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塞下曲其一]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

王昌龄《塞下曲其一》

其一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向沙场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其一

①空桑林:指桑叶枯落的桑树林。

②萧关:宁夏古关塞名。

③幽并:幽州和并州。今河北、山西和陕西一部分。

④游侠儿:指好交游、逞意气而轻生死的人。

⑤矜jīn:自尊自大。

⑥紫骝:泛指骏马。

翻译:

其一

知了在枯秃的桑林鸣叫, 八月的萧关道气爽秋高。

出塞后再入塞气候变冷, 关内关外尽是黄黄芦草。

自古来河北山西的豪杰, 都与尘土黄沙伴随到老。

莫学那自恃勇武游侠儿, 自鸣不凡地把骏马夸耀。

赏析:

这首乐府歌曲是写非战的。诗由征戍边塞庶几不回,而告诫少年莫夸武力,抒发 非战之情。写边塞秋景,无限萧煞悲凉,写戍边征人,寄寓深切同情;劝世上少年、 声声实在,句句真情。“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与王翰的“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可谓英雄所见,异曲同工,感人至深。

阅读练习及答案

1)、前四句写边塞景物,其中“空”、“寒”二字有什么含义?(表现边塞的艰苦。)

(2).“皆共尘沙老”描写怎样的生活?作者对“幽并客”表现什么态度? (献身于保卫祖国的征战生活。赞扬他们的慷慨豪迈精神。)

(3).“矜”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作者用此词包含怎样的感情色彩? (自夸;贬抑)

(4).这首诗中作者写了两种人,分别表示“褒”与“贬”的不同态度。从诗中找出这两种人,并说说作者赞扬什么,反对什么。(“幽并客”和“游侠儿”。赞扬戍边战士慷慨豪迈,保卫祖国的精神。批评那些骄矜恣纵、自夸勇武的人,他们徒有从武的外表,却只停留在向人夸耀骏马,而并没有捐躯赴难、为国牺牲的豪侠实质。)

(5).对这首诗文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D、并非“劝勉”,而是劝戒不要学“游侠儿”。)

A.“八月萧关道”既点明了时令又点明了边塞的具体地点。

B.“出塞入塞”暗示边塞形势紧张,“处处黄芦草”显示将士戍边环境的艰苦。

C.“尘沙”指边塞沙场,诗人歌颂了戍边战士长期守卫边境沙场,愿与“尘沙”共老的精神。

D.七、八句劝勉戍边战士勤练战马,掌握保家卫国的杀敌本领。

(6).对这首诗的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D、诗中用“幽并客”指戍边战士,把他们与“游侠儿”作正反对比。)

A.这首是写边塞征战之诗,唐代的《塞下曲》(以及《塞上曲》)源于汉乐府,但又是乐府新诗。

B.第一句中的“空”字既表现桑叶已经落尽,也表现林中空空,渲染了边地荒凉冷落。

C.这首诗重在描写萧关仲秋的自然环境,然后抒发了对驰骋沙场的健儿们的歌颂,由景到情。

D.诗人将戍边战士与“幽并客”作了正反对比,目的在于突出戍边战士长期驻守边塞的决心。

二:

1、诗的前四句写出了边塞景物的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2、在这首诗中作者写到了两种人,请指出是哪两种人,并说说作者对他们的态度。(5分)

参考答案

①景物特点:荒凉、冷落。首句的“空”字,既表现桑叶已经落尽,也表现林中空空,萧条、寂寞;次句点明时令是秋天;三句的“寒”字,更让人感到边地的苦寒,四句“处处黄芦草”更表现了塞外的荒寒景象。

②“幽并客”和“游侠儿”。肯定边塞健儿,“幽并客”勇武善战、终老疆场的报国精神,批评“游侠儿”只知炫耀马匹装备,并不能为国效力。

王昌龄《塞下曲其一》

其一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向沙场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其一

①空桑林:指桑叶枯落的桑树林。

②萧关:宁夏古关塞名。

③幽并:幽州和并州。今河北、山西和陕西一部分。

④游侠儿:指好交游、逞意气而轻生死的人。

⑤矜jīn:自尊自大。

⑥紫骝:泛指骏马。

翻译:

其一

知了在枯秃的桑林鸣叫, 八月的萧关道气爽秋高。

出塞后再入塞气候变冷, 关内关外尽是黄黄芦草。

自古来河北山西的豪杰, 都与尘土黄沙伴随到老。

莫学那自恃勇武游侠儿, 自鸣不凡地把骏马夸耀。

赏析:

这首乐府歌曲是写非战的。诗由征戍边塞庶几不回,而告诫少年莫夸武力,抒发 非战之情。写边塞秋景,无限萧煞悲凉,写戍边征人,寄寓深切同情;劝世上少年、 声声实在,句句真情。“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与王翰的“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可谓英雄所见,异曲同工,感人至深。

阅读练习及答案

1)、前四句写边塞景物,其中“空”、“寒”二字有什么含义?(表现边塞的艰苦。)

(2).“皆共尘沙老”描写怎样的生活?作者对“幽并客”表现什么态度? (献身于保卫祖国的征战生活。赞扬他们的慷慨豪迈精神。)

