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版小学科学五上[做一个生态瓶]教学反思

《做一个生态瓶》的教学反思

四小 赵秋红

《做一个生态瓶》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中的第6课。怎样开展这课的教学活动?结合我们正在进行的《亲历过程,落实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科研课题,我是这样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的。

一、结合单元主题,找准教学研究点。《生物与环境》单元是引导学生们进一步研究生物与环境(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关系。学生在探索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他们对生物的已有认识,形成对生物的积极态度,并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通过第5课的学习,他们已经认识到生物之间是互为生长环境的,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第6课《做一个生态瓶》是前一课的继续,学生已经了解了一些生物与生物之间存在的食物关系,在这一课中,学生将通过简单的方案设计来研究生态群落。做生态瓶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很有趣,也很有意义的活动。学生将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给生物营造一个“家”。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家”可能适于生物生活,有的可能不行,这时“家”中的一些生物就会出现一些不适的表现,最后可能会影响到整个生物群落的生存。让学生从这个活动中会体会到,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为此,我对本课教学活动确立了三个教学研究点:

1、怎样让学生真正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2、怎样让学生会设计一个生态瓶建造方案?

3、怎样让学生亲自做一个生态瓶?

二、创设逼真情境,理解“生态系统”。 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的真正内涵,是本课的难点。也是帮助学生在后面设计生态瓶方案做铺垫的,这是不能忽视的。于是,我在课前对于这一环节的教学做了精心的预设,用生动形象的课件导入:大屏幕上映出波光粼粼的池塘,让学生讨论池塘中的生物关系。为了帮助学生讨论,我在屏幕“池塘”上方按顺序出现以下问题:

1、池塘里有哪些水生生物?

2、水生植物需要哪些生存条件?

3、池塘里的植物为动物提供了哪些帮助?

4、动物为植物的生长做了哪些贡献?

5、还可以在池塘里找到哪些非生物?它们对生物有什么作用?

在第一个班教学时,学生思维不够活跃,能说出的水生生物名称很少。因为学生只关注了池塘水面的植物,对水中的动物说出的较少。为了生动形象,课后马上做出补救,在网上去收索了一些水生动物,先在水下“躲藏”一些鱼类,虾,软条类如田螺河蚌,水鸟类如鸭,水生昆虫,青蛙等。在第二个班上课时,先让学生交流第一个问题后,再点击鼠标,让这些水生动物马上逐一浮出水面。激发了学生兴趣,诱发了联想,交流活动热烈而充分。水到渠成时再告诉学生:池塘里的这些植物为动物提供了氧气,玩耍休息的场所,动物为植物提供了二氧化碳、肥料等。而这些生物与非生物之间也存在着各种依赖关系,这就是自然界中的生态系统。我们今天就来模拟自然界的生态系统,做一个生态瓶。

三、探究方案设计,突破教学重点。设计制作生态瓶的方案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在设计生态瓶建造方案时,我在第一个班教学时,一开始就叫写方案,结果导致学生在设计时不知道如何下手,时间给白白浪费了,效果却不好。晚上回到家里,反思了课堂上出现的问题,从学生实际出发,调整导学思路。在第二个班教学这个环节时,先讨论做一个生态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比如准备用哪些材料?哪些生物来生活?方法与步骤?生态瓶模型图等。接着,让学生观看“做一个生态瓶 ”的视频,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听觉、视觉的刺激,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增强了学生的记忆力,加深了学生对设计方案的理解。当学生看完视频后,知道了做生态瓶所需材料,制作方法与步骤,再进行方案设计,就容易多了,然后再请几位学生汇报方案,进行倾听交流。教师进行引导和小结。

四、分享同伴作品,建造自己的生态瓶。设计好了生态瓶的建造方案,就可以准备材料,按照设计方案做一个生态瓶了。但基于城市学生条件,在课堂完成生态瓶的制作是不够现实的,因为需要提前准备很多相关材料,还需要制作工具。我在这个环节安排学生从屏幕上分享其他学校学生做的生态瓶作品,模仿借鉴,学生看后知道了该怎样做一个生态瓶了,思考自己回家做一个什么样的生态瓶。孩子们回到家,在家长的支持下,做出了各种各样的生态瓶。

两个月过去了,鱼儿还在生态瓶里快乐地活着。

生态瓶制作好了,让学生观察他们的生态瓶,然后让他们讨论,生态瓶放置

在何处?如何去观察、观察些什么?

