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街道办事处共青团纽织格局创新工作实 施 方 案
街道共青团组织为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力争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的重要指示,进一步健全街道共青团组织架构,增强基层团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影响力,拓宽街道团组织联系青年和整合资源的渠道,按照圃省委、团市委和区委开展共青团组织 ̄格局创新工作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十届十次全会、团中央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原则,积极、稳要地开展街道团组织格局创新,将政治素质高、热心于共青团工作、工作能力强、带动作用大的各领域优秀青年选拔到基层团的工作岗位担任兼职团委副书记、委员等职务,从而激活街道团的工作,增强团的工作力量,丰富共青团联系青年和调动社会资源的渠道,提升基层团组织建设工作水平,不断巩固和扩大党n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
二、基本原则
㈠坚持“党管干部”、 “党建带团建”原则
街道团委要积极争取党工委的支持,在党工委的指导下开展选配工作,努力使选配工作有利于形成正确舆论导向,有利于优化班子结构,有利于整合社会资源,有利于扩大联系青年,有利于推进重点领域团建。
㈡坚持竞争择优原则
街道团组织在人选确定上要通过适当的方式体现竞争性,把真正有责任心、有奉献精神、有影响力的优秀青年选拔出来,吸纳到团组织中。
㈢坚持合理配各原则
要根据街道团组织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合理配各街道团干部,要保证选配方法、班子结构和委员人数的合理性,要把代表不同群体、阶层、领域的青年选配到团组织中来,形成有利于整合社会资源,有利于扩大联系青年,有利于推动工作的人员结构。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
㈠组织机构
组 长:杨 艳(街道党工委书记)
副组长:王良宇(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
秦子建(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肖 飞(政法委书记)
陈代权(办事处武装部长)
陈佳琳(办事处副主任)
邱 云(办事处副主任)
吴 云(办事处副主任)
李 军(办事处挂职副主任)
成员:杨家宇(党政办主任)
韩 天(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主任)
王邦萍(社会事务办主任)
丁 滔(科技宣教文化体育信BI/\服务中心主任)
兰 群(财政所所长)
陈良京(经济发展办主任)
何正才(计生办主任)
颜廷礼(城市管理站站长)
一罗 鹰(社会治安综合管理办主任)
张羽忠(大兴路社区党总支书记、主任)
罗利亚(红花岗社区党总支书记)
张 仙(官 井社区党总支书记)
肖 艳(南 门社区党总支书记)
徐保民(纪念馆社区党总支书记)
明春筑(府后山社区党总支书记)
黄德凤(北 门社区党总支书记)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党政办,秦子建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余佳冀同志任办公室副主任,负责日常事务。
㈡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1、负责老城街道团委组织格局创新工作的整体安排部署;
2、负责对活动开展进行督查指导;
3、调研格局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和建议;
4、安排协调工作经费,为活动开展提供经费保障;
5、安排、调度人员,为活动开展提供人员保障;
6、定期调度活动的开展情况,对活动做法、成果进行总结,研究和解决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重大问题和困难,确保活动目标任务的完成;
㈢办公室工作职责
1、负责格局创新活动相关文件、方案的起草工作;
2、负责活动相关工作资料的收集、汇总和报送等日常工作;
3、对社区落实工作的情况进行日常检查;
4、组织开展宣传教育工作;
5、负责会议、学习的筹各组织和会务等相关工作;
6、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各项工作。
四、主要任务
㈠选好配强街道团委班子
1、人员构成
