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贡献40年未获公认 鞭子一样的拷问

在素有诺贝尔奖“风向标”之称的“拉斯克奖”2011年度颁奖典礼上,中国81岁的科学家屠呦呦走上领奖台。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获得“拉斯克奖”,也是到目前为止中国生物医学界获得的世界级最高大奖。

科学遇到屠呦呦,屠呦呦遇到科学,称得上互为幸事。然而,这一惊世成果,未获公认的时间却长达40年。从现实回报来看,40年未获公认,显然超出了一般人的忍耐限度,也是对科学的巨大损害,如此巨大的不确定性,极易让人心性失衡甚至崩溃。幸亏,自主行路的屠呦呦,有着强大的行为逻辑与情感系统支撑,其定力令人叹服。无论尘世多么喧嚣,心灵宁静如水都是极为失缺的品格资源。

让公众震惊的,并非单纯的时间考量。除了非人性、非理性的特殊时代,从科学的历史来看,一项成果长期得不到公认,原因复杂,但大多缘于成果本身不够完善,没有为更多实践所验证,或是其价值和效益难以在短期内显现,等等。但屠呦呦的成果不同,青蒿素的发明,一直是我国引以为豪的科技成果,作为治疗疟疾的一线药物,青蒿素挽救了无数生命,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同、被大量应用、推广,却仍难获公认。

未获公认的主因,仅仅由于难以确定成果归属,因而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表彰和奖励。原因简单,却耐人寻味,其中折射出的不少问题值得深思。早在1971年10月,屠呦呦就在实验室里“从中药正品青蒿的菊科植物的成株叶子的中性提取部分,获得对鼠疟、猴疟疟原虫100%的抑制率”。据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工程院院士李连达介绍,青蒿素虽是几百位科学家集体劳动的结果,而屠呦呦的发现却起了关键作用;北大生命科学院院长饶毅也表示,经查证原始资料,尤其是军事科学院此前保密的材料,最后确定屠呦呦在青蒿素研究中的关键作用,所取得的成绩无可争议。

成果如此巨大的屠呦呦,既无博士学位,也无海外留学背景,头顶上更无中国两院院士桂冠,名气实在算不上响亮。这既有旧有观念在作祟,也有科技管理体制、机制上的缺陷,特别是在人才评价和激励上存在严重不足。例如,评价方式僵化,指标单一,一些所谓权威长期把持学界,搞小圈子,或思想保守,不肯接受新说,或是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致使价值有限甚至虚假的成果每每过关,而新成果的认定和推广却频遭人为障碍。

不仅如此,很长一个时期内,对于学术领域获得的成果,许多行政管理者习惯于对个体贡献刻意矮化,主张荣誉归集体所有,喜欢荣誉的均贫富。具体操作手段是,抹煞科研团队中领军、灵魂人物的突出地位,抹煞方阵前列主打角色在排难除险中的不可替代性。在荣誉的蛋糕面前,总有大群的人喜欢一拥而上打“歼灭战”,总有人膨胀不合理的占有想像,直至形成重集体不重个人、重领导不重普通攻关者的潜规则,没有实质性贡献,甚至庸碌无为的,都有着攫取与共享荣誉的惯性思维,任何好事都不能漏掉,为在荣誉中占据关键位置,不惜掠夺与侵吞,而才智非凡,付出卓绝劳动的真正创造者,竟至于难以识别和判断,甚至处于被“架空”或除名的境地。

屠呦呦是个典型的科学家、学者,不善交际,几乎从不曝光于聚光灯和公众视野,更不会成为电视访谈中的星角;不像有些科学家什么时髦就搞什么,总是持之以恒地坚守自己的目标,对青蒿素的研究一直没有间断过,60岁就到了退休年龄,81岁了还是坚持工作,至今仍承担了很多课题,带研究生;不怕失败,当年历经190多次失败才提取了青蒿素;发现青蒿素40年,尽管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荣誉,但仍是默默工作;坚持真理,有什么想法敢于直言。“她比较直率,讲真话,不会拍马,比如在会议上、个别谈话也好,她同意的意见,马上肯定;不同的话,就直言相见,不管对方是老朋友还是领导。”这是一个科学家的美德,而在当下,被利益牢牢攫住、被势力和物质绑架、将科学的理性与天性强行扭曲的专家、学人并不少见,公然替权贵帮腔帮调的嗓门非常刺耳。

