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信小学数学组主题教研计划
本学期数学教研组的活动,要在学校领导的统一领导下,以深化新课程改革为核心,扎实开展数学教研活动,通过抓课题研究,教师队伍的培训,落实校本研究,注意实效,切实提高我校教科研的工作水平,带动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为了更好地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研效果,数学教研组全体教师经过探讨,并结合我校实际,特拟定数学组教研子课题《强化学生数学思维训练,进一步培养创新能力》。为了行之有效的搞好实验和研讨,特拟定教研专题计划:
一、主题教研实施目的:
通过此项课题的研究,一是希望能够提高教师对学生做题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二是提高学生读题和审题和解题的能力,促使学生能够全方位思考,一题多解、解答完善以及良好的检查习惯。
三、主题教研实施措施:
1、 组织本组教师认真学习《学校教研工作计划》,明确学校的教研方向。
2、 组织本组教师酝酿讨论确定本组教研子课题。并上报教导处。
3、 组织教师参透课题内涵,开始进入第一阶段的研究。 讨论学习:
第一阶段 寻找课题的切入点。
讨论学生在审题或者说对课本内容的理解、信息把握存在哪些现象。
讨论学生在解题当中学生容易出现的通病。
讨论学生在解题后容易忽略的问题。
第二阶段 寻找应对措施
1) 对上述讨论问题寻找应对措施。要求措施既能解决上述问题,又能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学生自己能从课本中文字、图形数据获取信息和要求,看懂书中的讲义;有良好的审题能力,明确题目的要求具有清楚规范计算书写习惯;运算过程中有良好的判断能力和纠错能力,有良好的检查习惯。
2)应对措施形成文字,本组教师并结合课程需要,在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各个环节加以重视,并开始尝试措施的合理性。比要求实验教师及时写出心得体会。(年级组公开课)
3)反复推敲措施的合理性,准备下一阶段全组的实践印证做充分的准备。
4、 实践印证
1) 全组教师根据研究的逐初步成果,在实际教学和训练中加以运
用。主要体现在备课,上课、课上训练、作业辅导等各个环节去培养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
2) 每位教师在实际印证过程中,随时把经验和教训记录下来,在
教研活动中教师互相交流。此阶段主要是教研组内安排教师彼此间观课、议课,讨论研究
3) 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培养学生数学综合阅读能力的方法和策
略,并在全组教师的头脑中形成共识。
4) 开始在教研组会上小结,做第一阶段的研究总结,形成正式文
字材料,每位教师成功书写典型教案一份。以备下学期进一步主题研究深化。
周别
4、6
7
8、9
12--15
16 实验事项 制定数学组教研计划 讨论专题课题和实施步骤 主题资料收集讨论研究 实验教师上实验课 反复推敲阶段 各个教师印证阶段 主题资料与讲课相结合进行讨论 教研课题阶段性总结
四、时间安排: 1-2 3
徐信小学数学教研组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在信息社会中,价值的增长主要靠知识,靠科学技术的信息。而交流是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因此学会交流是现代人必须具有的能力之一。数学既是模式的科学,又是一种语言,是一种交流形式。数学语言是以精确、简约、抽象为特点。它可使人在表达思想时做到清晰、准确、简洁,在处理问题时能将问题中各种因素的复杂关系表述得条理清楚、结构分明。它的这种功能是它在当今各学科中用途急剧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利用数学进行交流的需要也日益增大,因此学会数学地交流就显得更为重要。
数学交流是现代数学教育的精髓。从世界各国近年来的数学课程改革看,都十分重视数学交流,特别是在“大众数学”教育思想兴起的今天。如美国在《学校数学课程与评价标准》中提出了“为数学交流而学习。”它把“学会数学交流,会读数学、写数学和讨论数学”作为课程标准的目标之一。新加坡的数学教学大纲中关于数学教育的目的之一是“使学生能使用数学作为交流的工具。”从我国数学课程标准来看,也强调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益友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同时也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教师都已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可见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交流的情形。但深入思考,我们不难发现,课堂中的学多数学交流仍
停留在形式交流的层次,它们往往是组织者的随意安排,或是为了迎合听众的口味进行预设,刻意包装而成。表面上看似热热闹闹,实际上没有实质的内容。学生四人一组围在一起,你说一句,我说一句,有时交流的内容甚至偏离了老师的主题。但由于这种交流有模样“好看”,有模式“好做”,使得许多教师都喜欢套用这种交流形式。这一现象导致了许多教师认为“数学交流=热闹”,或者“数学交流=说话”。
我们所提倡的数学交流应该是理性层次的数学交流,它重视学生思维的参与,以批判、质疑、反思、探究、迁移、重组、应用、创造为特征,是体现主体意识、合作精神的深层次交流。既体现数学的生活气息,也体现数学的理性之美。“思维”参与是理性交流的标志。
