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法律选择判断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未经正式公布的法律是( )。

a.有效的 b.无效的 c.部分有效的 d.以上答案都不对

2.立法必须以( )为依据。

a.党的政策 b.客观事实 c.宪法 d.领导人的讲话

3.法律规范与法律条文的关系是( )。

a.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b.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c.对立统一关系 d.本质与现象的关系

4.按照法的效力范围的不同,法可以分为( )。

a.根本法与普通法 b.一般法和特别法

c.实体法和程序法 d.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5.按照法的效力、内容和制定程序的不同,法可分为( )。 a.国内法和国际法 b.根本法和普通法

c.实体法和程序法 d.一般法和特别法

6.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原则。

a.法律适用 b,法律制定 c,法律遵守 d.法律实施

7.提交会议讨论而被列人会议议程的建议或意志称为( )。 a.法律草案 b.议案 c.法律草稿 d.法律

8.立法的关键性阶段是( )。

a.法律议案的提出 b.法律草案的审议

c.法律草案的通过d.法律的公布

9.决定法的本质的是( )。

a.社会生产力水平 b.社会经济基础

c.党的政策 d.全体社会的共同意志

10,法律关系是由( )保证的社会关系。

a.国家法律 b.国家权力

c.国家强制力 d.国家司法机关

11.法律义务是指法律关系主体( )。

a.可以自己做出一定行为 b.可以要求他人做出一定行为

c.必须做出或不做出一定行为 d.可以要求他人不做出一定行为枪

12.权利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称为( )。

a.法律事实 b,法律关系客体

c.法律关系内容 d.法律关系主体

13.凡是能直接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条件或根据称为( )。

a.法律关系主体 b,法律关系客体

c.法律事实 d,法律关系内容

14•法律事实分为两类,一类是法律事件,另一类是( )。 a.法律后果 b.法律责任

c.法律行为 d.法律制裁

l5.承担法律责任的主要形式是( )。

a.民事制裁 b.刑事制裁

c.行政制裁 d.法律制裁

16.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这项原则的含义之一是:人民法院、

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自己的职权,不受( )。

a.权力机关的干涉 b.上级司法机关的干涉

c.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d.政党、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17.构成法律关系主体的必要条件是( )。

a.权利和义务 b.物和行为

c.法人和自然人 d.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18.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在我国境内的外国人和无国籍人( )法律关系的主体。

a.不能成为 b.可以成为 c.部分可以成为 d.必然成为

19.法律的公布是指( )将通过的法律用一定形式予以正式公布。 a.国家权力机关 b.国家主席

c.国家司法机关 d.法律制定机关

20.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具有( )的社会规范。 a.特殊效力 b,普遍约束力

c.一定强制力 d,特定效力

二、多项选择题

1.法的基本特征是:( )。

a.法由国家机关公布 b.法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c.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 范d.法调整人的行为或社会关系

e.法由经济基础决定

2.法的规范作用有( )。

a.指导作用 b.评价作用 c.教育作用 d.强制作用 e.预测作用

3.法所体现的意志的内容由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这意味着( )。 a.法具有客观性 b.立法应注意现实的经济条件

c.法应随经济条件而发展 d.法不是以意志为基础的

4.法治的基本含义可以概括为()。

a.与人治对立的一种治国方略 b.依法办事的原则

c.良好的法律秩序 d.代表某种价值规定的社会生活方式

5.法治与法制的区别是( )。

a.法治是指法律制度,而法制则不是

b.任何国家中都有法制,只有在民主国家中才有法治

c.法治不必蕴含严格依法办事的原则

d.有法制不一定有法治,但有法治必有法制

6.依法治国的主体是( )。

a.人民群众 b.各级国家权力机关

c.社会组织 d.由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或任命的国家机构

7.根据立法主体行为的特征不同,立法可以分为( )。 a.法的创制 b.法的认可 c.法的修改 d.法的废止

8.法律效力可以分为( )。

a.对人的效力 b.对事的效力 c.空间效力 d.时间效力

9.我国现阶段立法指导思想为( )。

a,党的政策方针 b.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c.党的基本路线 d.统治阶级的愿望 e.外国的法律思想

