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方法探究

  长期以来,在沉重的升学压力下,初中历史长期以“副科”的“身份”存在,处于不被重视的地位,加上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方法滞后,以致高中学生历史课上不愿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不愿做平时的积累,只求“临时抱佛脚”,寄希望于考前突击,而高一会考开卷考试的形式更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最终使历史学习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和应有的价值。那么作为高中历史教师,笔者认为我们在解决这一问题上责无旁贷,并建议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改变学生观念。正确认识历史学科      “历史是副科”应该不是学生与生俱来就有的概念,我们教师应重视“导言课”的设计和教学。因此笔者认为高中上好第一节历史课非常重要,这节课是需要教师充分准备、精心设计的,通过这节课力求让学生对历史学科形成如下初步认识:   1 趣味性: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是学习动力之一,激发学习兴趣是进行卓有成效学习的前提,对以感性认知为主的高中生来说更是这样。教师可通过搜集各种详尽的历史资料,讲述生动的历史故事,展示直观的历史图片,播放有声有色的视频,编演历史剧等,让学生感受历史的“千姿百媚”、“博大精深”,从而愿意学习历史。   2 鲜活性:历史虽然是过去的事实以及人们对过去事情所作的客观的记录,但历史不是死的,是有血有肉的回忆和启迪。我们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到它的生命力。在第一节课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历史是有趣的,它离我们很遥远吗?请你谈谈自己生活中和身边的历史”。引导学生从“穿在身上的历史”、“吃在口中的历史”、“家族的历史”、“文字的演化史”、“社会的变迁史”等方面,发表自己对历史的认识和看法,拉近历史与学生的距离,使他们感受“活”的历史,从而理解什么是真实的历史。   3 实用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偏见是“历史无用论”。对于学生而言,最大的有用是“考试”,其次是现实中用得着的技术和知识。历史学科在这两点上都不占优势。那么,历史学科的优势是什么?历史学科作为人文社会科学,它不可能像自然科学一样具有急功近利式的“经济实用性”学科价值,历史教育蕴藏的是对人类的终极关怀――“我是谁”、“我们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这是对人的“存在”的思考,对人的“价值”、人的“生存意义”的关注,对人类的痛苦与解脱的思考与探索。它给予我们的是看不见的智慧和作为个人与国家立身、立国、立于世界和天地间的根本的“道”与“理”,历史学科所给予我们的借鉴意义更是其他学科望尘莫及的。人类是在历史的经验教训中成长的,所以任何漠视历史学科的思想和行为都是肤浅和偏面的。历史教师要通过典型的实例,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学生从开始学习历史时就认识到历史学是一门启迪心智、沐浴灵魂、塑造人格的一门聪明学、智慧学和人文学。   4 基础性:在“大文科”观念和“大文科”考试要求日益达成共识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说历史学科是人文科学的基础之一。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学习其他学科,尤其是在学习语文、政治等文科类知识时,涉及哪些历史知识?这些学科与历史有何关系?在学生的回答中,他们会认识到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与兼容的关系以及历史学科的基础性地位。   通过师生第一节课的交流与合作,学生不仅体会到了新教师认真的教学态度和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法,更从新的层面上认识了历史,感到作为一名中学生应承担起传承人类文化和宝贵精神财富的重任,从而为高中三年的学习开了一个好头。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在平时胄勺历史教学中更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不断渗透这种教育,久而久之,学生就会逐渐形成“历史学科是一门有趣、有用、有生命力的重要学科”的思维定式。      二、寓教于乐      所谓寓教于乐,就是从培养学生的兴趣人手,让课堂教学充满魅力,让学生的学习充满乐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受两种因素影响:一是当学习材料本身存在一定的趣味性时;二是当学生感到有必要学习某种知识时。在学习过程中,这两种兴趣都是必要的。心理学研究同时还表明:人们对于能够反映个人能力、自己又可胜任的事情通常会比较有兴趣。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量体裁衣,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活动方式,设计问题和情境,要确保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桃子”。因此。我们特别强调让学生体会学习历史的乐趣。并且把这种乐趣建立在一个坚实的基础上,这就是:通过发现、提出、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探究学习方法、培养良好学习行为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认识到学习历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这种学习模式里,每一个活动都能体现出其应有的价值,都能引起学生的共鸣,都能对其思维能力的培养起到推动作用。这样,同学们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既激发了兴趣,又锻炼了才干。

