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教师版

《边城》导学案

班级: 小组: 姓名: 评价:

【学习目标】

1.了解沈从文及其创作情况;感受湘西风土人情,理解小说的文化内涵,领会小说主题。

2.通过诵读,品味语言,走进作者构筑的善与美的理想世界,在合作探究中,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学会分析人物形象;结合社会背景与人物性格,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3.通过这颗“千古不磨的珠玉”,这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图景,感悟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性,树立爱世界、爱人类、爱生活的高尚情操。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先熟读课文,将重点的字音、字形、词语等基础知识勾画出来,再研读本学案。

2.认真限时、独立完成,规范书写,保证学案完成,努力提高质量。

【预 习 案】

一、知识链接

1.沈从文与《边城》

沈从文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一位文学巨匠,生长在湘西边陲的他尤其擅长描写湘西的风土人情,一度被称作是乡土小说别具一格的代表人物。自称“乡下人”的沈从文,在成为作家之前,几乎未受过正规的教育。他说“我实在是个乡下人。说乡下人我毫无骄傲,也不自贬,乡下人照例有根深蒂固永远是乡巴佬的性情,爱憎和哀乐自有他独特的式样,与城中人截然不同”!这乡下人又因为从小漂泊江湖,各处奔跑、挨饿受冻,身体发育受了障碍,另外却发育了想象,而且储蓄了一点点人生经验。乡下的生活及人生经验的储蓄,成为他笔下湘西作品的素材源泉。沈从文的作品数量繁多,文章取材广,写作手法多种多样,但是他最执着于追求和表现的就是他那种纯真且带有湘西原始意味的人性美和人情美,沈从文生活在山清水秀的湘西边地苦苦构筑他理想的人生形态。生命、人性、自然三者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和谐而统一的完美诠释。中篇小说《边城》可谓其湘西作品的代表篇章,此外,长篇小说《长河》、散文集《湘西》和《湘行散记》也是作者描写湘西世界的重要著作,湘西的美丽、神秘、霸蛮及湘西的风土人情被沈从文用笔挥洒得淋漓尽致。

2.写作背景

《边城》完成于1934年4月19日,是作者的代表作。关于这篇小说的创作动机,作者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我主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小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得的一份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全篇以翠翠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湘西地方的风情美和人性美。

3.相关评论

著名作家汪曾祺说:“《边城》的语言是沈从文盛年的语言,最好的语言。既不似初期那样的放笔横扫,不加节制;也不似后期那样过事雕琢,流于晦涩。这时期的语言,每一句都“鼓立”饱满,充满水分,酸甜合度,像一篮新摘的烟台玛瑙樱桃。”

汪曾祺对沈从文还有过一句评语:“除了鲁迅,还有谁的文学成就比他高呢?”

沈从文小说独具地方特色。他的题材、人物、自然景色、风土人情、语言,无不涂上“湘西”的标记。题材是湘西社会日常生活中摄取的:人物是湘西农村的“愚夫俗子”,一批土生土长的“乡下人”;景色更是湘西山山水水迷人的美景。沈从文更是描绘风土人情的高手,他画出一幅幅风俗长卷,婚嫁、习俗、服饰、神话、传说、信仰、礼节„„无所不有,无所不奇,使他成为现代中国的“风俗画家”。他特别善于揭示这些一代一代流传的古风习俗人情世态所包含的人情美和人性美,令人神往,令人惊叹。加上沈从文运用泥味土香十足的方言土语,这更使他的小说充满浓郁的湘西地方特色。

二、给加点字注音

泅水( ) 茶峒( ) 傩送( ) 安辑( ) 蘸酒( ) .....

伶俐( ) 擂鼓( ) 老鹳河( ) 氽( ) 鞶鼓( ) ......

碧溪岨( ) 欺侮( ) 悖时( ) 喧阗( ) 镇筸( ) .....

棕榈( ) 拮据( ) 泱泱( ) 歇憩( ) 睨( ) ......