10.当代中国立法的基本原则为( )。

a.以宪法为依据 b.从实际出发

c.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d.吸收、借鉴历史的和外国的经验

e,保持法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11.我国追究法律责任的原则是( )。

a.责任法定原则 b.因果联系原则

c.责任相当原则 d.责任自负原则

12.根据法定解释的主体或性质的不同,法定解释包括( )。 a.立法解释 b.司法解释

c.行政解释 d.宪法解释

13.认法程序分为( )。

a.法律议案的提出 b.法律草案的审查

c.法律草案的讨论 d.法律的通过

e.法律的公布

14.依责任的性质,法律责任可以划分为( )。

a.民事责任 b.刑事责任 c.行政责任 d.违宪责任 15,法的渊源主要有( )。

a.宪法 b.部门法 c.地方性法规 d.国际条约 e.实体法

16.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必须有( )。

a,法律规范的规定 b.权利主体的存在

c.法律事实的出现 d.合法行为的产生

17.法律效力是指( )。

a.对人的效力 b.对物的效力

c.对行为的效力 d.空间上的效力 e.时间上的效力

18.正确适用法律的基本要求为( )。

a.准确 b.从重 c.合法 d.从轻 e.及时

19,社会主义法律适用具有如下特征:( )。

a.它是由特定主体依法定职权来进行的活动

b.它是在说服教育的基础上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来保证法律得以实现的活动c.它是依法定程序进行的活动

d.它一般都要做出适用法律的文书

20.以实施法律的主体和内容为标准,法的实施方式可以分为( )。 a.法的制定 b.法的遵守

c.法的执行 d.法的适用

三、简答题

1.什么是法律?其有哪些特征?

2.什么是法律关系?

3.什么是法律体系?

4.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有哪些区别?

5.什么是法律效力?

6.法律责任?产生法律责任的原因有哪些?

7.什么是权利与义务?两者是什么关系?

8.法治与法制有哪些区别?

9.简述我国的立法指导思想、立法原则、立法体制及立法程序。

10.简述法律实施的的内容。

11.简述我国的行政执法体系的构成与行政执法的基本原则。

12.国家机关和公职人员在适用法律规范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13.什么是法律解释?其有哪些类型?

14.什么是法律监督?其有哪些类型?

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a 4.b 5.b 6.a 7.a 8.c 9.b 10.c

11.c 12.b 13.c 14.c 15.d 16.c 17,d 18.b19.d 20.b

二、多项选择题

1.bcd 2.bcde 3.abc 4.abcd 5.bd 6.abd 7.abcd

8.abcd 9.bc 10.abde 11.abcd 12.abc 13.acde 14.abcd

15.acd 16.bc 17.ade 18.ace 19.abcd 20.bcd

该信息出自应届毕业生求职网YJBYS.COM:http://www.yjbys.com

一、单项选择题

1,未经正式公布的法律是( )。

a.有效的 b.无效的 c.部分有效的 d.以上答案都不对

2.立法必须以( )为依据。

a.党的政策 b.客观事实 c.宪法 d.领导人的讲话

3.法律规范与法律条文的关系是( )。

a.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b.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c.对立统一关系 d.本质与现象的关系

4.按照法的效力范围的不同,法可以分为( )。

a.根本法与普通法 b.一般法和特别法

c.实体法和程序法 d.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5.按照法的效力、内容和制定程序的不同,法可分为( )。 a.国内法和国际法 b.根本法和普通法

c.实体法和程序法 d.一般法和特别法

6.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原则。

a.法律适用 b,法律制定 c,法律遵守 d.法律实施

7.提交会议讨论而被列人会议议程的建议或意志称为( )。 a.法律草案 b.议案 c.法律草稿 d.法律

8.立法的关键性阶段是( )。

a.法律议案的提出 b.法律草案的审议

c.法律草案的通过d.法律的公布

9.决定法的本质的是( )。

a.社会生产力水平 b.社会经济基础

c.党的政策 d.全体社会的共同意志

10,法律关系是由( )保证的社会关系。

a.国家法律 b.国家权力

c.国家强制力 d.国家司法机关

11.法律义务是指法律关系主体( )。

a.可以自己做出一定行为 b.可以要求他人做出一定行为

c.必须做出或不做出一定行为 d.可以要求他人不做出一定行为枪

12.权利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称为( )。

a.法律事实 b,法律关系客体

c.法律关系内容 d.法律关系主体

13.凡是能直接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条件或根据称为( )。

a.法律关系主体 b,法律关系客体

c.法律事实 d,法律关系内容

14•法律事实分为两类,一类是法律事件,另一类是( )。 a.法律后果 b.法律责任

c.法律行为 d.法律制裁

l5.承担法律责任的主要形式是( )。

a.民事制裁 b.刑事制裁

c.行政制裁 d.法律制裁

16.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这项原则的含义之一是:人民法院、

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自己的职权,不受( )。

a.权力机关的干涉 b.上级司法机关的干涉

c.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d.政党、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17.构成法律关系主体的必要条件是( )。

