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词汇作业答案
1、判断题 现代汉语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
2、判断题 现代汉语词汇属于具体的描写的词汇学 &
3、判断题 合成词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音节的词&
4、判断题 词的概念义与附属义都分别有与之相联系的语音形式&
5、判断题 词都有概念义,但不一定有附属义&
6、判断题 词义的深化是概念义适用对象不变,表示的对象特点深化&
7、判断题 “北大”“清华”都是减缩而成的简称&
8、判断题 分词单位既包括一般所说的词,也包括类似于词的单位、固定词组和固定用语 对
9、判断题 随意造出的词或任意改变原有词的形式所成的词不是新词&
10、判断题 言语反义词指脱离上下文皆可成立的反义词&
11、判断题 同义词是概念义与附属义完全相等的词&
12、判断题 代表同一概念的词,在不同的语境中,个人可以赋予其不同的内容色彩&
13、判断题 MTV 、WTO 都是带字母的词语&
14、判断题 “一音多义”的现象是指多义词&
15、判断题 同音词是一个语音形式联系多个现实看不出联系的义项&
16、判断题 词义分化是形成同音词的原因之一 &
17、判断题 词的本义又叫基本义&
18、判断题 词的引申义只能从词的本义或基本义中发展出来&
19、判断题 关联性联系形成的新义一般是词的比喻义&
20、判断题 词的临时比喻用法不是比喻义&
21、判断题 “房子”与“墙壁”“屋顶”等不能构成上下位关系&
22、判断题 所谓词义的转移主要表现在词性的转换上&
23、判断题 感情色彩变化的词,其概念义往往也有变化&
24、判断题 汉字字形的变化对汉语词汇、词义的发展没有作用&
25、判断题 概念义有同,概念义和附属义有异的词也是同义词&
26、判断题 单义词只能与单义词构成反义词&
27、判断题 同义与反义是词的横向关系,上下位则是词的纵向关系&
28、判断题 一个词在不同的联系上可以有多个上位词&
29、判断题 一般词汇中的有些词,随着发展可能进入基本词汇的行列&
30、判断题 常用词就是基本词汇中的词&
31、判断题 历史词语用来指示历史上存在过、现实中仍然存在的事物、现象和行为&
32、判断题 歇后语主要是通过比喻、谐音双关形成的&
33、判断题 容易出现别字的原因之一是同音词和多义词的存在&
34、单选题 作为词缀的“老”“第”“子”等是( B )语素&
35、单选题 “大米”与“三米长”中的“米”是(A )关系&
36、单选题 能增强个别性、具体性感受的,是词的(C )&
37、单选题 “房子”与“窗户”是(B )关系&
38、单选题 确定一个词是否基本词汇的词,最重要的是(C )标准&
39、单选题 常用词的确定主要是根据(C )&
40、单选题 基本词派生出来的词所构成的新词,绝大多数属于(B )&
41、单选题 “食物”和“食品”的区别主要表现在(B )方面&
42、单选题 “小葱拌豆腐—— 一清二白”是通过(A )方式构成的歇后语&
43、单选题 “卡片”属于外来词中的(C )类型&
44、单选题 成语“精卫填海”的语法构造是(A )。&
45、单选题 “啤酒和迪斯科”共有(B )。&
46、单选题 “向日葵”是(C )。&
47、单选题 成语“落井下石”并列两部分的意义关系是(B )&
48、单选题 下面的(A )是词&
49、判断题 反义词在意义上既互相矛盾对立,又互相联系&
50、判断题 “扩展法”是用于界定词和语素的方法&
新文学思潮与流派平时作业 [原创 2008-07-02 21:10:08]
字号:大 中 小
一、解释:
1、主观战斗精神:一方面要求主观力量的坚强,坚强到能够和血肉的对象搏斗,能够对血肉的对象进行批判”,“另一方面要求作家向感性的对象深入,深入到和对象的感性表现结为一体。”
2、鸳鸯蝴蝶派:鸳鸯蝴蝶派是中国现代文学中资格最老的流派,它跨越了近代和现代文学两个阶段。鸳鸯蝴蝶派成员和范围都很庞杂,一般认为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鸳鸯蝴蝶派,指专写才子佳人小说的作者们,如《玉梨魂》的徐枕亚,广义的鸳鸯蝴蝶派,指写才子佳人言情小说的作者和在《礼拜六》上写消闲小说的作者。鸳鸯蝴蝶派有两大价值取向,一是追求艺术的趣味性和娱乐性,二是追求文学的商品化和市场化。
3、新诗戏剧化: 所谓" 新诗戏剧化" , 就是用一种与现代人生和现代意识的" 戏剧化" 相统一相对应的" 戏剧化" 的方法来表现,这实际上也就是追求诗歌尽可能地表现人类的生存与意识。" 新诗戏剧化" 的探索是从新月诗派开始的,30年代现代派的后起之秀卞之琳更是将新诗的戏剧化看作是" 诗歌现代化" 的重要标志。而九叶诗派则完全将" 新诗戏剧化" 当作了自己的行动方案、行动纲领乃至行动目的。袁可嘉有《新诗戏剧化》的专论,穆旦直到" 晚年" 创作《神的变形》时仍在努力地追求。
4、《将军的头》: 它是新感觉派作家施蛰存的代表作。它从历史取材,进行现代意识的改造,叙述唐代大将军花惊定在“军令”与“欲望”里的复杂心理,揭示了人的潜意识与本能欲望。小说有精神分析学痕迹,表现了“感觉”的丰富性与人性的复杂性。
二、简答:
1、 简析新文学现实主义的特点。
答:客观、真实地描绘现实生活;
批判性、暴露性、改良性;
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2、 简述新月派诗歌的艺术贡献。
答:1)新格律诗的理论:三美原则
2)闻一多深沉、厚朴的风格;徐志摩的浪漫、潇洒、灵动的特点。
3)提升了白话新诗艺术品位。
3、简述郁达夫小说的艺术个性。
答:(1)他的小说结构追求一种“单纯化”的美。他的作品一般只写一个主人公,叙述一件事情,而不是着力制造戏剧性的场面和复杂人物的外在冲突,而是努力描摹人物的心理矛盾和情绪起伏,
(2)他的小说趋向于散文化,具有自由不拘的特点。
(3)具有浓郁的诗意,如同散文诗。
三、论述:
1、《女神》开创了现代新诗的自由诗体,请分析它的贡献和局限。
答:㈠《女神》贡献
①形式上
突破了旧格套的束缚,创造了雄浑奔放的自由诗体,为“五四”以后自由诗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天地,成为我国新诗的奠基之作。它以其独特的主题独特的风格,开创了五四时期“浪漫主义”诗风,是中国新诗史上的第一座丰碑,《女神》的出现使得中国新诗才真正摆脱了古典和欧化文的束缚,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从而也使得郭沫若与鲁迅一起,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文化运动的主将。
②思想精神——《女神》的时代精神
⑴《女神》的反抗精神。 首先表现为强烈地要求冲破封建藩篱,彻底地破坏和扫荡旧世界,破旧立新、勇于革命的大胆反抗与叛逆精神。诗人作为站在新时代的顶峰,以无比强烈的情怀和恢宏的气概,呼唤着二十世纪革命风暴的来临。《女神》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旧时代的逆子,是一个大胆地反抗封建制度、封建思想的叛逆者,一个追求个性解放,要求尊崇自我的战斗者。
《女神》中塑造了一个充满叛逆精神的自我形象,这种自我形象是“开辟鸿荒的大我”——“五四”时期觉醒的中华民族的形象,是“五四”的缩影,这一形象具有彻底破坏和大胆创造的精神。《天狗》中诗人自称为气吞日月的“天狗”,又公开宣称“我又是个偶像破坏者哟/便是天上的太阳也在向我低头。”这种赤裸裸的自我袒露,正是“五四”时代心理、情绪与情感的主体化的真实反映。“我”所喊出的似是迷狂状态的语言,正是猛烈破坏旧事物的情绪的极好表现。这种情绪是与“五四”时期思想解放的大潮流相一致的。长诗《凤凰涅盘》中凤凰“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更生”的传说,隐喻了“五四”青年那种敢于毁弃旧我、自我革新的创造精神,表现出一种与旧世界彻底决裂,并不惜与一切共同毁灭的决心与气概。在《女神之再生》中,诗人更加直接胸臆地表现:“我们要去制造个新鲜的太阳,不能再在这壁龛之中做甚神像!”因此,诗中的“我”是时代精神的代表者。
⑵《女神》的爱国主义精神。它体现了漂泊海外的诗人对祖国的眷恋,五四青年对祖国新生的颂扬。五四运动本身就是一场反帝爱国的政治运动,这场运动所激发起来的中国人民的爱国激情,通过诗的形式被反映在《女神》之中了。《炉中煤》以煤自喻,将祖国比喻为“年青的女郎”, “我为我心爱的人心,/燃到了这般模样。”表示甘愿为祖国贡献出全部的光和热。诗人向“年青的祖国”,“新生的同胞”连续喊出了二十七个“晨安”,表现出对祖国的无比热爱。
⑶《女神》的进取精神。这是在感受了新的革命世纪到来的气息所产生的不可抑止的欢欣情绪,也是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表现。所以,《女神》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都是对光明、对力量的歌颂,色彩明亮,声调高亢,气势磅礴。《太阳礼赞》表达了诗人对新生太阳的激情;《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歌唱了把地球推倒的伟力;《晨安》的兴奋之情更明显,一气喊出二十七个“晨安”,把自我与世界贯通,表现了一代新青年的宏大气魄;《笔立山头展望》等作品也都表现出求新弃旧的进取心。
由上观之,诗集《女神》集中地体现出“五四”时期激昂奋进,毁旧促新的时代气息,诗行中迸发出鲜明生动的革命浪漫主义精神。无怪乎闻一多在《女神之时代精神》中评述为“是时代底一个肖子”。
㈡《女神》的局限:
一部分诗歌有些“过于欧化”(闻一多语)夹用英文偏多,艺术上有时也稍嫌粗糙。
2、论述九叶诗人的思想主题。
九叶诗派(中国新诗派)是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主要成员有辛笛、穆旦、陈敬容、杜运燮等九人。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它们
强调反映现实与挖掘内心的统一,诗作视野开阔,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历史感和现实精神。在艺术上,他们自觉追求现实主义与现代派的结合,注重在诗歌里营造新颖奇特的意象和境界。他们承接了中国新诗现代主义的传统,为新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九位诗人分别为曹辛之(杭约赫) 、辛笛(王馨迪) 、陈敬容、郑敏、唐祈、唐湜、杜运燮、穆旦和袁可嘉。他们于1981年出版了《九叶集》,因此被称为九叶诗人。
艾青的评价可以概括:“接受了新诗的现实主义传统, 采用欧美现代派的表现技巧, 刻画了经过战争大动乱之后的社会现象。”
具有客观性的抒情风格:思想知觉化——对民族与人民命运的强烈关注。
现代诗歌的观念——显出高度综合的性质:强烈的自我意识中的同样强烈的社会意识,现实描写与宗教情绪的结合,传统与当前的渗透,“大记忆“的有效启用,抽象思维与敏锐感觉的浑然不分,轻松严肃诸因素的陪衬烘托,即现代诗歌是现实,象征,玄学的新的综合传统。 新诗现代化的抒情方式——
①语言表达的暗示性或间接性——以与思想感觉相当的具体事物来代替貌似坦而实图掩饰的直接说明。
②新诗的戏剧化——如何使意志和感情转化为诗的经验,即设法使它们得着戏剧的表现,而闪避说教或感伤的恶劣倾向。尽量避免直截了当的正面陈述而以相当的外界事物寄托作者的意志与情感:戏剧效果的第一大原则即是表现上的客观性间接性。戏剧化至少有三个不同的方向。一是里尔克为代表,把搜索自己内心的所得与外界的事物的本质(动的、静的) 打成一片,而予以诗的表现,初看诗里绝无里尔克自己,实际却表现了最完整不过的诗人的灵魂。二以奥登为代表,他通过心理的了解把诗作的对象搬上纸面,利用机智,聪明及运用文字的特殊才能把他们写得栩栩如生,而诗人对对象的同情,厌恶,仇恨,讽刺都只从语气及比喻得着部分表现,而从不袒露。三是干脆写诗剧。无论想从哪一个方向使诗戏剧化,以为诗只是激情流露的迷信必须击破。没有一种理论危害诗比放任感情更为厉害,不论你旨在意志的说明或热情的表现,不问你控诉的对象是个人或集体,你必须融合思想的成分,从事物的深处,本质中转化自己的经验,否则纵然板起面孔或散发捶胸,都难以引起诗的反应。
三十年代的新月派诗歌,现代派诗歌,大都限于个人的感兴,中国诗歌会和七月诗派为代表的鼓动性政治性的诗歌,对人生繁复具体的感受体会不够,九叶诗歌在人生与时代现实,与艺术的结合上做了探索,形成了一种综合或平衡,即“不让艺术逃避现实, 也不让现实扼死艺术。”
语言学概论作业 [原创 2008-07-02 21:12:11]
字号:大 中 小
一、解释:
1、音素
音素是从音质的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从发音特征上可分为两类,即元音(也叫母音)音素和辅音(也叫子音)音素。
2、音位
音位是指特定的语言或方言里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
3、复辅音
指同一音节里处在同一紧张度增强或减弱阶段上的两个或更多的辅音结合在一起叫复辅音。
4、音位条件变体
是指出现的语音环境各不相同而又同属于一个音位的两个或几个因素。
5、词根语素
简称词根,是词的核心部分。词的主要意义是由它体现出来。
6、复合词
词根语素按一定的规则组合起来构成的合成词。
7、词的中心意义
一个词有多项意义,多项意义中有的义项使用比较多,在一个词中占中心地位,那么这项意义就是中心意义,或说主要意义。
8、文字
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
9、社会方言
社会方言是同一地域的社会成员因为在职业、阶层、年龄、性别、文化教养等方面的社会差异而形成不同的社会变体。
10、亲属语言
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几种独立的语言,彼此有同源关系,叫亲属语言。
11、形态
也叫词形的变化,指词与词组合时发生的词形变化所形成的聚合。
12、民族共同语
是民族内部共同用来交际的语言,是识别一个独立民族的主要标志之一。
13、语法范畴
语法形式表达出来的语法意义的类。即通过语法手段所表达出来的同一性质的语法意义进一步综合和概括所形成的意义类别。
14、语言的融合
是随着不同民族的接触或融合而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指一种语言排挤和替代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的共同交际工具。这是不同语言统一为一种语言的基本形式。
二、简答:
1、语言符号有什么特点?
