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中国南海战略

  日本视角:南海是片什么海?   众所周知,二战期间,日本陆海军就曾产生过北上还是南下的争执。所谓北上,就是通过击败苏联,进而肢解中国,控制亚洲大陆上的重要地区,化身一个海陆双元帝国。南下,则是通过控制琉球、台湾,进入中国南海,经略南洋资源地带,控制石油、橡胶产区,并控制链接太平洋、印度洋的重要航道要区。   这两个图谋任何一个取得成功,都可以让日本克服自身资源匮乏、空间有限的缺陷,成为一个称霸亚太的巨型帝国。如果同时成功,日本甚至将具备问鼎世界霸权的能力。最终,日本选择了南下。因而,南海就成了东海的战略延伸,是日本霸权的重要战场。   日本策论界长期以来,一直在强调南海是攸关日本国运的生命线,日本绝不能漠然视之。其目的显然在于说服日本国内的民众,尤其是那些带有和平主义倾向的民众,也去支持自卫队向海外派遣,让自卫队能够更顺利地介入境外的事务,尤其能够介入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南海事务。可是,这样一个宣传,时间长久之后却产生了一个让这些东瀛策论家始料不及的结果。   顺着前述逻辑,越来越多的日本国民意识到,既然南海是攸关日本兴衰的生命线,就不能允许发生导致生命线断绝的事件。换言之,南海只要发生了冲突,发生了战争,无论是日本和中国打,还是中国和美国打,还是东盟各国互相打,还是东盟和中国打,或者说两岸打起来,好像对日本都没什么好处。而且,持续的时间越长,对日本越不利。现实是,日本显然已经不可能再像当年那样将中国南海,以及周边的战略要点垄断性控制。假如日本真敢这样做,美国第一个就不会同意。这种情况下,日本颇感进退两难,投鼠忌器。越来越多的日本人感觉到,在南海这地方最好是维持现状,不要让它发生什么冲突,结果反而限制了日本扩张主义者想把手伸向南海的初衷。   策论转型:南海是谁的生命线?   近几年来,日本内部关于南海生命线的认识,正在发生微妙而深刻的变化。一些意识到投鼠忌器心态的日本战略家,开始针对日本国民的心态提出新观点。其中,最值得我们注意的一篇策论“神文”,是海自退役少将文谷数重去年3月发表在日本著名的《军事研究》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南海真的是日本的生命线吗?》。   这篇文章开篇就提出,南海不是日本的生命线。为什么呢?因为在文谷数重看来,这些年来,日本成功的外交运作和战略布局,日本与东盟各国关系普遍较好,巽他海峡、龙目海峡等都可用作航线,使得日本不仅可以绕开马六甲海峡,甚至可以绕开整个中国南海,开辟新航线。所以,即便南海交通线中断,日本也能绕道而行。而且,马六甲海峡事实上已经高度拥挤。他还经严密计算指出,如果日本绕道,距离最多增加一成,因此而“增加的运输成本控制在0.5%左右”,消耗的燃料也只是从1%上升到1.1%。他还以便利店售价230日元一瓶的法国富维克矿泉水举例,绕道运输后,每瓶的价格仅提升0.14日元,可谓微乎其微。同时,文谷还提到,其实早在20世纪的七八十年代,日本政府已经非常注重马六甲海峡的替代运输线,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就协助当地开展水陆调查,20世纪80年代就准备在(绕行)海峡之间的浅滩安装灯塔”。在他看来,“对于日本来讲,南海只不过是一条方便的近道而已,不是日本的生命线。不能通过也许带来诸多不便,但也并非必经之路”。故而,即便中国控制了南海,对日本的威胁也不大。如果中国南海打起来,更不会影响日本的国计民生。“即使南海宣布为交战地区,也无须实施两伊战争中的商船护卫、商船自卫化等措施。”   