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的冷雨

塞外飘雪的时候,江南的雨应该是冷的。南宋朝廷风雨飘摇的时候,我们从宋词那长长短短的诗句里,读到的雨,也是冷的。

此刻,塞外正飘着零星的雪花,三点两点,贴在脸上,有些微凉、柔润。像初春那乍放的梨花,薄凉、养眼。想必此刻,江南也应该是潇潇春雨,带着些许寒意吧。

我的脚下是厚厚的泥土,寒冷的原野,以及随处可见的辽文化遗迹。大辽帝国在这片土地鼎盛的时候,江南的那些诗人们,正用长长短短的诗句,吟咏着宋朝的草长莺飞、山河破碎。那些婉约或豪放的诗句里,有点点的冷雨,在纷飞。

想来,是大辽帝国的金戈铁马,让大宋朝廷上下心惊胆战。而朝廷的妥协与苟安,也让大宋那些文人墨客的心凉了。他们用一支凉透了的笔,蘸着绝望的泪水,填写着一阕一阕的小令、长调,抒发着内心的苦闷与悲凉。那茫茫的江南烟雨,也被塞外大辽的风雪侵袭着,变得生硬、冰冷。

在岳飞的《满江红》里,我们感受到了雨的凉意。虽然,此时塞外大地上的王朝已经由辽而金,然而,塞外的风雪却越刮越猛烈。“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这是江南的雨吗?岳飞率军与敌人边关对峙,冷雨潇潇,打湿了将士们的战袍,自然也凉透了岳飞那颗火热的心。

有岳家军驻扎的地方,自然是宋朝的天空,那雨自然也是宋词里的雨。但这宋词里的雨与塞外的雨其实并没有什么两样,冰冷的,击打着残垣断壁,也击打在将士们的铁衣上,铿然有声,撼人心魄。那面帅字大旗,在萧萧冷雨中缓缓低垂,僵硬而沉重。天空浓重的乌云翻滚,大地一片萧条荒凉,目光所及,只不过是残山剩水,那里有江南的风韵? 那些冰冷的雨点击打在人们的脸上,寒在心底,凝滞在不朽的诗行里。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不知是边关的朔风还是宋朝的冷雨,让英雄对空嗟叹,少年头白。

我在塞外的大地上行走,想寻找大辽帝国兴衰的密码。在那个被称作“中京”的地方,我看见了那座巍峨的“大明塔”。这是修建于辽代的建筑,是大辽帝国兴盛的象征。在大明塔的不远处,我见到了一位放羊的中年人,走过去与他攀谈,问他知不知道这片土地曾经有过一个大辽帝国。他用略带不屑的眼神看看我,指指不远处的大明塔:“没见那座大明塔吗?这里原来就是大辽国的都城,是一座很繁华的城市。”那人很健谈,知道很多关于辽宋的掌故。他讲了那个著名的“澶渊之盟”,讲了关于萧太后的故事,讲了关于杨家将的故事,也讲了大辽与大宋间不断征战,又不断融合的故事。当然,这些都流传自于民间。但可以看得出这片土地与大辽帝国的渊源,看得出历史上大辽与大宋的恩恩怨怨。自然,这些流传于塞外民间的故事,与宋代诗人们写入诗词里的感受有着很大的不同。

这片土地上,有“上京”,“中京”之说。是大辽帝国兴盛与衰亡的地方。兴盛的时候,大辽帝国在塞外兴建了几座规模很大的城池,做为经济,军事重镇,也做为向中原进军的跳板。“上京”,“中京”就具有这样的功能。当时的大辽帝国以此为据点,不断举兵南侵,一点一点地蚕食着大宋的锦绣河山。那些忠于大宋王朝的文人墨客,在萧萧冷雨中纷纷南逃,一边在诗词里抒发着亡国之痛,一边在诗词里表达着对侵略者的切齿之恨。在这片土地上行走,到处可见辽代的文化遗迹,在有关的典籍,或者民间传说中,也都可以寻找到辽与宋王朝的爱恨情仇,烽火硝烟。

