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美国人为中国车夫披麻戴孝

来源:环球时报

不久前,中国法院终审判处在华贩毒的英国人沙伊克死刑一事,在英国引起轩然大波。62年前,在山东烟台,曾发生过一起美国人开车撞死中国车夫的事件,作为中国红色政权的第一例涉外刑事案件,解放区人民政府成功地对嫌犯进行了审判。当时有美国记者称,这在中国历史上还是头一回。

美国人撞死中国车夫

1947年4月下旬,在山东解放区,14岁的李万槐随时任山东大众日报社社长的匡亚明去烟台出差。当时,李万槐是匡亚明的勤务员,他们一行5人住在烟台市政府的招待所。大众日报是中共中央华东局机关报,在战争期间,该报工作人员大都佩枪。

5月23日下午,匡亚明让李万槐去大众日报烟台采办处送信。5点半左右,李在返回途中,忽然一辆敞篷中型吉普车从他身边飞驰而过。在李的前方大约50米的地方,一辆黄包车左轮车轴被撞断,车夫头破血流。驾驶吉普车的人闯下大祸后,非但没停车,反而加速逃逸。

李万槐立即持枪猛追,并高喊:“轧死人啦,站住!”大概是因为看到李万槐穿着军装、拿着枪,驾驶者停下车,并退到了肇事地点。李赶上去大声吼道:“你轧死人啦,看见没有!”只见开车的那个外国人一声不吭,就像没事儿一样。

这时,正在附近锄地的一位名叫王宝庆的农民赶了过来,李万槐急忙让他守护现场,自己跑回住处向匡亚明报告。匡亚明闻讯,立即叫上警卫员李福兴一起赶到现场。只见肇事者双臂抱在胸前,两腿交叉,身子斜倚在车厢后挡板上,面对躺在地上的伤者,若无其事,毫无愧色。见匡亚明带着警卫员持枪而来,他竟指着躺在血泊中的车夫用生硬的中国话说:“老乡,老乡,他往我车上撞。”

匡亚明没理他,弯腰察看车夫伤情后,果断地说:“快送医院抢救!”随即又大吼一声,责令肇事者开车,并让王宝庆坐在车厢里抱住伤者,以防车辆颠簸加重伤势。匡亚明等人将伤者送到法国医院(现烟台山医院),并立即命令李万槐向烟台市政府报告。

被撞车夫于当晚11点多在医院身亡。他的名字叫杨禄奎,45岁。肇事者是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简称“联总”)驻烟台办事处职员,美国人,名叫阿力克•史鲁域琪。

迫使“联总”公开道歉

“杨禄奎事件”在当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烟台人群情激愤。当时,美国人在中国的地位相当优越,甚至有些人横行霸道,视中国人命如草芥。1946年,在北平,美国大兵强奸北大女生沈崇事件令国人震惊、愤怒,北平警察局竟通过国民党中央社通知媒体不准报道。在上海,一个黄包车夫因拉车收费,被美国水兵挥拳打死,尽管以沈钧儒先生为首的社会名流纷纷抗议,上海地方法庭也开庭审判了,但凶手却逍遥法外(见1946年9月24日《文汇报》)。在青岛,仅1947年4月份的20天内,就发生美军无故开枪、军车肇事及殴辱市民案7起,残害我同胞9人。这些美国人犯下罪行后往往逃脱法律制裁,更是助长了一些人的嚣张气焰。

烟台市长姚仲明得知消息后,带领相关人员先后三次与“联总”驻烟台办事处代表李普尔谈判。社会各界也纷纷抗议,烟台市职工会组织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最终,李普尔勉强答应了职工会提出的“五条意见”:负责伤亡丧葬一切费用;给予抚恤;向中国人民公开道歉;保证此类事件不再发生;史鲁域琪交给烟台依法惩办。

1947年5月26日,《大众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特邀摄影记者孔东平的文章《联总在胶东救济些什么?》,他以“每次来救济船都到码头参观拍照留念”的目击事实, 揭露“联总”真相,也为杨禄奎事件报道作了铺垫。

