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剧大趋势

作者:孙文辉

艺海 2002年02期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着更深更广阔的方向发展,市场化的进程对中国戏剧艺术产生着 不可估量的影响。这种影响对中国戏剧的生存与发展已构成了一种大趋势。认识这种大趋势 将有利于自身事业的发展;对于戏剧事业的领导和行政人员能够把握这种大趋势,对戏剧事 业无疑是一种贡献。

  当代戏剧,是以审美和娱乐为主要前提的,而我们艺术家追求的更多的是戏剧的审美效应 。然而,由于智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迅速推进,当代人的审美活动 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并且,这种变化比任何一个时代的变化都要显著。

  这种变化的总的特征是:审美需求的泛化,审美趋向的时尚化,审美意识的世俗化和审美 形式的休闲化。

  这种变化主要根源主要有两个:

  第一,社会信息量的激增促进了社会文化快速而频繁地更新。信息的广泛、快捷的传递, 深刻地影响了当代人的生活方式、思想方式和情感方式。社会现代化的传播媒体,成为了制 造文化时尚的高手和快手。人们的审美意识不再局限于艺术,而是深入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成为社会文化生活和日常生活的具体实践方式。文化与艺术,都已走出沙龙,进入人们的世 俗生活;成为人们躲避喧嚣、调节生活节奏的新的生活形式。

  第二,这种变化是由于市场文化所特有的市场品行和文化品行所造成的。市场文化,它能 使包括审美活动在内的所有物质的、精神的关系越来越带有一种临时的性质。如在人际关系 中,不太珍惜天长地久,而习惯于某种暂时甚至交易式的联系;在整个社会交往中也不要质 的深度,只要量的广度,特别讲求实惠。广度为“多”,临时为“变”,多变即造成审美的 泛化和时尚化;求实惠,既是一种世俗,又与审美的休闲化密切相关。

  除了审美关系的巨大变化,与戏剧艺术相关联的内部环境和外部条件,也有巨大的变化或 将发生巨大的变化。这些已经出现或将要出现的变化已构成一种大趋势。这种趋势,将推动 或影响着戏剧艺术的变革,以让戏剧适应新的时代。

  这里,我们说一说几点我们已经意识到了的趋势。在这里,我们并不评价这种趋势的利弊 和对错:

  第一大趋势:中国当代的舞台戏剧艺术,作为一个整体已经出现新的转机。

  在过去数十年中,舞台戏剧出现了一种“危机”或称作“很不景气”。造成这种状况的根 本原因在于,社会文化的转型致使戏剧艺术发生了新的裂变。

  这种裂变发生、演变至今天,已经出现了一种新的态势。这种态势使戏剧从本质意义上向 着好的方向转变。这种“转机”,不是以往盲目乐观派们的无稽之谈;而是一种基于变化规 律基础上的新的认识。造成这一转机的根本原因有四:

  第一,市场机制激发出只能从事艺术劳动的艺术家的潜能,让他们真心实意、全心全意地 献身于戏剧。市场经济体制实施的过程中,戏剧艺术队伍中能“下海”的“下海”了,能走 其他致富门路的也都走上了其他门路。唯独那些只能“搞戏”的人,唯有“搞戏”才有自己 的生路、活路;在一番心灵的躁动之后,他们开始真正安心与安身于戏剧。戏剧也只有得到 与它生命相连的人关爱才能生存、发展。

  第二,就业的压力将使戏剧艺术后继有人。在未来数十年内,中国人口众多,就业的形势 不容乐观。市场机制在配置人力资源时将发挥巨大的作用,当戏剧艺术事业能够成为既能成 家、又能立业的选择之时,少年儿童就会将它当成自己的未来理想、成人们就会将它成为自 己首选的职业。

  第三,舞台艺术作为一种可以开发和利用的资源,逐渐被市场所认识。在一些大的城市, 已 有一些私人资本进入戏剧市场,通过操作舞台戏剧来赢得经济效益;一些团体和企业,也利 用舞台戏剧来为自身的经济利益服务。