二、整体感知:阅读全文,把握选文的内容,理清情节结构。

第三章:介绍茶峒端午节赛龙舟的风俗,以及今年龙舟比赛的准备情况。

第四章:倒叙两年前翠翠和二老傩送在端午节的邂逅。

第五章:倒叙一年前的端午节,翠翠和大老相遇以及爷爷提亲的玩笑在翠翠心上造成的波澜。

第六章:回到现在,写祖孙两人和过渡客的遭遇以及送亲队伍在翠翠心头引起的涟漪。

这四章小说,时间安排忽而眼前忽而追忆,回环往复,而又呼应衔接,使情节内容跌宕起伏,也极大地丰富拓展了人物的心灵世界。

【我的疑问】(至少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

【探 究 案】

1、有人说,《边城》是一支湘西山村生活的牧歌,展现了一幅古朴而动人的湘西风情画卷。阅读课文,说说文中有哪些地方体现出这一点?

(一)风景美:‚豆绿色‛‚银色薄雾‛,象征了纯洁、原始和无污染

(二)风俗美:端午节风俗(穿新衣、画王字、吃鱼吃肉、看划船、划船靠前可领赏、放鞭炮、军民追赶大雄鸭、包尖角粽子、迎婚送亲给红包)新年(狮子龙灯、锣鼓炮仗烟火)和谐、淳朴

(三)人情美: 1、军与民、官与民(安居乐业、与民同乐)。2、赛龙舟的水手之间、穷人与富人(顺顺、团总)、爷爷与卖皮纸商人、爷爷与代理看船的(善良、淳朴、敦厚、乐于助人)。3、翠翠与傩送:邂逅、误会、朦胧、情窦初开。4、翠翠与爷爷:女孩的心事真难猜,翠翠单纯活泼、天真无邪,善良温顺,乖巧可人;又情窦初开,不免思绪纷乱,举动反常,总之,自然而健康,符合人的本性老船工有湘西底层人的淳朴、诚实和坚忍,虽然生活清贫,却乐善好施,洒脱中又时露迂阔,对孙女充满悲悯的疼爱 。

2、作者在小说中从祖孙情、爱情、军民情、邻里情、朋友情、摆渡情、人物情等多方面构筑了一个人性美的理想王国。撷取最打动你的细节,谈谈你在当中感悟到的人性之美。

(一)祖孙情 :爷爷关爱翠翠,翠翠爱戴爷爷。文中很多方面都能形象表现出这种浓浓的祖孙情,如:(1)老船夫即刻把船拉过来,一面拉船,一面哑声儿喊问:‚翠翠,翠翠,是不是你?‛翠翠不理会祖父,口中却轻轻地说:‚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里鲤鱼吃去了‛‚即刻‛,反映了老船夫动作的灵敏、迅速‚一面……一面……‛的连词运用以及‚翠翠,翠翠‛的连声呼唤,都说明了爷爷的焦急‚哑‛字,表现出爷爷的苍老以及急促地神态这些都表明了老船夫对孙女真诚的爱护‚轻轻‛地说,是翠翠故意不让爷爷听见,‚不是……不是……‛‚早被‛这些心理描写,鲜明地表现出翠翠对爷爷的嗔怪,但这种嗔怪又不大声张扬,只说给自己听,不惹爷爷生气表现出翠翠对爷爷爱戴 。(2)祖父说:‚顺顺真是个好人,大方得很大老也很好这一家人都很好!‛翠翠说:‚一家人都好,你认识他们一家人吗?‛爷爷为翠翠的婚事操心,要提醒翠翠,又怕触动了少女敏感害羞的心,说话很小心先说顺顺好,再说大老好,最后又似乎多余地说‚这一家人都好‛可见爷爷对翠翠的爱是多么细致入微‚一家人都好,你认识他们一家人吗?‛是翠翠的娇嗔,表现少女情窦初开的娇羞。(3)(祖父)不加检点笑着说:‚翠翠,假若大老要你做媳妇,请人来做媒,你答应不答应?‛翠翠就说:‚爷爷,你疯了!再说我就生你的气!‛懂得孙女的害羞与懂事,不主动袒露心迹‚不加检点笑着说‛表现出爷爷心情的迫切,但为了考虑孙女的心理承受力,他故意带着玩笑的口吻来明确试探,可见爷爷用心良苦‚你疯了!‛一则表现出翠翠对婚事的重视与掩饰心态,还表现出对爷爷乱点鸳鸯谱的嗔怪这些神态和语言描写,表现出祖孙之间亲密无间的感情

