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你的战争!

  ①昆明下着雪。红土地、灰校舍和那不落叶的树木,都蒙上了一层白色。几个学生从校门走出,不顾雪花飘扬,停下来看着墙上的标语:“这是你的战争!This is your war!”   ②前几天,学校举行了征调大会,盟军为中国抗战提供了大批新式武器和作战人员,由于语言不通,急需译员。教育部决定征调四年级男生入伍,其他年级的也可以志愿参加。   ③历史系教授孟弗之从校门走出,他刚上完课。无论时局怎么紧张,教学必须坚持到最后一刻。一起走的几个学生问:“做志愿者有条件吗?”弗之微笑答道:“首先是爱国热情。英语也要有一定水平,我想一个大学生的英语水平足够对付了。”他看着周围的年轻人。谁将是志愿者?他不知道。可是他知道那些挺直的身躯里跳动着年轻的火热的心。   ④弗之走了一段路,迎面走来几个学生,恭敬地鞠躬。弗之不认得。一个学生走近说:“孟先生,我们是工学院三年级的,愿意参加翻译工作。”弗之想说几句嘉奖的话,却觉得话语都很一般,只亲切地看着那几张年轻而带几分稚气的脸庞,乱蓬蓬的黑发上撒着雪花,雪水沿着鬓角流下来,便递过一块叠得方整的手帕。一个学生接过,擦了雪水,又递给另一个,还给弗之时已是一块湿布了。   ⑤雪越下越大了。弗之把那块湿布顶在头上,快步往回走。这时,一个年轻人快步跟上来,绕到前面,唤了一声:“孟先生。”弗之认得这人,是中文系学生,似乎姓蒋。他小有才名,文章写得不错,能诗能酒,也能书能画。“孟先生。”那学生嗫嚅着又唤了一声。弗之站住,温和地问:“有什么事?”蒋姓学生口齿不清地说:“现在四年级学生全部征调做翻译,我……我……”弗之猜道:“你是四年级?”“我的英文不好,不能胜任翻译。并且我还有很多创作计划……”“无一例外。”弗之冷冷地说,并不看他,大步走了。蒋姓学生看着弗之的背影,忽然大声说:“你们先生们自己不去,让别人的子弟去送死!”弗之站住了,一股怒气在胸中涨开,他回头看那学生。学生上前一步:“只说孟先生是最识才的,叫人失望。”弗之转身,尽量平静地说:“你,你无论怎样多才,做人是不能打折扣的,一切照规定办。”弗之走得很慢,自觉脚步沉重,回到住处时,只见院子里腊梅林一片雪白。   ⑥此刻,弗之的外甥、生物系学生澹台玮正在萧子蔚老师的房间里。玮是三年级,但学分已够四年级。师生两人对坐在小木桌旁,讨论着生物学的问题。子蔚感到玮有些心不在焉,已有点猜到他的心思。待讨论告一段落,玮道:“也是商量。”他停顿了一下,说:“我只是觉得战场和敌人越来越近,科学变得远了,要安心念书似乎很难。”“可是你并不在征调之列。生物化学是新学科,需要人开拓,要知道得到一个好学生是多么不容易。我也很矛盾。”子蔚站起身,走到窗前。雪已停了,腊梅林上的雪已消了大半。玮也走到窗前,默默地望着窗外。过了一会儿,玮转身向着子蔚:“我会回来的。”“那是当然。”子蔚说。玮向子蔚鞠了一躬。子蔚向前一步,拉着他的手郑重地说:“我尊重你的决定。”玮再鞠一躬,走出房间,回头说:“萧先生,我回去了。”子蔚默默地看着他下楼,又到窗前,看他出了楼门,沿小路往腊梅林中去了。   (节选自长篇小说《西征记》,有删改,标题为选者所拟)   1.文章依次写了四组学生:两组学生向孟弗之教授表示愿意应征入伍做翻译工作;一位蒋姓学生向他求情,希望不去部队;孟教授的外甥澹台玮并不在应征之列,却主动请缨。其中澹台玮是长篇小说的主角之一,在这里却没有用过多的笔墨描述,反而是对其余三组同学的反应一一描写,作者这样安排有何用意?   2.文章关于手帕的细节描写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情感活动?请具体说明。   3.孟弗之与蒋姓学生、萧子蔚与澹台玮的对话场景,对比鲜明,请从学生形象和对话情景两个方面加以分析。   4.请从句式、含义等角度赏析文章的标题。   方法二:描摹意象,点染意境

