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十三五"规划情况的汇报

市“十三五”规划情况的汇报

“十三五”时期,是我市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攻坚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科学编制和实施好“十三五”规划,对于抢抓重要战略机遇期、积极应对挑战、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在新常态下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市领导高度重视我市“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集中精力,集中人力做好全市“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现将我市“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关于规划编制进展情况

根据全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按照《全省关于全面开展“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要求,我委负责制定了《辽源市全面开展“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全市“十三五”规划体系,由全市总体规划、各部门专项规划和县区总体规划组成。规划期为2016年至2020年。全市“十三五”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分为规划前期工作、规划框架编制、规划草案送审报批等三个阶段。

2014年6月24日,全市“十三五”规划编制启动会召开,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孟祥杰出席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全市各县区、开发区、相关部门共33家单位参加了会议,会议下发了《辽源市全面开展“十三五”规划编制的方案》,

进一步明确了各县区、开发区、各部门报送本部门“十三五”专项规划基本思路、编制框架的具体时间节点和所承担的专项规划任务。2014年9月,通过市政府采购中心公开招投标方式,我市委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两家单位共同编制我市“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单位先后多次来我市实地调研,我委先后组织县区、开发区和相关市直部门召开三次对接座谈会,为编制方提供大量基础素材。 目前,按照我市规划编制方案时间节点要求,处于规划框架编制完善阶段,编制方已经形成《辽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初稿)》(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初稿》),我委经过委内讨论,先后四次提出修改意见,不断完善《规划纲要初稿》。7月3日,在辽源驻京联络处,市长王立平,常务副市长孟祥杰与编制方就《规划纲要(初稿)》进行座谈和交流。

二、关于规划编制主要内容

《规划纲要初稿》主要分为“十二五”回顾、形势分析、基本原则、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等六个方面内容。按章、节的构架设计,共分14 章59 节。“十三五”期间,全市共谋划3000万元以上项目666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39个,总投资达2931.8亿元。未来五年,我市要围绕一个目标、一条主线和五大路径开展工作:一个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创

新,法治进程不断加快,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一条主线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五大路径是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强化投资、提升保障发展和改善民生;优化环境、营造法治公平生态安全发展环境;扩大开放、积极拓展开放空间;锐意创新、提升科教实力和竞争力。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省委十届三次、四次全会以及市委六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总要求和“稳中求进”总基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坚持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四化”统筹,推动创新、统筹、绿色、开放和安全“五大”发展。统筹推进总量扩张、产业升级、改革开放、城镇化建设、改善民生、生态建设、社会治理等重点任务,全力开创辽源转型发展的新局面,建设幸福美丽新辽源。

(二)发展目标。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要进展,地区

生产总值预计年均增长7%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左右;地方级财政收入年均增长6%左右;城镇常住居民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左右。三产比例进一步调整,预计达到6:52:42。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力争政府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1.5%,全社会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进入创新型城市行列。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全面完成国家和省提出的目标要求。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形成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文化发展环境。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健全基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网络,建立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体制机制。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文化软实力明显增强。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重要产业,预计202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实现占GDP比重达到5%,东辽河文化和

满族文化等区域特色文化更具有开发性,走出去步伐加快,文化强市功能逐步显现。

法治进程不断加快。法律制度更加完善,依法治市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到2020年,实现全民法制宣传教育普及度达到90%以上。

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市和人力资源强市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三)主要任务。

“十三五”期间,辽源要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紧紧抓住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和东北新一轮振兴机遇,坚持“转型升级、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战略,重点打造“一点、两区、五地”和四个百亿级产业。“一点”:打造吉林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重要支点城市。“两区”:打造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五地”:建设中国高精铝加工业基地,建设中国棉袜产业生产基地,建设中国蛋品加工基地,建设梅花鹿繁育养殖加工基地,建设乡村生态休闲旅游基地。“四个百亿级产业”:高精铝加工业、纺织袜业、蛋品加工产业、医药产业规模在“十