  第四,近几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势力的增强,国家加大了对艺术事业的投入。很明显,通 过财税体制的改革和各项积极有效的经济措施,国家的金融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好转。政府 的“口袋”中有钱了,所有的事情就好办了。京剧已经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关照,代表民族 优秀文化传统的其他地方戏曲剧种,同样会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与扶持。

  这种好的态势并不能使所有处于危机状态下的剧种、剧团和剧人起死回生。通过市场经济 大潮下戏剧艺术大动荡之后的大调整、大改组仍然会有某些剧种、剧团和剧人被市场所淘汰 。现在问题的关键在于你自身清不清醒,努不努力。

  第二大趋势,在戏剧创作中,编剧的主体意识将退居其次。策划型的创作体制将发挥主导 作用。

  戏剧本是一种群体性的艺术。但在工业文明的发生的过程中,戏剧,特别是话剧成为了追 求自由、张扬个性的武器和工具。在这一进程中,编剧,以及他个人的主体意识,成为了戏 剧创作中的主导;“剧本,剧本,一剧之本”,将编剧位移至戏剧创作的中心。戏曲也在这 一进程中受到深刻的影响。戏剧这一群体艺术,成为了在编剧主体意识启迪、率领下的群体 意识宣泄的情感形式。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戏剧在人们心中和手中,不再是武器和工具,它主要的价值更倾向 于人们心灵的陶冶和情感的寄托。在这种情况下,戏剧从本质意义上得到回归。因此在创作 的集体中,编剧的主体意识必然退居其次;而适应于市场机制的策划型创作体制将取而代之 。

  创作策划,首先着眼的是市场,关注的是社会群体的集体意识。作家的创作风格和个性, 在这一前提下仍然能够得到发挥;它排斥的仅仅只是与集体意识相背的、作家的个人意志。

  第三大趋势,在戏剧创作市场中,艺术创作人才将进一步实现优生劣汰。作家、艺术家的 “ 名牌”效应将在创作市场中形成并发挥作用。

  在计划经济体制之下,戏剧也曾保护弱小、培育一般;在市场经济体制之下,市场决不相 信 眼泪,更不怜悯平庸。艺术人才不通过自身的发奋,不会得到市场的承认。这种转变,无疑 对个人来说是一种“痛苦”,但对戏剧事业来说,有着巨大的积极意义。

  在这一趋势中,知名的艺术家应该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通过建立自己的“工作室”相类 似的组织、而形成一种新的创作体制。在新的创作体制和机制中,新的戏剧创作队伍将组织 起来,戏剧艺术的活力将会重新激发,戏剧将会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第四大趋势,未来的戏剧团体,将会多种体制并存。以剧目为单位的创作演出体制将成为 一 种广泛采用的创作体制。

  随着经济的发展,戏剧将会从中受益。演出具有民族优秀传统艺术的戏曲团体将会得到政 府大力的支持,这种支持的面不会很广,但无疑是强而有力。

  但是,最具活力的演出团体将会是一种以一部剧目为单位的戏剧艺术创作组合。这部剧目 的 创作,将得到某一财团的全力支持。这种支持也许是投资者想从中获得合法的经济利益,也 许是企业家出于一种对艺术、对公益事业纯粹的关爱。对于艺术家来说,这已无关紧要,因 为他们不再为艺术因钱囊羞涩而奔波,也不会因老板财大气粗而出卖艺术。艺术将在新的体 制下取得最大的创作自由,也将为人类体现自身最大的价值作出艺术的贡献。

  在这种艺术体制之下,艺术家将发掘出自身全部的艺术潜力,他们也会因此而获得相应的 报酬。但是,艺术家之间的竞争也会空前的激烈。杰出的艺术家将会受到多方的邀请;而滥 竽充数的南郭先生将会悄然地离开艺术的圣地。