屠呦呦领“准诺奖”举世震惊,却让公众在兴奋之余心生郁闷:屠呦呦以耄耋之年获得生物医学界世界级最高大奖固然值得庆幸,却不能不让人想到,还有屠呦呦式的科技英才,在承受着本不该承受的压抑和埋没。这种局面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在素有诺贝尔奖“风向标”之称的“拉斯克奖”2011年度颁奖典礼上,中国81岁的科学家屠呦呦走上领奖台。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获得“拉斯克奖”,也是到目前为止中国生物医学界获得的世界级最高大奖。

科学遇到屠呦呦,屠呦呦遇到科学,称得上互为幸事。然而,这一惊世成果,未获公认的时间却长达40年。从现实回报来看,40年未获公认,显然超出了一般人的忍耐限度,也是对科学的巨大损害,如此巨大的不确定性,极易让人心性失衡甚至崩溃。幸亏,自主行路的屠呦呦,有着强大的行为逻辑与情感系统支撑,其定力令人叹服。无论尘世多么喧嚣,心灵宁静如水都是极为失缺的品格资源。

让公众震惊的,并非单纯的时间考量。除了非人性、非理性的特殊时代,从科学的历史来看,一项成果长期得不到公认,原因复杂,但大多缘于成果本身不够完善,没有为更多实践所验证,或是其价值和效益难以在短期内显现,等等。但屠呦呦的成果不同,青蒿素的发明,一直是我国引以为豪的科技成果,作为治疗疟疾的一线药物,青蒿素挽救了无数生命,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同、被大量应用、推广,却仍难获公认。

未获公认的主因,仅仅由于难以确定成果归属,因而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表彰和奖励。原因简单,却耐人寻味,其中折射出的不少问题值得深思。早在1971年10月,屠呦呦就在实验室里“从中药正品青蒿的菊科植物的成株叶子的中性提取部分,获得对鼠疟、猴疟疟原虫100%的抑制率”。据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工程院院士李连达介绍,青蒿素虽是几百位科学家集体劳动的结果,而屠呦呦的发现却起了关键作用;北大生命科学院院长饶毅也表示,经查证原始资料,尤其是军事科学院此前保密的材料,最后确定屠呦呦在青蒿素研究中的关键作用,所取得的成绩无可争议。

成果如此巨大的屠呦呦,既无博士学位,也无海外留学背景,头顶上更无中国两院院士桂冠,名气实在算不上响亮。这既有旧有观念在作祟,也有科技管理体制、机制上的缺陷,特别是在人才评价和激励上存在严重不足。例如,评价方式僵化,指标单一,一些所谓权威长期把持学界,搞小圈子,或思想保守,不肯接受新说,或是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致使价值有限甚至虚假的成果每每过关,而新成果的认定和推广却频遭人为障碍。

不仅如此,很长一个时期内,对于学术领域获得的成果,许多行政管理者习惯于对个体贡献刻意矮化,主张荣誉归集体所有,喜欢荣誉的均贫富。具体操作手段是,抹煞科研团队中领军、灵魂人物的突出地位,抹煞方阵前列主打角色在排难除险中的不可替代性。在荣誉的蛋糕面前,总有大群的人喜欢一拥而上打“歼灭战”,总有人膨胀不合理的占有想像,直至形成重集体不重个人、重领导不重普通攻关者的潜规则,没有实质性贡献,甚至庸碌无为的,都有着攫取与共享荣誉的惯性思维,任何好事都不能漏掉,为在荣誉中占据关键位置,不惜掠夺与侵吞,而才智非凡,付出卓绝劳动的真正创造者,竟至于难以识别和判断,甚至处于被“架空”或除名的境地。

屠呦呦是个典型的科学家、学者,不善交际,几乎从不曝光于聚光灯和公众视野,更不会成为电视访谈中的星角;不像有些科学家什么时髦就搞什么,总是持之以恒地坚守自己的目标,对青蒿素的研究一直没有间断过,60岁就到了退休年龄,81岁了还是坚持工作,至今仍承担了很多课题,带研究生;不怕失败,当年历经190多次失败才提取了青蒿素;发现青蒿素40年,尽管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荣誉,但仍是默默工作;坚持真理,有什么想法敢于直言。“她比较直率,讲真话,不会拍马,比如在会议上、个别谈话也好,她同意的意见,马上肯定;不同的话,就直言相见,不管对方是老朋友还是领导。”这是一个科学家的美德,而在当下,被利益牢牢攫住、被势力和物质绑架、将科学的理性与天性强行扭曲的专家、学人并不少见,公然替权贵帮腔帮调的嗓门非常刺耳。