一般情况下,街道团委设置不超过9名委员,兼职副书记不超过4名。兼职团干部中一般要有1名专业合作组织领头人(青年民营企业主、个体工商户)、1名金融机构青年骨干、1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青年干部、1名政法系统青年干部、1名教育系统青年骨干、1名“春晖使者”、1名到社区任职大学生或大学生志愿者等。
2、选配标准
年龄在3 5周岁以下(即1976年3月以后出生)。一般应为本地户籍或在本地居住、工作。非本地户籍或不在本地居住、工作的“春晖使者”也可列为本地兼职团干部选拔对象;政治面貌是党员或团员,拥护党的领导,思想积极、作风正派;热爱党、热爱青年工作,自愿义务从事团的工作;能密切联系青年,在特定社会领域具有较高威望,能调动工定的社会资源;能够将其本职工作或专业特长与团的工作有机结合,为推进团的事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3、选配范围
(1)从服务基层的西部计划志愿者、大学生村官、特岗教师、“三支一扶”志愿者的优秀青年中选配。
(2)从镇(街道)机关单位、行政村(社区)、学校或企业的优秀青年中选配
(3)从农村的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种养殖大户、专业合作组织领头人、个体工商户、民
营企业主、外出务工返乡创业青年、复员军人等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青年中选配。
4、选配程序
街道可根据实际确定具体环节,一般包括成立领导机构或组织机构、宣传发动、人选推荐、竞职演讲、确定正式候选人、民主投票、组织研究、任前考察和公示、正式聘任等环节。在人选推荐环节要坚持组织推荐、民主推荐和个人自荐相结合,最后报经同级党工委同意。副书记产生过程可以采用适当方式体现竞争性,如差额竞选、民主直选等,但应严格掌握相应要求,做到稳妥有序。
5、任期与考核
编制外的副书记、委员不占乡街道编制、职数。任期原则上与所在街道团委届期同步,任期内因工作调整等原因出缺时应及时增补,任期结束后其所任职务自动卸免。街道团委成员的工作考核由街道党组织进行,考核结果报其所在单位党组织及团区委。
㈡找准镇(街道)团委发挥作用的功能定位
1、明确领导班子的职责分工
根据街道团委班子成员的特点和专长进行分工,编制外团干部应按照“岗位承诺制”的要求明确兼职期间的岗位职责,除共性内容外,还应根据个人的不同情况分别确定个性内容,在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工作、小额贷款、技术培训、科技信息、参与基层文化建设、志愿者服务等方面发挥作用。
2、推动工作项目创新与落实
根据“上级有要求,自身有需求,实现有可能”工作原则,通过“团委班子结合本职提案,团员青年参与调研提议,街道团委围绕中心立项”等积极探索项目化管理的工作方式,广泛开展项目创新,探索建立一套基层共青团工作项目规划、项目承接、项目实施和项目评估激励机制。认真落实上级组织工作部署,根据上级团委重点工作培育特色工作品牌。
3、探索建立联系青年制度
根据编制外团干部的个人分工和各自所熟悉的领域,分片、定点联系相关领域,充分发挥编制外团干部在青年群体中的引领、示范作用,增强他们在区域团的工作中的辐射力与影响力,拓宽对区域内青年群体的联系渠道。加强与体制外组织和青年能人的沟通、联络,扩大对体制外青年及流动青年的有效联系和覆盖。
㈢切实加强街道团委运行机制建设
1、建立合理的工作运行机制
探索实行2周或1个月一次,专、兼职团干共同参与的定期工作例会制度,保证编制外团干部能够有效参与街道团委的决策和重要工作。同时探索不定期的沟通交流制度,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形成稳定的议事机制和协作机制。
2、建立开放互联的区域联动机制
坚持开放互联、共驻共建、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实现区域团组织的整体发展。充分发挥团的委会员成员各自所联系的资源优势,不断扩大团组织的社会影响力。充分发挥街道基层共建委员会的作用,完善轮值主席制度、联席会议制度,采取“自主自愿、轮流牵头、共同参与”的办法,共同研究和解决青年最关心、最突出、最现实的问题。聘请镇、街道党委领导为基层共建委员会顾问,使区域联动活动切实做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3、建立定期培训机制
对编制外团干部注重个性化、差别化的培训,既要统筹兼顾团内业务培训与相关学科知识支撑的关系,又要侧重他们在联系青年和开展工作中所需要的沟通交流技巧、组织活动、青年权益维护、志愿服务精神培养等知识的培训,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的角色,使他们成为受青年普遍欢迎的带头人。
4、探索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