  第五大趋势,戏剧的审美与娱乐功能将进一步发挥,而戏剧剧目的政治化程度也会日趋渐 低。

  在我国的现代戏剧活动中,由于政治(如战争、运动等)的影响,戏剧剧目的政治化程度比 较浓厚。随着改革进程的加速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剧目的政治化程度无疑将逐步削弱。 在这种情况下,戏曲(特别是历史悠久的大戏剧种)将“选择”更有利于表现自己形式的题材 ;成熟的戏曲剧作家为了自己主体意识的张扬,更热衷于历史题材(指不与现实生活扣得非 常之紧的题材)的创作。而表现现实生活的任务,将会更多地交给电影、电视以及表现现实 生活比较方便的话剧和艺术可塑性比较强的小戏剧种。这既是一种艺术形式的“分工”,也 将是一种时代的“选择”。

  当然,赢得奖励和赢得市场,对于戏剧团体同样的重要。他们大多采取“先市场、后得奖 ,抓市场不忘得奖”的策略来进行剧目生产,他们同样也能得到市场和奖励“双赢”的结果 。

  第六大趋势,小剧场戏剧在未来的戏剧市场中将异军突起。

  这是与审美广泛化、时尚化、休闲化相关联而形成的一种趋势。这种趋势在北京和上海等 特大型城市中已经出现。

  在这里,第一,小剧场戏剧不止指话剧,在地方,更多的是指戏曲。第二,戏剧小剧场的 出现,能使戏剧以较低成本进入市场,符合市场规律。第三,小剧场戏剧能满足一些观众的 时尚需求和休闲方式。审美活动的休闲化是社会文化进步的标志,为了自身生活内涵的丰富 ,小剧场的戏剧演出能形成一种消费新领域。第四,小剧场戏剧能激发编剧的探索需求和创 新意识。实验性的戏剧创作将在小剧场中大量涌现。第五,小剧场戏剧能造就演员、培养人 才,符合剧团的长远利益。第六,小剧场剧目小巧灵活,适合于多种场合的演出。

  戏曲艺术家、特别是戏曲编剧要意识到这种趋势、积极探索小剧场剧本的创作,促成这种 趋势在其他一些大城市中早日出现。

  第七大趋势,定向戏剧仍然有着广阔的市场。这是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和意 识形态特征所决定的。

  定向戏剧是指戏剧工作者,为了一个特定的指向而创作的戏剧剧目。它包括我们平常所说 的“行业戏剧”、“红头文件戏剧”和“节庆戏剧”。

  定向戏剧的主要价值在于发挥戏剧的寓教于乐的“教化功能”和宣传民众的“认识功能” 。 而戏剧的宣泄、审美与娱乐作用已退居其次。

  在某地,一个公营的戏曲剧团“死亡”之后,一些专业戏曲艺人陷入了贫困之中。当地数 家私营业主却从中看到了商机,他们出资请剧团的编剧按照他们的意图编写剧本,请离岗在 家的戏曲演员排演这个剧目,他们通过商业化的运作,赢得了经济效益。他们选择的题材是 宣扬我们共产党员的先进典型。这样,他们的商业行为,也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第一次 尝试成功之后,他们又创作起“反邪教”题材的戏剧,并且一举成功。他们的行动不但惊动 了各级领导前来看戏,而且还赢得了广泛的支持和帮助。

  机敏的个体企业老板为什么能够成功地操作出政治意识很强的戏剧剧目?关键的关键在于他 们清楚地看到了定向戏剧这个广阔的戏剧市场;他们通过“市场”这只无形的手,结合“政 府”这只有形的手,创造出无限商机,赢得了经济与政治的双重的效益。

  市场,将“教育”戏剧工作者如何认识“效益”。

  戏剧艺术发展的第八大趋势是,具有鲜明特色的戏曲艺术将走向国际化的演出市场。

  这一趋势是由于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特定背景下出现的。

  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生活在世贸组织的大家庭内,外来的先进文化将对民族的文化艺术 构成极大的威胁。而中国文化艺术中最能“与狼共舞”的,就是有着明显的地方特色和民族 特色的中国戏剧文化。

  民族的戏剧不但是我们自己独自拥有的文化资源,同时,又是世界人民共享的精神食品。 因此,在民族产业面临巨大挑战的历史关头,民族的戏剧不但能固守家园,也能走向世界。

  戏剧艺术发展的第九大趋势是,戏剧、特别是地方戏曲将会与旅游经济广泛地结合起来, 成为一种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