同日,烟台市举行隆重的杨禄奎公祭大会,社会各界代表500多人参加。灵堂两旁写着烟台市政府的挽联:解放区乃民主圣地,决不许草菅人命;中国人有民族自尊,岂能容外人逞凶。姚仲明市长和李普尔臂戴黑纱,胸佩白花,手执白绋引导灵车,市外办、职工会、山东省总工会的首领、李普尔夫人及“联总”其他职员均随行送葬。史鲁域琪则按照胶东民俗为杨禄奎披麻戴孝。送葬队伍所到之处,街道两侧人山人海,港城烟台群情激昂。

“最值钱的人命”

6 月16日,烟台地方法院在市政府礼堂设立临时法庭,公开审判史鲁域琪,李万槐出庭作证。法庭最后宣判,对被告本应严加惩办,但顾念国际友谊和被告表示悔过,特从宽处理,判处有期徒刑两年。被告意想不到,感激涕零。其后,李普尔、史鲁域琪在《烟台日报》先后发表了《向中国人民道歉书》、《悔过书》。

这期间,《大众日报》采用文字、图片等形式进行了一系列报道、评论,并把烟台(解放区)与青岛(蒋管区)同样惨案不同结果进行对比,轰动了山东解放区。延安新华社也转发了《大众日报》的报道。亲历公祭和审判的美国合众社女记者葛兰恒在报道中说,美国人因撞死一个中国苦力而被判刑并作公开道歉,在中国许多个世纪的历史上,还是第一回。

起初,“联总”想按蒋管区的惯例,撞死一个人给抚恤金200-600美元,但姚仲明市长坚持原则,寸步不让,迫使“联总”上海总部法律顾问达理奇不得不亲自来烟台协商。最终,按照国际标准,“联总”赔偿抚恤金共计3400美元,折合北海币(解放前解放区最流行的一种货币)255万元。杨禄奎因此被称为“当时中国最值钱的人。

来源:环球时报

不久前,中国法院终审判处在华贩毒的英国人沙伊克死刑一事,在英国引起轩然大波。62年前,在山东烟台,曾发生过一起美国人开车撞死中国车夫的事件,作为中国红色政权的第一例涉外刑事案件,解放区人民政府成功地对嫌犯进行了审判。当时有美国记者称,这在中国历史上还是头一回。

美国人撞死中国车夫

1947年4月下旬,在山东解放区,14岁的李万槐随时任山东大众日报社社长的匡亚明去烟台出差。当时,李万槐是匡亚明的勤务员,他们一行5人住在烟台市政府的招待所。大众日报是中共中央华东局机关报,在战争期间,该报工作人员大都佩枪。

5月23日下午,匡亚明让李万槐去大众日报烟台采办处送信。5点半左右,李在返回途中,忽然一辆敞篷中型吉普车从他身边飞驰而过。在李的前方大约50米的地方,一辆黄包车左轮车轴被撞断,车夫头破血流。驾驶吉普车的人闯下大祸后,非但没停车,反而加速逃逸。

李万槐立即持枪猛追,并高喊:“轧死人啦,站住!”大概是因为看到李万槐穿着军装、拿着枪,驾驶者停下车,并退到了肇事地点。李赶上去大声吼道:“你轧死人啦,看见没有!”只见开车的那个外国人一声不吭,就像没事儿一样。

这时,正在附近锄地的一位名叫王宝庆的农民赶了过来,李万槐急忙让他守护现场,自己跑回住处向匡亚明报告。匡亚明闻讯,立即叫上警卫员李福兴一起赶到现场。只见肇事者双臂抱在胸前,两腿交叉,身子斜倚在车厢后挡板上,面对躺在地上的伤者,若无其事,毫无愧色。见匡亚明带着警卫员持枪而来,他竟指着躺在血泊中的车夫用生硬的中国话说:“老乡,老乡,他往我车上撞。”

