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的主题分析
目录
摘要、关键词 ............................................. 1
ABSTRACT、KEYWPRDS ....................................... 2
前言 ..................................................... 3
第1章:缺失的父爱 ....................................... 4
第1.1节:父爱缺失造成了松子性格的软弱 ................. 5
第1.2节:父爱缺失使松子一生都在害怕寂寞 ............... 6
第1.3节:父爱缺失使松子在爱情中总是幻想高于现实 ....... 7
第2章:无力的人生 ....................................... 8
第2.1节:善良带来伤害 ................................. 9
第2.2节:付出带来践踏 ................................ 10
第2.3节:抗争带来毁灭 ................................ 11
第3章:顽强的“生命力” ................................ 12
第3.1节:不轻易放弃 .................................. 13
第3.2节:勇于逐爱 .................................... 14
第3.3节:自我修复功能强 .............................. 15
结语 .................................................... 16
注释 .................................................... 17
参考文献 ................................................ 18
致谢 .................................................... 19
摘要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是日本导演中岛哲也的代表作之一,其独特的电影风格,在影坛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本文尝试从“缺失的父爱”、“无力的人生”、“顽强的生命力”三个角度出发,来分析本部电影的主题。最后呼吁一些女性能通过《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这部电影所塑造的松子这个形象学习到些东西,避免走向悲剧性的命运。
关键词:《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主题、悲剧性命运
ABSTRACT
The movie Memories Of Matsuko is one of the masterpieces of theJapanese director Nakajima Tetsuya, whose film style is unique, andis highly evaluated in the moviedom. This article is trying to analyse this film’s topics, according to three parts: “The lack of father’s love”, “Unable to life”, “The tenacious vitality”. The end of the article is a conclusion, which aim is to call on some women to learn something from the image of Matsuko in the moive Memories Of Matsuko, to aviod going to the result of tragedy.
Keywords: Memories, topics, tragic fate
前言
中岛哲也在日本电影界是不可缺少的一位奇才,他从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拍摄广告,在2004年才拍摄了他的第一部影片《下妻物语》,并因此一炮而红。他的电影常运用绘画般的色彩,叙事角度夸张且丰富,同时大量运用音乐推动剧情发展,形成了“中岛哲也美学”式的电影风格。
而他的第二部影片,改编自山田宗树同名小说的《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则将其推向了事业高峰。这是根据真人真事而改编的一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位名为川尻松子的女子悲剧的一生:她曾经是受人尊敬的中学教师,却因错误处置学生偷钱事件而被革职,她冲动地抛下一切,离开故乡与至亲,此后的人生便每况愈下。她一次次的与不同的男性相爱,却一次次的被伤害、被抛弃。然而不论生活怎样破碎,松子始终都心怀美好,从没停下追逐幸福的脚步。
中岛哲也的电影常常能挖掘出人性深层次的内容,这部《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也不例外,影片通过松子的侄子阿笙的角度切入,让观众同阿笙一起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慢慢了解这个善良而胆小的女人,通过她的人生历程去认识到一些关乎人本质的东西和人身上所无法抹去的劣根性,去思考人的生存价值到底是什么,同时还有忍耐、宽恕与爱。
对于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许多人会思考:是什么造成了松子悲剧性的命运?为什么松子会一生都在被“嫌弃”?这部影片所想传达的主题究竟是什么?抱着相同的疑问,笔者拟从“父爱”、“人生”、“生命力”三个角度切入,来分析松子这个人物、分析这部电影的主题,以此来窥见导演通过这部影片所想叙说的东西。
第1章:缺失的父爱
年幼时,松子最大的梦想就是父亲能把爱从病弱的妹妹身上分一点给自己。每次父亲从外面回到家,都是直接上楼看卧病在床的妹妹,与松子唯一的交流只是面无表情的将公文包递给她。于是当松子发现自己撅嘴扮鬼脸竟能博得父亲的笑容时,她不惜像马戏团的小丑一样在父亲面前屡次办着鬼脸。为了不让父亲失望,她选择毕业后进入学校当音乐老师。她所做的一切,都不过是想得到父亲的一些关注,可即便如此,父亲的目光依旧只停留在妹妹身上。
这种父爱的缺失对松子的人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她性格的软弱,她对寂寞的极度恐惧,她在爱情中的幻想,这些都与她的父亲、她的童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章节笔者将从“缺失的父爱”这块入手,深入分析此对松子这一生所产生的一系列影响,以发掘《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这部电影关于父爱这个主题所想传达的内容。
第1.1节:父爱缺失造成了松子性格的软弱
电影中,松子性格的软弱第一次体现是在处理学生偷钱事件上:修学旅行时松子班上的学生阿龙被怀疑偷了钱,作为班主任她被派去与阿龙谈话,可是结果却不尽如人意:阿龙不愿意承认自己偷了钱。为了让事情尽快解决,松子偷了同寝室老师的钱去还给小卖部老板,可老板要求她把偷钱的本人带来道歉,在老板的咄咄逼人下,“我想早点解决这个事情,想早点回去洗澡„„”松子这么想着,不自觉地下跪承认了自己是偷钱之人。这个场景被教导主任看见了,主任把松子叫到自己房间,告诉她想解决事情就要把胸部露出来,松子犹豫了。“好啦,快给我看!马上!”在主任的一声命令下,“好的!”松子不自觉地撩起了自己的上衣。毫无疑问,松子是个善良的女性,她所做的一切都只是想让事情尽早解决,可是在紧张、压迫的环境下,她又常常会害怕,屈从于强势者,导致计划偏离设想的轨道。偷钱事件后,松子被迫辞职,觉得无颜面对家人,她选择了离家出走。
离开家后,松子先后经历了的五段恋情,其中第一段最能看出她性格的软弱。八女川彻也是一位专职作家,他自称太宰治转世,在才华总得不到承认的压力下,松子是他发泄压力的唯一方式。可即便每天都会挨打,松子也不愿离开,只是默默忍受。这样一段恋情直到八女川彻也的自杀身亡才告一段落。