  中国的舞台戏剧艺术历史悠久、传统深厚。各种地方戏艺术积淀了千百年来中国历史文化 和地域文化,浓缩了世世代代中国各地域各民族人民的喜怒哀乐,是各地域文化最为形象的 情感表达形式。一句话,它们是不可再生、无法复制的文化“活化石”。到了新的世纪,当 人们认识到古老戏剧的历史文化价值,更会去珍爱它,把它当成省宝、国宝,乃至整个人类 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

  古老的大戏剧种将被请进富丽堂皇而又古色古香的剧场,成为城市或旅游景观中古老文明 的 象征。稍微年轻一些的小戏剧种,与生斯养斯的山山水水交相辉映,成为人们旅游生活中必 不可少的观赏项目。

  戏剧与旅游的联姻,能使两个行业产生“双赢”的局面。

  第十大趋势是,戏曲小戏剧种将向着地方音乐剧的方向发展,而成为未来舞台戏剧的主流 。

  在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的戏曲艺术发生过一次蜕变。在一些地方戏的基础上,通 过 新文艺工作者的锐意改革,创造出了新的戏剧范型——中国新歌剧。只是到了后来,由于种 种原因,这种历史的演变被人为地终止,中国的舞台戏剧落后于时代的步伐,失去了进一步 发展的机缘。

  由于时代的进步,歌剧这一戏剧范型,在西方已逐步演变成适应于当代审美需求的戏剧样 式 ——音乐剧。在中国,这种演变的趋势即将出现。中国地方小戏剧将会朝着民族音乐剧的方 向改革、去占据都市的戏剧舞台。在那恢宏繁华而又充满时代气息的艺术殿堂里,欣赏 民族音乐剧将成为公民们一种高雅而又惬意的时尚。那时的小戏剧种,也许不再叫做花鼓戏 或二人转,但它的骨子里还是保存着小戏剧种不断创新的精髓,它的血脉中流淌着的依然是 小戏剧种永远的欢乐。

  当然,我们的这种预测也许并不科学,或者并不准确。但是我们深信:变化是永恒的,戏 剧艺术不会就此消亡或就此止步。

  只有把握住大趋势才能把握住明天,只有敢于思考和探索才会有戏剧艺术的进步!

作者:孙文辉

艺海 2002年02期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着更深更广阔的方向发展,市场化的进程对中国戏剧艺术产生着 不可估量的影响。这种影响对中国戏剧的生存与发展已构成了一种大趋势。认识这种大趋势 将有利于自身事业的发展;对于戏剧事业的领导和行政人员能够把握这种大趋势,对戏剧事 业无疑是一种贡献。

  当代戏剧,是以审美和娱乐为主要前提的,而我们艺术家追求的更多的是戏剧的审美效应 。然而,由于智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迅速推进,当代人的审美活动 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并且,这种变化比任何一个时代的变化都要显著。

  这种变化的总的特征是:审美需求的泛化,审美趋向的时尚化,审美意识的世俗化和审美 形式的休闲化。

  这种变化主要根源主要有两个:

  第一,社会信息量的激增促进了社会文化快速而频繁地更新。信息的广泛、快捷的传递, 深刻地影响了当代人的生活方式、思想方式和情感方式。社会现代化的传播媒体,成为了制 造文化时尚的高手和快手。人们的审美意识不再局限于艺术,而是深入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成为社会文化生活和日常生活的具体实践方式。文化与艺术,都已走出沙龙,进入人们的世 俗生活;成为人们躲避喧嚣、调节生活节奏的新的生活形式。

  第二,这种变化是由于市场文化所特有的市场品行和文化品行所造成的。市场文化,它能 使包括审美活动在内的所有物质的、精神的关系越来越带有一种临时的性质。如在人际关系 中,不太珍惜天长地久,而习惯于某种暂时甚至交易式的联系;在整个社会交往中也不要质 的深度,只要量的广度,特别讲求实惠。广度为“多”,临时为“变”,多变即造成审美的 泛化和时尚化;求实惠,既是一种世俗,又与审美的休闲化密切相关。

