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日本挑战二战后国际秩序行径实录
2015年07月25日 20:17
来源:新华社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7人参与 2评论
原标题:日本挑战二战后国际秩序行径实录
今年7月26日是《波茨坦公告》发表70周年纪念日。《波茨坦公告》与《开罗宣言》等国际法文件一起,确立了二战后处理日本问题的基本方针和原则,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正义事业的重要成果和构建战后亚太国际秩序的法律基石。
然而,二战以来,日本国内的一些右翼势力,总是寻找机会挑战战后的国际秩序和底线。新华国际借《波茨坦公告》发表70周年之际,带您一起盘点日本挑战战后国际秩序的各种行径。
首先,新华国际带您看看,《波茨坦公告》与《开罗宣言》等国际文件怎么说:
【《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怎么说?】
1943年11月22日至26日,中国、美国和英国三国政府首脑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会议,着重讨论三国联合对日作战计划,并签署了《开罗宣言》。《开罗宣言》于12月1日公布。宣言明确规定: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
↑图为蒋介石(左一)和夫人宋美龄(右一)与美国总统罗斯福(左二)、英国首相邱吉尔(右二)在开罗会晤。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在波茨坦发表《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简称《波茨坦公告》)。公告共有13条。公告警告日本如不立即宣布无条件投降,即将如德国一样迅速完全毁灭。
公告要求战后根除日本军国主义,惩办战争罪犯,消除阻止日本民主趋势之复兴和增强的一切障碍,取消日本的军事工业。
公告重申了《开罗宣言》精神,规定《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同盟国所决定之其他小岛之内,并确定解除日本军队的武装,对日本的指定地点实施占领,一旦达到本公告提出的各项目标并建立了能表达日本人民的意志、倾向和平的负责任的政府后,同盟国便当即撤走全部占领军。
↑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向议会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向盟国投降。
《波茨坦公告》是在法西斯德国无条件投降、欧洲战场战事结束,日本在亚洲太平洋战场屡遭失败、行将彻底崩溃的背景下产生的。8月8日,苏联正式声明加入《波茨坦公告》,并对日宣战。14日,日本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9月2日,日本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并承诺“日本天皇、日本政府及其继承者忠实执行波茨坦公告的各项条文”。
既然日本裕仁天皇代表日本接受的《波茨坦公告》,以及《波茨坦公告》规定的日本必须执行的《开罗宣言》,那么,战后的日本是怎么做呢?新华国际带您再次穿越时空,看看日本这些年都干些啥啦?
【日本挑战战后国际秩序的各种行径】
基于对战争的反省,日本在1947年制定宪法,承诺永远放弃武力。此后经年,在宪法第九条框架内,日本长期奉行“专守防卫”国策。1972年,日本政府就“集体自卫权和宪法的关系”发表正式见解,确认集体自卫权超出宪法第九条划定的红线。冷战结束后,伴随国内国际形势变化,日本也在不断调整安保政策,但历届政府始终守住了“不得行使集体自卫权”这条底线。
也正是在战后《波茨坦公告》以及《波茨坦公告》规定的日本必须执行的《开罗宣言》等构成的亚太地区战后国际秩序的基本框架下,日本才能够走上了自由与民主的道路,大多数日本国民才能享受和平时代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福祉。
然而,对日本保守势力而言,他们认为战后国际秩序是由“战胜者”强加给“战败者”的,自己一直处于被国际体系打压的“非正常状态”,因此总是寻找机会,冲撞与挑战国际秩序的底线,特别是安倍政府上台以来的所作所为,更加深了国际社会对日本走上军国主义的担忧与不安。且看他们的种种行径:
修改教科书美化侵略历史
↑1982年日本文部省审定的历史教科书《世界史》,修改前的小标题为“日本侵略中国”;修改后的小标题为:“满州事变·上海事变”。
《波茨坦公告》要求战后根除日本军国主义。为制止军国主义复活,就要求教科书必须记载对外侵略的真实历史。然而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至80年代后,日本修改教科书问题愈演愈烈。1982年6月,日本文部省审定教科书时,把“侵略华北”和“全面侵略中国”等段落中的“侵略”改为“进出”,把南京大屠杀改为“占领南京”。
