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第一单元测试卷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菜畦.qí 讪.笑shān 确凿.záo 瞬.息shùn B.油蛉.líng 秕.谷bǐ 涉.足shâ 伫.立zhù C.收敛.jiǎn 书塾. shú 旋转.zhuàn 襟.上jīn D.蝉蜕.tuì 环谒.hâ 简陋.lîu 脑髓.suǐ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小心翼翼 惴惴不安 兴高彩烈 B忍俊不禁 人迹罕至 来利不明 C绅士风度 躁动不安 活泼伶俐 D风和日历 恭恭敬敬 荒草萋萋 3.下列句子中的成语用得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九岁的超级女生,在台上唱得很投入,可谓忘乎所以。..... B、他从小就养成了很多好习惯,在人声鼎沸....的环境里,还能够专心读书。 C、小鸭一下掉向这边,一下掉向那边,尽可能对大家恭恭敬敬....的行礼。 D、你所说的那个地方,人迹罕至....,我可不敢去冒险。 4、选出标点符号用错的一句 ( ) A.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B.“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C.看外边的天,有点阴,我忽然想,爸爸会不会忽然从床上起来,给我送来花夹袄? D.“啊,谢谢老天爷!”小鸭舒了一口气,“我丑得连猎狗也不咬我了!” 5.下列各句中表述完全正确的一句是 ( ) A.读了这篇文章之后,对我的教育太大了。 B.我从图书馆借了两本书籍。

C.我校开展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活动。

D.谁也不会否认提高学习成绩不是勤奋学习的结果

6.下列各句理解有误的一句是 ( )

A.“先生读书人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这句话既说明学生对所学内容不感兴趣,也说明学生对艺术兴趣的追求。

B.“爸爸的花儿落了”,课文以此为题,一方面实指夹竹桃的败落,一方面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离开人世。

C.“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关系”,这句话意思是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无关紧要,关键是看你的天资。

D.“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句话告诉人们,当越过艰难困苦之后再回首往事时,那过去的一切便会变得美好起来。这里,诗人要强调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7.课文填空 (7分)

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 。

②而那过去了的, 。

③山际见来烟, 。 ,云从窗里出。

④ ,弹琴复长啸。

8.续写。(3分)

微笑,是一缕和煦的阳光,让生活五彩缤纷;是一点柔嫩的绿草,给大地无限生机; ,。

二、现代文阅读(26分)

(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0分)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宵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9.从“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个句式来看,这段文字的写景顺序是( )

A.从静景描写到动景描写。 B.从概括全景到突出局部。

C.从美丽的植物到可爱的动物。 D.从近的景物到远的景物。

10.文章连用两个“不必说”,其作用是什么?(2分)

11.文段特别详写何首乌,有什么作用?(2分)

12、文段中所写景物的特点是:(用原文中词语概括)。(2分)

13、作者写这段景物的目的是什么?(2分)

(二)沉默的竹笛(16分)

16岁一个忧伤的春夜,我躺在集体宿舍临窗的床铺上。A洁白的月光潮水一般漫进窗户,清冷的微风捎来潮湿的花香。我陷入少年无端的愁闷思绪里,分外孤单寂寞。这时,一缕悠扬的笛声由远而近,停留在我的耳畔。那笛声仿佛是清澈的泉水,流过神话中迷人的花园,一路上集合了蝴蝶和黄莺的梦想,决心要给我的心灵来一次彻底的洗礼。我陶醉在悦耳的笛声里,忧伤早已悄悄地散去,心情澄澈空明。那晚,我的心中暗暗地滋生了一个强烈的愿望:做一个快乐的吹笛手。

好长一段日子,我为能拥有一枝笛子而心神恍惚。终于在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我从一个摆地摊的老人那里买到了我盼望已久的竹笛。