同时,文谷话锋一转称:南海虽然对日本不重要,但对中国很重要,是中国的生命线:“实际上,如果南海航线不通,海上运输最困难的是中国。世界海上运输的一半都要经过南海,其中大部分是以中国为进出目的地。特别是以香港、深圳、广州为主的华南港口没有绕道航线,无论去往哪里都要经过南海。……由于华南没有绕道线路,如果南海不通,无论是与欧洲、北美还是与亚洲都无法开展海上运输,这将对依赖出口的华南经济造成致命的影响。……华南经济是中国三大经济圈之一,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华南珠江三角洲各港口,香港、深圳、广州的集装箱运输量,比华东长江三角洲的运输总量还多。如果华南经济瘫痪,中国经济就将陷入混乱。”   似乎是害怕他的一些同胞想不透这层道理,文谷在文章中索性非常露骨地呼吁:绝对不能因为南海不是日本的生命线,日本人就不再关注南海了。既然南海是响当当的、货真价实的、没法绕开的中国生命线,因而也就是中国最大的战略软肋。中国无论是向外运输产品还是向内运输急需的能源,都要经过这个地带,不仅仅是一个马六甲困境的问题。因而,决不能因为南海威胁不到日本,日本就不经营南海!“一个不稳定的南海对日本最有利!”   同样是在这篇文章中,文谷数重还指出,最近这些年来,印度向东看,澳大利亚向北看,缅甸、越南、菲律宾、印尼个个志不在小,美国也是虎视眈眈,这种情况下,南海已经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战略热海。对于这片热海,日本一定不要害怕它沸腾了之后会烧断日本的输血管,而应该是让它再添柴加火,让它烧得更猛烈一些。因为日本可以绕,中国没法绕。文谷数重的这篇文章,可以说是最近这些年来,最值得我们警惕的一篇文章。   大势回顾:绝非一家之言   这些年来,日本国内最流行的两种论调,一个是“美国衰落论”,一个是“中国威胁论”,典型地展现了某一批日本人的不良心态。在这批日本人看来,只有美国衰落了,才会重新进入真正的战国时代。到时候群雄逐鹿,日本才能趁势崛起。同时,只有中国成为一种“威胁”,日本才可以站出来领导地区小弟,通过战胜中国实现霸权再度崛起,复活“大东亚共荣圈”。   在这两大论调的基础上,日本内部涌现出形形色色的再崛起方案。按照笔者这些年来的关注和分析,大致可以分为三派:   第一派,以石原慎太郎为代表。认为日本已经沦为美国的小老婆,陷入自虐史观之中不能自拔。所以,他主张日本应走出战败阴影,断然振作,重新树立独立自主的皇国史观,要敢于向中国说“不”,更要敢于向美国说“不”,实际上是同时挑衅中美两国。   第二派,以松村劭为代表。主张与美国保持友好关系,刀锋主要指向中国。他特别注重拉拢周边小国,“群雀杀鹰”。尤其注重利用中国历史“一治一乱”的循环传统,发现兴衰节点所在,提前做好准备,扶植亲日分裂分子,里应外合。   第三派,则以五味睦佳为代表,主张联合美国,共同对付中国,实质是再现历史上的日俄战争,让日本顺势崛起。   安倍内阁显然对这三派都有继承,但又各有不同。安倍在价值观、政治文化谱系位置上,非常接近石原,但是,他在策略上却坚决反对石原的设计。因为石原一派表面上气势汹汹,其实设计的是一条自陷两线作战的死路。安倍也知道,南洋小国未必一心一意跟着日本走,中美之间也不见得一定冲突。故而,安倍既要促成中美冲突,又要拉拢周边小国对抗中国,伺机复兴日本主导的“大东亚共荣圈”。他才会提出“双菱形安保”,搞出个美日澳印大四边同盟,再搞出个日、菲、越、印尼小四边同盟,正是其暗藏祸心的表现。这个“双菱形安保”构想,正与文谷的文章互相佐证,说明日本一方面要靠战略性外交行动保障其绕路的自由,同时又处处围堵中国走路的自由,甚至不惜让南海由战略热海升级为冲突火海!   (摘自《世界军事》)

