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两个英译本的对比分析

青年文学家·语言研究

《醉翁亭记》两个英译本的对比分析

徐 刚 安徽省四明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 安徽 合肥 230000

摘 要:《醉翁亭记》是北宋大家欧阳修的一篇著名的山水游记散文。虽然是一篇游记,但是抒情气氛浓郁。通过风景描绘和气氛渲染,作者表达了自己被贬至滁州后欣慰与痛苦并存的复杂心情。这篇散文也被很多大家翻译成了英文,本文主要对比分析杨宪益夫妇和Herbert A. Giles的译本,以期发现他们的闪光与失彩之处,进而引出对翻译批评模式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对比分析;翻译批评模式;译文;文化;[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22-180-03

正如英国著名诗人蒲伯(Alexander Pope)在其An Essay on

Criticism 中写道: True ease in writing comes from art, not chance, As those move easiest who have learn’d to dance,翻译也不例外,要翻译欧阳修,理想的人选应该是英文水平大体和欧阳修的汉语水平相当才可以,如果仅仅靠着词典和语法逞蛮力,不但是害了自己还白白搭上了欧阳修。《醉翁亭记》是一篇古文,欧阳修行文浓妆淡抹、挥散自如,不愧为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人物。翻译他的文章必须博古通今、中西贯通,加之是诗句化的散文,那么就要考虑到韵律、对仗等语言层面的问题,这都给译者带来挑战。

Mary Snell-Hornby[2]

曾明确提出,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活动”。王佐良教授也曾指出

[6]

:“翻译工作者处理的是个别词,他

面对的则是两大片文化。” 古文本中的文化因素丰富,译者如果对源文本文化环境不够谙熟,就很难着手翻译,或者翻译中难免出错。

另外,对目标读者群的考虑也成为评论翻译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Peter Newmark [3]

指出“文章逾难,

译本逾丰,译法逾活,虽然源语言文本也许 并 不是刻意针对某个读者群、抑或只是为了自娱自乐,但是(文本的)翻译一般是以目标语言读者为服务对象的。这也就意味着,译者有义务去为他的读者提供 帮助。”

之所以选择对比分析方法,是因为有对比才有甄别,正如王宏印教授

[5]

所言,“对比分析方法的使用,对于翻译是天然的

方法”,因为翻译本身就涉及两个文本,即:原文本和译文本。下面笔者从语言、篇章和文化三个角度,以列举的方式,对两个译本展开对比分析。一、语言层面对比分析

【1】原文: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杨宪益和戴乃迭译文:And the local people may be seen making their way there and back in an endless stream, the old and in firm as well as infants in arms, men carrying burdens who sing as they go, passersby stopping to rest beneath the trees, those in front calling out and those behind answering.

Herbert A. Giles 译文[1]:

Burden-carriers sing their way along the road, travellers rest awhile under the trees; shouts from one,

responses from another; old people hobbling along; children in arms, children dragged along by hand; backwards and forwards all day long without a break;—these are the people of Ch’u.

古文字句凝练而对称,白话文形散而活泼。杨宪益和戴乃迭的译文读来有一种白话文自然、活泼、直白的感觉。另外,杨宪益和戴乃迭对译文的语序进行了调整,将“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作为段落的主题句放在段首,统领全段,比较符合英美读者的习惯,译文总体忠实于原文,但是,忽略了原文中文字的对仗。而Herbert A. Giles的译文比较简洁雅致,再现了原文对称的形式美。另外Herbert A. Giles还注意习惯表达法的运用,例如“sing their way”就明显要比杨宪益和戴乃迭译文

sing as they go”要地道的多。他充分发挥了他母语娴熟的优势。纵观Herbert A. Giles译文,多处用了比较地道的惯用法,例如:the eye wanders in rapture away……”“, well stricken in years”“, at the departure of”等等,为译文增色不少。许渊冲在其《翻译的艺术》中指出[4],翻译活动要尽量做到“三美”即:

意美、音美、形美,而三美的基础是三似:意似、音似、形似。Herbert A. Giles 的译文在“三美”上略胜一筹。

【2】原文: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杨宪益和戴乃迭译文:A man going there in the morning and returning in the evening during the changing pageant of the seasons can derive endless pleasure from the place.

Herbert A. Giles

文:Morning is the time to go thither,

returning with the shades off night; and although the place presents a different aspect with the changes of the season, its charms are subject to no interruption, but continue always.

原文句子骈散结合,那么相应的译文也要采取灵活变化的句式。此句,杨宪益和戴乃迭译文一句到底读起来比较冗长,句式单调。Herbert A. Giles 译文注意长短句结合,用分号将句意分层,读起来轻快畅达。另外,古英语词“thither ”的使用也是一处妙笔,与古汉语的意境相得益彰,韵味十足。他的译文中不光一处用到古语,另外一处他还用到了“hither ”。

【3】原文: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杨宪益和戴乃迭译文:and although men enjoy accompanying the governor there, they cannot understand his pleasure either. The governor is able to share his enjoyment with others when he is in his cups, and sober again can write an essay about it.