(二)军民情:官民同乐,军民一家

‚十余年来主持地方军事的,知道注重在安辑保守,处置还得法,并无特别变故发生水陆商务既不至于受战争停顿,也不至于为土匪影响,一切莫不极有秩序,人民也莫不安分乐生‛‚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好事的军人,当每次某一船只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五百响鞭炮‛‚你爷爷一定到军营里喝里酒,醉倒后,被人抬回去了‛‚照例可以看到军营里和各乡来的狮子龙灯……好勇取乐的军士……‛其中‚注重‛写出了以民为本的慎重态度,‚得法‛表明了治安方法的得当,‚既……也……‛表现出治安成果的巨大,‚莫不‛是从范围上、‚极‛从程度上写出了官民同乐的普

遍现象,‚好事‛写出了军士的主动性,‚必‛、‚照例‛写出了端午军民同乐的常规性、有序性,‚抬‛写出了军民一家亲的真诚之爱这些都鲜明地表现出官民同乐、军民一家、政通人和的社会状况,构筑了其乐融融的理想的社会生活模式 。

(三)邻里情:有仁有义,爱心奉献

(1)‚为守渡船的老家伙称赞了那只肥鸭两次,顺顺就要大老把鸭子给翠翠且知道祖孙二人所过的日子,十分拮据,节日里自己不能包粽子,又送了许多尖角粽子‛‚肥鸭‛说明鸭子的肥大健硕,是代表荣誉的战利品将它不假思索地送于祖孙俩,说明顺顺的慷慨大方、尊老爱幼‚且知道‛、‚又送了许多‛说明顺顺并不是为富不仁之徒,而是心里装有贫困人家,一有机会就真心相助,慷慨解囊也照应了前文的‚凡帮助人远离患难,便是入火,人到八十岁,也还是成为这个人一种不可逃避的责任‛ 。(2)‚那人向祖父说,翠翠长得很美问过翠翠的年纪,又问有没有了人家‛称赞翠翠长得很美,表明了顺顺对翠翠的喜爱,‚问‛了‚又问‛,表现出长辈对晚辈的那份关爱之情这些都表现出顺顺的仁义慈善美德 。(3)‚翠翠赶即为那人点上火把,让他有火把照路人过了小溪上小山时,翠翠同祖父在船上望着,翠翠说:‘爷爷,看喽罗上山了啊!’‛‚赶即‛,表明翠翠不假思索,行动迅速,主动为他人着想‚望着‛、‚上山了‛写出了翠翠同祖父视邻里如家人,目送时间之长,情意之真 。

(四)朋友情:人生知己,同怀视之

(1)‚溪边的那个朋友,也应当来看看年轻人的热闹,回去一趟,换换地位还来得及‛,‚看得好就不必再回来‛‚也‛、‚换换‛、‚不必‛表现出老船夫的推己及人的美好品质对朋友十分关心、体贴,真够朋友! (2)‚老船夫听说十分高兴,于是把酒葫芦取出, 推给城中来的那个人……一面 ……一面……不到一会儿,那人却在岩石上被烧酒醉倒了‛老船夫非但不埋怨老朋友不理解自己急赶回来的好意,反而‚十分高兴‛,表现出老船夫的乐朋友所乐!‚推给‛的动作描写,表现出两位老朋友间的互相谦让,更表现出老船夫的豪爽与热情‚一面……一面……‛,所谓‚舒心的酒千杯不醉,知心的话万言不赘‛,我们似乎可以看见老哥俩促膝交谈的无间场面,可听到觥筹交错、开怀畅饮的笑语喧哗‚醉倒了‛,正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须‚一醉方休‛!老人正是被老船夫的真情、盛情、关爱之情所深深陶醉了 。