二、课题内涵及基本特征:
数学交流能力就是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在教师引导下,能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能畅所欲言地讨论、争论、发表看法,提出疑问;能通过多种途径,表达自己的数学思想的能力。因此,数学交流是一个接受信息、加工信息以及传递信息的反复、复杂的过程,主要采用语言、动作直观与书面形式进行交流。倾听、描述、阅读、探索、调查、书写是交流的技能。数学教学中的交流,既有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也有学生与文本的交流,学生与社会的交流。
在教学中,教师应特别重视为学生创设交流的情景,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内交流和全班交流,提供“数学对话”的机会,鼓励学生用耳、用口、用眼、用手去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接受他人的思想。教师还
应鼓励学生与家长、朋友交流学习数学的感受,对数学态度。引导学生阅读数学书籍,指导学生写数学作文,记数学日记等,通过多种途径,以促进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提高。
三、研究的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在特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根据自己先前知识结构主动地、有选择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新知识的过程。人本主义强调教学的目标在于促进学习,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的资源,提供一种促进学习的气氛,让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个利于学生知识建构的的学习情境,重视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相互合作与交流,提倡互动的学习方式,在交流过程中促进知识的主动建构。
2、现代教育理论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数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与结果的统一。数学教学不仅要重视数学活动结果的获得,更要重视学生思维活动的过程。通过数学交流可以使学生对数学问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有特殊到一般地去仔细品味,使学生不仅能掌握数学知识,而且能使他们的数学思维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学习心理学
数学交流是一种群体思维活动和个体思维活动相结合的形式,这
种形式有利于知识的整理、表达,可以明晰思维活动过程,引发思维、创造,促进大脑皮层的活动与兴奋,激活内驱力,调动和发挥得智力因素的作用。皮亚杰的活动理论指出:人的认识的形成最初起中介作用的并不是直接,而是可塑性要大得多的活动本身。他认为通过感性、表象和理性这三中形式的操作,可以使外部动作内化为指挥活动。所以通过交流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课题的目标:
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包括(1)数学思想的表达:即把自己的思想以某种形式(直观的或非直观的、口头的或书面的、普通语言或数学语言)表达出来。(2)数学思想的接受:即以某种方式(如听、看、读、)接受来自他人的思想。(3)数学思想载体的:转换即把思想由一种表达方式转换成另一种表达方式。如把一个概念用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等表达出来。
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明确纳入教学目标轨道,增强交流意识,制定切实可行的、以提高数学交流能力为主的数学交流目标。力求数学交流达到以下要求:(1)把实物同图像、图表以及数学思想结合起来;(2)对数学情景与数学思想加以反思和整理;(3)把日常语言同数学语言和数学符号联系起来。
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要求低年级(一二年级)学生能听取别人的意见,一般会用简单完整的话说出自己的算法、想法,能有序地说明一些简单问题;中年级(三四年级)学生能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会用简单的数学术语表达思想,有层次地说明思考问
题的过程,才能质疑,能边操作边解释,能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简单的数学书刊,能写简单的数学日记。
五、课题的实施原则
1、民主性原则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师生之间民主平等、亲切和谐的关系,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气氛,有利于激发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出现最佳活跃状态,表现出勇于探索、质疑问难、大胆求异的精神状态,观察敏锐、想象丰富、直觉敏感、产生灵感的智力状态。因此,实施教学交流,必须提供民主、自由、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实行教学民主,让学生自觉参与交流。