“父亲对儿童个性、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早年失去父亲的儿童,以及与父亲交往甚少、关系冷漠的儿童,在成年后较难保持与人的良好关系,在人际关系上有不安全感,自尊心也较低。”[1]松子在与人交往中所显现出来的软弱性格,正是其童年时父爱缺失所带来的结果。年幼时松子没有因为父亲对她的忽视与不理睬而怨恨父亲,而是觉得是因为自己做的还不够好,所以她会下意识的去“讨好”父亲。“总是设法让父亲回过头看我,希望父亲喜欢我。上父亲想让我上的学校,选择父亲想让我做的职业,努力成为父亲心目中的女儿。”影片中松子曾这样说过。从小到大为了得到爱对父亲的习惯性服从也让她进入社会后的人际交往中常处于服从的一方,而习惯性的服从,实质是软弱性格的最直接体现。
当他人对自己展现出不满意时,松子的第一想法就是如何让对方满意,哪怕是牺牲自己的自尊也可。这太过于软弱的结果就是松子总是在被他人伤害,可被伤害后,她又只会默默的承受。就和儿时一般,无数次被父亲忽视,却从未有过怨恨,只有默默的承受与加倍的付出,只是为了有一天可以得到爱。
第1.2节:父爱缺失使松子一生都在害怕寂寞
松子的最后一段感情是和那位害她丢掉工作的学生,阿龙。此时的阿龙已经是黑社会的一员,他冲动、暴戾,同之前的几任男友一样,他也会殴打松子,“打我也没关系,总比孤单单的一个人好。”在一次阿龙夺门而出后,松子眼含泪水却面带笑容地自言自语到。
松子真的一直是一个人的么,其实答案是否定的。幼年时期的松子,看似不受父亲的宠爱,但卧病在床的妹妹却十分喜爱、依赖她,松子离家出走时也是妹妹挣扎从床上爬起想要阻拦她。离家出走后的一大段时间松子确实是寂寞的,后来因为杀了侵吞钱财的男友入了狱,在监狱里她遇到了生命中唯一的朋友也就是后来出狱后再次相遇时已经为人妻的泽村惠。和许多朋友间的相处模式一样,她们一起吃饭游玩,分享彼此的快乐,直到有次松子生日小惠邀请她去家里庆祝,到了公寓门口,松子却临时改变主意离开了。时间转换到现实,“虽然看起来没什么不同,但是泽村小姐你有老公,也有很好的生活目标,可是,姑姑却孤单单的一个人。”阿笙的一段话让观众意识到,松子真正想要的,其实是家庭,换个说法,得到男性的爱,才是松子真正想要的归属感。
为什么松子的寂寞需要异性的爱来填补?可以说她只是在重复自己童年的经历。这些男人们,其实是父亲的投影。对于年幼时期的松子来说,作为家中的支撑者,父亲是强者的代名词,父亲的爱,对她意味着安全感。松子不停地讨好父亲,其实也是给自己安全感的一种表现。脱离这种爱,她会感到焦躁、空虚、寂寞。松子的不幸,是由于恋父情结导致的爱情饥渴症。即便在爱情中她是常常是不如意的,可是只要脱离爱情,她就会感到不安与寂寞。所以,出狱到遇见阿龙的那段时间,即便有好友阿惠陪在身边,松子依旧是寂寞的,因此当阿龙出现后她会对阿惠说出“只要和这个人在一起,地狱也好什么地方也好,我都跟着他”这样的话语。
只要没有爱情松子就会感到寂寞,可恰巧因为害怕寂寞,她与每任男友都没有经过深入认识这个阶段就陷入恋爱中,于是她又一直都在被欺骗、伤害与抛弃,在反复陷入寂寞的过程中,说松子其实是死在爱情之中,这一点都不过分。
第1.3节:父爱缺失使松子在爱情中总是幻想高于现实
“狂热之爱:难以满足、占有欲强、充斥着生动的幻想与沉迷。” [2]心理 学著作《亲密关系》中曾把爱情分为六种风格,松子在爱情中的行为与其中的“狂热之爱”十分吻合。
在八女川彻也自杀身亡后,松子做了其生前竞争对手冈野健夫的情妇,松子对爱情的幻想在这一段关系中第一次体现。她跟踪冈野回家,用假装敲错家门的方式来一睹对方妻子面貌,发现对方无论身材还是相貌都与自己相差甚远后,她高兴地小踏步返回,此时影片背景变成了动画风格,鲜花绽放的小道,就如同松子的心情般艳丽。“别做梦了!我根本不爱你,根本没想过要和你结婚。”原来冈野和她在一起只是为了赶走自卑感,因为她曾经是八女川的女人。松子愕然了,沉浸在爱情中的她,从未看清过现实,只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中:“对方是爱自己的,他会和妻子离婚然后和我在一起”。而在因钱财纠纷冲动之下杀了小男友小野寺后,在逃亡中遇到了理发师岛津贤治,对方的温柔体贴让入狱后的松子念念不忘,她在监狱里学了理发手艺只为了出狱后能帮助到对方。再后来与阿龙在一起不久,松子也踏入了黑社会,在不知名的店里做女郎,和不认识的人上床,把来历不明的东西交给陌生人,可即便如此,在电视里看见两位航天员在宇宙中漫步,她会幻想成这两人是自己与阿龙,幻想着她与阿龙的美好未来。
为什么松子宁愿活在幻想中,也不愿意去看清一下现实?这与她的父亲有很大关系。每个小女孩都有一个公主梦,父亲的不宠爱让她无法成为现实中的公主,便只能在幻想中。也可以说,是因为现实太过于黑暗,所以松子宁愿选择幻想,也好过直面残酷的真相。正如幼时的不受宠爱,她反复告诉自己,只要努力,父亲总有一天会回头看我,以至于到后来的爱情中,她坚信只要自己坚持下去,会有一段美好的未来在等着自己。可是她忘了,幻想是一触就破的存在,而现实却坚不可摧。
第2章:无力的人生
松子美丽、善良、勇敢、坚毅,这样一个女性,理应是可以得到幸福的,可她的身上却从没有一件好事情发生,接踵而来的永远是悲剧。
“只要是女孩子都会向往白雪公主啊灰姑娘的这些可爱的童话,然后不知哪处齿轮不对头,向往成为白天鹅,醒来却变成黑乎乎的乌鸦,如此之类只有一次无法重来的人生,如果这要是个童话,那这童话也太残酷了!”这是影片中松子好友泽村惠对阿笙说的一席话。人生就是这样,它永远不会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而松子的人生,只是特别脱离轨道而已。
而中岛哲也通过松子人生的一次又次脱离轨道的描绘,来告诉观众“无力的人生”这个残酷的主题。
第2.1节:善良带来伤害
在本文第1.1节中所提到的修学旅行,松子出于善良的目的为学生阿龙还钱,却阴差阳错地承认了自己是偷钱者,后来被学校发现时,她请求阿龙去说出真相,在她面前答应的好好的阿龙,在校长面前却说是松子跪下来求他为自己顶罪。这是电影中松子第一次因为善良而为自己带来了悲剧的结尾。
在家里,松子只是为病床上的妹妹讲述和学校一位英俊潇洒的老师约会的事,在晚饭时却被父亲斥责,“为什么要和久美说这些,那孩子是一辈子谈不了恋爱的。”相信松子和妹妹叙说这些的时候,一定是抱着想要使妹妹开心点的心情,可是换来的却是父亲无情的斥责。
再到影片结尾,本已万念俱灰的松子握着小惠给她的名片想要重新振作之时,却因规劝一群青少年而死于他们乱棍之下,松子最终死在了她的“善良”之下。
如果仅仅是想要表达善良永远带来不了善报的主题,那中岛哲也导演也不会享誉如此的盛名。松子虽然一生都在受伤害,最终也死的啼笑皆非,可她的精神却留了下来:“松子不计回报、毫无保留的爱,无论条件的宽容,以一种是‘上帝爱罪人’的高尚情感,使得阿笙认定了‘这就是我能皈依的上帝’。” [3]
善良即便总带来伤害,但这种精神,依旧有它存在的意义,并将永远传递下去。
除了对父亲和历任男友的无条件付出,影片中松子对于工作也是如此。在被冈野健夫抛弃后,松子去应聘了土耳其浴女郎。影片中用歌舞的形式表现了松子从入门到最后离职的整个过程,山田宗树在原著中对这一部分描写更详细些。
“填饱肚子后,顿时产生了睡意,很想倒头就睡,可我还是咬咬牙,在地上做伏地起身。虽然每做一次,就休息一下,但仍然按绫乃的指示,完成了二十次。然后,慢慢做了二十次下蹲。我气喘如牛,手脚都在发抖,一天总算结束了。” [4]为了能胜任这份工作,松子付出了很多努力,也一度成为了店里的“头牌”。可日子并没有就这样下去:“玲子完全不需要技巧,只是听任客人摆布,一味发出令人忍不住想捂耳朵的娇喘声。需要体力的服务完全都由我承担。之后,那个客人开始单独指名玲子。” [5]此后松子辗转了数家洗浴中心,却再也回不到当初受欢迎的程度。
同时,影片中松子是因为小野寺挪用她钱来包养女学生而一怒之下杀了他,原著中小野寺不仅挪用她的钱包养女人,还强迫她吸食冰毒,松子却一直在财力上帮助他,甚至想出钱让他去考厨师资格证。
付出常伴随着的是回报,即便没有,也不应该会带来身体、人格和尊严上的践踏,可这种种本应是常理的东西,在松子身上,发挥不了任何作用。
笔者在此大胆推测,松子的善良与付出,得不到回报的根本原因在于当时日本“男权社会”观念的根深蒂固。“女性在电影中承担符号功能,在整个男性主导的符号系统中,只是作为‘对男人有意义的形象’而存在。” [6]所以当松子的善良与付出起不了任何作用时,她的结局永远是被伤害、被践踏。
松子善良、隐忍、无私,她是日本传统女性形象的代表,她的悲剧性命运也是日本自古以来千万女性的命运。导演通过对松子这形象的刻画,控诉了日本社会对女性的压迫。
全片中松子进行抗争只有两次,一次是杀死小野寺,还有就是电影的结尾处她经过激烈心理斗争后决定重拾梦想。
先来谈谈杀死小野寺,其中原因上文已经解释过。笔者看到这段时,曾很不能理解松子的行为,在八女川自杀时,被冈野抛弃时,她都只会问,“为什么!为什么!”而不会去有任何反抗的举动,可到了小野寺,她却忍无可忍地杀了对方。
后来看到结尾处松子拖着瘸腿奔向河边,找到好友泽村惠留给她的名片想要重拾美发师这个梦想时,笔者意识到,对于松子来说,唯梦想不可被践踏。
