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国教育病理]读后感

《吾国教育病理》学习心得

1、内容概述

第一部分(七个章节)谈了中国教育的主症——军备竞赛(文凭热)及解决之道

第一章 空洞素质论 素质是能力、天赋,实施素质教育没有效手段,中国教育的主症是军备竞赛。分流的方式缓解军备竞赛,才会改变应试的教育生态。分流的改善又依赖于社会生态的改善。

第二章 教育与发展 饼大无用论 就业总量与文凭高低不是比例关系

第三章 德国教育的分流制 好的机制让学生十岁基本定了从业动向

第四章 中国职业教育的困境 工人薪金、地位、户籍壁垒阻碍朝前推进

第五章 中国传统分流的终结 独生子女国策灭绝了传统中国社会中家庭成员教育上的分流,直接促成适龄人口高考生的高比例

第六章 官员的学历 本科学历后22岁入仕,在基层一步一个脚印拾阶而上的历练更实用。政务要在干中学,谁堪大任要在实干中比较。

第七章 复习与复读 让学生成为拉磨的马 复习时间所占比重过大,是扼杀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最大手段,是产生不出创新人才的。接触新知识和解决新问题才是发挥我们潜力的平台。提倡用人淡化学历和实施一年多考制

第二部分(七个方面)谈了中国教育的生态——行政专权造成多样性的全面丢失

第一 学校教育模式批判

1、学校成为教育的唯一 严格的年级制、标准的教材使用让学生十几年都在一个受保护的、封闭空间分化的只有知识水平,形成大同小异性格的人。

2、自学的萎缩 学习效果与教学效果的最终查验标准:自学能力提高。因为一切学习说到根本都是自学。他人能做的是教,且只能是教。学是自已的事情,也只能是自已的事情。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教育的宗旨:不在于教你们学会什么,而在于教“学会学习”,不能逼迫你平行地跟众多科目走,而要让你在广泛的接触和自由的选择中形成自己智力上的爱好。自学就是自己决定方向,选择题目,寻找信息,阅读后经过消化思考产生自己的想法、见解、方案。学校教育是外力过强导致内力丧失就是满盘皆输。

3、互联网必将极大地将冲击现行的教育模式。平庸教师下岗、全新师徒组合方式、高效的小班讨论

4、学习方式:学习被社会上虚假捆绑,学校之间差异甚小、教学风格单一让学生形成统一的个性。好的教育不应该抑制某种性格,每一种都有优点、缺点,更是特点,而不同的人在社会上有不同的用场。增加教育多样性,个人有真才实学,社会才坚实可靠。 第二 知情志

重视智慧过头、提升手段有误。教与学关系要明白“人之患,在好为人师”。教育是教

会学生自学。

情商是人人生存必须要用到的,是理性作决策离不开的。提升情商让自己有功利上好处,大家情商提升让社会更加和谐。丰富多彩的群体活动能促进情商的培养。教育要增加两种活动:体育活动和人际交往活动。

意志力通过糖果实验展开讨论了:自控力和立志。有先天成分,后天开发空间余地很大。立志的前提是自决,而不是他人迫使。认定自己能未必就能,认定自己不能就断乎不能。中国教育要成为英雄主义、培养领袖名家鼓吹者。

第三 兴趣

人类拥有的好奇心倾向于寻找适度的新奇和刺激。好奇心是最初的动力,兴趣常常被好奇心诱发,兴趣是专一且持久的好奇。兴趣是一种情绪,它帮助我们将注意力和精力不均等地投入到我们遭遇的人或物上面,分轻重缓急、有偏向地面对生活。有的对什么都能建立兴趣,干一行爱一行,有的对什么都无兴趣,工作仅仅是饭碗。有人觉枯燥有人不觉得,一定是后者能够从中不断发现新东西、新关系。一个人因为兴趣进入某事物中,他从中获悉的新因子越多,就越有兴趣,他在其中越是增长才干,就越是有兴趣。他在其中又体会到了一种“成长的乐趣”。兴趣、专长与不断发现有机结合构成兴趣不衰的铁三角。空虚、无聊、抑郁等不健康心理、粗暴的生活方式日益在社会上扩散。人们只有多运动、保持快乐情绪,必须去满足真正的兴趣才会有幸福感。相当多数的孩子,只要有大量自主支配的事时间就会形成自己的兴趣。中国教育对孩子兴趣的破坏是釜底抽薪。为考试而教、因奖惩而学的学校形成了一场全球性的功利主义的教育危机。中国社会因为格外缺少与功利抗衡的文化力量而首当其冲。

