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卷第2期2009年6月
阼窑口职业技术孝院净棵
Journal
of
v01.22
N。.2
zl姗面iakoIl
Vocationaland
TechnicalCollege
June,2009
简论罗素的中国教育问题
袁鲁宁
(华东师范大学社科部。上海200241)
摘要:伯特兰・罗素是20世纪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謇,他通过对中西教育进行比较.指出中国传统教育的优
点及不足;他推崇理想教育及自由主义教育等,注重人的个性发展,着力培养人的理想性格。罗紊的教育思想对当
今推进素质教育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教育:理想教育;自由主义教育;个性发展中图分类号:G40一05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156(2009)02—0022—03绪”。
在讨论是把学生看作目的还是手段时,他与一些教育者发生分歧。罗素认为。。一个人的重要性,作为手段来看,可以为善,也可以为恶;人类行动的长远结果是很不确定的。一个明智的人将倾向于不去考虑它们。”【3】脯因此。他倾向于学生是目的,而非简单的教育手段,这有助于学校形成自由民主的教育氛围。同时,尊重人的自由个性发展又是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教育者在教授知识时,也要把自己的爱融人其中,注重对人类优秀品质的正确理解,即活力、勇气、敏感和智慧,共同构成理想品格的基础。【4】聊-5。这四种优秀品质,不仅在西方应大力推崇。而且对中国现代教育的发展仍是良好的借鉴。在推进传统教育改革,促进文化的繁荣和进步方面尤其具有积极作用。
在讨论教育的重要性时,罗素认为,“教育是人类开辟新世界的钥匙。”【5P71教育能够驱除人们心头的不幸,实现美好生活,这与后天的努力有极大的关系。在人性善恶问题上,罗素指出:人的天性本能在道德上是中性的,无所谓善与恶;但是在环境的影响下,既能变成善,也能变成恶¨】附。环境能够决定人的本性发展。“性善”还是。性恶”与人们后天选择怎样环境有极大关系。而要想获得“性善”价值。教育必须成为环境主导因素。这与中国古代的某些思想不谋而合。但同时,古人也非常重视教育对朝代更替的重大作用。
二、中西教育异同
如果简单地以好坏优劣评价中西教育,就会违背教育发展的历史规律,鼓励教育的趋同性,也就不利于中西方文化的借鉴与融通。罗素更多地则是从中西教育两者之
J
伯特兰・罗素(1872—1970)是20世纪英国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一生著作颇丰,除哲学外,他在数学、物理、宗教、社会学、教育学、历史学等领域俱有独到见解,并取得极大的学术成就。1920年春天,罗素受邀访问苏联,研究十月革命的真理,以及它为国际社会所做的巨大贡献。同年8月,他携女友朵拉・布莱克访问中国,受到中国学术界的热烈欢迎。他在各地发表演说,极力抨击英美帝国主义对中国造成的灾难。他在中国旅居近一年,回国后写成‘中国问题)一书,对中国历史、现状以及前途做了细致的描述和分析。教育问题是其研究中国的内容之一。也是现代学术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一、罗素对“教育”的界定
中国自古代就是倡导家庭教育的国家,以孔子为典范,他把家庭教育放在首位,以致影响两千多年的中国传统教育模式,这与西方推行的自由、理想教育有着明显的不同。罗素以中国传统教育与希腊鼎盛时期的教育为例,分析两者相似之处。同时指出,两种文化有各自优缺点。中国人在古代就以崇奉先人闻名于世,罗索认为。“一种简单而精致的怀疑论,倾向于希望一个受过教育的成人傲到对任何东西应该进行思辨,但这种讨论对于得到积极有益的结论来说是毫无价值的。¨u肌他指出中国与西方教育模式的不同。也就是说,中国教育更注重对知识成果的积极获取,而对于怀疑论者则主要关注群体讨论的过程。在分析教育应培养人何种品质时,他既不赞成中国的保守,也不承认日本的武断,认为,“教育应该创造的东西是对知识可以达到某种程度的一种信念。¨2m3这样的信念在“理智文化的高度”指导人们的行动,并把它归结为“科学的情
收稿日期:2009—03—05
作者简介:袁鲁宁(1982一),男.山东济宁人。华东师范大学社科部200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研究。
・22・
万方数据
2009年6月袁鲁宁筒论罗素的中国教育问题
第2期
间的差异与相似寻求优点,希望能够促进现代教育的发展,共享人类文明创造的优秀成果。