小野寺打碎了她想要留着钱开店过完余下日子的梦想,于是她冲动下犯下了杀人的过错,她第一次进行的抗争,就让她面临了8年牢狱之灾。而最后第二次也就是最后一次,本早已过着行尸走肉日子数年的她,好不容易与内心抗争完毕,决定重燃希望拾起自己的梦想时,却被河边的少男少女们拳脚相踢,被迫走向了生命的终结。整部片子所带来的无望感也走向了高潮。
所幸,在重点描绘松子人生一个又一个悲剧的同时,导演给予了她一个幸福的“结局”,死后的松子走上通向天堂的天梯,一路上那些曾经伤害、爱过她的人逐一浮现在脑海,唱着那首她最爱的歌,天梯的尽头是妹妹笑着对她说,“欢迎回家”。
人生永远不会在你自己的掌控之中,但始终心怀希望,不断地去与命运抗争,最终依旧可以得到“幸福”。正如松子的灵魂最终爬上了天梯,回到了她梦想中的“家”。
即便抗争带来的是毁灭,但毁灭后,会有重生。
第3章:顽强的“生命力”
对于松子,许多观众会对她有同情的情绪在,也有人会觉得她悲剧的一生完全是其自作自受,却很少有人会对她产生钦佩之情。
作为一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普通人,松子有着作为人所存在的种种劣根性,但不得不承认,她身上的顽强生命力与不服输的精神超乎常人。无数次希望破灭,可是她无数次从中站起,重新开始。
本章节笔者将从细处分析影片中松子这位女性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顽强精神,发来现生命的强大韧性。
第3.1节:不轻易放弃
松子在与人交往中是个善良懦弱的人,可她在对待自己的工作,对待梦想上,却坚强、执着的令人惊讶。
土耳其浴女郎时期,松子对这份工作的付出之大上文第2.2节描写的已经很详细了。在这里,笔者将主要谈谈松子对此的坚持与执着。
原著中山田宗树对松子对于工作的辛苦付出描写的比较详细,而在电影中,对于这段工作是通过歌舞形式表现,篇幅较有限,可其按照时间顺序表现的方式,将松子在这行业由盛到衰的过程表现了出来。在这歌舞片段末尾,是松子的伙伴们一个个离开,因为时代已经属于年轻女大学生,最后只剩松子一人仍在坚持着,最后是被解雇才离开。这一段里松子不轻易放弃的性格被充分体现:哪怕已被时代抛弃的命运显而易见,伙伴们相继离开,永远只剩她一人坐在等候区,即便这样,和刚入职时一样,松子依旧每晚在家里做着下蹲,锻炼手臂、大腿的力量,为了能提供更好的服务。结尾松子作为一个早已行尸走肉般度过了数年的老太太,在遇见阿惠后,仍决定振作起来重回美发师的岗位,这更将她对梦想的不轻易放弃展现无遗。
导演在影片中多次从细节方面表现了松子的这种执着精神:为了做一个合格的土耳其浴女郎,松子每晚都会在家里练下蹲,可她一直是面对着阳台,背对着观众,笔者对此理解是松子的执着:某种程度是为了坚持而坚持,并未真正看清自己想要什么,至少在浴店工作这个阶段是这样。还有相当于镜子作用的积水,“在《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几次出现地上的一摊积水,这滩积水倒映出天空、剧中人物,或者大写的Dream„„”[7]如果说对于工作松子的不轻易放弃是出于执念与固执,但对于梦想,她的不轻易放弃精神则是真实存在的,镜子倒映一切,人永远无法对镜子中的自己说谎,积水中倒映着的“Dream”,正是松子内心所想的体现。
执着、不轻易放弃是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存在的,但松子身上的不轻易放弃的精神,则是伴随着她强大的“生命力”而存在,而这,也是导演在这个主题上所要重点表现的。
第3.2节:勇于逐爱
“一只逐爱的飞蛾”,这用来形容松子太合适不过了,爱情对于松子就如同光对于飞蛾,哪怕知道结局是死亡,依旧义无反顾。松子在爱情中的态度一直是本文着重分析的,除了上文中所提到的导致其如此爱情观各种因素,接下来笔者想谈的是她在爱情中所体现的那份勇敢。
为了让八女川能专心写作,松子鼓起勇气去应征土耳其浴女郎,面试失败后问弟弟借钱,并在见面时被要求与家里断绝联系;为了能于阿龙永不分离,她甘心进入黑社会的圈子,在接到阿龙的求救电话时,她勇敢地从窗户跳下,躲开了同行的追杀,一瘸一拐的向前走去。值得一提的是,背景此时换成了童话风格,路两旁开满了鲜艳的花朵,头上的月亮是阿龙的脸。此时的松子是幸福的,哪怕着爱情会把她拉入地狱,她依旧义无反顾。其勇敢在此被充分体现了出来。
松子在爱情中的勇敢通过其面部表情与所说话语中也被充分体现着。“从松子出生到死去,她一直在和自己做心理斗争,一直在选择。松子影片故事性的叙述中,松子的一句话,一个动作其实都是松子的心理镜像。” [8]影片中最典型的一次是松子瞪着眼睛、抿着嘴对阿惠说 “只要和这个人在一起,地狱也好什么地方也好,我都跟着他”,相信她的内心一定作着激烈的心理斗争,但“瞪”和“抿”两个动词则将她选择后那种坚定表现了出来。一边是友情,一边是爱情,松子坚定地选择了爱情。
松子的这种爱情观并不能说是符合世俗价值观的,唯一肯定的是,她对待爱情的那种勇敢并不是每个人都做得到的,这种在爱情中的强大生命力,也是松子这个人物在影片中的闪光点之一。
第3.3节:自我修复功能强
松子一生所经历的种种事,其中任何一种放在其他人身上就可能承受不了,可松子却不一样,每一次说着“那一刻我觉得我的人生完了”,可每一次又会摇摇晃晃地站起来,这种强大的自我修复功能实属罕见。
亲眼目睹了八女川被列车撞死后,仅仅过了半年,她就做了冈野的情妇。因为被老婆发现了,她又被冈野无情的抛弃,只留下“你的身体真的很诱人”这句话和一笔钱。半为赌气半为生存,她再次去应征了之前未合格的土耳其浴女郎并一度成为头牌。被辞退后她因杀人入狱八年,并失去了唯一获得一次幸福的可能。最后和阿龙在一起并在一次逃跑中摔断了一条腿,阿龙入狱后,她每天满怀希望着等待他归来,可换来的是一声吼叫与一个拳头。这件事让松子自暴自弃了数十年,最后因偶遇好友泽村惠再次想要振作起来。
松子活了53年,纵观她一生,用命运多舛来形容都不够,可是在她从未没有因此颓废过,即便被阿龙抛弃后她颓废了数十年,但最后她仍旧站了起来,只是这时间花费的久了一些。松子的生命力,在自我修复功能这点上是异常强大。
无论是不轻易放弃,还是用于逐爱,甚至是自我修复功能超常,根本原因就在于松子是一个乐观的女性,无论何时,无论遭遇了什么,她始终都心怀希望。
顽强的“生命力”,伴随着的常常是乐观的心态,这也是导演在刻画这种生命力时也想让观众所感受、领悟到的。
结语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是一部悲剧电影,可导演主要并不是为了表现“悲”。在这个被称为“被嫌弃的松子”的女性身上,我们看到了导致她悲剧的源头,看到了她无法掌控自己人生的那份无力感,还有,她那强大的“生命力”,她的乐观。
这部影片并不像《告白》那样冲进了奥斯卡,后者是完完全全展现着恶,展现着绝望,而这部较早期之作,更多表现的是希望,虽然松子一生都是不幸的,但导演赋予了她一个童话般的结尾——迈着天梯走向了天堂,也让松子精神传承给了阿笙,拯救了这个迷茫的年轻人。
所以说,哪怕你从小都得不到爱,你也不需要为此付出自己的尊严,你只要继续保持着你本身所具有的闪光点,不需要做什么,爱自然会降临;哪怕你一生都在被伤害、被践踏,你也不要为此丧失希望,继续走下去,上帝总有一天会眷顾到的。
中岛哲也用一部透着喜剧效果的悲剧电影带给了观众们不仅视听上的享受,更大的是心灵上的震撼。那些和松子相类似的女性,应该从中学到些什么,来正确、理智地改变自己的命运,就让松子的不幸停留在影片里。相信这也是导演拍摄此片的最根本目的。
注释
(1) 张霞:《有效发挥父爱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科学咨询》,2009年20期,第99页。
(2) (美)罗兰·米勒、丹尼尔·珀尔曼著,王伟平译:《亲密关系》,2013年11月,第5版,人民邮电出版社,第258页。
(3) 徐丛丛:《沿途支离破碎 你为何歌唱——浅析电影》,《青年作家》,2011年2期下半月,第57页。
(4) (日)山田宗树著,王蕴洁、刘珮瑄译:《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2013年10月,第一版,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万卷出版公司,第154页。
(5) (日)山田宗树著,王蕴洁、刘珮瑄译:《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2013年10月,第一版,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万卷出版公司,第169页。
(6) 匡国艳:《童话般的悲剧——用女性主义分析》,《北方文学》,2010年9月刊,第7页。
(7) 王晓通:《中岛哲也电影的影像风格》,《电影文学》,2013年3期,第61页。
(8) 高志超、孙瑞:《孤独与被打之间的选择——浅析影片》,《青年作家》,2011年4期下半月,第65页。
参考文献
(1) (日)山田宗树著,王蕴洁、刘珮瑄译:《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2013年10月,第一版,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万卷出版公司。