屠呦呦领“准诺奖”举世震惊,却让公众在兴奋之余心生郁闷:屠呦呦以耄耋之年获得生物医学界世界级最高大奖固然值得庆幸,却不能不让人想到,还有屠呦呦式的科技英才,在承受着本不该承受的压抑和埋没。这种局面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相关内容

  • 我对青蒿素"获奖事件"的另类看法 作者:江之尾
  • 我对青蒿素"获奖事件"的另类看法 作者:江之尾 青蒿素获得美国颁发的大奖,证明中国人为人类健康作出的历史性贡献被国 际承认,这对于每一个中国人自然是高兴事.这事引起了不同的评价,我觉得其 中最有意思的是获奖者屠呦呦的获奖感言.她把青蒿素获奖归结于中医,这显然 是错误的. 问题是, ...

  • 高考素材:屠呦呦
  • 屠呦呦:从"三无"教授到诺奖得主热点素材三维透视 青蒿素的提取是一个世界公认的难题,美国筛选了近30万个化合物而没有结果;中国在1967年就组织全国7省市开展包括中草药在内的抗疟疾药物研究,先后筛选化合物及中草药达4万多种,也没有取得阳性结果.1969年,屠呦呦所在的中医研究院接 ...

  • 屠呦呦:获诺奖并不意外
  • 离离原上草.青蒿,是中国南北方都很常见的草本植物,外表朴实无华,只知道在山野里默默生长,随时准备在机会到来的时刻绽放自己的绚烂. 一岁一枯荣.这与世无争的小草内蕴治病救人的魔力,一直在不声不响地发挥神奇,而到了今天才突然一夜爆红,让世界惊叹.正是如青蒿一样默默无闻的屠呦呦等科学追梦人,历经艰辛提取出 ...

  • 主题人物阅读--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
  • 主题人物阅读: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 --屠呦呦:青蒿素的发现者 沂水一中高三语文组 魏继国编写 [人物事略] 屠呦呦,药学家,浙江宁波人,生于1930年.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1951年至1955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 ...

  • 2016诺贝尔医学奖屠呦呦作文素材集合
  • 2016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 屠呦呦 人物阅读素材:是非·屠呦呦 (2015-10-05 23:34:24) 是非·屠呦呦 弓长 [2015年10月5日,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女,1930年12月30日生,药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 ...

  • 12个著名科学家
  • 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宁波,女,药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1980年被聘为硕士生导师,2001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了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并因此在2011年9月获得了被誉为诺贝尔奖 ...

  • 喜讯:继屠呦呦后,中医药又一世界大奖
  • 5月2日,第20届未来健康技术峰会在麻省理工学院举办,西奈山医学院的华人教授李秀敏博士获颁"2016未来健康技术奖",以表彰她在利用中草药治疗过敏和免疫系统疾病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 过敏性疾病越来越成为威胁人类生活质量的"隐形杀手",尤其是在发达国家.据世界卫 ...

  • 作文猜想九
  • [作文猜想九]最美心灵,涓涓细流汇合成大爱 一.作文素材 也许你还记得,去年一篇题为<杭州图书馆向流浪汉开放,拾荒者借阅前自觉洗手>的新闻,曾经吸引了许多人的注意. 内容大致是说,杭州图书馆十年来始终坚持,向流浪者和拾荒者开放,允许其入馆读书,不过对他们的唯一要求是"要洗手&q ...

  • 吟到梅花句亦香第29辑作文训练材料作文屠呦呦pk黄晓明事件
  • 吟到梅花句亦香(第29辑) --镇海中学2015级学生阅读日知录 "理性表达·科学表达"议论文训练--关于"屠呦呦获奖与黄晓明豪华婚礼大家谈"时评七篇 2015年11月21日 农历十月初 星期日 阴有小雨 [老魏作文题第1号]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