进入21世纪后,日本教科书问题变本加厉,其中最受关注的当属“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编写的历史教科书。这一右翼团体的教科书宣扬皇国史观,从根本上否认了日本进行殖民统治和侵略战争的责任,将“太平洋战争”标榜成是为了“自存自卫”、“解放亚洲”、“建设大东亚共荣圈”而进行的“正义战争”。2001年4月,这本教科书获得日本文部科学省审定通过。随后每隔4年的教科书审定中,这本课本多次获“开绿灯”。
2014年1月,日本文部科学省修改了教科书审定标准,要求教育界在没有定论的历史、领土问题上体现安倍政府的立场。新华社驻日本记者蓝建中说:“安倍作为一个狂热的民族主义者、大和民族优秀论的信奉者,要把这种理论灌输给下一代。此外,只有鼓吹以前的战争是正确的,才能为他现在修宪、扩军备战、走上所谓正常国家道路铺路。”
首相及其政要参拜靖国神社
↑2013年12月26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左二)参拜靖国神社。
《波茨坦公告》提出审判战犯。对战犯进行严惩,不是战胜国要奴役日本人民和日本国家,而是要防止侵略战争的再度发生。但是1978年10月,东条英机等14名甲级战犯和两千余名乙级、丙级战犯的牌位被移进日本靖国神社,作为“为国殉难者”“祭祀”。
1985年8月15日,以中曾根康弘为首的内阁大多数成员以公职身份正式参拜。这是日本战后40年来第一位现职首相以公职身份参拜靖国神社。此后靖国神社问题成为东北亚地区的重要外交问题。
2001年至2006年,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在任期间连续6年参拜靖国神社。现任首相安倍晋三于2013年12月26日参拜靖国神社。
靖国神社在二战结束前一直由日本军方专门管理,是国家神道的象征。在二战后,遵循战后宪法政教分离原则,改组为宗教法人。日本首相公然参拜供奉有二战战犯亡灵的靖国神社,甚至到靖国神社向所谓“英灵”汇报执政历程,意味着当政者公开违反日本宪法规定的政教分离原则,背弃《波茨坦公告》的上述相关规定和国际承诺,不承认日本犯下的侵略罪行。这种情况若在德国发生,等于德国现任领导人公然否定战后的纽伦堡审判,参拜纳粹战犯的亡灵。这是国际社会绝不能容忍的。
挑战和突破“和平宪法”
↑图为日本自卫队的资料图片。
1947年制定的日本宪法因其第九条规定日本不能拥有进攻性军事力量并放弃国家的交战权而被称为“和平宪法”,其落脚点在于遏制日本军国主义,也是维护战后体制的一个重要体现。但是日本国内企图突破“和平宪法”的努力一直没有停歇。
1957年8月,岸信介(现任首相安倍晋三的外祖父)内阁成立“宪法调查会”,准备修改“和平宪法”。
1991年4月,日本向海湾地区派遣日本自卫队扫雷艇,这是二战后日本政府首次向海外派遣军队。日本主要在野党及许多群众团体明确表示反对政府不经国会审议就决定向海外派兵,指出这是违反日本现行宪法的行动。1992年6月,日本参议院通过向海外派兵法案。1994年11月,日本参议院通过允许自卫队向海外派遣飞机的自卫队法修改案。
2003年6月,日本国会通过“有事三法案”,认定首相在危急时刻可不经过国会同意实施先发制人的打击。
安倍上台以来,从抛弃“武器出口三原则”到扩大军费支出,从制定《特定秘密保护法》到放弃自卫队“文官统治”原则,再到强化日美军事同盟,安倍政府强化军事力量、调整军事安全政策的轨迹清晰可见。
2014年7月,安倍政府通过内阁决议,以修改宪法解释的手法解禁集体自卫权,事实上篡夺了宪法赋予国民的修宪权,以一介内阁掏空了宪法第九条。2015年7月16日,日本国会众议院通过了安倍政府提交的安保相关法案。这是二战结束以来,日本在军事安全领域采取的前所未有的举动。
安保法案的通过,为日本走上“主动战争”之路提供“法制保障”。虽然现在对现行宪法并没有修改只字片言,但长此以往,宪法原本的基本原理和规范将被扭曲,宪法第九条也将逐渐被侵蚀、架空。
挑起岛争与邻交恶
↑2012年7月11日,中国渔政船编队在钓鱼岛附近海域遭遇日本海上保安厅巡逻船干扰。
《波茨坦公告》第八条规定:“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而《开罗宣言》则规定: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必须归还中国。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日本政府不顾这一事实,多次纵容日本右翼分子登岛、修建“灯塔”。
近年来,日本在钓鱼岛的侵权行动日益凸显官方色彩。2012年3月,日本内阁综合海洋政策本部公布了39个无人岛名称,其中包括钓鱼岛附属岛屿。同年9月,日本政府宣布对中国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实行“国有化”。2014年1月,日本政府要求将钓鱼岛作为日本固有领土写入教科书。同年8月1日,日本政府公布了158个无名离岛新名称,其中包括中国钓鱼岛附属岛屿。日本政府企图通过公布官方命名,变相宣示对钓鱼岛主权。在窃取钓鱼岛的路上,日本政府手法多变、花样翻新,使出了浑身解数,但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属于中国的事实。
【恪守战后秩序不仅是选择,更是责任】