从教育内容上说,罗索认为,中西教育在内容上有许多相似之处。“雅典的孩子被迫使从头至尾背诵荷马史诗;中国的孩子被要求熟读所有的儒家经典。。r1]爵s由此可窥一斑:西方还是从希腊文化中汲取必要的知识,是没有条件的自我约束;两千年来中国一直把儒家文化作为典范,以至于融合到周边少数民族。这样强的文化向心力在国外是罕见的。此外,中国传统教育中加入道教和佛教合理成份。主张人与自然的相互和谐。而修身养性,提倡中庸,则是中国传统教育内化的方式与思想。所以,三种不同的价值观念在中国传统教育中结合如此紧密,也是中国式教育的突出特点。纵观西方发展史,对上帝的信奉始终充斥人们的头脑,而到近代,对科学的热烈追求促使西方现代教育登上新的台阶,这就是中西教育差异所在。罗素认为,正是由于传统教育扎根和平,中国所特有的人格特征:爱好和平,反对战争与杀戮,使其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之一。这与西方极力寻求扩张。追求刺激性冒险的本性有着明显的差异。
从教育模式上说,罗素首先肯定了英国等西方国家教育模式的合理性,同时,他指出日本的“偏执武断”、英国贵族式教育传统以及绝对的美国式爱国主义的危害性。这是民族教育模式在实际背景下的相关体现。中国的教育模式主要是以科举的途径选拔人才,这是罗素所称赞的。依靠自己的才能,劳动人民有机会进入上层社会,使得世俗文化更多地代表民族精神;但同时,这也毁灭了所选拔人才的创造力,对传统教育内容的深信不疑往往使他们安于现状。一劳永逸。正如罗素所说:。中国教育创造了稳定和艺术,但不能创造进步和科学。州7】眦这就是几千年来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几近持平的原因之一。也是西方国家能够超越东方文明古国深层次因素。此外。中国还有其他的教育模式,是时代强加给中国当时社会的。罗素指出。。中国另一种教育模式则是由传教士所首创的,……美国在中国教育界所占的地位是靠退还庚子赔款得到的,这一点众所周知。”1,]e17,美国人。慷慨地”把多于实际损失的赔款支持中国教育,使中国留学生有机会留美深造,这在相当程度上缓解了美国与中国的民族矛盾,试图使其屈服于绝对美国式的爱国主义;但同时也在客观上促进了当时中国社会的进步。
因此,我们分析中西教育的异同,目的在于认识两种不同的教育。在于如何促进不同教育模式间的相互贯通,以及教育方法的相互借用。罗素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活泼、勇敢、敏感与智慧的学生,。而理想教育必定能给我们带来勤奋、勇敢、善良和聪慧的美德。"【,】耵1可见。罗索是推崇理想教育的,并把它称之为“最高最完美的教育”。
万
方数据三、教育的积极意义
罗素认为,教育是人类开辟新世界的钥匙。在现有高度上的伟大创新,才是教育的使命所在。理想教育与自由主义教育是罗索所钟爱的内窖。他在访华期间,对布尔什维克的细致描述(尽管有其不合理地方),无疑是处于徘徊时期旧中国的思想发生潜化的教化推动器。因此,其教育思想的积极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尊重人的个性发展是自由主义教育的基本要求。罗索指出,。在每一个社会问题中,尤其在教育中.尊重人
的个性是智慧的开端。竹【9】嘶这符合罗素对儿童教育的阶
段分析,即他所谓的早期品性教育。罗索极力批判传统教育对儿童的压制,而鼓励他们思维活跃;反对传统教育以教师为中心的方法,希望变学生为主动一方;反对教育成为阶级统治的工具,而应是大众享受的活动。实现这些目标。必须使教育普惠于人民,尊重人的个性自由发展(他这里的。自由”发展不是不加约束,任其所为,而是更多地进行品性教育,是外在环境及教学方法等的自由,是在纪律与权威下对儿童各种有益品质的培养)。
在国外,自由主义教育思想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如亚里士多德提倡人的理性自由发展。17世纪,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下,主张自由教育以适应整个时代要求的思想家们,如洛克、赫胥黎等,继续推进教育的自由式发展。罗素在承认洛克、卢梭等人的某些自由教育思想时,又对其思想作出合理批判,指出其“均为达到现代教育家的程度”。【lo用他举例说明二人只是带有自由主义的倾向。而其所讨论内容大都只是贵族的私塾教育,并未达到实现人类普遍的现代自由教育,而这正是罗素所追求的。同时,这也是中国进行现代教育所要借鉴的。
