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_湖心亭看雪导学案

29 湖心亭看雪导学案

主备:牛建华 审核:蔡美芳 王军生 班级: 姓名:

教师寄语: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的实词,通过诵读,感悟文章的简约之美。

2、通过想象,感受雪后西湖凝静清绝的意境之美。

3、沉潜涵泳,体悟作者旷达的志趣和故国之思。

课时安排:1课时

预习案

一、基础知识

1、读准下列加点的字

更( )定 拥毳( )衣 崇祯( ) 雾凇( )沆砀( )与余舟一芥( ) 铺毡( )对坐 强( )饮

2、本文选自《 》,作者 字 ,又字石公,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3、文章描写西湖 的景象,表达了作者自己及文人雅士清高拔俗的志趣,寄寓了对 的怀念。

探究案

二、理解探究

4、记叙看雪的背景、时间、天气有何作用

5、说说本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有什么特色。

6、文中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况且文章末尾舟子还出现了,这是不是矛盾?

三、合作释疑

7.写作方面,作为一篇游记,作者是怎样处理写景、叙事、抒情的关系的?

8、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体味本文所用的白描手法。

四、课内精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9.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 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

10.“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

11.“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12.“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

13.上文画线句子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特点?

(二)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4.补出下列语句的省略成分。

( )到亭上 ( )大喜曰 ( )是金陵人 客( )此 ( )拉余同饮

15.“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

16.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

17.“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

18.结合全文来看,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五、拓展迁移

晚游六桥待月记

袁宏道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 未下夕舂,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19、翻译语句

(1)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2)歌吹为风,粉汗为雨。

20、全文写西湖胜景,其中总领句是 。

21、从全文看,写梅花“尤为奇观”“ 歌吹为风,粉汗为雨”,有什么作用?

29 湖心亭看雪导学案

主备:牛建华 审核:蔡美芳 王军生 班级: 姓名:

教师寄语: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的实词,通过诵读,感悟文章的简约之美。

2、通过想象,感受雪后西湖凝静清绝的意境之美。

3、沉潜涵泳,体悟作者旷达的志趣和故国之思。

课时安排:1课时

预习案

一、基础知识

1、读准下列加点的字

更( )定 拥毳( )衣 崇祯( ) 雾凇( )沆砀( )与余舟一芥( ) 铺毡( )对坐 强( )饮

2、本文选自《 》,作者 字 ,又字石公,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3、文章描写西湖 的景象,表达了作者自己及文人雅士清高拔俗的志趣,寄寓了对 的怀念。

探究案

二、理解探究

4、记叙看雪的背景、时间、天气有何作用

5、说说本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有什么特色。

6、文中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况且文章末尾舟子还出现了,这是不是矛盾?

三、合作释疑

7.写作方面,作为一篇游记,作者是怎样处理写景、叙事、抒情的关系的?

8、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体味本文所用的白描手法。

四、课内精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9.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 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

10.“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

11.“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12.“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

13.上文画线句子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特点?

(二)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4.补出下列语句的省略成分。

( )到亭上 ( )大喜曰 ( )是金陵人 客( )此 ( )拉余同饮

15.“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

16.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

17.“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

18.结合全文来看,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五、拓展迁移

晚游六桥待月记

袁宏道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 未下夕舂,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19、翻译语句

(1)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2)歌吹为风,粉汗为雨。

20、全文写西湖胜景,其中总领句是 。

21、从全文看,写梅花“尤为奇观”“ 歌吹为风,粉汗为雨”,有什么作用?


相关内容

  • 29湖心亭看雪
  • 29湖心亭看雪 学习目标 1. 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2. 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以及雪后西湖的奇景.作者游湖的雅趣. 3. 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赏析课文熔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冬季中最温暖的日子无疑是下雪的日子,那飘扬的雪花,凝聚了春雾夏雨秋露的情绪,播撒 ...

  • 第29课[湖心亭看雪]说课稿
  • 第29课<湖心亭看雪>说课稿 教材分析 <湖心亭看雪>是冀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一篇文言文,是描绘自然山水的优秀文章.阅读这类散文,可以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初中两年的学习,对于文言文的阅读掌握了一定的方法,经过以往的朗读训练,他们能够很容易 ...

  • 29.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 湖心亭看雪 学习目标: 1.自读课文,疏通文句,归纳重点字词. 2.体会文中所描绘的湖心亭周围雪景的意境. 3.学习了解"对面落笔""白描"的写作手法. 学习重点 : 1.熟读课文,掌握重点词语. 2.学习了解"对面落笔""白描& ...

  • 字词综合复习+湖心亭看雪
  • <湖心亭看雪>练习 主备人:魏钧敏 时间:2014.1.10 教学目标: 1.回顾29课课文内容 2.熟练掌握29课重点内容(重点字.重点句子翻译) 3.进一步复习掌握本册生字词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29课重点内容(重点字.重点句子翻译)和本册重点生字词 教学难点: 熟练掌握29课重点字 ...

  • [教案2]第29课[湖心亭看雪]
  • 湖心亭看雪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3.了解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4.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 1.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作者的语言风格. 2.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 3.赏析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 德育目标 ...

  • 29.湖心亭看雪练习
  • 同步练习(1) 一.基础部分 1.解释加点的词. (1)湖中人鸟声俱绝________ (2)是日,更定 矣________ (3)惟长堤一痕________ (4)舟中 人两三粒而已________ (5)是金陵人,客此________ (6)及下船___ _____ (7)湖中焉得更有此人___ ...

  • 28湖心亭
  • 八年级上册六单元第29课<湖心亭看雪>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八年级上册六单元第29课 ...

  • 初二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题
  • 初二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题 一.结合课下注释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26课<答谢中书书> (1)五色交辉( )(2)四时俱备( )(3)晓雾将歇( ) (11)虽席地不容闲( )( )( ) (12)吴儿善泅者数百( ) (13)方其远出海门( ) 29课<湖心亭看雪> (1) ...

  • 毕节三中2012学年春季学期古诗文
  • 毕节三中2012学年春季学期八年级(2)班古诗文测试题 姓名: 学号: 得分: 一.名言佳句的积累:(60分) 1.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这正如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所说: , . 2.孔子的名言""告诫我们学习与思考要紧密结合.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