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留辛弃疾词典故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南宋·辛弃疾

一、写作背景:

该词作于乾道四至六年(1168-1170)间建康通判任上。这时作者南归已八、九年了,却投闲置散,作一个建康通判,不得一遂报国之愿。偶有登临周览之际,一抒郁结心头的悲愤之情。

建康(今江苏南京)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都城。赏心亭是南宋建康城上的一座亭子。据《景定建康志》记载:“赏心亭在(城西)下水门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赏之胜。”

二、内容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宏大壮阔的秋景 宽广磊落的胸怀

辽阔的南国秋空辽阔无边、冷落凄凉,江水随天空流去,秋天更无边无际。

遥岑( cen)远目,献愁供(gong)恨,玉簪(zan )螺髻(ji)。——江山沦陷的仇恨

极目遥望远处的山岭,只引起我对国土沦落的忧愁和愤恨,还有那群山像女人头上的玉簪和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北方故国的思念

西下的太阳斜照着这楼头,在长空远飞离群孤雁的悲鸣声里,还有我这流落江南的思乡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缺少知音的理解 壮志难酬的感慨

我看着这宝刀,狠狠地把楼上的栏杆都拍遍了,也没有人领会我现在登楼的心意。

休说鲈(lu)鱼堪脍(kuai),尽西风、季鹰归未?——用典:对张翰乐于归隐的不屑

别说鲈鱼切碎了能烹成佳肴美味,西风吹遍了,不知张季鹰已经回来了没?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用典:对许汜谋取私利的羞耻

像只为自己购置田地房产的许汜,应怕惭愧去见才气双全的刘备。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用典:对桓温时光流逝的可惜

可惜时光如流水一般过去,我真担心着风雨飘荡中的国家,真像桓温所说树也已经长得这么大了! 倩(qing )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wen)英雄泪?——自我感慨,对国家前途的忧愁

叫谁去请那些披红着绿的歌女,来为我擦掉英雄失意的眼泪!

三、典故

1、张翰·鲈鱼堪脍:用西晋张翰典。张翰,字季鹰。《世说新语·识鉴篇》记载:张翰在洛阳做官,在秋季西风起时,想到家乡莼菜羹和鲈鱼脍的美味,便立即辞官回乡。后来的文人将思念家乡、弃官归隐称为莼鲈之思。

2、许汜(sì) ·求田问舍:《三国志·魏书·陈登传》,许汜(sì) 曾向刘备抱怨陈登看不起他,“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刘备批评许汜在国家危难之际只知置地买房,“如小人(刘备自称)欲卧百尺楼上,卧君于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

3、桓温·树犹如此:用西晋桓温典。《世说新语·言语》:“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此处借抒发自己不能抗击敌人、收复失地,虚度时光的感慨。

四、主旨

全词通过写景和联想抒写了作者恢复中原国土,统一祖国的抱负和愿望无法实现的失意的感慨,深刻揭示了英雄志士有志难酬、报国无门、抑郁悲愤的苦闷心情,极大地表现了词人诚挚无私的爱国情怀。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南宋·辛弃疾

1

一、写作背景

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 1205) , 辛弃疾六十六岁时。当时韩侂(tuō) 胄(zhòu) 执政, 正积极筹划北伐, 闲置已久的辛弃疾于1204年被起用,戍守江防要地京口( 今江苏镇江) 。

从表面看来,朝廷对他似乎很重视,然而实际上只不过是利用他那主战派元老的招牌作为号召而已。辛弃疾到任后, 一方面积极布置军事进攻的准备工作;但另一方面,他又清楚地意识到政治斗争的险恶,自身处境的孤危,深感很难有所作为。

辛弃疾的意见没有引起南宋当权者的重视。一次他来到京口北固亭,登高眺望,怀古忆昔,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篇千古传诵的杰作。 怀古词:怀:心有所感

古:眼前能触动情怀的古迹、古人、古事

怀古:因古而生情,寄情于怀古

二、内容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回想当年,他领军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是何等威猛!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xū),赢得仓皇北顾。

然而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太武帝拓(ta )跋(ba )焘(tao )乘机挥师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我回到南方已经有四十三年了,看着原仍然记得扬州一带烽火连天的战乱场景。

可堪回首,佛(b ì) 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怎么能回首啊,当年拓跋焘的行宫外竟有百姓在那里祭祀,乌鸦啄食祭品,人们过着社日,只把他当作一位神祇来供奉,而不知道这里曾是一个皇帝的行宫。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三、用典