①线条性。②任意性。③不变性。④可变性。⑤生成性。语言符号的各个特点表现为错综复杂的关系,形成矛盾的统一体。在这个矛盾统一体内,语言符号各个要素,各个方面既互相对立,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互相制约,构成一种关系网,具有严密的系统。
2、举例说明词组合的五种基本类型。
① 主谓短语:即两个成分之间具有被说明和说明关系的短语,被说明成分是主语,说明成分是谓语。
如:张老师/来了 苹果/吃了 这幅画/真美
斜线前面是主语,后面是谓语。
② 述宾短语:又叫动宾短语。即两个成分之间具有动作和所支配事物的关系的短语,动作成分是述语,被支配成分是宾语。
如:切/西瓜 洗/衣服 吹/风
斜线前面的是述语,后面的是宾语。
③ 偏正短语:即两个成分之间具有修饰限制和被修饰限制关系的短语。
如:人民的/力量 高/水平 马上/出发
斜线前面的是修饰语,后面的是中心语。
④ 动补短语:又叫述补短语。即两个成分之间具有动作行为和补充说明关系的短语,动作成分是述语,补充成分是补语,补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结果、趋向、状态和程度等。 如:急/哭了 站/稳 搬/出去。
斜线前面的是述语,后面的是补语。
⑤ 联合短语:即两个成分之间具有并列的或互不从属关系的短语,一般都需要连接词连接,
而且前后两个词可以互换位置而意义基本不变。
如:坚定而沉着 讨论并通过
3、什么是语音四要素?
一个语音包括高低、长短、轻重、特色等方面,这就是语音的四方面要素,分别叫做音高、音长、音重、音质(音色)。
4、区别元音和辅音的条件是什么?
①是看气流受阻还是不受阻;②看发音器官均衡紧张还是不紧张;③看声带是否颤动;④看发音的时候呼出的气流的强弱。
5、举例说明常见的语流音变。
语流音变就是音位与音位组合时,受邻音的影响或由于说话时快慢、高低和强弱的不同而产生的语音变化。常见的语流音变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四种。
(1)同化:两个不同的音位,其中一个受另一个的影响,变成了跟它相同或相近的音位。如英语中表示复数的s ,在清辅音后念清音s ,如books ,在浊辅音后念z ,如dogs 。同样的音位,就是受到前面的辅音的影响而念不同的音位,就是被前面的辅音同化了。汉语tanke (坦克),其中的n 受k 影响,有的特点,就是同化。
(2)异化:两个相同相近的音位,其中一个由于某种原因变得跟它不同。普通话中的变调是典型的异化现象。比如上声,两个上声相连,前一个上声变成阳平,如“老虎、展览、打死、纸马、管理”;而上声在其它声调前一律念半上,即21调,如“马上、理由、揽车”。“不”在去声前念阳平,在其它声调前念本音。可见在普通话中非音质音位中的调位也有变体音位,比如上声实际上有214、35、21三个变体形式。
(3)弱化:语流中,有些音位的发音变弱,不那么清晰,这种现象就是弱化。普通话的轻声就是比较典型的弱化现象。如头在“木头、念头、苦头”中变成了轻声,“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妹妹、天天、玫瑰、西瓜”等词语的第二个音节往往也念轻声。
(4)脱落:弱化进一步强化,丢失了某些音位,或在快速发音的过程中省略了某些因为,这就形成脱落。例如把“我们”、“你们”说成/ /、//,把“豆腐”说成/ /,把“不知道”说成//,英语中把“I am”说成“I ’m ”,把“I shall”说成“I ’ll ”,等等,都是脱落。
6、词义的搭配要受哪些条件的制约?
①词语的搭配在语义上要受到现实现象之间的实际关系的制约;②组合起来表达的语义要具有一致性;③词语的搭配要符合社会习惯,即符合习惯用法的要求;④词义的组合要受到语义系列中其它成员的制约。
7、语境对于词义的确定有什么作用?
不同的语境中,同一个词所表达的意思不尽相同;
语境直接决定着某个词在其间的含义;
语境的更改,影响着词义的改变;
词义是随着语境的变化而变化的。
8、共同语形成的条件是什么?
①这种方言的通行地区是该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所在地;②这种方言的通行地区广,使用人口多;③这种方言能够代表整个语言的发展趋势;④如果有文字,往往有用这种方言写成大量文献。
9、语法聚合规则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主要表现为形态的改变、语法范畴的消长和词类的发展。
10、语言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语言是人类社会从无到有地产生发展起来的,从它产生的那一天起,语言就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有两种因素影响着语言的发展变化,一是外部因素,二是内部因素。语言的发展演变
既跟语言外部的社会因素有关,也与语言内部的诸多成分的相互关系的调整有关。因此,“语言外---语言内”构成了语言演变的两个基本视角,社会的发展是语言演变的基本条件,而语言具体如何变则决定于语言系统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这样就把制约语言演变的因素分为语言外的社会条件和语言内的系统状况两个方面。
三、论述:
1、试论语言与言语的区别和联系。
(1)语言和言语的区别
A 、语言是说话,表达思想的工具;而言语是使用语言工具的行为和结果。B 、言语具有个人因素,语言更具社会因素。C 、语言相对封闭,而言语则相对开放。
(2)语言和言语的联系
一方面,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言语是语言的存在形式。从哲学意义上讲,语言和言语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抽象与具体的关系;另一方面,语言是对言语的规范,语言来源于言语而又作用于言语,言语必须遵循语言规则。
2、论述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系统的两种根本关系。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系统中的两种根本的关系,对于我们运用语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语言的组合关系说明了语言结构的规则,语言的聚合关系说明了替换规则。首先必须符合组合关系,这样才能正确,比如说“洗”,一般可以同“衣服、碗筷、窗帘”等组合,但不能同“土地、天空、白云、药物”之类的词组合。组合关系使符号之间的关系呈现出有序性,反映了语言系统组织结构的基本法则,是以较小的单位组合成较大的单位必须遵守的规则。聚合关系是组合关系的具体运用,充分反映了语言规则的概括性,如前面所举的例子那样,它为句子的生成提供了无数的可能,掌握了一种规则,通过替换,就可以造出很多句子。如果语言中只有组合,没有聚合,没有可替换的同类,每个词语的出现都必须有一条独立的组合规则,那么语言中的组合关系将多得数不胜数,难以掌握。使用者根本就不可能掌握语言这个交际工具。所以,聚合关系大大地简化了语言系统,这也是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所要求的。
因此,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系统中的两种根本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正确理解结构的二层性和组合、聚合的运转规则,这是理解语言符号系统的关键。
但是,句子除了相互之间的诸如组合与聚合这样的结构关系外,还承载着一定的意义。如乔姆斯基的著名例句:Colorless green ideas sleep furiously。(无色的绿色思想愤怒地睡觉。) 组合关系是一种现实的、有序的、可数的横向关系。运用词语组合成句,首先必须符合组合关系,它反映了语言系统组织结构的基本法则。聚合关系是一种联想的、无序的、不易计数的纵向关系,是组合关系的具体运用,为句子的生成提供了无数的可能,充分反映了语言规则的概括性。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这两种关系一纵一横,交错关联,织就了语言符号系统的网络。
3、联系汉语论述词义演变的原因和结果。
词义的演变的原因:(1)社会的发展和现实现象的变化;(2)人们对现实现象认识的发展或深化;(3)词义与词义之间的相互影响也会引起词义的变化。
词义演变的结果:(1)词义的扩大;(2)词义的缩小;(3)词义的转移。
4、试论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
(1)语言系统各部门发展变化的不平衡;(2)在语言的某一部门内部,同样的语言现象由于所处的条件不同, 其发展也不平衡;(3)同一语言现象的发展速度,发展方向,在不同的地区也可以不一样,即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在不同地区的表现。
5、试论语言符号同现实现象之间的关系。
(1)音义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不可论证的;
(2)语言符号的音义结合的统一体,音义的结合是社会约定俗成的;
(3)意义是人们对现实现象的概括的反映,是联系声音同现实现象之间的桥梁;
(4)音义结合的语言符号代表了现实现象。
大学书法作业答案 [原创 2008-07-03 17:59:21]
字号:大 中 小
1、论述笔法在书法中的地位?