(2) (美)戴维·迈尔斯著,张智勇、乐国安、侯玉波等译:《社会心理学》,2006年1月,第8版,人民邮电出版社。
(3) (美)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著,王垒、王甦等译:《心理学与生活》,2003年10月,第16版,人民邮电出版社。
(4) (美)罗兰·米勒、丹尼尔·珀尔曼著,王伟平译:《亲密关系》,2013年11月,第5版,人民邮电出版社。
(5) 安东尼奥·梅内盖蒂著,艾敏、刘儒庭译:《电影本体心理学——电影和无意识》,2007年7月,第一版,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致谢
一直对人类心理很感兴趣,但非心理学专业的我还没有那个能力去进行深入的研究,故选择了《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这一部我最喜欢的影片来研究它的主题,并且通过主题的研究来对里面的女主人公松子做一些表层的心理分析,希望借此能对心理学这门学科有深一步的认识。
对于将继续深造的我而言,这次的毕业并不意味着结束,反而是一个新的开端,希望今后的学习中能继续拿出这次写作时的热情与坚持,走的更远。
在此,我要感谢邵雯艳老师,对我论文的悉心指导和耐心解答;感谢四年来教导过我的所有老师,他们对学术研究的坚持值得我们每个人钦佩;还要感谢四年来的同学与朋友们,是你们让我的大学生活如此精彩。
大学时光即将结束,这四年,将会是我人生中永不能忘记的篇章。
苏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文献综述
由万卷出版公司出版的日本作家山田宗树所著的《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一书,是对中岛哲也这部同名电影的完美诠释与补充。该书分为“骨灰”“流转”“罪”“奇缘”“泡影”“祈福”六章,与电影开头一样,本书也是通过为松子整理骨灰的侄子阿笙将大家带入松子的人生故事中,后五个章节,刚好对应了松子的五段爱情,第一人称的叙事手法将松子的心理很好地表现了出来,有助于读者了更细致地了解电影所塑造的这个主人公,丰富电影的表达。同时,本书最后附上的“松子的一生”,则是将松子人生中所发生的所有重大事件,以编年体的形式,细致地呈现在了读者面前,对电影的整个脉络亦是一个很好的概括和总结。
本文涉及了很浅层的心理学知识,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美国心理学家戴维·迈尔斯所著的《社会心理学》及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所著的《心理学与生活》,为笔者这个非心理学专业的人提供了心理学方面最基础性的知识。
影片中松子这位女性从本质来讲其实是病态的。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安东尼奥·梅内盖蒂著的《电影本体心理学——电影和无意识》,用一部部的电影分析来传达心理学知识,为笔者解读松子这个人物、解读这部影片的提供了心理学方面的理论基础。例如本书的第二章涵盖了有关女性病理心理学的所有影片分析,
第五章的家庭病理心理学和教育学,使不是心理学专业的笔者在分析松子的种种行为时,可以有充足的例子进行参考,并运用到论文的写作过程中。
对于爱情这一块,人民邮电出版社、罗兰·米勒与丹尼尔·珀尔曼合著的《亲密关系》一书解释的十分详尽,笔者从中了解到松子的爱情属于爱恋风格中的“狂热之爱”,同时为松子总是以忍耐面对一次又一次的暴力提供了心理学方面的理论解释。松子的五段爱情是电影的主线,分析松子的爱情,是本部影片主题分析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此书使笔者对这方面的分析不再停留于表面,而是进入了更深层的一面,让松子的一切行为都有解可寻。
徐丛丛的《沿途支离破碎 你为何歌唱——浅析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从男权至上观念解读了松子悲剧一生的原因,这是对此部电影一个较独特的解读。陈辉的《电影〈告白〉的几个主题的解读》则是在论文的结构与影片主题的挖掘上给了笔者很大的启发。王晓通的《中岛哲也电影的影像风格》中分析了中岛哲也的影像特点,归纳了中岛哲也导演影片中常出现的一些视觉意象,这对笔者从电影的细节方面分析该部影片的主题起了很大的帮助。
20
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的主题分析
目录
摘要、关键词 ............................................. 1
ABSTRACT、KEYWPRDS ....................................... 2
前言 ..................................................... 3
第1章:缺失的父爱 ....................................... 4
第1.1节:父爱缺失造成了松子性格的软弱 ................. 5
第1.2节:父爱缺失使松子一生都在害怕寂寞 ............... 6
第1.3节:父爱缺失使松子在爱情中总是幻想高于现实 ....... 7
第2章:无力的人生 ....................................... 8
第2.1节:善良带来伤害 ................................. 9
第2.2节:付出带来践踏 ................................ 10
第2.3节:抗争带来毁灭 ................................ 11
第3章:顽强的“生命力” ................................ 12
第3.1节:不轻易放弃 .................................. 13
第3.2节:勇于逐爱 .................................... 14
第3.3节:自我修复功能强 .............................. 15
结语 .................................................... 16
注释 .................................................... 17
参考文献 ................................................ 18
致谢 .................................................... 19
摘要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是日本导演中岛哲也的代表作之一,其独特的电影风格,在影坛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本文尝试从“缺失的父爱”、“无力的人生”、“顽强的生命力”三个角度出发,来分析本部电影的主题。最后呼吁一些女性能通过《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这部电影所塑造的松子这个形象学习到些东西,避免走向悲剧性的命运。
关键词:《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主题、悲剧性命运
ABSTRACT
The movie Memories Of Matsuko is one of the masterpieces of theJapanese director Nakajima Tetsuya, whose film style is unique, andis highly evaluated in the moviedom. This article is trying to analyse this film’s topics, according to three parts: “The lack of father’s love”, “Unable to life”, “The tenacious vitality”. The end of the article is a conclusion, which aim is to call on some women to learn something from the image of Matsuko in the moive Memories Of Matsuko, to aviod going to the result of tragedy.
