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文字命题的证明

1、每一个命题都是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的,要求学生从命题的结构特征进行划分,掌握重要的相关联词句。例:“如果……,那么……。”“若……,则……”等等。用“如果”或“若”开始的部分就是题设。用“那么”或“则”开始的部分就是结论。有的命题的题设和结论是比较明显的。例: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题设) ,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相等(结论) 。但有的命题,它的题设和结论不十分明显,对于这样的命题,可要求学生将它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例如:“对顶角相等”可改写成:“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题设) ,那么这两个角相等(结论)”。

以上对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只是一种形式上的记忆,不能从本质上解决学生划分命题的“题设”、“结论”的实质问题,例如:“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学生会认为这个命题较难划分题设和结论,认为只有题设部分,没有结论部分,或者因为找不到“如果……,那么……”的词句,或者不会写成“如果……,那么……”等的形式而无法划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2、正确划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必须使学生理解每个数学命题都是一个完整无缺的句子,是对数学的一定内容和一定本质属性的判断。而每一个命题都是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的,是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在一个命题中被判断的“对象”是命题的“题设”,也就是“已知”。判断出来的“结果”就是命题的“结论”,也就是“求证”。总之,正确划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就是要分清什么是命题中被判断的“对象”,什么是命题中被判断出来的“结果”。 在教学中,要在不断的训练中加深学生对数学命题的理解。只有做好这一点才能做好后面的证明过程。

二、培养学生将文字叙述的命题改写成数学式子,并画出图形。

1、按命题题意画出相应的几何图形,并标注字母。

2、根据命题的题意结合相应的几何图形,把命题中每一个确切的数学概念用它的定义,数学符合或数学式子表示出来。命题中的题设部分即被判断的“对象”写在“已知”一项中,结论部分即判断出来的“结果”写在“求证”一项中。

例:求证:邻补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

已知:如图∠AOC+∠BOC=180° ,OE 、OF 分别是∠AOC 、∠BOC 的平分线。(画出具体的图形)

求证:OE ⊥OF

三、培养学生学会推理证明:

1、几何证明的意义和要求

对于几何命题的证明,就是需要作出一判断,这个判断不是仅靠观察和猜想,或反通过实验和测量感性的判断,而必须是经过一系列的严密的逻辑推理和论证作出的理性判断。推理论证的过程要符合客观实际,论证要有充分的根据,不能凭主观想象。证明中的每一点推理论证的根据就是命题中给出的题设和已证事项,定义、公理和定理。换言之,几何命题的证明,就是要把给出的结论,用充分的根据,严密的逻辑推理加以证明。

2、加强分析训练、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由于命题的类型各异,要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的逻辑推理能力,特别要重视问题的分析,执果索因、进而证明,这里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好途径,也是教学的重点和关键。在证明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在证明开始时,首先对命题竹:分析、推理,并在草稿纸上把分析的过程写出来。初中几何证题常用的分析方法有:

①顺推法:即由条件至目标的定向思考方法。在探究解题途径时,我们从已知条件出发进行推理。顺次逐步推向目标,直到达到目标的思考过程。

如:试证: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 ,O 是对角线AC 和BD 的交点。

求证:CA=OC、OB=OD

证明:∵四边形ABCD 是◇ ∴ AB ∥CD AB=DC ∴ ∠1=∠4 ∠2=∠3 在△ABO 和△CDO 中

∴ △ABO ≌△CDO (ASA )

∴ OA=OC OB=OD

②倒推法:即由目标至条件的定向思考方法。在探究证题途径时,我们不是从已知条件着手,而是从求证的目标着手进行分析推理,并推究由什么条件可获得这样的结果,然后再把这些条件作结果,继续推究由什么条件,可以获得这样的结果,直至推究的条件与已知条件相合为止。

如:在△ABC 中,EF ⊥AB CD⊥AB G在AC 上且∠1=∠2,求证:∠AGD=∠ACB 分析:

要证∠AGD=∠ACB 就要证DG ∥BC ,就要证:∠1=∠3。要证∠1=∠3,就要证:∠2=∠3 证明:△在ABC 中

③倒推———顺推法:就是先从倒推入手,把目探究到一定程度,再回到条件着手顺推,如果两个方向汇合了,问题的条件与目标的联系就清楚了,与此同时解题途径就明确了。

3、学会分析

在几何证明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添辅助线的能力,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处理问题的机智能力;要使学生认识到在几何证明题中,辅助线引导适当,可使较难的证明题转为较易证明题。但辅助线不能乱引,而且有一定目的,在一定的分析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怎样引辅助线是依据命题的分析而确定的。