强化编制外干部对团组织的归属感,激发和保护好他们的工作热情。对具有公务员和参公人员身份的兼职团千部,特别优秀且符合专职团干部任职条件的,可列入下届团委专职书记、副书记后各人选;对其他兼职团干部,可以在团内荣誉称号评选表彰中给予重点考虑,特别优秀的可推荐他们作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候选人。积极为编制外团干部搭建舞台、创造条件、优化环境,使他们在各自的职业领域、专业领域能够更好地发挥潜能、展现才华、取得成就、实现价值。编制外副书记不享有行政级别和相应的经济待遇,各镇、街道要努力探索保障其政治待遇的方式,有条件的地方可以为编制外团干部提供一定的工作补贴和办公条件。
五、工作步骤
㈠准备阶段(2011年3月)。主要工作是建立区级、街道两级工作领导机构,摸清各镇、街道青年基本情况,制定、完善符合当地实际的各镇、街道共青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方案。 ㈡实施阶段(2011年4月-2011年6月)。主要工作是调整街道团委领导班子,增配镇、街道团委副书记、委员;建立镇、街道团委工作运行机制;设计镇、街道团委工作内容。其中街道团委班子调整工作力争在2010年5月底之前完成。
㈢总结阶段(2 01 1年1 2月底前)。主要工作是街道对组织格局创新工作进行全面总结,进一步查找问题、提炼经验,撰写工作总结,形成工作成果。
六、工作要求
㈠明确工作职责
高度重视共青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积极争取党政领导的支持和指导,做好动员部署,分解工作任务,明确工作职责。团区委将直接参与对街道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的指导、督促和协调,重点指导街道做好团委领导班子选配工作。
㈡沟通工作动态
各地要及时向团区委报送开展组织格局创新工作的动态信息,主要包括工作进展情况、创新性措施及遇到的问题和工作建议。要及时发现、总结、推广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努力形成一批实践成果、制度成果和理论成果,确保全区的共青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卓有成效。 ㈢加强机制建设
各地要在街道党工委和团区委领导下,切实加强镇、街道团委运行机制建设。要将组织格局创新工作与加强农村、社区团组织建设相结合,建立健全工作机制。要依靠党建带动,积极争取同级党组织的重视,健全街道团的工作督促落实及述职考评等制度,构建街道团工作的保障机制
老城街道办事处共青团纽织格局创新工作实 施 方 案
街道共青团组织为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力争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的重要指示,进一步健全街道共青团组织架构,增强基层团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影响力,拓宽街道团组织联系青年和整合资源的渠道,按照圃省委、团市委和区委开展共青团组织 ̄格局创新工作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十届十次全会、团中央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原则,积极、稳要地开展街道团组织格局创新,将政治素质高、热心于共青团工作、工作能力强、带动作用大的各领域优秀青年选拔到基层团的工作岗位担任兼职团委副书记、委员等职务,从而激活街道团的工作,增强团的工作力量,丰富共青团联系青年和调动社会资源的渠道,提升基层团组织建设工作水平,不断巩固和扩大党n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
二、基本原则
㈠坚持“党管干部”、 “党建带团建”原则
街道团委要积极争取党工委的支持,在党工委的指导下开展选配工作,努力使选配工作有利于形成正确舆论导向,有利于优化班子结构,有利于整合社会资源,有利于扩大联系青年,有利于推进重点领域团建。
㈡坚持竞争择优原则
街道团组织在人选确定上要通过适当的方式体现竞争性,把真正有责任心、有奉献精神、有影响力的优秀青年选拔出来,吸纳到团组织中。
㈢坚持合理配各原则
要根据街道团组织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合理配各街道团干部,要保证选配方法、班子结构和委员人数的合理性,要把代表不同群体、阶层、领域的青年选配到团组织中来,形成有利于整合社会资源,有利于扩大联系青年,有利于推动工作的人员结构。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
㈠组织机构
组 长:杨 艳(街道党工委书记)
副组长:王良宇(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
秦子建(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肖 飞(政法委书记)