  日本视角:南海是片什么海?   众所周知,二战期间,日本陆海军就曾产生过北上还是南下的争执。所谓北上,就是通过击败苏联,进而肢解中国,控制亚洲大陆上的重要地区,化身一个海陆双元帝国。南下,则是通过控制琉球、台湾,进入中国南海,经略南洋资源地带,控制石油、橡胶产区,并控制链接太平洋、印度洋的重要航道要区。   这两个图谋任何一个取得成功,都可以让日本克服自身资源匮乏、空间有限的缺陷,成为一个称霸亚太的巨型帝国。如果同时成功,日本甚至将具备问鼎世界霸权的能力。最终,日本选择了南下。因而,南海就成了东海的战略延伸,是日本霸权的重要战场。   日本策论界长期以来,一直在强调南海是攸关日本国运的生命线,日本绝不能漠然视之。其目的显然在于说服日本国内的民众,尤其是那些带有和平主义倾向的民众,也去支持自卫队向海外派遣,让自卫队能够更顺利地介入境外的事务,尤其能够介入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南海事务。可是,这样一个宣传,时间长久之后却产生了一个让这些东瀛策论家始料不及的结果。   顺着前述逻辑,越来越多的日本国民意识到,既然南海是攸关日本兴衰的生命线,就不能允许发生导致生命线断绝的事件。换言之,南海只要发生了冲突,发生了战争,无论是日本和中国打,还是中国和美国打,还是东盟各国互相打,还是东盟和中国打,或者说两岸打起来,好像对日本都没什么好处。而且,持续的时间越长,对日本越不利。现实是,日本显然已经不可能再像当年那样将中国南海,以及周边的战略要点垄断性控制。假如日本真敢这样做,美国第一个就不会同意。这种情况下,日本颇感进退两难,投鼠忌器。越来越多的日本人感觉到,在南海这地方最好是维持现状,不要让它发生什么冲突,结果反而限制了日本扩张主义者想把手伸向南海的初衷。   策论转型:南海是谁的生命线?   近几年来,日本内部关于南海生命线的认识,正在发生微妙而深刻的变化。一些意识到投鼠忌器心态的日本战略家,开始针对日本国民的心态提出新观点。其中,最值得我们注意的一篇策论“神文”,是海自退役少将文谷数重去年3月发表在日本著名的《军事研究》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南海真的是日本的生命线吗?》。   这篇文章开篇就提出,南海不是日本的生命线。为什么呢?因为在文谷数重看来,这些年来,日本成功的外交运作和战略布局,日本与东盟各国关系普遍较好,巽他海峡、龙目海峡等都可用作航线,使得日本不仅可以绕开马六甲海峡,甚至可以绕开整个中国南海,开辟新航线。所以,即便南海交通线中断,日本也能绕道而行。而且,马六甲海峡事实上已经高度拥挤。他还经严密计算指出,如果日本绕道,距离最多增加一成,因此而“增加的运输成本控制在0.5%左右”,消耗的燃料也只是从1%上升到1.1%。他还以便利店售价230日元一瓶的法国富维克矿泉水举例,绕道运输后,每瓶的价格仅提升0.14日元,可谓微乎其微。同时,文谷还提到,其实早在20世纪的七八十年代,日本政府已经非常注重马六甲海峡的替代运输线,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就协助当地开展水陆调查,20世纪80年代就准备在(绕行)海峡之间的浅滩安装灯塔”。在他看来,“对于日本来讲,南海只不过是一条方便的近道而已,不是日本的生命线。不能通过也许带来诸多不便,但也并非必经之路”。故而,即便中国控制了南海,对日本的威胁也不大。如果中国南海打起来,更不会影响日本的国计民生。“即使南海宣布为交战地区,也无须实施两伊战争中的商船护卫、商船自卫化等措施。”   