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本科生导师制的本土化
单位:襄樊学院 (湖北 襄阳 441053) 姓名:代爱意
摘要:本科生导师制(以下简称“本导致”)和其他的外来文化一样,只有切实的联系本国、本地区的实际才能很好的驾驭他使之为己所用,即所谓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本导制作为一种引进的教育模式,如何使这块“他山之石”“攻”中国大学教育这块顽“玉”,使之切实有效的发挥其应有的功效值得我们去摸索。本文主要结合本导制的由来现状来浅析其本土化问题。
关键词:他山之石;本导制;本土化
Abstract : Tutorial System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lead") and other foreign cultures, only effective contact with the country, the region's real good control that he can make for their own use, so-called " By other's faults, wise men correct their own"The introduction of the guide produced as a mode of education, how to make a piece of "Stones from other hills," "attack" piece of stubborn Chinese university education, "Jade", to be effective to play its due effect worth to explore. 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origin of the conduction system of the status quo to Analysis of the localization problem.
Keywords : stone hills; the guide system; localization
1、本导制的历史
15世纪, 英国的牛津大学最早提出了本导制,这也是牛津大学引以为的标志之一,美国的一些大学也开始探索本导制的教育模式,并获得了很大程度的成功,后来本导制在世界范围内的诸多高校中得以实施。文献[2][1]对本导制的表现形式、实施内容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文献[2][2]中建议,每位学生都要有一名导师,导师与学生之间一对一的关系对学生智力发展会产生有效的影响,国外已经认可本导制的作用。牛津大学的本导制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革新,导师和学生通过交流沟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带来教学相长的收益,这是牛津大学本导制的一个重要特色。 本导制如想在大学得到推广还需要建立一系列与之相匹配的学科设置、课程体系以及教学计划等相应的制度体系。只有使学院的各种教学制度相融合,才能使本导制的优越性得到充分发挥。从20世纪90年代起, 我国的一些高校开始探索本导制,1982年, 武汉大学率先引进本导制,后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大学、黑龙江大学等相继推行本导制。[1]
2、本导制的发展现状
目前,国内很多高校都推行本导制,在对其教育工作的推进中也起了相当的作用。这里就不再讲他所带来的已有功效,而主要看一下当前的问题,从这些现状中分析找到更加有效的方式使之本土化,并能很好的为己所用,让这块“他山之石”真正的为己所用。
2.1学生对导师制的认识不充分
从我们的调查来看,大多数学生是比较赞同本科生导师制的;但是,有些学生对于本导制的认识不从分或者存在误区。一部分学生的惰性很强,不自觉的和自己的导师联系有的甚至联导师想找他都联系不到他;在完成导师安排的活动或布置的任务时只是敷衍了事,一点都不重视导师的用心良苦,严重的缺乏主动新和创新精神。另一部分学生则从心理上排斥本科生导师制,认为大学是“自由的天堂”,自己不想再像高中那样处处被约束,认为设置这样一种制度完全没有必要。之所以会出现以上两种现象适合学校对本科生导师制的讲解不到位分不开的,以至于是学生不呢不过从分认识到本导制在对他们完成大学学业以及今后的工作中的重要性。
2.2导师分配制上不科学
导师在分配上一般采取学校领导分配制,这样没有考虑到导师和学生的意愿。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师生互不了解,主要是一些学生觉得和自己的导师在某些方面不和谐。这样就不利与导师制发挥他应有的作用,使导师制成为一个虚设的职位。在这方面我们应充分收集学生和导师的意见,借鉴外国导师制在导师分配方面的工作认真的对待我们导师的分配工作。 [1]
[2]W.G Moore.The tutorial syatem andits future.Pergamon Press,1968. N.Scott,B.Stone.A Flexible web-based tutorial system for engineering.Maths and Subjects,GlobalJournal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1998.
3.本导制的本土化策略
基于以上的现状分析,本导制的本土化改革呼之欲出。只有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使本导制在我国得到有效的运用,才能使这块“他山之石”发挥他应有的功效。
3.1 在学生中加强导师制的宣传
有的导师出于不同原因,不关注学生的活动,甚至把指导学生的工作看的无足轻重,从而影响了其指导的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所以,学校不仅要加大对本导制经费的投入,更应该在宣传上加大力度以引起导师的重视并得到各界的支持和学生对本导制的从分认识,最终使本导制落实到实处,产生实效。
3.2 在导师的选择上推行双向选择制
在导师的分配上,应该尊重自愿原则让导师和学生都有选择的权利,采取双向选择制。学校建立相应的沟通平台让学生和老师能够有效的沟通,使学生能了解到被选老师的基本情况,也使老师全面了解学生的意向、兴趣爱好等。通过这样的了解并贯彻双向选择的原则,加上本科生导师与辅导员之间的工作配合,才能使本导制收到实效。
3.3 在师生交流上建立和谐的沟通渠道
在导师合理分配之后师生的交流程度是导师制成功与否的关键,在此应建立相应的机制去规范导师的与学生交流的频度。对于交流的方式导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学生的爱好加以引导,重要的是要能通过导师的指导培养大学生的独立和创新意识,在大学期间增强他们的核心竞争力。切实的根据大学生的需要好好运用本导制这块他山之石,用以提高的大学生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跃宗. 对本科生导师制若干问题的思考. 科技创新导报.2010.27.