↑2015年7月23日,在日本东京,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中)街头演讲反对安保法案。
二战结束后,日本正是在接受《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有关战后领土安排以及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其战犯正义审判、进行一定程度的民主化改造并制定和平宪法的基础上,才得以重返国际社会。严格履行相关条约义务,遵守战后国际秩序中的规则和规范,认真反思侵略历史,不仅是日本的一项选择,也是它的一种责任。
日本国内不乏有识之士。1995年8月15日,日本时任首相村山富市在战后50周年之际代表日本政府发表正式谈话时,承认日本过去国策有误,走了战争道路,殖民统治和侵略给许多国家、特别是亚洲各国人民造成巨大损害和痛苦,并表示深刻的反省和由衷的歉意。
“村山谈话”被认为是日本政府就侵略历史和殖民统治向亚洲受害国家和人民作出的郑重表态和道歉,也被村山之后的历届内阁所继承。
村山富市在今年3月3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强调,“村山谈话”是日本向国际社会作出的郑重承诺,否认其精神将使日本孤立于国际社会。他说:“日本过去进行了殖民统治和侵略,这是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需要深刻反省。承认历史事实并道歉反省,制定宪法许下不战誓言,致力于和平、民主与国际合作,这是日本战后70年来的发展基础,绝对不容否定。”“没有对过去的反省,和平只会沦为空话,外界对日本是否重走老路的担忧就不会消失。”(编辑顾德伟,新华国际客户端报道)
媒体:日本挑战二战后国际秩序行径实录
2015年07月25日 20:17
来源:新华社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7人参与 2评论
原标题:日本挑战二战后国际秩序行径实录
今年7月26日是《波茨坦公告》发表70周年纪念日。《波茨坦公告》与《开罗宣言》等国际法文件一起,确立了二战后处理日本问题的基本方针和原则,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正义事业的重要成果和构建战后亚太国际秩序的法律基石。
然而,二战以来,日本国内的一些右翼势力,总是寻找机会挑战战后的国际秩序和底线。新华国际借《波茨坦公告》发表70周年之际,带您一起盘点日本挑战战后国际秩序的各种行径。
首先,新华国际带您看看,《波茨坦公告》与《开罗宣言》等国际文件怎么说:
【《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怎么说?】
1943年11月22日至26日,中国、美国和英国三国政府首脑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会议,着重讨论三国联合对日作战计划,并签署了《开罗宣言》。《开罗宣言》于12月1日公布。宣言明确规定: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
↑图为蒋介石(左一)和夫人宋美龄(右一)与美国总统罗斯福(左二)、英国首相邱吉尔(右二)在开罗会晤。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在波茨坦发表《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简称《波茨坦公告》)。公告共有13条。公告警告日本如不立即宣布无条件投降,即将如德国一样迅速完全毁灭。
公告要求战后根除日本军国主义,惩办战争罪犯,消除阻止日本民主趋势之复兴和增强的一切障碍,取消日本的军事工业。
公告重申了《开罗宣言》精神,规定《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同盟国所决定之其他小岛之内,并确定解除日本军队的武装,对日本的指定地点实施占领,一旦达到本公告提出的各项目标并建立了能表达日本人民的意志、倾向和平的负责任的政府后,同盟国便当即撤走全部占领军。
↑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向议会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向盟国投降。
《波茨坦公告》是在法西斯德国无条件投降、欧洲战场战事结束,日本在亚洲太平洋战场屡遭失败、行将彻底崩溃的背景下产生的。8月8日,苏联正式声明加入《波茨坦公告》,并对日宣战。14日,日本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9月2日,日本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并承诺“日本天皇、日本政府及其继承者忠实执行波茨坦公告的各项条文”。
既然日本裕仁天皇代表日本接受的《波茨坦公告》,以及《波茨坦公告》规定的日本必须执行的《开罗宣言》,那么,战后的日本是怎么做呢?新华国际带您再次穿越时空,看看日本这些年都干些啥啦?