1、孙权·孙仲谋:孙权,字仲谋,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曾建都京口。吴郡富春县(今浙江富阳)人。长沙太守孙坚次子,幼年跟随兄长吴侯孙策平定江东,公元200年孙策早逝。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

2、刘裕·寄奴: 刘裕,字德舆,小名寄奴,汉族,先祖是彭城人(今江苏徐州市),后来迁居到京口(江苏镇江市),南北朝时期宋朝的建立者,史称宋武帝。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刘裕曾两次领兵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

3、刘义隆·元嘉:元嘉是刘裕子刘义隆年号。南朝宋(不是南宋)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主拓跋焘抓住机会,以骑兵集团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

4、霍去病·封狼居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元狩四年)霍去病远征匈奴,歼敌七万余,封狼居胥山而还。狼居胥山,在今蒙古境内。词中用“元嘉北伐”失利事,以影射南宋“隆兴北伐”。

2

5、拓(ta )跋(ba )焘(tao )·佛(b ì)狸祠: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小名佛狸。公元450年,他曾反击刘宋,两个月的时间里,兵锋南下,五路远征军分道并进,从黄河北岸一路穿插到长江北岸。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

6、廉颇·尚能饭否:廉颇,战国时赵国名将。《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被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廉颇之仇郭开贿赂使者,使者看到廉颇,廉颇为之米饭一斗,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使者回来报告赵王说:“廉颇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通假字,即屎)矣。”赵王以为廉颇已老,遂不用。

四、主旨

上片赞扬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下片借讽刺刘义隆表明自己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立场和态度。

最后还借廉颇自况,抒发未能实现自己怀抱的感慨。

七. 赏析探究

这首词上阕缅怀古代英雄人物,表达力主抗金的决心;下阕写历史教训和自己的经历,表达收复失地、为国立功的心愿。全词借古讽今,长于用典,形成对比,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学习时注意体会。

1、上阕

(1)前四句:怀孙权

简析:词的开头用孙权独踞江东的故事起兴。“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两句,慨叹江山虽依旧,曾在京口建都的孙权却早已作古。很有气魄的文字犹如异军突起,倾注了作者对古代英雄的倾慕。事过境迁,物换星移,孙权最初在京口起事的遗迹早已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句式调整为“无觅英雄孙仲谋处”,给人以遗憾。“舞榭歌台”两句,写当年歌舞楼台的繁华景象,连同那英雄业绩都被雨打风吹去。“风流”指英雄业绩,洋溢着对英雄人物的歌颂和钦佩之情。

(2)后六句:怀刘裕

简析:京口是刘裕祖居的地方,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削平了内乱,取代了东晋政权。他曾两度挥戈北伐,收复了黄河以南大片土地。所以词人登高远望,自然便想起在京口建功立业的刘裕。刘裕故居随着时间风雨的冲刷,已湮没在夕阳的余晖和枯枝败叶之中,早已在人间不着一点痕迹,只有词人登高凭吊英雄。词人有一腔报国志,却难以像刘裕那样建立丰功伟绩,仰慕与抑郁夹杂着苍凉之情溢于言表。

(3)引导学生探究:作者登临怀古,为何在众多的英雄人物中只提孙权和刘裕二人呢?

结论一:两人都是遗憾京口而起事建立了政权,照应标题“京口北固亭怀古”。

结论二:作者以两人自比。作者虽力主北伐抗敌,但朝廷只派他出任知府、转运使等地方官员及管理治安、财务的职务,并不给他率兵出征的机会,难以实现其抗金报国的志向。

结论三:借古讽今,对孙、刘的赞扬,就是对南宋统治者的指责。

(4)小结

上阕作者登高怀古,触景生情,缅怀孙权和刘裕这两个历史人物,赞扬他们所创立的赫赫战功。对照自己的现实处境,作者以怀古为名,借用历史典故,把自己的一腔怒气和怨恨宣泄了出来。

2、下阕

(1)前三句:引出历史教训

下阕一开始,作者笔锋一转提到宋文帝刘义隆,这有何用意?

策略:同学讨论,结合相关背景材料作分析。

提示:宋文帝好大喜功,在准备不中的情况下,听信玄谟的话,北伐后魏,想建立像古人“封狼居胥”那样的业绩,结果惨遭失败。而眼下韩侂胄急于事功,草率用兵,作者清楚地认识到这种军事上的冒险不可取。作者想告诫韩侂胄,应以刘义隆为鉴诫,汲取教训,慎重行事。“草草”指时间仓促,行动轻率。“赢得”,换得,落得。“仓皇”,手忙脚乱。“北顾”,回头向北看,生怕北面的敌人追来。极写惨败之情状。

3

(2)中间六句:追忆亲眼所见

“四十三年”至“一片神鸦社鼓”能引发我们怎样的思考?

