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曹刿论战]中考题

2012 曹刿论战 中考题

2012湖北省荆州市: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0.(2分)选出下面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

A.又何间焉(参与) B.必以信(相信) C.虽不能察(明察) D.小大之狱(案件)

11.(2分)选出下而各组中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

A.未能远谋 弗敢加也 B.衣食所安 安能辨我是雄雌

C.虽不能察 老妪力虽衰 D.弗敢加也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12.(2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13.(2分)本文详细介绍了曹判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而对于交战的具体过程则略写,这样安排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10. B 11 .A

12.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减弱,到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己经枯竭了敌方的士气已经枯竭了,而我方的士气正盛,所以打败了他们

13.因为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不是记叙这次战役的进程,而是记录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其他内容与中心关联不大这样处理,表现了军事家曹刿的远见卓识,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意近即可)

2012湖南省益阳市 吉林省长春市(甲)阅读下文《曹刿论战》,回答问题(10分)

9.《左传》旧传为(1分)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又何间焉 间( ) ②小惠未徧 徧( )③小大之狱 狱( ) ④望其旗靡 靡( )

11.面对齐军压境,庄公欲仓促迎战,乡人闲议漠视其战,曹刿却以布衣之身“请见”,曹刿入见后与庄公的一番对话,使庄公明确了战争胜利的基础,这个基础是什么?(2分)

12.文中第二段,仅用“将鼓”“将驰”寥寥数语,便将庄公的鲁莽少谋之“鄙”表现得神情毕现那么,作者极言其“鄙”有何作用?(2分)

13.长勺之战,齐败鲁胜,鲁国为军事史册再添以弱胜强之经典战例曹刿功不可没,且一战成名;庄公虽鄙,但不乏可取之处庄公身上值得肯定的方面有哪些?(3分)

9.春秋 左丘明(共1分,每空0.5分)

10.①参与 ②同‚遍‛,遍及、普遍;或‚通‘遍’,遍及、普遍‛ ③案件 ④倒下(共2分,每小题0.5分)

11.围绕‚政治上取信于民‛回答(或‚民心所向‛;或‚百姓的支持‛;或‚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共2分,意思对即可)

12.围绕‚(对比)突出曹刿的从容镇定;胸有成竹;指挥若定;能详察敌情;善于把握战机;谨慎果断;远谋(深谋远虑)‛回答(共2分,对比手法不设分,答出人物特点中任意一点,意思对即可)

13.围绕‚善于纳谏;知错就改;能虚心请教;不耻下问;虚怀若谷;用人不疑‛回答(共3分,答出任意一点,意思对即可

贵州省安顺市:(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13—17 题(19 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战则请从‛(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

① 又何间焉 间 ② 牺牲玉帛 牺牲

③ 池非不深也 池 ④ 亲戚畔之 畔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

①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②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5、乙文中孟子论述决定战争胜负的三个要素是天时、地利、人和决定长勺之战胜负的要素是“人和”,请你从甲文中找出体现这一观点的句子,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曹刿认为此次作战的先决条件是什么(3 分)

16、一直以来,长勺之战中的鲁庄公被人认为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他不“鄙”表现在哪里?根据甲文概括总结(4 分)

17、孟子在两千年前就发出警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请举一个事例谈谈你的认识(4 分)

13、(共4 分每题 1 分)

① 又何间焉 (参与) ② 牺牲玉帛 (祭祀用的猪、牛、羊等)(必须解释完整)

③ 池非不深也(护城河) ④ 亲戚畔之(通‚叛‛,背叛) (必须解释完整)

14、(共4 分,每题2 分 关键词:‚肉食者‛、‚鄙‛、‚天时‛、‚地利‛、‚人和‛必须翻译正确)

① 身居高位的人(大官们)目光(见识)短浅,不能长远谋划(打算)

②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比不上人心向背(内部团结)

15、(共3 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 分) 取信于民(1 分)