【日本挑战战后国际秩序的各种行径】
基于对战争的反省,日本在1947年制定宪法,承诺永远放弃武力。此后经年,在宪法第九条框架内,日本长期奉行“专守防卫”国策。1972年,日本政府就“集体自卫权和宪法的关系”发表正式见解,确认集体自卫权超出宪法第九条划定的红线。冷战结束后,伴随国内国际形势变化,日本也在不断调整安保政策,但历届政府始终守住了“不得行使集体自卫权”这条底线。
也正是在战后《波茨坦公告》以及《波茨坦公告》规定的日本必须执行的《开罗宣言》等构成的亚太地区战后国际秩序的基本框架下,日本才能够走上了自由与民主的道路,大多数日本国民才能享受和平时代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福祉。
然而,对日本保守势力而言,他们认为战后国际秩序是由“战胜者”强加给“战败者”的,自己一直处于被国际体系打压的“非正常状态”,因此总是寻找机会,冲撞与挑战国际秩序的底线,特别是安倍政府上台以来的所作所为,更加深了国际社会对日本走上军国主义的担忧与不安。且看他们的种种行径:
修改教科书美化侵略历史
↑1982年日本文部省审定的历史教科书《世界史》,修改前的小标题为“日本侵略中国”;修改后的小标题为:“满州事变·上海事变”。
《波茨坦公告》要求战后根除日本军国主义。为制止军国主义复活,就要求教科书必须记载对外侵略的真实历史。然而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至80年代后,日本修改教科书问题愈演愈烈。1982年6月,日本文部省审定教科书时,把“侵略华北”和“全面侵略中国”等段落中的“侵略”改为“进出”,把南京大屠杀改为“占领南京”。
进入21世纪后,日本教科书问题变本加厉,其中最受关注的当属“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编写的历史教科书。这一右翼团体的教科书宣扬皇国史观,从根本上否认了日本进行殖民统治和侵略战争的责任,将“太平洋战争”标榜成是为了“自存自卫”、“解放亚洲”、“建设大东亚共荣圈”而进行的“正义战争”。2001年4月,这本教科书获得日本文部科学省审定通过。随后每隔4年的教科书审定中,这本课本多次获“开绿灯”。
2014年1月,日本文部科学省修改了教科书审定标准,要求教育界在没有定论的历史、领土问题上体现安倍政府的立场。新华社驻日本记者蓝建中说:“安倍作为一个狂热的民族主义者、大和民族优秀论的信奉者,要把这种理论灌输给下一代。此外,只有鼓吹以前的战争是正确的,才能为他现在修宪、扩军备战、走上所谓正常国家道路铺路。”
首相及其政要参拜靖国神社
↑2013年12月26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左二)参拜靖国神社。
《波茨坦公告》提出审判战犯。对战犯进行严惩,不是战胜国要奴役日本人民和日本国家,而是要防止侵略战争的再度发生。但是1978年10月,东条英机等14名甲级战犯和两千余名乙级、丙级战犯的牌位被移进日本靖国神社,作为“为国殉难者”“祭祀”。
1985年8月15日,以中曾根康弘为首的内阁大多数成员以公职身份正式参拜。这是日本战后40年来第一位现职首相以公职身份参拜靖国神社。此后靖国神社问题成为东北亚地区的重要外交问题。
2001年至2006年,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在任期间连续6年参拜靖国神社。现任首相安倍晋三于2013年12月26日参拜靖国神社。
靖国神社在二战结束前一直由日本军方专门管理,是国家神道的象征。在二战后,遵循战后宪法政教分离原则,改组为宗教法人。日本首相公然参拜供奉有二战战犯亡灵的靖国神社,甚至到靖国神社向所谓“英灵”汇报执政历程,意味着当政者公开违反日本宪法规定的政教分离原则,背弃《波茨坦公告》的上述相关规定和国际承诺,不承认日本犯下的侵略罪行。这种情况若在德国发生,等于德国现任领导人公然否定战后的纽伦堡审判,参拜纳粹战犯的亡灵。这是国际社会绝不能容忍的。
挑战和突破“和平宪法”
↑图为日本自卫队的资料图片。
1947年制定的日本宪法因其第九条规定日本不能拥有进攻性军事力量并放弃国家的交战权而被称为“和平宪法”,其落脚点在于遏制日本军国主义,也是维护战后体制的一个重要体现。但是日本国内企图突破“和平宪法”的努力一直没有停歇。
1957年8月,岸信介(现任首相安倍晋三的外祖父)内阁成立“宪法调查会”,准备修改“和平宪法”。