  除了审美关系的巨大变化,与戏剧艺术相关联的内部环境和外部条件,也有巨大的变化或 将发生巨大的变化。这些已经出现或将要出现的变化已构成一种大趋势。这种趋势,将推动 或影响着戏剧艺术的变革,以让戏剧适应新的时代。

  这里,我们说一说几点我们已经意识到了的趋势。在这里,我们并不评价这种趋势的利弊 和对错:

  第一大趋势:中国当代的舞台戏剧艺术,作为一个整体已经出现新的转机。

  在过去数十年中,舞台戏剧出现了一种“危机”或称作“很不景气”。造成这种状况的根 本原因在于,社会文化的转型致使戏剧艺术发生了新的裂变。

  这种裂变发生、演变至今天,已经出现了一种新的态势。这种态势使戏剧从本质意义上向 着好的方向转变。这种“转机”,不是以往盲目乐观派们的无稽之谈;而是一种基于变化规 律基础上的新的认识。造成这一转机的根本原因有四:

  第一,市场机制激发出只能从事艺术劳动的艺术家的潜能,让他们真心实意、全心全意地 献身于戏剧。市场经济体制实施的过程中,戏剧艺术队伍中能“下海”的“下海”了,能走 其他致富门路的也都走上了其他门路。唯独那些只能“搞戏”的人,唯有“搞戏”才有自己 的生路、活路;在一番心灵的躁动之后,他们开始真正安心与安身于戏剧。戏剧也只有得到 与它生命相连的人关爱才能生存、发展。

  第二,就业的压力将使戏剧艺术后继有人。在未来数十年内,中国人口众多,就业的形势 不容乐观。市场机制在配置人力资源时将发挥巨大的作用,当戏剧艺术事业能够成为既能成 家、又能立业的选择之时,少年儿童就会将它当成自己的未来理想、成人们就会将它成为自 己首选的职业。

  第三,舞台艺术作为一种可以开发和利用的资源,逐渐被市场所认识。在一些大的城市, 已 有一些私人资本进入戏剧市场,通过操作舞台戏剧来赢得经济效益;一些团体和企业,也利 用舞台戏剧来为自身的经济利益服务。

  第四,近几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势力的增强,国家加大了对艺术事业的投入。很明显,通 过财税体制的改革和各项积极有效的经济措施,国家的金融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好转。政府 的“口袋”中有钱了,所有的事情就好办了。京剧已经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关照,代表民族 优秀文化传统的其他地方戏曲剧种,同样会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与扶持。

  这种好的态势并不能使所有处于危机状态下的剧种、剧团和剧人起死回生。通过市场经济 大潮下戏剧艺术大动荡之后的大调整、大改组仍然会有某些剧种、剧团和剧人被市场所淘汰 。现在问题的关键在于你自身清不清醒,努不努力。

  第二大趋势,在戏剧创作中,编剧的主体意识将退居其次。策划型的创作体制将发挥主导 作用。

  戏剧本是一种群体性的艺术。但在工业文明的发生的过程中,戏剧,特别是话剧成为了追 求自由、张扬个性的武器和工具。在这一进程中,编剧,以及他个人的主体意识,成为了戏 剧创作中的主导;“剧本,剧本,一剧之本”,将编剧位移至戏剧创作的中心。戏曲也在这 一进程中受到深刻的影响。戏剧这一群体艺术,成为了在编剧主体意识启迪、率领下的群体 意识宣泄的情感形式。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戏剧在人们心中和手中,不再是武器和工具,它主要的价值更倾向 于人们心灵的陶冶和情感的寄托。在这种情况下,戏剧从本质意义上得到回归。因此在创作 的集体中,编剧的主体意识必然退居其次;而适应于市场机制的策划型创作体制将取而代之 。

  创作策划,首先着眼的是市场,关注的是社会群体的集体意识。作家的创作风格和个性, 在这一前提下仍然能够得到发挥;它排斥的仅仅只是与集体意识相背的、作家的个人意志。

  第三大趋势,在戏剧创作市场中,艺术创作人才将进一步实现优生劣汰。作家、艺术家的 “ 名牌”效应将在创作市场中形成并发挥作用。

  在计划经济体制之下,戏剧也曾保护弱小、培育一般;在市场经济体制之下,市场决不相 信 眼泪,更不怜悯平庸。艺术人才不通过自身的发奋,不会得到市场的承认。这种转变,无疑 对个人来说是一种“痛苦”,但对戏剧事业来说,有着巨大的积极意义。