Herbert A. Giles 译文:So also the Governor’s friends. They rejoice with him, though they know not at what it is that he rejoices. Drunk, he can rejoice with them; sober, he can discourse with them; —such is the Governor.

杨宪益和戴乃迭译文四平八稳,忠实有余,而灵气不足。原文中的“乐”有名词用法也有动词用法,杨宪益和戴乃迭表面看来用词多样,分别用了“enjoy ”,“pleasure ”,“enjoyment ”来

““

表达,但是这些词都不是专有的文学词汇,所以敌不过Herbert A. Giles的一个“rejoice ”。 原文的语气助词“也”共出现21次,反映了欧阳修写这篇文章时的自我调侃的情趣,“Drunk, he can rejoice with them; sober, he can discourse with them”, Herbert A. Giles用这么一个对称的结构,辅以一句倒装结尾“such is the Governor ”,再现了原文语气助词表现出来的调侃的神韵。另外他的富有个性的表达方式“know not”更如神来之笔,意蕴无穷。

should you ask who is the Governor, I reply, “Ou-yang Hsiu of Lu-ling. ”结句,使读者又有了一种豁然开朗之感;而杨宪益和戴乃迭译文“Who is this governor?”直接发问,不免有唐突之嫌。三、文化层面对比分析

从文化层面看,Herbert A. Giles虽然语言底蕴充盈,但是对中国文化的了解程度要逊色很多,加之又是一个人独立完成望之蔚然而深翻译,译文错漏之处较多。略举几处:(1) 原文:【4】原文: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杨宪益和戴乃迭译文:of which those in the southwest boast the most lovely forests and dales.

Herbert A. Giles 译文:and the peaks to the south-west are clothed with a dense and beautiful growth of trees

杨宪益和戴乃迭译文“boast ”用的不错,而Herbert A. Giles 译文“are clothed with”也不逊色。“cloth ”虽是小词,但他应用娴熟,拟人的修辞方式似乎是信手拈来,将景物写地活灵活现,与欧阳修寄情山水,天人合一的境界不谋而合。Herbert A. Giles 译文多处采用拟人修辞手法,例如:“ The sun’s rays, peeping at dawn through the trees,”, “The wild flowers that exhale their perfume ……”, “when the evening sun kisses the tips of the hills,”,无不体现出译者勇于超脱原文的不凡气魄与匠心独运。

【5】原文: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杨宪益和戴乃迭译文:Now at dawn and dusk in this mountain come the changes between light and darkness: when the sun emerges, the misty woods become clear; when the clouds hang low, the grottoes are wrapped in gloom.

Herbert A. Giles 译文:The sun’s rays, peeping at dawn through the trees, by-and-by to be obscured behind gathering clouds, leaving naught but gloom around, give to this spot the alternations of morning and night.

杨宪益和戴乃迭译文以一句倒装开头,点出主题,总分结构,层次分明,但是读来呆滞,并无多少诗意;Herbert A. Giles 译文没有用拘谨的总分结构,而是以光线为着眼点,通过动词的现在分词和不定式的交替使用,自然呈现光线的明晦变化,最后以动宾结构“give to this spot the alternations of morning and night ”点题,细节鲜明、概述有力、浑然一体、如入化境。另外,这段译文独立出来便是一首写景小诗,充满诗意,这都归功于Herbert A. Giles诗意化的语言。二、篇章层面对比分析

从整个篇章角度来看,杨宪益和戴乃迭译文严格按照原文分段,没有突破原文结构的局限,读来颇费气力,一遍下来,吁吁气喘,昏昏然,不知念至何处。而Herbert A. Giles 灵活地将译文分为11个自然段,体现了译者在一定程度上的自主性。译文逐层展开、环环相扣、不知不觉,全文已过,掩卷细思,回味无穷。欧阳修开篇留下伏笔,“太守自谓也”, Herbert A. Giles的行文让我们体会到曲径通幽之妙,最后欧阳修交代“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Herbert A. Giles 则用地道而礼貌的一句“And

秀者,琅琊也。译文:over which the eye wanders in rapture away to the confines of Shantung. 此处译者对历史地理位置的误解导致误译,把滁州的琅琊山误解为山东的琅琊郡了 (2) 原文: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译文:While hard by in a nook at a bend of the road stands kiosque, commonly spoken of as the Old Drunkard’ s Arbor. 这里作者将“亭”译为“kiosque ”欠妥,因为词典对Kiosque 的解释是a small building in the street where newspapers, sweets etc are sold。(3) “酿泉”译作“Wine- Fountain ”也是误译,酿泉是酿酒之泉,实则是滁州狼牙山醉翁亭下的让泉。这里,杨宪益夫妇的译文“Brewer's Spring“比较准确。(4) “颓然乎其间者”翻译成“bald at the top of his head(秃顶)“也是一处明显误译,作者明显将“颓然”理解错了。

