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孤儿]文本分析

《赵氏孤儿》文本剖析

《赵氏孤儿》的故事原型出于《左传》中有关“孟姬之馋”的记载,故事梗概如下:晋国国君晋灵君由赵氏族人赵盾一手扶上王位,晋灵公长大后屡屡与赵盾发生冲突,后来赵盾在晋灵公的逼迫下逃往他国。后来庄姬进谗,使得晋灵公灭了赵氏一族。而有鉴于赵盾“子为正卿,亡不越境,反不讨贼”的行径,太史董狐将此事记录为“赵盾弑其君”。

西汉时,司马迁在《史记。赵世家》中对这段史事进行了改造,使其更加充满戏剧色彩,并在一定意义上为赵氏家族“平了反”,也由此成为元杂剧《赵氏孤儿》的基本剧情。此外,刘向在其《新序》、《说苑》中对“赵氏孤儿“的故事也有两次记载,虽在个别地方与《史记》有所不同,但总体还是继承了它的故事结构。

元杂剧《赵氏孤儿》全名《冤报冤赵氏孤儿》,又名《赵氏孤儿大报仇》,是在《史记》的基础上创作而来,同时也略采《左传》的一些情节。杂剧主要写了屠岸贾、程婴、韩厥、公孙忤臼、赵武等任务,虽然看似“赵氏孤儿”赵武是戏剧的主角,但更加突出了屠岸贾的残忍暴虐,他因与赵盾不和,向晋灵公进谗言杀了赵盾一家三百余口,并诈传晋灵公之命杀了驸马赵朔,为了斩草除根,又要将全国的婴儿杀绝。同时也突出了程婴、韩厥、公孙忤臼等一干人士的柔骨侠肠,为了拯救赵氏家族唯一的血脉,他们舍生忘死,冒着灭族的危险帮助着赵武,他们的义胆云天受到了历代人士的尊敬。而通过这两种行为的对比以及事件发展过程中的惨烈,让我们看到了这部剧中所包含的深刻的悲剧意蕴。

历史悲剧意识。对于《赵氏孤儿》的历史悲剧意识,主要是这部剧的故事原型在《左传》和《史记》当中有记载,历史上出现过这样的事情。无论历史事实中的具体细节是怎样的,到底是赵庄姬诬告赵氏家族才造成这场惨祸,还是如剧中所讲是屠岸贾的野心造成了这场惨祸,这个历史事件都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促使更所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去理性的慎思历史,这也许就是《赵氏孤儿》的历史悲剧意识之所在。

政治悲剧意识。《赵氏孤儿》悲剧的产生其实就是一场政治悲剧,是政治权力的争夺让赵家三百多口人失去生命,也是政治权力的争夺让屠岸贾最终落败。中国封建社会就是政治权力争夺的社会,就是上层统治阶级明争暗斗、争权夺利

的社会,中国社会最黑暗的部分就是政治部分。屠岸贾因为政治上受到赵家的轻视和排挤而产生报复之心,并最终将赵家灭族,由此可见,政治权利会让一些人失去人性,而最终造成滥杀无辜的惨祸。

其实,追求《赵氏孤儿》这个千古悲剧的产生,源头就是政治权力的争夺,“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失败者就要承受一切失败带来的古难,赵家如此,屠岸贾亦如此。所以说,政治是中国封建社会最黑暗和最残酷的部分,而《赵氏孤儿》这部历史悲剧只是其中一个缩影,还有无数的政治悲剧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当中。

人性悲剧意识。叔本华曾经说过:“人从来就是痛苦的,由于他的本质就是落在痛苦的手心里的。”人的命运是天注定的吗?当我们看到《赵氏孤儿》时,我们知道了人生来就要承受上一代人所留下的恩怨的。苦难是人生中的永恒存在,只要人的意识还停留在世间,那么他所面对的苦难就会存在。元杂剧中的主要剧种悲剧就像我们展示了人性中的悲剧意识。