(3).“矜”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作者用此词包含怎样的感情色彩? (自夸;贬抑)

(4).这首诗中作者写了两种人,分别表示“褒”与“贬”的不同态度。从诗中找出这两种人,并说说作者赞扬什么,反对什么。(“幽并客”和“游侠儿”。赞扬戍边战士慷慨豪迈,保卫祖国的精神。批评那些骄矜恣纵、自夸勇武的人,他们徒有从武的外表,却只停留在向人夸耀骏马,而并没有捐躯赴难、为国牺牲的豪侠实质。)

(5).对这首诗文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D、并非“劝勉”,而是劝戒不要学“游侠儿”。)

A.“八月萧关道”既点明了时令又点明了边塞的具体地点。

B.“出塞入塞”暗示边塞形势紧张,“处处黄芦草”显示将士戍边环境的艰苦。

C.“尘沙”指边塞沙场,诗人歌颂了戍边战士长期守卫边境沙场,愿与“尘沙”共老的精神。

D.七、八句劝勉戍边战士勤练战马,掌握保家卫国的杀敌本领。

(6).对这首诗的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D、诗中用“幽并客”指戍边战士,把他们与“游侠儿”作正反对比。)

A.这首是写边塞征战之诗,唐代的《塞下曲》(以及《塞上曲》)源于汉乐府,但又是乐府新诗。

B.第一句中的“空”字既表现桑叶已经落尽,也表现林中空空,渲染了边地荒凉冷落。

C.这首诗重在描写萧关仲秋的自然环境,然后抒发了对驰骋沙场的健儿们的歌颂,由景到情。

D.诗人将戍边战士与“幽并客”作了正反对比,目的在于突出戍边战士长期驻守边塞的决心。

二:

1、诗的前四句写出了边塞景物的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2、在这首诗中作者写到了两种人,请指出是哪两种人,并说说作者对他们的态度。(5分)

参考答案

①景物特点:荒凉、冷落。首句的“空”字,既表现桑叶已经落尽,也表现林中空空,萧条、寂寞;次句点明时令是秋天;三句的“寒”字,更让人感到边地的苦寒,四句“处处黄芦草”更表现了塞外的荒寒景象。

②“幽并客”和“游侠儿”。肯定边塞健儿,“幽并客”勇武善战、终老疆场的报国精神,批评“游侠儿”只知炫耀马匹装备,并不能为国效力。


相关内容

  • 李白[赠友人三首]"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全诗翻译赏析
  •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3-12-21 17:40 <赠友人三首>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典故,表达了与友人的深厚情谊. 赠友人三首 李白 [其一] 兰生不当户,别是闲庭草. 夙被霜露欺,红荣已先老. 谬接瑶华 ...

  • 唐诗宋词精选_唐诗三百首_唐诗宋词名句_古诗配画赏析_古诗学习网
  • - 中国古诗词 首页 唐诗 宋词 古诗考题 诗词名句 古诗名文 古诗鉴赏 元曲鉴赏 文章阅读 ┃ 唐诗栏目 李白的诗 白居易的诗 孟浩然的诗 杜甫的诗 王维的诗集 李商隐的诗 杜牧的诗 柳宗元的诗 王昌龄的诗 韩愈的诗 刘禹锡的诗 韦应物的诗 崔颢的诗 岑参的诗集 刘长卿的诗 王勃的诗 李颀的诗集 ...

  • 王昌龄[采莲曲]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 王昌龄<采莲曲>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 采莲曲二首(其 二)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注释]: 罗裙:丝绸制作的裙子. 芙蓉:即荷花. [翻译]: 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分不清楚 ...

  • 李白[关山月]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 李白<关山月>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注释]: ① 关山月,属乐府"鼓角横吹& ...

  • 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其一]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 [原文] 长信秋词五首(其一) 王昌龄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注释]长信,汉代有长信宫,成帝时班婕妤在长信宫中苦闷寂寞,作了许多诗歌以自伤. ⑴金井:指井栏边装饰有浮雕花纹的水井. ⑵珠帘:用珍珠缀成或饰有珍珠的帘子. ⑶熏笼:指宫中取暖的用具,与熏炉 ...

  • 长信秋词五首其一翻译赏析_作者王昌龄
  • 作者为唐代文学家王昌龄.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前言] 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组绝句.长信秋词五首其一翻译赏析_作者王昌龄.这组诗是拟托汉代班婕妤在长信宫中某一个秋天的事情而写作的,五首诗从五个不同的角度描写宫廷妇女的苦闷生活和幽怨 ...

  • 高考古诗词鉴赏各类题型答题技巧
  • 高考古诗词鉴赏各类题型答题技巧例说 一.形象类 诗歌作品中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它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三种. (一)设问方式 1.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2.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 3.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 ...

  • 鉴赏诗歌的语言学案
  • 鉴赏诗歌的语言学案 趣味故事 相传,苏东坡,一次与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在"轻风.细柳.淡月.梅花"中,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东坡认真 ...

  • 七上册练习题
  • 七年级上册练习题(13年新教材) 第四单元 <紫藤萝瀑布>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