相比之下,杨宪益和戴乃迭的译文,总体看来,基本无错漏,对浸透了中国文化的专有词汇的翻译也是恰到好处。例如,将“醉翁亭”译为“the Roadside Hut of the Old Drunkard”要比“kiosque ”准确得多。这可能要归功于他们中西合璧的效果,而Herbert A. Giles 则似乎少了个中国贤内助。结论:

通过对比分析两篇译文,我们不仅看到了“文” 与“ 白”的较量、“化”与“虚”的悖论,更看到了“美”与“忠”的博弈。杨宪益夫妇的译文读来平白自然、忠实准确,但相对比较拘谨;而Herbert A. Giles 的译文充分发挥了译者自身的语言功底,用词典雅、长短相间、层次分明、行云流水、诗意盎然,读来抑扬顿挫,轻松明快,不仅译出了原文的“意美” ,更译出了原文的“音美” 和“形美”。如果说杨宪益和戴乃迭的译文是一种文学翻译,那么Herbert A. Giles的译文则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升华为一种翻译文学,是对原文本的再创作。

中国的翻译批评存在过三个参考标准模式,“信、达、雅”三维模式、“神似、形似”二维模式、“化境”的一维模式。三种模式都比较经典,但是都偏主观笼统。从以上对比分析看,此三种模式似乎都不适合单独用来进行翻译批评。杨宪益和戴乃迭的译文虽然忠实、达意,但是不够美;Herbert A. Giles的译文虽然错漏不少,但是雅致有余;没法说哪个更神似和形似,杨宪益和戴乃迭对原文的把握以及为目标读者的接受似乎已入化境,而Herbert A. Giles的古文功底、字斟句酌似乎又把他推入更高一层的化境。许渊冲的“三美”倒是可以作为评判标准,但是笔者认为,美是一种镜花水月般的意境,倒映在读者的心田,翻译应以读者为导向,做不到完全符合,但是至少可以向读者的审美情趣趋近。而就翻译批评模式的构建来说,需要综合考虑诸多因素,语言要素、思想倾向、文化张力、文体对应、风

(下转第183页)

候应考虑到这些特征,选择适当的官方语言将其译出。但是:

On était au commencement d’avril, quand les primevères sont écloses ; un vent tiède se roule sur les plates-bandes labourées, et les jardins, comme des femmes, semblent faire leur toilette pour les fêtes de l’été.Par les barreaux de la tonnelle et au-delà tout alentour, on voyait la rivière dans la prairie, où elle dessinait sur l’herbe des sinuosités vagabondes.(Flaubert, Madame Bovary)

(正当四月初旬,樱草开花,一阵煦风吹过新掘的花畦,花园如同妇女,着意修饰,迎接夏季的节日。人从花棚的空档望出,就见河水曲曲折折,漫不经心,流过草原。——李健吾译)

这一部分是文学语言,和公文同属于雅语,但它追求浓厚的感情色彩,追求个性和特色,力求给人以美的享受。翻译的时候最忌单调古板,而应使用形象的语言,译出其风格与美。

实际上,不同的语级和语域是相互参杂的,一种语体的文章中常常出现另一种语体的词汇或句型。语体的判断是翻译活动中很重要的环节,因为这直接关系到译者是否能准确地把握原语信息以及制定怎样的翻译策略,传递语域和语级的内涵。2、感情色彩

原作者为了表达一定的思想,赋予其作品一定的感情色彩,这种色彩表现在语言运用的各个层次上:语音语调、词或短语、句子的形式和结构等诸方面。(1)词或短语的感情色彩

感情色彩更多更直接的反映在词语的选择上。词语的感情色彩表现在词义的褒贬和强弱两方面。法语中有很多同义词和近义词,它们虽然表示相同的事物、品质、行为和概念,但往往词义的褒贬色彩不同,各自的补充意义或隐含意义不同,词义的强弱程度也有差异,在翻译中,应注意判断原语词语的感情色彩,并准确的表现在译语中。如:

Je dois obéir au règlement, je ne suis qu’un modeste employé.(我必须遵守规定,我只是名普通员工。)

Comment ? Un simple employé ose me faire des remarques. Il va voir qui je suis !

(什么?一名小小的职员竟敢对我指手画脚。不去看看我是谁!)

这两个句子中modeste 和simple 均是“普通的、平凡的”,但是modeste 通常是谦逊的自我评价,在这里是中性词,而simple 在这里是指职位地下,身份卑微的意思,含有贬义。翻译的时候,应该选择不同的译入语将其准确译出。

En plein nuit, M. Escarpit alla ouvrir. Devant lui, se tenait un petit homme, à la veste mouillée, au regard triste, avec un vieux mégot éteint. A sa grande surprise, il dit doucement : c’est moi, Pablo.