第一次拥有竹笛的那个下午是我人生中最美丽的一个下午。我清楚地记得我吹着竹笛走在乡村田野上的情景:B落日如一颗水灵灵的红草莓点缀在暮霭笼罩的山尖,横过头顶的归鸟翅膀上涂着夕阳粉红的胭脂,嫩绿的小草在晚风中飘动,像是生命活泼的舞蹈。我一边吹着竹笛——显然是不成曲调的呜呜声,一边大踏步地把苍茫暮色下的动人风景甩在身后。这时我觉得自己成了一个漂泊天涯的江湖侠客,心里汹涌着英雄纵横天下的豪情。 从拥有竹笛的那个下午开始,我就决心把自己训练成一个优秀的吹笛手。为了学会吹笛子,我付出了许多汗水和心血。清晨,我常常拿着竹笛,跑到学校后面的山坡上,对着葱郁的群山大声吹着,让笨拙的笛声唤醒崭新的一天。深夜,同学们沉浸在梦乡里,只有

我坐在空旷的操场上,如痴如醉地吹着竹笛。笛声一点也不悠扬动听,但我吹得特别认真。竹笛在人家手里是一根音乐的神奇魔术棒,在我的手里却成了一根没有灵感的干枯竹枝。唉,想不到吹笛竟会是这样的艰难。

在一次班会上,班主任老师要求每个同学表演一个节目。几个调皮的同学就恶作剧地起哄,要我为大家表演吹笛子。天哪,我根本吹不成一首完整的曲子,但强烈的自尊心迫使我孤注一掷。面对全班同学,我终于勇敢地拿起了竹笛,涨红了脸,坚持着把最后一个音符吹完,便逃出了教室。在无人的山坡上,我抚摸着被泪水浸润的竹笛,伤心欲绝。从那以后,我发誓再也不吹笛子了。

后来,那枝带给我幸福和耻辱的竹笛一直静静地悬挂在我的窗前。岁月悄然而过,多少年后,当我凝眸竹笛的时候,我就忍不住回想少年时代的往事。有些梦想是永远不会开花结果的,但播种梦想的人从不放弃流汗流泪的机会,只是因为生命里那些动人的细节丰富了生命的内涵。沉默的竹笛啊,我无心再次吻你于唇,吹一曲欢快的歌谣,就这样静静地看着你便足够了,你的沉默其实高奏着我对少年烂漫心事的凭吊和酸涩的回忆。

14.全文以竹笛为线索,叙述了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请根据提示完成下面的填空。(2分) 盼望—— —— ——回味

15.文章围绕“竹笛”写了哪几件事?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概括。(4分)

16.本文景物描写很精彩,请从文中A、B两处选择一处画线句子作简要赏析。(可从语言

特点、表现手法、表达作用等方面作答)(3分)

17.文中的“我”一心想做个“快乐的吹笛手”,到后来那枝竹笛却“沉默”了。你能找

到哪几点原因?请把它写下来。(3分)

18.作者从自己的经历中感悟到了什么?品读文章,你又有什么新的感悟?请结合你的经

历回答。(4分)

三、文言文阅读

(一)(16 分)

[甲]①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②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 “泯然众人矣。”

[乙]欧阳公①四岁而孤②,家贫无资。太夫人③以荻④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家无书读。就闾里⑤士人家⑥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⑦。自幼所作诗赋文字⑧,下笔已如成人。 (选自《欧阳公事迹》) 注释:①[欧阳公]指欧阳修。②[孤]幼年丧父。③[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④[荻dí]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⑤[闾里]乡里。⑥[士人家]读书人家。⑦[惟读书是务]即

“惟务读书”。务,致力,从事。⑧[文字]文章。

1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父异焉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画地 .

20.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

A.借旁近与之 B.邑人奇之 C.余闻之也久 D.不能称前时之闻

21.翻译句子(5分)

(1)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 及其稍长,家无书读。

22.造成方仲永“泯然众人矣。”客观原因是 ,而欧阳修“自幼所作

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主观原因是 (用文中原句填空) (2分)

23.你从方仲永和欧阳修的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要求:从客观条件的角度谈(3分)

24、附加题(6分)

孙叔敖纳言

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④,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⑤。”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子教。”父曰:“位已高意益下⑥,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孙叔敖对曰:“甚善,谨记之。”

【注释】①令尹: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②国:指都城。③吊:吊唁。④受吏民之垢:意即担任宰相一事,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⑤患处之:灾祸就隐伏在那里。⑥意益下:越发将自己看低。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3分)

①有一老父衣粗衣 ( ) .

