏孤儿>后,电视剧版的<赵氏孤儿案>日前也在央视1套热播,再度让这段扑朔迷离的历史成为关 ...

  • 历史上的赵氏孤儿赵武原型是谁?赵武结局如何?
  • 历史上的赵氏孤儿赵武原型是谁?赵武结局如何? 导读:赵氏孤儿赵武简介,晋国赵氏孤儿赵武怎么死的?赵氏孤儿就是历史上的赵武灵王吗?电视剧<赵氏孤儿案>演绎了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个狗血朝廷斗争戏,无非是一权独大加上职场仇人,因此赵家被满门抄斩,独独只剩下了侥幸存活的赵武.那么,当赵武被抚养长大以 ...

  • 赵氏孤儿读后感
  • 赵氏孤儿读后感 篇一:赵氏孤儿>读后感 在 <赵氏孤儿>这本书,我看了之后,十分的感动.这个>故事.讲的是:春秋中期,晋襄公死后,晋灵公继位.晋灵公荒淫无道,赵盾多次劝谏,招晋灵公追杀.后来赵朔杀了晋灵公,晋景公登基.奸臣屠岸贾与赵朔不和,向晋景公谗言.阴谋得逞.杀害赵氏满门 ...

  • [赵氏孤儿]影评
  • 陈凯歌导演的<赵氏孤儿>海报 陈凯歌导演的<赵氏孤儿><赵氏孤儿>像是个在冲南的起跑线和冲北的目的地上做 200 米冲刺的运动员.影片 有着陈凯歌一贯的暗喻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情结,却又要气喘吁吁地最大限度赚取票 房.从某种意义上说,< ...

  • 论[赵氏孤儿]的悲剧性
  • 论<赵氏孤儿>的悲剧性 查干哈斯 (内蒙古师范大学 文学院 07双语班 学号:[1**********]) 指导教师:张丽华 引 言 <赵氏孤儿>全名<赵氏孤儿冤报冤>或<赵氏孤儿大报仇>,作者是元代前期杂剧作家纪君祥,<赵氏孤儿>表现的是 ...

  • 影视版赵氏孤儿
  • 赵氏孤儿-----穿越千年的荧幕再现 <赵氏孤儿>背景取材于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纯真和无所顾忌的时代,也是想象力勃发的时代.<赵氏孤儿>是在国际上都很有名的一部历史剧.元杂剧,有人称之为:"来自东方之神",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 ...

  • 元杂剧_赵氏孤儿_欣赏
  • /文苑经纬 元杂剧<赵氏孤儿>欣赏 ⊙赵杏根沈叶娟[苏州大学文学院,江苏苏州 215123] 摘要:本文主要就元杂剧<赵氏孤儿>与史书<左传><史记>中所记载的故事做对比,解析了<赵氏孤儿>这一剧作主"重恩仇"到&quo ...

  • [赵氏孤儿]的原创究竟是谁?
  • 元杂剧<赵氏孤儿>是中国四大古典悲剧之一,作者是元代早期戏曲杂剧作家纪君祥,这是定说.我所谓原创,并不是要追究作者其人,而是因为<赵氏孤儿>的本事不完全出于史实,其中还包括流传的程婴救赵孤的故事,我想辨析一下这方面的问题. 纪君祥的剧本取材于<左传>.<国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