2、量力性原则
由于学生认识的阶段性和局限性,在实施数学交流时,应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要求,不同对象的发展水平去分层次、有步骤、有次序地推进数学交流。数学交流的思维密度适量、适度,思维难度立足中差。在交流对象的能力层次方面,从以教师为主的师生双向交流活动开始,逐步向以学生为主的面向各层次的交流活动推进,最后形成师生间、学生间、学生与教材间等多向多层次的数学交流活动。
3、自主性原则
教与学是由教师与学生构成的统一体,数学交流强调学生是主体,一切教育活动都要服从于主体。数学交流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它特别珍惜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主权,提高学生独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积极主动求知,创造性地学习,学习兴趣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培养,内
在动力也就得到了有效的激发。
4、情意性原则
数学教学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也是情感和意志活动的过程。数学交流使师生平等相处,气氛和谐,友好、关心、同情、支持等合作情感日益加深。心理学研究表明,乐观的良好智力情绪,不仅能使人产生超强记忆力,而且能充分发挥心理潜力,破除思维定势,寻求与众不同的思想,提高学生的智力活动水平。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满腔热情地对待每个学生,重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师生的情感交织在一起,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
六、课题实施的条件
1、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重视,这为本课题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研究环境。
2、学生有比较丰富的相关知识储备,这为学生能有效地进行交流奠定了基础。
七、课题的实施步骤
研究对象:全校学生
研究时间:2012年9月——2013年1月
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2年9月——2012年10月)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等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学习合作教育、创新教育、研究性学习等现代教育专著。
通过学习,树立全面的“教育观”、全新的“教师观”、正确的“学生观”,设计出课题研究方案。
2、实施阶段:(2012年9月——2013年3月)
3、总结阶段:(2012年12月——2013年1月)整理资料,撰写课题实验总结。
数学组教研活动计划
上学期经过组内各位教师的齐心协力、共同奋斗,我们小学数学组较好地完成了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在镇评优活动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新学期里,我们数学教研组将一如既往的做好各项工作,特制定本学期的教研组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教导处教学工作计划和教研室工作要点为指导,确立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稳步推进课程改革。围绕教研组的科研课题,转变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方法,优化教学模式,逐步提升课堂教学效益,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二、目标任务
1、发展上学期数学教学效果,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数学教学质量与上学期相比能有所提高。
2、借镇督导检查的契机,开展以“如何利用课堂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为主题的课堂教学研究活动,着力变革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3、切实加强科组教学研究,提高科组教学研究能力,积极参加镇教研室组织的各种活动,争取好成绩,争当优秀教研组。
4、按时高质量的完成学校规定的各种常规工作。
三、主要措施
1、扎实做好常规教学工作:
(1)备课要充分,目标要明确;上课要认真,方法要灵活;作业布置要突出重点,讲求效果,有收必改,有练必评,有错必纠;
(2) 继续做好周周练的工作。
狠抓学生的计算与基本技能训练,做到天天2——3分钟口算或者是基本计算训练,(一、二年级口算:12题/分钟,各年级计算正确率:90%以上)继续落实好周周练工作,针对周周练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分析,并有改进措施。使各个班级在镇质量抽测与学校抽测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努力达到学校的教学质量目标的规定。本学期各年级组将分别进行一次基础达标测试(计算或应用)或一次小型数学竞赛,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各数学教师认真拟定好教学计划和辅导学生的计划。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良好习惯培养,做好辅优帮困的工作。