(深夜,埃斯卡皮先生起来开门。站在他面前的是一个矮小的男人,外套湿漉漉的,神情沮丧,嘴上叼着熄灭的烟头。正(上接第181页)

格类型、审美趣味等等都应考虑进来。目前更需要的是一个客观、合理、量化、综合的翻译批评模式。参考文献:

[1] Herbert A. Giles (1922). GEMS OF CHINESE LITERATURE. [M]. SHANGHAI. BELLY AND MALSY, LIMITED. P158.

[2] Mary Snell-Hornb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r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1988, Chapter 2.

[3] Newmark, P. (2001).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M].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P128.

[4] 许渊冲. 《翻译的艺术》.[M]. 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 2006. P74[5] 王宏印. 《文学翻译批评论稿》. [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5年. P95

[6] 王佐良. 《翻译:思考与试笔》. [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年. P34

在他惊讶不已时,听见那人低声说道:” )“是我,巴勃罗。

Sans remarquer le camion, le conducteur commença à doubler la voiture devant lui. Il aperçu le camion qui arrivait, qui était là. Avec un effarement indicible, il voyait qu’il grossissait, grossissait toujours.

(司机没有注意到卡车开过来就开始赶超前面的小汽车,当他突然发现的时候,卡车已经到跟前了。他感到说不出的惊恐,仿佛看见自己变大,一直变大。)

M. Escarpit, le lendemain, passa la soirée chez de nouveaux amis. A son grand étonnement, on connaissait aussi Pablo, l’homme à tout faire.

(第二天,埃斯卡皮先生到新朋友家消磨时间。他诧异的发现大家都认识巴勃罗这个无事不做的家伙。)

surprise, effarement, étonnement均有“惊讶”的含义,但它们的强弱程度不同,l ’étonnement, c’est un sentiment de vive surprise ; l’effarement, c’est un étonnement très intense,这三个词的强弱程度从弱到强依次是surprise, étonnement, effarement.翻译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汉语中不同程度的词将其一一译出。(2)句式反映的感情色彩

相同的内容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同样可以反映出不同的感情色彩,形成强弱不同的情绪和语气。如:

Il connaît bien cette rérion.(他非常了解这个地区。)

Sûrement, il la connaît, cette région.

)(肯定的,他非常了解这个地区。

Il connaît cette région, il n’y a aucun doute.(他非常了解这个地区,这毫无疑问。)

第一句是不带感情色彩的中性句,第二句使用强调手法加强语气,第三句用并列句强调,否定形式更加加强语气。又如:

Tu ne dois pas fumer dans la salle.(你不应该在大厅里抽烟。)Ne fume pas dans la salle !(不要在大厅里抽烟!)

第二句使用命令式,语气更强烈。

译者的首要任务是传递原语的内容美,尽可能忠实于原语的内容,保留原有的风味。在翻译中,只有在准确的理解并判断原语文本的语体和感情色彩的基础上,才能准确的表达原语文本的内容美,这是翻译之前我们必须做的。

[1] 方仁杰著,《法语实用文体与练习》,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年。

[2] 罗顺江、马彦华著,《法汉翻译理论与实践》,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年。

[3] 冯百才著,《新编法译汉教程》,外文出版社,2004年。

参考文献:

青年文学家·语言研究

《醉翁亭记》两个英译本的对比分析

徐 刚 安徽省四明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 安徽 合肥 230000

摘 要:《醉翁亭记》是北宋大家欧阳修的一篇著名的山水游记散文。虽然是一篇游记,但是抒情气氛浓郁。通过风景描绘和气氛渲染,作者表达了自己被贬至滁州后欣慰与痛苦并存的复杂心情。这篇散文也被很多大家翻译成了英文,本文主要对比分析杨宪益夫妇和Herbert A. Giles的译本,以期发现他们的闪光与失彩之处,进而引出对翻译批评模式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对比分析;翻译批评模式;译文;文化;[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22-180-03

正如英国著名诗人蒲伯(Alexander Pope)在其An Essay on

Criticism 中写道: True ease in writing comes from art, not chance, As those move easiest who have learn’d to dance,翻译也不例外,要翻译欧阳修,理想的人选应该是英文水平大体和欧阳修的汉语水平相当才可以,如果仅仅靠着词典和语法逞蛮力,不但是害了自己还白白搭上了欧阳修。《醉翁亭记》是一篇古文,欧阳修行文浓妆淡抹、挥散自如,不愧为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人物。翻译他的文章必须博古通今、中西贯通,加之是诗句化的散文,那么就要考虑到韵律、对仗等语言层面的问题,这都给译者带来挑战。

Mary Snell-Hornby[2]

曾明确提出,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活动”。王佐良教授也曾指出

[6]

:“翻译工作者处理的是个别词,他

面对的则是两大片文化。” 古文本中的文化因素丰富,译者如果对源文本文化环境不够谙熟,就很难着手翻译,或者翻译中难免出错。

另外,对目标读者群的考虑也成为评论翻译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Peter Newmark [3]

