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重庆公务员申论两会热点解读(十):农村教育公平
2014年重庆公务员考试即将来临,为了帮助广大考生积极备战重庆公务员考试,中公教育专家特别推荐最新考情资讯,深度剖析时下热点,整合公考疑难问题,预祝广大考生在重庆公务员考试中金榜题名,荣获佳绩。
2014年全国两会开始时间为3月3日,闭幕时间为3月12日。对于考生来说,每年“两会”,行政首长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是重头戏,也是考生重视的申论文章写作素材来源。现任政府首脑李克强以讲话通俗、富有个性魅力著称,其2014年所做第一份政府工作报告也体现了这一语言风格,既有官方文字系统之内的严谨表述,也用了不少具有个性色彩的新词 。考生们需细细品味其中精妙,在申论考场上妙笔生花。
【常识储备】
1.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今年要加强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建设。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公平发展。继续加大教育资源向中西部和农村倾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要再增长10%以上,使更多农家子弟有升学机会。加强农村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改善贫困地区农村儿童营养状况。发展学前教育。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继续增加中央财政教育投入,提高使用效率并强化监督。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积极稳妥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和高校办学自主权,鼓励发展民办学校。
【报告摘要】
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要再增长10%以上,使更多的农家子弟有升学机会。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积极稳妥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和高校办学自主权,鼓励发展民办教育。
【报告解读】
教育的目的在于普及,教育发展要均衡。教育发展的东西部差距,会对未来的社会发展会造成很大阻碍,而扶植政策可以减少这种差距的程度。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大学的人数增长可观,这个数字需要更具体一点,是降低录取分数的结果,还是录取照顾的结果。如果是后一种情况,真正受益的学生又是如何选定的。教育越透明,政策才越有活力。
【标准表述】
[表现]
一是办学条件差。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硬件条件和办学水平整体上落后于城市学校,主要表现在基础设施设备相对陈旧,教学仪器和图书资料相对不足。 二是教学质量低。农村学校特别是边远地区的农村学校条件艰苦,教师待遇低,很难吸引优秀人才长期任教,教师数量不足、结构短缺,水平相对较差,使这些农村学校管理水平、教育质量无法迅速有效提高。
三是教育资源紧张。学校建设不力,学校资源紧张,生均校园面积、生均校舍面积不达标。
[问题]
第一,重视不足。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对均衡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工作不力。有的地方概念模糊,以为只要把发展水平搞上去,均衡水平自然就提高了;
第二,缺少整体发展意识。有的地方只满足于低水平均衡,缺少整体提升发展水平的工作动力,对实现均衡发展目标有畏难情绪,存在等靠要思想;
第三,缺乏长效机制保障。有的地方未能形成政府统筹、部门合力推进的工作局面。有些地方教育经费缺乏长效保障机制。
[措施]
一方面,要进一步督促地方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将其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工程,摆在教育发展重中之重地位,做到政府行为“三个到位”:
一是责任到位。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列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签订目标责任书,加大宣传力度,上下联动,形成党委政府领导、部门参与、社会支持的浓厚氛围。
二是投入到位。把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作为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保障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的关键,建立和完善教育经费长效保障机制,切实落实法定增长要求,满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需要。
三是工作到位。对照国家标准,结合地方实际,采取针对性政策措施,切实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正确把握均衡发展工作的动态性,做好长期规划,明确阶段任务,坚持常抓不懈。
另一方面,要进一步督促地方各级政府明确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策略,将学校标准化建设作为基础性工程,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
一是突破薄弱环节。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强调“雪中送炭、抬高底部、倾斜薄弱、补齐短板”原则,将各级财政资金重点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倾斜,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重点解决各地各学校存在的薄弱环节。
二是提升办学水平。深入研究对策,重点解决农村地区小规模学校、村小和教学点的硬软件配置,全面优化其办学条件,提升办学水平和质量。
三是正视新问题。积极应对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城区教育资源紧张的问题,多部门协作,积极解决老城区教育用地和校舍建设问题。