(3)‚你那天只是很不得让城里的爷爷把装酒的葫芦吃掉!‛这里通过翠翠的口,侧面表现出老船夫对朋友的无比真诚,对友情的万分珍重以及倾其所有的慷慨盛情 。

(五)爱情:甜而美

(1)‚但男子听去却是另一番好意,男的以为是她要狗莫向好人乱叫,放肆的笑着,不见了‛境由心生,‚好意‛表明二老的善良质朴,不朝坏里想,对翠翠是一片好意‚放肆的笑‛表现出二老对翠翠误解人意的宽容以及豁达、开朗的性格 。(2)‚那人说是二老告诉他的,他是二老家的伙计,送翠翠回家后还得回转河街‛说明了二老‚不见了‛的去向是特地派人专程护送翠翠回家,表现出二老对翠翠的爱护 。(3)‚但是另外一件事,属于自己不关祖父的,却使翠翠沉默了一个晚上‛‚沉默‛的是表象,激荡的是内心,说明爱情已经在翠翠心头萌生,对二老人品的爱慕,使她展转反侧,寤寐思服,彻夜不眠 。(4)‚但这印象不知为什么总不如那个端午所经历的事情甜而美‛‚但‛表示语意转折,说明语意的重点在后面‚总不如‛,是用比较来烘托爱情的份量最重,那个端午最珍贵,爱情的滋味因真而甜,爱情的价值因善而美,爱情的长度因甜美而难以忘怀 。

(六)人物情:和而谐

(1)狗随人行,尽保卫之职责翠翠到哪里,狗也随到哪里‚祖父知道黄狗在翠翠身边,也许比他自己在她身边还稳当,于是便回家看船去了‛ 。(2)狗通人意,尽探视之能事‚见黄狗先在太阳下睡着,,忽然性来便发疯似的乱跑,过了河又回来……可是一会儿那远处的声音被她发现了‛表现出狗的敏锐的感觉 。(3)人安狗闲,平等相处‚翠翠跑还家中去取小小竹子做的双簧唢呐,请祖父坐在船头吹《娘送女》曲子给她听,她却同黄狗躺到门前大岩石上荫处看天上的云白日渐长,不止什么时节,守在船头的祖父睡着了,躺在岸上的翠翠同黄狗也睡着了‛这是一幅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画卷,宁静而神圣。

最后一节描绘了一幅非常和谐非常恬美的画面,唢呐悠悠,白云悠悠,带着爷爷的祝愿,载着翠翠的情愫;然后,‚守在船头的祖父睡着了,躺在岸上的翠翠同黄狗也睡着了‛:人与自然浑然一体,寂静,淳朴,伤感,美丽这是作者的家园,是他的世外桃源,是他魂牵梦萦的湘西热土。

《边城》导学案

班级: 小组: 姓名: 评价:

【学习目标】

1.了解沈从文及其创作情况;感受湘西风土人情,理解小说的文化内涵,领会小说主题。

2.通过诵读,品味语言,走进作者构筑的善与美的理想世界,在合作探究中,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学会分析人物形象;结合社会背景与人物性格,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3.通过这颗“千古不磨的珠玉”,这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图景,感悟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性,树立爱世界、爱人类、爱生活的高尚情操。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先熟读课文,将重点的字音、字形、词语等基础知识勾画出来,再研读本学案。

2.认真限时、独立完成,规范书写,保证学案完成,努力提高质量。

【预 习 案】

一、知识链接

1.沈从文与《边城》

沈从文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一位文学巨匠,生长在湘西边陲的他尤其擅长描写湘西的风土人情,一度被称作是乡土小说别具一格的代表人物。自称“乡下人”的沈从文,在成为作家之前,几乎未受过正规的教育。他说“我实在是个乡下人。说乡下人我毫无骄傲,也不自贬,乡下人照例有根深蒂固永远是乡巴佬的性情,爱憎和哀乐自有他独特的式样,与城中人截然不同”!这乡下人又因为从小漂泊江湖,各处奔跑、挨饿受冻,身体发育受了障碍,另外却发育了想象,而且储蓄了一点点人生经验。乡下的生活及人生经验的储蓄,成为他笔下湘西作品的素材源泉。沈从文的作品数量繁多,文章取材广,写作手法多种多样,但是他最执着于追求和表现的就是他那种纯真且带有湘西原始意味的人性美和人情美,沈从文生活在山清水秀的湘西边地苦苦构筑他理想的人生形态。生命、人性、自然三者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和谐而统一的完美诠释。中篇小说《边城》可谓其湘西作品的代表篇章,此外,长篇小说《长河》、散文集《湘西》和《湘行散记》也是作者描写湘西世界的重要著作,湘西的美丽、神秘、霸蛮及湘西的风土人情被沈从文用笔挥洒得淋漓尽致。

