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农业减灾救灾应急体系建设项目
建
议
书
xxxx
二0一二年八月
第一章 总 论
1.1 项目名称
xxx农业减灾救灾应急体系建设项目
1.2 项目建设单位及负责人、项目责任人
承担单位:xxx
项目负责人:xxx
1.3 项目建设目标、规模、内容、建设期
(一)项目建设目标
建设功能完备、横向覆盖、纵向贯通,平台间相互衔接、协同运转、科学高效的灾害应急救助指挥体系。
(二)项目建设基本内容
新建县级农业救灾指挥中心办公楼600平方米、救灾物资储备库400平方米,建设总面积1000平方米。并配置交通工具和办公设施。
设立农业救灾周转金xx万元,调运储备小麦等其他作物种子xx吨、化肥xx吨。
组建植保机防队xx个,县级xx个,乡级xx个。并配备机动喷雾器xx台、背负式手动喷雾器xx台。
(三)项目建设期限
项目从 2011 年1月开始,力争2013年12月底完工并投入试运行。建设周期 36 个月。
1.4 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xxx农业减灾救灾应急体系建设项目总投资xxx万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xx万元,地方自筹资金xx万元。
1.5 经济与社会效益分析
1、管理效益
通过农业应急指挥系统的建设,最终实现减灾救灾管理从被动反应式走向前瞻式。
2、社会效益
农业减灾救灾应急平台的建设,有助于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减灾救灾应急平台的建设将造福社会、造福百姓。
3、经济效益
农业减灾救灾应急平台的建设可以大大减少政府和农牧村第一线信息重复采集、节省人力成本、提高信息利用率和时效性,产生直接经济效益。为农牧部门农业减灾救灾应急平台的建设提供很强指导作用的建设方案,直接降低建设成本。 为农业减灾救灾应急管理决策提高及时、准确、科学的信息。
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2.1 项目建设的背景
2.1.1 建设单位概况
根据要求和目前农牧工作的职能职责。编写xxx农业减灾救灾应急体系建设项目建议书。
2.1.2 建议书编制依据
2.1.3 提出的理由与过程
2.1.3.1 xxx自然灾害情况分析
xxx处于xxx西南部,是xxx首府,也是xxx交往的重要门户,是历史上藏汉交流、东进西出、南来北往的重要门户,是历史上藏汉交流、东进西出、南来北往的商贸集散地。也是一个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事件较多的地区。各种突发事件的频繁发生,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建立了许多应急管理制度。
2.1.3.2 xxx农业救灾减灾情况
1、xxx近年农业灾害应急管理取得的成绩
政府对今年发生的各类灾害高度重视,一是迅速启动应急预案落实抗灾救灾措施;二是切实安排好受灾群众的生活;三是落实专人对地质灾害监测点等重点部位进一步加强监测监控。
2、我xxxx农业灾害应急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农业灾害造成的损失工作情况看,我市在灾害应急管理、综合防灾减灾工作方面还存在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
(1)农业防灾减灾基础建设滞后。一是农业减灾资源普查、灾害风险综合调查等工作尚未开展,各类灾害风险分布情况掌握不清,灾情预报、监测、采集和评估以及应急救助、隐患监管等基础工作薄弱。二是农业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救灾物资储备体系,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和信息管理网络有待完善,灾害隐患点监测体系建设不能满足防灾减灾工作需要。三是农业防灾减灾领域科技支撑比较薄弱,灾害应急通信、综合指挥、交通装备水平落后,监测预警、防范处置关键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应用尚待加强。
(2)农业救灾条件落后,工作人员不足及素质的参差不齐,严重影响救灾工作的开展。目前,救灾工作力量还很薄弱,基层人员不足、装备落后和经费短缺等问题都比较突出,新技术、新手段在救灾工作中还未得到广泛运用。物资储备、人员配备、救灾装备等方面的薄弱。
(3)基础数据库薄弱,造成灾后恢复重建和灾民生活保障效率不高,亟待改进。
2.2 项目建设的意义
建立农业灾害应急救助指挥体系,促进灾害应急工作的信息化和现代化,提高对处理突发性自然灾害的快速反应能力,
形成集测、报、防、抗、救、援为一体的四级灾害应急救助服务体系。
(一)有效协调各部门应急行动的需要