现在,辽宋征战的硝烟已经散尽,大明塔在这已经成为一片废墟的荒凉之地兀自独立,成为那一段悲情历史的见证。而那些大辽帝国的后裔们,经历史的不断变迁与融合,已经不知散落于何处,不知是你,是我,还是别人。只有这大明塔,历经风雨,仍然耸立在塞外寒冷的土地上,用有些残缺的眉眼,注视这空中的云卷云舒,大地的沧桑变幻,有些固执地显示着大辽帝国曾经的辉煌。

这就是历史,费尽千辛万苦去创造,却又轻而易举地去破坏,用兴衰成就了一部跌宕起

伏,荡气回肠的历史著作。侥幸遗存下来的,就成为了历史的见证,成为了供后人凭吊、阅读的典籍,成为了隽永的岁月。

我喜欢宋词,喜欢宋词中那种沉郁的情感,喜欢宋词里那种豪迈苍凉的慷慨悲歌。宋代的诗人们把国破家亡之痛,都一一倾注在他们的诗词里,让后人读之,禁不住感慨系之矣。我知道,一阕一阕的宋词中,之所以有那么多的英雄热泪,萧萧冷雨,与塞外的大辽帝国有关,与大辽帝国的铁骑雕弓有关。虽然塞外这块寒冷之地杀伐未曾间断,朝代的更迭也未曾停止,由契丹而大辽,由辽而金…..但塞外那寒冷的朔风,却从未停止向南侵袭,宋词里的雨,冷冷的,也从未曾温暖。

一个人的诗,与诗人个人的境遇有关系。一代人的诗,就与国家、时代、民族的命运相攸关了。唐诗的豪情高举,神采飞扬,是大唐兴盛的体现,是唐代诗人那种豪迈不羁精神的自然流露。南宋时期的诗人,他们心头总压着一座大山,有无法卸却的沉重。所以,他们的笔下,虽然也有“杨柳岸,晓风残月”式的风花雪月。但更多的则是“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式的烽火硝烟。家国之痛,生离死别,是南宋诗人无法忘却的主题。

没有人喜欢离乱的生活,遍地硝烟,山河破碎。但这样的境遇,却让宋词具有了一种别样的风采,让无论是婉约还是豪放的宋词的字里行间里,都含有萧萧冷雨,都蕴含着浓浓的爱国情怀。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他们无法忘记烽火硝烟下的大好河山,即使是在梦中,梦见的也是铁马冰河,梦见的,也是为国戍边。他们无法忘记做为臣子的奇耻大辱,他们随时都想着踏破贺兰山缺。然而,他们没有收复失地的自由,他们缺少收复失地的力量。他们只好用手中那管毛笔,在平平仄仄中,抒发心中的哀伤。因而,即使是三月的江南烟雨,那雨,也是冷的。

曾经的大辽帝国,曾经的飞马扬鞭,在塞外寒风冷雨中成为了尘埃往事。人们可以记住的也许只有那座耸立在废墟上的大明塔,或许还有“上京”,“中京”等这些与辽代有关名称。那个在中国历史上很独特的南宋朝廷,在江南茫茫烟雨中,也淡去了。它的耻辱与苟安,它的兴盛与衰落,都被一代多情的南宋诗人,记述在那些不朽的诗词里,与岁月同在。而曾经的辽与大宋,金与大宋一幕幕的铁血往事,也最终成了村头巷陌的故事,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让人神往,让人唏嘘。

我手捧一卷宋词,掩卷沉思。这块塞外之地,在历史上与遥远的江南,竟然有着着那么多,那么悠久的爱恨情仇,你死我活。是地域间的差别使然,还是民族间的恩怨使然呢?那些发生在两个民族之间的恩恩怨怨,像难以愈合的痛,让远在江南的诗人们念念难忘,无数次出现在他们的诗词里。读宋词,我总是忍不住去读宋词里那悠悠的家国情仇,那萧萧冷雨。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塞外飘雪的时候,江南的雨应该是冷的。南宋朝廷风雨飘摇的时候,我们从宋词那长长短短的诗句里,读到的雨,也是冷的。