笔法就是有方法、有规律地用笔锋划、顿出来的线和点的具体表现法的简称。每一个人执笔、下笔 的方式方法,执笔的高低、竖立、侧斜、悬肘、悬腕或手腕着纸以及下笔时轻、重、急等等,写作者都有着不同的习惯。这些不同的习惯,必然在笔锋着纸时有着不同的表现,显出不同的笔法特点。笔法形式的特点,大致有正中、偏侧、圆转、方折、虚笔、实笔、顺锋、逆锋等。同一类型的笔法形式,不同的人还有各自的具体 特色,不尽相同。同一人的作品,从早年到晚年,又总有些变化,有的人甚至变得比较厉害;但属于同一人的作品,也总还有一线贯通之处。例如,明代画家,吴伟的早年作品,有较为工细的白描人物,大异于晚年的泼墨粗放之作;如果仔细捉摸他早年和晚年不同风格的作品,还能看出他的笔法始终是具有跳跃躁动的形式,即 使局部比较细致,也不能完全变成含蓄。因此,依凭笔法的特点鉴别书画的真伪,是最为可靠的。
笔法对模仿的人来讲,又是最不容易学得像的东西。每个书画作家,不管技巧高低,经过几十 年的操作而逐步形成凝定的笔法特点,换一个人要在一朝一夕之间就把它完全接受过来变为己有,是不大可能的。除了比较工整刻板的线点还容易摹得像以外,稍为放纵流露作者个性的笔法,刻意临摹,必然死板;取其大意,又不能和原作相像。同时,作伪者自己的一套笔法上的习惯特点,在临摹中极容易露出本相来。相反的 笔法特性———朴拙和精工、滞重和飘逸等等,也很不可能出于一人之手。作伪者如果勉强去临摹和自己的习惯笔法相反的书画,其失败更是注定了的。所以,笔法对作伪者来讲,是最难突破的一关,不像其他方面那么容易作伪。因此我们在鉴别书画时,应把笔法放在首要注意的地位。
要鉴别笔法,必须有个“样板”作为依据。每个作者早年、中年、晚年的笔法总有些变化,掌 握了某人一生中不同时期的笔法特点,才能去认识某人作品的全貌。所以,还要有不同时期的样板。但如果碰到孤本无证,那就难以依凭笔法来鉴别了。因此,笔法鉴别也有一定的限度。不过,古画的时代风格(共性),笔法究竟是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因为它能反映出画家各自的时代特征。鉴定笔法,即使断人比较困难(如 孤本),但断代还是有此可能的。
笔要依靠墨来体现在纸绢上,绘画还有色彩的施用。同时,墨、色也离不开笔,须三者结合起 来谈。例如八大山人经常喜用纸作画,生纸上的水墨容易融洽活泼,能发挥他们的笔法生动的特色。但一换熟纸,比如先裱后画的有了厚浆的册页,就大都显得墨色平板呆滞,笔调稍欠活泼了。石涛在生纸上的作品,大都画得比较奔放,笔墨往往显得有些“野气”(也就是“火爆”),和他画在半熟纸上的笔、墨比较鲜润蕴藉的作品,也就不大一样。在这种因纸质不同而使笔墨形态也同时起变化的情况下,我们如果死抠一种面貌、一个标准,鉴别真伪时就会出偏差。曾见恽寿平对题王翬 画水墨山水小册,因纸页浆性太重,淡墨发灰,浓墨也不太黑,整个画面显得精神不振,以致有人疑为非真(此册现藏山东省博物馆)。这样的例子也不少见。
关于笔、墨对书画作品所起的作用,鉴定时必须一一分析,掌握要领,联系起来进行研究,然后才能下结论。
2、论述字法在书法中的地位?
书法是写字的艺术, 艺术是生活美的升华, 那么书法就应该是写得最美的字了。但是,我们的书法历史告诉我们,事实好象并不是这样。
我们看颜真卿的《祭侄稿》,米芾的《苕溪诗帖》潦潦草草,扭扭歪歪,简直如信手乱涂,全无讲 究,竟被尊为旷世经典。相反那些工整洁净,行款均齐的唐人写经,却不登名录。这不禁给我们带来一个困惑,究竟字写成什么样子才算书法,才能从普通的写字升华出来成为艺术,不是写得好的字就是书法么?
我们仅仅以审美的眼光去区别普通的写字与书法、生活和艺术是不够的,做为生活中的写字是出于 生活实用目的的实践。它唯一的目的是记录语言和保存语言。清晰,工整是方便识认,方便读取的需要。然而“以美来装点自己的生活是人类的天性”。做为社会生 活的写字也不例外。但由于写字功用、目的、限制、写字的美只能从汉字固有的结构美中中去挖掘,去获取。平正是汉字美的根本体现。所以平正的写字也给人以美的感受,也可令人爱不释手。唐人写经,就是这类写字的典范。
做为艺术的书法则不同。书法专一的目的是审美。不复存在方便识认,方便读取的问题。是唯美是 为。书法虽然不排斥实用目的,但已退居到次要的屈从的地位了。如前我们提到的《祭侄稿》、《苕溪诗贴》,我们眼中的“潦潦草草”的“涂鸭”是书家的激情的 淋漓的宣泄。是高层次的美,我们视而不见是我们的眼光不够,是我们审美意识的肤浅。
3、请简述楷书发展史?
楷书又称正书,或称真书。其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始于东汉。楷书的名家很多,如“欧体”(欧阳询)、“虞体”(虞世南)、“颜体”(颜真卿)、“柳体”(柳公权)、“赵体”(赵盂附)等。
宋宣和书谱:“汉初有王次仲者,始以隶字作楷书”认为楷书是由古隶演变而成的。据传:“孔子墓上,子贡植的一株楷树,枝干挺直而不屈曲。”楷书本笔画简爽,必须如楷树之枝干也。
初期“楷书”,仍残留极少的隶笔,结体略宽,横画长而直画短,在传世的魏晋帖中,如锺繇的《宣示表》(左图)、《荐季直表》、王羲之的《乐毅论》《黄庭经》等,可为代表作。观其特点,诚如翁方纲所说:“变隶书之波画,加以点啄挑,仍存古隶之横直”。
东晋以后,南北分裂,书法亦分为南北两派。北派书体,带著汉隶的遗型,笔法古拙劲正,而风格 质朴方严,长于榜书,这就是所说的魏碑。南派书法,多疏放妍妙,长于尺牍。南北朝,因为地域差别,个人习性、书风迥然不同。北书刚强,南书蕴藉,各臻其妙,无分上下,而包世臣与康有为,却极力推崇两朝书,尤重北魏碑体。康氏举十美,以强调魏碑的优点。
唐代的楷书,亦如唐代国势的兴盛局面,真所谓空前。书体成熟,书家辈出,在楷书方面,唐初的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中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其楷书作品均为后世所重,奉为习字的模范。
古人学书法有这一种说法:“学书须先楷法,作字必先大字。大字以颜为法,中楷以欧为法,中楷既熟,然后敛为小楷,以锺王为法”。然根据多年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初学写字,不宜先学太大的字,中楷比较适合。
初唐三大书法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的楷书,都最适宜作中楷的临摹范本。兹分别简介如后:
欧阳询的正楷,源出古隶,以二王体为基础,参以六朝北派书风,结体特异,独创一格,权威尤炽,其势力深入社会,几为学书的标准本。究其楷书特点,用笔刚劲峻拔,笔画方润整齐,结体开朗爽健。他的楷书碑帖代表作有《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碑》碑等。
虞世南的楷书,婉雅秀逸,上承智永禅师的遗轨,为王派的嫡系。虽源出魏晋,但其外柔内刚,沉厚安详之韵,却一扫魏晋书风之怯懦。其楷书代表作,当以《夫子庙堂碑》为最。 褚遂良的楷书,以疏瘦劲练见称,虽祖右军,而能得其媚趣。其字体结构看似非常奔放,却能巧妙的调和着静谧的风格,开创了前人所未到的境地,其楷书代表作,当以《雁塔圣教序》
为最。
小楷,顾名思义,是楷书之小者,创始于三国魏时的锺繇,他原是位隶书最杰出的权威大家,所作 楷书的笔意,亦脱胎于汉隶,笔势恍如飞鸿戏海,极生动之致。惟结体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仍存隶分的遗意,然已备尽楷法,实为正书之祖。到了东晋王羲之,将小楷书法更加以悉心钻研,使之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界,亦奠立了中国小楷书法优美的欣赏标准。 一般说来,写小字与写大字是大不相同的,其原则上是:写大字要紧密无间,而写小字必要使其宽 绰有余。也就是说:写大字要能做到小字似的精密;而写小字要能做到有大字似的局促,故古人所谓“作大字要如小字,而作小字要如大字。”又苏东坡论书有“大 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有余”的精语。以上这些话怎么讲呢?因为我们通常写大字时,以为地位(面积)宽阔,可以任意挥洒,结果字体变成了松散空阔。写小字则正好相反,因为地空间太小,担心写不下就越难免要尽力局缩,往往局缩过当,反而变成蜷促。这都是自然而然的心理现象,极易触犯的毛病。所以苏 公“大小难能”这句话,正是针对这种神情而发,更是经验老到之谈。
写小字的重心与笔画的配合,则与大字无大差异。至于运笔,则略有不同。小字运笔要圆润、娟 秀、挺拔、整齐;大字要雄壮、厚重。大字下笔时用逆锋(藏锋),收笔时用回锋;小字下笔时则不必用逆锋,宜用尖锋,收笔时宜用顿笔或提笔。譬如写一横,起笔处或尖而收笔处则圆; 写一竖,起笔或略顿,收笔则尖;撇笔则起笔或肥而收笔瘦:捺笔则起笔或瘦而收笔肥,同时也要向左向右略作弧形,笔画生动而有情致;点欲尖而圆,挑欲尖而锐,弯欲内方而外圆,钩半曲半直。运笔灵活多变,莫可限定。尤其是整篇字,要笔笔不同,而又协调一致,一行字写出来,错落有致,却又一直在一条线上,如是 则行气自然贯串,望之如串串珍珠项链,神采飞扬。
小字为古代日用必需的书法,以前科举应试时,阅卷的人大半是先看字,然后再看文章。字如不 好,文章再好也要受影响。朝考状元、翰林,尤注重书法。是故凡状元、翰林的小字,都是精妙的。一般读书,也都善写小字。如今硬笔盛行,用毛笔写小字的人不多,但用硬笔临写小楷字帖有事半功倍的明显进效,因此想写好硬笔字,不妨找本好的小楷字帖,加工练习。定能打下坚实基础,裨益终身,受用不尽。
小楷字帖甚多,传世的墨拓中,要以晋唐小楷的声名最为显赫。其中通常包括了魏时锺繇的《宣示 帖》《荐季直表》,东晋王羲之的《乐毅论》《曹娥碑》《黄庭经》王献之的《洛神赋十三行》、唐钟绍京的《灵飞经》等。还有元赵孟頫、明王宠、祝允明等小楷作品的墨迹影印本也是非常好的范本。
锺繇书法,具古朴风格,惟传世作品《宣示表》《荐季直表》,无一确实者,多为后人传模或临作。欣赏好的摹拓本,可以想像其古雅书风。
4、请简述隶书发展史?
隶书,是我国汉字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是一种传统的重要书体,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源远流长。无论是作为书法艺术的创作,还是社会生活中的运用,其生命力经久不衰,深受历代人们的喜爱。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帝国。秦始皇为了巩固统治,使政令通畅,便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文字改革。他首先把大篆简化为小篆,再把小篆规定为全国标准的通行文字,而隶书就是从篆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为什么把一个“隶”字用来称作一种书体?原来“隶”就是奴隶的意思,是地位低下的人所创造并使用开来的。
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对读书人狂施暴政,“焚书坑儒”。相传有一位叫程邈的徒隶,因为私 下讲了几句不同政见的话,被人告发,抓进了大牢。那程邈心想:这次下狱,凶多吉少,如果没有特殊的举动打动秦始皇的心,是没有生还希望的。他无意中看到狱官的腰牌 ,
觉得用篆书书写很麻烦,于是,他就作了改革,创立了一种速写书体上呈秦始皇,希望能被采用推广。这种字体把篆书圆转婉通、繁复曲折的笔划演变成为简略方 折的笔划,字形由修长变为扁方,上下收紧,左右舒展,运笔由缓慢变为短速,从而显示出生动活泼、风格多样的气息,给书写者带来很大的方便。秦始皇看后很欣赏,不仅赦免他的罪,还封他为御史。但由于已把小篆为全国的通行的文字宣昭天下,不好再更改,就规定这种字体以后在官狱中使用。因为这种新书体起初专供隶 役使用,而程邈又是徒隶,所以被称之为隶书,或谓佐书、佐隶。后来在小官吏、工匠等下层流行开来。当然,这只是一种传说而已,可能有很大的附会成分。因为,实际上任何一种代表性书体的产生,都决非个人的力量所能创造,也绝非一个时期所能完成,它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实际的需要而逐步渐变、最终成型的,程邈 所作的大概是整理工作。
隶书的产生,同后来的楷书、草书的产生一样,乃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大变革。从此,书法告别了延续三千多年的古文字而开端了今文字,字的结构不再有古文字那种象形的含义,而完全符号化了。隶书上承篆书,下启楷书,是一个质的转变和过渡。使中国文字进入更为定型的阶段。
秦国存在了十三年就灭亡了,小篆作为全国通行的标准字体也随之结束了它的使命,隶书在汉代便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隶书的广泛使用,为汉字书法的进一步发展铺平了道路,形成了中国书法史上空前繁荣的局面。
5、请简述行书发展史?