建立农业灾害应急救助指挥体系是有效协调各涉灾部门间减灾行动的需要。一旦突发性灾害事件发生,各涉灾部门可以实现在综合减灾管理机构的统一指挥和协调下,密切配合,发挥综合化减灾的优势,迅速控制各种灾害和险情的发展,最大程度减少灾害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二)实现科学指挥和组织灾害救援工作的需要
系统将收集汇总各种灾害的实时监测资料,并对严重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生命线系统的灾害影响进行分析,预测灾害将要波及的地区和影响情况。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向地方党政领导部门提出科学的指挥和救援方案,以便当地政府迅速组织实施灾害防御和救援工作。
(三)科学开展灾害风险评估和减灾规划的需要
各级地方政府在对城乡进行产业布局规划、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需要准确了解本区域的综合防灾减灾基础数据和信息,掌握当地自然灾害发生的规律和特点,才能对产业链和产业布局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最大限度地避开自然灾害造成的影响和威胁。 综上所述,由于目前我省尚未实现气象、水利、地质、农业、林业、消防、地震、卫生、民政等灾害管理部门的灾情、灾害数据库共享,以致各级政府无法获得科学可靠的综合减灾信息,降低了我省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这种现状对
于各级政府组织减灾工作十分不利。因此,建立区市级灾害应急救助指挥体系势在必行。
第三章 建设目标、内容及总体建设方案
3.1 建设目标、内容
3.1.1 建设目标
用一年时间,完成标准规范体系地方化建设;依托各级电子政务网和公网,基本建立上联市、省减灾中心、民政部,由省、xxx救灾减灾中心组成的三级广域网系统;根据应急救助指挥体系的总体要求,部署统一开发的应急救助指挥体系并完成本地化工作;建立健全应急救助指挥体系的安全保障体系;同时培养各乡共10名掌握信息技术的基层应急救助指挥体系业务和技术骨干。实现应急救助指挥体系业务信息的统一管理,实施对减灾救灾业务的预警和监管。
3.1.2 建设内容
新建救灾指挥中心办公楼xxx平方米、救灾物资储备库xxxx平方米,建设总面积xxx平方米。并配置交通工具和办公设施。
设立农业救灾周转金xxx万元,调运储备小麦等其他作物种子xx吨、化肥xx吨。
组建植保机防队xx个,县级xx个,乡级x。并配备机动喷雾器xx台、背负式手动喷雾器xx台。
3.2 建设原则和策略
1、坚持边建设边完善的原则
建立市级农业减灾救灾中心,涉及政府许多部门和许多的行业和单位,是一项庞杂的系统工程。在整个减灾中心的系统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边建设边完善的原则,在逐步完善的基础上不断扩展。
2、坚持按工程管理的原则
在系统的设计、规划、布局方面,遵循规范化、标准化的原则,在国家减灾中心总的方针指导下进行。设立项目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范围和职责任务。制定和完善各项目的业务技术流程、技术标准、技术规范、工作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做到各工程项目都有章可循,严格管理。系统建设分步实施,先易后难,制定各阶段任务和目标,逐步到位。
3、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
整个系统建设应尽可能采取已成熟的技术和可靠、稳定的硬件设备,确保技术领先,设备先进,运行稳定。要通过区市级减灾中心的建设推动自然灾害防御的现代化,培养出一批减灾科技人才,全面提高减灾管理和业务人员的技术素质。
4、坚持平战结合的原则
整个系统既要保证日常事务的处理,同时要保证自然灾害来临之际的突发高峰事务处理,还能进行日常业务的演练。
3.3 总体建设任务与分期建设内容
(一)总体建设任务
整合部门和社会信息资源,建立统一的市级农业灾害应急指挥体系。
(二)本期建设内容
新建xxx灾指挥中心办公楼xxx平方米、救灾物资储备库xx平方米,建设总面积xxx平方米。并配置交通工具和办公设施。
(三)分期建设内容
设立农业救灾周转金xx万元,调运储备小麦等其他作物种子xx吨、化肥xx吨。
组建植保机防队xx个,县级xx个,乡级xx个。并配备机动喷雾器xx台、背负式手动喷雾器xx台。
(四)项目建设期限
项目从 2011 年1月开始,力争2013年12月底完工并投入试运行。建设周期36个月。
2011年项目任务:
(1)2011年1-3月底前主要完成项目编制及上报审核。
(2)2011年4月进行农业救灾指挥中心办公楼及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土地审批、设计等工作。
(3)2011年5月—10月工程开工建设。