16、(共4 分 意思对即可得分))从两个方面表现鲁庄公的不‚鄙‛:广开言路,礼贤下士;尽职尽责,取信于民

17、(4 分 言之有理、通顺即可) 例 1:二战初期,法西斯横扫欧洲大陆,涂炭生灵欧洲人民团结一致,奋起反抗,最终正义战胜了邪恶。

例2:八年抗日战争,日寇践踏我国土,山河破碎国共两党合作,同仇敌忾,浴血奋战,以弱胜强,最终将日寇赶出中国。

湖北省黄石市:(一)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文选段,完成第610题(15分)

【甲】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十年春,齐师伐我……曰:‚可矣。‛遂逐齐师。(选自《曹刿论战》)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 (2)公将鼓之( )

(3)虽千里不敢易也( ) (4)今日是也( )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作用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B.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C.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安能辨我是雄雌 D.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庭中

8.下列语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此庸夫/之怒也 B.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C.臣未/尝闻也 D.下视/其辙

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

(2)10.这两篇文章都记叙了弱国和强国之间的斗争情况,运用相同的方法塑造出了不同的人物形象,从而揭示了以弱胜强的原因认真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填写下面表格(3分)

人物

曹刿

唐雎 人物性格特点 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

(一)

6、(1)虚报(2)击鼓进军(3)交换(4)这样(每空1分) 7、B 8、B

9、(1)可你违背寡人,(是因为)轻视寡人吗?(主要得分点是“而”“逆”“轻”“与”,每点0.5分,共2分)

(2)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明察,也一定以实情判断(主要得分点是“狱”“虽”“察”“必”,每点0.5分,共2分) 10、

人物

曹刿

唐雎 人物性格特点 深谋远虑(远谋) 不畏强暴(敢于斗争) 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 语言描写

四川省泸州: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4—7题。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故逐之。”

4.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肉食者鄙 鄙: (2)小惠未徧 徧:

(3)神弗福也 福: (4)齐师败绩 败绩:

5.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

A. 登轼而望之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醉翁亭记》) B. 战于长勺 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C. 何以战 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命》) D. 乃入见 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6.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1)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3分)

翻译:

(2)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3分)

翻译:

7. 本文选自《左传》,记叙的是长勺之战,在选作课文时编者却将标题定为《曹刿论战》,请简要谈谈你对此的理解(2分)

答:

三、文言文阅读(16分)4.(共4分)

鄙陋(目光短浅);通‚遍‛,遍及、普遍; 赐福、降福;大败 (一词1分) 5.(2分)A

6.(共6分)(1)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等祭祀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如实向神禀报‛(3分,牺牲1分,加1分,句子意思基本正确1分)

(2)打仗,靠的是勇气头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减弱,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已经枯竭了(3分,‚一鼓作气‛1分,‚再‛1分,句子意思基本正确1分)

7.(2分)本文略写战争过程,重点突出了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标题切中要点

公与之乘……故逐之”

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

(邹忌)于是入朝见威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

(1)齐师败绩,公将驰之 驰: (2)一鼓作气,再而衰 再:

(3)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靡: (4)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刺:

(5)虽欲言,无可进者 虽:

15.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彼竭我盈,故克之 。

(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16.根据选文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 (2分)

《曹刿论战(节选)》第一段,叙述了的经过;《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第一段,邹忌分析了 的原因

17.曹刿指挥作战,邹忌委婉劝谏,结果怎样? (4分) .

(1)曹刿指挥作战的结果:

(2)邹忌委婉劝谏的结果:

14.(5分)(1)驱车追赶 (2)第二次 (3)倒下 (4)指责 (5)即使

15.(4分)(1)他们的勇气已尽而我们的勇气正盛,所以打败了他们

(2)能在公共场合议论(我的)过错,让我听到的,可得到下等赏赐(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

16.(2分)齐鲁长勺之战 齐威王受蒙蔽(各占1分意思对即可)

17.(4分)(1)鲁军打败齐军,克敌制胜(2)齐威王纳谏,燕赵韩魏来朝(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

福建福州市:(一)阅读《曹刿论战》,完成9~13题(15分)

十年春,……故逐之。”

9.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1)肉 食 者 谋之 (2)弗 敢 加也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1)小惠未徧( ) (2)小信未孚( )

(3)公将鼓之( ) (4)再而衰(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2.选文详略得当,详写 ,略写 ,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4分)