1991年4月,日本向海湾地区派遣日本自卫队扫雷艇,这是二战后日本政府首次向海外派遣军队。日本主要在野党及许多群众团体明确表示反对政府不经国会审议就决定向海外派兵,指出这是违反日本现行宪法的行动。1992年6月,日本参议院通过向海外派兵法案。1994年11月,日本参议院通过允许自卫队向海外派遣飞机的自卫队法修改案。
2003年6月,日本国会通过“有事三法案”,认定首相在危急时刻可不经过国会同意实施先发制人的打击。
安倍上台以来,从抛弃“武器出口三原则”到扩大军费支出,从制定《特定秘密保护法》到放弃自卫队“文官统治”原则,再到强化日美军事同盟,安倍政府强化军事力量、调整军事安全政策的轨迹清晰可见。
2014年7月,安倍政府通过内阁决议,以修改宪法解释的手法解禁集体自卫权,事实上篡夺了宪法赋予国民的修宪权,以一介内阁掏空了宪法第九条。2015年7月16日,日本国会众议院通过了安倍政府提交的安保相关法案。这是二战结束以来,日本在军事安全领域采取的前所未有的举动。
安保法案的通过,为日本走上“主动战争”之路提供“法制保障”。虽然现在对现行宪法并没有修改只字片言,但长此以往,宪法原本的基本原理和规范将被扭曲,宪法第九条也将逐渐被侵蚀、架空。
挑起岛争与邻交恶
↑2012年7月11日,中国渔政船编队在钓鱼岛附近海域遭遇日本海上保安厅巡逻船干扰。
《波茨坦公告》第八条规定:“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而《开罗宣言》则规定: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必须归还中国。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日本政府不顾这一事实,多次纵容日本右翼分子登岛、修建“灯塔”。
近年来,日本在钓鱼岛的侵权行动日益凸显官方色彩。2012年3月,日本内阁综合海洋政策本部公布了39个无人岛名称,其中包括钓鱼岛附属岛屿。同年9月,日本政府宣布对中国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实行“国有化”。2014年1月,日本政府要求将钓鱼岛作为日本固有领土写入教科书。同年8月1日,日本政府公布了158个无名离岛新名称,其中包括中国钓鱼岛附属岛屿。日本政府企图通过公布官方命名,变相宣示对钓鱼岛主权。在窃取钓鱼岛的路上,日本政府手法多变、花样翻新,使出了浑身解数,但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属于中国的事实。
【恪守战后秩序不仅是选择,更是责任】
↑2015年7月23日,在日本东京,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中)街头演讲反对安保法案。
二战结束后,日本正是在接受《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有关战后领土安排以及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其战犯正义审判、进行一定程度的民主化改造并制定和平宪法的基础上,才得以重返国际社会。严格履行相关条约义务,遵守战后国际秩序中的规则和规范,认真反思侵略历史,不仅是日本的一项选择,也是它的一种责任。
日本国内不乏有识之士。1995年8月15日,日本时任首相村山富市在战后50周年之际代表日本政府发表正式谈话时,承认日本过去国策有误,走了战争道路,殖民统治和侵略给许多国家、特别是亚洲各国人民造成巨大损害和痛苦,并表示深刻的反省和由衷的歉意。
“村山谈话”被认为是日本政府就侵略历史和殖民统治向亚洲受害国家和人民作出的郑重表态和道歉,也被村山之后的历届内阁所继承。
村山富市在今年3月3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强调,“村山谈话”是日本向国际社会作出的郑重承诺,否认其精神将使日本孤立于国际社会。他说:“日本过去进行了殖民统治和侵略,这是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需要深刻反省。承认历史事实并道歉反省,制定宪法许下不战誓言,致力于和平、民主与国际合作,这是日本战后70年来的发展基础,绝对不容否定。”“没有对过去的反省,和平只会沦为空话,外界对日本是否重走老路的担忧就不会消失。”(编辑顾德伟,新华国际客户端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