2.写作背景

《边城》完成于1934年4月19日,是作者的代表作。关于这篇小说的创作动机,作者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我主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小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得的一份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全篇以翠翠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湘西地方的风情美和人性美。

3.相关评论

著名作家汪曾祺说:“《边城》的语言是沈从文盛年的语言,最好的语言。既不似初期那样的放笔横扫,不加节制;也不似后期那样过事雕琢,流于晦涩。这时期的语言,每一句都“鼓立”饱满,充满水分,酸甜合度,像一篮新摘的烟台玛瑙樱桃。”

汪曾祺对沈从文还有过一句评语:“除了鲁迅,还有谁的文学成就比他高呢?”

沈从文小说独具地方特色。他的题材、人物、自然景色、风土人情、语言,无不涂上“湘西”的标记。题材是湘西社会日常生活中摄取的:人物是湘西农村的“愚夫俗子”,一批土生土长的“乡下人”;景色更是湘西山山水水迷人的美景。沈从文更是描绘风土人情的高手,他画出一幅幅风俗长卷,婚嫁、习俗、服饰、神话、传说、信仰、礼节„„无所不有,无所不奇,使他成为现代中国的“风俗画家”。他特别善于揭示这些一代一代流传的古风习俗人情世态所包含的人情美和人性美,令人神往,令人惊叹。加上沈从文运用泥味土香十足的方言土语,这更使他的小说充满浓郁的湘西地方特色。

二、给加点字注音

泅水( ) 茶峒( ) 傩送( ) 安辑( ) 蘸酒( ) .....

伶俐( ) 擂鼓( ) 老鹳河( ) 氽( ) 鞶鼓( ) ......

碧溪岨( ) 欺侮( ) 悖时( ) 喧阗( ) 镇筸( ) .....

棕榈( ) 拮据( ) 泱泱( ) 歇憩( ) 睨( ) ......

二、整体感知:阅读全文,把握选文的内容,理清情节结构。

第三章:介绍茶峒端午节赛龙舟的风俗,以及今年龙舟比赛的准备情况。

第四章:倒叙两年前翠翠和二老傩送在端午节的邂逅。

第五章:倒叙一年前的端午节,翠翠和大老相遇以及爷爷提亲的玩笑在翠翠心上造成的波澜。

第六章:回到现在,写祖孙两人和过渡客的遭遇以及送亲队伍在翠翠心头引起的涟漪。

这四章小说,时间安排忽而眼前忽而追忆,回环往复,而又呼应衔接,使情节内容跌宕起伏,也极大地丰富拓展了人物的心灵世界。

【我的疑问】(至少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

【探 究 案】

1、有人说,《边城》是一支湘西山村生活的牧歌,展现了一幅古朴而动人的湘西风情画卷。阅读课文,说说文中有哪些地方体现出这一点?

(一)风景美:‚豆绿色‛‚银色薄雾‛,象征了纯洁、原始和无污染

(二)风俗美:端午节风俗(穿新衣、画王字、吃鱼吃肉、看划船、划船靠前可领赏、放鞭炮、军民追赶大雄鸭、包尖角粽子、迎婚送亲给红包)新年(狮子龙灯、锣鼓炮仗烟火)和谐、淳朴

(三)人情美: 1、军与民、官与民(安居乐业、与民同乐)。2、赛龙舟的水手之间、穷人与富人(顺顺、团总)、爷爷与卖皮纸商人、爷爷与代理看船的(善良、淳朴、敦厚、乐于助人)。3、翠翠与傩送:邂逅、误会、朦胧、情窦初开。4、翠翠与爷爷:女孩的心事真难猜,翠翠单纯活泼、天真无邪,善良温顺,乖巧可人;又情窦初开,不免思绪纷乱,举动反常,总之,自然而健康,符合人的本性老船工有湘西底层人的淳朴、诚实和坚忍,虽然生活清贫,却乐善好施,洒脱中又时露迂阔,对孙女充满悲悯的疼爱 。