13.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但从选文可以看出,他身上也有不少值得肯定的地方请找出一处作简要分析(3分)

(一)9. (1)肉食者/谋之(2)弗敢/加也(2分,每小题1分)10. (1)通“遍”,遍及,普遍 (2)为人所信服(3)击鼓进军(4)第二次(4分,每小题1分)

11.我看到他们的车印凌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2分)

12.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或:曹刿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双方交战的过程(4分,每空2分)

13. ①“公将战”表现鲁庄公面对强敌毫不畏惧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表现鲁庄公取信于民(或:勤政爱民)

③“公与之乘”表现鲁庄公礼贤下士

④“公问其故”表现鲁庄公不耻下问

⑤鲁庄公发现曹刿才华出众,加以重用,表现鲁庄公知人善任

⑥在作战时机的选择上,两次遭到曹刿否定,鲁庄公毫不介意,表现鲁庄公胸怀宽广,从善如流

(3分,任选一处分析,意思对或言之有理均可)

2012 曹刿论战 中考题

2012湖北省荆州市: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0.(2分)选出下面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

A.又何间焉(参与) B.必以信(相信) C.虽不能察(明察) D.小大之狱(案件)

11.(2分)选出下而各组中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

A.未能远谋 弗敢加也 B.衣食所安 安能辨我是雄雌

C.虽不能察 老妪力虽衰 D.弗敢加也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12.(2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13.(2分)本文详细介绍了曹判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而对于交战的具体过程则略写,这样安排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10. B 11 .A

12.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减弱,到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己经枯竭了敌方的士气已经枯竭了,而我方的士气正盛,所以打败了他们

13.因为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不是记叙这次战役的进程,而是记录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其他内容与中心关联不大这样处理,表现了军事家曹刿的远见卓识,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意近即可)

2012湖南省益阳市 吉林省长春市(甲)阅读下文《曹刿论战》,回答问题(10分)

9.《左传》旧传为(1分)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又何间焉 间( ) ②小惠未徧 徧( )③小大之狱 狱( ) ④望其旗靡 靡( )

11.面对齐军压境,庄公欲仓促迎战,乡人闲议漠视其战,曹刿却以布衣之身“请见”,曹刿入见后与庄公的一番对话,使庄公明确了战争胜利的基础,这个基础是什么?(2分)

12.文中第二段,仅用“将鼓”“将驰”寥寥数语,便将庄公的鲁莽少谋之“鄙”表现得神情毕现那么,作者极言其“鄙”有何作用?(2分)

13.长勺之战,齐败鲁胜,鲁国为军事史册再添以弱胜强之经典战例曹刿功不可没,且一战成名;庄公虽鄙,但不乏可取之处庄公身上值得肯定的方面有哪些?(3分)

9.春秋 左丘明(共1分,每空0.5分)

10.①参与 ②同‚遍‛,遍及、普遍;或‚通‘遍’,遍及、普遍‛ ③案件 ④倒下(共2分,每小题0.5分)

11.围绕‚政治上取信于民‛回答(或‚民心所向‛;或‚百姓的支持‛;或‚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共2分,意思对即可)

12.围绕‚(对比)突出曹刿的从容镇定;胸有成竹;指挥若定;能详察敌情;善于把握战机;谨慎果断;远谋(深谋远虑)‛回答(共2分,对比手法不设分,答出人物特点中任意一点,意思对即可)

13.围绕‚善于纳谏;知错就改;能虚心请教;不耻下问;虚怀若谷;用人不疑‛回答(共3分,答出任意一点,意思对即可

贵州省安顺市:(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13—17 题(19 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战则请从‛(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

① 又何间焉 间 ② 牺牲玉帛 牺牲

③ 池非不深也 池 ④ 亲戚畔之 畔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

①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②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5、乙文中孟子论述决定战争胜负的三个要素是天时、地利、人和决定长勺之战胜负的要素是“人和”,请你从甲文中找出体现这一观点的句子,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曹刿认为此次作战的先决条件是什么(3 分)

16、一直以来,长勺之战中的鲁庄公被人认为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他不“鄙”表现在哪里?根据甲文概括总结(4 分)