(4)加强自身业务学习:养成多看书,看好书的习惯,多参加校内外的专题讲座、教材培训、教学交流和观摩等活动,一学期听课、评课争取达到4节以上。
2、加强教研工作:
(1)切实做好每一次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做到活动前有中心议题,活动中有记录,活动后有分析。
(2)全体数学教师要善于用新课程理念来审视和剖析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每位老师上一到二节实践课,课后要进行反思,并写出教学体会。每位老师期未进行一次课题小结(课例或论文)。教研组要及时整理材料,结合本学期研究情况,整理出实践课的经验、成果。这学期我们将在“写”上加强力度。(第十周申报研究课课题和实践课教学时间,实践课后一周交课例)
(3)创设学习信息技术的氛围,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意识,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鼓励教师运用,切实全面提高数学教师的信息素质。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实现素质教育不可忽视的基本内容。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形成有计划、有条理的工作作风。
9月: (1)听课习惯:上课集中注意力,认真思考,理清解题思路,找
到解题方法,对学习中的疑问要勇于质疑问难。
(2)口头表达习惯:回答问题声音响亮,语言规范,能够比较完整的叙述自己的算理、算法、解题思路。
10-11月: (1)审题习惯:学生做题时,至少读两遍,看清题意。
(2)抄题习惯:一抄二对。
12-1011年1月: (1)验算习惯:养成口头验算和笔头验算的好习惯。
四、数学学科竞赛活动安排
1、上半学期(第6周):一、二年级口算比赛,三、四、计算题比赛。
2、下半学期(第14周):一、二年级计算比赛,三、四、应用题比赛。
五、各月活动安排:
九月
1、开展教学设计研究活动。
2、备课、学生作业月查。
3、抽查周周练测试情况。
4、进行口算、计算比赛。
十月
1、继续开展教学设计研究活动。
2、检查学生作业。
3、进行期中考试。
4、各年级小结期中测试情况,明确后半学期的目标
5、为迎接镇督导检查做好准备工作。
十一月。
1、继续抽查周周练测试情况。
2、学生作业月查。
3、进行计算、应用题比赛
十二月
1、检查学生作业本和教师备课本。
2、各年级制订期末复习计划。
2011年元月
1、组织一~~四年级期末测试。
2、教研组工作总结。
徐信小学数学组主题教研计划
本学期数学教研组的活动,要在学校领导的统一领导下,以深化新课程改革为核心,扎实开展数学教研活动,通过抓课题研究,教师队伍的培训,落实校本研究,注意实效,切实提高我校教科研的工作水平,带动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为了更好地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研效果,数学教研组全体教师经过探讨,并结合我校实际,特拟定数学组教研子课题《强化学生数学思维训练,进一步培养创新能力》。为了行之有效的搞好实验和研讨,特拟定教研专题计划:
一、主题教研实施目的:
通过此项课题的研究,一是希望能够提高教师对学生做题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二是提高学生读题和审题和解题的能力,促使学生能够全方位思考,一题多解、解答完善以及良好的检查习惯。
三、主题教研实施措施:
1、 组织本组教师认真学习《学校教研工作计划》,明确学校的教研方向。
2、 组织本组教师酝酿讨论确定本组教研子课题。并上报教导处。
3、 组织教师参透课题内涵,开始进入第一阶段的研究。 讨论学习:
第一阶段 寻找课题的切入点。
讨论学生在审题或者说对课本内容的理解、信息把握存在哪些现象。
讨论学生在解题当中学生容易出现的通病。
讨论学生在解题后容易忽略的问题。
第二阶段 寻找应对措施
1) 对上述讨论问题寻找应对措施。要求措施既能解决上述问题,又能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学生自己能从课本中文字、图形数据获取信息和要求,看懂书中的讲义;有良好的审题能力,明确题目的要求具有清楚规范计算书写习惯;运算过程中有良好的判断能力和纠错能力,有良好的检查习惯。
2)应对措施形成文字,本组教师并结合课程需要,在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各个环节加以重视,并开始尝试措施的合理性。比要求实验教师及时写出心得体会。(年级组公开课)
3)反复推敲措施的合理性,准备下一阶段全组的实践印证做充分的准备。
4、 实践印证
1) 全组教师根据研究的逐初步成果,在实际教学和训练中加以运
用。主要体现在备课,上课、课上训练、作业辅导等各个环节去培养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
2) 每位教师在实际印证过程中,随时把经验和教训记录下来,在
教研活动中教师互相交流。此阶段主要是教研组内安排教师彼此间观课、议课,讨论研究
3) 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培养学生数学综合阅读能力的方法和策
略,并在全组教师的头脑中形成共识。
4) 开始在教研组会上小结,做第一阶段的研究总结,形成正式文
字材料,每位教师成功书写典型教案一份。以备下学期进一步主题研究深化。