还要告诉学生,要每天注意观察生态瓶里发生的变化,把自己的发现记录在记录单上。

这就我结合我们的课题研究,怎样让学生“亲历过程,落实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的一个案例。

《做一个生态瓶》的教学反思

四小 赵秋红

《做一个生态瓶》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中的第6课。怎样开展这课的教学活动?结合我们正在进行的《亲历过程,落实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科研课题,我是这样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的。

一、结合单元主题,找准教学研究点。《生物与环境》单元是引导学生们进一步研究生物与环境(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关系。学生在探索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他们对生物的已有认识,形成对生物的积极态度,并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通过第5课的学习,他们已经认识到生物之间是互为生长环境的,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第6课《做一个生态瓶》是前一课的继续,学生已经了解了一些生物与生物之间存在的食物关系,在这一课中,学生将通过简单的方案设计来研究生态群落。做生态瓶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很有趣,也很有意义的活动。学生将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给生物营造一个“家”。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家”可能适于生物生活,有的可能不行,这时“家”中的一些生物就会出现一些不适的表现,最后可能会影响到整个生物群落的生存。让学生从这个活动中会体会到,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为此,我对本课教学活动确立了三个教学研究点:

1、怎样让学生真正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2、怎样让学生会设计一个生态瓶建造方案?

3、怎样让学生亲自做一个生态瓶?

二、创设逼真情境,理解“生态系统”。 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的真正内涵,是本课的难点。也是帮助学生在后面设计生态瓶方案做铺垫的,这是不能忽视的。于是,我在课前对于这一环节的教学做了精心的预设,用生动形象的课件导入:大屏幕上映出波光粼粼的池塘,让学生讨论池塘中的生物关系。为了帮助学生讨论,我在屏幕“池塘”上方按顺序出现以下问题:

1、池塘里有哪些水生生物?

2、水生植物需要哪些生存条件?

3、池塘里的植物为动物提供了哪些帮助?

4、动物为植物的生长做了哪些贡献?

5、还可以在池塘里找到哪些非生物?它们对生物有什么作用?

在第一个班教学时,学生思维不够活跃,能说出的水生生物名称很少。因为学生只关注了池塘水面的植物,对水中的动物说出的较少。为了生动形象,课后马上做出补救,在网上去收索了一些水生动物,先在水下“躲藏”一些鱼类,虾,软条类如田螺河蚌,水鸟类如鸭,水生昆虫,青蛙等。在第二个班上课时,先让学生交流第一个问题后,再点击鼠标,让这些水生动物马上逐一浮出水面。激发了学生兴趣,诱发了联想,交流活动热烈而充分。水到渠成时再告诉学生:池塘里的这些植物为动物提供了氧气,玩耍休息的场所,动物为植物提供了二氧化碳、肥料等。而这些生物与非生物之间也存在着各种依赖关系,这就是自然界中的生态系统。我们今天就来模拟自然界的生态系统,做一个生态瓶。

三、探究方案设计,突破教学重点。设计制作生态瓶的方案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在设计生态瓶建造方案时,我在第一个班教学时,一开始就叫写方案,结果导致学生在设计时不知道如何下手,时间给白白浪费了,效果却不好。晚上回到家里,反思了课堂上出现的问题,从学生实际出发,调整导学思路。在第二个班教学这个环节时,先讨论做一个生态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比如准备用哪些材料?哪些生物来生活?方法与步骤?生态瓶模型图等。接着,让学生观看“做一个生态瓶 ”的视频,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听觉、视觉的刺激,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增强了学生的记忆力,加深了学生对设计方案的理解。当学生看完视频后,知道了做生态瓶所需材料,制作方法与步骤,再进行方案设计,就容易多了,然后再请几位学生汇报方案,进行倾听交流。教师进行引导和小结。