其次,理想教育能够培养人的理想品格,而培养理想品格也是教育的真正目的。罗素认为。人类有四种优秀品质。即活力、勇敢、敏感和智慧。他们构成完美人类共同体,是形成理想品格的基础。这些都需要理想教育的积极引导和催化。在如何实现教育目的时,罗索认为,应该适时对学生进行品性及智力教育,“而理想与品性之中,又有两点必须特别注意的,这便是爱心和科学。¨u1他又说:。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是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圳而这里的。爱”是推动自由并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的理想教育的表现。他给教师提出更高要求。希望出现一些“有思想”,有爱心的教育者,考虑学生自身利益,进而创造合理而开放的认知环境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在如何具备优秀品质时,他把同情心与好奇心作为品性形成的诱发因素。这两个方面具有普世的特征,因此,他更多强调个人价值是理想社会形成的先决条件。在社会中扮演重要角色。
最后,社会主义论战教育了中国人民,促进了马克思主
・23・
2009年6月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第2期
义广泛传播。。一般认为,罗索访华是五四时期中国那场社会主义论战的直接导火线。竹【圳他给中国带来基尔特社会主义,即以社会主义名义,宣扬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认为开发实业、兴办教育可以拯救深处危难的中国。这就激发了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如陈独秀、李大钊等)与实业家之问论争。最终他们捍卫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的思想,唤醒了中国人民的觉悟。为马克思主义登上中国历史舞台扫除了障碍.从而开启了中国崭新的历史时期。
总之,罗素的教育思想是在批判前人的基础上形成的,同时,又创造性地完成对现代教育特征、模式的细致描述。在中西教育异同的问题上,他认为。中国传统教育更具内敛性,与之相对,西方教育则有外张性的特征;在教育模式上,他认为中国传统教育创造了稳定和艺术,但始终创造不了进步与科学,这是中西不同教育产生的结果。在教育过程中,他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学生的品性教育,推行现代自由主义教育;理想教育对培养人的理想性格有其积极意义。五四时期,由他引发的社会主义论战警醒了中国人民,促进了中国革命的向前发展。尽管他有忽
视社会价值,夸大教育及文化作用的倾向,但其现代教育思想对当今进行素质教育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2]【3]C4][5][7]伯特兰・罗素.罗素文采【M].北
京:改革出版牡.1996.
【6]靳建国译.伯特兰・罗素.教育论[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0.
[8]秦悦译.伯特兰・罗素.中田问题[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6.
[9]李固山等译.伯特兰・罗素.自由之路[M].北京:文
化艺术出版社.1998.
[10]靳建国译.伯特兰・罗素.教育论[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1.
[11][12]罗素—_育与美好生活[EB/OL].http://
bl锯.eemp.eom/inde薯/1034932.jspx?artlcleld
ffi
600590.
[13】冯崇义.罗素访华平议【J】.近代史研究,1996.
(04).
TheCommentofRussel’SChineseEducation
YUANLu—-ning
(East
ChinaNormal
Univemity.Shanghai.200241)
Abstract:BertrandRussellWMwell—knownwithWesterneducation.andpointed
out
a8
philosopherandeducatorinthe20thcentury.HecomparedChineseeducation
thestrengthsandweakneuesofChinesetraditionaleducation.Hepraisedtheideal
on
educationandliberaleducation。andfocused
education
Key
personalitydevelopmentandcultivatedhumanidealpemonality.Nowadayshis
thoughtshavepositivesignificance
to
all—arounddevelopment.