  长期以来,在沉重的升学压力下,初中历史长期以“副科”的“身份”存在,处于不被重视的地位,加上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方法滞后,以致高中学生历史课上不愿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不愿做平时的积累,只求“临时抱佛脚”,寄希望于考前突击,而高一会考开卷考试的形式更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最终使历史学习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和应有的价值。那么作为高中历史教师,笔者认为我们在解决这一问题上责无旁贷,并建议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改变学生观念。正确认识历史学科      “历史是副科”应该不是学生与生俱来就有的概念,我们教师应重视“导言课”的设计和教学。因此笔者认为高中上好第一节历史课非常重要,这节课是需要教师充分准备、精心设计的,通过这节课力求让学生对历史学科形成如下初步认识:   1 趣味性: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是学习动力之一,激发学习兴趣是进行卓有成效学习的前提,对以感性认知为主的高中生来说更是这样。教师可通过搜集各种详尽的历史资料,讲述生动的历史故事,展示直观的历史图片,播放有声有色的视频,编演历史剧等,让学生感受历史的“千姿百媚”、“博大精深”,从而愿意学习历史。   2 鲜活性:历史虽然是过去的事实以及人们对过去事情所作的客观的记录,但历史不是死的,是有血有肉的回忆和启迪。我们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到它的生命力。在第一节课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历史是有趣的,它离我们很遥远吗?请你谈谈自己生活中和身边的历史”。引导学生从“穿在身上的历史”、“吃在口中的历史”、“家族的历史”、“文字的演化史”、“社会的变迁史”等方面,发表自己对历史的认识和看法,拉近历史与学生的距离,使他们感受“活”的历史,从而理解什么是真实的历史。   3 实用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偏见是“历史无用论”。对于学生而言,最大的有用是“考试”,其次是现实中用得着的技术和知识。历史学科在这两点上都不占优势。那么,历史学科的优势是什么?历史学科作为人文社会科学,它不可能像自然科学一样具有急功近利式的“经济实用性”学科价值,历史教育蕴藏的是对人类的终极关怀――“我是谁”、“我们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这是对人的“存在”的思考,对人的“价值”、人的“生存意义”的关注,对人类的痛苦与解脱的思考与探索。它给予我们的是看不见的智慧和作为个人与国家立身、立国、立于世界和天地间的根本的“道”与“理”,历史学科所给予我们的借鉴意义更是其他学科望尘莫及的。人类是在历史的经验教训中成长的,所以任何漠视历史学科的思想和行为都是肤浅和偏面的。历史教师要通过典型的实例,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学生从开始学习历史时就认识到历史学是一门启迪心智、沐浴灵魂、塑造人格的一门聪明学、智慧学和人文学。   4 基础性:在“大文科”观念和“大文科”考试要求日益达成共识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说历史学科是人文科学的基础之一。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学习其他学科,尤其是在学习语文、政治等文科类知识时,涉及哪些历史知识?这些学科与历史有何关系?在学生的回答中,他们会认识到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与兼容的关系以及历史学科的基础性地位。   通过师生第一节课的交流与合作,学生不仅体会到了新教师认真的教学态度和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法,更从新的层面上认识了历史,感到作为一名中学生应承担起传承人类文化和宝贵精神财富的重任,从而为高中三年的学习开了一个好头。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在平时胄勺历史教学中更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不断渗透这种教育,久而久之,学生就会逐渐形成“历史学科是一门有趣、有用、有生命力的重要学科”的思维定式。      二、寓教于乐      所谓寓教于乐,就是从培养学生的兴趣人手,让课堂教学充满魅力,让学生的学习充满乐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受两种因素影响:一是当学习材料本身存在一定的趣味性时;二是当学生感到有必要学习某种知识时。在学习过程中,这两种兴趣都是必要的。心理学研究同时还表明:人们对于能够反映个人能力、自己又可胜任的事情通常会比较有兴趣。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量体裁衣,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活动方式,设计问题和情境,要确保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桃子”。因此。我们特别强调让学生体会学习历史的乐趣。并且把这种乐趣建立在一个坚实的基础上,这就是:通过发现、提出、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探究学习方法、培养良好学习行为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认识到学习历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这种学习模式里,每一个活动都能体现出其应有的价值,都能引起学生的共鸣,都能对其思维能力的培养起到推动作用。这样,同学们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既激发了兴趣,又锻炼了才干。