  ①昆明下着雪。红土地、灰校舍和那不落叶的树木,都蒙上了一层白色。几个学生从校门走出,不顾雪花飘扬,停下来看着墙上的标语:“这是你的战争!This is your war!”   ②前几天,学校举行了征调大会,盟军为中国抗战提供了大批新式武器和作战人员,由于语言不通,急需译员。教育部决定征调四年级男生入伍,其他年级的也可以志愿参加。   ③历史系教授孟弗之从校门走出,他刚上完课。无论时局怎么紧张,教学必须坚持到最后一刻。一起走的几个学生问:“做志愿者有条件吗?”弗之微笑答道:“首先是爱国热情。英语也要有一定水平,我想一个大学生的英语水平足够对付了。”他看着周围的年轻人。谁将是志愿者?他不知道。可是他知道那些挺直的身躯里跳动着年轻的火热的心。   ④弗之走了一段路,迎面走来几个学生,恭敬地鞠躬。弗之不认得。一个学生走近说:“孟先生,我们是工学院三年级的,愿意参加翻译工作。”弗之想说几句嘉奖的话,却觉得话语都很一般,只亲切地看着那几张年轻而带几分稚气的脸庞,乱蓬蓬的黑发上撒着雪花,雪水沿着鬓角流下来,便递过一块叠得方整的手帕。一个学生接过,擦了雪水,又递给另一个,还给弗之时已是一块湿布了。   ⑤雪越下越大了。弗之把那块湿布顶在头上,快步往回走。这时,一个年轻人快步跟上来,绕到前面,唤了一声:“孟先生。”弗之认得这人,是中文系学生,似乎姓蒋。他小有才名,文章写得不错,能诗能酒,也能书能画。“孟先生。”那学生嗫嚅着又唤了一声。弗之站住,温和地问:“有什么事?”蒋姓学生口齿不清地说:“现在四年级学生全部征调做翻译,我……我……”弗之猜道:“你是四年级?”“我的英文不好,不能胜任翻译。并且我还有很多创作计划……”“无一例外。”弗之冷冷地说,并不看他,大步走了。蒋姓学生看着弗之的背影,忽然大声说:“你们先生们自己不去,让别人的子弟去送死!”弗之站住了,一股怒气在胸中涨开,他回头看那学生。学生上前一步:“只说孟先生是最识才的,叫人失望。”弗之转身,尽量平静地说:“你,你无论怎样多才,做人是不能打折扣的,一切照规定办。”弗之走得很慢,自觉脚步沉重,回到住处时,只见院子里腊梅林一片雪白。   ⑥此刻,弗之的外甥、生物系学生澹台玮正在萧子蔚老师的房间里。玮是三年级,但学分已够四年级。师生两人对坐在小木桌旁,讨论着生物学的问题。子蔚感到玮有些心不在焉,已有点猜到他的心思。待讨论告一段落,玮道:“也是商量。”他停顿了一下,说:“我只是觉得战场和敌人越来越近,科学变得远了,要安心念书似乎很难。”“可是你并不在征调之列。生物化学是新学科,需要人开拓,要知道得到一个好学生是多么不容易。我也很矛盾。”子蔚站起身,走到窗前。雪已停了,腊梅林上的雪已消了大半。玮也走到窗前,默默地望着窗外。过了一会儿,玮转身向着子蔚:“我会回来的。”“那是当然。”子蔚说。玮向子蔚鞠了一躬。子蔚向前一步,拉着他的手郑重地说:“我尊重你的决定。”玮再鞠一躬,走出房间,回头说:“萧先生,我回去了。”子蔚默默地看着他下楼,又到窗前,看他出了楼门,沿小路往腊梅林中去了。   (节选自长篇小说《西征记》,有删改,标题为选者所拟)   1.文章依次写了四组学生:两组学生向孟弗之教授表示愿意应征入伍做翻译工作;一位蒋姓学生向他求情,希望不去部队;孟教授的外甥澹台玮并不在应征之列,却主动请缨。其中澹台玮是长篇小说的主角之一,在这里却没有用过多的笔墨描述,反而是对其余三组同学的反应一一描写,作者这样安排有何用意?   2.文章关于手帕的细节描写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情感活动?请具体说明。   3.孟弗之与蒋姓学生、萧子蔚与澹台玮的对话场景,对比鲜明,请从学生形象和对话情景两个方面加以分析。   4.请从句式、含义等角度赏析文章的标题。   方法二:描摹意象,点染意境


