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一日观后感

中国共产党的成熟

——《八月一日》观后感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八月一日》是作为向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八十周年和党的十七大献礼之作。《八月一日》讲述了1927年在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取得巨大胜利的情况下,由于蒋介石和汪精卫发动“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使革命以失败告终。在这之后,许多受到血腥镇压和屠杀的共产党人要求发动武装起义和暴动,以暴制暴。然而党内总书记陈独秀却站在了大多数人的对立面,坚决不同意冒然发动起义,投降主义和机会主义给他带来的巨大压力迫使他辞去总书记的职务。影片中他说:“我年岁大了,会上压给我两顶帽子,这帽子太沉了,说我是机会主义,投降主义,我投降的连儿子都没有啦。”

之后,周恩来担起了本来应该由张国焘肩负的历史重任。周恩来趁国民党重要官员上庐山开会之时,争取到贺龙所在的第二十军、朱德所在的第五方面军第三军等一共二万余人,决定在八月一日凌晨发起武装暴动。暴动如期而至,在共产党人的周密计划、严谨部署以及英勇牺牲下,暴动最终取得胜利。

八一南昌起义的意义在于,“它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带有全局意义的一次武装暴动。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造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它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从中我们可以提取出两个主要信息:其一,南昌起义由中共直接领导;其二,它是创建人民的开始的标志。

影片《八月一日》中也正隐含着上述两方面的内容。影片中陈独秀的投降主义和机会主义所导致的党内专政,即不顾大多数党员的建议拒绝发动武装起义;张国焘刚刚成为了党里的实际领导人是大力鼓舞发动起义,但是后来出于种种顾虑以及对共产国际的过分依赖,使他“出尔反尔”,在发动与不发动之间摇摆不定。共产党人内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坚决走起义路线的有识之士在党内右倾主义和国民党“清共”的双重阻力下,不断探索、不断受挫、不断站起,终于发现了一条道路,就是必须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走武装暴动的道路,这条道路的探索是艰辛的,将此付诸实践则需更足的勇气和更大的代价。

另一方面,起义必须要有武装,武装是革命之树的枝叶。据资料介绍,预定参加南昌起义的部队有: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第11军第24、第10师,第20军全部,第4军第25师第73、第75团以及朱德为团长的第五方面军第3军军官教育团一部和南昌市公安局保安队一部,共2万余人。共产党人争取到了一切可以争取的队伍,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把武装集中于一点,给敌人以沉重一击,极大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既然周恩来冒险将所有武装集中起来,它也就意味着这是孤注一掷的赌博,同时也是信心十足、干劲十足的赌博。

电影所展现的历史事件是有限的,其能所反映的革命精神也是非常局限的,但它也是生动直观、富有趣味性的。因此,我们要将教材上的内容联系到影片中去,两者结合相得益彰。《八月一日》让我深刻理解到了共产党从幼稚到成熟所迈出的光辉步伐,共产党人的心路历程、局势的动荡起伏都以小见大地体现了党在奋斗中所留下的每个脚印。

13级新闻二班 郑 磊

中国共产党的成熟

——《八月一日》观后感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八月一日》是作为向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八十周年和党的十七大献礼之作。《八月一日》讲述了1927年在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取得巨大胜利的情况下,由于蒋介石和汪精卫发动“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使革命以失败告终。在这之后,许多受到血腥镇压和屠杀的共产党人要求发动武装起义和暴动,以暴制暴。然而党内总书记陈独秀却站在了大多数人的对立面,坚决不同意冒然发动起义,投降主义和机会主义给他带来的巨大压力迫使他辞去总书记的职务。影片中他说:“我年岁大了,会上压给我两顶帽子,这帽子太沉了,说我是机会主义,投降主义,我投降的连儿子都没有啦。”

之后,周恩来担起了本来应该由张国焘肩负的历史重任。周恩来趁国民党重要官员上庐山开会之时,争取到贺龙所在的第二十军、朱德所在的第五方面军第三军等一共二万余人,决定在八月一日凌晨发起武装暴动。暴动如期而至,在共产党人的周密计划、严谨部署以及英勇牺牲下,暴动最终取得胜利。

八一南昌起义的意义在于,“它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带有全局意义的一次武装暴动。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造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它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从中我们可以提取出两个主要信息:其一,南昌起义由中共直接领导;其二,它是创建人民的开始的标志。

影片《八月一日》中也正隐含着上述两方面的内容。影片中陈独秀的投降主义和机会主义所导致的党内专政,即不顾大多数党员的建议拒绝发动武装起义;张国焘刚刚成为了党里的实际领导人是大力鼓舞发动起义,但是后来出于种种顾虑以及对共产国际的过分依赖,使他“出尔反尔”,在发动与不发动之间摇摆不定。共产党人内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坚决走起义路线的有识之士在党内右倾主义和国民党“清共”的双重阻力下,不断探索、不断受挫、不断站起,终于发现了一条道路,就是必须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走武装暴动的道路,这条道路的探索是艰辛的,将此付诸实践则需更足的勇气和更大的代价。