周别
4、6
7
8、9
12--15
16 实验事项 制定数学组教研计划 讨论专题课题和实施步骤 主题资料收集讨论研究 实验教师上实验课 反复推敲阶段 各个教师印证阶段 主题资料与讲课相结合进行讨论 教研课题阶段性总结
四、时间安排: 1-2 3
徐信小学数学教研组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在信息社会中,价值的增长主要靠知识,靠科学技术的信息。而交流是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因此学会交流是现代人必须具有的能力之一。数学既是模式的科学,又是一种语言,是一种交流形式。数学语言是以精确、简约、抽象为特点。它可使人在表达思想时做到清晰、准确、简洁,在处理问题时能将问题中各种因素的复杂关系表述得条理清楚、结构分明。它的这种功能是它在当今各学科中用途急剧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利用数学进行交流的需要也日益增大,因此学会数学地交流就显得更为重要。
数学交流是现代数学教育的精髓。从世界各国近年来的数学课程改革看,都十分重视数学交流,特别是在“大众数学”教育思想兴起的今天。如美国在《学校数学课程与评价标准》中提出了“为数学交流而学习。”它把“学会数学交流,会读数学、写数学和讨论数学”作为课程标准的目标之一。新加坡的数学教学大纲中关于数学教育的目的之一是“使学生能使用数学作为交流的工具。”从我国数学课程标准来看,也强调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益友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同时也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教师都已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可见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交流的情形。但深入思考,我们不难发现,课堂中的学多数学交流仍
停留在形式交流的层次,它们往往是组织者的随意安排,或是为了迎合听众的口味进行预设,刻意包装而成。表面上看似热热闹闹,实际上没有实质的内容。学生四人一组围在一起,你说一句,我说一句,有时交流的内容甚至偏离了老师的主题。但由于这种交流有模样“好看”,有模式“好做”,使得许多教师都喜欢套用这种交流形式。这一现象导致了许多教师认为“数学交流=热闹”,或者“数学交流=说话”。
我们所提倡的数学交流应该是理性层次的数学交流,它重视学生思维的参与,以批判、质疑、反思、探究、迁移、重组、应用、创造为特征,是体现主体意识、合作精神的深层次交流。既体现数学的生活气息,也体现数学的理性之美。“思维”参与是理性交流的标志。
二、课题内涵及基本特征:
数学交流能力就是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在教师引导下,能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能畅所欲言地讨论、争论、发表看法,提出疑问;能通过多种途径,表达自己的数学思想的能力。因此,数学交流是一个接受信息、加工信息以及传递信息的反复、复杂的过程,主要采用语言、动作直观与书面形式进行交流。倾听、描述、阅读、探索、调查、书写是交流的技能。数学教学中的交流,既有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也有学生与文本的交流,学生与社会的交流。
在教学中,教师应特别重视为学生创设交流的情景,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内交流和全班交流,提供“数学对话”的机会,鼓励学生用耳、用口、用眼、用手去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接受他人的思想。教师还
应鼓励学生与家长、朋友交流学习数学的感受,对数学态度。引导学生阅读数学书籍,指导学生写数学作文,记数学日记等,通过多种途径,以促进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提高。
三、研究的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在特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根据自己先前知识结构主动地、有选择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新知识的过程。人本主义强调教学的目标在于促进学习,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的资源,提供一种促进学习的气氛,让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个利于学生知识建构的的学习情境,重视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相互合作与交流,提倡互动的学习方式,在交流过程中促进知识的主动建构。
2、现代教育理论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数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与结果的统一。数学教学不仅要重视数学活动结果的获得,更要重视学生思维活动的过程。通过数学交流可以使学生对数学问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有特殊到一般地去仔细品味,使学生不仅能掌握数学知识,而且能使他们的数学思维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学习心理学