行书之称始于西晋卫恒《四体绝书》。张怀 在《书断》中是这样阐述行书产生原因的:' 行书者。后汉刘德升所造也。既正书之小伪。务从简易,相间流行。帮谓之行书。" 在东汉晚期已有行书了。从行书的产生。形成和历代演变的发展过程来看行书并没有开成独立的" 行法" 。这是与篆。隶。草。楷的最大区别。行书无法却有体。最大特点是用连笔和省笔。却不用或少用草化符号。较多地保留正体字的可识性结构。从而达到既能简易快速书写又能通俗易懂的实用目的。便于文字信息的流通交换。另外,行书具有紧粘其他书体的 特点。所以孙过庭《书谱》说:" 趋势变适时。行书为要" 行书萌发于两汉, 成行于魏晋。至东晋产生了以二王为代表的具有高度艺术典范性的行书风格。南北朝至初唐书坛,是笼罩在二王行书风格艺术氛围之中的。唐朝中期至宋颜真卿行书开一代新风。此后宋代的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均受其影响。元至明中叶。无论是赵孟頫还是祝允明。文徵明。董其昌均在晋唐书风中占据 一席之地。明代晚期限至清朝是行书发展的飞跃阶段。其特点:一是出现了带群体性质的具个性化的行草书家。二是在碑学思潮影响下出现了用北碑笔法写行书的风格。前者是一种" 尚势" 书风。后者是民间碑书体风格。
6、请简述草书发展史?
“草书”,又称破草、今草,由篆书、八分、章草,沿袭多种古文字变化而成。草书本于章草,而章草又带有比较浓厚的隶书味道,因其多用于奏章而得名。章草进一步发展而成“今草”,即通常人们习称的“一笔书”。今草字中的大部分均章草或行书趋于简捷 者. 张怀《书断》说草书是:“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候通其隔行。„„故行首之字,往往继前行之末,世称一笔书者。
汉字发展到草书一体,已近完美无暇。唐朝之后,虽又出新体,即张旭之“狂草”。但狂草写出来他人多不能识,只能作为供人们欣赏的艺术品,而失去了它作为记载和传播信息的文字之本能。于此,草书难以再向前发展.
标签: 文学 .
所属版块: 文学
(0005)《现代汉语词汇》作业2009-07-13 23:02(0005)《现代汉语词汇》作业
第一次:客观题 判断题
1. 词的本义又叫基本义,是词的最初意义。错
2. “铁路”是词,“铁锅”是词组。对
3. “啤酒”“芭蕾舞”是合成词。对
4. 一个多义词的各个义项,可以分别与不同的词构成反义关系。对
5. 关联性联系形成的新义是词的比喻义。错
6. 叠音词属于合成词中的一类,如“莽莽”“姥姥”。错
7. “虚义语素”是指“子、儿、”等无具体词汇意义的词缀。错
8. “找茬儿”中的“茬儿”是单纯词。错
9. 固定语在结构、意义、作用上有自己的特点,但仍是词汇的组成部分。对
10. “鼓掌”“睡觉”都是离合词。对
第二次:客观题 单选题
1. 以下词语中,单纯词是( C )。
A :前进B :诅咒C :婀娜D :语素
2. “珊瑚礁”是( D )。
A :一个语素 一个词B :两个语素 两个词C :三个语素 两个词D :两个语素一个词
3. 以下四个词语中,(B )是词。
A :白墙B :白菜C :白布D :白纸
4. “白眼狼”这个词具有(D )的色彩。
A :贬义、口语B :中性、口语、形象C :中性、形象D :贬义、口语、形象
5. “进入”是( A )构成的合成词。
A :实素+实素B :实素+虚素C :虚素+实素D :虚素+虚素
客观题 判断题
6. 词都有概念义,同时也有附属义。错
7. “摩托车”是半译音半译义外来词。对
8. 常用词可以是基本词汇中的词,也可以是一般词汇中的词。对
9. 同义词是概念义与附属义完全相等的词。错
10. 同音词即声、韵、调相同或相近的词。错
第三次:主观题 论述题
一、四音节的成语是怎样形成的?
答:1. 成语绝大多数是四音节的,有一部分后来成为成语的词语,原来就是四音节的。如“一息尚存”,出自《朱子全书·论语》:“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可谓远矣。”“一息尚存”指生命的最后阶段。
2. 但大多数成语为四音节,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这同汉语语言片断双音节化有关相当关系。双音同双音结合,是现代汉语的一个主要节奏倾向,而绝大多数成语都用了这种节奏。各种长短不同的词语形成四音节的成语的原因有四个方面:
(1)选取原句中最能概括全句或全段意义的成分组成成语。如:
折冲尊俎 夫不出尊俎之间,而折冲与千里之外,晏子之谓也。(《晏子春秋·杂》上) “尊俎”,古代盛酒肉的器皿。“折冲”,折退敌方的战车,意谓击退敌人。“折冲尊俎”,意思是在会盟的席上制胜对方。后泛称外交谈判。
(2)用四字概括事情、故事、寓言等的主要内容。如:
狐假虎威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战国策·楚策》)
(3)省略句中虚词而成。如:
投鼠忌器 里谚曰:“欲投鼠而忌器。”此善喻也。(《汉书·贾谊传》)
(4)增加成分(多为虚词或重义成分)于原句而成。如:
短兵相接 车错毂兮短兵接。(《楚辞·九歌·国殇》)
“接”前加“相”,“相”是虚词。
二、同义词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同义词产生的主要原因有:
1. 新旧词并存可以构成同义词,如:文法——语法,日(出东方)——太阳(升起来了)。
2. 标准语和标准语吸收的方言词可以构成同义词,如:馒头——馍,玉米——棒子。
3. 外来语词和本民族语词可以构成同义词,如:幽默——诙谐,海洛因——白面儿。
4. 外来语言的意译词和音译词也可构成同义词,如:公尺——米,连衣裙——布拉吉。
5. 同义词产生的最主要的原因是随着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发展、思想的发展,语言的词语也在不断丰富发展。如:“地”原有“土地”“田土”义,“地”现在单用,还可以表示这两个意义(如:他家地不多|他在家种地)。在语言发展中“地”又构成了“土地”“田地”这样的词,这样,“地”“土地”“田地”就构成了同义词。
这样,人们就可以用语言更细致、灵活完美地反映现实,表达思想感情。
(0005)《现代汉语词汇》作业22009-07-13 23:03三、语素在构词中的特殊变异有哪些表现? 答:语素在构成合成词中有不同的变异,这种变异很复杂,除了有意义上的变异、作用上的变异外,还有特殊的变异。
特殊变异指变异的各种特殊情况。这里列出特殊变异的两种最明显的表现:
1. 语素义完全消失。这指的是某个语素原有的意义在它构成的一些词中完全没有表现,词义完全由另一语素表示,除了“国家”中之“家”、“忘记”中之“记”、“窗户”中之“户”、“消息”中之“消”以外,再如:
作别 分别。
作成 成全。
打扫 扫除,清理。
打猎 在野外捕捉鸟兽。
在上面这些词中,语素“作”“打”的意义完全消失。
2. 语素义模糊。这指的是某些语素原有的意义在其构成的某些词中完全没有表现,但词义又并非完全由另一个语素表示,因此不能说这个语素完全没有意义,却又不能说词义减去另一语素的意义等于这个语素新获得之义。这里语素的意义是模糊的。除了“捣蛋”中之“蛋”、“斯文”中之“斯”、“高汤”中之“高”、“电池”中之“池”以外,再如:
淡竹 竹子的一种,茎高七到十几米,节与节之间的距离大。
反水 叛变。
打尖 旅途中休息下来吃点东西。
牲口 用来帮助人家做活的家畜,如牛、马、骡、驴等。
上面这些词中的“淡”、“水”、“尖”、“口”等在这里的意义是模糊的。
第四次 客观题 单选题
1. 常用词的确定是根据(D )。
A :是否具有普遍性B :是否具有稳固性C :是否能作构词基础D :词在最流行的书刊上运用的频率
2. (A )组反义词所表达的概念意义在逻辑上有矛盾关系。
A :动——静B :红——白C :冷——热D :大——小
3. “公共汽车—巴士”这对同义词是由(D )构成的。
A :新旧词并存B :标准语和它所吸收的方言词C :外来语的意译和音译形式D :外来语词和本民族语词
4. 成语“风声鹤唳”是( C )型结构关系。
A :主谓B :动宾C :并列D :偏正
5. 表名物的词其适用对象从单一的事物发展到一般的事物,是( B )的一种表现。 A :词义深化B :词义扩大C :词义缩小D :词义转移
客观题判断题
6. 现代汉语词汇学属于具体的描写的词汇学。对
7. “之中”是由虚素加实素构成的。对
8. 词缀是意义不实在的语素,在构成合成词时位置不固定。错
9. 语素的表义作用不同是因为在构成不同的词中所处的语法地位不同。对
10. 语言内部各部分的相互作用是词义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对
第五次:客观题 单选题
1. 《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为( A )。
A :单语词典B :双语词典C :专科性百科词典D :综合性百科词典
2. 合成词(C )中有的语素义失落原义。
A :进步B :祝贺C :窗户D :现代
3. “开弓没有回头箭”是(B )。
A :成语B :谚语C :歇后语D :惯用语
4. (A )组歇后语的解释说明部分与整体义的关系为双关。
A :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B :赶鸭子上架——难上难C :见了强盗喊爸爸——认贼作父D :开封府的包公——铁面无私
5. 词义发展的原因是因为( D )引起的。
A :社会生活的发展B :人的思想意识的发展C :语言内部各因素的相互作用D :以上三个原因
客观题判断题
6. 就词义单位而言,在不同的词典中,对义项的归纳合并可能有不同。对
7. 表性状的词意义的分析主要看适用对象和对象特征。错
8. 概念总是用词来表示的,因而概念与词是一一对应的。错
9. 基本义不一定是本义,也可能是本义的引申义或比喻义。对
10. 合成词中意义模糊或意义消失的成分即虚义语素。错
第五次:客观题判断题
1. 现代语言规范型词典是着重具体说明词语用法的词典。错
2. 词的暗含内容是指词义内容必须具有而完全不包含在构成词的语素义中的内容。对
3. 区别成语和其他熟语主要看音节数量,因为从组织结构上看,成语都是四音节的。错
4. 表示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现在已不存在的事物现象行为的词语叫“文言词语”。错
5. 新产品、新事物的出现,使新词语大量涌现,也使一些原有词语生成新义。对
6. 基本词与一般词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互相转化。对
7. 脱离上下文环境皆可成立的反义词是言语反义词。错
8. 同义词和等义词在意义相同程度上有区别。对
9. 外来语词和本民族语词可以构成同义词。对
10. “做”与“坐”不是同音词。错
现代汉语词汇作业答案
1、判断题 现代汉语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
2、判断题 现代汉语词汇属于具体的描写的词汇学 &
3、判断题 合成词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音节的词&
4、判断题 词的概念义与附属义都分别有与之相联系的语音形式&
5、判断题 词都有概念义,但不一定有附属义&
6、判断题 词义的深化是概念义适用对象不变,表示的对象特点深化&
7、判断题 “北大”“清华”都是减缩而成的简称&
8、判断题 分词单位既包括一般所说的词,也包括类似于词的单位、固定词组和固定用语 对
9、判断题 随意造出的词或任意改变原有词的形式所成的词不是新词&
10、判断题 言语反义词指脱离上下文皆可成立的反义词&
11、判断题 同义词是概念义与附属义完全相等的词&
12、判断题 代表同一概念的词,在不同的语境中,个人可以赋予其不同的内容色彩&
13、判断题 MTV 、WTO 都是带字母的词语&
14、判断题 “一音多义”的现象是指多义词&
15、判断题 同音词是一个语音形式联系多个现实看不出联系的义项&
16、判断题 词义分化是形成同音词的原因之一 &
17、判断题 词的本义又叫基本义&
18、判断题 词的引申义只能从词的本义或基本义中发展出来&
19、判断题 关联性联系形成的新义一般是词的比喻义&
20、判断题 词的临时比喻用法不是比喻义&
21、判断题 “房子”与“墙壁”“屋顶”等不能构成上下位关系&
22、判断题 所谓词义的转移主要表现在词性的转换上&
23、判断题 感情色彩变化的词,其概念义往往也有变化&
24、判断题 汉字字形的变化对汉语词汇、词义的发展没有作用&
25、判断题 概念义有同,概念义和附属义有异的词也是同义词&
26、判断题 单义词只能与单义词构成反义词&
27、判断题 同义与反义是词的横向关系,上下位则是词的纵向关系&
28、判断题 一个词在不同的联系上可以有多个上位词&