浅谈大学本科生导师制的本土化
单位:襄樊学院 (湖北 襄阳 441053) 姓名:代爱意
摘要:本科生导师制(以下简称“本导致”)和其他的外来文化一样,只有切实的联系本国、本地区的实际才能很好的驾驭他使之为己所用,即所谓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本导制作为一种引进的教育模式,如何使这块“他山之石”“攻”中国大学教育这块顽“玉”,使之切实有效的发挥其应有的功效值得我们去摸索。本文主要结合本导制的由来现状来浅析其本土化问题。
关键词:他山之石;本导制;本土化
Abstract : Tutorial System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lead") and other foreign cultures, only effective contact with the country, the region's real good control that he can make for their own use, so-called " By other's faults, wise men correct their own"The introduction of the guide produced as a mode of education, how to make a piece of "Stones from other hills," "attack" piece of stubborn Chinese university education, "Jade", to be effective to play its due effect worth to explore. 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origin of the conduction system of the status quo to Analysis of the localization problem.
Keywords : stone hills; the guide system; localization
1、本导制的历史
15世纪, 英国的牛津大学最早提出了本导制,这也是牛津大学引以为的标志之一,美国的一些大学也开始探索本导制的教育模式,并获得了很大程度的成功,后来本导制在世界范围内的诸多高校中得以实施。文献[2][1]对本导制的表现形式、实施内容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文献[2][2]中建议,每位学生都要有一名导师,导师与学生之间一对一的关系对学生智力发展会产生有效的影响,国外已经认可本导制的作用。牛津大学的本导制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革新,导师和学生通过交流沟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带来教学相长的收益,这是牛津大学本导制的一个重要特色。 本导制如想在大学得到推广还需要建立一系列与之相匹配的学科设置、课程体系以及教学计划等相应的制度体系。只有使学院的各种教学制度相融合,才能使本导制的优越性得到充分发挥。从20世纪90年代起, 我国的一些高校开始探索本导制,1982年, 武汉大学率先引进本导制,后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大学、黑龙江大学等相继推行本导制。[1]
2、本导制的发展现状
目前,国内很多高校都推行本导制,在对其教育工作的推进中也起了相当的作用。这里就不再讲他所带来的已有功效,而主要看一下当前的问题,从这些现状中分析找到更加有效的方式使之本土化,并能很好的为己所用,让这块“他山之石”真正的为己所用。
2.1学生对导师制的认识不充分
从我们的调查来看,大多数学生是比较赞同本科生导师制的;但是,有些学生对于本导制的认识不从分或者存在误区。一部分学生的惰性很强,不自觉的和自己的导师联系有的甚至联导师想找他都联系不到他;在完成导师安排的活动或布置的任务时只是敷衍了事,一点都不重视导师的用心良苦,严重的缺乏主动新和创新精神。另一部分学生则从心理上排斥本科生导师制,认为大学是“自由的天堂”,自己不想再像高中那样处处被约束,认为设置这样一种制度完全没有必要。之所以会出现以上两种现象适合学校对本科生导师制的讲解不到位分不开的,以至于是学生不呢不过从分认识到本导制在对他们完成大学学业以及今后的工作中的重要性。
2.2导师分配制上不科学
导师在分配上一般采取学校领导分配制,这样没有考虑到导师和学生的意愿。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师生互不了解,主要是一些学生觉得和自己的导师在某些方面不和谐。这样就不利与导师制发挥他应有的作用,使导师制成为一个虚设的职位。在这方面我们应充分收集学生和导师的意见,借鉴外国导师制在导师分配方面的工作认真的对待我们导师的分配工作。 [1]
[2]W.G Moore.The tutorial syatem andits future.Pergamon Press,1968. N.Scott,B.Stone.A Flexible web-based tutorial system for engineering.Maths and Subjects,GlobalJournal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1998.
3.本导制的本土化策略
基于以上的现状分析,本导制的本土化改革呼之欲出。只有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使本导制在我国得到有效的运用,才能使这块“他山之石”发挥他应有的功效。
3.1 在学生中加强导师制的宣传
有的导师出于不同原因,不关注学生的活动,甚至把指导学生的工作看的无足轻重,从而影响了其指导的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所以,学校不仅要加大对本导制经费的投入,更应该在宣传上加大力度以引起导师的重视并得到各界的支持和学生对本导制的从分认识,最终使本导制落实到实处,产生实效。
3.2 在导师的选择上推行双向选择制
在导师的分配上,应该尊重自愿原则让导师和学生都有选择的权利,采取双向选择制。学校建立相应的沟通平台让学生和老师能够有效的沟通,使学生能了解到被选老师的基本情况,也使老师全面了解学生的意向、兴趣爱好等。通过这样的了解并贯彻双向选择的原则,加上本科生导师与辅导员之间的工作配合,才能使本导制收到实效。
3.3 在师生交流上建立和谐的沟通渠道
在导师合理分配之后师生的交流程度是导师制成功与否的关键,在此应建立相应的机制去规范导师的与学生交流的频度。对于交流的方式导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学生的爱好加以引导,重要的是要能通过导师的指导培养大学生的独立和创新意识,在大学期间增强他们的核心竞争力。切实的根据大学生的需要好好运用本导制这块他山之石,用以提高的大学生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跃宗. 对本科生导师制若干问题的思考. 科技创新导报.20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