同时,文谷话锋一转称:南海虽然对日本不重要,但对中国很重要,是中国的生命线:“实际上,如果南海航线不通,海上运输最困难的是中国。世界海上运输的一半都要经过南海,其中大部分是以中国为进出目的地。特别是以香港、深圳、广州为主的华南港口没有绕道航线,无论去往哪里都要经过南海。……由于华南没有绕道线路,如果南海不通,无论是与欧洲、北美还是与亚洲都无法开展海上运输,这将对依赖出口的华南经济造成致命的影响。……华南经济是中国三大经济圈之一,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华南珠江三角洲各港口,香港、深圳、广州的集装箱运输量,比华东长江三角洲的运输总量还多。如果华南经济瘫痪,中国经济就将陷入混乱。”   似乎是害怕他的一些同胞想不透这层道理,文谷在文章中索性非常露骨地呼吁:绝对不能因为南海不是日本的生命线,日本人就不再关注南海了。既然南海是响当当的、货真价实的、没法绕开的中国生命线,因而也就是中国最大的战略软肋。中国无论是向外运输产品还是向内运输急需的能源,都要经过这个地带,不仅仅是一个马六甲困境的问题。因而,决不能因为南海威胁不到日本,日本就不经营南海!“一个不稳定的南海对日本最有利!”   同样是在这篇文章中,文谷数重还指出,最近这些年来,印度向东看,澳大利亚向北看,缅甸、越南、菲律宾、印尼个个志不在小,美国也是虎视眈眈,这种情况下,南海已经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战略热海。对于这片热海,日本一定不要害怕它沸腾了之后会烧断日本的输血管,而应该是让它再添柴加火,让它烧得更猛烈一些。因为日本可以绕,中国没法绕。文谷数重的这篇文章,可以说是最近这些年来,最值得我们警惕的一篇文章。   大势回顾:绝非一家之言   这些年来,日本国内最流行的两种论调,一个是“美国衰落论”,一个是“中国威胁论”,典型地展现了某一批日本人的不良心态。在这批日本人看来,只有美国衰落了,才会重新进入真正的战国时代。到时候群雄逐鹿,日本才能趁势崛起。同时,只有中国成为一种“威胁”,日本才可以站出来领导地区小弟,通过战胜中国实现霸权再度崛起,复活“大东亚共荣圈”。   在这两大论调的基础上,日本内部涌现出形形色色的再崛起方案。按照笔者这些年来的关注和分析,大致可以分为三派:   第一派,以石原慎太郎为代表。认为日本已经沦为美国的小老婆,陷入自虐史观之中不能自拔。所以,他主张日本应走出战败阴影,断然振作,重新树立独立自主的皇国史观,要敢于向中国说“不”,更要敢于向美国说“不”,实际上是同时挑衅中美两国。   第二派,以松村劭为代表。主张与美国保持友好关系,刀锋主要指向中国。他特别注重拉拢周边小国,“群雀杀鹰”。尤其注重利用中国历史“一治一乱”的循环传统,发现兴衰节点所在,提前做好准备,扶植亲日分裂分子,里应外合。   第三派,则以五味睦佳为代表,主张联合美国,共同对付中国,实质是再现历史上的日俄战争,让日本顺势崛起。   安倍内阁显然对这三派都有继承,但又各有不同。安倍在价值观、政治文化谱系位置上,非常接近石原,但是,他在策略上却坚决反对石原的设计。因为石原一派表面上气势汹汹,其实设计的是一条自陷两线作战的死路。安倍也知道,南洋小国未必一心一意跟着日本走,中美之间也不见得一定冲突。故而,安倍既要促成中美冲突,又要拉拢周边小国对抗中国,伺机复兴日本主导的“大东亚共荣圈”。他才会提出“双菱形安保”,搞出个美日澳印大四边同盟,再搞出个日、菲、越、印尼小四边同盟,正是其暗藏祸心的表现。这个“双菱形安保”构想,正与文谷的文章互相佐证,说明日本一方面要靠战略性外交行动保障其绕路的自由,同时又处处围堵中国走路的自由,甚至不惜让南海由战略热海升级为冲突火海!   (摘自《世界军事》)