三五”期间争取达到百亿元。

一是全力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继续加大投入,大力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加工度、高利税型产业,做大做强优势主导产业,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突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传统产业升级,促进产业集群式发展,实现全市工业经济结构优化升级。预计到2020年,辽源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2360亿元,年均增长10%;工业增加值实现708亿元,年均增长7%。主导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预计产值占全市工业比重达到70%;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发展,预计产值占全市工业比重的25%以上。新增上市公司6户以上。

二是着力发展服务业,推动产业提质升级。突出发展特色旅游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积极发展农村服务业,不断提升我市服务业发展水平和质量。我市将着力建设成为生态休闲、冰雪旅游、避暑度假、养生养老、红色旅游、宗教文化、拓展体验等特色突出的旅游目的地,打造成东北地区特色旅游城市。预计到2020年末,接待游客达到500万人次、年均增长17%左右,旅游总收入达到100亿元、年均增长25%左右,相当于全市GDP比重8 %左右,旅游业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力争打造1个旅游强县(区),打造东丰、金州、寿山旅游名镇,县域旅游经济占全市旅游经济60%以上。

三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切实强农惠农固根本。以推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为目标,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主攻方向,以促进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为重点,强化政策、科技、设施装备、人才和体制支撑,着力培育都市农业、生态农业、智慧农业,构建我市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

四是构建新型城乡关系,促进地区协调发展。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打造园区平台,培植骨干优势产业。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强城乡一体的规划和产业统筹,加强农村用地管理。创新城乡统筹发展机制,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构建农村发展综合服务体系,让农民共享现代城市生活。

五是推动城市转型发展,优化空间布局。实施主体功能区发展战略,依据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开发强度,统筹谋划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布局,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两县为依托,以小城镇为支撑,打造经济发达、布局合理、分工明确、特色鲜明、生态环保的现代化城镇发展格局,提升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

六是基础设施先行,强化区域承载能力。构筑贯穿南北连通东西的交通网络,加快公路、铁路、航空建设,构建功能完

备、衔接畅通、支撑有力的综合运输网络体系,不断提升区位优势和城市公共交通能力。加强市政运行设施建设,完善和提升城市功能。构建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体系,完善水利工程保障体系,提高垃圾综合处理能力。构建精细高效的智慧城市管理,加快高速信息网络建设,保障城市安全协调运行,提高城市抗灾应急能力,推进智能和精细管理。

七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秀美辽源。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深入推进节能减排,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综合治理水环境,大力改善空气质量,统筹城乡环境治理。加强生态保护建设,推进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加快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推进工业废弃地和老矿区环境治理,探索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

八是推动科技创新,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夯实科技创新基础,强化企业自主创新,着力实施创新工程。推进产业重大技术突破,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建立人才支撑体系。

九是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合作。加快行政管理和社会事业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实现向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转变。深化国有资产管理和国有企业体制改革,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全方位扩大开放合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十是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优先发展均衡优质的教育事业,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优质发展高中教育,创新发展职业教育,普及发展学前教育,推进教育资源共享建设。大力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全面建设城乡统筹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医疗卫生特色城镇。积极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十一是实施民生实事,提升人民幸福指数。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大发展,鼓励全民创新创业。扩大社会就业,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完善就业援助制度,加强创业就业培训。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能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城乡困难群体救助力度,加快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创造宜居生活,推进仙人河城区老工业区和西安独立工矿区搬迁改造,全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工程。

十二是完善保障机制,实现发展目标。强化项目支撑保障,精心谋划项目,全力推进在建项目,优化项目建设环境。全力推进依法治市和反腐倡廉,建设高效务实廉洁法治政府。加强规划协调管理,健全规划落实机制,明确规划实施主体和监督主体,建立和完善规划评估修订机制。

三、下步工作安排

下一步,市发改委将与编制方继续完善《规划纲要(初稿)》,形成规划纲要草案征求意见稿。充分征求各县(区)、开发区、各部门和社会各界意见,请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进行论