此刻,塞外正飘着零星的雪花,三点两点,贴在脸上,有些微凉、柔润。像初春那乍放的梨花,薄凉、养眼。想必此刻,江南也应该是潇潇春雨,带着些许寒意吧。

我的脚下是厚厚的泥土,寒冷的原野,以及随处可见的辽文化遗迹。大辽帝国在这片土地鼎盛的时候,江南的那些诗人们,正用长长短短的诗句,吟咏着宋朝的草长莺飞、山河破碎。那些婉约或豪放的诗句里,有点点的冷雨,在纷飞。

想来,是大辽帝国的金戈铁马,让大宋朝廷上下心惊胆战。而朝廷的妥协与苟安,也让大宋那些文人墨客的心凉了。他们用一支凉透了的笔,蘸着绝望的泪水,填写着一阕一阕的小令、长调,抒发着内心的苦闷与悲凉。那茫茫的江南烟雨,也被塞外大辽的风雪侵袭着,变得生硬、冰冷。

在岳飞的《满江红》里,我们感受到了雨的凉意。虽然,此时塞外大地上的王朝已经由辽而金,然而,塞外的风雪却越刮越猛烈。“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这是江南的雨吗?岳飞率军与敌人边关对峙,冷雨潇潇,打湿了将士们的战袍,自然也凉透了岳飞那颗火热的心。

有岳家军驻扎的地方,自然是宋朝的天空,那雨自然也是宋词里的雨。但这宋词里的雨与塞外的雨其实并没有什么两样,冰冷的,击打着残垣断壁,也击打在将士们的铁衣上,铿然有声,撼人心魄。那面帅字大旗,在萧萧冷雨中缓缓低垂,僵硬而沉重。天空浓重的乌云翻滚,大地一片萧条荒凉,目光所及,只不过是残山剩水,那里有江南的风韵? 那些冰冷的雨点击打在人们的脸上,寒在心底,凝滞在不朽的诗行里。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不知是边关的朔风还是宋朝的冷雨,让英雄对空嗟叹,少年头白。

我在塞外的大地上行走,想寻找大辽帝国兴衰的密码。在那个被称作“中京”的地方,我看见了那座巍峨的“大明塔”。这是修建于辽代的建筑,是大辽帝国兴盛的象征。在大明塔的不远处,我见到了一位放羊的中年人,走过去与他攀谈,问他知不知道这片土地曾经有过一个大辽帝国。他用略带不屑的眼神看看我,指指不远处的大明塔:“没见那座大明塔吗?这里原来就是大辽国的都城,是一座很繁华的城市。”那人很健谈,知道很多关于辽宋的掌故。他讲了那个著名的“澶渊之盟”,讲了关于萧太后的故事,讲了关于杨家将的故事,也讲了大辽与大宋间不断征战,又不断融合的故事。当然,这些都流传自于民间。但可以看得出这片土地与大辽帝国的渊源,看得出历史上大辽与大宋的恩恩怨怨。自然,这些流传于塞外民间的故事,与宋代诗人们写入诗词里的感受有着很大的不同。

这片土地上,有“上京”,“中京”之说。是大辽帝国兴盛与衰亡的地方。兴盛的时候,大辽帝国在塞外兴建了几座规模很大的城池,做为经济,军事重镇,也做为向中原进军的跳板。“上京”,“中京”就具有这样的功能。当时的大辽帝国以此为据点,不断举兵南侵,一点一点地蚕食着大宋的锦绣河山。那些忠于大宋王朝的文人墨客,在萧萧冷雨中纷纷南逃,一边在诗词里抒发着亡国之痛,一边在诗词里表达着对侵略者的切齿之恨。在这片土地上行走,到处可见辽代的文化遗迹,在有关的典籍,或者民间传说中,也都可以寻找到辽与宋王朝的爱恨情仇,烽火硝烟。