②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 ) .

③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 ) .

(2).阅读全文,简要概括孙叔敖采纳了老父哪三条谏言。(3分)

①②③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答案

1、D 2、C 3、A 4、B 5、C 6、C

9、先对园中的景物作粗线条的勾画,为下文具体描写“泥墙根一带”的“无限趣味”作铺垫。

10、表现儿童的好奇心理和对快乐自由生活的热爱。

11、无限趣味

12、表现作者对百草园生活的怀念

13、虽然我是一个有残疾的孩子,但她用爱抚慰了我受伤的心灵,使我感受到爱的温暖。 14兴奋(“喜悦”等) 伤心(“难过”等) (2分。每空1分)

15. 愁闷忧伤听竹笛;如愿以偿买竹笛;回家途中吹竹笛;千辛万苦练吹笛;班会课上演吹笛 (意思对即可)(4分。答到一点得2分,答到两点得3分,答到三点得满分。)

16. A 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及准确生动的词语,渲染了春天月夜清冷的气氛,烘托出文中少年愁闷忧伤的情怀。 B 作者主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落日、归鸟、小草等美好景象,衬托了自己内心的喜悦和兴奋。(意思对即可)(3分。评分要点:语言特点或表现手法2分,表达作用1分)

17. 班会课上表演失败,内心受挫;辛苦练习没有结果;长大后悟得了有些事并非想做就能成功,并非努力就有结果。(3分。答到一点给2分,答到两点给满分)

18. 作者的感悟:有些梦想是永远不会开花结果的,但播种梦想的人从不放弃流汗流泪的机会,只是因为生命里那些动人的细节拓宽了生命的内涵。如答“生命的美丽在于过程,而不是结果”“人生路上要善于取舍”等也可。(2分)我的新感悟:不设统一答案,意思对即可。如结合自身经历答到 “做任何事只要坚持终会有所收获”“要有永不言败的精神”等可得满分。(2分)

附加1.(1)①穿 ②离开(背弃);③厌恶(嫌弃)。(3分,每空1分)

(2) ①位高意下;②官大心小;③禄厚不取。(3分,每小题1分,意近即可)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菜畦.qí 讪.笑shān 确凿.záo 瞬.息shùn B.油蛉.líng 秕.谷bǐ 涉.足shâ 伫.立zhù C.收敛.jiǎn 书塾. shú 旋转.zhuàn 襟.上jīn D.蝉蜕.tuì 环谒.hâ 简陋.lîu 脑髓.suǐ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小心翼翼 惴惴不安 兴高彩烈 B忍俊不禁 人迹罕至 来利不明 C绅士风度 躁动不安 活泼伶俐 D风和日历 恭恭敬敬 荒草萋萋 3.下列句子中的成语用得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九岁的超级女生,在台上唱得很投入,可谓忘乎所以。..... B、他从小就养成了很多好习惯,在人声鼎沸....的环境里,还能够专心读书。 C、小鸭一下掉向这边,一下掉向那边,尽可能对大家恭恭敬敬....的行礼。 D、你所说的那个地方,人迹罕至....,我可不敢去冒险。 4、选出标点符号用错的一句 ( ) A.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B.“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C.看外边的天,有点阴,我忽然想,爸爸会不会忽然从床上起来,给我送来花夹袄? D.“啊,谢谢老天爷!”小鸭舒了一口气,“我丑得连猎狗也不咬我了!” 5.下列各句中表述完全正确的一句是 ( ) A.读了这篇文章之后,对我的教育太大了。 B.我从图书馆借了两本书籍。

C.我校开展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活动。

D.谁也不会否认提高学习成绩不是勤奋学习的结果

6.下列各句理解有误的一句是 ( )