数学交流是一种群体思维活动和个体思维活动相结合的形式,这
种形式有利于知识的整理、表达,可以明晰思维活动过程,引发思维、创造,促进大脑皮层的活动与兴奋,激活内驱力,调动和发挥得智力因素的作用。皮亚杰的活动理论指出:人的认识的形成最初起中介作用的并不是直接,而是可塑性要大得多的活动本身。他认为通过感性、表象和理性这三中形式的操作,可以使外部动作内化为指挥活动。所以通过交流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课题的目标:
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包括(1)数学思想的表达:即把自己的思想以某种形式(直观的或非直观的、口头的或书面的、普通语言或数学语言)表达出来。(2)数学思想的接受:即以某种方式(如听、看、读、)接受来自他人的思想。(3)数学思想载体的:转换即把思想由一种表达方式转换成另一种表达方式。如把一个概念用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等表达出来。
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明确纳入教学目标轨道,增强交流意识,制定切实可行的、以提高数学交流能力为主的数学交流目标。力求数学交流达到以下要求:(1)把实物同图像、图表以及数学思想结合起来;(2)对数学情景与数学思想加以反思和整理;(3)把日常语言同数学语言和数学符号联系起来。
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要求低年级(一二年级)学生能听取别人的意见,一般会用简单完整的话说出自己的算法、想法,能有序地说明一些简单问题;中年级(三四年级)学生能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会用简单的数学术语表达思想,有层次地说明思考问
题的过程,才能质疑,能边操作边解释,能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简单的数学书刊,能写简单的数学日记。
五、课题的实施原则
1、民主性原则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师生之间民主平等、亲切和谐的关系,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气氛,有利于激发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出现最佳活跃状态,表现出勇于探索、质疑问难、大胆求异的精神状态,观察敏锐、想象丰富、直觉敏感、产生灵感的智力状态。因此,实施教学交流,必须提供民主、自由、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实行教学民主,让学生自觉参与交流。
2、量力性原则
由于学生认识的阶段性和局限性,在实施数学交流时,应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要求,不同对象的发展水平去分层次、有步骤、有次序地推进数学交流。数学交流的思维密度适量、适度,思维难度立足中差。在交流对象的能力层次方面,从以教师为主的师生双向交流活动开始,逐步向以学生为主的面向各层次的交流活动推进,最后形成师生间、学生间、学生与教材间等多向多层次的数学交流活动。
3、自主性原则
教与学是由教师与学生构成的统一体,数学交流强调学生是主体,一切教育活动都要服从于主体。数学交流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它特别珍惜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主权,提高学生独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积极主动求知,创造性地学习,学习兴趣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培养,内
在动力也就得到了有效的激发。
4、情意性原则
数学教学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也是情感和意志活动的过程。数学交流使师生平等相处,气氛和谐,友好、关心、同情、支持等合作情感日益加深。心理学研究表明,乐观的良好智力情绪,不仅能使人产生超强记忆力,而且能充分发挥心理潜力,破除思维定势,寻求与众不同的思想,提高学生的智力活动水平。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满腔热情地对待每个学生,重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师生的情感交织在一起,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
六、课题实施的条件
1、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重视,这为本课题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研究环境。
2、学生有比较丰富的相关知识储备,这为学生能有效地进行交流奠定了基础。
七、课题的实施步骤
研究对象:全校学生
研究时间:2012年9月——2013年1月
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2年9月——2012年10月)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等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学习合作教育、创新教育、研究性学习等现代教育专著。