指出“文章逾难,

译本逾丰,译法逾活,虽然源语言文本也许 并 不是刻意针对某个读者群、抑或只是为了自娱自乐,但是(文本的)翻译一般是以目标语言读者为服务对象的。这也就意味着,译者有义务去为他的读者提供 帮助。”

之所以选择对比分析方法,是因为有对比才有甄别,正如王宏印教授

[5]

所言,“对比分析方法的使用,对于翻译是天然的

方法”,因为翻译本身就涉及两个文本,即:原文本和译文本。下面笔者从语言、篇章和文化三个角度,以列举的方式,对两个译本展开对比分析。一、语言层面对比分析

【1】原文: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杨宪益和戴乃迭译文:And the local people may be seen making their way there and back in an endless stream, the old and in firm as well as infants in arms, men carrying burdens who sing as they go, passersby stopping to rest beneath the trees, those in front calling out and those behind answering.

Herbert A. Giles 译文[1]:

Burden-carriers sing their way along the road, travellers rest awhile under the trees; shouts from one,

responses from another; old people hobbling along; children in arms, children dragged along by hand; backwards and forwards all day long without a break;—these are the people of Ch’u.

古文字句凝练而对称,白话文形散而活泼。杨宪益和戴乃迭的译文读来有一种白话文自然、活泼、直白的感觉。另外,杨宪益和戴乃迭对译文的语序进行了调整,将“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作为段落的主题句放在段首,统领全段,比较符合英美读者的习惯,译文总体忠实于原文,但是,忽略了原文中文字的对仗。而Herbert A. Giles的译文比较简洁雅致,再现了原文对称的形式美。另外Herbert A. Giles还注意习惯表达法的运用,例如“sing their way”就明显要比杨宪益和戴乃迭译文

sing as they go”要地道的多。他充分发挥了他母语娴熟的优势。纵观Herbert A. Giles译文,多处用了比较地道的惯用法,例如:the eye wanders in rapture away……”“, well stricken in years”“, at the departure of”等等,为译文增色不少。许渊冲在其《翻译的艺术》中指出[4],翻译活动要尽量做到“三美”即:

意美、音美、形美,而三美的基础是三似:意似、音似、形似。Herbert A. Giles 的译文在“三美”上略胜一筹。

【2】原文: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杨宪益和戴乃迭译文:A man going there in the morning and returning in the evening during the changing pageant of the seasons can derive endless pleasure from the place.

Herbert A. Giles

文:Morning is the time to go thither,

returning with the shades off night; and although the place presents a different aspect with the changes of the season, its charms are subject to no interruption, but continue always.

原文句子骈散结合,那么相应的译文也要采取灵活变化的句式。此句,杨宪益和戴乃迭译文一句到底读起来比较冗长,句式单调。Herbert A. Giles 译文注意长短句结合,用分号将句意分层,读起来轻快畅达。另外,古英语词“thither ”的使用也是一处妙笔,与古汉语的意境相得益彰,韵味十足。他的译文中不光一处用到古语,另外一处他还用到了“hither ”。

【3】原文: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杨宪益和戴乃迭译文:and although men enjoy accompanying the governor there, they cannot understand his pleasure either. The governor is able to share his enjoyment with others when he is in his cups, and sober again can write an essay about it.

Herbert A. Giles 译文:So also the Governor’s friends. They rejoice with him, though they know not at what it is that he rejoices. Drunk, he can rejoice with them; sober, he can discourse with them; —such is the Governor.

杨宪益和戴乃迭译文四平八稳,忠实有余,而灵气不足。原文中的“乐”有名词用法也有动词用法,杨宪益和戴乃迭表面看来用词多样,分别用了“enjoy ”,“pleasure ”,“enjoyment ”来

““

表达,但是这些词都不是专有的文学词汇,所以敌不过Herbert A. Giles的一个“rejoice ”。 原文的语气助词“也”共出现21次,反映了欧阳修写这篇文章时的自我调侃的情趣,“Drunk, he can rejoice with them; sober, he can discourse with them”, Herbert A. Giles用这么一个对称的结构,辅以一句倒装结尾“such is the Governor ”,再现了原文语气助词表现出来的调侃的神韵。另外他的富有个性的表达方式“know not”更如神来之笔,意蕴无穷。

should you ask who is the Governor, I reply, “Ou-yang Hsiu of Lu-ling. ”结句,使读者又有了一种豁然开朗之感;而杨宪益和戴乃迭译文“Who is this governor?”直接发问,不免有唐突之嫌。三、文化层面对比分析

从文化层面看,Herbert A. Giles虽然语言底蕴充盈,但是对中国文化的了解程度要逊色很多,加之又是一个人独立完成望之蔚然而深翻译,译文错漏之处较多。略举几处:(1) 原文:【4】原文: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杨宪益和戴乃迭译文:of which those in the southwest boast the most lovely forests and dales.