如何去让学生保持兴趣的教育?1、坚持“做人之道重于做事之道;生命的范筹大于事业的范筹”的思想开展好通识教育。做“通”大于“专”的教育。(较早地确定专业或面对的信息太过狭窄,都不利于兴趣的发育)2、教育生态是学校只提供而非强调、强迫,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到自己兴趣,什么兴趣是次要的,关键是有,当一个孩子有了兴趣,他就有了人格,他的兴趣有可能改变,但对某些事物感兴趣的性格不易改变。

第四 创造力

有创造力的人稀缺,智商、知识、成绩只是门槛作用。创新可遇不可求,越是大的创新,越是事先不清楚目标,外奖无益有害会抑制内在动机的发育,会扭曲、抑制内在的兴趣,会适得其反。有创造力的人通常寻找精神世界中的刺激而不是现实世界中的冒险的强烈刺激。创新者是脱离正轨的人,促进创新无效还是干扰,创新者离不开教育这个营养环境,但趋同、从众的教育去培养创新者只会负效应只会扼杀。

提供一个宽松、宽容、自主、自在的学习环境,不做其他干预,不期然地,创新性人才就产生了。

第五 科目

语文:政治与科学夹缝中的文学,标准化考试让文学非黑即白没了意识形态,什么都去教、教是万能让写作成为催熟的果子。数学:学得越深用得比重越小。走进数学的每一步都有过自己的摸索,这样在更大程度上增长的才是能力,而非知识。成为应试工具的数学日益丧失其开发思维的作用,改革的任务最艰巨。外语:多数人学而无用。开科技史(通识性的

联系科学与文学)、开好体育、艺术、家政等让教育彻底改观。教育是教会人生活,会艺术化生活。

第六 选材

天赋论 中国考试学影响大,应等侍花开家长用脚投票、学校招生需要产生了的形形色色重点班、校靠后天更多、更好的学习掩盖先天的潜质,破坏了筛选的生态。潜力上不是尖子,不可能培养成尖子,而潜力上是尖子,没有发现和培养,同样不会成为尖子。要消除中小学声誉上的差距才利于选材。政府是唯一铲平的力量。1、教学硬件一样。2、教师工资均等3、教师定期轮转。

第七 行政专权

级别的作用就是让校长自我矮化,教师才是学校的主人。单一的学校,大一统的教育直接、间接导致学校间激烈、恶性的竞争。学校要自主办成特色。

2、精彩摘录

功利、拜金、世俗化、无信仰,这诸多特征都颇令国人丧气,以为这是当代中国之专利。悉心查看,它们很可能是这个世界的某种趋势。中国问题也是世界缩影。不过是我们走在了最前面。13亿人步入世界,真的可以劣币逐良币、带坏这个世界的。如此我们也理应做出更深入的思考。

领悟历史的变迁,开启教育转型,本来不难。但它所承受的社会晋升功能,使它无法思虑这一转型。唯愿此一觉悟蔓延、某些新趋势的涌现,微妙契机的浮出,会促成教育的转型。

3、感悟

好的教育旨在造就一种淡化目标、听任个性自在发育的教育生态,如此生态自会孕育伟大的创新者,相反,矢志培养创新者的教育多半是拔苗助长的坏教育。

学校就是解决学生们“吃饭”的食堂。教师就是大厨。(只在第十四章第三部分提到教师在学校的地位。)学生必须要长年累月在这里吃,各科教材就是食材。食堂不能每人半斤定量,不能喂食,搞精英教育、创新教育就像想通过食堂吃出姚明一样,其实学生日后成了大力士也确不是食堂的功劳。食堂仅仅是一个吃饭的地方,食堂饭菜功能是解决温饱,营养再多,也保证不了来我们这吃食堂饭菜人人出去就不会生病。食堂办得的是让学生愿吃,还是学生应吃成什么样的人这两个问题,哪个是我们管理者优先要思考的。是继续按全国统一菜单做还是食堂要有自己学生的菜谱。愿我们的食堂能够做出八大菜系,能够推陈出新,能让进门的每个人都吃到自己喜欢的饭菜,能吃饱吃好。