(4)2011年6月同时申报组建两级植保机防队工作。
(5)2011年11月开展项目资料整理、归档及总结工作,完成项目自查验收,全面完成当年各项建设任务。
(6)2011年11月—12月申请省级对基础设施建设初级验收。
2012年项目任务
(1)2012年5月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续建工作。
(3)2012年5月—7月根据资金到帐安排调运储备作物种子、化肥、农药、农膜及植保机防队设备工作。。
(4)2012年5月—8月组建两级植保机防队和减灾防灾人员培训工作。
(5)2012年9月—10月底前开展项目资料整理、归档及总结工作,完成项目自查验收,全面完成当年各项建设任务。 (6)2012年11月—12月申请省级验收。 2013年,正式投入运行及申请省级复验。
第四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4.1 投资估算
4.1.1 投资估算的有关说明
(一)根据现实条件,减灾救灾信息系统拟分期建设。本项目为三期工程,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也仅限于三期工程。
(三)县级农业救灾指挥中心办公楼建筑面积600m2,救灾物资储备库xxx平方米。
(四)设备(硬件、软件)购置费 设备价格参照厂商报价和有关资料估算。设备的运杂费包含在设备费中,不另单列。
(五)组建植保机防队经费及购置设备经费。 (六)人员培训费 人员培训实行分级培训。 4.1.2 投资估算表
总投资估算表 单位:万元
4.2资金筹措方案
xxx农业减灾救灾应急指挥体系建设项目总投资xx万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xx万元,地方自筹资金xxx万元。
第五章 效益分析
5.1管理效益
通过农业应急指挥系统的建设,最终实现减灾救灾管理从被动反应式走向前瞻式。
5.2经济效益
xxx农业减灾救灾应急平台的建设可以大大减少政府和农牧村第一线信息重复采集、节省人力成本、提高信息利用率和时效性,产生直接经济效益。为农牧部门农业减灾救灾应急平台的建设提供很强指导作用的建设方案,直接降低建设成本。
为减灾救灾应急管理决策提高及时、准确、科学的信息。
5.3社会效益
xxx农业减灾救灾应急平台的建设和组建植保机防队,有助于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
xx农业减灾救灾应急平台的建设将造福社会、造福百姓。
xxx农业减灾救灾应急体系建设项目
建
议
书
xxxx
二0一二年八月
第一章 总 论
1.1 项目名称
xxx农业减灾救灾应急体系建设项目
1.2 项目建设单位及负责人、项目责任人
承担单位:xxx
项目负责人:xxx
1.3 项目建设目标、规模、内容、建设期
(一)项目建设目标
建设功能完备、横向覆盖、纵向贯通,平台间相互衔接、协同运转、科学高效的灾害应急救助指挥体系。
(二)项目建设基本内容
新建县级农业救灾指挥中心办公楼600平方米、救灾物资储备库400平方米,建设总面积1000平方米。并配置交通工具和办公设施。
设立农业救灾周转金xx万元,调运储备小麦等其他作物种子xx吨、化肥xx吨。
组建植保机防队xx个,县级xx个,乡级xx个。并配备机动喷雾器xx台、背负式手动喷雾器xx台。
(三)项目建设期限
项目从 2011 年1月开始,力争2013年12月底完工并投入试运行。建设周期 36 个月。
1.4 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xxx农业减灾救灾应急体系建设项目总投资xxx万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xx万元,地方自筹资金xx万元。
1.5 经济与社会效益分析
1、管理效益
通过农业应急指挥系统的建设,最终实现减灾救灾管理从被动反应式走向前瞻式。
2、社会效益
农业减灾救灾应急平台的建设,有助于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减灾救灾应急平台的建设将造福社会、造福百姓。
3、经济效益
农业减灾救灾应急平台的建设可以大大减少政府和农牧村第一线信息重复采集、节省人力成本、提高信息利用率和时效性,产生直接经济效益。为农牧部门农业减灾救灾应急平台的建设提供很强指导作用的建设方案,直接降低建设成本。 为农业减灾救灾应急管理决策提高及时、准确、科学的信息。
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2.1 项目建设的背景
2.1.1 建设单位概况
根据要求和目前农牧工作的职能职责。编写xxx农业减灾救灾应急体系建设项目建议书。
2.1.2 建议书编制依据
2.1.3 提出的理由与过程
2.1.3.1 xxx自然灾害情况分析