另一方面,起义必须要有武装,武装是革命之树的枝叶。据资料介绍,预定参加南昌起义的部队有: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第11军第24、第10师,第20军全部,第4军第25师第73、第75团以及朱德为团长的第五方面军第3军军官教育团一部和南昌市公安局保安队一部,共2万余人。共产党人争取到了一切可以争取的队伍,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把武装集中于一点,给敌人以沉重一击,极大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既然周恩来冒险将所有武装集中起来,它也就意味着这是孤注一掷的赌博,同时也是信心十足、干劲十足的赌博。

电影所展现的历史事件是有限的,其能所反映的革命精神也是非常局限的,但它也是生动直观、富有趣味性的。因此,我们要将教材上的内容联系到影片中去,两者结合相得益彰。《八月一日》让我深刻理解到了共产党从幼稚到成熟所迈出的光辉步伐,共产党人的心路历程、局势的动荡起伏都以小见大地体现了党在奋斗中所留下的每个脚印。

13级新闻二班 郑 磊


相关内容

  • [八月迷情]观后感
  • <八月迷情>--乐章上舞动的真情 听,你听见了吗? 那个音乐,无论到哪我都听得见,它在风里,在空气里,在光线里,它无处不在.你只需敞开自己的心扉.你只需,去聆听. 世人不停践踏你的梦想.但我相信那些旋律是真的.就像有些人相信童话是真的. --伊云 这是影片开头伊云的一段独白,他轻柔地.缓 ...

  • 关于中秋的读后感
  • 篇一:关于中秋的读后感   年年中秋,岁岁中秋,今日又逢中秋.人生易老,中秋不完,赤子之心念家园,游子之心看圆月. 月到中秋分外明.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到了,家家吃饼赏月,喜看中秋圆月.我陷入了沉思-- "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 是啊,在此喜庆的日子里谁不想家?谁不想念自己的亲 ...

  • 傅雷家书全文阅读,傅雷家书免费阅读
  • 课外阅读的好处受用一生 账号: 密码: 忘记密码 课外书阅读网 轻松玩游戏,免费得Q币 首 页 小说 经管 励志 传记 国学 少儿 家庭 婚恋 军政 社科 养生 文艺 文集 其他 积极配合"护苗"专项行动,共同抵制网络淫秽色情信息,创建健康的网络文学环境,本站正在自纠自查,欢迎用 ...

  • 素质教育报告单
  • 孙美玲 同学家长: 我校根据上级通知,寒假自2011年12月14日(农历腊月二十日)开始,2012年1月8日(农历正月十五)结束,1月9日春学期正式上课.假期中希望贵家长督促子女认真完成假期作业,积极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注意安全,遵期到校上课. 寿县大井小学 2011年12月14日 孙美玲:同学20 ...

  • 股东会-董事会-职工大会-监事会决议范本
  • (示范文本) 股东会决议 厦门××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于二〇〇九年八月一日在厦门市思明区××路100号召开首次股东会会议.本次股东会由出资最多的股东厦门××投资有限公司召集和主持.出席本次股东会会议的有股东厦门××投资有限公司和股东厦门××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股东会会议一致通过并决议如下: 一.选举李× ...

  • 關於孔子生卒年歲及紀念祭祀日期之幾點看法
  • (2008-12-18 09:32:37) 转载▼ 标签:孔子生日 忌日 紀念 祭祀 夏历 西历 人文/历史 文化 關於孔子生卒年歲及紀念祭祀日期之幾點看法 陳興武 隨著"國學熱"不斷升溫,時下國際儒學研究行情見漲,有關孔子話題日受關注,民間祭孔活動規格日升.惟於孔誕日期及生卒年 ...

  • 八月十五读书月活动
  • 八月十五读书月活动 活动时间:9月1日至30日 推荐图书:<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 图书定价:16.8元 图书简介: 不少人以为这是一本讲推销技巧的书,其实这里讲了一个故事,通过古时候一个年轻人从一无所有走向成功的经历,说明在一个市场环境之下,如何对待他人,如何约束自己,如何克服困难提高 ...

  • 观[八月一日]有感
  • 观<八月一日>有感 "轰!"一 阵响雷传来,一道道闪电划破夜空,原本干净的街道此时却像一个人间炼狱,尸横遍野,血流成河.高高的城墙上挂着一个个木制的囚笼,而里面关的却是一颗颗狰狞的头颅. 这是1927年的中国,一个弥漫着腐败气息的国家. 1927年初夏,河南临颍战场战 ...

  • [优秀作文][长生殿]读后感
  • 十七世纪的最后十余年里,中国剧坛上升起了两颗灿烂的明星,这便是洪昇的<长生殿>与孔尚任的<桃花扇>.作为清代乃至全部戏曲史上体大思精."气味深厚"的两大悲剧,南北双星同时闪烁着凛冽而又凄凉的点点寒光. <长生殿>的作者洪昇生于清顺治二年(1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