29、判断题 一般词汇中的有些词,随着发展可能进入基本词汇的行列&
30、判断题 常用词就是基本词汇中的词&
31、判断题 历史词语用来指示历史上存在过、现实中仍然存在的事物、现象和行为&
32、判断题 歇后语主要是通过比喻、谐音双关形成的&
33、判断题 容易出现别字的原因之一是同音词和多义词的存在&
34、单选题 作为词缀的“老”“第”“子”等是( B )语素&
35、单选题 “大米”与“三米长”中的“米”是(A )关系&
36、单选题 能增强个别性、具体性感受的,是词的(C )&
37、单选题 “房子”与“窗户”是(B )关系&
38、单选题 确定一个词是否基本词汇的词,最重要的是(C )标准&
39、单选题 常用词的确定主要是根据(C )&
40、单选题 基本词派生出来的词所构成的新词,绝大多数属于(B )&
41、单选题 “食物”和“食品”的区别主要表现在(B )方面&
42、单选题 “小葱拌豆腐—— 一清二白”是通过(A )方式构成的歇后语&
43、单选题 “卡片”属于外来词中的(C )类型&
44、单选题 成语“精卫填海”的语法构造是(A )。&
45、单选题 “啤酒和迪斯科”共有(B )。&
46、单选题 “向日葵”是(C )。&
47、单选题 成语“落井下石”并列两部分的意义关系是(B )&
48、单选题 下面的(A )是词&
49、判断题 反义词在意义上既互相矛盾对立,又互相联系&
50、判断题 “扩展法”是用于界定词和语素的方法&
新文学思潮与流派平时作业 [原创 2008-07-02 21:10:08]
字号:大 中 小
一、解释:
1、主观战斗精神:一方面要求主观力量的坚强,坚强到能够和血肉的对象搏斗,能够对血肉的对象进行批判”,“另一方面要求作家向感性的对象深入,深入到和对象的感性表现结为一体。”
2、鸳鸯蝴蝶派:鸳鸯蝴蝶派是中国现代文学中资格最老的流派,它跨越了近代和现代文学两个阶段。鸳鸯蝴蝶派成员和范围都很庞杂,一般认为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鸳鸯蝴蝶派,指专写才子佳人小说的作者们,如《玉梨魂》的徐枕亚,广义的鸳鸯蝴蝶派,指写才子佳人言情小说的作者和在《礼拜六》上写消闲小说的作者。鸳鸯蝴蝶派有两大价值取向,一是追求艺术的趣味性和娱乐性,二是追求文学的商品化和市场化。
3、新诗戏剧化: 所谓" 新诗戏剧化" , 就是用一种与现代人生和现代意识的" 戏剧化" 相统一相对应的" 戏剧化" 的方法来表现,这实际上也就是追求诗歌尽可能地表现人类的生存与意识。" 新诗戏剧化" 的探索是从新月诗派开始的,30年代现代派的后起之秀卞之琳更是将新诗的戏剧化看作是" 诗歌现代化" 的重要标志。而九叶诗派则完全将" 新诗戏剧化" 当作了自己的行动方案、行动纲领乃至行动目的。袁可嘉有《新诗戏剧化》的专论,穆旦直到" 晚年" 创作《神的变形》时仍在努力地追求。
4、《将军的头》: 它是新感觉派作家施蛰存的代表作。它从历史取材,进行现代意识的改造,叙述唐代大将军花惊定在“军令”与“欲望”里的复杂心理,揭示了人的潜意识与本能欲望。小说有精神分析学痕迹,表现了“感觉”的丰富性与人性的复杂性。
二、简答:
1、 简析新文学现实主义的特点。
答:客观、真实地描绘现实生活;
批判性、暴露性、改良性;
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2、 简述新月派诗歌的艺术贡献。
答:1)新格律诗的理论:三美原则
2)闻一多深沉、厚朴的风格;徐志摩的浪漫、潇洒、灵动的特点。
3)提升了白话新诗艺术品位。
3、简述郁达夫小说的艺术个性。
答:(1)他的小说结构追求一种“单纯化”的美。他的作品一般只写一个主人公,叙述一件事情,而不是着力制造戏剧性的场面和复杂人物的外在冲突,而是努力描摹人物的心理矛盾和情绪起伏,
(2)他的小说趋向于散文化,具有自由不拘的特点。
(3)具有浓郁的诗意,如同散文诗。
三、论述:
1、《女神》开创了现代新诗的自由诗体,请分析它的贡献和局限。
答:㈠《女神》贡献
①形式上
突破了旧格套的束缚,创造了雄浑奔放的自由诗体,为“五四”以后自由诗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天地,成为我国新诗的奠基之作。它以其独特的主题独特的风格,开创了五四时期“浪漫主义”诗风,是中国新诗史上的第一座丰碑,《女神》的出现使得中国新诗才真正摆脱了古典和欧化文的束缚,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从而也使得郭沫若与鲁迅一起,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文化运动的主将。
②思想精神——《女神》的时代精神
⑴《女神》的反抗精神。 首先表现为强烈地要求冲破封建藩篱,彻底地破坏和扫荡旧世界,破旧立新、勇于革命的大胆反抗与叛逆精神。诗人作为站在新时代的顶峰,以无比强烈的情怀和恢宏的气概,呼唤着二十世纪革命风暴的来临。《女神》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旧时代的逆子,是一个大胆地反抗封建制度、封建思想的叛逆者,一个追求个性解放,要求尊崇自我的战斗者。
《女神》中塑造了一个充满叛逆精神的自我形象,这种自我形象是“开辟鸿荒的大我”——“五四”时期觉醒的中华民族的形象,是“五四”的缩影,这一形象具有彻底破坏和大胆创造的精神。《天狗》中诗人自称为气吞日月的“天狗”,又公开宣称“我又是个偶像破坏者哟/便是天上的太阳也在向我低头。”这种赤裸裸的自我袒露,正是“五四”时代心理、情绪与情感的主体化的真实反映。“我”所喊出的似是迷狂状态的语言,正是猛烈破坏旧事物的情绪的极好表现。这种情绪是与“五四”时期思想解放的大潮流相一致的。长诗《凤凰涅盘》中凤凰“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更生”的传说,隐喻了“五四”青年那种敢于毁弃旧我、自我革新的创造精神,表现出一种与旧世界彻底决裂,并不惜与一切共同毁灭的决心与气概。在《女神之再生》中,诗人更加直接胸臆地表现:“我们要去制造个新鲜的太阳,不能再在这壁龛之中做甚神像!”因此,诗中的“我”是时代精神的代表者。
⑵《女神》的爱国主义精神。它体现了漂泊海外的诗人对祖国的眷恋,五四青年对祖国新生的颂扬。五四运动本身就是一场反帝爱国的政治运动,这场运动所激发起来的中国人民的爱国激情,通过诗的形式被反映在《女神》之中了。《炉中煤》以煤自喻,将祖国比喻为“年青的女郎”, “我为我心爱的人心,/燃到了这般模样。”表示甘愿为祖国贡献出全部的光和热。诗人向“年青的祖国”,“新生的同胞”连续喊出了二十七个“晨安”,表现出对祖国的无比热爱。
⑶《女神》的进取精神。这是在感受了新的革命世纪到来的气息所产生的不可抑止的欢欣情绪,也是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表现。所以,《女神》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都是对光明、对力量的歌颂,色彩明亮,声调高亢,气势磅礴。《太阳礼赞》表达了诗人对新生太阳的激情;《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歌唱了把地球推倒的伟力;《晨安》的兴奋之情更明显,一气喊出二十七个“晨安”,把自我与世界贯通,表现了一代新青年的宏大气魄;《笔立山头展望》等作品也都表现出求新弃旧的进取心。
由上观之,诗集《女神》集中地体现出“五四”时期激昂奋进,毁旧促新的时代气息,诗行中迸发出鲜明生动的革命浪漫主义精神。无怪乎闻一多在《女神之时代精神》中评述为“是时代底一个肖子”。
㈡《女神》的局限:
一部分诗歌有些“过于欧化”(闻一多语)夹用英文偏多,艺术上有时也稍嫌粗糙。
2、论述九叶诗人的思想主题。
九叶诗派(中国新诗派)是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主要成员有辛笛、穆旦、陈敬容、杜运燮等九人。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它们
强调反映现实与挖掘内心的统一,诗作视野开阔,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历史感和现实精神。在艺术上,他们自觉追求现实主义与现代派的结合,注重在诗歌里营造新颖奇特的意象和境界。他们承接了中国新诗现代主义的传统,为新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九位诗人分别为曹辛之(杭约赫) 、辛笛(王馨迪) 、陈敬容、郑敏、唐祈、唐湜、杜运燮、穆旦和袁可嘉。他们于1981年出版了《九叶集》,因此被称为九叶诗人。
艾青的评价可以概括:“接受了新诗的现实主义传统, 采用欧美现代派的表现技巧, 刻画了经过战争大动乱之后的社会现象。”
具有客观性的抒情风格:思想知觉化——对民族与人民命运的强烈关注。
现代诗歌的观念——显出高度综合的性质:强烈的自我意识中的同样强烈的社会意识,现实描写与宗教情绪的结合,传统与当前的渗透,“大记忆“的有效启用,抽象思维与敏锐感觉的浑然不分,轻松严肃诸因素的陪衬烘托,即现代诗歌是现实,象征,玄学的新的综合传统。 新诗现代化的抒情方式——
①语言表达的暗示性或间接性——以与思想感觉相当的具体事物来代替貌似坦而实图掩饰的直接说明。
②新诗的戏剧化——如何使意志和感情转化为诗的经验,即设法使它们得着戏剧的表现,而闪避说教或感伤的恶劣倾向。尽量避免直截了当的正面陈述而以相当的外界事物寄托作者的意志与情感:戏剧效果的第一大原则即是表现上的客观性间接性。戏剧化至少有三个不同的方向。一是里尔克为代表,把搜索自己内心的所得与外界的事物的本质(动的、静的) 打成一片,而予以诗的表现,初看诗里绝无里尔克自己,实际却表现了最完整不过的诗人的灵魂。二以奥登为代表,他通过心理的了解把诗作的对象搬上纸面,利用机智,聪明及运用文字的特殊才能把他们写得栩栩如生,而诗人对对象的同情,厌恶,仇恨,讽刺都只从语气及比喻得着部分表现,而从不袒露。三是干脆写诗剧。无论想从哪一个方向使诗戏剧化,以为诗只是激情流露的迷信必须击破。没有一种理论危害诗比放任感情更为厉害,不论你旨在意志的说明或热情的表现,不问你控诉的对象是个人或集体,你必须融合思想的成分,从事物的深处,本质中转化自己的经验,否则纵然板起面孔或散发捶胸,都难以引起诗的反应。
三十年代的新月派诗歌,现代派诗歌,大都限于个人的感兴,中国诗歌会和七月诗派为代表的鼓动性政治性的诗歌,对人生繁复具体的感受体会不够,九叶诗歌在人生与时代现实,与艺术的结合上做了探索,形成了一种综合或平衡,即“不让艺术逃避现实, 也不让现实扼死艺术。”
语言学概论作业 [原创 2008-07-02 21:12:11]
字号:大 中 小
一、解释:
1、音素
音素是从音质的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从发音特征上可分为两类,即元音(也叫母音)音素和辅音(也叫子音)音素。
2、音位
音位是指特定的语言或方言里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
3、复辅音
指同一音节里处在同一紧张度增强或减弱阶段上的两个或更多的辅音结合在一起叫复辅音。
4、音位条件变体
是指出现的语音环境各不相同而又同属于一个音位的两个或几个因素。
5、词根语素
简称词根,是词的核心部分。词的主要意义是由它体现出来。
6、复合词
词根语素按一定的规则组合起来构成的合成词。
7、词的中心意义
一个词有多项意义,多项意义中有的义项使用比较多,在一个词中占中心地位,那么这项意义就是中心意义,或说主要意义。
8、文字
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
9、社会方言
社会方言是同一地域的社会成员因为在职业、阶层、年龄、性别、文化教养等方面的社会差异而形成不同的社会变体。
10、亲属语言
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几种独立的语言,彼此有同源关系,叫亲属语言。
11、形态
也叫词形的变化,指词与词组合时发生的词形变化所形成的聚合。
12、民族共同语
是民族内部共同用来交际的语言,是识别一个独立民族的主要标志之一。
13、语法范畴
语法形式表达出来的语法意义的类。即通过语法手段所表达出来的同一性质的语法意义进一步综合和概括所形成的意义类别。
14、语言的融合
是随着不同民族的接触或融合而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指一种语言排挤和替代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的共同交际工具。这是不同语言统一为一种语言的基本形式。
二、简答:
1、语言符号有什么特点?