A.“先生读书人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这句话既说明学生对所学内容不感兴趣,也说明学生对艺术兴趣的追求。

B.“爸爸的花儿落了”,课文以此为题,一方面实指夹竹桃的败落,一方面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离开人世。

C.“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关系”,这句话意思是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无关紧要,关键是看你的天资。

D.“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句话告诉人们,当越过艰难困苦之后再回首往事时,那过去的一切便会变得美好起来。这里,诗人要强调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7.课文填空 (7分)

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 。

②而那过去了的, 。

③山际见来烟, 。 ,云从窗里出。

④ ,弹琴复长啸。

8.续写。(3分)

微笑,是一缕和煦的阳光,让生活五彩缤纷;是一点柔嫩的绿草,给大地无限生机; ,。

二、现代文阅读(26分)

(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0分)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宵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9.从“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个句式来看,这段文字的写景顺序是( )

A.从静景描写到动景描写。 B.从概括全景到突出局部。

C.从美丽的植物到可爱的动物。 D.从近的景物到远的景物。

10.文章连用两个“不必说”,其作用是什么?(2分)

11.文段特别详写何首乌,有什么作用?(2分)

12、文段中所写景物的特点是:(用原文中词语概括)。(2分)

13、作者写这段景物的目的是什么?(2分)

(二)沉默的竹笛(16分)

16岁一个忧伤的春夜,我躺在集体宿舍临窗的床铺上。A洁白的月光潮水一般漫进窗户,清冷的微风捎来潮湿的花香。我陷入少年无端的愁闷思绪里,分外孤单寂寞。这时,一缕悠扬的笛声由远而近,停留在我的耳畔。那笛声仿佛是清澈的泉水,流过神话中迷人的花园,一路上集合了蝴蝶和黄莺的梦想,决心要给我的心灵来一次彻底的洗礼。我陶醉在悦耳的笛声里,忧伤早已悄悄地散去,心情澄澈空明。那晚,我的心中暗暗地滋生了一个强烈的愿望:做一个快乐的吹笛手。

好长一段日子,我为能拥有一枝笛子而心神恍惚。终于在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我从一个摆地摊的老人那里买到了我盼望已久的竹笛。

第一次拥有竹笛的那个下午是我人生中最美丽的一个下午。我清楚地记得我吹着竹笛走在乡村田野上的情景:B落日如一颗水灵灵的红草莓点缀在暮霭笼罩的山尖,横过头顶的归鸟翅膀上涂着夕阳粉红的胭脂,嫩绿的小草在晚风中飘动,像是生命活泼的舞蹈。我一边吹着竹笛——显然是不成曲调的呜呜声,一边大踏步地把苍茫暮色下的动人风景甩在身后。这时我觉得自己成了一个漂泊天涯的江湖侠客,心里汹涌着英雄纵横天下的豪情。 从拥有竹笛的那个下午开始,我就决心把自己训练成一个优秀的吹笛手。为了学会吹笛子,我付出了许多汗水和心血。清晨,我常常拿着竹笛,跑到学校后面的山坡上,对着葱郁的群山大声吹着,让笨拙的笛声唤醒崭新的一天。深夜,同学们沉浸在梦乡里,只有

我坐在空旷的操场上,如痴如醉地吹着竹笛。笛声一点也不悠扬动听,但我吹得特别认真。竹笛在人家手里是一根音乐的神奇魔术棒,在我的手里却成了一根没有灵感的干枯竹枝。唉,想不到吹笛竟会是这样的艰难。

在一次班会上,班主任老师要求每个同学表演一个节目。几个调皮的同学就恶作剧地起哄,要我为大家表演吹笛子。天哪,我根本吹不成一首完整的曲子,但强烈的自尊心迫使我孤注一掷。面对全班同学,我终于勇敢地拿起了竹笛,涨红了脸,坚持着把最后一个音符吹完,便逃出了教室。在无人的山坡上,我抚摸着被泪水浸润的竹笛,伤心欲绝。从那以后,我发誓再也不吹笛子了。