中国封建社会制度是造成悲剧发生的主要推动力量,是这种社会权力的不均衡让悲剧不断的重演。在传统的儒家哲学中,倡导的是一种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德伦理观念,但在《赵氏孤儿》中,我们看到的却恰恰相反,程婴、公孙忤臼这些人,他们的道德和人品都十分端正和完美,但是他们个人的人生命运还是没有摆脱调悲剧命运的控制。在最后赵武成功杀死屠岸贾之后,赵家的灭门大仇终于报了,也算是屠岸贾的恶行得到了恶报,但是我们也发现这里面的人的人生命运大多以悲剧结束,即使他们曾经取得了很多辉煌,但终究也不会逃过悲剧的折磨,也许这就是元杂剧《赵氏孤儿》的最大悲剧意识所在。

元杂剧《赵氏孤儿》再次将人性的悲剧意识放在世人面前,这里面每个人物的命运都可以说是现实中人物命运的写照,尤其是生存在封建制度这种落后、高压的时代下,每个人身上都是伤痕累累。这些悲剧人物的悲剧人生命运反映了那个时代社会的黑暗,同时也是作者对当时社会的痛诉,元代是一个少数民族统治的朝代,汉族文人收到了压制,无数文人的人生都以悲剧结束,这部戏剧就是纪君祥对元代社会不满的表现。

“义”是这部剧的思想核心。这种舍生取义的精神不是某个人的偶然表现,而是中华民族精神长期的积淀。儒家以“义”为本。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

人喻于利。”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将义置于生命之上,是英雄行动的内在动力,轰轰烈烈的义士行为中涌现了一个个悲剧英雄。他们为了暂时无法实现的理想信念在正义与邪恶的斗争中执著追求,慷慨献身,张扬了浓郁的英雄悲剧意识,改变了政治悲剧意识的柔性基调,展现了《赵氏孤儿》独特的东方韵味的悲剧意识。

不管怎么说,这部戏曲的产生有它特殊的时代背景,有它独特的精神内涵,它所传递的东西也在影响着世世代代的人们。“赵氏孤儿”已经成为中国古典戏曲中悲剧的形象代言词,它的风格和个性也让我们对古代封建社会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感触。西方悲剧理论与东方不同,它更强调了悲剧就要以悲剧结束,这样才能给人们更多的反思和思考,而中国悲剧则大多以圆满结局结束,这是中国古典戏曲的主要特征,同样也是《赵氏孤儿》这部戏曲的特征。

《赵氏孤儿》文本剖析

《赵氏孤儿》的故事原型出于《左传》中有关“孟姬之馋”的记载,故事梗概如下:晋国国君晋灵君由赵氏族人赵盾一手扶上王位,晋灵公长大后屡屡与赵盾发生冲突,后来赵盾在晋灵公的逼迫下逃往他国。后来庄姬进谗,使得晋灵公灭了赵氏一族。而有鉴于赵盾“子为正卿,亡不越境,反不讨贼”的行径,太史董狐将此事记录为“赵盾弑其君”。

西汉时,司马迁在《史记。赵世家》中对这段史事进行了改造,使其更加充满戏剧色彩,并在一定意义上为赵氏家族“平了反”,也由此成为元杂剧《赵氏孤儿》的基本剧情。此外,刘向在其《新序》、《说苑》中对“赵氏孤儿“的故事也有两次记载,虽在个别地方与《史记》有所不同,但总体还是继承了它的故事结构。

元杂剧《赵氏孤儿》全名《冤报冤赵氏孤儿》,又名《赵氏孤儿大报仇》,是在《史记》的基础上创作而来,同时也略采《左传》的一些情节。杂剧主要写了屠岸贾、程婴、韩厥、公孙忤臼、赵武等任务,虽然看似“赵氏孤儿”赵武是戏剧的主角,但更加突出了屠岸贾的残忍暴虐,他因与赵盾不和,向晋灵公进谗言杀了赵盾一家三百余口,并诈传晋灵公之命杀了驸马赵朔,为了斩草除根,又要将全国的婴儿杀绝。同时也突出了程婴、韩厥、公孙忤臼等一干人士的柔骨侠肠,为了拯救赵氏家族唯一的血脉,他们舍生忘死,冒着灭族的危险帮助着赵武,他们的义胆云天受到了历代人士的尊敬。而通过这两种行为的对比以及事件发展过程中的惨烈,让我们看到了这部剧中所包含的深刻的悲剧意蕴。