17、孟子在两千年前就发出警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请举一个事例谈谈你的认识(4 分)

13、(共4 分每题 1 分)

① 又何间焉 (参与) ② 牺牲玉帛 (祭祀用的猪、牛、羊等)(必须解释完整)

③ 池非不深也(护城河) ④ 亲戚畔之(通‚叛‛,背叛) (必须解释完整)

14、(共4 分,每题2 分 关键词:‚肉食者‛、‚鄙‛、‚天时‛、‚地利‛、‚人和‛必须翻译正确)

① 身居高位的人(大官们)目光(见识)短浅,不能长远谋划(打算)

②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比不上人心向背(内部团结)

15、(共3 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 分) 取信于民(1 分)

16、(共4 分 意思对即可得分))从两个方面表现鲁庄公的不‚鄙‛:广开言路,礼贤下士;尽职尽责,取信于民

17、(4 分 言之有理、通顺即可) 例 1:二战初期,法西斯横扫欧洲大陆,涂炭生灵欧洲人民团结一致,奋起反抗,最终正义战胜了邪恶。

例2:八年抗日战争,日寇践踏我国土,山河破碎国共两党合作,同仇敌忾,浴血奋战,以弱胜强,最终将日寇赶出中国。

湖北省黄石市:(一)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文选段,完成第610题(15分)

【甲】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十年春,齐师伐我……曰:‚可矣。‛遂逐齐师。(选自《曹刿论战》)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 (2)公将鼓之( )

(3)虽千里不敢易也( ) (4)今日是也( )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作用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B.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C.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安能辨我是雄雌 D.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庭中

8.下列语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此庸夫/之怒也 B.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C.臣未/尝闻也 D.下视/其辙

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

(2)10.这两篇文章都记叙了弱国和强国之间的斗争情况,运用相同的方法塑造出了不同的人物形象,从而揭示了以弱胜强的原因认真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填写下面表格(3分)

人物

曹刿

唐雎 人物性格特点 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

(一)

6、(1)虚报(2)击鼓进军(3)交换(4)这样(每空1分) 7、B 8、B

9、(1)可你违背寡人,(是因为)轻视寡人吗?(主要得分点是“而”“逆”“轻”“与”,每点0.5分,共2分)

(2)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明察,也一定以实情判断(主要得分点是“狱”“虽”“察”“必”,每点0.5分,共2分) 10、

人物

曹刿

唐雎 人物性格特点 深谋远虑(远谋) 不畏强暴(敢于斗争) 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 语言描写

四川省泸州: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4—7题。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故逐之。”

4.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肉食者鄙 鄙: (2)小惠未徧 徧:

(3)神弗福也 福: (4)齐师败绩 败绩:

5.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

A. 登轼而望之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醉翁亭记》) B. 战于长勺 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C. 何以战 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命》) D. 乃入见 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6.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1)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3分)

翻译:

(2)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3分)

翻译:

7. 本文选自《左传》,记叙的是长勺之战,在选作课文时编者却将标题定为《曹刿论战》,请简要谈谈你对此的理解(2分)

答:

三、文言文阅读(16分)4.(共4分)

鄙陋(目光短浅);通‚遍‛,遍及、普遍; 赐福、降福;大败 (一词1分) 5.(2分)A

6.(共6分)(1)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等祭祀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如实向神禀报‛(3分,牺牲1分,加1分,句子意思基本正确1分)

(2)打仗,靠的是勇气头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减弱,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已经枯竭了(3分,‚一鼓作气‛1分,‚再‛1分,句子意思基本正确1分)

7.(2分)本文略写战争过程,重点突出了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标题切中要点

公与之乘……故逐之”

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

(邹忌)于是入朝见威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

(1)齐师败绩,公将驰之 驰: (2)一鼓作气,再而衰 再:

(3)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靡: (4)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刺:

(5)虽欲言,无可进者 虽:

15.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彼竭我盈,故克之 。

(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16.根据选文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 (2分)

《曹刿论战(节选)》第一段,叙述了的经过;《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第一段,邹忌分析了 的原因

17.曹刿指挥作战,邹忌委婉劝谏,结果怎样? (4分) .