后来,那枝带给我幸福和耻辱的竹笛一直静静地悬挂在我的窗前。岁月悄然而过,多少年后,当我凝眸竹笛的时候,我就忍不住回想少年时代的往事。有些梦想是永远不会开花结果的,但播种梦想的人从不放弃流汗流泪的机会,只是因为生命里那些动人的细节丰富了生命的内涵。沉默的竹笛啊,我无心再次吻你于唇,吹一曲欢快的歌谣,就这样静静地看着你便足够了,你的沉默其实高奏着我对少年烂漫心事的凭吊和酸涩的回忆。

14.全文以竹笛为线索,叙述了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请根据提示完成下面的填空。(2分) 盼望—— —— ——回味

15.文章围绕“竹笛”写了哪几件事?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概括。(4分)

16.本文景物描写很精彩,请从文中A、B两处选择一处画线句子作简要赏析。(可从语言

特点、表现手法、表达作用等方面作答)(3分)

17.文中的“我”一心想做个“快乐的吹笛手”,到后来那枝竹笛却“沉默”了。你能找

到哪几点原因?请把它写下来。(3分)

18.作者从自己的经历中感悟到了什么?品读文章,你又有什么新的感悟?请结合你的经

历回答。(4分)

三、文言文阅读

(一)(16 分)

[甲]①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②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 “泯然众人矣。”

[乙]欧阳公①四岁而孤②,家贫无资。太夫人③以荻④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家无书读。就闾里⑤士人家⑥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⑦。自幼所作诗赋文字⑧,下笔已如成人。 (选自《欧阳公事迹》) 注释:①[欧阳公]指欧阳修。②[孤]幼年丧父。③[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④[荻dí]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⑤[闾里]乡里。⑥[士人家]读书人家。⑦[惟读书是务]即

“惟务读书”。务,致力,从事。⑧[文字]文章。

1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父异焉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画地 .

20.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

A.借旁近与之 B.邑人奇之 C.余闻之也久 D.不能称前时之闻

21.翻译句子(5分)

(1)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 及其稍长,家无书读。

22.造成方仲永“泯然众人矣。”客观原因是 ,而欧阳修“自幼所作

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主观原因是 (用文中原句填空) (2分)

23.你从方仲永和欧阳修的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要求:从客观条件的角度谈(3分)

24、附加题(6分)

孙叔敖纳言

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④,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⑤。”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子教。”父曰:“位已高意益下⑥,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孙叔敖对曰:“甚善,谨记之。”

【注释】①令尹: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②国:指都城。③吊:吊唁。④受吏民之垢:意即担任宰相一事,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⑤患处之:灾祸就隐伏在那里。⑥意益下:越发将自己看低。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3分)

①有一老父衣粗衣 ( ) .

②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 ) .

③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 ) .

(2).阅读全文,简要概括孙叔敖采纳了老父哪三条谏言。(3分)

①②③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答案

1、D 2、C 3、A 4、B 5、C 6、C

9、先对园中的景物作粗线条的勾画,为下文具体描写“泥墙根一带”的“无限趣味”作铺垫。

10、表现儿童的好奇心理和对快乐自由生活的热爱。

11、无限趣味

12、表现作者对百草园生活的怀念

13、虽然我是一个有残疾的孩子,但她用爱抚慰了我受伤的心灵,使我感受到爱的温暖。 14兴奋(“喜悦”等) 伤心(“难过”等) (2分。每空1分)

15. 愁闷忧伤听竹笛;如愿以偿买竹笛;回家途中吹竹笛;千辛万苦练吹笛;班会课上演吹笛 (意思对即可)(4分。答到一点得2分,答到两点得3分,答到三点得满分。)

16. A 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及准确生动的词语,渲染了春天月夜清冷的气氛,烘托出文中少年愁闷忧伤的情怀。 B 作者主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落日、归鸟、小草等美好景象,衬托了自己内心的喜悦和兴奋。(意思对即可)(3分。评分要点:语言特点或表现手法2分,表达作用1分)