通过学习,树立全面的“教育观”、全新的“教师观”、正确的“学生观”,设计出课题研究方案。
2、实施阶段:(2012年9月——2013年3月)
3、总结阶段:(2012年12月——2013年1月)整理资料,撰写课题实验总结。
数学组教研活动计划
上学期经过组内各位教师的齐心协力、共同奋斗,我们小学数学组较好地完成了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在镇评优活动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新学期里,我们数学教研组将一如既往的做好各项工作,特制定本学期的教研组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教导处教学工作计划和教研室工作要点为指导,确立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稳步推进课程改革。围绕教研组的科研课题,转变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方法,优化教学模式,逐步提升课堂教学效益,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二、目标任务
1、发展上学期数学教学效果,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数学教学质量与上学期相比能有所提高。
2、借镇督导检查的契机,开展以“如何利用课堂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为主题的课堂教学研究活动,着力变革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3、切实加强科组教学研究,提高科组教学研究能力,积极参加镇教研室组织的各种活动,争取好成绩,争当优秀教研组。
4、按时高质量的完成学校规定的各种常规工作。
三、主要措施
1、扎实做好常规教学工作:
(1)备课要充分,目标要明确;上课要认真,方法要灵活;作业布置要突出重点,讲求效果,有收必改,有练必评,有错必纠;
(2) 继续做好周周练的工作。
狠抓学生的计算与基本技能训练,做到天天2——3分钟口算或者是基本计算训练,(一、二年级口算:12题/分钟,各年级计算正确率:90%以上)继续落实好周周练工作,针对周周练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分析,并有改进措施。使各个班级在镇质量抽测与学校抽测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努力达到学校的教学质量目标的规定。本学期各年级组将分别进行一次基础达标测试(计算或应用)或一次小型数学竞赛,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各数学教师认真拟定好教学计划和辅导学生的计划。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良好习惯培养,做好辅优帮困的工作。
(4)加强自身业务学习:养成多看书,看好书的习惯,多参加校内外的专题讲座、教材培训、教学交流和观摩等活动,一学期听课、评课争取达到4节以上。
2、加强教研工作:
(1)切实做好每一次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做到活动前有中心议题,活动中有记录,活动后有分析。
(2)全体数学教师要善于用新课程理念来审视和剖析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每位老师上一到二节实践课,课后要进行反思,并写出教学体会。每位老师期未进行一次课题小结(课例或论文)。教研组要及时整理材料,结合本学期研究情况,整理出实践课的经验、成果。这学期我们将在“写”上加强力度。(第十周申报研究课课题和实践课教学时间,实践课后一周交课例)
(3)创设学习信息技术的氛围,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意识,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鼓励教师运用,切实全面提高数学教师的信息素质。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实现素质教育不可忽视的基本内容。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形成有计划、有条理的工作作风。
9月: (1)听课习惯:上课集中注意力,认真思考,理清解题思路,找
到解题方法,对学习中的疑问要勇于质疑问难。
(2)口头表达习惯:回答问题声音响亮,语言规范,能够比较完整的叙述自己的算理、算法、解题思路。
10-11月: (1)审题习惯:学生做题时,至少读两遍,看清题意。
(2)抄题习惯:一抄二对。
12-1011年1月: (1)验算习惯:养成口头验算和笔头验算的好习惯。
四、数学学科竞赛活动安排
1、上半学期(第6周):一、二年级口算比赛,三、四、计算题比赛。
2、下半学期(第14周):一、二年级计算比赛,三、四、应用题比赛。
五、各月活动安排:
九月
1、开展教学设计研究活动。
2、备课、学生作业月查。
3、抽查周周练测试情况。
4、进行口算、计算比赛。
十月
1、继续开展教学设计研究活动。
2、检查学生作业。
3、进行期中考试。
4、各年级小结期中测试情况,明确后半学期的目标
5、为迎接镇督导检查做好准备工作。
十一月。
1、继续抽查周周练测试情况。
2、学生作业月查。
3、进行计算、应用题比赛
十二月
1、检查学生作业本和教师备课本。
2、各年级制订期末复习计划。
2011年元月
1、组织一~~四年级期末测试。
2、教研组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