相关内容

  • 当前南海局势与越南的南海政策
  • [摘要]南海局势从紧张走向稳定大概经历过两次大的转折:一次是南海仲裁案仲裁结果出炉前夕,中国开展密集外交:另一次是菲律宾新总统杜特地上任后,奉行独立外交政策,不再充当美国的马前卒.当前,中国南海岛礁扩建活动基本完成,中国与东盟关系不断改善,黄岩岛海域相对平静,中菲关系得以改善.这一切表明,南海局势已 ...

  • 如何看待南海问题
  • 如何看待中国南海问题 南海问题一直是大家关注的问题,南海第一是交通问题.第二是主权问题,第三是石油资源问题.南海是连接印度洋和太平洋的重要通道,就好比美国在加勒比海的利益一样. 南海问题如何解决,国人议论纷纷,意见不一,有人主张打,有人认为我们应该师法勾践,卧薪尝胆,忍辱负重,尔后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

  • 南海.东海还是台海?
  • 近年来,中东和乌克兰局势持续紧张,有分析将其归咎于美国刻意为之,并指出从战略指导思想上均源于其"可控混乱"理论. 分析人士认为,由于种种原因,今后美国仍可能将"可控混乱"作为对外战略的理论基础. 有分析还认为,为牵制中国的崛起,美国有可能在南海制造新乱局.究竟 ...

  • 201409形势与政策专题--当前的国际形势
  • 201409形势与政策专题 当前的国际形势 本专题从中日关系.中美关系.中俄关系.东北亚地区形势以及南海局势五个方面分析当前中国所面临的国际形势. 一.中日关系"冰冻期"来临 由于中日在历史问题.钓鱼岛争端争议不断延烧,日本不顾亚洲邻国的忧虑强力解禁集体自卫权.走向军事大国化,中 ...

  • 全球战略之美国战略!
  • 看世界风云,必看清这些国家战略位置和战略需求,他们会怎么做.做哪些事,一一分解,首先美国. 美国:世界霸主当之无愧,军事能力5大州4大洋.满世界部署军事基地,其美元成为世界货币.美国的战略分两大种. 一.美国的全球军事战略: 1.部署重要海路的军事基地.其军事能力是控制海路.可以在必要的时候发动攻击 ...

  • 阐述我国海洋权益的现状及如何维护好我国的海洋权益
  • 目前,我国在东海.南海两大战略海区均面积复杂.严峻的形式,请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阐述我国海洋权益的现状及如何维护好我国的海洋权益 众所周知,中国是个大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局世界第三,此外海洋面积占据300万平方公里,陆海邻国众多.中国领海包括渤海全域和黄海.东海.南海的大部分及其可以管辖 ...

  • 南海问题背后的中美博弈
  • 摘要:由于南海重要的地理位置,以及美国企图在政治上防范中国.在军事上制约中国.在经济上争夺南海资源的战略目标,中美在南海地区的关系越发紧张.双方分别加强在南海地区的军事存在,寻求其他国家的支持来牵制对方,并且在舆论上也进行激烈的争论.针对美国介入南海的问题,中国应该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军事上加强实力 ...

  • 国防教育授课提纲
  • 国防教育授课提纲 (2014年9月)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国防?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先来看看一组材料:1842年在鸦片战争中战败了的清政府,被迫与英帝国主义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把香港岛这一主权领土割让给英国,还要赔偿他们用来攻打中国的军费2100万银元.这一条约的签订,破坏了 ...

  • 军事理论报告
  • 当代中国国际战略环境杂谈 经过一个学期的军事理论学习,在刘子杰老师的精彩解说下,我对祖国的国防.军事思想.国际战略环境以及军事武装等都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首先作为一个军事迷,我从小就喜欢看一些有关军事方面的书籍和报刊,比如<环球时报>.<参考消息>等,这些报刊书籍深深的影响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