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阮籍[咏怀]诗的用典

论阮籍《咏怀》诗的用典

摘 要:阮籍著有五言《咏怀》诗共八十二首,以抒发心中深藏的情感,形成诗的主旨隐晦、有寄托的艺术风格。这与阮籍作诗擅长化用典故有一定的联系。

:本文将就阮籍《咏怀》诗中化用的典故进行分析,从阮籍用典频繁;一首诗中化用多个典故;多化用事典;善用比兴手法,用典故意象形成独特意境;典故与世事有较强关联性四个特点进行阐述。并从对生命的感触、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对于自我的反思三个方面分析《咏怀》诗所表达的情感。

关键词:阮籍 咏怀诗 用典 抒情

一、引论

阮籍作为魏晋时期竹林七贤的代表人物之一,是魏晋时期著名文学家、音乐家、哲学家。其年少时“本有济世志”[1],然而身处魏晋之际的正始时期却难以实现。司马氏专权带来的政治风波,使得“名士少有全者”[2]。在这种社会环境中,阮籍退隐山林,任性狂放。为明哲保身,其往往表现出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的态度。

阮籍著有五言《咏怀》诗共八十二首,以抒发心中深藏的情感。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阮旨遥深”[3],这种主旨隐晦、有寄托的艺术风格与阮籍作诗擅长化用典故有一定的联系。

本文试图就阮籍《咏怀》诗中化用的典故进行分析,总结诗歌用典独特之处,并以此为着眼点,分析其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论阮籍《咏怀》诗的用典

摘 要:阮籍著有五言《咏怀》诗共八十二首,以抒发心中深藏的情感,形成诗的主旨隐晦、有寄托的艺术风格。这与阮籍作诗擅长化用典故有一定的联系。

:本文将就阮籍《咏怀》诗中化用的典故进行分析,从阮籍用典频繁;一首诗中化用多个典故;多化用事典;善用比兴手法,用典故意象形成独特意境;典故与世事有较强关联性四个特点进行阐述。并从对生命的感触、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对于自我的反思三个方面分析《咏怀》诗所表达的情感。

关键词:阮籍 咏怀诗 用典 抒情

一、引论

阮籍作为魏晋时期竹林七贤的代表人物之一,是魏晋时期著名文学家、音乐家、哲学家。其年少时“本有济世志”[1],然而身处魏晋之际的正始时期却难以实现。司马氏专权带来的政治风波,使得“名士少有全者”[2]。在这种社会环境中,阮籍退隐山林,任性狂放。为明哲保身,其往往表现出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的态度。

阮籍著有五言《咏怀》诗共八十二首,以抒发心中深藏的情感。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阮旨遥深”[3],这种主旨隐晦、有寄托的艺术风格与阮籍作诗擅长化用典故有一定的联系。

本文试图就阮籍《咏怀》诗中化用的典故进行分析,总结诗歌用典独特之处,并以此为着眼点,分析其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相关内容

  • 高中语文选修[咏怀]公开课教案
  • 阮籍 咏怀诗 第 1 页 共 8 页 阮籍 咏怀诗 第 2 页 共 8 页 阮籍 咏怀诗 第 3 页 共 8 页 正始时期,魏国内部发生了残酷血腥的权力斗争,司马氏擅权,大肆屠杀异己.政治的黑暗和恐怖之中,文人少有全其身者,所谓"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焉"(1).活着的人,或放浪形 ...

  • 古典诗词常用修辞:对偶 .比拟.排比 .设问.用典
  • 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 ...

  • 初中古诗词阅读资料
  • 古 诗 词 阅 读 常考考点及方法指导 考点一:品味语言(炼字.赏析诗句) 1.提问方式: a.某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 b.请对诗句作简要赏析. 2.方法指导: 解答"炼字"题,可以把该字放到原句中,结合全诗的意境及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和写作手法,从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 ...

  • 古代诗歌鉴赏中表现手法的分析
  • 摘 要:古典诗词鉴赏是中学重要的学习内容,同时也是很多学生的薄弱之处.一是由于学生生活阅历浅,理解能力不高所致:二是由于古典诗词本身具有语言含蓄.表达委婉.善于用典的特点所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古典诗词表现手法分析的指导,让学生通过对表现手法的掌握,更深刻地理解诗词主旨,接近作者本意. 关 ...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赏析](选修)知识归纳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赏析>(选修) 知识归纳 --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表现手法 第一单元 1.<长恨歌>--白居易 表现手法:以景衬情 思想内容:诗歌既对李.杨真挚爱情的歌颂,也有对明皇迷色误国的讽喻. 2.<湘夫人>--屈 原 表现手法:比兴.铺陈 思想内容:反映了当 ...

  • 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复印16份)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案例设计 设计指导思想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属于"历史的回声"专题,这一专题的着眼点之一在于学习前人解读历史的思维方式,看看他们如何借鉴历史,如何表述自己的见解.人 ...

  • 咏怀古迹教案
  • 咏怀古迹(其三)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咏史怀古诗的相关知识及鉴赏方法 过程与方法:读--悟--写 情感态度价值观:品古诗经典语言,悟古人深邃思想,学古人大美情怀. 教学重点:咏史怀古诗思想感情:鉴赏方法. 教训难点:主旨情感的把握. 教学时数 :一课时 一.导入 古有四大美人--西施,貂 ...

  • 古诗表达技巧讲析(19)|借古抒怀
  • 借古抒怀是指借评析古人古事来抒发自己思想感情的间接抒情方法.如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以廉颇自比,表示自己虽老却不忘为国效劳的忠贞之情. 一.借古抒怀的分类 1.借助相似联想和类比手法,以历史人事与自己的相似点为抒怀连接点.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 ...

  • 古诗鉴赏无敌宝典
  • 古诗鉴赏知识 答题方略 1.把握标题,参照内容,明确类别.中心. 2.捕捉意象,形成画面,初步理解形象特点. 3.审读题干,明确要求,准确定位(考查对象:内容.方法.语言:局部.整体) . 考查内容及应答思路 表现手法(抒情言志描写的手段.技巧.艺术手法.怎样表达感情活怎样描写的) (一)表现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