words:education;idealeducation;Liberalismeducation;personalitydevelopment
・24・
万方数据
简论罗素的中国教育问题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袁鲁宁, YUAN Lu-ning
华东师范大学社科部,上海,200241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ZHANGJIAKOU VOCATIONAL COLLEGE OF TECHNOLOGY2009,22(2)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jkzyjsxyxb200902007.aspx
第22卷第2期2009年6月
阼窑口职业技术孝院净棵
Journal
of
v01.22
N。.2
zl姗面iakoIl
Vocationaland
TechnicalCollege
June,2009
简论罗素的中国教育问题
袁鲁宁
(华东师范大学社科部。上海200241)
摘要:伯特兰・罗素是20世纪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謇,他通过对中西教育进行比较.指出中国传统教育的优
点及不足;他推崇理想教育及自由主义教育等,注重人的个性发展,着力培养人的理想性格。罗紊的教育思想对当
今推进素质教育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教育:理想教育;自由主义教育;个性发展中图分类号:G40一05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156(2009)02—0022—03绪”。
在讨论是把学生看作目的还是手段时,他与一些教育者发生分歧。罗素认为。。一个人的重要性,作为手段来看,可以为善,也可以为恶;人类行动的长远结果是很不确定的。一个明智的人将倾向于不去考虑它们。”【3】脯因此。他倾向于学生是目的,而非简单的教育手段,这有助于学校形成自由民主的教育氛围。同时,尊重人的自由个性发展又是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教育者在教授知识时,也要把自己的爱融人其中,注重对人类优秀品质的正确理解,即活力、勇气、敏感和智慧,共同构成理想品格的基础。【4】聊-5。这四种优秀品质,不仅在西方应大力推崇。而且对中国现代教育的发展仍是良好的借鉴。在推进传统教育改革,促进文化的繁荣和进步方面尤其具有积极作用。
在讨论教育的重要性时,罗素认为,“教育是人类开辟新世界的钥匙。”【5P71教育能够驱除人们心头的不幸,实现美好生活,这与后天的努力有极大的关系。在人性善恶问题上,罗素指出:人的天性本能在道德上是中性的,无所谓善与恶;但是在环境的影响下,既能变成善,也能变成恶¨】附。环境能够决定人的本性发展。“性善”还是。性恶”与人们后天选择怎样环境有极大关系。而要想获得“性善”价值。教育必须成为环境主导因素。这与中国古代的某些思想不谋而合。但同时,古人也非常重视教育对朝代更替的重大作用。
二、中西教育异同
如果简单地以好坏优劣评价中西教育,就会违背教育发展的历史规律,鼓励教育的趋同性,也就不利于中西方文化的借鉴与融通。罗素更多地则是从中西教育两者之
J
伯特兰・罗素(1872—1970)是20世纪英国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一生著作颇丰,除哲学外,他在数学、物理、宗教、社会学、教育学、历史学等领域俱有独到见解,并取得极大的学术成就。1920年春天,罗素受邀访问苏联,研究十月革命的真理,以及它为国际社会所做的巨大贡献。同年8月,他携女友朵拉・布莱克访问中国,受到中国学术界的热烈欢迎。他在各地发表演说,极力抨击英美帝国主义对中国造成的灾难。他在中国旅居近一年,回国后写成‘中国问题)一书,对中国历史、现状以及前途做了细致的描述和分析。教育问题是其研究中国的内容之一。也是现代学术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一、罗素对“教育”的界定
中国自古代就是倡导家庭教育的国家,以孔子为典范,他把家庭教育放在首位,以致影响两千多年的中国传统教育模式,这与西方推行的自由、理想教育有着明显的不同。罗素以中国传统教育与希腊鼎盛时期的教育为例,分析两者相似之处。同时指出,两种文化有各自优缺点。中国人在古代就以崇奉先人闻名于世,罗索认为。“一种简单而精致的怀疑论,倾向于希望一个受过教育的成人傲到对任何东西应该进行思辨,但这种讨论对于得到积极有益的结论来说是毫无价值的。¨u肌他指出中国与西方教育模式的不同。也就是说,中国教育更注重对知识成果的积极获取,而对于怀疑论者则主要关注群体讨论的过程。在分析教育应培养人何种品质时,他既不赞成中国的保守,也不承认日本的武断,认为,“教育应该创造的东西是对知识可以达到某种程度的一种信念。¨2m3这样的信念在“理智文化的高度”指导人们的行动,并把它归结为“科学的情
收稿日期:2009—03—05
作者简介:袁鲁宁(1982一),男.山东济宁人。华东师范大学社科部200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研究。
・22・
万方数据