证,形成规划纲要草案送审稿。在今年12月份之前,进入规划纲要草案送审报批阶段,报市政府常务会议、市委常委会议讨论,提请市政协协商,最后报市人大审议批准后印发。 最后,恳请以市委名义召开的县区、开发区和市直相关部门参加的“十三五”规划座谈会尽早启动,以便进一步充实和完善规划内容。

市“十三五”规划情况的汇报

“十三五”时期,是我市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攻坚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科学编制和实施好“十三五”规划,对于抢抓重要战略机遇期、积极应对挑战、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在新常态下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市领导高度重视我市“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集中精力,集中人力做好全市“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现将我市“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关于规划编制进展情况

根据全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按照《全省关于全面开展“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要求,我委负责制定了《辽源市全面开展“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全市“十三五”规划体系,由全市总体规划、各部门专项规划和县区总体规划组成。规划期为2016年至2020年。全市“十三五”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分为规划前期工作、规划框架编制、规划草案送审报批等三个阶段。

2014年6月24日,全市“十三五”规划编制启动会召开,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孟祥杰出席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全市各县区、开发区、相关部门共33家单位参加了会议,会议下发了《辽源市全面开展“十三五”规划编制的方案》,

进一步明确了各县区、开发区、各部门报送本部门“十三五”专项规划基本思路、编制框架的具体时间节点和所承担的专项规划任务。2014年9月,通过市政府采购中心公开招投标方式,我市委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两家单位共同编制我市“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单位先后多次来我市实地调研,我委先后组织县区、开发区和相关市直部门召开三次对接座谈会,为编制方提供大量基础素材。 目前,按照我市规划编制方案时间节点要求,处于规划框架编制完善阶段,编制方已经形成《辽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初稿)》(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初稿》),我委经过委内讨论,先后四次提出修改意见,不断完善《规划纲要初稿》。7月3日,在辽源驻京联络处,市长王立平,常务副市长孟祥杰与编制方就《规划纲要(初稿)》进行座谈和交流。

二、关于规划编制主要内容

《规划纲要初稿》主要分为“十二五”回顾、形势分析、基本原则、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等六个方面内容。按章、节的构架设计,共分14 章59 节。“十三五”期间,全市共谋划3000万元以上项目666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39个,总投资达2931.8亿元。未来五年,我市要围绕一个目标、一条主线和五大路径开展工作:一个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创

新,法治进程不断加快,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一条主线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五大路径是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强化投资、提升保障发展和改善民生;优化环境、营造法治公平生态安全发展环境;扩大开放、积极拓展开放空间;锐意创新、提升科教实力和竞争力。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省委十届三次、四次全会以及市委六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总要求和“稳中求进”总基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坚持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四化”统筹,推动创新、统筹、绿色、开放和安全“五大”发展。统筹推进总量扩张、产业升级、改革开放、城镇化建设、改善民生、生态建设、社会治理等重点任务,全力开创辽源转型发展的新局面,建设幸福美丽新辽源。

(二)发展目标。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要进展,地区

生产总值预计年均增长7%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左右;地方级财政收入年均增长6%左右;城镇常住居民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左右。三产比例进一步调整,预计达到6:52:42。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力争政府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1.5%,全社会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进入创新型城市行列。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全面完成国家和省提出的目标要求。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形成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文化发展环境。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健全基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网络,建立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体制机制。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文化软实力明显增强。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重要产业,预计202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实现占GDP比重达到5%,东辽河文化和

满族文化等区域特色文化更具有开发性,走出去步伐加快,文化强市功能逐步显现。

法治进程不断加快。法律制度更加完善,依法治市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到2020年,实现全民法制宣传教育普及度达到90%以上。

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市和人力资源强市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三)主要任务。

“十三五”期间,辽源要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紧紧抓住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和东北新一轮振兴机遇,坚持“转型升级、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战略,重点打造“一点、两区、五地”和四个百亿级产业。“一点”:打造吉林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重要支点城市。“两区”:打造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五地”:建设中国高精铝加工业基地,建设中国棉袜产业生产基地,建设中国蛋品加工基地,建设梅花鹿繁育养殖加工基地,建设乡村生态休闲旅游基地。“四个百亿级产业”:高精铝加工业、纺织袜业、蛋品加工产业、医药产业规模在“十