①线条性。②任意性。③不变性。④可变性。⑤生成性。语言符号的各个特点表现为错综复杂的关系,形成矛盾的统一体。在这个矛盾统一体内,语言符号各个要素,各个方面既互相对立,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互相制约,构成一种关系网,具有严密的系统。
2、举例说明词组合的五种基本类型。
① 主谓短语:即两个成分之间具有被说明和说明关系的短语,被说明成分是主语,说明成分是谓语。
如:张老师/来了 苹果/吃了 这幅画/真美
斜线前面是主语,后面是谓语。
② 述宾短语:又叫动宾短语。即两个成分之间具有动作和所支配事物的关系的短语,动作成分是述语,被支配成分是宾语。
如:切/西瓜 洗/衣服 吹/风
斜线前面的是述语,后面的是宾语。
③ 偏正短语:即两个成分之间具有修饰限制和被修饰限制关系的短语。
如:人民的/力量 高/水平 马上/出发
斜线前面的是修饰语,后面的是中心语。
④ 动补短语:又叫述补短语。即两个成分之间具有动作行为和补充说明关系的短语,动作成分是述语,补充成分是补语,补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结果、趋向、状态和程度等。 如:急/哭了 站/稳 搬/出去。
斜线前面的是述语,后面的是补语。
⑤ 联合短语:即两个成分之间具有并列的或互不从属关系的短语,一般都需要连接词连接,
而且前后两个词可以互换位置而意义基本不变。
如:坚定而沉着 讨论并通过
3、什么是语音四要素?
一个语音包括高低、长短、轻重、特色等方面,这就是语音的四方面要素,分别叫做音高、音长、音重、音质(音色)。
4、区别元音和辅音的条件是什么?
①是看气流受阻还是不受阻;②看发音器官均衡紧张还是不紧张;③看声带是否颤动;④看发音的时候呼出的气流的强弱。
5、举例说明常见的语流音变。
语流音变就是音位与音位组合时,受邻音的影响或由于说话时快慢、高低和强弱的不同而产生的语音变化。常见的语流音变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四种。
(1)同化:两个不同的音位,其中一个受另一个的影响,变成了跟它相同或相近的音位。如英语中表示复数的s ,在清辅音后念清音s ,如books ,在浊辅音后念z ,如dogs 。同样的音位,就是受到前面的辅音的影响而念不同的音位,就是被前面的辅音同化了。汉语tanke (坦克),其中的n 受k 影响,有的特点,就是同化。
(2)异化:两个相同相近的音位,其中一个由于某种原因变得跟它不同。普通话中的变调是典型的异化现象。比如上声,两个上声相连,前一个上声变成阳平,如“老虎、展览、打死、纸马、管理”;而上声在其它声调前一律念半上,即21调,如“马上、理由、揽车”。“不”在去声前念阳平,在其它声调前念本音。可见在普通话中非音质音位中的调位也有变体音位,比如上声实际上有214、35、21三个变体形式。
(3)弱化:语流中,有些音位的发音变弱,不那么清晰,这种现象就是弱化。普通话的轻声就是比较典型的弱化现象。如头在“木头、念头、苦头”中变成了轻声,“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妹妹、天天、玫瑰、西瓜”等词语的第二个音节往往也念轻声。
(4)脱落:弱化进一步强化,丢失了某些音位,或在快速发音的过程中省略了某些因为,这就形成脱落。例如把“我们”、“你们”说成/ /、//,把“豆腐”说成/ /,把“不知道”说成//,英语中把“I am”说成“I ’m ”,把“I shall”说成“I ’ll ”,等等,都是脱落。
6、词义的搭配要受哪些条件的制约?
①词语的搭配在语义上要受到现实现象之间的实际关系的制约;②组合起来表达的语义要具有一致性;③词语的搭配要符合社会习惯,即符合习惯用法的要求;④词义的组合要受到语义系列中其它成员的制约。
7、语境对于词义的确定有什么作用?
不同的语境中,同一个词所表达的意思不尽相同;
语境直接决定着某个词在其间的含义;
语境的更改,影响着词义的改变;
词义是随着语境的变化而变化的。
8、共同语形成的条件是什么?
①这种方言的通行地区是该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所在地;②这种方言的通行地区广,使用人口多;③这种方言能够代表整个语言的发展趋势;④如果有文字,往往有用这种方言写成大量文献。
9、语法聚合规则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主要表现为形态的改变、语法范畴的消长和词类的发展。
10、语言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语言是人类社会从无到有地产生发展起来的,从它产生的那一天起,语言就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有两种因素影响着语言的发展变化,一是外部因素,二是内部因素。语言的发展演变
既跟语言外部的社会因素有关,也与语言内部的诸多成分的相互关系的调整有关。因此,“语言外---语言内”构成了语言演变的两个基本视角,社会的发展是语言演变的基本条件,而语言具体如何变则决定于语言系统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这样就把制约语言演变的因素分为语言外的社会条件和语言内的系统状况两个方面。
三、论述:
1、试论语言与言语的区别和联系。
(1)语言和言语的区别
A 、语言是说话,表达思想的工具;而言语是使用语言工具的行为和结果。B 、言语具有个人因素,语言更具社会因素。C 、语言相对封闭,而言语则相对开放。
(2)语言和言语的联系
一方面,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言语是语言的存在形式。从哲学意义上讲,语言和言语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抽象与具体的关系;另一方面,语言是对言语的规范,语言来源于言语而又作用于言语,言语必须遵循语言规则。
2、论述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系统的两种根本关系。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系统中的两种根本的关系,对于我们运用语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语言的组合关系说明了语言结构的规则,语言的聚合关系说明了替换规则。首先必须符合组合关系,这样才能正确,比如说“洗”,一般可以同“衣服、碗筷、窗帘”等组合,但不能同“土地、天空、白云、药物”之类的词组合。组合关系使符号之间的关系呈现出有序性,反映了语言系统组织结构的基本法则,是以较小的单位组合成较大的单位必须遵守的规则。聚合关系是组合关系的具体运用,充分反映了语言规则的概括性,如前面所举的例子那样,它为句子的生成提供了无数的可能,掌握了一种规则,通过替换,就可以造出很多句子。如果语言中只有组合,没有聚合,没有可替换的同类,每个词语的出现都必须有一条独立的组合规则,那么语言中的组合关系将多得数不胜数,难以掌握。使用者根本就不可能掌握语言这个交际工具。所以,聚合关系大大地简化了语言系统,这也是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所要求的。
因此,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系统中的两种根本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正确理解结构的二层性和组合、聚合的运转规则,这是理解语言符号系统的关键。
但是,句子除了相互之间的诸如组合与聚合这样的结构关系外,还承载着一定的意义。如乔姆斯基的著名例句:Colorless green ideas sleep furiously。(无色的绿色思想愤怒地睡觉。) 组合关系是一种现实的、有序的、可数的横向关系。运用词语组合成句,首先必须符合组合关系,它反映了语言系统组织结构的基本法则。聚合关系是一种联想的、无序的、不易计数的纵向关系,是组合关系的具体运用,为句子的生成提供了无数的可能,充分反映了语言规则的概括性。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这两种关系一纵一横,交错关联,织就了语言符号系统的网络。
3、联系汉语论述词义演变的原因和结果。
词义的演变的原因:(1)社会的发展和现实现象的变化;(2)人们对现实现象认识的发展或深化;(3)词义与词义之间的相互影响也会引起词义的变化。
词义演变的结果:(1)词义的扩大;(2)词义的缩小;(3)词义的转移。
4、试论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
(1)语言系统各部门发展变化的不平衡;(2)在语言的某一部门内部,同样的语言现象由于所处的条件不同, 其发展也不平衡;(3)同一语言现象的发展速度,发展方向,在不同的地区也可以不一样,即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在不同地区的表现。
5、试论语言符号同现实现象之间的关系。
(1)音义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不可论证的;
(2)语言符号的音义结合的统一体,音义的结合是社会约定俗成的;
(3)意义是人们对现实现象的概括的反映,是联系声音同现实现象之间的桥梁;
(4)音义结合的语言符号代表了现实现象。
大学书法作业答案 [原创 2008-07-03 17:59:21]
字号:大 中 小
1、论述笔法在书法中的地位?