2、作者在小说中从祖孙情、爱情、军民情、邻里情、朋友情、摆渡情、人物情等多方面构筑了一个人性美的理想王国。撷取最打动你的细节,谈谈你在当中感悟到的人性之美。

(一)祖孙情 :爷爷关爱翠翠,翠翠爱戴爷爷。文中很多方面都能形象表现出这种浓浓的祖孙情,如:(1)老船夫即刻把船拉过来,一面拉船,一面哑声儿喊问:‚翠翠,翠翠,是不是你?‛翠翠不理会祖父,口中却轻轻地说:‚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里鲤鱼吃去了‛‚即刻‛,反映了老船夫动作的灵敏、迅速‚一面……一面……‛的连词运用以及‚翠翠,翠翠‛的连声呼唤,都说明了爷爷的焦急‚哑‛字,表现出爷爷的苍老以及急促地神态这些都表明了老船夫对孙女真诚的爱护‚轻轻‛地说,是翠翠故意不让爷爷听见,‚不是……不是……‛‚早被‛这些心理描写,鲜明地表现出翠翠对爷爷的嗔怪,但这种嗔怪又不大声张扬,只说给自己听,不惹爷爷生气表现出翠翠对爷爷爱戴 。(2)祖父说:‚顺顺真是个好人,大方得很大老也很好这一家人都很好!‛翠翠说:‚一家人都好,你认识他们一家人吗?‛爷爷为翠翠的婚事操心,要提醒翠翠,又怕触动了少女敏感害羞的心,说话很小心先说顺顺好,再说大老好,最后又似乎多余地说‚这一家人都好‛可见爷爷对翠翠的爱是多么细致入微‚一家人都好,你认识他们一家人吗?‛是翠翠的娇嗔,表现少女情窦初开的娇羞。(3)(祖父)不加检点笑着说:‚翠翠,假若大老要你做媳妇,请人来做媒,你答应不答应?‛翠翠就说:‚爷爷,你疯了!再说我就生你的气!‛懂得孙女的害羞与懂事,不主动袒露心迹‚不加检点笑着说‛表现出爷爷心情的迫切,但为了考虑孙女的心理承受力,他故意带着玩笑的口吻来明确试探,可见爷爷用心良苦‚你疯了!‛一则表现出翠翠对婚事的重视与掩饰心态,还表现出对爷爷乱点鸳鸯谱的嗔怪这些神态和语言描写,表现出祖孙之间亲密无间的感情

(二)军民情:官民同乐,军民一家

‚十余年来主持地方军事的,知道注重在安辑保守,处置还得法,并无特别变故发生水陆商务既不至于受战争停顿,也不至于为土匪影响,一切莫不极有秩序,人民也莫不安分乐生‛‚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好事的军人,当每次某一船只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五百响鞭炮‛‚你爷爷一定到军营里喝里酒,醉倒后,被人抬回去了‛‚照例可以看到军营里和各乡来的狮子龙灯……好勇取乐的军士……‛其中‚注重‛写出了以民为本的慎重态度,‚得法‛表明了治安方法的得当,‚既……也……‛表现出治安成果的巨大,‚莫不‛是从范围上、‚极‛从程度上写出了官民同乐的普

遍现象,‚好事‛写出了军士的主动性,‚必‛、‚照例‛写出了端午军民同乐的常规性、有序性,‚抬‛写出了军民一家亲的真诚之爱这些都鲜明地表现出官民同乐、军民一家、政通人和的社会状况,构筑了其乐融融的理想的社会生活模式 。