简析:从1162年辛弃疾渡江到南宋,到1205年写这首词,整整43年。“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语序可调整为“望中犹记四十三年扬州路烽火”。作者清楚地记得43年前,金兵对南宋发动进攻,占领了扬州一带,作者在南归途中,一路上还能看到金兵焚烧的废墟。43年过去了,当时的惨相还记忆犹新;可现在呢,佛狸祠下,却是一片神鸦的叫声和祭社的鼓声,沦陷区的人民安于异族统治,多么可悲呀!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忘记收复失地更让人心寒。词人将这番意思艺术地融入“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这幅图景里,颇能发人深思。

(3)结尾两句:怀廉颇以自况

探究:结尾提到廉颇有何用意?“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人何具体含义?

这是全词的主旨句,是词人以廉颇自况。这一年词人已经64岁了,但他仍然希望为国效力,可惜韩侂胄不接纳他的缓进建议,又有小人从中挑拨,这不能不使他感到悲愤,也自然而然想起和自己处境相似的廉颇。廉颇老年赵王尚且派人过问他,而自己呢?“凭谁问”,有谁来问,也就等于无人来过问,境况竟然不及廉颇,这不能不让人惋惜、忧虑、气愤。用反问句结束全词,不仅使抒情达到高潮,而且集中、鲜明地再现了词人的自我形象。

(4)小结

下阕:讽刺刘义隆是对韩侂胄的警告;慨叹“佛狸祠下”,是对统治者不思收复中原的不满;以廉颇自况,则是抒发内心的郁愤。

八. 艺术特色综合概括

1、精当的用典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上下阕都运用了典故。上阕作者缅怀孙权、刘裕,两人都从京口起事,创立了赫赫战功,作者用炽热、强烈的情感表达了对两个历史人物的仰慕,说明了作者人到老年依旧壮心不已精神气概。下阕用了两个典故:其一,宋文帝元嘉年间王玄谟“草草”出兵北伐,遭到惨败,意在讽喻韩侂胄急于事功,草草出兵,将会导致失败。其二,以廉颇自况,是内心的独白,是全词抒情的高潮,也是词的主旨句,表达了作者的悲愤之情。

2、借古讽今手法的运用。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历史事实来说明现实问题。对孙权、刘裕的赞扬,就是对南宋统治者的指责;对刘义隆的讽刺,就是对韩侂胄的警告;对“佛狸祠下”的感叹,就是对南宋统治者不思收复中原的不满;廉颇的遭遇是对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和斗争的讽刺。

4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南宋·辛弃疾

一、写作背景:

该词作于乾道四至六年(1168-1170)间建康通判任上。这时作者南归已八、九年了,却投闲置散,作一个建康通判,不得一遂报国之愿。偶有登临周览之际,一抒郁结心头的悲愤之情。

建康(今江苏南京)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都城。赏心亭是南宋建康城上的一座亭子。据《景定建康志》记载:“赏心亭在(城西)下水门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赏之胜。”

二、内容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宏大壮阔的秋景 宽广磊落的胸怀

辽阔的南国秋空辽阔无边、冷落凄凉,江水随天空流去,秋天更无边无际。

遥岑( cen)远目,献愁供(gong)恨,玉簪(zan )螺髻(ji)。——江山沦陷的仇恨

极目遥望远处的山岭,只引起我对国土沦落的忧愁和愤恨,还有那群山像女人头上的玉簪和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北方故国的思念

西下的太阳斜照着这楼头,在长空远飞离群孤雁的悲鸣声里,还有我这流落江南的思乡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缺少知音的理解 壮志难酬的感慨

我看着这宝刀,狠狠地把楼上的栏杆都拍遍了,也没有人领会我现在登楼的心意。

休说鲈(lu)鱼堪脍(kuai),尽西风、季鹰归未?——用典:对张翰乐于归隐的不屑

别说鲈鱼切碎了能烹成佳肴美味,西风吹遍了,不知张季鹰已经回来了没?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用典:对许汜谋取私利的羞耻

像只为自己购置田地房产的许汜,应怕惭愧去见才气双全的刘备。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用典:对桓温时光流逝的可惜

可惜时光如流水一般过去,我真担心着风雨飘荡中的国家,真像桓温所说树也已经长得这么大了! 倩(qing )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wen)英雄泪?——自我感慨,对国家前途的忧愁

叫谁去请那些披红着绿的歌女,来为我擦掉英雄失意的眼泪!