Keywords: Memories, topics, tragic fate
前言
中岛哲也在日本电影界是不可缺少的一位奇才,他从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拍摄广告,在2004年才拍摄了他的第一部影片《下妻物语》,并因此一炮而红。他的电影常运用绘画般的色彩,叙事角度夸张且丰富,同时大量运用音乐推动剧情发展,形成了“中岛哲也美学”式的电影风格。
而他的第二部影片,改编自山田宗树同名小说的《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则将其推向了事业高峰。这是根据真人真事而改编的一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位名为川尻松子的女子悲剧的一生:她曾经是受人尊敬的中学教师,却因错误处置学生偷钱事件而被革职,她冲动地抛下一切,离开故乡与至亲,此后的人生便每况愈下。她一次次的与不同的男性相爱,却一次次的被伤害、被抛弃。然而不论生活怎样破碎,松子始终都心怀美好,从没停下追逐幸福的脚步。
中岛哲也的电影常常能挖掘出人性深层次的内容,这部《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也不例外,影片通过松子的侄子阿笙的角度切入,让观众同阿笙一起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慢慢了解这个善良而胆小的女人,通过她的人生历程去认识到一些关乎人本质的东西和人身上所无法抹去的劣根性,去思考人的生存价值到底是什么,同时还有忍耐、宽恕与爱。
对于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许多人会思考:是什么造成了松子悲剧性的命运?为什么松子会一生都在被“嫌弃”?这部影片所想传达的主题究竟是什么?抱着相同的疑问,笔者拟从“父爱”、“人生”、“生命力”三个角度切入,来分析松子这个人物、分析这部电影的主题,以此来窥见导演通过这部影片所想叙说的东西。
第1章:缺失的父爱
年幼时,松子最大的梦想就是父亲能把爱从病弱的妹妹身上分一点给自己。每次父亲从外面回到家,都是直接上楼看卧病在床的妹妹,与松子唯一的交流只是面无表情的将公文包递给她。于是当松子发现自己撅嘴扮鬼脸竟能博得父亲的笑容时,她不惜像马戏团的小丑一样在父亲面前屡次办着鬼脸。为了不让父亲失望,她选择毕业后进入学校当音乐老师。她所做的一切,都不过是想得到父亲的一些关注,可即便如此,父亲的目光依旧只停留在妹妹身上。
这种父爱的缺失对松子的人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她性格的软弱,她对寂寞的极度恐惧,她在爱情中的幻想,这些都与她的父亲、她的童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章节笔者将从“缺失的父爱”这块入手,深入分析此对松子这一生所产生的一系列影响,以发掘《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这部电影关于父爱这个主题所想传达的内容。
第1.1节:父爱缺失造成了松子性格的软弱
电影中,松子性格的软弱第一次体现是在处理学生偷钱事件上:修学旅行时松子班上的学生阿龙被怀疑偷了钱,作为班主任她被派去与阿龙谈话,可是结果却不尽如人意:阿龙不愿意承认自己偷了钱。为了让事情尽快解决,松子偷了同寝室老师的钱去还给小卖部老板,可老板要求她把偷钱的本人带来道歉,在老板的咄咄逼人下,“我想早点解决这个事情,想早点回去洗澡„„”松子这么想着,不自觉地下跪承认了自己是偷钱之人。这个场景被教导主任看见了,主任把松子叫到自己房间,告诉她想解决事情就要把胸部露出来,松子犹豫了。“好啦,快给我看!马上!”在主任的一声命令下,“好的!”松子不自觉地撩起了自己的上衣。毫无疑问,松子是个善良的女性,她所做的一切都只是想让事情尽早解决,可是在紧张、压迫的环境下,她又常常会害怕,屈从于强势者,导致计划偏离设想的轨道。偷钱事件后,松子被迫辞职,觉得无颜面对家人,她选择了离家出走。
离开家后,松子先后经历了的五段恋情,其中第一段最能看出她性格的软弱。八女川彻也是一位专职作家,他自称太宰治转世,在才华总得不到承认的压力下,松子是他发泄压力的唯一方式。可即便每天都会挨打,松子也不愿离开,只是默默忍受。这样一段恋情直到八女川彻也的自杀身亡才告一段落。
“父亲对儿童个性、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早年失去父亲的儿童,以及与父亲交往甚少、关系冷漠的儿童,在成年后较难保持与人的良好关系,在人际关系上有不安全感,自尊心也较低。”[1]松子在与人交往中所显现出来的软弱性格,正是其童年时父爱缺失所带来的结果。年幼时松子没有因为父亲对她的忽视与不理睬而怨恨父亲,而是觉得是因为自己做的还不够好,所以她会下意识的去“讨好”父亲。“总是设法让父亲回过头看我,希望父亲喜欢我。上父亲想让我上的学校,选择父亲想让我做的职业,努力成为父亲心目中的女儿。”影片中松子曾这样说过。从小到大为了得到爱对父亲的习惯性服从也让她进入社会后的人际交往中常处于服从的一方,而习惯性的服从,实质是软弱性格的最直接体现。
当他人对自己展现出不满意时,松子的第一想法就是如何让对方满意,哪怕是牺牲自己的自尊也可。这太过于软弱的结果就是松子总是在被他人伤害,可被伤害后,她又只会默默的承受。就和儿时一般,无数次被父亲忽视,却从未有过怨恨,只有默默的承受与加倍的付出,只是为了有一天可以得到爱。
第1.2节:父爱缺失使松子一生都在害怕寂寞
松子的最后一段感情是和那位害她丢掉工作的学生,阿龙。此时的阿龙已经是黑社会的一员,他冲动、暴戾,同之前的几任男友一样,他也会殴打松子,“打我也没关系,总比孤单单的一个人好。”在一次阿龙夺门而出后,松子眼含泪水却面带笑容地自言自语到。
松子真的一直是一个人的么,其实答案是否定的。幼年时期的松子,看似不受父亲的宠爱,但卧病在床的妹妹却十分喜爱、依赖她,松子离家出走时也是妹妹挣扎从床上爬起想要阻拦她。离家出走后的一大段时间松子确实是寂寞的,后来因为杀了侵吞钱财的男友入了狱,在监狱里她遇到了生命中唯一的朋友也就是后来出狱后再次相遇时已经为人妻的泽村惠。和许多朋友间的相处模式一样,她们一起吃饭游玩,分享彼此的快乐,直到有次松子生日小惠邀请她去家里庆祝,到了公寓门口,松子却临时改变主意离开了。时间转换到现实,“虽然看起来没什么不同,但是泽村小姐你有老公,也有很好的生活目标,可是,姑姑却孤单单的一个人。”阿笙的一段话让观众意识到,松子真正想要的,其实是家庭,换个说法,得到男性的爱,才是松子真正想要的归属感。