(1)曹刿指挥作战的结果:

(2)邹忌委婉劝谏的结果:

14.(5分)(1)驱车追赶 (2)第二次 (3)倒下 (4)指责 (5)即使

15.(4分)(1)他们的勇气已尽而我们的勇气正盛,所以打败了他们

(2)能在公共场合议论(我的)过错,让我听到的,可得到下等赏赐(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

16.(2分)齐鲁长勺之战 齐威王受蒙蔽(各占1分意思对即可)

17.(4分)(1)鲁军打败齐军,克敌制胜(2)齐威王纳谏,燕赵韩魏来朝(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

福建福州市:(一)阅读《曹刿论战》,完成9~13题(15分)

十年春,……故逐之。”

9.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1)肉 食 者 谋之 (2)弗 敢 加也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1)小惠未徧( ) (2)小信未孚( )

(3)公将鼓之( ) (4)再而衰(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2.选文详略得当,详写 ,略写 ,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4分)

13.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但从选文可以看出,他身上也有不少值得肯定的地方请找出一处作简要分析(3分)

(一)9. (1)肉食者/谋之(2)弗敢/加也(2分,每小题1分)10. (1)通“遍”,遍及,普遍 (2)为人所信服(3)击鼓进军(4)第二次(4分,每小题1分)

11.我看到他们的车印凌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2分)

12.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或:曹刿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双方交战的过程(4分,每空2分)

13. ①“公将战”表现鲁庄公面对强敌毫不畏惧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表现鲁庄公取信于民(或:勤政爱民)

③“公与之乘”表现鲁庄公礼贤下士

④“公问其故”表现鲁庄公不耻下问

⑤鲁庄公发现曹刿才华出众,加以重用,表现鲁庄公知人善任

⑥在作战时机的选择上,两次遭到曹刿否定,鲁庄公毫不介意,表现鲁庄公胸怀宽广,从善如流

(3分,任选一处分析,意思对或言之有理均可)


相关内容

  • 古诗文目录
  • 一. 文言文部 分(42篇) 七年级上--2 27. 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 陶 弘景 九年级下-5 17公输 18. 孟子二章 5. <世说新语>. 咏雪 记承天寺夜游 陈太丘 与友期 10. <论语>十二章 20. 虽有嘉肴 <礼记> 25. 河中石兽 纪昀 七 ...

  • 曹刿论战中考对比阅读
  • <曹刿论战>中考试题阅读答案汇编 <曹刿论战>中考试题阅读答案汇编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第10-12题.(5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

  • 2012安徽合肥语文中考试题含答案
  • 2012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 语 文 (试题卷) 注意事项: 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quo ...

  • 曹刿中考题汇编
  • <曹刿论战>07-10年中考题汇编 (07密云一)阅读<曹刿论战>,完成第11-15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 ...

  • 21孟子两章导学案
  • 21.<曹刿论战>导学案 2012.3.9 课题:<曹刿论战> 课型:复习课 课时:一课时 (一).文学常识积累: <曹刿论战>选自< >,相传是 时期 所作.<左传>原名< >亦称<春秋左氏传>,是 根据鲁史编写的 ...

  • 2012 年中考文言文捕蛇者说试题汇编.九上
  • 2012 年中考文言文试题汇编<捕蛇者说>(2012 年山东烟台) 蒋氏大戚,汪然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 ...

  • 2012年中考复习资料系列之文言文默写
  • 2012年中考复习资料系列之 文言文默写 整理 邹慧 八年级下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 ...

  • 中考文言文阅读的复习
  • 中考文言文阅读的复习: 一.横向整理知识点,小综合 (一)文学常识内容考查将涵盖作家.时代及代表作.目标明确,考点到位. 文学常识整理 一. 1.<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书.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

  • [曹刿论战]中考试题集锦
  • 全国各地文言文<曹刿论战>中考试题集锦 一.(2005广州市)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2-14题 [甲]公与之乘„„ 故逐之."<曹刿论战> [乙]于是见公输盘„„ 吾请无攻宋矣.<公输> 12.词语理解.(6分) (1)解释下面加点字的含义. ①遂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