  在这一趋势中,知名的艺术家应该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通过建立自己的“工作室”相类 似的组织、而形成一种新的创作体制。在新的创作体制和机制中,新的戏剧创作队伍将组织 起来,戏剧艺术的活力将会重新激发,戏剧将会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第四大趋势,未来的戏剧团体,将会多种体制并存。以剧目为单位的创作演出体制将成为 一 种广泛采用的创作体制。

  随着经济的发展,戏剧将会从中受益。演出具有民族优秀传统艺术的戏曲团体将会得到政 府大力的支持,这种支持的面不会很广,但无疑是强而有力。

  但是,最具活力的演出团体将会是一种以一部剧目为单位的戏剧艺术创作组合。这部剧目 的 创作,将得到某一财团的全力支持。这种支持也许是投资者想从中获得合法的经济利益,也 许是企业家出于一种对艺术、对公益事业纯粹的关爱。对于艺术家来说,这已无关紧要,因 为他们不再为艺术因钱囊羞涩而奔波,也不会因老板财大气粗而出卖艺术。艺术将在新的体 制下取得最大的创作自由,也将为人类体现自身最大的价值作出艺术的贡献。

  在这种艺术体制之下,艺术家将发掘出自身全部的艺术潜力,他们也会因此而获得相应的 报酬。但是,艺术家之间的竞争也会空前的激烈。杰出的艺术家将会受到多方的邀请;而滥 竽充数的南郭先生将会悄然地离开艺术的圣地。

  第五大趋势,戏剧的审美与娱乐功能将进一步发挥,而戏剧剧目的政治化程度也会日趋渐 低。

  在我国的现代戏剧活动中,由于政治(如战争、运动等)的影响,戏剧剧目的政治化程度比 较浓厚。随着改革进程的加速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剧目的政治化程度无疑将逐步削弱。 在这种情况下,戏曲(特别是历史悠久的大戏剧种)将“选择”更有利于表现自己形式的题材 ;成熟的戏曲剧作家为了自己主体意识的张扬,更热衷于历史题材(指不与现实生活扣得非 常之紧的题材)的创作。而表现现实生活的任务,将会更多地交给电影、电视以及表现现实 生活比较方便的话剧和艺术可塑性比较强的小戏剧种。这既是一种艺术形式的“分工”,也 将是一种时代的“选择”。

  当然,赢得奖励和赢得市场,对于戏剧团体同样的重要。他们大多采取“先市场、后得奖 ,抓市场不忘得奖”的策略来进行剧目生产,他们同样也能得到市场和奖励“双赢”的结果 。

  第六大趋势,小剧场戏剧在未来的戏剧市场中将异军突起。

  这是与审美广泛化、时尚化、休闲化相关联而形成的一种趋势。这种趋势在北京和上海等 特大型城市中已经出现。

  在这里,第一,小剧场戏剧不止指话剧,在地方,更多的是指戏曲。第二,戏剧小剧场的 出现,能使戏剧以较低成本进入市场,符合市场规律。第三,小剧场戏剧能满足一些观众的 时尚需求和休闲方式。审美活动的休闲化是社会文化进步的标志,为了自身生活内涵的丰富 ,小剧场的戏剧演出能形成一种消费新领域。第四,小剧场戏剧能激发编剧的探索需求和创 新意识。实验性的戏剧创作将在小剧场中大量涌现。第五,小剧场戏剧能造就演员、培养人 才,符合剧团的长远利益。第六,小剧场剧目小巧灵活,适合于多种场合的演出。

  戏曲艺术家、特别是戏曲编剧要意识到这种趋势、积极探索小剧场剧本的创作,促成这种 趋势在其他一些大城市中早日出现。

  第七大趋势,定向戏剧仍然有着广阔的市场。这是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和意 识形态特征所决定的。