Herbert A. Giles 译文:and the peaks to the south-west are clothed with a dense and beautiful growth of trees

杨宪益和戴乃迭译文“boast ”用的不错,而Herbert A. Giles 译文“are clothed with”也不逊色。“cloth ”虽是小词,但他应用娴熟,拟人的修辞方式似乎是信手拈来,将景物写地活灵活现,与欧阳修寄情山水,天人合一的境界不谋而合。Herbert A. Giles 译文多处采用拟人修辞手法,例如:“ The sun’s rays, peeping at dawn through the trees,”, “The wild flowers that exhale their perfume ……”, “when the evening sun kisses the tips of the hills,”,无不体现出译者勇于超脱原文的不凡气魄与匠心独运。

【5】原文: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杨宪益和戴乃迭译文:Now at dawn and dusk in this mountain come the changes between light and darkness: when the sun emerges, the misty woods become clear; when the clouds hang low, the grottoes are wrapped in gloom.

Herbert A. Giles 译文:The sun’s rays, peeping at dawn through the trees, by-and-by to be obscured behind gathering clouds, leaving naught but gloom around, give to this spot the alternations of morning and night.

杨宪益和戴乃迭译文以一句倒装开头,点出主题,总分结构,层次分明,但是读来呆滞,并无多少诗意;Herbert A. Giles 译文没有用拘谨的总分结构,而是以光线为着眼点,通过动词的现在分词和不定式的交替使用,自然呈现光线的明晦变化,最后以动宾结构“give to this spot the alternations of morning and night ”点题,细节鲜明、概述有力、浑然一体、如入化境。另外,这段译文独立出来便是一首写景小诗,充满诗意,这都归功于Herbert A. Giles诗意化的语言。二、篇章层面对比分析

从整个篇章角度来看,杨宪益和戴乃迭译文严格按照原文分段,没有突破原文结构的局限,读来颇费气力,一遍下来,吁吁气喘,昏昏然,不知念至何处。而Herbert A. Giles 灵活地将译文分为11个自然段,体现了译者在一定程度上的自主性。译文逐层展开、环环相扣、不知不觉,全文已过,掩卷细思,回味无穷。欧阳修开篇留下伏笔,“太守自谓也”, Herbert A. Giles的行文让我们体会到曲径通幽之妙,最后欧阳修交代“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Herbert A. Giles 则用地道而礼貌的一句“And

秀者,琅琊也。译文:over which the eye wanders in rapture away to the confines of Shantung. 此处译者对历史地理位置的误解导致误译,把滁州的琅琊山误解为山东的琅琊郡了 (2) 原文: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译文:While hard by in a nook at a bend of the road stands kiosque, commonly spoken of as the Old Drunkard’ s Arbor. 这里作者将“亭”译为“kiosque ”欠妥,因为词典对Kiosque 的解释是a small building in the street where newspapers, sweets etc are sold。(3) “酿泉”译作“Wine- Fountain ”也是误译,酿泉是酿酒之泉,实则是滁州狼牙山醉翁亭下的让泉。这里,杨宪益夫妇的译文“Brewer's Spring“比较准确。(4) “颓然乎其间者”翻译成“bald at the top of his head(秃顶)“也是一处明显误译,作者明显将“颓然”理解错了。

相比之下,杨宪益和戴乃迭的译文,总体看来,基本无错漏,对浸透了中国文化的专有词汇的翻译也是恰到好处。例如,将“醉翁亭”译为“the Roadside Hut of the Old Drunkard”要比“kiosque ”准确得多。这可能要归功于他们中西合璧的效果,而Herbert A. Giles 则似乎少了个中国贤内助。结论:

通过对比分析两篇译文,我们不仅看到了“文” 与“ 白”的较量、“化”与“虚”的悖论,更看到了“美”与“忠”的博弈。杨宪益夫妇的译文读来平白自然、忠实准确,但相对比较拘谨;而Herbert A. Giles 的译文充分发挥了译者自身的语言功底,用词典雅、长短相间、层次分明、行云流水、诗意盎然,读来抑扬顿挫,轻松明快,不仅译出了原文的“意美” ,更译出了原文的“音美” 和“形美”。如果说杨宪益和戴乃迭的译文是一种文学翻译,那么Herbert A. Giles的译文则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升华为一种翻译文学,是对原文本的再创作。