陈代权(办事处武装部长)
陈佳琳(办事处副主任)
邱 云(办事处副主任)
吴 云(办事处副主任)
李 军(办事处挂职副主任)
成员:杨家宇(党政办主任)
韩 天(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主任)
王邦萍(社会事务办主任)
丁 滔(科技宣教文化体育信BI/\服务中心主任)
兰 群(财政所所长)
陈良京(经济发展办主任)
何正才(计生办主任)
颜廷礼(城市管理站站长)
一罗 鹰(社会治安综合管理办主任)
张羽忠(大兴路社区党总支书记、主任)
罗利亚(红花岗社区党总支书记)
张 仙(官 井社区党总支书记)
肖 艳(南 门社区党总支书记)
徐保民(纪念馆社区党总支书记)
明春筑(府后山社区党总支书记)
黄德凤(北 门社区党总支书记)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党政办,秦子建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余佳冀同志任办公室副主任,负责日常事务。
㈡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1、负责老城街道团委组织格局创新工作的整体安排部署;
2、负责对活动开展进行督查指导;
3、调研格局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和建议;
4、安排协调工作经费,为活动开展提供经费保障;
5、安排、调度人员,为活动开展提供人员保障;
6、定期调度活动的开展情况,对活动做法、成果进行总结,研究和解决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重大问题和困难,确保活动目标任务的完成;
㈢办公室工作职责
1、负责格局创新活动相关文件、方案的起草工作;
2、负责活动相关工作资料的收集、汇总和报送等日常工作;
3、对社区落实工作的情况进行日常检查;
4、组织开展宣传教育工作;
5、负责会议、学习的筹各组织和会务等相关工作;
6、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各项工作。
四、主要任务
㈠选好配强街道团委班子
1、人员构成
一般情况下,街道团委设置不超过9名委员,兼职副书记不超过4名。兼职团干部中一般要有1名专业合作组织领头人(青年民营企业主、个体工商户)、1名金融机构青年骨干、1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青年干部、1名政法系统青年干部、1名教育系统青年骨干、1名“春晖使者”、1名到社区任职大学生或大学生志愿者等。
2、选配标准
年龄在3 5周岁以下(即1976年3月以后出生)。一般应为本地户籍或在本地居住、工作。非本地户籍或不在本地居住、工作的“春晖使者”也可列为本地兼职团干部选拔对象;政治面貌是党员或团员,拥护党的领导,思想积极、作风正派;热爱党、热爱青年工作,自愿义务从事团的工作;能密切联系青年,在特定社会领域具有较高威望,能调动工定的社会资源;能够将其本职工作或专业特长与团的工作有机结合,为推进团的事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3、选配范围
(1)从服务基层的西部计划志愿者、大学生村官、特岗教师、“三支一扶”志愿者的优秀青年中选配。
(2)从镇(街道)机关单位、行政村(社区)、学校或企业的优秀青年中选配
(3)从农村的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种养殖大户、专业合作组织领头人、个体工商户、民
营企业主、外出务工返乡创业青年、复员军人等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青年中选配。
4、选配程序
街道可根据实际确定具体环节,一般包括成立领导机构或组织机构、宣传发动、人选推荐、竞职演讲、确定正式候选人、民主投票、组织研究、任前考察和公示、正式聘任等环节。在人选推荐环节要坚持组织推荐、民主推荐和个人自荐相结合,最后报经同级党工委同意。副书记产生过程可以采用适当方式体现竞争性,如差额竞选、民主直选等,但应严格掌握相应要求,做到稳妥有序。
5、任期与考核
编制外的副书记、委员不占乡街道编制、职数。任期原则上与所在街道团委届期同步,任期内因工作调整等原因出缺时应及时增补,任期结束后其所任职务自动卸免。街道团委成员的工作考核由街道党组织进行,考核结果报其所在单位党组织及团区委。
㈡找准镇(街道)团委发挥作用的功能定位
1、明确领导班子的职责分工
根据街道团委班子成员的特点和专长进行分工,编制外团干部应按照“岗位承诺制”的要求明确兼职期间的岗位职责,除共性内容外,还应根据个人的不同情况分别确定个性内容,在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工作、小额贷款、技术培训、科技信息、参与基层文化建设、志愿者服务等方面发挥作用。
2、推动工作项目创新与落实