17. 班会课上表演失败,内心受挫;辛苦练习没有结果;长大后悟得了有些事并非想做就能成功,并非努力就有结果。(3分。答到一点给2分,答到两点给满分)

18. 作者的感悟:有些梦想是永远不会开花结果的,但播种梦想的人从不放弃流汗流泪的机会,只是因为生命里那些动人的细节拓宽了生命的内涵。如答“生命的美丽在于过程,而不是结果”“人生路上要善于取舍”等也可。(2分)我的新感悟:不设统一答案,意思对即可。如结合自身经历答到 “做任何事只要坚持终会有所收获”“要有永不言败的精神”等可得满分。(2分)

附加1.(1)①穿 ②离开(背弃);③厌恶(嫌弃)。(3分,每空1分)

(2) ①位高意下;②官大心小;③禄厚不取。(3分,每小题1分,意近即可)


相关内容

  • 初中数学七下第9章单元测试卷试卷
  • 第九章 不等式与不等组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 若m >n ,则下列不等式中成立的是( ) (A)m +a na 2 (D)a -m 2. 不等式4(x -2) >2(3x +5) 的非负整数解的个数为( )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3. ...

  • 七下历史第一单元测试卷
  • 七下历史第一单元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这是中国历史之中最短命的朝代之一,但它结束了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的长期分裂局面. 同时其在政治上确立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度影响深远.那么这个朝代就是 A.唐朝 B.西汉 C.隋朝 D.东汉 2.图片是鲜活的历史 ...

  • 人教版七下第一第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
  • 为明国际学校七年级第二学期第八次周测试卷 (全卷满分100分 测试时间50分钟) 班级 一.选择题(12分) 1.以下词语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肿胀(zǒng) 叮嘱..(z..ū) 骊歌(lB.脑髓. suí 鸡毛掸子.tǎn .ì) 炽 东方朔 shuî 机杼.痛(chì) (zhC ...

  • 新教材七下历史与社会第六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试卷(有答案)
  • 2013年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第六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独立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关于北方地区范围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东北三省全部 B.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大部分 C.甘肃.宁夏的全部 D.江苏.安徽两省的大部分 2.北方地区的气候属于 ( ) A.温带季风 ...

  • 苏教版七下第六单元测试卷
  • 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测试卷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积累.运用 68分 1.依据拼音写出汉字,要求工整.规范.4分 wù_______立 梦yíng_______ fèn_______外妖娆 万丈狂lán_______ 2.下列词语中共有四个错别字,请在方格内找出并改正.4分 寂寞 折腰 梳妆 金 ...

  • 七下期末语文试卷分析
  • 七下期末语文试卷分析 七年级语文试卷,是一份难易适中.考点明确,结构合理规范,内容科学严谨的试卷.试卷围绕"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推进语文学科教学改革,有利于导向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在考查内容和题型的设计上,适当创设了新考点.新题型,体现了 "稳中求变.适度创新& ...

  • 七下第五单元测试卷
  • 七下第五单元测试卷 说明:本卷共五大题,27小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一.积累运用,语文学习的基石(30分) 1.写一写──成语填空.(5分) 疲惫不( ) 精疲力( ) 语无( )次 ( )缩不前 毛骨( )然 耀武( )威 风( )露宿 夜不成( ) 海市( )楼 2.读一 ...

  • 七下语文工作计划
  •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一.上学期教学工作小结: 上学期我担任183和184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七年级是初中阶段的起始年级,而且七年级上学期又是小学和初中的过渡期,因此,我觉得在七年级上学期主要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好习惯 . 在这学期的教学中,我主要以"动感教学"的模式来进行 ...

  • 七下思想品德月考试卷
  • ________:号学________________:名姓 ______:级班 ___________:校学 舒三中学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月考 七年级思想品德试卷 (命题人:魏先锋) 一.单项选择.(20分) 1.广西北流市市民罗智,14年坚持义务献血,折算成全血超过6万毫升,被称为&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