四、培养学生证题时养成规范的书写习惯

用填充形式训练学生证题的书写格式和逻辑推理过程。让学生也实践也学习证题的书写格式,使书写规范,推理有根据。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一转入学生独立书写,这样,证题的推理过程及书写都比较规范。

如:已知AB ∥EF ∠1+∠2=180° 求证:CD ∥EF

综上可得:对于初中几何证题,教师要反复强调这样一个模式:要什么———有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按照上述模式,反复训练,学生是能够逐步熟悉几何证题的格式,掌握初中几何证题的正确方法。

1、每一个命题都是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的,要求学生从命题的结构特征进行划分,掌握重要的相关联词句。例:“如果……,那么……。”“若……,则……”等等。用“如果”或“若”开始的部分就是题设。用“那么”或“则”开始的部分就是结论。有的命题的题设和结论是比较明显的。例: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题设) ,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相等(结论) 。但有的命题,它的题设和结论不十分明显,对于这样的命题,可要求学生将它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例如:“对顶角相等”可改写成:“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题设) ,那么这两个角相等(结论)”。

以上对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只是一种形式上的记忆,不能从本质上解决学生划分命题的“题设”、“结论”的实质问题,例如:“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学生会认为这个命题较难划分题设和结论,认为只有题设部分,没有结论部分,或者因为找不到“如果……,那么……”的词句,或者不会写成“如果……,那么……”等的形式而无法划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2、正确划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必须使学生理解每个数学命题都是一个完整无缺的句子,是对数学的一定内容和一定本质属性的判断。而每一个命题都是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的,是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在一个命题中被判断的“对象”是命题的“题设”,也就是“已知”。判断出来的“结果”就是命题的“结论”,也就是“求证”。总之,正确划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就是要分清什么是命题中被判断的“对象”,什么是命题中被判断出来的“结果”。 在教学中,要在不断的训练中加深学生对数学命题的理解。只有做好这一点才能做好后面的证明过程。

二、培养学生将文字叙述的命题改写成数学式子,并画出图形。

1、按命题题意画出相应的几何图形,并标注字母。

2、根据命题的题意结合相应的几何图形,把命题中每一个确切的数学概念用它的定义,数学符合或数学式子表示出来。命题中的题设部分即被判断的“对象”写在“已知”一项中,结论部分即判断出来的“结果”写在“求证”一项中。

例:求证:邻补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

已知:如图∠AOC+∠BOC=180° ,OE 、OF 分别是∠AOC 、∠BOC 的平分线。(画出具体的图形)

求证:OE ⊥OF

三、培养学生学会推理证明:

1、几何证明的意义和要求

对于几何命题的证明,就是需要作出一判断,这个判断不是仅靠观察和猜想,或反通过实验和测量感性的判断,而必须是经过一系列的严密的逻辑推理和论证作出的理性判断。推理论证的过程要符合客观实际,论证要有充分的根据,不能凭主观想象。证明中的每一点推理论证的根据就是命题中给出的题设和已证事项,定义、公理和定理。换言之,几何命题的证明,就是要把给出的结论,用充分的根据,严密的逻辑推理加以证明。

2、加强分析训练、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由于命题的类型各异,要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的逻辑推理能力,特别要重视问题的分析,执果索因、进而证明,这里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好途径,也是教学的重点和关键。在证明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在证明开始时,首先对命题竹:分析、推理,并在草稿纸上把分析的过程写出来。初中几何证题常用的分析方法有:

①顺推法:即由条件至目标的定向思考方法。在探究解题途径时,我们从已知条件出发进行推理。顺次逐步推向目标,直到达到目标的思考过程。

如:试证: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 ,O 是对角线AC 和BD 的交点。

求证:CA=OC、OB=OD

证明:∵四边形ABCD 是◇ ∴ AB ∥CD AB=DC ∴ ∠1=∠4 ∠2=∠3 在△ABO 和△CDO 中

∴ △ABO ≌△CDO (ASA )

∴ OA=OC OB=OD

②倒推法:即由目标至条件的定向思考方法。在探究证题途径时,我们不是从已知条件着手,而是从求证的目标着手进行分析推理,并推究由什么条件可获得这样的结果,然后再把这些条件作结果,继续推究由什么条件,可以获得这样的结果,直至推究的条件与已知条件相合为止。