四、分享同伴作品,建造自己的生态瓶。设计好了生态瓶的建造方案,就可以准备材料,按照设计方案做一个生态瓶了。但基于城市学生条件,在课堂完成生态瓶的制作是不够现实的,因为需要提前准备很多相关材料,还需要制作工具。我在这个环节安排学生从屏幕上分享其他学校学生做的生态瓶作品,模仿借鉴,学生看后知道了该怎样做一个生态瓶了,思考自己回家做一个什么样的生态瓶。孩子们回到家,在家长的支持下,做出了各种各样的生态瓶。

两个月过去了,鱼儿还在生态瓶里快乐地活着。

生态瓶制作好了,让学生观察他们的生态瓶,然后让他们讨论,生态瓶放置

在何处?如何去观察、观察些什么?

还要告诉学生,要每天注意观察生态瓶里发生的变化,把自己的发现记录在记录单上。

这就我结合我们的课题研究,怎样让学生“亲历过程,落实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的一个案例。


相关内容

  • 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
  • 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应用于小学科学实 践教学的有效方法研究 一.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一)我国滞后的小学科学教育及小学生科学素养令人十分担忧 目前,我国从小学3年级起才开设科学课,有的地区连教育部规定的小学科学课时也开不足,有的教育主管部门没有一名科学教研员,学校科技教育经费短缺,实验器材装备极少, ...

  • 文件夹[天雷教学设计1-7]
  • 教学设计综合版7(天雷教育的文件夹) 生命健康权与我同在的教学导入与教学情境生命健康权与我同在的教学导入与教学情境.复习教案:思想品德第三课走近老师第一框 教案人民版七年级上.doc复习教案:思想品德第三课走近老师第一框 教案人民版七年级上.doc.复习教案:思想品德第三课走近老师第一框 教案人民版 ...

  • 依法履职保持水土
  • [摘要] 水土保持法的贯彻实施,是依法开展水土保持监督执法,有效防治水土流失的重要保障措施.该文通过2000年以来南平市各级政府.有关职能采取各种形式多样的水土保持措施,提高社会公众水土保持意识,减少工程建设过程中人为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有力地促进了水土保持目标任务的完成,并提出当前和" ...

  • 绿色学校创建工作计划1
  • 西湖花园小学绿色学校创建工作计划 2008年2月 我校是一所新建学校,建校之初,在师生中广泛宣传绿色理念,提升师生的环保意识,以"绿色学校"的创建为抓手,构建和谐.文明校园,树立"向上.向善"的校风.从"绿色学校"的创建入手,使师生养成健康 ...

  • 绿色学校创建工作计划
  • 保护环境,是我们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开展“绿色学校”创建工作,是学校素质教育的有效抓手,为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和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加强我校的绿色环境教育工作,扎实开展绿色校园建设,推广普及生态知识,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 ...

  • 杨建庄创新事迹材料
  • 创 新 为 梦 而 舞 蹈 --记河南省濮阳市杨建庄同志的创新教育事迹 杨建庄 ,男,1957年10月生,汉族,河南濮阳人,中 共党员,95年北师大硕士研究生,中学高级教师.现任濮阳 市油田教育科教主任和濮阳市科技创新总辅导员,兼任河南 省科技英才俱乐部高级教练.河南省创新教育讲师团高级讲 师.中国 ...

  •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竞赛项目说明
  • 附件4 小学生科技创新成果竞赛说明 一.项目分类 小学生科技创新成果竞赛项目按申报者人数分为个人项目和集体项目:按研究领域分为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技术与设计,行为与社会科学等5个领域. 二.研究领域分类 1.物质科学(MS):研究物质基本结构.运动规律.相互作用及其变化,主要包括物理 ...

  • 学校发展长远规划(完成)(修订)
  • 学校发展长远规划 (2016年2月---2020年12月) 近年来,池北一小学在上级领导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 以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为指导,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坚持依法办学, 以人为本, 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中心点, 科学管理, 真抓实干,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学校 ...

  • 2010-2011学年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
  • 过去一年里,我先后从事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和办公室从事宣传文印工作。不论从事什么工作,我都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了勤勤恳恳学习,踏踏实实工作,现将本年度具体工作小结如下: 一是加强思想政治学习,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大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工作中团结同事,力所能及地帮助同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生活上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