相关内容

  • 小议高中历史教学中板书设计技巧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小议高中历史教学中板书设计技巧 作者:姚峰 来源:<启迪与智慧·教育版>2015年第03期 板书是课堂教学中教师用于呈现知识.引导学生探究的一种常用手段,随着信息技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板书越来越被忽视,甚至出现了以课件展示 ...

  • 高中历史高效课堂
  • 高中历史高效课堂 --让学习历史成为乐趣 历史在许多学生的心目中是一门十分枯燥无味的学科,一是由于历史知识涉及古今中外.纷繁庞杂,如果形不成完整准确的知识体系,仅靠死记硬背难度很大,使得不少学生望而却步:二是由于历史教科书限定了学习的内容,这之中很多内容一般都理论性很强,而且大多数都已经给出了固定的 ...

  • 对高中数学选修系列3.4的认识
  • 对高中数学选修系列3.4的认识: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的特点是为了不同学生的需要,设立了系列3.系列4的若干专题,并且系列4的部分专题列为高考内容. 开设这些选修课的主要目的是:1.丰富了高中数学课程,使课程具有了样性,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2.拓宽教师和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选择余 ...

  • 从"差异"谈初高中历史衔接
  • 从"差异"谈初高中历史衔接 摘 要:高一新生如何尽快进入高中生角色,顺利实现初高中历 史学习的衔接,文章从"差异"入手,通过分析初高中历史体例. 课标.考题的差异,从而引导学生注重高中历史的通史意识.探究 意识和材料意识. 关键词:差异:历史:衔接 初中历史和 ...

  • 高中历史导学案合作探究问题的设计(1)
  • <高中历史导学案合作探究问题的设计>中期报告 高一历史备课组 陆汉武 覃凤景 一.课题实施的现状分析 1.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介绍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研究的基本设想,明确各成员的分工,组织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2.查阅文献资料:王雄主编的<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语教学大纲对比分析&g ...

  •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文科综合
  • <高中文综课堂"激发兴趣-自主学习"课堂模式探究> 开题报告 华县中山高级中学:曹元博 二○一五年九月 <高中文综课堂"激发兴趣--自主学习"课堂模式探究> 开题报告 一.选题缘由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夸大了课堂教 ...

  • 教材和学情分析历史教学准备的有效性探究_李慧
  • 2008年第7期(总第173期) ・历史论坛・ 教材和学情分析 历史教学准备的有效性探究 李 慧 (上海市南汇中学, 上海201300) [摘 要]"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行为., 从而为达成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及效果打下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 中学历史教 ...

  • 高一物理上册全册教案
  • 高中物理教材特点 从容说课 高中物理教育要根据时代的要求.按照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中物理教材的编写要符合学生学习.发展的规律,要全面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 此套教材编写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 ...

  •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工作方案>.<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历史学科实施意见>等文件的精神,积极稳妥地推进我省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实验,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