三、典故

1、张翰·鲈鱼堪脍:用西晋张翰典。张翰,字季鹰。《世说新语·识鉴篇》记载:张翰在洛阳做官,在秋季西风起时,想到家乡莼菜羹和鲈鱼脍的美味,便立即辞官回乡。后来的文人将思念家乡、弃官归隐称为莼鲈之思。

2、许汜(sì) ·求田问舍:《三国志·魏书·陈登传》,许汜(sì) 曾向刘备抱怨陈登看不起他,“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刘备批评许汜在国家危难之际只知置地买房,“如小人(刘备自称)欲卧百尺楼上,卧君于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

3、桓温·树犹如此:用西晋桓温典。《世说新语·言语》:“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此处借抒发自己不能抗击敌人、收复失地,虚度时光的感慨。

四、主旨

全词通过写景和联想抒写了作者恢复中原国土,统一祖国的抱负和愿望无法实现的失意的感慨,深刻揭示了英雄志士有志难酬、报国无门、抑郁悲愤的苦闷心情,极大地表现了词人诚挚无私的爱国情怀。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南宋·辛弃疾

1

一、写作背景

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 1205) , 辛弃疾六十六岁时。当时韩侂(tuō) 胄(zhòu) 执政, 正积极筹划北伐, 闲置已久的辛弃疾于1204年被起用,戍守江防要地京口( 今江苏镇江) 。

从表面看来,朝廷对他似乎很重视,然而实际上只不过是利用他那主战派元老的招牌作为号召而已。辛弃疾到任后, 一方面积极布置军事进攻的准备工作;但另一方面,他又清楚地意识到政治斗争的险恶,自身处境的孤危,深感很难有所作为。

辛弃疾的意见没有引起南宋当权者的重视。一次他来到京口北固亭,登高眺望,怀古忆昔,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篇千古传诵的杰作。 怀古词:怀:心有所感

古:眼前能触动情怀的古迹、古人、古事

怀古:因古而生情,寄情于怀古

二、内容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回想当年,他领军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是何等威猛!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xū),赢得仓皇北顾。

然而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太武帝拓(ta )跋(ba )焘(tao )乘机挥师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我回到南方已经有四十三年了,看着原仍然记得扬州一带烽火连天的战乱场景。

可堪回首,佛(b ì) 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怎么能回首啊,当年拓跋焘的行宫外竟有百姓在那里祭祀,乌鸦啄食祭品,人们过着社日,只把他当作一位神祇来供奉,而不知道这里曾是一个皇帝的行宫。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三、用典

1、孙权·孙仲谋:孙权,字仲谋,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曾建都京口。吴郡富春县(今浙江富阳)人。长沙太守孙坚次子,幼年跟随兄长吴侯孙策平定江东,公元200年孙策早逝。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

2、刘裕·寄奴: 刘裕,字德舆,小名寄奴,汉族,先祖是彭城人(今江苏徐州市),后来迁居到京口(江苏镇江市),南北朝时期宋朝的建立者,史称宋武帝。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刘裕曾两次领兵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

3、刘义隆·元嘉:元嘉是刘裕子刘义隆年号。南朝宋(不是南宋)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主拓跋焘抓住机会,以骑兵集团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

4、霍去病·封狼居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元狩四年)霍去病远征匈奴,歼敌七万余,封狼居胥山而还。狼居胥山,在今蒙古境内。词中用“元嘉北伐”失利事,以影射南宋“隆兴北伐”。

2

5、拓(ta )跋(ba )焘(tao )·佛(b ì)狸祠: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小名佛狸。公元450年,他曾反击刘宋,两个月的时间里,兵锋南下,五路远征军分道并进,从黄河北岸一路穿插到长江北岸。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

6、廉颇·尚能饭否:廉颇,战国时赵国名将。《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被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廉颇之仇郭开贿赂使者,使者看到廉颇,廉颇为之米饭一斗,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使者回来报告赵王说:“廉颇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通假字,即屎)矣。”赵王以为廉颇已老,遂不用。

四、主旨

上片赞扬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下片借讽刺刘义隆表明自己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立场和态度。

最后还借廉颇自况,抒发未能实现自己怀抱的感慨。

七. 赏析探究

这首词上阕缅怀古代英雄人物,表达力主抗金的决心;下阕写历史教训和自己的经历,表达收复失地、为国立功的心愿。全词借古讽今,长于用典,形成对比,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学习时注意体会。