为什么松子的寂寞需要异性的爱来填补?可以说她只是在重复自己童年的经历。这些男人们,其实是父亲的投影。对于年幼时期的松子来说,作为家中的支撑者,父亲是强者的代名词,父亲的爱,对她意味着安全感。松子不停地讨好父亲,其实也是给自己安全感的一种表现。脱离这种爱,她会感到焦躁、空虚、寂寞。松子的不幸,是由于恋父情结导致的爱情饥渴症。即便在爱情中她是常常是不如意的,可是只要脱离爱情,她就会感到不安与寂寞。所以,出狱到遇见阿龙的那段时间,即便有好友阿惠陪在身边,松子依旧是寂寞的,因此当阿龙出现后她会对阿惠说出“只要和这个人在一起,地狱也好什么地方也好,我都跟着他”这样的话语。
只要没有爱情松子就会感到寂寞,可恰巧因为害怕寂寞,她与每任男友都没有经过深入认识这个阶段就陷入恋爱中,于是她又一直都在被欺骗、伤害与抛弃,在反复陷入寂寞的过程中,说松子其实是死在爱情之中,这一点都不过分。
第1.3节:父爱缺失使松子在爱情中总是幻想高于现实
“狂热之爱:难以满足、占有欲强、充斥着生动的幻想与沉迷。” [2]心理 学著作《亲密关系》中曾把爱情分为六种风格,松子在爱情中的行为与其中的“狂热之爱”十分吻合。
在八女川彻也自杀身亡后,松子做了其生前竞争对手冈野健夫的情妇,松子对爱情的幻想在这一段关系中第一次体现。她跟踪冈野回家,用假装敲错家门的方式来一睹对方妻子面貌,发现对方无论身材还是相貌都与自己相差甚远后,她高兴地小踏步返回,此时影片背景变成了动画风格,鲜花绽放的小道,就如同松子的心情般艳丽。“别做梦了!我根本不爱你,根本没想过要和你结婚。”原来冈野和她在一起只是为了赶走自卑感,因为她曾经是八女川的女人。松子愕然了,沉浸在爱情中的她,从未看清过现实,只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中:“对方是爱自己的,他会和妻子离婚然后和我在一起”。而在因钱财纠纷冲动之下杀了小男友小野寺后,在逃亡中遇到了理发师岛津贤治,对方的温柔体贴让入狱后的松子念念不忘,她在监狱里学了理发手艺只为了出狱后能帮助到对方。再后来与阿龙在一起不久,松子也踏入了黑社会,在不知名的店里做女郎,和不认识的人上床,把来历不明的东西交给陌生人,可即便如此,在电视里看见两位航天员在宇宙中漫步,她会幻想成这两人是自己与阿龙,幻想着她与阿龙的美好未来。
为什么松子宁愿活在幻想中,也不愿意去看清一下现实?这与她的父亲有很大关系。每个小女孩都有一个公主梦,父亲的不宠爱让她无法成为现实中的公主,便只能在幻想中。也可以说,是因为现实太过于黑暗,所以松子宁愿选择幻想,也好过直面残酷的真相。正如幼时的不受宠爱,她反复告诉自己,只要努力,父亲总有一天会回头看我,以至于到后来的爱情中,她坚信只要自己坚持下去,会有一段美好的未来在等着自己。可是她忘了,幻想是一触就破的存在,而现实却坚不可摧。
第2章:无力的人生
松子美丽、善良、勇敢、坚毅,这样一个女性,理应是可以得到幸福的,可她的身上却从没有一件好事情发生,接踵而来的永远是悲剧。
“只要是女孩子都会向往白雪公主啊灰姑娘的这些可爱的童话,然后不知哪处齿轮不对头,向往成为白天鹅,醒来却变成黑乎乎的乌鸦,如此之类只有一次无法重来的人生,如果这要是个童话,那这童话也太残酷了!”这是影片中松子好友泽村惠对阿笙说的一席话。人生就是这样,它永远不会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而松子的人生,只是特别脱离轨道而已。
而中岛哲也通过松子人生的一次又次脱离轨道的描绘,来告诉观众“无力的人生”这个残酷的主题。
第2.1节:善良带来伤害
在本文第1.1节中所提到的修学旅行,松子出于善良的目的为学生阿龙还钱,却阴差阳错地承认了自己是偷钱者,后来被学校发现时,她请求阿龙去说出真相,在她面前答应的好好的阿龙,在校长面前却说是松子跪下来求他为自己顶罪。这是电影中松子第一次因为善良而为自己带来了悲剧的结尾。
在家里,松子只是为病床上的妹妹讲述和学校一位英俊潇洒的老师约会的事,在晚饭时却被父亲斥责,“为什么要和久美说这些,那孩子是一辈子谈不了恋爱的。”相信松子和妹妹叙说这些的时候,一定是抱着想要使妹妹开心点的心情,可是换来的却是父亲无情的斥责。
再到影片结尾,本已万念俱灰的松子握着小惠给她的名片想要重新振作之时,却因规劝一群青少年而死于他们乱棍之下,松子最终死在了她的“善良”之下。
如果仅仅是想要表达善良永远带来不了善报的主题,那中岛哲也导演也不会享誉如此的盛名。松子虽然一生都在受伤害,最终也死的啼笑皆非,可她的精神却留了下来:“松子不计回报、毫无保留的爱,无论条件的宽容,以一种是‘上帝爱罪人’的高尚情感,使得阿笙认定了‘这就是我能皈依的上帝’。” [3]
善良即便总带来伤害,但这种精神,依旧有它存在的意义,并将永远传递下去。
除了对父亲和历任男友的无条件付出,影片中松子对于工作也是如此。在被冈野健夫抛弃后,松子去应聘了土耳其浴女郎。影片中用歌舞的形式表现了松子从入门到最后离职的整个过程,山田宗树在原著中对这一部分描写更详细些。
“填饱肚子后,顿时产生了睡意,很想倒头就睡,可我还是咬咬牙,在地上做伏地起身。虽然每做一次,就休息一下,但仍然按绫乃的指示,完成了二十次。然后,慢慢做了二十次下蹲。我气喘如牛,手脚都在发抖,一天总算结束了。” [4]为了能胜任这份工作,松子付出了很多努力,也一度成为了店里的“头牌”。可日子并没有就这样下去:“玲子完全不需要技巧,只是听任客人摆布,一味发出令人忍不住想捂耳朵的娇喘声。需要体力的服务完全都由我承担。之后,那个客人开始单独指名玲子。” [5]此后松子辗转了数家洗浴中心,却再也回不到当初受欢迎的程度。
同时,影片中松子是因为小野寺挪用她钱来包养女学生而一怒之下杀了他,原著中小野寺不仅挪用她的钱包养女人,还强迫她吸食冰毒,松子却一直在财力上帮助他,甚至想出钱让他去考厨师资格证。
付出常伴随着的是回报,即便没有,也不应该会带来身体、人格和尊严上的践踏,可这种种本应是常理的东西,在松子身上,发挥不了任何作用。
笔者在此大胆推测,松子的善良与付出,得不到回报的根本原因在于当时日本“男权社会”观念的根深蒂固。“女性在电影中承担符号功能,在整个男性主导的符号系统中,只是作为‘对男人有意义的形象’而存在。” [6]所以当松子的善良与付出起不了任何作用时,她的结局永远是被伤害、被践踏。
松子善良、隐忍、无私,她是日本传统女性形象的代表,她的悲剧性命运也是日本自古以来千万女性的命运。导演通过对松子这形象的刻画,控诉了日本社会对女性的压迫。
全片中松子进行抗争只有两次,一次是杀死小野寺,还有就是电影的结尾处她经过激烈心理斗争后决定重拾梦想。
先来谈谈杀死小野寺,其中原因上文已经解释过。笔者看到这段时,曾很不能理解松子的行为,在八女川自杀时,被冈野抛弃时,她都只会问,“为什么!为什么!”而不会去有任何反抗的举动,可到了小野寺,她却忍无可忍地杀了对方。
后来看到结尾处松子拖着瘸腿奔向河边,找到好友泽村惠留给她的名片想要重拾美发师这个梦想时,笔者意识到,对于松子来说,唯梦想不可被践踏。
小野寺打碎了她想要留着钱开店过完余下日子的梦想,于是她冲动下犯下了杀人的过错,她第一次进行的抗争,就让她面临了8年牢狱之灾。而最后第二次也就是最后一次,本早已过着行尸走肉日子数年的她,好不容易与内心抗争完毕,决定重燃希望拾起自己的梦想时,却被河边的少男少女们拳脚相踢,被迫走向了生命的终结。整部片子所带来的无望感也走向了高潮。