  定向戏剧是指戏剧工作者,为了一个特定的指向而创作的戏剧剧目。它包括我们平常所说 的“行业戏剧”、“红头文件戏剧”和“节庆戏剧”。

  定向戏剧的主要价值在于发挥戏剧的寓教于乐的“教化功能”和宣传民众的“认识功能” 。 而戏剧的宣泄、审美与娱乐作用已退居其次。

  在某地,一个公营的戏曲剧团“死亡”之后,一些专业戏曲艺人陷入了贫困之中。当地数 家私营业主却从中看到了商机,他们出资请剧团的编剧按照他们的意图编写剧本,请离岗在 家的戏曲演员排演这个剧目,他们通过商业化的运作,赢得了经济效益。他们选择的题材是 宣扬我们共产党员的先进典型。这样,他们的商业行为,也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第一次 尝试成功之后,他们又创作起“反邪教”题材的戏剧,并且一举成功。他们的行动不但惊动 了各级领导前来看戏,而且还赢得了广泛的支持和帮助。

  机敏的个体企业老板为什么能够成功地操作出政治意识很强的戏剧剧目?关键的关键在于他 们清楚地看到了定向戏剧这个广阔的戏剧市场;他们通过“市场”这只无形的手,结合“政 府”这只有形的手,创造出无限商机,赢得了经济与政治的双重的效益。

  市场,将“教育”戏剧工作者如何认识“效益”。

  戏剧艺术发展的第八大趋势是,具有鲜明特色的戏曲艺术将走向国际化的演出市场。

  这一趋势是由于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特定背景下出现的。

  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生活在世贸组织的大家庭内,外来的先进文化将对民族的文化艺术 构成极大的威胁。而中国文化艺术中最能“与狼共舞”的,就是有着明显的地方特色和民族 特色的中国戏剧文化。

  民族的戏剧不但是我们自己独自拥有的文化资源,同时,又是世界人民共享的精神食品。 因此,在民族产业面临巨大挑战的历史关头,民族的戏剧不但能固守家园,也能走向世界。

  戏剧艺术发展的第九大趋势是,戏剧、特别是地方戏曲将会与旅游经济广泛地结合起来, 成为一种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

  中国的舞台戏剧艺术历史悠久、传统深厚。各种地方戏艺术积淀了千百年来中国历史文化 和地域文化,浓缩了世世代代中国各地域各民族人民的喜怒哀乐,是各地域文化最为形象的 情感表达形式。一句话,它们是不可再生、无法复制的文化“活化石”。到了新的世纪,当 人们认识到古老戏剧的历史文化价值,更会去珍爱它,把它当成省宝、国宝,乃至整个人类 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

  古老的大戏剧种将被请进富丽堂皇而又古色古香的剧场,成为城市或旅游景观中古老文明 的 象征。稍微年轻一些的小戏剧种,与生斯养斯的山山水水交相辉映,成为人们旅游生活中必 不可少的观赏项目。

  戏剧与旅游的联姻,能使两个行业产生“双赢”的局面。

  第十大趋势是,戏曲小戏剧种将向着地方音乐剧的方向发展,而成为未来舞台戏剧的主流 。

  在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的戏曲艺术发生过一次蜕变。在一些地方戏的基础上,通 过 新文艺工作者的锐意改革,创造出了新的戏剧范型——中国新歌剧。只是到了后来,由于种 种原因,这种历史的演变被人为地终止,中国的舞台戏剧落后于时代的步伐,失去了进一步 发展的机缘。

  由于时代的进步,歌剧这一戏剧范型,在西方已逐步演变成适应于当代审美需求的戏剧样 式 ——音乐剧。在中国,这种演变的趋势即将出现。中国地方小戏剧将会朝着民族音乐剧的方 向改革、去占据都市的戏剧舞台。在那恢宏繁华而又充满时代气息的艺术殿堂里,欣赏 民族音乐剧将成为公民们一种高雅而又惬意的时尚。那时的小戏剧种,也许不再叫做花鼓戏 或二人转,但它的骨子里还是保存着小戏剧种不断创新的精髓,它的血脉中流淌着的依然是 小戏剧种永远的欢乐。

  当然,我们的这种预测也许并不科学,或者并不准确。但是我们深信:变化是永恒的,戏 剧艺术不会就此消亡或就此止步。

  只有把握住大趋势才能把握住明天,只有敢于思考和探索才会有戏剧艺术的进步!