中国的翻译批评存在过三个参考标准模式,“信、达、雅”三维模式、“神似、形似”二维模式、“化境”的一维模式。三种模式都比较经典,但是都偏主观笼统。从以上对比分析看,此三种模式似乎都不适合单独用来进行翻译批评。杨宪益和戴乃迭的译文虽然忠实、达意,但是不够美;Herbert A. Giles的译文虽然错漏不少,但是雅致有余;没法说哪个更神似和形似,杨宪益和戴乃迭对原文的把握以及为目标读者的接受似乎已入化境,而Herbert A. Giles的古文功底、字斟句酌似乎又把他推入更高一层的化境。许渊冲的“三美”倒是可以作为评判标准,但是笔者认为,美是一种镜花水月般的意境,倒映在读者的心田,翻译应以读者为导向,做不到完全符合,但是至少可以向读者的审美情趣趋近。而就翻译批评模式的构建来说,需要综合考虑诸多因素,语言要素、思想倾向、文化张力、文体对应、风

(下转第183页)

候应考虑到这些特征,选择适当的官方语言将其译出。但是:

On était au commencement d’avril, quand les primevères sont écloses ; un vent tiède se roule sur les plates-bandes labourées, et les jardins, comme des femmes, semblent faire leur toilette pour les fêtes de l’été.Par les barreaux de la tonnelle et au-delà tout alentour, on voyait la rivière dans la prairie, où elle dessinait sur l’herbe des sinuosités vagabondes.(Flaubert, Madame Bovary)

(正当四月初旬,樱草开花,一阵煦风吹过新掘的花畦,花园如同妇女,着意修饰,迎接夏季的节日。人从花棚的空档望出,就见河水曲曲折折,漫不经心,流过草原。——李健吾译)

这一部分是文学语言,和公文同属于雅语,但它追求浓厚的感情色彩,追求个性和特色,力求给人以美的享受。翻译的时候最忌单调古板,而应使用形象的语言,译出其风格与美。

实际上,不同的语级和语域是相互参杂的,一种语体的文章中常常出现另一种语体的词汇或句型。语体的判断是翻译活动中很重要的环节,因为这直接关系到译者是否能准确地把握原语信息以及制定怎样的翻译策略,传递语域和语级的内涵。2、感情色彩

原作者为了表达一定的思想,赋予其作品一定的感情色彩,这种色彩表现在语言运用的各个层次上:语音语调、词或短语、句子的形式和结构等诸方面。(1)词或短语的感情色彩

感情色彩更多更直接的反映在词语的选择上。词语的感情色彩表现在词义的褒贬和强弱两方面。法语中有很多同义词和近义词,它们虽然表示相同的事物、品质、行为和概念,但往往词义的褒贬色彩不同,各自的补充意义或隐含意义不同,词义的强弱程度也有差异,在翻译中,应注意判断原语词语的感情色彩,并准确的表现在译语中。如:

Je dois obéir au règlement, je ne suis qu’un modeste employé.(我必须遵守规定,我只是名普通员工。)

Comment ? Un simple employé ose me faire des remarques. Il va voir qui je suis !

(什么?一名小小的职员竟敢对我指手画脚。不去看看我是谁!)

这两个句子中modeste 和simple 均是“普通的、平凡的”,但是modeste 通常是谦逊的自我评价,在这里是中性词,而simple 在这里是指职位地下,身份卑微的意思,含有贬义。翻译的时候,应该选择不同的译入语将其准确译出。

En plein nuit, M. Escarpit alla ouvrir. Devant lui, se tenait un petit homme, à la veste mouillée, au regard triste, avec un vieux mégot éteint. A sa grande surprise, il dit doucement : c’est moi, Pablo.

(深夜,埃斯卡皮先生起来开门。站在他面前的是一个矮小的男人,外套湿漉漉的,神情沮丧,嘴上叼着熄灭的烟头。正(上接第181页)

格类型、审美趣味等等都应考虑进来。目前更需要的是一个客观、合理、量化、综合的翻译批评模式。参考文献:

[1] Herbert A. Giles (1922). GEMS OF CHINESE LITERATURE. [M]. SHANGHAI. BELLY AND MALSY, LIMITED. P158.

[2] Mary Snell-Hornb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r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1988, Chapter 2.

[3] Newmark, P. (2001).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M].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P128.

[4] 许渊冲. 《翻译的艺术》.[M]. 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 2006. P74[5] 王宏印. 《文学翻译批评论稿》. [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5年. P95

[6] 王佐良. 《翻译:思考与试笔》. [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年. P34

在他惊讶不已时,听见那人低声说道:” )“是我,巴勃罗。

Sans remarquer le camion, le conducteur commença à doubler la voiture devant lui. Il aperçu le camion qui arrivait, qui était là. Avec un effarement indicible, il voyait qu’il grossissait, grossissait toujours.

(司机没有注意到卡车开过来就开始赶超前面的小汽车,当他突然发现的时候,卡车已经到跟前了。他感到说不出的惊恐,仿佛看见自己变大,一直变大。)

M. Escarpit, le lendemain, passa la soirée chez de nouveaux amis. A son grand étonnement, on connaissait aussi Pablo, l’homme à tout faire.