(三)邻里情:有仁有义,爱心奉献

(1)‚为守渡船的老家伙称赞了那只肥鸭两次,顺顺就要大老把鸭子给翠翠且知道祖孙二人所过的日子,十分拮据,节日里自己不能包粽子,又送了许多尖角粽子‛‚肥鸭‛说明鸭子的肥大健硕,是代表荣誉的战利品将它不假思索地送于祖孙俩,说明顺顺的慷慨大方、尊老爱幼‚且知道‛、‚又送了许多‛说明顺顺并不是为富不仁之徒,而是心里装有贫困人家,一有机会就真心相助,慷慨解囊也照应了前文的‚凡帮助人远离患难,便是入火,人到八十岁,也还是成为这个人一种不可逃避的责任‛ 。(2)‚那人向祖父说,翠翠长得很美问过翠翠的年纪,又问有没有了人家‛称赞翠翠长得很美,表明了顺顺对翠翠的喜爱,‚问‛了‚又问‛,表现出长辈对晚辈的那份关爱之情这些都表现出顺顺的仁义慈善美德 。(3)‚翠翠赶即为那人点上火把,让他有火把照路人过了小溪上小山时,翠翠同祖父在船上望着,翠翠说:‘爷爷,看喽罗上山了啊!’‛‚赶即‛,表明翠翠不假思索,行动迅速,主动为他人着想‚望着‛、‚上山了‛写出了翠翠同祖父视邻里如家人,目送时间之长,情意之真 。

(四)朋友情:人生知己,同怀视之

(1)‚溪边的那个朋友,也应当来看看年轻人的热闹,回去一趟,换换地位还来得及‛,‚看得好就不必再回来‛‚也‛、‚换换‛、‚不必‛表现出老船夫的推己及人的美好品质对朋友十分关心、体贴,真够朋友! (2)‚老船夫听说十分高兴,于是把酒葫芦取出, 推给城中来的那个人……一面 ……一面……不到一会儿,那人却在岩石上被烧酒醉倒了‛老船夫非但不埋怨老朋友不理解自己急赶回来的好意,反而‚十分高兴‛,表现出老船夫的乐朋友所乐!‚推给‛的动作描写,表现出两位老朋友间的互相谦让,更表现出老船夫的豪爽与热情‚一面……一面……‛,所谓‚舒心的酒千杯不醉,知心的话万言不赘‛,我们似乎可以看见老哥俩促膝交谈的无间场面,可听到觥筹交错、开怀畅饮的笑语喧哗‚醉倒了‛,正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须‚一醉方休‛!老人正是被老船夫的真情、盛情、关爱之情所深深陶醉了 。

(3)‚你那天只是很不得让城里的爷爷把装酒的葫芦吃掉!‛这里通过翠翠的口,侧面表现出老船夫对朋友的无比真诚,对友情的万分珍重以及倾其所有的慷慨盛情 。

(五)爱情:甜而美

(1)‚但男子听去却是另一番好意,男的以为是她要狗莫向好人乱叫,放肆的笑着,不见了‛境由心生,‚好意‛表明二老的善良质朴,不朝坏里想,对翠翠是一片好意‚放肆的笑‛表现出二老对翠翠误解人意的宽容以及豁达、开朗的性格 。(2)‚那人说是二老告诉他的,他是二老家的伙计,送翠翠回家后还得回转河街‛说明了二老‚不见了‛的去向是特地派人专程护送翠翠回家,表现出二老对翠翠的爱护 。(3)‚但是另外一件事,属于自己不关祖父的,却使翠翠沉默了一个晚上‛‚沉默‛的是表象,激荡的是内心,说明爱情已经在翠翠心头萌生,对二老人品的爱慕,使她展转反侧,寤寐思服,彻夜不眠 。(4)‚但这印象不知为什么总不如那个端午所经历的事情甜而美‛‚但‛表示语意转折,说明语意的重点在后面‚总不如‛,是用比较来烘托爱情的份量最重,那个端午最珍贵,爱情的滋味因真而甜,爱情的价值因善而美,爱情的长度因甜美而难以忘怀 。