xxx处于xxx西南部,是xxx首府,也是xxx交往的重要门户,是历史上藏汉交流、东进西出、南来北往的重要门户,是历史上藏汉交流、东进西出、南来北往的商贸集散地。也是一个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事件较多的地区。各种突发事件的频繁发生,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建立了许多应急管理制度。
2.1.3.2 xxx农业救灾减灾情况
1、xxx近年农业灾害应急管理取得的成绩
政府对今年发生的各类灾害高度重视,一是迅速启动应急预案落实抗灾救灾措施;二是切实安排好受灾群众的生活;三是落实专人对地质灾害监测点等重点部位进一步加强监测监控。
2、我xxxx农业灾害应急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农业灾害造成的损失工作情况看,我市在灾害应急管理、综合防灾减灾工作方面还存在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
(1)农业防灾减灾基础建设滞后。一是农业减灾资源普查、灾害风险综合调查等工作尚未开展,各类灾害风险分布情况掌握不清,灾情预报、监测、采集和评估以及应急救助、隐患监管等基础工作薄弱。二是农业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救灾物资储备体系,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和信息管理网络有待完善,灾害隐患点监测体系建设不能满足防灾减灾工作需要。三是农业防灾减灾领域科技支撑比较薄弱,灾害应急通信、综合指挥、交通装备水平落后,监测预警、防范处置关键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应用尚待加强。
(2)农业救灾条件落后,工作人员不足及素质的参差不齐,严重影响救灾工作的开展。目前,救灾工作力量还很薄弱,基层人员不足、装备落后和经费短缺等问题都比较突出,新技术、新手段在救灾工作中还未得到广泛运用。物资储备、人员配备、救灾装备等方面的薄弱。
(3)基础数据库薄弱,造成灾后恢复重建和灾民生活保障效率不高,亟待改进。
2.2 项目建设的意义
建立农业灾害应急救助指挥体系,促进灾害应急工作的信息化和现代化,提高对处理突发性自然灾害的快速反应能力,
形成集测、报、防、抗、救、援为一体的四级灾害应急救助服务体系。
(一)有效协调各部门应急行动的需要
建立农业灾害应急救助指挥体系是有效协调各涉灾部门间减灾行动的需要。一旦突发性灾害事件发生,各涉灾部门可以实现在综合减灾管理机构的统一指挥和协调下,密切配合,发挥综合化减灾的优势,迅速控制各种灾害和险情的发展,最大程度减少灾害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二)实现科学指挥和组织灾害救援工作的需要
系统将收集汇总各种灾害的实时监测资料,并对严重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生命线系统的灾害影响进行分析,预测灾害将要波及的地区和影响情况。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向地方党政领导部门提出科学的指挥和救援方案,以便当地政府迅速组织实施灾害防御和救援工作。
(三)科学开展灾害风险评估和减灾规划的需要
各级地方政府在对城乡进行产业布局规划、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需要准确了解本区域的综合防灾减灾基础数据和信息,掌握当地自然灾害发生的规律和特点,才能对产业链和产业布局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最大限度地避开自然灾害造成的影响和威胁。 综上所述,由于目前我省尚未实现气象、水利、地质、农业、林业、消防、地震、卫生、民政等灾害管理部门的灾情、灾害数据库共享,以致各级政府无法获得科学可靠的综合减灾信息,降低了我省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这种现状对
于各级政府组织减灾工作十分不利。因此,建立区市级灾害应急救助指挥体系势在必行。
第三章 建设目标、内容及总体建设方案
3.1 建设目标、内容
3.1.1 建设目标
用一年时间,完成标准规范体系地方化建设;依托各级电子政务网和公网,基本建立上联市、省减灾中心、民政部,由省、xxx救灾减灾中心组成的三级广域网系统;根据应急救助指挥体系的总体要求,部署统一开发的应急救助指挥体系并完成本地化工作;建立健全应急救助指挥体系的安全保障体系;同时培养各乡共10名掌握信息技术的基层应急救助指挥体系业务和技术骨干。实现应急救助指挥体系业务信息的统一管理,实施对减灾救灾业务的预警和监管。
3.1.2 建设内容
新建救灾指挥中心办公楼xxx平方米、救灾物资储备库xxxx平方米,建设总面积xxx平方米。并配置交通工具和办公设施。
设立农业救灾周转金xxx万元,调运储备小麦等其他作物种子xx吨、化肥xx吨。
组建植保机防队xx个,县级xx个,乡级x。并配备机动喷雾器xx台、背负式手动喷雾器xx台。