匡亚明没理他,弯腰察看车夫伤情后,果断地说:“快送医院抢救!”随即又大吼一声,责令肇事者开车,并让王宝庆坐在车厢里抱住伤者,以防车辆颠簸加重伤势。匡亚明等人将伤者送到法国医院(现烟台山医院),并立即命令李万槐向烟台市政府报告。

被撞车夫于当晚11点多在医院身亡。他的名字叫杨禄奎,45岁。肇事者是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简称“联总”)驻烟台办事处职员,美国人,名叫阿力克•史鲁域琪。

迫使“联总”公开道歉

“杨禄奎事件”在当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烟台人群情激愤。当时,美国人在中国的地位相当优越,甚至有些人横行霸道,视中国人命如草芥。1946年,在北平,美国大兵强奸北大女生沈崇事件令国人震惊、愤怒,北平警察局竟通过国民党中央社通知媒体不准报道。在上海,一个黄包车夫因拉车收费,被美国水兵挥拳打死,尽管以沈钧儒先生为首的社会名流纷纷抗议,上海地方法庭也开庭审判了,但凶手却逍遥法外(见1946年9月24日《文汇报》)。在青岛,仅1947年4月份的20天内,就发生美军无故开枪、军车肇事及殴辱市民案7起,残害我同胞9人。这些美国人犯下罪行后往往逃脱法律制裁,更是助长了一些人的嚣张气焰。

烟台市长姚仲明得知消息后,带领相关人员先后三次与“联总”驻烟台办事处代表李普尔谈判。社会各界也纷纷抗议,烟台市职工会组织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最终,李普尔勉强答应了职工会提出的“五条意见”:负责伤亡丧葬一切费用;给予抚恤;向中国人民公开道歉;保证此类事件不再发生;史鲁域琪交给烟台依法惩办。

1947年5月26日,《大众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特邀摄影记者孔东平的文章《联总在胶东救济些什么?》,他以“每次来救济船都到码头参观拍照留念”的目击事实, 揭露“联总”真相,也为杨禄奎事件报道作了铺垫。

同日,烟台市举行隆重的杨禄奎公祭大会,社会各界代表500多人参加。灵堂两旁写着烟台市政府的挽联:解放区乃民主圣地,决不许草菅人命;中国人有民族自尊,岂能容外人逞凶。姚仲明市长和李普尔臂戴黑纱,胸佩白花,手执白绋引导灵车,市外办、职工会、山东省总工会的首领、李普尔夫人及“联总”其他职员均随行送葬。史鲁域琪则按照胶东民俗为杨禄奎披麻戴孝。送葬队伍所到之处,街道两侧人山人海,港城烟台群情激昂。

“最值钱的人命”

6 月16日,烟台地方法院在市政府礼堂设立临时法庭,公开审判史鲁域琪,李万槐出庭作证。法庭最后宣判,对被告本应严加惩办,但顾念国际友谊和被告表示悔过,特从宽处理,判处有期徒刑两年。被告意想不到,感激涕零。其后,李普尔、史鲁域琪在《烟台日报》先后发表了《向中国人民道歉书》、《悔过书》。

这期间,《大众日报》采用文字、图片等形式进行了一系列报道、评论,并把烟台(解放区)与青岛(蒋管区)同样惨案不同结果进行对比,轰动了山东解放区。延安新华社也转发了《大众日报》的报道。亲历公祭和审判的美国合众社女记者葛兰恒在报道中说,美国人因撞死一个中国苦力而被判刑并作公开道歉,在中国许多个世纪的历史上,还是第一回。

起初,“联总”想按蒋管区的惯例,撞死一个人给抚恤金200-600美元,但姚仲明市长坚持原则,寸步不让,迫使“联总”上海总部法律顾问达理奇不得不亲自来烟台协商。最终,按照国际标准,“联总”赔偿抚恤金共计3400美元,折合北海币(解放前解放区最流行的一种货币)255万元。杨禄奎因此被称为“当时中国最值钱的人。


相关内容

  • 近现代中国社会名著丛书
  • "近现代中国社会学名著"丛书策划方案 中国近现代著名社会学家及作品 陈达(1892-1975)别号通夫,浙江余杭人.著有<华侨──关于劳动条件的专门考察>(英文版,1923).<中国劳工问题>(1929).<人口问题>(1934).<南洋 ...