相关内容

  • 天津市艺术科学规划办公室
  • 天津市艺术科学规划办公室 2012年度天津市艺术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指南 <天津市艺术科学研究规划项目2012年度课题指南> 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 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 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五中.六中 ...

  • 中国先锋戏剧中戏剧情境特征的探索
  • 摘 要:戏剧情境作为戏剧性的一个重要概念,历来是戏剧界研究的重心和对象,新时期的戏剧在文革的停滞期后重新成为艺术文化界的一大风景,对新时期戏剧的研究也理所当然的成为戏剧理论界和批评界的热点.理论界多从史论和个别案例分析入手,从整体的本体方面解读的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对于锋戏剧戏剧情境特征的研究更是匮乏 ...

  • 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 本科毕业论文 选题 1.陶瓷壁画在地铁公共空间中的应用 2.家具展会展示设计浅析 3.SOHO家具人性化设计初探 4.丙烯壁画于传统彩绘壁画材料比较研究 5.浅析室内装修中污染物的控制 6.浅谈现代水彩及水彩历史发展 7.浅谈水彩的独特意韵 8.浅谈现代中国话白描花卉技法特点 9.浅析中国版画的局限 ...

  • 艺术与审美答案
  • 第一章 [单选题](10分) <艺术与错觉>一书的作者是?(C) A. 克莱夫·贝尔 B. 汉斯-格奥尔格·伽德默尔 C. 恩斯特·贡布里希 D. 阿瑟·丹托 正确 <艺术与错觉>的作者是英国艺术理论家恩斯特·贡布里希(学生如只回答贡布里希或冈布里奇,也算对),出版于1960 ...

  • 我国戏剧现状与发展前景之我见_杭东
  • 艺术科技2011年第1期 我国戏剧现状与发展前景之我见 杭东 1中国戏剧的发展历程 哲学大师黑格尔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哪个民族有戏剧,就标志着这个民族走向成熟--戏剧是一个民族开化的民族生活的产物." 中国是戏剧大国,作为国粹的梅兰芳的京剧体系和布莱希特的柏林剧团与斯坦尼拉夫斯 ...

  • 2015艺考题目
  • 2015年南京艺术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艺考考题 初试: 一.文艺常识 下面题目任选一个,不低于500字. 1:评析<老人与海>中的老人形象. 2. <牡丹亭>与<西厢记>爱情的异同. 3:评析<雷雨>繁漪的人物形象. 4. 推荐自己喜欢的一个小说改编成 ...

  • 走向电影化_纪录片_美国_我们的故事_的艺术分析
  • 纪录片研究詹庆生:走向电影化 走向电影化 <美国,---纪录片我们的故事>的艺术分析 ■ 詹庆生 [内容摘要]历史纪录片<美国,我们的故事>以故事的戏剧化讲述为主要形式,将角色扮演发挥 到极致,将手持摄影.高速剪辑.CG奇观等电影化手法引入纪录片创作,在偷窥视点.两极镜头.碎 ...

  • 文化艺术管理专业
  • 文化艺术管理专业 文化艺术管理专业是我国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进一步加速文化产业发展,解决文化产业专业人才奇缺问题,而设置的一门新兴的管理学科.以文艺理论为基础,针对社会文化生产的发展需求,主要培养能胜任文化管理工作.新闻事业研究.新闻媒体传播.文化专业教育.文化产业经营等文化传播行业市场运作.专业 ...

  • 郑光祖杂剧时空结构研究
  • [摘要]郑光祖杂剧的时空结构体现了传统中国艺术点线结构的基本特征和写意风格,故事发展不受现实规律束缚,具体时间不明:按照时间的自然顺序,通过剧情浓缩与延伸有节奏地展示线性时空流变:场次变化多,小场明显多于大场,不注重"再现"具体的人.事,而重在"表现"情绪和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