(第二天,埃斯卡皮先生到新朋友家消磨时间。他诧异的发现大家都认识巴勃罗这个无事不做的家伙。)

surprise, effarement, étonnement均有“惊讶”的含义,但它们的强弱程度不同,l ’étonnement, c’est un sentiment de vive surprise ; l’effarement, c’est un étonnement très intense,这三个词的强弱程度从弱到强依次是surprise, étonnement, effarement.翻译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汉语中不同程度的词将其一一译出。(2)句式反映的感情色彩

相同的内容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同样可以反映出不同的感情色彩,形成强弱不同的情绪和语气。如:

Il connaît bien cette rérion.(他非常了解这个地区。)

Sûrement, il la connaît, cette région.

)(肯定的,他非常了解这个地区。

Il connaît cette région, il n’y a aucun doute.(他非常了解这个地区,这毫无疑问。)

第一句是不带感情色彩的中性句,第二句使用强调手法加强语气,第三句用并列句强调,否定形式更加加强语气。又如:

Tu ne dois pas fumer dans la salle.(你不应该在大厅里抽烟。)Ne fume pas dans la salle !(不要在大厅里抽烟!)

第二句使用命令式,语气更强烈。

译者的首要任务是传递原语的内容美,尽可能忠实于原语的内容,保留原有的风味。在翻译中,只有在准确的理解并判断原语文本的语体和感情色彩的基础上,才能准确的表达原语文本的内容美,这是翻译之前我们必须做的。

[1] 方仁杰著,《法语实用文体与练习》,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年。

[2] 罗顺江、马彦华著,《法汉翻译理论与实践》,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年。

[3] 冯百才著,《新编法译汉教程》,外文出版社,2004年。

参考文献:


相关内容

  • 从文学文体学论角度对比和赏析[飞鸟集]不同译本
  • 摘 要:<飞鸟集>是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的代表作之一,影响深远,在世界各地被译为多种文字版本,是最早被译为中文版的泰戈尔作品之一,本文以郑振铎和徐翰林两个不同译本作为研究对象,从文学文体学的角度出发,分别就词汇.句法和修辞三方面进行对比赏析,研究发现,郑译保留了原文的散文体,选词造句上也再 ...

  • 夏衍[野草]两个英译本的对比及赏析
  • 摘 要:夏衍的散文<野草>的两个英译本(张培基译和刘士聪译)都是出色的汉译英佳作,二者的译作各有千秋,在词句选用.句式结构.叙事方式上都有各自的风格.该文通过对两个译文的对比及分析着重关注散文翻译的技巧和方法. 关键词:野草 翻译技巧 象征 词义选择 归化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 ...

  • 冯象[创世纪]译本与[圣经?和合本]对比
  • 作者简介:杜媛媛(1989.12.10-),女,河北省保定市易县,陕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2012级翻译硕士)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摘 要:冯象为北大英美文学硕士,哈佛中古文学博士,耶鲁法律博士,代表作为<创世纪:传说与译注>.同时,冯象译本也是现在最流行的圣经翻译译本之一.本文作者对冯 ...

  • 从两种译本的比较看比喻意义的翻译
  • [摘要]本文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针对<了不起的盖茨比>两个中文译本中比喻意义的翻译进行了对比研究,认为为了实现读者效果的大程度对等,必然需要奈达的"功能对等". [关键词]功能对等 效果 比喻意义 奈达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 ...

  • 从翻译美学角度赏析[匆匆]的两个译本
  • [摘 要]本文借助翻译美学理论,对比<匆匆>张培基和朱纯深的两个译本,分析散文翻译中的美学特质,从翻译美学的翻译客体的两个方面,研究赏析翻译之美. [关键词]翻译美学:翻译客体 [中图分类号]H08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001-01 ...

  • 浅析英文商标翻译中的问题及对策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Autonomy in Listen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 2 论<双城记>中卡登形象的塑造及其意义 3 电影字幕英汉翻译中网络流行语的现象研究 4 欧•亨利短篇 ...

  • 英语谚语中的道德观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2 <推销员之死>中的反英雄主义 3 网络英语的缩略词的构成特征及其应用研究 4 A Contrastive Study of Politeness Principle in English and ...

  • [红楼梦]中[好了歌]两英译本之差异分析
  • [摘 要] <红楼梦>在思想内涵和语言成就等方面都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座丰碑.自其问世以来,许多翻译家都致身于它的翻译与研究,致使它的译本繁多.其中被广泛使用和受普遍好评的有两个版本:由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翻译的版本和由英国汉学家戴卫霍克斯和约翰敏福德合译的版本.这两种版本的翻译各有千秋,难 ...

  • 读者反映论视角下的[匆匆]英译本赏析
  • 摘 要: <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全文语言真切质朴.行文流畅,虽字数不多,却寓意深远,不乏译者青睐.一个好的翻译应充分考虑到目的语读者的反映,尽量克服文化障碍,力求帮助目的语读者获得与原语读者相同的感受,达到文化交流和传递信息的目的.本文通过借助奈达的读者反映论,主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