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弘治年间的状元顾鼎臣,因为小时候出过天花,脸上留下了18点麻子,被人们称为“顾大麻子”,根据他而写的戏曲名目繁多,光绪丙申(1896年)上海文艺书店出版了《绘图秘本弹词顾鼎臣》,地方戏有越剧、婺剧的《合连杯》,滩簧、常锡文戏有《顾鼎臣》,由著名评弹艺术家张鉴庭创作加工的长篇弹词《顾鼎臣》更是名闻江浙,解放后,关于顾鼎臣的戏与书,在越剧、沪剧、评弹的舞台上,作为保留节目,更是经久不衰。
为什么顾鼎臣的故事如此受人欢迎呢?因为他的成长经历有着太多在人们看来具有戏剧性的效果,用今天的话来说,顾鼎臣的成长故事,到今天,绝对可以拍成一个“狗血”的电视连续剧。
虽然顾氏在江南一带是大户人家,但是,顾鼎臣并非出自豪门,他的父亲顾恂只是一个买卖针线的小商人,虽非大富大贵,但也是小康有余。
不过,这位顾先生最让街坊四邻熟悉的是,他有一个很凶悍、爱吃醋的老婆,而这顾恂本人是一个典型的“妻管严”,平时被管得服服帖帖。他们家有个长得很秀气的丫头,平时,这顾某的老婆对这个丫头“严防死守”,顾恂对她都不敢正眼看一眼。
不过,压迫的时间长了,总会有反抗,有一次,丫头过来送饭,下起了大雨,回不去了,正好那天,“河东狮”不在,顾某就邀请丫头同宿,一来二去,连孩子都生下来了,这便是顾鼎臣了,而那个时候,他父亲已经是57岁了。顾恂的老婆知道了,当然就勃然大怒,多次想要弄死这孩子,顾恂最后没有办法,只能将孩子放在隔壁的磨房里,想让拉磨的驴子踏死,所幸的是,被磨房的主人及时救了下来,并收养了。不然的话,就没有后来的顾鼎臣了。
养父家里的条件也并不好,也常常要挨饿,相传顾鼎臣曾读书于山寺。一天,他与一群乞儿盗得邻家一只狗,剥了皮,却找不到柴薪烧狗肉吃。于是顾鼎臣便带着大家来到一座佛殿之内,向罗汉作揖道:“不得已,麻烦大师一下。”于是用斧子劈了两尊木头罗汉当柴,将狗肉烧熟与群儿围在一起,大吃特吃了一顿。
顾鼎臣十分聪慧好学,但顾氏夫妻始终不认其为子,始终将顾鼎臣的生母当奴婢一样对待,使其受尽凌辱与欺负。直到顾鼎臣中状元,养父才讲出真情,他才到顾家与亲娘相认。但顾妻仍不准顾鼎臣认母,顾鼎臣遂在亲友的帮助之下进到房内,长立庭下,坚持要见生母。顾妻更加愤怒,但顾鼎臣主意不改,说:“即一见,死不恨。”亲朋好友也从旁规劝。无奈顾妻只得令其生母从灶间出来见自己的亲生儿子,顾鼎臣看到自己的生母衣衫褴褛,蓬头垢面,母子二人,忍不住抱头痛哭,亲友们也都为之泣下。
虽然顾鼎臣中了状元,但是他的官职却一直是不上不下的,而他的机遇的到来,是因为嘉靖皇帝的就位,嘉靖皇帝不象堂兄武宗那么好色,他感兴趣的是道教宣扬的长生不老之术。他坐天下的第二年,便在乾清宫设坛祈祷。斋醮祈祷时需用词文,用朱笔写在青藤纸上,故名“青词”。奉命作词的几个大臣水平一般,世宗很不满意。
顾鼎臣瞅准这是讨皇上欢心的大好时机,遂作了七章高水平的“青词”献上,并上疏条陈斋坛上应如此这般,才合乎斋祷仪式。
嘉靖皇帝御览了他的“青词”和奏疏,龙颜大悦。
至此以后,顾鼎臣官运亨通,极受世宗皇帝器重。他是嘉靖朝第一个以“青词”而受宠的臣子。
顾鼎臣不久以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入阁参政,寻加太子太傅,进武英殿。
虽然有人认为顾鼎臣“不能有所作为,仅充位而已”,但是,他在任上时,还是做了点事情的,顾鼎臣为侍从时,怜悯东南赋役失均,曾上奏皇上,屡陈其弊;昆山旧时无城,顾鼎臣倡议筑城,使昆山免受倭寇之害,因此,家乡人还为他立祠纪念。
只不过,人们历来都对这些“狗血”的剧情记忆犹深,八卦才能飞短流长,历经这么多代,真实的早已经是不存在了,在人们口中留下的,都是些戏言而已。
顾氏家族在江南是有有名的名门望族,自魏晋时代起就出了不少名人大儒,与陆、周、张三大家族一起,撑起了江南的大半壁江山,而到了大明朝,顾氏又出了一位名人,顾鼎臣。不过,顾鼎臣的出身可不是什么有钱有势的人家,他的出身成长颇有点现在那些“狗血”的电视连续剧的味道,于是,他也就成了历代最具有舞台艺术形象的状元。