笔法就是有方法、有规律地用笔锋划、顿出来的线和点的具体表现法的简称。每一个人执笔、下笔 的方式方法,执笔的高低、竖立、侧斜、悬肘、悬腕或手腕着纸以及下笔时轻、重、急等等,写作者都有着不同的习惯。这些不同的习惯,必然在笔锋着纸时有着不同的表现,显出不同的笔法特点。笔法形式的特点,大致有正中、偏侧、圆转、方折、虚笔、实笔、顺锋、逆锋等。同一类型的笔法形式,不同的人还有各自的具体 特色,不尽相同。同一人的作品,从早年到晚年,又总有些变化,有的人甚至变得比较厉害;但属于同一人的作品,也总还有一线贯通之处。例如,明代画家,吴伟的早年作品,有较为工细的白描人物,大异于晚年的泼墨粗放之作;如果仔细捉摸他早年和晚年不同风格的作品,还能看出他的笔法始终是具有跳跃躁动的形式,即 使局部比较细致,也不能完全变成含蓄。因此,依凭笔法的特点鉴别书画的真伪,是最为可靠的。
笔法对模仿的人来讲,又是最不容易学得像的东西。每个书画作家,不管技巧高低,经过几十 年的操作而逐步形成凝定的笔法特点,换一个人要在一朝一夕之间就把它完全接受过来变为己有,是不大可能的。除了比较工整刻板的线点还容易摹得像以外,稍为放纵流露作者个性的笔法,刻意临摹,必然死板;取其大意,又不能和原作相像。同时,作伪者自己的一套笔法上的习惯特点,在临摹中极容易露出本相来。相反的 笔法特性———朴拙和精工、滞重和飘逸等等,也很不可能出于一人之手。作伪者如果勉强去临摹和自己的习惯笔法相反的书画,其失败更是注定了的。所以,笔法对作伪者来讲,是最难突破的一关,不像其他方面那么容易作伪。因此我们在鉴别书画时,应把笔法放在首要注意的地位。
要鉴别笔法,必须有个“样板”作为依据。每个作者早年、中年、晚年的笔法总有些变化,掌 握了某人一生中不同时期的笔法特点,才能去认识某人作品的全貌。所以,还要有不同时期的样板。但如果碰到孤本无证,那就难以依凭笔法来鉴别了。因此,笔法鉴别也有一定的限度。不过,古画的时代风格(共性),笔法究竟是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因为它能反映出画家各自的时代特征。鉴定笔法,即使断人比较困难(如 孤本),但断代还是有此可能的。
笔要依靠墨来体现在纸绢上,绘画还有色彩的施用。同时,墨、色也离不开笔,须三者结合起 来谈。例如八大山人经常喜用纸作画,生纸上的水墨容易融洽活泼,能发挥他们的笔法生动的特色。但一换熟纸,比如先裱后画的有了厚浆的册页,就大都显得墨色平板呆滞,笔调稍欠活泼了。石涛在生纸上的作品,大都画得比较奔放,笔墨往往显得有些“野气”(也就是“火爆”),和他画在半熟纸上的笔、墨比较鲜润蕴藉的作品,也就不大一样。在这种因纸质不同而使笔墨形态也同时起变化的情况下,我们如果死抠一种面貌、一个标准,鉴别真伪时就会出偏差。曾见恽寿平对题王翬 画水墨山水小册,因纸页浆性太重,淡墨发灰,浓墨也不太黑,整个画面显得精神不振,以致有人疑为非真(此册现藏山东省博物馆)。这样的例子也不少见。
关于笔、墨对书画作品所起的作用,鉴定时必须一一分析,掌握要领,联系起来进行研究,然后才能下结论。
2、论述字法在书法中的地位?
书法是写字的艺术, 艺术是生活美的升华, 那么书法就应该是写得最美的字了。但是,我们的书法历史告诉我们,事实好象并不是这样。
我们看颜真卿的《祭侄稿》,米芾的《苕溪诗帖》潦潦草草,扭扭歪歪,简直如信手乱涂,全无讲 究,竟被尊为旷世经典。相反那些工整洁净,行款均齐的唐人写经,却不登名录。这不禁给我们带来一个困惑,究竟字写成什么样子才算书法,才能从普通的写字升华出来成为艺术,不是写得好的字就是书法么?
我们仅仅以审美的眼光去区别普通的写字与书法、生活和艺术是不够的,做为生活中的写字是出于 生活实用目的的实践。它唯一的目的是记录语言和保存语言。清晰,工整是方便识认,方便读取的需要。然而“以美来装点自己的生活是人类的天性”。做为社会生 活的写字也不例外。但由于写字功用、目的、限制、写字的美只能从汉字固有的结构美中中去挖掘,去获取。平正是汉字美的根本体现。所以平正的写字也给人以美的感受,也可令人爱不释手。唐人写经,就是这类写字的典范。
做为艺术的书法则不同。书法专一的目的是审美。不复存在方便识认,方便读取的问题。是唯美是 为。书法虽然不排斥实用目的,但已退居到次要的屈从的地位了。如前我们提到的《祭侄稿》、《苕溪诗贴》,我们眼中的“潦潦草草”的“涂鸭”是书家的激情的 淋漓的宣泄。是高层次的美,我们视而不见是我们的眼光不够,是我们审美意识的肤浅。
3、请简述楷书发展史?
楷书又称正书,或称真书。其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始于东汉。楷书的名家很多,如“欧体”(欧阳询)、“虞体”(虞世南)、“颜体”(颜真卿)、“柳体”(柳公权)、“赵体”(赵盂附)等。
宋宣和书谱:“汉初有王次仲者,始以隶字作楷书”认为楷书是由古隶演变而成的。据传:“孔子墓上,子贡植的一株楷树,枝干挺直而不屈曲。”楷书本笔画简爽,必须如楷树之枝干也。
初期“楷书”,仍残留极少的隶笔,结体略宽,横画长而直画短,在传世的魏晋帖中,如锺繇的《宣示表》(左图)、《荐季直表》、王羲之的《乐毅论》《黄庭经》等,可为代表作。观其特点,诚如翁方纲所说:“变隶书之波画,加以点啄挑,仍存古隶之横直”。
东晋以后,南北分裂,书法亦分为南北两派。北派书体,带著汉隶的遗型,笔法古拙劲正,而风格 质朴方严,长于榜书,这就是所说的魏碑。南派书法,多疏放妍妙,长于尺牍。南北朝,因为地域差别,个人习性、书风迥然不同。北书刚强,南书蕴藉,各臻其妙,无分上下,而包世臣与康有为,却极力推崇两朝书,尤重北魏碑体。康氏举十美,以强调魏碑的优点。
唐代的楷书,亦如唐代国势的兴盛局面,真所谓空前。书体成熟,书家辈出,在楷书方面,唐初的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中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其楷书作品均为后世所重,奉为习字的模范。
古人学书法有这一种说法:“学书须先楷法,作字必先大字。大字以颜为法,中楷以欧为法,中楷既熟,然后敛为小楷,以锺王为法”。然根据多年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初学写字,不宜先学太大的字,中楷比较适合。
初唐三大书法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的楷书,都最适宜作中楷的临摹范本。兹分别简介如后:
欧阳询的正楷,源出古隶,以二王体为基础,参以六朝北派书风,结体特异,独创一格,权威尤炽,其势力深入社会,几为学书的标准本。究其楷书特点,用笔刚劲峻拔,笔画方润整齐,结体开朗爽健。他的楷书碑帖代表作有《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碑》碑等。
虞世南的楷书,婉雅秀逸,上承智永禅师的遗轨,为王派的嫡系。虽源出魏晋,但其外柔内刚,沉厚安详之韵,却一扫魏晋书风之怯懦。其楷书代表作,当以《夫子庙堂碑》为最。 褚遂良的楷书,以疏瘦劲练见称,虽祖右军,而能得其媚趣。其字体结构看似非常奔放,却能巧妙的调和着静谧的风格,开创了前人所未到的境地,其楷书代表作,当以《雁塔圣教序》
为最。
小楷,顾名思义,是楷书之小者,创始于三国魏时的锺繇,他原是位隶书最杰出的权威大家,所作 楷书的笔意,亦脱胎于汉隶,笔势恍如飞鸿戏海,极生动之致。惟结体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仍存隶分的遗意,然已备尽楷法,实为正书之祖。到了东晋王羲之,将小楷书法更加以悉心钻研,使之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界,亦奠立了中国小楷书法优美的欣赏标准。 一般说来,写小字与写大字是大不相同的,其原则上是:写大字要紧密无间,而写小字必要使其宽 绰有余。也就是说:写大字要能做到小字似的精密;而写小字要能做到有大字似的局促,故古人所谓“作大字要如小字,而作小字要如大字。”又苏东坡论书有“大 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有余”的精语。以上这些话怎么讲呢?因为我们通常写大字时,以为地位(面积)宽阔,可以任意挥洒,结果字体变成了松散空阔。写小字则正好相反,因为地空间太小,担心写不下就越难免要尽力局缩,往往局缩过当,反而变成蜷促。这都是自然而然的心理现象,极易触犯的毛病。所以苏 公“大小难能”这句话,正是针对这种神情而发,更是经验老到之谈。
写小字的重心与笔画的配合,则与大字无大差异。至于运笔,则略有不同。小字运笔要圆润、娟 秀、挺拔、整齐;大字要雄壮、厚重。大字下笔时用逆锋(藏锋),收笔时用回锋;小字下笔时则不必用逆锋,宜用尖锋,收笔时宜用顿笔或提笔。譬如写一横,起笔处或尖而收笔处则圆; 写一竖,起笔或略顿,收笔则尖;撇笔则起笔或肥而收笔瘦:捺笔则起笔或瘦而收笔肥,同时也要向左向右略作弧形,笔画生动而有情致;点欲尖而圆,挑欲尖而锐,弯欲内方而外圆,钩半曲半直。运笔灵活多变,莫可限定。尤其是整篇字,要笔笔不同,而又协调一致,一行字写出来,错落有致,却又一直在一条线上,如是 则行气自然贯串,望之如串串珍珠项链,神采飞扬。
小字为古代日用必需的书法,以前科举应试时,阅卷的人大半是先看字,然后再看文章。字如不 好,文章再好也要受影响。朝考状元、翰林,尤注重书法。是故凡状元、翰林的小字,都是精妙的。一般读书,也都善写小字。如今硬笔盛行,用毛笔写小字的人不多,但用硬笔临写小楷字帖有事半功倍的明显进效,因此想写好硬笔字,不妨找本好的小楷字帖,加工练习。定能打下坚实基础,裨益终身,受用不尽。
小楷字帖甚多,传世的墨拓中,要以晋唐小楷的声名最为显赫。其中通常包括了魏时锺繇的《宣示 帖》《荐季直表》,东晋王羲之的《乐毅论》《曹娥碑》《黄庭经》王献之的《洛神赋十三行》、唐钟绍京的《灵飞经》等。还有元赵孟頫、明王宠、祝允明等小楷作品的墨迹影印本也是非常好的范本。
锺繇书法,具古朴风格,惟传世作品《宣示表》《荐季直表》,无一确实者,多为后人传模或临作。欣赏好的摹拓本,可以想像其古雅书风。
4、请简述隶书发展史?
隶书,是我国汉字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是一种传统的重要书体,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源远流长。无论是作为书法艺术的创作,还是社会生活中的运用,其生命力经久不衰,深受历代人们的喜爱。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帝国。秦始皇为了巩固统治,使政令通畅,便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文字改革。他首先把大篆简化为小篆,再把小篆规定为全国标准的通行文字,而隶书就是从篆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为什么把一个“隶”字用来称作一种书体?原来“隶”就是奴隶的意思,是地位低下的人所创造并使用开来的。
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对读书人狂施暴政,“焚书坑儒”。相传有一位叫程邈的徒隶,因为私 下讲了几句不同政见的话,被人告发,抓进了大牢。那程邈心想:这次下狱,凶多吉少,如果没有特殊的举动打动秦始皇的心,是没有生还希望的。他无意中看到狱官的腰牌 ,
觉得用篆书书写很麻烦,于是,他就作了改革,创立了一种速写书体上呈秦始皇,希望能被采用推广。这种字体把篆书圆转婉通、繁复曲折的笔划演变成为简略方 折的笔划,字形由修长变为扁方,上下收紧,左右舒展,运笔由缓慢变为短速,从而显示出生动活泼、风格多样的气息,给书写者带来很大的方便。秦始皇看后很欣赏,不仅赦免他的罪,还封他为御史。但由于已把小篆为全国的通行的文字宣昭天下,不好再更改,就规定这种字体以后在官狱中使用。因为这种新书体起初专供隶 役使用,而程邈又是徒隶,所以被称之为隶书,或谓佐书、佐隶。后来在小官吏、工匠等下层流行开来。当然,这只是一种传说而已,可能有很大的附会成分。因为,实际上任何一种代表性书体的产生,都决非个人的力量所能创造,也绝非一个时期所能完成,它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实际的需要而逐步渐变、最终成型的,程邈 所作的大概是整理工作。
隶书的产生,同后来的楷书、草书的产生一样,乃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大变革。从此,书法告别了延续三千多年的古文字而开端了今文字,字的结构不再有古文字那种象形的含义,而完全符号化了。隶书上承篆书,下启楷书,是一个质的转变和过渡。使中国文字进入更为定型的阶段。
秦国存在了十三年就灭亡了,小篆作为全国通行的标准字体也随之结束了它的使命,隶书在汉代便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隶书的广泛使用,为汉字书法的进一步发展铺平了道路,形成了中国书法史上空前繁荣的局面。
5、请简述行书发展史?