相关内容

  • 关于战争的作文:蓝天与硝烟
  • 关于战争的作文:蓝天与硝烟 --就"战争"话题发表的个人看法 战争,是一个亘古的话题.多少人因它而无家可归.妻离子散,多少人视它为心底永远的伤痕. 人们是热爱和平的.所以很多人认为,战争是和平最大的敌人:有战争,"桃花源"式的社会理想永远不能得以实现. 我不敢 ...

  • 游击队员与中国的现代性问题
  • 主讲人: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比较宗教研究所所长.香港中文大学基督教文化研究所学术总监 刘小枫 主持人:赵明 西南政法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法学研究所所长 时 间:2005年5月13日 地 点:西南政法大学岭南厅 赵明教授: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晚上好! 今天晚上非常荣幸的请到了我们的精神导师刘小枫先 ...

  • 伟大的抗日战争--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 伟大的抗日战争 --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2015年11月01日 08:00:00 来源:<求是>2015/21 作者:李铁映 核心要点: ■ 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的严重罪行,研究日本军国主义的形成与特点,认识抗日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回顾人类血的教训,对全国人民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为实 ...

  • 先秦赵人战争观探析
  • 中图分类号:B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738(2011)11-0161-01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4/view-14410.htm 摘要:战国时期,赵国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实力,成为东方强国之一.本文从战争观的角度出发,从战争实例中探究.归纳先秦赵人 ...

  • 没有苏联,中国就打不了朝鲜战争吗?
  • 远东朝鲜战争,这是一个很老很老的话题了.其实少川不想写这个帖子的,因为我怕很多人说我是标题党,旧事重提.可是我觉得有必要说一些我的想法,朝鲜战争过去了很久,随之而来的却有着很多的怀疑,这些主要是认为我们不应该参加这场战争,也有的是认为朝鲜战争并不像我们所说的一样,决定朝鲜战争的是苏联而不是我们.所以 ...

  • 黄道炫:抗日战争决定了中国革命的走向
  • 日本误判了中国人的忍耐限度 <同舟共进>:最近看了刘统老师的一篇文章,他说侵略中国是日本当时的基本国策.西安事变之后,蒋介石签了国共合作协议,日本为了不让中国有足够的时间增强实力,就迫不及待地发起了全面侵华战争.您怎么看这个观点? 黄道炫:这不是我擅长的领域,虽然也关注,但不是我的研究重 ...

  • 历史沉香:抗日战场上最美中国女人花
  • 1944年,走向战场的女学生在给八路军战士分发慰问食品. 题记:战争从没有让女人走开,尤其是在抗日战争期间,女人在战争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虽然,她们身份各异,社会地位各异,但是,当国难临头,大敌当前之际,她们都为国家,为民族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人们常说,战争让女人走开.可是纵观中国历朝历代的所有 ...

  • 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历史启示
  •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科学评价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历史意义以及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历史地位,讲话用世界眼光和创新思维科学地总结了抗日战争胜利留给我们的宝贵的历史经验和深刻的历史启示.他深刻指出:"我们回顾历史,是为 ...

  •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2
  •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2 教学目的: 1.通过探究文中看似矛盾实则统一的语句的含义,理解文章的内容.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和探究学习方法. 3.引导学生热爱和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4.理解作者反对战争.呼吁和平的强烈愿望. 重点: 通过探究文中看似矛盾 ...

  • 中国抗战的国际影响.作用和贡献
  • 中国抗战的国际影响.作用和贡献 中国抗战的国际影响.作用和贡献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我们不能忘却中国抗战产生的重大国际影响.作用和贡献.中国人民抗战对于夺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什么贡献,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战略全局中起了什么作用,中国抗战产生了怎样的国际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