a.权利和义务 b.物和行为

c.法人和自然人 d.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18.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在我国境内的外国人和无国籍人( )法律关系的主体。

a.不能成为 b.可以成为 c.部分可以成为 d.必然成为

19.法律的公布是指( )将通过的法律用一定形式予以正式公布。 a.国家权力机关 b.国家主席

c.国家司法机关 d.法律制定机关

20.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具有( )的社会规范。 a.特殊效力 b,普遍约束力

c.一定强制力 d,特定效力

二、多项选择题

1.法的基本特征是:( )。

a.法由国家机关公布 b.法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c.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 范d.法调整人的行为或社会关系

e.法由经济基础决定

2.法的规范作用有( )。

a.指导作用 b.评价作用 c.教育作用 d.强制作用 e.预测作用

3.法所体现的意志的内容由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这意味着( )。 a.法具有客观性 b.立法应注意现实的经济条件

c.法应随经济条件而发展 d.法不是以意志为基础的

4.法治的基本含义可以概括为()。

a.与人治对立的一种治国方略 b.依法办事的原则

c.良好的法律秩序 d.代表某种价值规定的社会生活方式

5.法治与法制的区别是( )。

a.法治是指法律制度,而法制则不是

b.任何国家中都有法制,只有在民主国家中才有法治

c.法治不必蕴含严格依法办事的原则

d.有法制不一定有法治,但有法治必有法制

6.依法治国的主体是( )。

a.人民群众 b.各级国家权力机关

c.社会组织 d.由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或任命的国家机构

7.根据立法主体行为的特征不同,立法可以分为( )。 a.法的创制 b.法的认可 c.法的修改 d.法的废止

8.法律效力可以分为( )。

a.对人的效力 b.对事的效力 c.空间效力 d.时间效力

9.我国现阶段立法指导思想为( )。

a,党的政策方针 b.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c.党的基本路线 d.统治阶级的愿望 e.外国的法律思想

10.当代中国立法的基本原则为( )。

a.以宪法为依据 b.从实际出发

c.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d.吸收、借鉴历史的和外国的经验

e,保持法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11.我国追究法律责任的原则是( )。

a.责任法定原则 b.因果联系原则

c.责任相当原则 d.责任自负原则

12.根据法定解释的主体或性质的不同,法定解释包括( )。 a.立法解释 b.司法解释

c.行政解释 d.宪法解释

13.认法程序分为( )。

a.法律议案的提出 b.法律草案的审查

c.法律草案的讨论 d.法律的通过

e.法律的公布

14.依责任的性质,法律责任可以划分为( )。

a.民事责任 b.刑事责任 c.行政责任 d.违宪责任 15,法的渊源主要有( )。

a.宪法 b.部门法 c.地方性法规 d.国际条约 e.实体法

16.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必须有( )。

a,法律规范的规定 b.权利主体的存在

c.法律事实的出现 d.合法行为的产生

17.法律效力是指( )。

a.对人的效力 b.对物的效力

c.对行为的效力 d.空间上的效力 e.时间上的效力

18.正确适用法律的基本要求为( )。

a.准确 b.从重 c.合法 d.从轻 e.及时

19,社会主义法律适用具有如下特征:( )。

a.它是由特定主体依法定职权来进行的活动

b.它是在说服教育的基础上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来保证法律得以实现的活动c.它是依法定程序进行的活动

d.它一般都要做出适用法律的文书

20.以实施法律的主体和内容为标准,法的实施方式可以分为( )。 a.法的制定 b.法的遵守

c.法的执行 d.法的适用

三、简答题

1.什么是法律?其有哪些特征?

2.什么是法律关系?

3.什么是法律体系?

4.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有哪些区别?

5.什么是法律效力?

6.法律责任?产生法律责任的原因有哪些?

7.什么是权利与义务?两者是什么关系?

8.法治与法制有哪些区别?