根据“上级有要求,自身有需求,实现有可能”工作原则,通过“团委班子结合本职提案,团员青年参与调研提议,街道团委围绕中心立项”等积极探索项目化管理的工作方式,广泛开展项目创新,探索建立一套基层共青团工作项目规划、项目承接、项目实施和项目评估激励机制。认真落实上级组织工作部署,根据上级团委重点工作培育特色工作品牌。
3、探索建立联系青年制度
根据编制外团干部的个人分工和各自所熟悉的领域,分片、定点联系相关领域,充分发挥编制外团干部在青年群体中的引领、示范作用,增强他们在区域团的工作中的辐射力与影响力,拓宽对区域内青年群体的联系渠道。加强与体制外组织和青年能人的沟通、联络,扩大对体制外青年及流动青年的有效联系和覆盖。
㈢切实加强街道团委运行机制建设
1、建立合理的工作运行机制
探索实行2周或1个月一次,专、兼职团干共同参与的定期工作例会制度,保证编制外团干部能够有效参与街道团委的决策和重要工作。同时探索不定期的沟通交流制度,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形成稳定的议事机制和协作机制。
2、建立开放互联的区域联动机制
坚持开放互联、共驻共建、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实现区域团组织的整体发展。充分发挥团的委会员成员各自所联系的资源优势,不断扩大团组织的社会影响力。充分发挥街道基层共建委员会的作用,完善轮值主席制度、联席会议制度,采取“自主自愿、轮流牵头、共同参与”的办法,共同研究和解决青年最关心、最突出、最现实的问题。聘请镇、街道党委领导为基层共建委员会顾问,使区域联动活动切实做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3、建立定期培训机制
对编制外团干部注重个性化、差别化的培训,既要统筹兼顾团内业务培训与相关学科知识支撑的关系,又要侧重他们在联系青年和开展工作中所需要的沟通交流技巧、组织活动、青年权益维护、志愿服务精神培养等知识的培训,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的角色,使他们成为受青年普遍欢迎的带头人。
4、探索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
强化编制外干部对团组织的归属感,激发和保护好他们的工作热情。对具有公务员和参公人员身份的兼职团千部,特别优秀且符合专职团干部任职条件的,可列入下届团委专职书记、副书记后各人选;对其他兼职团干部,可以在团内荣誉称号评选表彰中给予重点考虑,特别优秀的可推荐他们作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候选人。积极为编制外团干部搭建舞台、创造条件、优化环境,使他们在各自的职业领域、专业领域能够更好地发挥潜能、展现才华、取得成就、实现价值。编制外副书记不享有行政级别和相应的经济待遇,各镇、街道要努力探索保障其政治待遇的方式,有条件的地方可以为编制外团干部提供一定的工作补贴和办公条件。
五、工作步骤
㈠准备阶段(2011年3月)。主要工作是建立区级、街道两级工作领导机构,摸清各镇、街道青年基本情况,制定、完善符合当地实际的各镇、街道共青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方案。 ㈡实施阶段(2011年4月-2011年6月)。主要工作是调整街道团委领导班子,增配镇、街道团委副书记、委员;建立镇、街道团委工作运行机制;设计镇、街道团委工作内容。其中街道团委班子调整工作力争在2010年5月底之前完成。
㈢总结阶段(2 01 1年1 2月底前)。主要工作是街道对组织格局创新工作进行全面总结,进一步查找问题、提炼经验,撰写工作总结,形成工作成果。
六、工作要求
㈠明确工作职责
高度重视共青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积极争取党政领导的支持和指导,做好动员部署,分解工作任务,明确工作职责。团区委将直接参与对街道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的指导、督促和协调,重点指导街道做好团委领导班子选配工作。
㈡沟通工作动态
各地要及时向团区委报送开展组织格局创新工作的动态信息,主要包括工作进展情况、创新性措施及遇到的问题和工作建议。要及时发现、总结、推广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努力形成一批实践成果、制度成果和理论成果,确保全区的共青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卓有成效。 ㈢加强机制建设
各地要在街道党工委和团区委领导下,切实加强镇、街道团委运行机制建设。要将组织格局创新工作与加强农村、社区团组织建设相结合,建立健全工作机制。要依靠党建带动,积极争取同级党组织的重视,健全街道团的工作督促落实及述职考评等制度,构建街道团工作的保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