所幸,在重点描绘松子人生一个又一个悲剧的同时,导演给予了她一个幸福的“结局”,死后的松子走上通向天堂的天梯,一路上那些曾经伤害、爱过她的人逐一浮现在脑海,唱着那首她最爱的歌,天梯的尽头是妹妹笑着对她说,“欢迎回家”。
人生永远不会在你自己的掌控之中,但始终心怀希望,不断地去与命运抗争,最终依旧可以得到“幸福”。正如松子的灵魂最终爬上了天梯,回到了她梦想中的“家”。
即便抗争带来的是毁灭,但毁灭后,会有重生。
第3章:顽强的“生命力”
对于松子,许多观众会对她有同情的情绪在,也有人会觉得她悲剧的一生完全是其自作自受,却很少有人会对她产生钦佩之情。
作为一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普通人,松子有着作为人所存在的种种劣根性,但不得不承认,她身上的顽强生命力与不服输的精神超乎常人。无数次希望破灭,可是她无数次从中站起,重新开始。
本章节笔者将从细处分析影片中松子这位女性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顽强精神,发来现生命的强大韧性。
第3.1节:不轻易放弃
松子在与人交往中是个善良懦弱的人,可她在对待自己的工作,对待梦想上,却坚强、执着的令人惊讶。
土耳其浴女郎时期,松子对这份工作的付出之大上文第2.2节描写的已经很详细了。在这里,笔者将主要谈谈松子对此的坚持与执着。
原著中山田宗树对松子对于工作的辛苦付出描写的比较详细,而在电影中,对于这段工作是通过歌舞形式表现,篇幅较有限,可其按照时间顺序表现的方式,将松子在这行业由盛到衰的过程表现了出来。在这歌舞片段末尾,是松子的伙伴们一个个离开,因为时代已经属于年轻女大学生,最后只剩松子一人仍在坚持着,最后是被解雇才离开。这一段里松子不轻易放弃的性格被充分体现:哪怕已被时代抛弃的命运显而易见,伙伴们相继离开,永远只剩她一人坐在等候区,即便这样,和刚入职时一样,松子依旧每晚在家里做着下蹲,锻炼手臂、大腿的力量,为了能提供更好的服务。结尾松子作为一个早已行尸走肉般度过了数年的老太太,在遇见阿惠后,仍决定振作起来重回美发师的岗位,这更将她对梦想的不轻易放弃展现无遗。
导演在影片中多次从细节方面表现了松子的这种执着精神:为了做一个合格的土耳其浴女郎,松子每晚都会在家里练下蹲,可她一直是面对着阳台,背对着观众,笔者对此理解是松子的执着:某种程度是为了坚持而坚持,并未真正看清自己想要什么,至少在浴店工作这个阶段是这样。还有相当于镜子作用的积水,“在《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几次出现地上的一摊积水,这滩积水倒映出天空、剧中人物,或者大写的Dream„„”[7]如果说对于工作松子的不轻易放弃是出于执念与固执,但对于梦想,她的不轻易放弃精神则是真实存在的,镜子倒映一切,人永远无法对镜子中的自己说谎,积水中倒映着的“Dream”,正是松子内心所想的体现。
执着、不轻易放弃是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存在的,但松子身上的不轻易放弃的精神,则是伴随着她强大的“生命力”而存在,而这,也是导演在这个主题上所要重点表现的。
第3.2节:勇于逐爱
“一只逐爱的飞蛾”,这用来形容松子太合适不过了,爱情对于松子就如同光对于飞蛾,哪怕知道结局是死亡,依旧义无反顾。松子在爱情中的态度一直是本文着重分析的,除了上文中所提到的导致其如此爱情观各种因素,接下来笔者想谈的是她在爱情中所体现的那份勇敢。
为了让八女川能专心写作,松子鼓起勇气去应征土耳其浴女郎,面试失败后问弟弟借钱,并在见面时被要求与家里断绝联系;为了能于阿龙永不分离,她甘心进入黑社会的圈子,在接到阿龙的求救电话时,她勇敢地从窗户跳下,躲开了同行的追杀,一瘸一拐的向前走去。值得一提的是,背景此时换成了童话风格,路两旁开满了鲜艳的花朵,头上的月亮是阿龙的脸。此时的松子是幸福的,哪怕着爱情会把她拉入地狱,她依旧义无反顾。其勇敢在此被充分体现了出来。
松子在爱情中的勇敢通过其面部表情与所说话语中也被充分体现着。“从松子出生到死去,她一直在和自己做心理斗争,一直在选择。松子影片故事性的叙述中,松子的一句话,一个动作其实都是松子的心理镜像。” [8]影片中最典型的一次是松子瞪着眼睛、抿着嘴对阿惠说 “只要和这个人在一起,地狱也好什么地方也好,我都跟着他”,相信她的内心一定作着激烈的心理斗争,但“瞪”和“抿”两个动词则将她选择后那种坚定表现了出来。一边是友情,一边是爱情,松子坚定地选择了爱情。
松子的这种爱情观并不能说是符合世俗价值观的,唯一肯定的是,她对待爱情的那种勇敢并不是每个人都做得到的,这种在爱情中的强大生命力,也是松子这个人物在影片中的闪光点之一。
第3.3节:自我修复功能强
松子一生所经历的种种事,其中任何一种放在其他人身上就可能承受不了,可松子却不一样,每一次说着“那一刻我觉得我的人生完了”,可每一次又会摇摇晃晃地站起来,这种强大的自我修复功能实属罕见。
亲眼目睹了八女川被列车撞死后,仅仅过了半年,她就做了冈野的情妇。因为被老婆发现了,她又被冈野无情的抛弃,只留下“你的身体真的很诱人”这句话和一笔钱。半为赌气半为生存,她再次去应征了之前未合格的土耳其浴女郎并一度成为头牌。被辞退后她因杀人入狱八年,并失去了唯一获得一次幸福的可能。最后和阿龙在一起并在一次逃跑中摔断了一条腿,阿龙入狱后,她每天满怀希望着等待他归来,可换来的是一声吼叫与一个拳头。这件事让松子自暴自弃了数十年,最后因偶遇好友泽村惠再次想要振作起来。
松子活了53年,纵观她一生,用命运多舛来形容都不够,可是在她从未没有因此颓废过,即便被阿龙抛弃后她颓废了数十年,但最后她仍旧站了起来,只是这时间花费的久了一些。松子的生命力,在自我修复功能这点上是异常强大。
无论是不轻易放弃,还是用于逐爱,甚至是自我修复功能超常,根本原因就在于松子是一个乐观的女性,无论何时,无论遭遇了什么,她始终都心怀希望。
顽强的“生命力”,伴随着的常常是乐观的心态,这也是导演在刻画这种生命力时也想让观众所感受、领悟到的。
结语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是一部悲剧电影,可导演主要并不是为了表现“悲”。在这个被称为“被嫌弃的松子”的女性身上,我们看到了导致她悲剧的源头,看到了她无法掌控自己人生的那份无力感,还有,她那强大的“生命力”,她的乐观。
这部影片并不像《告白》那样冲进了奥斯卡,后者是完完全全展现着恶,展现着绝望,而这部较早期之作,更多表现的是希望,虽然松子一生都是不幸的,但导演赋予了她一个童话般的结尾——迈着天梯走向了天堂,也让松子精神传承给了阿笙,拯救了这个迷茫的年轻人。
所以说,哪怕你从小都得不到爱,你也不需要为此付出自己的尊严,你只要继续保持着你本身所具有的闪光点,不需要做什么,爱自然会降临;哪怕你一生都在被伤害、被践踏,你也不要为此丧失希望,继续走下去,上帝总有一天会眷顾到的。