2014年重庆公务员申论两会热点解读(十):农村教育公平
2014年重庆公务员考试即将来临,为了帮助广大考生积极备战重庆公务员考试,中公教育专家特别推荐最新考情资讯,深度剖析时下热点,整合公考疑难问题,预祝广大考生在重庆公务员考试中金榜题名,荣获佳绩。
2014年全国两会开始时间为3月3日,闭幕时间为3月12日。对于考生来说,每年“两会”,行政首长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是重头戏,也是考生重视的申论文章写作素材来源。现任政府首脑李克强以讲话通俗、富有个性魅力著称,其2014年所做第一份政府工作报告也体现了这一语言风格,既有官方文字系统之内的严谨表述,也用了不少具有个性色彩的新词 。考生们需细细品味其中精妙,在申论考场上妙笔生花。
【常识储备】
1.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今年要加强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建设。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公平发展。继续加大教育资源向中西部和农村倾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要再增长10%以上,使更多农家子弟有升学机会。加强农村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改善贫困地区农村儿童营养状况。发展学前教育。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继续增加中央财政教育投入,提高使用效率并强化监督。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积极稳妥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和高校办学自主权,鼓励发展民办学校。
【报告摘要】
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要再增长10%以上,使更多的农家子弟有升学机会。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积极稳妥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和高校办学自主权,鼓励发展民办教育。
【报告解读】
教育的目的在于普及,教育发展要均衡。教育发展的东西部差距,会对未来的社会发展会造成很大阻碍,而扶植政策可以减少这种差距的程度。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大学的人数增长可观,这个数字需要更具体一点,是降低录取分数的结果,还是录取照顾的结果。如果是后一种情况,真正受益的学生又是如何选定的。教育越透明,政策才越有活力。
【标准表述】
[表现]
一是办学条件差。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硬件条件和办学水平整体上落后于城市学校,主要表现在基础设施设备相对陈旧,教学仪器和图书资料相对不足。 二是教学质量低。农村学校特别是边远地区的农村学校条件艰苦,教师待遇低,很难吸引优秀人才长期任教,教师数量不足、结构短缺,水平相对较差,使这些农村学校管理水平、教育质量无法迅速有效提高。
三是教育资源紧张。学校建设不力,学校资源紧张,生均校园面积、生均校舍面积不达标。
[问题]
第一,重视不足。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对均衡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工作不力。有的地方概念模糊,以为只要把发展水平搞上去,均衡水平自然就提高了;
第二,缺少整体发展意识。有的地方只满足于低水平均衡,缺少整体提升发展水平的工作动力,对实现均衡发展目标有畏难情绪,存在等靠要思想;
第三,缺乏长效机制保障。有的地方未能形成政府统筹、部门合力推进的工作局面。有些地方教育经费缺乏长效保障机制。
[措施]
一方面,要进一步督促地方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将其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工程,摆在教育发展重中之重地位,做到政府行为“三个到位”:
一是责任到位。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列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签订目标责任书,加大宣传力度,上下联动,形成党委政府领导、部门参与、社会支持的浓厚氛围。
二是投入到位。把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作为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保障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的关键,建立和完善教育经费长效保障机制,切实落实法定增长要求,满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需要。
三是工作到位。对照国家标准,结合地方实际,采取针对性政策措施,切实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正确把握均衡发展工作的动态性,做好长期规划,明确阶段任务,坚持常抓不懈。
另一方面,要进一步督促地方各级政府明确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策略,将学校标准化建设作为基础性工程,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
一是突破薄弱环节。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强调“雪中送炭、抬高底部、倾斜薄弱、补齐短板”原则,将各级财政资金重点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倾斜,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重点解决各地各学校存在的薄弱环节。
二是提升办学水平。深入研究对策,重点解决农村地区小规模学校、村小和教学点的硬软件配置,全面优化其办学条件,提升办学水平和质量。
三是正视新问题。积极应对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城区教育资源紧张的问题,多部门协作,积极解决老城区教育用地和校舍建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