明代弘治年间的状元顾鼎臣,因为小时候出过天花,脸上留下了18点麻子,被人们称为“顾大麻子”,根据他而写的戏曲名目繁多,光绪丙申(1896年)上海文艺书店出版了《绘图秘本弹词顾鼎臣》,地方戏有越剧、婺剧的《合连杯》,滩簧、常锡文戏有《顾鼎臣》,由著名评弹艺术家张鉴庭创作加工的长篇弹词《顾鼎臣》更是名闻江浙,解放后,关于顾鼎臣的戏与书,在越剧、沪剧、评弹的舞台上,作为保留节目,更是经久不衰。
为什么顾鼎臣的故事如此受人欢迎呢?因为他的成长经历有着太多在人们看来具有戏剧性的效果,用今天的话来说,顾鼎臣的成长故事,到今天,绝对可以拍成一个“狗血”的电视连续剧。
虽然顾氏在江南一带是大户人家,但是,顾鼎臣并非出自豪门,他的父亲顾恂只是一个买卖针线的小商人,虽非大富大贵,但也是小康有余。
不过,这位顾先生最让街坊四邻熟悉的是,他有一个很凶悍、爱吃醋的老婆,而这顾恂本人是一个典型的“妻管严”,平时被管得服服帖帖。他们家有个长得很秀气的丫头,平时,这顾某的老婆对这个丫头“严防死守”,顾恂对她都不敢正眼看一眼。
不过,压迫的时间长了,总会有反抗,有一次,丫头过来送饭,下起了大雨,回不去了,正好那天,“河东狮”不在,顾某就邀请丫头同宿,一来二去,连孩子都生下来了,这便是顾鼎臣了,而那个时候,他父亲已经是57岁了。顾恂的老婆知道了,当然就勃然大怒,多次想要弄死这孩子,顾恂最后没有办法,只能将孩子放在隔壁的磨房里,想让拉磨的驴子踏死,所幸的是,被磨房的主人及时救了下来,并收养了。不然的话,就没有后来的顾鼎臣了。
养父家里的条件也并不好,也常常要挨饿,相传顾鼎臣曾读书于山寺。一天,他与一群乞儿盗得邻家一只狗,剥了皮,却找不到柴薪烧狗肉吃。于是顾鼎臣便带着大家来到一座佛殿之内,向罗汉作揖道:“不得已,麻烦大师一下。”于是用斧子劈了两尊木头罗汉当柴,将狗肉烧熟与群儿围在一起,大吃特吃了一顿。
顾鼎臣十分聪慧好学,但顾氏夫妻始终不认其为子,始终将顾鼎臣的生母当奴婢一样对待,使其受尽凌辱与欺负。直到顾鼎臣中状元,养父才讲出真情,他才到顾家与亲娘相认。但顾妻仍不准顾鼎臣认母,顾鼎臣遂在亲友的帮助之下进到房内,长立庭下,坚持要见生母。顾妻更加愤怒,但顾鼎臣主意不改,说:“即一见,死不恨。”亲朋好友也从旁规劝。无奈顾妻只得令其生母从灶间出来见自己的亲生儿子,顾鼎臣看到自己的生母衣衫褴褛,蓬头垢面,母子二人,忍不住抱头痛哭,亲友们也都为之泣下。
虽然顾鼎臣中了状元,但是他的官职却一直是不上不下的,而他的机遇的到来,是因为嘉靖皇帝的就位,嘉靖皇帝不象堂兄武宗那么好色,他感兴趣的是道教宣扬的长生不老之术。他坐天下的第二年,便在乾清宫设坛祈祷。斋醮祈祷时需用词文,用朱笔写在青藤纸上,故名“青词”。奉命作词的几个大臣水平一般,世宗很不满意。
顾鼎臣瞅准这是讨皇上欢心的大好时机,遂作了七章高水平的“青词”献上,并上疏条陈斋坛上应如此这般,才合乎斋祷仪式。
嘉靖皇帝御览了他的“青词”和奏疏,龙颜大悦。
至此以后,顾鼎臣官运亨通,极受世宗皇帝器重。他是嘉靖朝第一个以“青词”而受宠的臣子。
顾鼎臣不久以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入阁参政,寻加太子太傅,进武英殿。
虽然有人认为顾鼎臣“不能有所作为,仅充位而已”,但是,他在任上时,还是做了点事情的,顾鼎臣为侍从时,怜悯东南赋役失均,曾上奏皇上,屡陈其弊;昆山旧时无城,顾鼎臣倡议筑城,使昆山免受倭寇之害,因此,家乡人还为他立祠纪念。
只不过,人们历来都对这些“狗血”的剧情记忆犹深,八卦才能飞短流长,历经这么多代,真实的早已经是不存在了,在人们口中留下的,都是些戏言而已。
顾氏家族在江南是有有名的名门望族,自魏晋时代起就出了不少名人大儒,与陆、周、张三大家族一起,撑起了江南的大半壁江山,而到了大明朝,顾氏又出了一位名人,顾鼎臣。不过,顾鼎臣的出身可不是什么有钱有势的人家,他的出身成长颇有点现在那些“狗血”的电视连续剧的味道,于是,他也就成了历代最具有舞台艺术形象的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