中岛哲也用一部透着喜剧效果的悲剧电影带给了观众们不仅视听上的享受,更大的是心灵上的震撼。那些和松子相类似的女性,应该从中学到些什么,来正确、理智地改变自己的命运,就让松子的不幸停留在影片里。相信这也是导演拍摄此片的最根本目的。
注释
(1) 张霞:《有效发挥父爱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科学咨询》,2009年20期,第99页。
(2) (美)罗兰·米勒、丹尼尔·珀尔曼著,王伟平译:《亲密关系》,2013年11月,第5版,人民邮电出版社,第258页。
(3) 徐丛丛:《沿途支离破碎 你为何歌唱——浅析电影》,《青年作家》,2011年2期下半月,第57页。
(4) (日)山田宗树著,王蕴洁、刘珮瑄译:《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2013年10月,第一版,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万卷出版公司,第154页。
(5) (日)山田宗树著,王蕴洁、刘珮瑄译:《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2013年10月,第一版,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万卷出版公司,第169页。
(6) 匡国艳:《童话般的悲剧——用女性主义分析》,《北方文学》,2010年9月刊,第7页。
(7) 王晓通:《中岛哲也电影的影像风格》,《电影文学》,2013年3期,第61页。
(8) 高志超、孙瑞:《孤独与被打之间的选择——浅析影片》,《青年作家》,2011年4期下半月,第65页。
参考文献
(1) (日)山田宗树著,王蕴洁、刘珮瑄译:《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2013年10月,第一版,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万卷出版公司。
(2) (美)戴维·迈尔斯著,张智勇、乐国安、侯玉波等译:《社会心理学》,2006年1月,第8版,人民邮电出版社。
(3) (美)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著,王垒、王甦等译:《心理学与生活》,2003年10月,第16版,人民邮电出版社。
(4) (美)罗兰·米勒、丹尼尔·珀尔曼著,王伟平译:《亲密关系》,2013年11月,第5版,人民邮电出版社。
(5) 安东尼奥·梅内盖蒂著,艾敏、刘儒庭译:《电影本体心理学——电影和无意识》,2007年7月,第一版,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致谢
一直对人类心理很感兴趣,但非心理学专业的我还没有那个能力去进行深入的研究,故选择了《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这一部我最喜欢的影片来研究它的主题,并且通过主题的研究来对里面的女主人公松子做一些表层的心理分析,希望借此能对心理学这门学科有深一步的认识。
对于将继续深造的我而言,这次的毕业并不意味着结束,反而是一个新的开端,希望今后的学习中能继续拿出这次写作时的热情与坚持,走的更远。
在此,我要感谢邵雯艳老师,对我论文的悉心指导和耐心解答;感谢四年来教导过我的所有老师,他们对学术研究的坚持值得我们每个人钦佩;还要感谢四年来的同学与朋友们,是你们让我的大学生活如此精彩。
大学时光即将结束,这四年,将会是我人生中永不能忘记的篇章。
苏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文献综述
由万卷出版公司出版的日本作家山田宗树所著的《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一书,是对中岛哲也这部同名电影的完美诠释与补充。该书分为“骨灰”“流转”“罪”“奇缘”“泡影”“祈福”六章,与电影开头一样,本书也是通过为松子整理骨灰的侄子阿笙将大家带入松子的人生故事中,后五个章节,刚好对应了松子的五段爱情,第一人称的叙事手法将松子的心理很好地表现了出来,有助于读者了更细致地了解电影所塑造的这个主人公,丰富电影的表达。同时,本书最后附上的“松子的一生”,则是将松子人生中所发生的所有重大事件,以编年体的形式,细致地呈现在了读者面前,对电影的整个脉络亦是一个很好的概括和总结。
本文涉及了很浅层的心理学知识,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美国心理学家戴维·迈尔斯所著的《社会心理学》及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所著的《心理学与生活》,为笔者这个非心理学专业的人提供了心理学方面最基础性的知识。
影片中松子这位女性从本质来讲其实是病态的。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安东尼奥·梅内盖蒂著的《电影本体心理学——电影和无意识》,用一部部的电影分析来传达心理学知识,为笔者解读松子这个人物、解读这部影片的提供了心理学方面的理论基础。例如本书的第二章涵盖了有关女性病理心理学的所有影片分析,
第五章的家庭病理心理学和教育学,使不是心理学专业的笔者在分析松子的种种行为时,可以有充足的例子进行参考,并运用到论文的写作过程中。
对于爱情这一块,人民邮电出版社、罗兰·米勒与丹尼尔·珀尔曼合著的《亲密关系》一书解释的十分详尽,笔者从中了解到松子的爱情属于爱恋风格中的“狂热之爱”,同时为松子总是以忍耐面对一次又一次的暴力提供了心理学方面的理论解释。松子的五段爱情是电影的主线,分析松子的爱情,是本部影片主题分析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此书使笔者对这方面的分析不再停留于表面,而是进入了更深层的一面,让松子的一切行为都有解可寻。
徐丛丛的《沿途支离破碎 你为何歌唱——浅析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从男权至上观念解读了松子悲剧一生的原因,这是对此部电影一个较独特的解读。陈辉的《电影〈告白〉的几个主题的解读》则是在论文的结构与影片主题的挖掘上给了笔者很大的启发。王晓通的《中岛哲也电影的影像风格》中分析了中岛哲也的影像特点,归纳了中岛哲也导演影片中常出现的一些视觉意象,这对笔者从电影的细节方面分析该部影片的主题起了很大的帮助。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