2009年6月袁鲁宁筒论罗素的中国教育问题
第2期
间的差异与相似寻求优点,希望能够促进现代教育的发展,共享人类文明创造的优秀成果。
从教育内容上说,罗索认为,中西教育在内容上有许多相似之处。“雅典的孩子被迫使从头至尾背诵荷马史诗;中国的孩子被要求熟读所有的儒家经典。。r1]爵s由此可窥一斑:西方还是从希腊文化中汲取必要的知识,是没有条件的自我约束;两千年来中国一直把儒家文化作为典范,以至于融合到周边少数民族。这样强的文化向心力在国外是罕见的。此外,中国传统教育中加入道教和佛教合理成份。主张人与自然的相互和谐。而修身养性,提倡中庸,则是中国传统教育内化的方式与思想。所以,三种不同的价值观念在中国传统教育中结合如此紧密,也是中国式教育的突出特点。纵观西方发展史,对上帝的信奉始终充斥人们的头脑,而到近代,对科学的热烈追求促使西方现代教育登上新的台阶,这就是中西教育差异所在。罗素认为,正是由于传统教育扎根和平,中国所特有的人格特征:爱好和平,反对战争与杀戮,使其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之一。这与西方极力寻求扩张。追求刺激性冒险的本性有着明显的差异。
从教育模式上说,罗素首先肯定了英国等西方国家教育模式的合理性,同时,他指出日本的“偏执武断”、英国贵族式教育传统以及绝对的美国式爱国主义的危害性。这是民族教育模式在实际背景下的相关体现。中国的教育模式主要是以科举的途径选拔人才,这是罗素所称赞的。依靠自己的才能,劳动人民有机会进入上层社会,使得世俗文化更多地代表民族精神;但同时,这也毁灭了所选拔人才的创造力,对传统教育内容的深信不疑往往使他们安于现状。一劳永逸。正如罗素所说:。中国教育创造了稳定和艺术,但不能创造进步和科学。州7】眦这就是几千年来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几近持平的原因之一。也是西方国家能够超越东方文明古国深层次因素。此外。中国还有其他的教育模式,是时代强加给中国当时社会的。罗素指出。。中国另一种教育模式则是由传教士所首创的,……美国在中国教育界所占的地位是靠退还庚子赔款得到的,这一点众所周知。”1,]e17,美国人。慷慨地”把多于实际损失的赔款支持中国教育,使中国留学生有机会留美深造,这在相当程度上缓解了美国与中国的民族矛盾,试图使其屈服于绝对美国式的爱国主义;但同时也在客观上促进了当时中国社会的进步。
因此,我们分析中西教育的异同,目的在于认识两种不同的教育。在于如何促进不同教育模式间的相互贯通,以及教育方法的相互借用。罗素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活泼、勇敢、敏感与智慧的学生,。而理想教育必定能给我们带来勤奋、勇敢、善良和聪慧的美德。"【,】耵1可见。罗索是推崇理想教育的,并把它称之为“最高最完美的教育”。
万
方数据三、教育的积极意义
罗素认为,教育是人类开辟新世界的钥匙。在现有高度上的伟大创新,才是教育的使命所在。理想教育与自由主义教育是罗索所钟爱的内窖。他在访华期间,对布尔什维克的细致描述(尽管有其不合理地方),无疑是处于徘徊时期旧中国的思想发生潜化的教化推动器。因此,其教育思想的积极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尊重人的个性发展是自由主义教育的基本要求。罗索指出,。在每一个社会问题中,尤其在教育中.尊重人
的个性是智慧的开端。竹【9】嘶这符合罗素对儿童教育的阶
段分析,即他所谓的早期品性教育。罗索极力批判传统教育对儿童的压制,而鼓励他们思维活跃;反对传统教育以教师为中心的方法,希望变学生为主动一方;反对教育成为阶级统治的工具,而应是大众享受的活动。实现这些目标。必须使教育普惠于人民,尊重人的个性自由发展(他这里的。自由”发展不是不加约束,任其所为,而是更多地进行品性教育,是外在环境及教学方法等的自由,是在纪律与权威下对儿童各种有益品质的培养)。
在国外,自由主义教育思想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如亚里士多德提倡人的理性自由发展。17世纪,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下,主张自由教育以适应整个时代要求的思想家们,如洛克、赫胥黎等,继续推进教育的自由式发展。罗素在承认洛克、卢梭等人的某些自由教育思想时,又对其思想作出合理批判,指出其“均为达到现代教育家的程度”。【lo用他举例说明二人只是带有自由主义的倾向。而其所讨论内容大都只是贵族的私塾教育,并未达到实现人类普遍的现代自由教育,而这正是罗素所追求的。同时,这也是中国进行现代教育所要借鉴的。
其次,理想教育能够培养人的理想品格,而培养理想品格也是教育的真正目的。罗素认为。人类有四种优秀品质。即活力、勇敢、敏感和智慧。他们构成完美人类共同体,是形成理想品格的基础。这些都需要理想教育的积极引导和催化。在如何实现教育目的时,罗索认为,应该适时对学生进行品性及智力教育,“而理想与品性之中,又有两点必须特别注意的,这便是爱心和科学。¨u1他又说:。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是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圳而这里的。爱”是推动自由并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的理想教育的表现。他给教师提出更高要求。希望出现一些“有思想”,有爱心的教育者,考虑学生自身利益,进而创造合理而开放的认知环境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在如何具备优秀品质时,他把同情心与好奇心作为品性形成的诱发因素。这两个方面具有普世的特征,因此,他更多强调个人价值是理想社会形成的先决条件。在社会中扮演重要角色。