三五”期间争取达到百亿元。

一是全力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继续加大投入,大力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加工度、高利税型产业,做大做强优势主导产业,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突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传统产业升级,促进产业集群式发展,实现全市工业经济结构优化升级。预计到2020年,辽源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2360亿元,年均增长10%;工业增加值实现708亿元,年均增长7%。主导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预计产值占全市工业比重达到70%;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发展,预计产值占全市工业比重的25%以上。新增上市公司6户以上。

二是着力发展服务业,推动产业提质升级。突出发展特色旅游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积极发展农村服务业,不断提升我市服务业发展水平和质量。我市将着力建设成为生态休闲、冰雪旅游、避暑度假、养生养老、红色旅游、宗教文化、拓展体验等特色突出的旅游目的地,打造成东北地区特色旅游城市。预计到2020年末,接待游客达到500万人次、年均增长17%左右,旅游总收入达到100亿元、年均增长25%左右,相当于全市GDP比重8 %左右,旅游业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力争打造1个旅游强县(区),打造东丰、金州、寿山旅游名镇,县域旅游经济占全市旅游经济60%以上。

三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切实强农惠农固根本。以推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为目标,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主攻方向,以促进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为重点,强化政策、科技、设施装备、人才和体制支撑,着力培育都市农业、生态农业、智慧农业,构建我市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

四是构建新型城乡关系,促进地区协调发展。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打造园区平台,培植骨干优势产业。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强城乡一体的规划和产业统筹,加强农村用地管理。创新城乡统筹发展机制,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构建农村发展综合服务体系,让农民共享现代城市生活。

五是推动城市转型发展,优化空间布局。实施主体功能区发展战略,依据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开发强度,统筹谋划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布局,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两县为依托,以小城镇为支撑,打造经济发达、布局合理、分工明确、特色鲜明、生态环保的现代化城镇发展格局,提升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

六是基础设施先行,强化区域承载能力。构筑贯穿南北连通东西的交通网络,加快公路、铁路、航空建设,构建功能完

备、衔接畅通、支撑有力的综合运输网络体系,不断提升区位优势和城市公共交通能力。加强市政运行设施建设,完善和提升城市功能。构建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体系,完善水利工程保障体系,提高垃圾综合处理能力。构建精细高效的智慧城市管理,加快高速信息网络建设,保障城市安全协调运行,提高城市抗灾应急能力,推进智能和精细管理。

七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秀美辽源。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深入推进节能减排,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综合治理水环境,大力改善空气质量,统筹城乡环境治理。加强生态保护建设,推进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加快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推进工业废弃地和老矿区环境治理,探索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

八是推动科技创新,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夯实科技创新基础,强化企业自主创新,着力实施创新工程。推进产业重大技术突破,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建立人才支撑体系。

九是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合作。加快行政管理和社会事业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实现向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转变。深化国有资产管理和国有企业体制改革,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全方位扩大开放合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十是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优先发展均衡优质的教育事业,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优质发展高中教育,创新发展职业教育,普及发展学前教育,推进教育资源共享建设。大力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全面建设城乡统筹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医疗卫生特色城镇。积极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十一是实施民生实事,提升人民幸福指数。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大发展,鼓励全民创新创业。扩大社会就业,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完善就业援助制度,加强创业就业培训。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能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城乡困难群体救助力度,加快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创造宜居生活,推进仙人河城区老工业区和西安独立工矿区搬迁改造,全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工程。

十二是完善保障机制,实现发展目标。强化项目支撑保障,精心谋划项目,全力推进在建项目,优化项目建设环境。全力推进依法治市和反腐倡廉,建设高效务实廉洁法治政府。加强规划协调管理,健全规划落实机制,明确规划实施主体和监督主体,建立和完善规划评估修订机制。

三、下步工作安排

下一步,市发改委将与编制方继续完善《规划纲要(初稿)》,形成规划纲要草案征求意见稿。充分征求各县(区)、开发区、各部门和社会各界意见,请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进行论