3.2 建设原则和策略
1、坚持边建设边完善的原则
建立市级农业减灾救灾中心,涉及政府许多部门和许多的行业和单位,是一项庞杂的系统工程。在整个减灾中心的系统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边建设边完善的原则,在逐步完善的基础上不断扩展。
2、坚持按工程管理的原则
在系统的设计、规划、布局方面,遵循规范化、标准化的原则,在国家减灾中心总的方针指导下进行。设立项目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范围和职责任务。制定和完善各项目的业务技术流程、技术标准、技术规范、工作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做到各工程项目都有章可循,严格管理。系统建设分步实施,先易后难,制定各阶段任务和目标,逐步到位。
3、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
整个系统建设应尽可能采取已成熟的技术和可靠、稳定的硬件设备,确保技术领先,设备先进,运行稳定。要通过区市级减灾中心的建设推动自然灾害防御的现代化,培养出一批减灾科技人才,全面提高减灾管理和业务人员的技术素质。
4、坚持平战结合的原则
整个系统既要保证日常事务的处理,同时要保证自然灾害来临之际的突发高峰事务处理,还能进行日常业务的演练。
3.3 总体建设任务与分期建设内容
(一)总体建设任务
整合部门和社会信息资源,建立统一的市级农业灾害应急指挥体系。
(二)本期建设内容
新建xxx灾指挥中心办公楼xxx平方米、救灾物资储备库xx平方米,建设总面积xxx平方米。并配置交通工具和办公设施。
(三)分期建设内容
设立农业救灾周转金xx万元,调运储备小麦等其他作物种子xx吨、化肥xx吨。
组建植保机防队xx个,县级xx个,乡级xx个。并配备机动喷雾器xx台、背负式手动喷雾器xx台。
(四)项目建设期限
项目从 2011 年1月开始,力争2013年12月底完工并投入试运行。建设周期36个月。
2011年项目任务:
(1)2011年1-3月底前主要完成项目编制及上报审核。
(2)2011年4月进行农业救灾指挥中心办公楼及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土地审批、设计等工作。
(3)2011年5月—10月工程开工建设。
(4)2011年6月同时申报组建两级植保机防队工作。
(5)2011年11月开展项目资料整理、归档及总结工作,完成项目自查验收,全面完成当年各项建设任务。
(6)2011年11月—12月申请省级对基础设施建设初级验收。
2012年项目任务
(1)2012年5月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续建工作。
(3)2012年5月—7月根据资金到帐安排调运储备作物种子、化肥、农药、农膜及植保机防队设备工作。。
(4)2012年5月—8月组建两级植保机防队和减灾防灾人员培训工作。
(5)2012年9月—10月底前开展项目资料整理、归档及总结工作,完成项目自查验收,全面完成当年各项建设任务。 (6)2012年11月—12月申请省级验收。 2013年,正式投入运行及申请省级复验。
第四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4.1 投资估算
4.1.1 投资估算的有关说明
(一)根据现实条件,减灾救灾信息系统拟分期建设。本项目为三期工程,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也仅限于三期工程。
(三)县级农业救灾指挥中心办公楼建筑面积600m2,救灾物资储备库xxx平方米。
(四)设备(硬件、软件)购置费 设备价格参照厂商报价和有关资料估算。设备的运杂费包含在设备费中,不另单列。
(五)组建植保机防队经费及购置设备经费。 (六)人员培训费 人员培训实行分级培训。 4.1.2 投资估算表
总投资估算表 单位:万元
4.2资金筹措方案
xxx农业减灾救灾应急指挥体系建设项目总投资xx万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xx万元,地方自筹资金xxx万元。
第五章 效益分析
5.1管理效益
通过农业应急指挥系统的建设,最终实现减灾救灾管理从被动反应式走向前瞻式。
5.2经济效益
xxx农业减灾救灾应急平台的建设可以大大减少政府和农牧村第一线信息重复采集、节省人力成本、提高信息利用率和时效性,产生直接经济效益。为农牧部门农业减灾救灾应急平台的建设提供很强指导作用的建设方案,直接降低建设成本。
为减灾救灾应急管理决策提高及时、准确、科学的信息。
5.3社会效益
xxx农业减灾救灾应急平台的建设和组建植保机防队,有助于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
xx农业减灾救灾应急平台的建设将造福社会、造福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