历史悲剧意识。对于《赵氏孤儿》的历史悲剧意识,主要是这部剧的故事原型在《左传》和《史记》当中有记载,历史上出现过这样的事情。无论历史事实中的具体细节是怎样的,到底是赵庄姬诬告赵氏家族才造成这场惨祸,还是如剧中所讲是屠岸贾的野心造成了这场惨祸,这个历史事件都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促使更所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去理性的慎思历史,这也许就是《赵氏孤儿》的历史悲剧意识之所在。

政治悲剧意识。《赵氏孤儿》悲剧的产生其实就是一场政治悲剧,是政治权力的争夺让赵家三百多口人失去生命,也是政治权力的争夺让屠岸贾最终落败。中国封建社会就是政治权力争夺的社会,就是上层统治阶级明争暗斗、争权夺利

的社会,中国社会最黑暗的部分就是政治部分。屠岸贾因为政治上受到赵家的轻视和排挤而产生报复之心,并最终将赵家灭族,由此可见,政治权利会让一些人失去人性,而最终造成滥杀无辜的惨祸。

其实,追求《赵氏孤儿》这个千古悲剧的产生,源头就是政治权力的争夺,“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失败者就要承受一切失败带来的古难,赵家如此,屠岸贾亦如此。所以说,政治是中国封建社会最黑暗和最残酷的部分,而《赵氏孤儿》这部历史悲剧只是其中一个缩影,还有无数的政治悲剧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当中。

人性悲剧意识。叔本华曾经说过:“人从来就是痛苦的,由于他的本质就是落在痛苦的手心里的。”人的命运是天注定的吗?当我们看到《赵氏孤儿》时,我们知道了人生来就要承受上一代人所留下的恩怨的。苦难是人生中的永恒存在,只要人的意识还停留在世间,那么他所面对的苦难就会存在。元杂剧中的主要剧种悲剧就像我们展示了人性中的悲剧意识。

中国封建社会制度是造成悲剧发生的主要推动力量,是这种社会权力的不均衡让悲剧不断的重演。在传统的儒家哲学中,倡导的是一种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德伦理观念,但在《赵氏孤儿》中,我们看到的却恰恰相反,程婴、公孙忤臼这些人,他们的道德和人品都十分端正和完美,但是他们个人的人生命运还是没有摆脱调悲剧命运的控制。在最后赵武成功杀死屠岸贾之后,赵家的灭门大仇终于报了,也算是屠岸贾的恶行得到了恶报,但是我们也发现这里面的人的人生命运大多以悲剧结束,即使他们曾经取得了很多辉煌,但终究也不会逃过悲剧的折磨,也许这就是元杂剧《赵氏孤儿》的最大悲剧意识所在。

元杂剧《赵氏孤儿》再次将人性的悲剧意识放在世人面前,这里面每个人物的命运都可以说是现实中人物命运的写照,尤其是生存在封建制度这种落后、高压的时代下,每个人身上都是伤痕累累。这些悲剧人物的悲剧人生命运反映了那个时代社会的黑暗,同时也是作者对当时社会的痛诉,元代是一个少数民族统治的朝代,汉族文人收到了压制,无数文人的人生都以悲剧结束,这部戏剧就是纪君祥对元代社会不满的表现。

“义”是这部剧的思想核心。这种舍生取义的精神不是某个人的偶然表现,而是中华民族精神长期的积淀。儒家以“义”为本。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

人喻于利。”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将义置于生命之上,是英雄行动的内在动力,轰轰烈烈的义士行为中涌现了一个个悲剧英雄。他们为了暂时无法实现的理想信念在正义与邪恶的斗争中执著追求,慷慨献身,张扬了浓郁的英雄悲剧意识,改变了政治悲剧意识的柔性基调,展现了《赵氏孤儿》独特的东方韵味的悲剧意识。

不管怎么说,这部戏曲的产生有它特殊的时代背景,有它独特的精神内涵,它所传递的东西也在影响着世世代代的人们。“赵氏孤儿”已经成为中国古典戏曲中悲剧的形象代言词,它的风格和个性也让我们对古代封建社会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感触。西方悲剧理论与东方不同,它更强调了悲剧就要以悲剧结束,这样才能给人们更多的反思和思考,而中国悲剧则大多以圆满结局结束,这是中国古典戏曲的主要特征,同样也是《赵氏孤儿》这部戏曲的特征。