证,形成规划纲要草案送审稿。在今年12月份之前,进入规划纲要草案送审报批阶段,报市政府常务会议、市委常委会议讨论,提请市政协协商,最后报市人大审议批准后印发。 最后,恳请以市委名义召开的县区、开发区和市直相关部门参加的“十三五”规划座谈会尽早启动,以便进一步充实和完善规划内容。


相关内容

  • 关于城口度重点工作调研现场会议的筹备方案
  • 经县人民政府研究,决定召开城口度重点工作调研现场会议。为确保会议顺利进行,特制定本方案: 一、会议名称 嵩明县城口度重点工作调研现场会议。 二、会议时间、地点 2月5日(星期四)上午8:30在嵩明会堂门口(灯光球场)报到,9:00准时召开会议,其中:9:00-11:30统一乘车实地调研,晚7:30在 ...

  • 项目汇如何汇报
  • 篇一:如何有效进行项目陈述和汇报 如何有效进行项目陈述和汇报? 我们在做市场研究和管理咨询的时候,不可避免的要给客户作陈述和演示.在这里,我结合个人的体会,参考一些咨询公司做陈述时的经验,谈谈如何进行陈述. 陈述的步骤和方法大致如下: 一.陈述前的准备工作 1. 明确你的目标 a. 你为什么要进行陈 ...

  • 新农村镇村规划及环境综合整治情况汇报_工作汇报
  • 新农村镇村规划及环境综合整治情况汇报 今年以来,我们北宿镇按照市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部署,紧紧抓住创建"全国文明镇"和"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的良好机遇,以镇村规划为龙头,以环境整治为重点,坚持高起点规划建设.多形式宣传发动.大投入整治提高.硬措施保障实施, ...

  • 东区办事处小城镇建设情况汇报
  • 东区办事处小城镇城建设情况汇报 近年来,在三门峡村镇规划中心的大力支持下,在义马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东区办事处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工作为重点,紧紧围绕城镇化建设工作,坚持统筹镇村经济发展,着力完善辖区基础设施,以产业发展为支撑,本着&quo ...

  • 参加全省城市规划工作座谈会的情况汇报
  • 为贯彻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全国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会议和全省建设工作会议部署,总结和交流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经验,全省城市规划工作座谈会于2005年3月9日-10日在**市召开.我代表**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参加了这次会议,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全省城市规划工作座谈会的参会人员有 ...

  • 行政审批股关于行政审批工作的情况汇报
  • 行政审批股关于行政审批工作的情况汇报 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 我股自五月执行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工作规划以来,认真贯彻落实了市委.政府"两集中.两到位"精神,加快了建设项目审批速度,杜绝了体外循环的现象,但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需要局党组.行政更加明确,便于今后在实际工作中更好的 ...

  • 关于城市地下管网规划建设的情况汇报
  • 城市地下管网信息化规划建设 地下各类管网.管线是一个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它不仅具有规模大.范围广.管线种类繁多.空间分布复杂.变化大.增长速度快.形成时间长等特点,更重要的它还承担着信息传输.能源输送.污水排放等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功能,也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目前地下管网种类包括雨水 ...

  • 南京市江宁区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
  • <南京市江宁区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 设计任务书 一.项目名称 南京市江宁区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 二.规划背景 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2009年底,<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成果(报批稿)正式形成.规划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 ...

  • 2011年年终工作总结思想汇报
  • 改革.创新.发展 树立城乡规划标准化新形象 北京市城乡规划标准化办公室 2011年工作总结汇报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是北京市城乡规划标准化办公室改制后的第一年.在我委的正确带领下,北京标办全体职工团结一心,共同奋斗,致力于为我委的中心工作服 ...

  • 市妇儿工委工作情况汇报
  • 首先,欢迎省妇联xx主席一行三人来我市调研,对我市妇女工作给予指导.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汇报一下xx市实施新规划以来的工作情况: 一.基本情况 xx市共有x个县(市)区,总人口xxx万,其中女性人口xxx万,儿童少年xx万.为了给全市的妇女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发展环境,xx市委.市政府一直非常重视妇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