如:在△ABC 中,EF ⊥AB CD⊥AB G在AC 上且∠1=∠2,求证:∠AGD=∠ACB 分析:

要证∠AGD=∠ACB 就要证DG ∥BC ,就要证:∠1=∠3。要证∠1=∠3,就要证:∠2=∠3 证明:△在ABC 中

③倒推———顺推法:就是先从倒推入手,把目探究到一定程度,再回到条件着手顺推,如果两个方向汇合了,问题的条件与目标的联系就清楚了,与此同时解题途径就明确了。

3、学会分析

在几何证明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添辅助线的能力,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处理问题的机智能力;要使学生认识到在几何证明题中,辅助线引导适当,可使较难的证明题转为较易证明题。但辅助线不能乱引,而且有一定目的,在一定的分析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怎样引辅助线是依据命题的分析而确定的。

四、培养学生证题时养成规范的书写习惯

用填充形式训练学生证题的书写格式和逻辑推理过程。让学生也实践也学习证题的书写格式,使书写规范,推理有根据。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一转入学生独立书写,这样,证题的推理过程及书写都比较规范。

如:已知AB ∥EF ∠1+∠2=180° 求证:CD ∥EF

综上可得:对于初中几何证题,教师要反复强调这样一个模式:要什么———有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按照上述模式,反复训练,学生是能够逐步熟悉几何证题的格式,掌握初中几何证题的正确方法。


相关内容

  • 定理与证明说课稿
  • <定理与证明>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命题>的第二课时<定理与证明>.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分析与学法指导.教学过程分析.教学评价五个方面简述我对这堂课的理解. 一.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 ...

  • 角的平分线
  • 知识结构 重点与难点分析: 本节内容的重点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逆定理及它们的应用.性质定理和它的逆定理为证线段相等.角相等,开辟了新的途径,简化了证明过程. 本节内容的难点是:a.角平分线定理和逆定理的应用:b.这两个定理的区别:c.写命题的逆命题.学生对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问题已经很熟悉了,所以 ...

  • 命题与证明教学设计
  • 八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肥东县王城中学 王合 课题:14.2证明(2) 教材与学生现实的分析 1.本节内容是<命题与证明>的第三课时,学生通过前面两节课的学习后,已经熟悉了,定义.公理.定理.证明等相关概念,且能读懂一个命题的证明过程.在此基础上.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能独立证明一个命题的能力. ...

  •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说课稿
  • <12.3.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说课稿 潮州市潮安区江东中学 陈素冰 一.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第三节(12.3.1). 本节课是等腰三角形的第二课时--"等腰 ...

  • 定理与证明
  • 教学建议(一)教材分析1.知识结构2.重点.难点分析重点:真命题的证明步骤与格式.命题的证明步骤与格式是本节的主要内容,是学习数学必具备的能力,在今后的学习中将会有大量的证明问题;另一方面它还体现了数学的逻辑性和严谨性.难点:推论证明的思路和方法.因为它体现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由于学生对逻辑的理解 ...

  •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生推理能力的策略
  •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生推理能力的策略 林云生 摘 要:数学推理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育的核心问题.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应用能力都有所提高,但数学证明推理能力反而有所下降.通过调查分析实践研究,提出了适当调整教材顺序.教师直观示范.学会读题审题.学会识图画图.掌握推理格式.学会推理步骤.几 ...

  • 浅谈数理逻辑
  • 大学研究生学位课程论文 论 文 题 目: 浅析数理逻辑 浅析数理逻辑 摘要: 数理逻辑是用数学方法来研究推理的形式结构和推理规律的数学学科,它与数学的其它分支.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语言学等学科均有密切的联系.数理逻辑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 有着丰富的内容在实际运用中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数 ...

  • 逻辑学经典著作简介
  • 逻辑学经典著作简介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1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4115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逻辑学经典著作简介 一.西方逻辑学经典著作简介 1 <工具论>简介 1 <形而上学>简介 3 <新工具>简介 5 <逻辑体系>简介 6 & ...

  • 2013年高考:怎么考
  • 语 文 朱昌元 浙江省语文特级教师 陈益林 浙江省语文特级教师 语文卷由"语言文字运用""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和"作文"四部分组成,各部分在能力考查上有区分也有重叠,共同指向"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