吾国教育病理一书谈的就是教育政策设计存在的有些问题。作为教育政策的未端践行者学校来说是迟到的警醒。我们现该怎么办呢?我们的学校树立服务师生意识,时刻能站在师生立场上思考,以营造师生喜爱的校园为已任而奋斗不止。

《吾国教育病理》学习心得

1、内容概述

第一部分(七个章节)谈了中国教育的主症——军备竞赛(文凭热)及解决之道

第一章 空洞素质论 素质是能力、天赋,实施素质教育没有效手段,中国教育的主症是军备竞赛。分流的方式缓解军备竞赛,才会改变应试的教育生态。分流的改善又依赖于社会生态的改善。

第二章 教育与发展 饼大无用论 就业总量与文凭高低不是比例关系

第三章 德国教育的分流制 好的机制让学生十岁基本定了从业动向

第四章 中国职业教育的困境 工人薪金、地位、户籍壁垒阻碍朝前推进

第五章 中国传统分流的终结 独生子女国策灭绝了传统中国社会中家庭成员教育上的分流,直接促成适龄人口高考生的高比例

第六章 官员的学历 本科学历后22岁入仕,在基层一步一个脚印拾阶而上的历练更实用。政务要在干中学,谁堪大任要在实干中比较。

第七章 复习与复读 让学生成为拉磨的马 复习时间所占比重过大,是扼杀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最大手段,是产生不出创新人才的。接触新知识和解决新问题才是发挥我们潜力的平台。提倡用人淡化学历和实施一年多考制

第二部分(七个方面)谈了中国教育的生态——行政专权造成多样性的全面丢失

第一 学校教育模式批判

1、学校成为教育的唯一 严格的年级制、标准的教材使用让学生十几年都在一个受保护的、封闭空间分化的只有知识水平,形成大同小异性格的人。

2、自学的萎缩 学习效果与教学效果的最终查验标准:自学能力提高。因为一切学习说到根本都是自学。他人能做的是教,且只能是教。学是自已的事情,也只能是自已的事情。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教育的宗旨:不在于教你们学会什么,而在于教“学会学习”,不能逼迫你平行地跟众多科目走,而要让你在广泛的接触和自由的选择中形成自己智力上的爱好。自学就是自己决定方向,选择题目,寻找信息,阅读后经过消化思考产生自己的想法、见解、方案。学校教育是外力过强导致内力丧失就是满盘皆输。

3、互联网必将极大地将冲击现行的教育模式。平庸教师下岗、全新师徒组合方式、高效的小班讨论

4、学习方式:学习被社会上虚假捆绑,学校之间差异甚小、教学风格单一让学生形成统一的个性。好的教育不应该抑制某种性格,每一种都有优点、缺点,更是特点,而不同的人在社会上有不同的用场。增加教育多样性,个人有真才实学,社会才坚实可靠。 第二 知情志

重视智慧过头、提升手段有误。教与学关系要明白“人之患,在好为人师”。教育是教

会学生自学。

情商是人人生存必须要用到的,是理性作决策离不开的。提升情商让自己有功利上好处,大家情商提升让社会更加和谐。丰富多彩的群体活动能促进情商的培养。教育要增加两种活动:体育活动和人际交往活动。

意志力通过糖果实验展开讨论了:自控力和立志。有先天成分,后天开发空间余地很大。立志的前提是自决,而不是他人迫使。认定自己能未必就能,认定自己不能就断乎不能。中国教育要成为英雄主义、培养领袖名家鼓吹者。

第三 兴趣

人类拥有的好奇心倾向于寻找适度的新奇和刺激。好奇心是最初的动力,兴趣常常被好奇心诱发,兴趣是专一且持久的好奇。兴趣是一种情绪,它帮助我们将注意力和精力不均等地投入到我们遭遇的人或物上面,分轻重缓急、有偏向地面对生活。有的对什么都能建立兴趣,干一行爱一行,有的对什么都无兴趣,工作仅仅是饭碗。有人觉枯燥有人不觉得,一定是后者能够从中不断发现新东西、新关系。一个人因为兴趣进入某事物中,他从中获悉的新因子越多,就越有兴趣,他在其中越是增长才干,就越是有兴趣。他在其中又体会到了一种“成长的乐趣”。兴趣、专长与不断发现有机结合构成兴趣不衰的铁三角。空虚、无聊、抑郁等不健康心理、粗暴的生活方式日益在社会上扩散。人们只有多运动、保持快乐情绪,必须去满足真正的兴趣才会有幸福感。相当多数的孩子,只要有大量自主支配的事时间就会形成自己的兴趣。中国教育对孩子兴趣的破坏是釜底抽薪。为考试而教、因奖惩而学的学校形成了一场全球性的功利主义的教育危机。中国社会因为格外缺少与功利抗衡的文化力量而首当其冲。