  • 高中历史大事年表
  • 高中历史大事年表 中国古代史 1.西周时期(前1046年---前771年): 政治:推行宗法制和分封制: 经济:青铜铸造发达: 2.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 政治:分封制瓦解.奴隶社会崩溃: 经济:铁犁牛耕出现.人工冶铁出现: 文化:孔子和儒家思想形成.百家争鸣出现.<诗经&g ...

  • 浅谈中西方文化中颜色的象征意义
  • 浅谈中西方文化中颜色的象征意义 摘要:汉英语言中表示各种不同颜色或色彩的词语都很丰富.不同的文化历史背景,宗教信仰,审美心理使颜色词所蕴涵的意义产生差异.在中西方的重大场合里,红白两色作为一种重要的风俗表现形式,深刻体现了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本文通过对红白两色基本象征意义的对比分析,强调了美汉颜色词 ...

  • 第14课 美国的霸权政策和美苏争霸
  • 第14课 美国的霸权政策和美苏争霸 教学目标 需要掌握的知识:二战后美国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的原因和表现:"冷战"的定义:"杜鲁门主义"的内容和实质:马歇尔计划的目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性质:美国侵朝.侵越战争的失败及影响; 赫鲁晓夫的对外基本战略:50年 ...

  • 航天航空器发展史c
  • 航空器发展史 自动化(1) 摘要:从古代开始,人类就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开拓,制造也风筝和热气球等飞行工具,来追求伟大的以待梦想,这些简单的手工造制作便成就了飞器的雏形.在往后的几百年里,无数的飞行先驱者不断努力尝试飞行,终于于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综研制的"飞行者1号"飞 ...

  • 历史人物林森小传
  • 林森 目录 1.历史人物(1868-1943) 个人简介 林森 (1868年1月18日-1943年8月1日),原名林天波,字子超,号长仁,自号青芝老人,别署白洞山人.虎洞老樵.啸余庐主人.福建闽侯县人.1877年入学读书.1881年进鹤岭英华书院.1883年考入台湾中西学堂电科.1905年加入中国同 ...

  • 国父孙中山的五权宪法
  • 孙中山演讲:五权宪法 孙中山演讲:五权宪法 今天的讲题是五权宪法.五权宪法是兄弟所独创,古今 中外各国从来没有讲过的.诸君知道近来一二百年世界上的政治潮流,都是趋重立宪.立宪两个字,在近来一二十年内,我们都听惯了.到底什么叫做宪法呢?简单 的说:宪法就是把一国的政权分作几部分,每部分都是各自独立,各 ...

  • 抑郁症:祥子性格分析:自我批评型人格和认知障碍
  • 抑郁症患者:祥子性格的心理学分析 彭晓波 内容提要 祥子从一个道德完美主义者变成了一个走兽,按心理学的阐释,后期的祥子是一个典型的抑郁症患者,而造成如此的原因并不完全是社会的问题,祥子的性格特点也是重要因素,他拥有抑郁的易感因素:自我批评型人格和认知障碍. 关键词 抑郁症患者 自我批评型人格 认知障 ...

  • 国民党五大猛将
  • 国民党五大猛将 国民党的五大猛将(五虎上将) 国民党军第一猛将--薛岳 纵观国军战史,国民党军的第一大战将是薛岳.薛岳年幼崇拜岳飞,取名薛岳,年轻时曾和叶挺分任孙中山大元帅府的护卫营长:红军长征时期,薛岳指挥湘江战役,至使红军从8万人减少到3万人,后任追击军总司令:抗日战争期间薛岳任第九战区司令长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