1、上阕

(1)前四句:怀孙权

简析:词的开头用孙权独踞江东的故事起兴。“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两句,慨叹江山虽依旧,曾在京口建都的孙权却早已作古。很有气魄的文字犹如异军突起,倾注了作者对古代英雄的倾慕。事过境迁,物换星移,孙权最初在京口起事的遗迹早已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句式调整为“无觅英雄孙仲谋处”,给人以遗憾。“舞榭歌台”两句,写当年歌舞楼台的繁华景象,连同那英雄业绩都被雨打风吹去。“风流”指英雄业绩,洋溢着对英雄人物的歌颂和钦佩之情。

(2)后六句:怀刘裕

简析:京口是刘裕祖居的地方,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削平了内乱,取代了东晋政权。他曾两度挥戈北伐,收复了黄河以南大片土地。所以词人登高远望,自然便想起在京口建功立业的刘裕。刘裕故居随着时间风雨的冲刷,已湮没在夕阳的余晖和枯枝败叶之中,早已在人间不着一点痕迹,只有词人登高凭吊英雄。词人有一腔报国志,却难以像刘裕那样建立丰功伟绩,仰慕与抑郁夹杂着苍凉之情溢于言表。

(3)引导学生探究:作者登临怀古,为何在众多的英雄人物中只提孙权和刘裕二人呢?

结论一:两人都是遗憾京口而起事建立了政权,照应标题“京口北固亭怀古”。

结论二:作者以两人自比。作者虽力主北伐抗敌,但朝廷只派他出任知府、转运使等地方官员及管理治安、财务的职务,并不给他率兵出征的机会,难以实现其抗金报国的志向。

结论三:借古讽今,对孙、刘的赞扬,就是对南宋统治者的指责。

(4)小结

上阕作者登高怀古,触景生情,缅怀孙权和刘裕这两个历史人物,赞扬他们所创立的赫赫战功。对照自己的现实处境,作者以怀古为名,借用历史典故,把自己的一腔怒气和怨恨宣泄了出来。

2、下阕

(1)前三句:引出历史教训

下阕一开始,作者笔锋一转提到宋文帝刘义隆,这有何用意?

策略:同学讨论,结合相关背景材料作分析。

提示:宋文帝好大喜功,在准备不中的情况下,听信玄谟的话,北伐后魏,想建立像古人“封狼居胥”那样的业绩,结果惨遭失败。而眼下韩侂胄急于事功,草率用兵,作者清楚地认识到这种军事上的冒险不可取。作者想告诫韩侂胄,应以刘义隆为鉴诫,汲取教训,慎重行事。“草草”指时间仓促,行动轻率。“赢得”,换得,落得。“仓皇”,手忙脚乱。“北顾”,回头向北看,生怕北面的敌人追来。极写惨败之情状。

3

(2)中间六句:追忆亲眼所见

“四十三年”至“一片神鸦社鼓”能引发我们怎样的思考?

简析:从1162年辛弃疾渡江到南宋,到1205年写这首词,整整43年。“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语序可调整为“望中犹记四十三年扬州路烽火”。作者清楚地记得43年前,金兵对南宋发动进攻,占领了扬州一带,作者在南归途中,一路上还能看到金兵焚烧的废墟。43年过去了,当时的惨相还记忆犹新;可现在呢,佛狸祠下,却是一片神鸦的叫声和祭社的鼓声,沦陷区的人民安于异族统治,多么可悲呀!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忘记收复失地更让人心寒。词人将这番意思艺术地融入“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这幅图景里,颇能发人深思。

(3)结尾两句:怀廉颇以自况

探究:结尾提到廉颇有何用意?“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人何具体含义?

这是全词的主旨句,是词人以廉颇自况。这一年词人已经64岁了,但他仍然希望为国效力,可惜韩侂胄不接纳他的缓进建议,又有小人从中挑拨,这不能不使他感到悲愤,也自然而然想起和自己处境相似的廉颇。廉颇老年赵王尚且派人过问他,而自己呢?“凭谁问”,有谁来问,也就等于无人来过问,境况竟然不及廉颇,这不能不让人惋惜、忧虑、气愤。用反问句结束全词,不仅使抒情达到高潮,而且集中、鲜明地再现了词人的自我形象。