如何去让学生保持兴趣的教育?1、坚持“做人之道重于做事之道;生命的范筹大于事业的范筹”的思想开展好通识教育。做“通”大于“专”的教育。(较早地确定专业或面对的信息太过狭窄,都不利于兴趣的发育)2、教育生态是学校只提供而非强调、强迫,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到自己兴趣,什么兴趣是次要的,关键是有,当一个孩子有了兴趣,他就有了人格,他的兴趣有可能改变,但对某些事物感兴趣的性格不易改变。

第四 创造力

有创造力的人稀缺,智商、知识、成绩只是门槛作用。创新可遇不可求,越是大的创新,越是事先不清楚目标,外奖无益有害会抑制内在动机的发育,会扭曲、抑制内在的兴趣,会适得其反。有创造力的人通常寻找精神世界中的刺激而不是现实世界中的冒险的强烈刺激。创新者是脱离正轨的人,促进创新无效还是干扰,创新者离不开教育这个营养环境,但趋同、从众的教育去培养创新者只会负效应只会扼杀。

提供一个宽松、宽容、自主、自在的学习环境,不做其他干预,不期然地,创新性人才就产生了。

第五 科目

语文:政治与科学夹缝中的文学,标准化考试让文学非黑即白没了意识形态,什么都去教、教是万能让写作成为催熟的果子。数学:学得越深用得比重越小。走进数学的每一步都有过自己的摸索,这样在更大程度上增长的才是能力,而非知识。成为应试工具的数学日益丧失其开发思维的作用,改革的任务最艰巨。外语:多数人学而无用。开科技史(通识性的

联系科学与文学)、开好体育、艺术、家政等让教育彻底改观。教育是教会人生活,会艺术化生活。

第六 选材

天赋论 中国考试学影响大,应等侍花开家长用脚投票、学校招生需要产生了的形形色色重点班、校靠后天更多、更好的学习掩盖先天的潜质,破坏了筛选的生态。潜力上不是尖子,不可能培养成尖子,而潜力上是尖子,没有发现和培养,同样不会成为尖子。要消除中小学声誉上的差距才利于选材。政府是唯一铲平的力量。1、教学硬件一样。2、教师工资均等3、教师定期轮转。

第七 行政专权

级别的作用就是让校长自我矮化,教师才是学校的主人。单一的学校,大一统的教育直接、间接导致学校间激烈、恶性的竞争。学校要自主办成特色。

2、精彩摘录

功利、拜金、世俗化、无信仰,这诸多特征都颇令国人丧气,以为这是当代中国之专利。悉心查看,它们很可能是这个世界的某种趋势。中国问题也是世界缩影。不过是我们走在了最前面。13亿人步入世界,真的可以劣币逐良币、带坏这个世界的。如此我们也理应做出更深入的思考。

领悟历史的变迁,开启教育转型,本来不难。但它所承受的社会晋升功能,使它无法思虑这一转型。唯愿此一觉悟蔓延、某些新趋势的涌现,微妙契机的浮出,会促成教育的转型。

3、感悟

好的教育旨在造就一种淡化目标、听任个性自在发育的教育生态,如此生态自会孕育伟大的创新者,相反,矢志培养创新者的教育多半是拔苗助长的坏教育。

学校就是解决学生们“吃饭”的食堂。教师就是大厨。(只在第十四章第三部分提到教师在学校的地位。)学生必须要长年累月在这里吃,各科教材就是食材。食堂不能每人半斤定量,不能喂食,搞精英教育、创新教育就像想通过食堂吃出姚明一样,其实学生日后成了大力士也确不是食堂的功劳。食堂仅仅是一个吃饭的地方,食堂饭菜功能是解决温饱,营养再多,也保证不了来我们这吃食堂饭菜人人出去就不会生病。食堂办得的是让学生愿吃,还是学生应吃成什么样的人这两个问题,哪个是我们管理者优先要思考的。是继续按全国统一菜单做还是食堂要有自己学生的菜谱。愿我们的食堂能够做出八大菜系,能够推陈出新,能让进门的每个人都吃到自己喜欢的饭菜,能吃饱吃好。