行书之称始于西晋卫恒《四体绝书》。张怀 在《书断》中是这样阐述行书产生原因的:' 行书者。后汉刘德升所造也。既正书之小伪。务从简易,相间流行。帮谓之行书。" 在东汉晚期已有行书了。从行书的产生。形成和历代演变的发展过程来看行书并没有开成独立的" 行法" 。这是与篆。隶。草。楷的最大区别。行书无法却有体。最大特点是用连笔和省笔。却不用或少用草化符号。较多地保留正体字的可识性结构。从而达到既能简易快速书写又能通俗易懂的实用目的。便于文字信息的流通交换。另外,行书具有紧粘其他书体的 特点。所以孙过庭《书谱》说:" 趋势变适时。行书为要" 行书萌发于两汉, 成行于魏晋。至东晋产生了以二王为代表的具有高度艺术典范性的行书风格。南北朝至初唐书坛,是笼罩在二王行书风格艺术氛围之中的。唐朝中期至宋颜真卿行书开一代新风。此后宋代的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均受其影响。元至明中叶。无论是赵孟頫还是祝允明。文徵明。董其昌均在晋唐书风中占据 一席之地。明代晚期限至清朝是行书发展的飞跃阶段。其特点:一是出现了带群体性质的具个性化的行草书家。二是在碑学思潮影响下出现了用北碑笔法写行书的风格。前者是一种" 尚势" 书风。后者是民间碑书体风格。
6、请简述草书发展史?
“草书”,又称破草、今草,由篆书、八分、章草,沿袭多种古文字变化而成。草书本于章草,而章草又带有比较浓厚的隶书味道,因其多用于奏章而得名。章草进一步发展而成“今草”,即通常人们习称的“一笔书”。今草字中的大部分均章草或行书趋于简捷 者. 张怀《书断》说草书是:“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候通其隔行。„„故行首之字,往往继前行之末,世称一笔书者。
汉字发展到草书一体,已近完美无暇。唐朝之后,虽又出新体,即张旭之“狂草”。但狂草写出来他人多不能识,只能作为供人们欣赏的艺术品,而失去了它作为记载和传播信息的文字之本能。于此,草书难以再向前发展.
标签: 文学 .
所属版块: 文学
(0005)《现代汉语词汇》作业2009-07-13 23:02(0005)《现代汉语词汇》作业
第一次:客观题 判断题
1. 词的本义又叫基本义,是词的最初意义。错
2. “铁路”是词,“铁锅”是词组。对
3. “啤酒”“芭蕾舞”是合成词。对
4. 一个多义词的各个义项,可以分别与不同的词构成反义关系。对
5. 关联性联系形成的新义是词的比喻义。错
6. 叠音词属于合成词中的一类,如“莽莽”“姥姥”。错
7. “虚义语素”是指“子、儿、”等无具体词汇意义的词缀。错
8. “找茬儿”中的“茬儿”是单纯词。错
9. 固定语在结构、意义、作用上有自己的特点,但仍是词汇的组成部分。对
10. “鼓掌”“睡觉”都是离合词。对
第二次:客观题 单选题
1. 以下词语中,单纯词是( C )。
A :前进B :诅咒C :婀娜D :语素
2. “珊瑚礁”是( D )。
A :一个语素 一个词B :两个语素 两个词C :三个语素 两个词D :两个语素一个词
3. 以下四个词语中,(B )是词。
A :白墙B :白菜C :白布D :白纸
4. “白眼狼”这个词具有(D )的色彩。
A :贬义、口语B :中性、口语、形象C :中性、形象D :贬义、口语、形象
5. “进入”是( A )构成的合成词。
A :实素+实素B :实素+虚素C :虚素+实素D :虚素+虚素
客观题 判断题
6. 词都有概念义,同时也有附属义。错
7. “摩托车”是半译音半译义外来词。对
8. 常用词可以是基本词汇中的词,也可以是一般词汇中的词。对
9. 同义词是概念义与附属义完全相等的词。错
10. 同音词即声、韵、调相同或相近的词。错
第三次:主观题 论述题
一、四音节的成语是怎样形成的?
答:1. 成语绝大多数是四音节的,有一部分后来成为成语的词语,原来就是四音节的。如“一息尚存”,出自《朱子全书·论语》:“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可谓远矣。”“一息尚存”指生命的最后阶段。
2. 但大多数成语为四音节,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这同汉语语言片断双音节化有关相当关系。双音同双音结合,是现代汉语的一个主要节奏倾向,而绝大多数成语都用了这种节奏。各种长短不同的词语形成四音节的成语的原因有四个方面:
(1)选取原句中最能概括全句或全段意义的成分组成成语。如:
折冲尊俎 夫不出尊俎之间,而折冲与千里之外,晏子之谓也。(《晏子春秋·杂》上) “尊俎”,古代盛酒肉的器皿。“折冲”,折退敌方的战车,意谓击退敌人。“折冲尊俎”,意思是在会盟的席上制胜对方。后泛称外交谈判。
(2)用四字概括事情、故事、寓言等的主要内容。如:
狐假虎威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战国策·楚策》)
(3)省略句中虚词而成。如:
投鼠忌器 里谚曰:“欲投鼠而忌器。”此善喻也。(《汉书·贾谊传》)
(4)增加成分(多为虚词或重义成分)于原句而成。如:
短兵相接 车错毂兮短兵接。(《楚辞·九歌·国殇》)
“接”前加“相”,“相”是虚词。
二、同义词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同义词产生的主要原因有:
1. 新旧词并存可以构成同义词,如:文法——语法,日(出东方)——太阳(升起来了)。
2. 标准语和标准语吸收的方言词可以构成同义词,如:馒头——馍,玉米——棒子。
3. 外来语词和本民族语词可以构成同义词,如:幽默——诙谐,海洛因——白面儿。
4. 外来语言的意译词和音译词也可构成同义词,如:公尺——米,连衣裙——布拉吉。
5. 同义词产生的最主要的原因是随着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发展、思想的发展,语言的词语也在不断丰富发展。如:“地”原有“土地”“田土”义,“地”现在单用,还可以表示这两个意义(如:他家地不多|他在家种地)。在语言发展中“地”又构成了“土地”“田地”这样的词,这样,“地”“土地”“田地”就构成了同义词。
这样,人们就可以用语言更细致、灵活完美地反映现实,表达思想感情。
(0005)《现代汉语词汇》作业22009-07-13 23:03三、语素在构词中的特殊变异有哪些表现? 答:语素在构成合成词中有不同的变异,这种变异很复杂,除了有意义上的变异、作用上的变异外,还有特殊的变异。
特殊变异指变异的各种特殊情况。这里列出特殊变异的两种最明显的表现:
1. 语素义完全消失。这指的是某个语素原有的意义在它构成的一些词中完全没有表现,词义完全由另一语素表示,除了“国家”中之“家”、“忘记”中之“记”、“窗户”中之“户”、“消息”中之“消”以外,再如:
作别 分别。
作成 成全。
打扫 扫除,清理。
打猎 在野外捕捉鸟兽。
在上面这些词中,语素“作”“打”的意义完全消失。
2. 语素义模糊。这指的是某些语素原有的意义在其构成的某些词中完全没有表现,但词义又并非完全由另一个语素表示,因此不能说这个语素完全没有意义,却又不能说词义减去另一语素的意义等于这个语素新获得之义。这里语素的意义是模糊的。除了“捣蛋”中之“蛋”、“斯文”中之“斯”、“高汤”中之“高”、“电池”中之“池”以外,再如:
淡竹 竹子的一种,茎高七到十几米,节与节之间的距离大。
反水 叛变。
打尖 旅途中休息下来吃点东西。
牲口 用来帮助人家做活的家畜,如牛、马、骡、驴等。
上面这些词中的“淡”、“水”、“尖”、“口”等在这里的意义是模糊的。
第四次 客观题 单选题
1. 常用词的确定是根据(D )。
A :是否具有普遍性B :是否具有稳固性C :是否能作构词基础D :词在最流行的书刊上运用的频率
2. (A )组反义词所表达的概念意义在逻辑上有矛盾关系。
A :动——静B :红——白C :冷——热D :大——小
3. “公共汽车—巴士”这对同义词是由(D )构成的。
A :新旧词并存B :标准语和它所吸收的方言词C :外来语的意译和音译形式D :外来语词和本民族语词
4. 成语“风声鹤唳”是( C )型结构关系。
A :主谓B :动宾C :并列D :偏正
5. 表名物的词其适用对象从单一的事物发展到一般的事物,是( B )的一种表现。 A :词义深化B :词义扩大C :词义缩小D :词义转移
客观题判断题
6. 现代汉语词汇学属于具体的描写的词汇学。对
7. “之中”是由虚素加实素构成的。对
8. 词缀是意义不实在的语素,在构成合成词时位置不固定。错
9. 语素的表义作用不同是因为在构成不同的词中所处的语法地位不同。对
10. 语言内部各部分的相互作用是词义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对
第五次:客观题 单选题
1. 《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为( A )。
A :单语词典B :双语词典C :专科性百科词典D :综合性百科词典
2. 合成词(C )中有的语素义失落原义。
A :进步B :祝贺C :窗户D :现代
3. “开弓没有回头箭”是(B )。
A :成语B :谚语C :歇后语D :惯用语
4. (A )组歇后语的解释说明部分与整体义的关系为双关。
A :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B :赶鸭子上架——难上难C :见了强盗喊爸爸——认贼作父D :开封府的包公——铁面无私
5. 词义发展的原因是因为( D )引起的。
A :社会生活的发展B :人的思想意识的发展C :语言内部各因素的相互作用D :以上三个原因
客观题判断题
6. 就词义单位而言,在不同的词典中,对义项的归纳合并可能有不同。对
7. 表性状的词意义的分析主要看适用对象和对象特征。错
8. 概念总是用词来表示的,因而概念与词是一一对应的。错
9. 基本义不一定是本义,也可能是本义的引申义或比喻义。对
10. 合成词中意义模糊或意义消失的成分即虚义语素。错
第五次:客观题判断题
1. 现代语言规范型词典是着重具体说明词语用法的词典。错
2. 词的暗含内容是指词义内容必须具有而完全不包含在构成词的语素义中的内容。对
3. 区别成语和其他熟语主要看音节数量,因为从组织结构上看,成语都是四音节的。错
4. 表示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现在已不存在的事物现象行为的词语叫“文言词语”。错
5. 新产品、新事物的出现,使新词语大量涌现,也使一些原有词语生成新义。对
6. 基本词与一般词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互相转化。对
7. 脱离上下文环境皆可成立的反义词是言语反义词。错
8. 同义词和等义词在意义相同程度上有区别。对
9. 外来语词和本民族语词可以构成同义词。对
10. “做”与“坐”不是同音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