9.简述我国的立法指导思想、立法原则、立法体制及立法程序。

10.简述法律实施的的内容。

11.简述我国的行政执法体系的构成与行政执法的基本原则。

12.国家机关和公职人员在适用法律规范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13.什么是法律解释?其有哪些类型?

14.什么是法律监督?其有哪些类型?

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a 4.b 5.b 6.a 7.a 8.c 9.b 10.c

11.c 12.b 13.c 14.c 15.d 16.c 17,d 18.b19.d 20.b

二、多项选择题

1.bcd 2.bcde 3.abc 4.abcd 5.bd 6.abd 7.abcd

8.abcd 9.bc 10.abde 11.abcd 12.abc 13.acde 14.abcd

15.acd 16.bc 17.ade 18.ace 19.abcd 20.bcd

该信息出自应届毕业生求职网YJBYS.COM:http://www.yjbys.com


相关内容

  • 2014年武汉事业单位教育类公共基础知识考题分析
  • 2014年武汉事业单位教育类公共基础知识考题分析 公共基础(教育类)试题特点 当前武汉事业单位招聘考试逐步走向正规化和模式化.武汉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笔试考试内容分为<公共基础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本文主要分析一下<公共基础知识>(教育类)试题的特点,结合对近 ...

  • 行政管理案件分析
  • 1:[单选题]在一个资源稀缺的世界里,制度安排的前提为( ) D:效益最大化 2:[单选题]在分析不同的组织或市场交易过程中,交易费用的分析维度为( ) D :不确定性.交易重复出现的频率和资产专用性 3:[判断题]广义电子化政府的定义指政府对于任何信息和通讯技术(ICT )的采用 参考答案:正确 ...

  • 2017年电大行政管理学形成性作业
  • 政治学原理形成性作业 形成性考核1_0001 单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 判断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 行政体制的滞后性是由其( )演变而来的.A. 稳定性 2. 融合型的公共行政模式存在于( ) C. 农业社会 3. 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核心 ...

  • 公共利益的界定
  • [摘 要]近年来由于社会的发展,公共利益问题显得尤为突出,针对公共利益问题,国内外很多学者提出了许多的观点.基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主题,公共利益的界定也会呈现差异.公共利益是国家存在的正当性理由,文章旨在通过对十年来研究者们对于公共利益概念的界定做一个综述,指出关于公共利益研究的基本线索 ...

  • 重庆事业单位考试大纲
  • 重庆事业单位考试大纲 重庆事业单位招聘网提供重庆事业单位考试大纲,方便广大考生更好的备考. 一.考试科目设置 1. 职员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其他类)和工勤技能岗位的公共考试科目为<综合基础知识>,专业技术岗位(教育类)的公共考试科目为<综合基础知识(教育类)>,专业技术岗位( ...

  • 德国宪法案例
  • 1958的"药房案"(Apothekenurteil)[15]是联邦宪法法院适用比例性原则的标志性案件.在该案件的判决中,联邦宪法法院首次对最少侵害的检验(必要性检验)和狭义的比例原则(衡量的检验)作出了区分,认为狭义的比例检验是比例原则中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 该案案情大致如下: ...

  • 论无效合同的判断标准_王利明
  • 特别策划:合同效力问题研究 编辑提示:合同效力是合同法的核心问题之一.改革开放以来,经过立法.学说.判例以及司法解释的共同努力,我国逐步形成了具有浓厚中国特色的合同效力制度.由于合同效力同时关涉私法自治的精神和国家管制的实现,因此近年来,行政审批与合同效力.强制规范与合同效力.无权处分与合同效力等问 ...

  • 河南省2013年机关事业工人工勤技能岗位职业能力考试练习题
  • 绪 论 1工勤技能人员是指机关事业单位工人身份的人员,通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组织考试,并获得技能等级证书的人员.√ 2由于职业能力是多种能力的总和,因此我们可以把职业能力分为一般职业能力,专业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 3工勤技能岗位职业能力是胜任职业岗位的必要条件 .√ 第一章 政治基础知识 一.单 ...

  • 公序良俗原则
  • 公序良俗原则 公序良俗,即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的简称,是法国.日本.意大利等大陆法系国家以及我国澳门和台湾地区民法典中使用的概念.在 德国民法中,与公序良俗相当的概念是善良风俗.在英美法中,与此类似的概念则是公共政策.我国现行法并未采纳公序良俗的概念和表述,但<民法通则>第七条.<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