相关内容

  • 赵氏孤儿读后感
  • 赵氏孤儿读后感 篇一:赵氏孤儿>读后感 在 <赵氏孤儿>这本书,我看了之后,十分的感动.这个>故事.讲的是:春秋中期,晋襄公死后,晋灵公继位.晋灵公荒淫无道,赵盾多次劝谏,招晋灵公追杀.后来赵朔杀了晋灵公,晋景公登基.奸臣屠岸贾与赵朔不和,向晋景公谗言.阴谋得逞.杀害赵氏满门 ...

  • [名家解读古代文学]陈正敏:伏尔泰的中国文化想象-以[中国孤儿]为中心
  • 摘要:以<赵氏孤儿>为灵感源泉的<中国孤儿>,借助一个全新的故事,表现了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想象,热情礼赞了中国文明的巨大魅力.而中国文化对伏尔泰之所以具有如此巨大的吸引力,乃是因为在伏尔泰的想象中,中国文化体现了他的启蒙理想.他对中国文化的礼赞,实质上是对自己的启蒙理想捍卫. ...

  • 2016年北京市昌平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 2016年北京市昌平区高三二模试卷及答案 语文 2016.5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5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 春晚刚一结束,有个明星迅速火遍大江南北.它就是登上舞台,为歌星孙楠伴舞的智能机器人Alpha 1S.来自苏宁易购的相关数据显示,在春晚亮相后,该产品创下短短半小时内,被 ...

  • [赵氏孤儿]元杂剧话剧对比分析
  • <赵氏孤儿>元杂剧话剧对比分析 <赵氏孤儿>是一部具有浓郁悲剧色彩的剧作.王国维先生在<宋元戏曲考>中将此剧与关汉卿的<窦娥冤>并提,指出:"剧中虽有恶人交媾期间,而起赴汤蹈火这, 仍出于其主人翁之意志,即列至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q ...

  • 元杂剧_赵氏孤儿_欣赏
  • /文苑经纬 元杂剧<赵氏孤儿>欣赏 ⊙赵杏根沈叶娟[苏州大学文学院,江苏苏州 215123] 摘要:本文主要就元杂剧<赵氏孤儿>与史书<左传><史记>中所记载的故事做对比,解析了<赵氏孤儿>这一剧作主"重恩仇"到&quo ...

  • 赵氏孤儿事件是司马迁演绎出来的
  • 2013-04-12 12:44:43|  分类: 史海管窥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本文转载自刘继兴<赵氏孤儿事件是司马迁演绎出来的> 继2010年陈凯歌电影版<赵氏孤儿>后,电视剧版的<赵氏孤儿案>日前也在央视1套热播,再度让这段扑朔迷离的历史成为关 ...

  • "赵氏孤儿"在历史上并不存在
  • 故事起源 赵氏孤儿就是历史上的赵武,说到赵武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但是你一定知道春秋五霸中的晋文公重耳,赵武的曾祖父赵衰是辅佐晋文公当上国君的重臣.用<史记>的话来评价赵衰就是:"文公所以返国及霸,多赵衰计策."所以,重耳做了国君后,功劳最大的赵衰就成了晋国卿大夫,并在 ...

  • 赵氏孤儿阅读答案
  • 阅读<赵氏孤儿>片断,完成1-4题. 晋景公之三年,大夫屠岸贾欲诛赵氏.屠岸贾者,始有宠于灵公.及至于景公,而贾为司寇,将作难,乃治灵公之贼,以致赵盾.贾不请而擅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杀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皆灭其族. 赵朔妻,成公姊,有遗腹,走公宫匿.赵朔客曰公孙杵臼,杵臼谓朔友人程 ...

  • [赵氏孤儿]:历史.话剧.电影
  • 文/许 波 赵氏 孤儿 : 史.剧 话. 电影 历[ 摘] 本文通过对要 "赵 孤氏"故事儿史沿革历的理,梳及对以同名话.电剧的分析,试图达影对中国传到统文化现及代化思想流变 文 思的考 . [键关词 赵]氏 儿:孤历史沿革 :话 : 剧电 思:想文化考 思影变 屠为岸 贾 的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