吾国教育病理一书谈的就是教育政策设计存在的有些问题。作为教育政策的未端践行者学校来说是迟到的警醒。我们现该怎么办呢?我们的学校树立服务师生意识,时刻能站在师生立场上思考,以营造师生喜爱的校园为已任而奋斗不止。


相关内容

  • [吾国教育病理]
  • <吾国教育病理>读后感 粗略看了一遍<吾国教育病理>,感触颇深,在这本教育名著中作者对我国教育出现的问题,做了较为全面的阐述,深入剖析了产生这种病理的原因,指出了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例如:我国教育的年龄过长,教育过程长期在校,脱离实践基层,造成脱节,教育结果学生成了高学历低能 ...

  • [吾国教育病理]等五则
  • <吾国教育病理> 郑也夫著 中信出版社 2013年11月出版 一反时下不涉病灶.不究病理,治标不治本的教育论述,从诸多视角,说出惊世骇俗的道理,直指中国教育的病因,直陈其解决之道,言辞犀利,一针见血,穷根问底,论据翔实.既呈现了对教育病理的追问,也体现了对当下国情的关怀. <中国都 ...

  • 吾国吾民_整理读后感
  • 吾国吾民,又名<中国人>,英文原名" My Country and My People ",林语堂在1936年完成的,最后在庐山完成攻坚阶段,共用了大概4个月那样 <吾国与吾民>(My Country and My People)又名<中国人> ...

  •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读后感
  •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读后感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读后感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一书主要从家族.婚姻,社会阶级.宗教与巫术等几个方面较为详尽得描写了吾国传统社会的现实形态,在终章则着重于意思形态上的讨论从礼与法.徳与刑.以礼入法等方面阐述影响吾国传统社会意识形成的传承因素,并不忽视制度后面的概 ...

  • 蜡笔总动员观后感
  • 蜡笔总动员观后感(一) 身为人父以来,为孩子的成长操碎了心. 婴幼儿时代还好说,进入少年时代,愈发觉得,成长的问题令人焦虑,而来自社会的各种信息,对孩子的成长,也在产生着不同的影响.校园内的事情不必太过担心,但社会的熏陶,却是需要明辨是非,比如说在休闲时间,对娱乐项目的选择. 看电影,是一项很不错的 ...

  • [罗辑思维]_罗胖推荐书目
  • 2 拒绝逃离北上广 见识决定命运<网络经济的十种策略><闲看水浒><城市文化> 3 中日贸易 如何爱国<贸易造就和平><帝国的回忆><三帝国的兴亡> 4 回应质疑 罗胖的歪理和歪嘴<战后经济发展之路><十字路口 ...

  • 美国与中国 读后感 王华川
  • 美国与中国读后感 王华川 土木1104 11231092 首先想说一下,当初看这本书时费了我很多功夫,因为交大图书馆的这本书已经被封存不再外借,电子版的读起来没有味道,网购也不好找,最后在朋友的帮助下从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借到了一本九几年出版的老书,虽然封皮破旧不堪,但我却感觉如获至宝,读过之后发觉花 ...

  • 新鲜七律一首给吾国与吾民:晚望
  • 现在可能出现的情况,完全在本ID那N年前所写的<货币战争与人民币战略>中框定了,而且在去年的补充,本ID已经明确预言,因为我们自己战略的无聊低下,美国已经占据最有利的战略位置,美国将用前面惯用的招数来折腾中国,如上次对日本以及后面的亚洲金融风暴. 现在,这一切又即将变成现实.我们一直有极 ...

  • [罗辑思维]罗胖推荐书目1-58
  • <罗辑思维> 第一季 罗胖全部推荐书目1-58 1 末日启示: 向死而生 处女秀有点羞羞,没有荐书撒~ 2 拒绝逃离北上广 见识决定命运 <网络经济的十种策略>(美)凯文・凯利 <闲看水浒>十年砍柴 <城市文化>(美)刘易斯•芒福德 3 中日贸易 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