(六)人物情:和而谐

(1)狗随人行,尽保卫之职责翠翠到哪里,狗也随到哪里‚祖父知道黄狗在翠翠身边,也许比他自己在她身边还稳当,于是便回家看船去了‛ 。(2)狗通人意,尽探视之能事‚见黄狗先在太阳下睡着,,忽然性来便发疯似的乱跑,过了河又回来……可是一会儿那远处的声音被她发现了‛表现出狗的敏锐的感觉 。(3)人安狗闲,平等相处‚翠翠跑还家中去取小小竹子做的双簧唢呐,请祖父坐在船头吹《娘送女》曲子给她听,她却同黄狗躺到门前大岩石上荫处看天上的云白日渐长,不止什么时节,守在船头的祖父睡着了,躺在岸上的翠翠同黄狗也睡着了‛这是一幅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画卷,宁静而神圣。

最后一节描绘了一幅非常和谐非常恬美的画面,唢呐悠悠,白云悠悠,带着爷爷的祝愿,载着翠翠的情愫;然后,‚守在船头的祖父睡着了,躺在岸上的翠翠同黄狗也睡着了‛:人与自然浑然一体,寂静,淳朴,伤感,美丽这是作者的家园,是他的世外桃源,是他魂牵梦萦的湘西热土。


相关内容

  • 2015最新 边城 说课稿 高中语文
  • <边城>说课稿 一.说教材 <边城>选编在高中语文必修5第一单元第三篇课文,作者是被誉为现代中国的"风俗画家"的沈从文先生,著名作家汪曾祺对沈从文有过一句评语:"除了鲁迅,还有谁的文学成就比他高呢? ".在<边城>里,通过湘 ...

  • [边城]教案
  •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沈从文描绘的湘西风土人情和优美的环境描写. 2.把握对人物的描写,分析主要人物重点是翠翠的形象. 3.结合人物分析,领会作者的创作目的,小说的主旨. 4.走进作者构筑的善与美的理想世界,体会人性之美.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小说的情节:借助情节和环境,鉴赏人物形象 ...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边城]教学设计3
  • 安徽省合肥市32中高中语文<第3课 边城>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 修5 教学设想 (自读课文,以讨论.自由发言为主) 1.依靠揣摩词句,领会人物的心理和性格. 2.联系现实生活,理解小说中体现的人性之美. 3.进行联想想象,体会小说中描绘的湘西风土人情. (课前布置预习,着重了解人物的性格 ...

  • [边城]教学设计(网络公开课)
  • <边城>教学设计(网络公开课) 开课教师: 高一语文组 吴远瑜 开课地点: 科学馆四楼 一.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把握翠翠这一人物形象. 难点:体会小说人物细致含蓄的心理活动.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了解沈从文及其描绘的湘西风土人情. 2. 把握文章的人物描写,分析翠翠的形象 ...

  • 高中语文教学评价的自我实践
  • 高中语文教学评价的自我实践 教学评价既是课堂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也是保证课堂教学活动沿着正确方向向前发展的重要手段."立足过程,促进发展"是课程评价的最新标准,它强调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教师在课堂上的恰当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学 ...

  • 2014年高中语文[第3课边城]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
  • 2014年高中语<第3课边城>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小说情节铺设上运用顺叙.补叙的叙述手法,在时间的回环往复中使作品情节衔接得天衣无缝的写作特点. 2.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培养语言鉴赏能力并认识翠翠.爷爷等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3.通过环境对描写 ...

  • 人教版必修五 边城 教案
  • 边 城 教 案 知识与技能 1.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培养语言鉴赏能力并认识翠翠.爷爷等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2.通过分析环境描写来把握文章的主题. 过程与方法 1. 泛读与精读相结合,以学生的阅读发现为线索,教师的阅读提示为指导,培养学生整合阅读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略作品散 ...

  • [边城](人教版必修五)教案
  • <边城>(人教版必修五)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小说情节铺设上运用顺叙,补叙的叙述手法,在时间的回环往复中使作品情节衔接得天衣无缝的写作特点. 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培养语言鉴赏能力并认识翠翠,爷爷等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通过环境描写的分析了解沈从文笔下湘西的风景美. ...

  • 山美_水美_人更美_谈_边城_的人情美
  •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08年第6期总第434期 山美,水美,人更美 ---谈<边城>的人情美 李百红 [摘要]本文主要从亲情.爱情.友情.民风民俗等方面写到了<边城>的人情美. [关键词]<边城>:人情美 读完<边城>,良久无法平静,心中总有一丝淡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