现在,辽宋征战的硝烟已经散尽,大明塔在这已经成为一片废墟的荒凉之地兀自独立,成为那一段悲情历史的见证。而那些大辽帝国的后裔们,经历史的不断变迁与融合,已经不知散落于何处,不知是你,是我,还是别人。只有这大明塔,历经风雨,仍然耸立在塞外寒冷的土地上,用有些残缺的眉眼,注视这空中的云卷云舒,大地的沧桑变幻,有些固执地显示着大辽帝国曾经的辉煌。

这就是历史,费尽千辛万苦去创造,却又轻而易举地去破坏,用兴衰成就了一部跌宕起

伏,荡气回肠的历史著作。侥幸遗存下来的,就成为了历史的见证,成为了供后人凭吊、阅读的典籍,成为了隽永的岁月。

我喜欢宋词,喜欢宋词中那种沉郁的情感,喜欢宋词里那种豪迈苍凉的慷慨悲歌。宋代的诗人们把国破家亡之痛,都一一倾注在他们的诗词里,让后人读之,禁不住感慨系之矣。我知道,一阕一阕的宋词中,之所以有那么多的英雄热泪,萧萧冷雨,与塞外的大辽帝国有关,与大辽帝国的铁骑雕弓有关。虽然塞外这块寒冷之地杀伐未曾间断,朝代的更迭也未曾停止,由契丹而大辽,由辽而金…..但塞外那寒冷的朔风,却从未停止向南侵袭,宋词里的雨,冷冷的,也从未曾温暖。

一个人的诗,与诗人个人的境遇有关系。一代人的诗,就与国家、时代、民族的命运相攸关了。唐诗的豪情高举,神采飞扬,是大唐兴盛的体现,是唐代诗人那种豪迈不羁精神的自然流露。南宋时期的诗人,他们心头总压着一座大山,有无法卸却的沉重。所以,他们的笔下,虽然也有“杨柳岸,晓风残月”式的风花雪月。但更多的则是“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式的烽火硝烟。家国之痛,生离死别,是南宋诗人无法忘却的主题。

没有人喜欢离乱的生活,遍地硝烟,山河破碎。但这样的境遇,却让宋词具有了一种别样的风采,让无论是婉约还是豪放的宋词的字里行间里,都含有萧萧冷雨,都蕴含着浓浓的爱国情怀。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他们无法忘记烽火硝烟下的大好河山,即使是在梦中,梦见的也是铁马冰河,梦见的,也是为国戍边。他们无法忘记做为臣子的奇耻大辱,他们随时都想着踏破贺兰山缺。然而,他们没有收复失地的自由,他们缺少收复失地的力量。他们只好用手中那管毛笔,在平平仄仄中,抒发心中的哀伤。因而,即使是三月的江南烟雨,那雨,也是冷的。

曾经的大辽帝国,曾经的飞马扬鞭,在塞外寒风冷雨中成为了尘埃往事。人们可以记住的也许只有那座耸立在废墟上的大明塔,或许还有“上京”,“中京”等这些与辽代有关名称。那个在中国历史上很独特的南宋朝廷,在江南茫茫烟雨中,也淡去了。它的耻辱与苟安,它的兴盛与衰落,都被一代多情的南宋诗人,记述在那些不朽的诗词里,与岁月同在。而曾经的辽与大宋,金与大宋一幕幕的铁血往事,也最终成了村头巷陌的故事,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让人神往,让人唏嘘。

我手捧一卷宋词,掩卷沉思。这块塞外之地,在历史上与遥远的江南,竟然有着着那么多,那么悠久的爱恨情仇,你死我活。是地域间的差别使然,还是民族间的恩怨使然呢?那些发生在两个民族之间的恩恩怨怨,像难以愈合的痛,让远在江南的诗人们念念难忘,无数次出现在他们的诗词里。读宋词,我总是忍不住去读宋词里那悠悠的家国情仇,那萧萧冷雨。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相关内容

  • 唐明皇李隆基多情也多才,宋词[雨霖铃]原是他悼念杨贵妃之作
  • 提起宋词<雨霖铃>,大抵90%以上的人都会首先想起的是柳永作品,甚至会吟哦叹息:"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确实,柳永的<雨霖铃>是极之有名的词作,"凡井水处,即能歌柳词",但是,<雨霖铃>却非柳永先生原创,而是& ...