(4)小结

下阕:讽刺刘义隆是对韩侂胄的警告;慨叹“佛狸祠下”,是对统治者不思收复中原的不满;以廉颇自况,则是抒发内心的郁愤。

八. 艺术特色综合概括

1、精当的用典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上下阕都运用了典故。上阕作者缅怀孙权、刘裕,两人都从京口起事,创立了赫赫战功,作者用炽热、强烈的情感表达了对两个历史人物的仰慕,说明了作者人到老年依旧壮心不已精神气概。下阕用了两个典故:其一,宋文帝元嘉年间王玄谟“草草”出兵北伐,遭到惨败,意在讽喻韩侂胄急于事功,草草出兵,将会导致失败。其二,以廉颇自况,是内心的独白,是全词抒情的高潮,也是词的主旨句,表达了作者的悲愤之情。

2、借古讽今手法的运用。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历史事实来说明现实问题。对孙权、刘裕的赞扬,就是对南宋统治者的指责;对刘义隆的讽刺,就是对韩侂胄的警告;对“佛狸祠下”的感叹,就是对南宋统治者不思收复中原的不满;廉颇的遭遇是对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和斗争的讽刺。

4


相关内容

  • 从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斜说起
  • 从"远上寒山石径斜"中"斜"的读音说起 大悟县四姑镇同兴小学 谢 波 关于"远上寒山石径斜"中"斜"字的读音问题,我收集了不少资料,均认为应该用普通话的语音朗读.现简述如下. 一.不用古音读诗文 "远上寒山石径 ...

  • 简论对词的婉约派与豪放派评价的历史变迁
  • 简论对词的婉约派与豪放派评价的历史变迁 简论对词的婉约派与豪放派评价的历史变迁 内容提要:词中的婉约.豪放问题,是一个关乎到如何认识词的整体成就.发展规律及词人在诗词史上地位的问题.词的分类有种种的标准,婉约与豪放是宋词的两种基本风格.本文通过词风的演变,及两种词的比较,简论一下对词的婉约与豪放评价 ...

  • 高考"标点符号运用"学案
  • 2009年10月28日 (2009-10-28 21:59:39) 转载 标签: 教育 分类:高考专题 高考"标点符号运用"学案 考纲要求: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教学目的: 1.依据教学大纲,了解<考试说明>对此项考查的要求. 2.通过分析高考题,寻找规律,掌握考查的重 ...

  • 古代雄性动物称谓词语历时考察_陈明富
  • 2015年1月第16卷第1期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 Jan.2015Vol.16No.1 古代雄性动物称谓词语历时考察 陈明富 (南京工业大学文学与文化研究所,江苏南京21 ...

  • 最易误解的词语
  • 最易误解的词语 最易误解的词语1:‚望其项背‛追得上 1998年高考语文试卷中,有一道与成语有关的题目难倒了不少学生.题目是这样的:‚成都五牛队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它甲B 球队望其项背.‛很多学生看到这道题时一头雾水,考完之后查了词典才明白自己判断错了 ...

  • 简论辛弃疾的送别词
  • 第6卷第4期2006年12月 Jo岫1a10f H咖Me切ⅡuIgicalPI_Dfe鹤ion8lTec}ln0]o影c0Uege 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VoI.6No.4 D∞.2006 简论辛奔疾的送别词 谭小琴黎修良 (株洲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株洲,412000) 摘要:辛弃痰的送别词是辛词 ...

  • 辛弃疾[西江月]详注
  • 初一辛弃疾<西江月>详注 明月横江 一.西江月 1. 西江月:这是词牌名.什么是词牌名呢?词这种诗,本来是可以配乐歌唱的,因此最初的时候,每一首词都有一个调子,这个调子就叫词调.词调是写词时所依据的乐谱.每种词调都有一个特定的名称,叫做词牌. 2. 词牌并不就是词的题目.有的词没有题目, ...

  • [山中访友]教后反思
  • <山中访友>教后反思 我上了<山中访友>这一课后,现在静下心来细细反思,其间有得有失,有成功不足,我一一记下,以利于以后教学.我认为要想真正上好一堂语文课,需做到以下几点: 一.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有效地做到"自主.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是师生共同的 ...

  • 媒体常见误用词语辑录
  • 媒体常见误用词语辑录 王中明 辑录 编者按:本辑所编内容,由于来源于不同文章,有少部分词语或成语重复.为了保持文章的完整性,编者没有做调整.特此说明. ★★★媒体最易误用的词语辨析 1. "望其项背"追得上 1998年高考语文试卷中,有一道与成语有关的题目难倒了不少学生.题目是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