最后,社会主义论战教育了中国人民,促进了马克思主
・23・
2009年6月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第2期
义广泛传播。。一般认为,罗索访华是五四时期中国那场社会主义论战的直接导火线。竹【圳他给中国带来基尔特社会主义,即以社会主义名义,宣扬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认为开发实业、兴办教育可以拯救深处危难的中国。这就激发了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如陈独秀、李大钊等)与实业家之问论争。最终他们捍卫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的思想,唤醒了中国人民的觉悟。为马克思主义登上中国历史舞台扫除了障碍.从而开启了中国崭新的历史时期。
总之,罗素的教育思想是在批判前人的基础上形成的,同时,又创造性地完成对现代教育特征、模式的细致描述。在中西教育异同的问题上,他认为。中国传统教育更具内敛性,与之相对,西方教育则有外张性的特征;在教育模式上,他认为中国传统教育创造了稳定和艺术,但始终创造不了进步与科学,这是中西不同教育产生的结果。在教育过程中,他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学生的品性教育,推行现代自由主义教育;理想教育对培养人的理想性格有其积极意义。五四时期,由他引发的社会主义论战警醒了中国人民,促进了中国革命的向前发展。尽管他有忽
视社会价值,夸大教育及文化作用的倾向,但其现代教育思想对当今进行素质教育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2]【3]C4][5][7]伯特兰・罗素.罗素文采【M].北
京:改革出版牡.1996.
【6]靳建国译.伯特兰・罗素.教育论[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0.
[8]秦悦译.伯特兰・罗素.中田问题[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6.
[9]李固山等译.伯特兰・罗素.自由之路[M].北京:文
化艺术出版社.1998.
[10]靳建国译.伯特兰・罗素.教育论[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1.
[11][12]罗素—_育与美好生活[EB/OL].http://
bl锯.eemp.eom/inde薯/1034932.jspx?artlcleld
ffi
600590.
[13】冯崇义.罗素访华平议【J】.近代史研究,1996.
(04).
TheCommentofRussel’SChineseEducation
YUANLu—-ning
(East
ChinaNormal
Univemity.Shanghai.200241)
Abstract:BertrandRussellWMwell—knownwithWesterneducation.andpointed
out
a8
philosopherandeducatorinthe20thcentury.HecomparedChineseeducation
thestrengthsandweakneuesofChinesetraditionaleducation.Hepraisedtheideal
on
educationandliberaleducation。andfocused
education
Key
personalitydevelopmentandcultivatedhumanidealpemonality.Nowadayshis
thoughtshavepositivesignificance
to
all—arounddevelopment.
words:education;idealeducation;Liberalismeducation;personalitydevelopment
・24・
万方数据
简论罗素的中国教育问题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袁鲁宁, YUAN Lu-ning
华东师范大学社科部,上海,200241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ZHANGJIAKOU VOCATIONAL COLLEGE OF TECHNOLOGY2009,22(2)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jkzyjsxyxb200902007.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