  • 李煜[浪淘沙令]教案
  • 李煜<浪淘沙令>教案 一.知识与能力 1.能通过李煜词的鉴赏,初步了解南唐词的艺术特色. 2.了解李煜词在词发展史上的地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品读.体会,鉴赏<浪淘沙令>,体会作者虚实对比的手法诉说内心的极度痛苦,表达亡国后的凄凉心境的惊人的艺术魅力. 2.通过自读, ...

  • 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目录(11本)
  • 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目录(11本) 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目录(11本)杨翠清 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目录(11本) 1.<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目录 第一单元 唐诗之旅(上) 导语 基本阅读 1.王维诗四首 积雨辋川庄作 辛夷坞 送沈子福归江东 观猎 2.李白诗四首 梦游天姥吟留别 哭 ...

  • 同在一个屋檐下
  • 屋檐下的魅力 拂去喧闹,洗尽铅华,融入书房,虽只有清茗一杯,孤灯一盏,仅剩星星垂顾,冷雨相随,清风作伴,飞雪作陪.然而与书同在一个屋檐下,感受文学魅力,便能消除寂寞,骤然生香. 聆听老子天道合一的精髓:观摩孔子育人的奥秘:点评孟子的雄辩:挥挥手作别千里奔波的墨子:探寻濠上的庄子是否又化作彩蝶翩翩飞? ...

  • 鲁人版高中语文目录
  • 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最新目录 1 劝学----------<荀子> 2 2 师说----------韩愈 4 学习活动 一 文本品读 二 梳理.积累 三 写作平台 自读文本 谈读书----------朱光潜 10 第二单元 跨越时空的美丽 3 为了忘却的记念----------鲁迅 16 ...

  • 独自享受读书的快乐
  • 独自享受读书的快乐 面对生活的多彩,我们选择了人生.面对人生的悲欢离合,阴晴圆缺,我们选择了拥抱和品味,拥抱书籍,品味快乐 读书之乐,源于目而富于心,愈久愈深.古人云:书中日月长.书中有秦汉的冷月,唐宋的乐舞,明清的悲歌,将世事沧桑,人生百态尽展眼底.在星稀星繁的月夜里,去拜访孔夫子的儒雅,去聆听鲁 ...

  • 高中生必读书目推荐
  • 朝阳中学中学生(主要指高中生)必读作品推荐 --朝阳高中学语文教研组 传记类 外国 <名人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忏悔录> <贝多芬传><梵高传--对生活的渴求> <巴尔扎克传><我生活的故事><约翰逊传&g ...

  • 古人不远--我最喜爱的历史人物,陆游_1200字
  • 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人间万事消磨尽,只有清香似旧时 让我推开岁月尘封的门,让我走过清,走到明,走过元,一路走到南宋.就让我和着凄婉的宋词,踩着千年的月光,悄然走进沈园,去寻那清香似旧时. 一.小楼一夜听春雨 那在江南的烟雨中徜徉了千年,忧伤了千年的<钗头凤>. 某一年,当时沈园 ...

  • 论唐宋词"点染"的艺术
  • 论唐宋词"点染"的艺术 赵雪沛 陶文鹏 [内容提要]"点染"是唐宋词创作中常见的技法之一.点与染之间的关系在词人笔下灵活多变,包括先点后染,先染后点,点少染多,染少点多,开头一点.通篇皆染,通篇皆染.篇末一点以及点与染穿插交织等."点染"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