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的复习
一、 定律的内容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 定律的理解
(1)“化学反应”是前提。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是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任何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2)“参加反应”是基础。概念中明确指出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不能计算在内。
(3)“质量总和”是核心。无论是参加反应的物质,还是反应后生成的物质,计算时不能漏掉任何一项。
(4)“质量守恒”是目的。定律只适用于“质量”守恒,不包括体积守恒、分子数守恒等。
3. 定律的宏观、微观解释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参加反应的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物质的过程。即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没有改变,因此,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守恒。
二、中考题型归类
1. 考查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因为质量守恒,所以纸在空气中燃烧后产生的灰烬质量一定和所用纸的质量相等
B.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镁带的质量增加了
C. 50g酒精和50g水混合在一起,质量等于100g,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 H2和O2形成的混合物的质量等于它们反应后生成的水的质量
2. 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解释现象
(2)推断物质的质量。
(3)推断物质的化学式
(4)推断物质的组成元素。
1、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下列现象:
⑴铁丝燃烧后质量增加了。
⑵蜡烛燃烧后质量变小了。
2、(推断物质质量)已知在反应3A+2B=2C+D中,反应物A、B的质量比为3:4,当反应生成C和D质量和为140g时,消耗B的质量为________
3、(推断物质化学式)工业上用氨气(NH3)除去大气污染物之一
---------二氧化氮,其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6NO2+8NH3=====7X+12H2O,则X的化学式是________。
4、(推断物质的组成元素)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和水,则该物质一定含有的的元素是( )
A. S H B.S O C. S H O D.H O
例:小强和小峰在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后,他们到实验室想亲自探究其他化学反应是否也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实验方法如下图所示。
他们先使天平平衡,称出烧杯、小试管、药品的总质量。然后将小试管里的药品倒入烧杯中,观察现象,待反应完全后,再次称量其总质量。
小强的实验 小峰的实验
请你与他们一起探究:
(1)小强在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①_________;②_________。
小峰在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①_________;②_________。
(2)这两个实验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小强的实验_________;小峰的实验__________________。
(3)小强、小峰根据各自的实验现象得出了不同的结论。他们的实验相似,为什么结论不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4)在仍用上述实验装置的情况下,请你帮小峰重新选取一组药品进行实验,以达到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目的。这一组药品可以是(注:上述四种药品均不能再用)__________________。
三、练习
1、1g镁条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物的质量( )
A.等于1g B.小于1g C.大于1g D.无法确定
2、我国新一代气象卫星“风云三号”于今年5月27日成功发射,运载火箭的燃料是偏二甲肼(用R表示),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R+2N2O4=3N2+4H2O+2CO2,则偏二甲肼的化学式是[ ]
A.C2H8N2 B.N2H4 C.CH4 D.C6H7N
3、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用炉甘石(主要成分为ZnCO3 、赤铜(Cu2O) 、木炭粉(C))混合加热到880℃,得到了多种
物质,在锌、铜、金、二氧化碳中,你认为不可能得到的是(写化学
式)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一密闭容器内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及一种未知物质M,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你认为x的值应为_________;
(2)未知物质M中一定含有的元素为_________。
5、现将10gA和足量的B混合加热,A和B发生化学反应。10gA完全
反应后生成8gC和4gD,则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是( )
A.1:l B.2:1 C.5:l D.4:l
6、A、B、C三种物质各15g,它们化合时只生成新物质D30g,若增
加10gA,则反应停止后,原反应物只剩余C,根据上述条件推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第一次反应停止后,B剩余9g
B.第二次反应后,D的质量为50g
C.反应中A和B的质量比为2:3
D.反应中A和C的质量比为5:2
7、在反应2A+5B=2C+4D中,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22。若
2.6gA与B完全反应后,生成8.8gD,则在此反应中,B与D的质量比为( )
A.4:9 B.8:11 C.10:11 D.31:44
8、为研究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关系,三位同学分别做了如下三个实验:
实验一:称量镁条,待反应结束后,再称量;
实验二:将盛有稀盐酸的小试管放入装有石灰石颗粒的烧杯中,称量,然后将盐酸与石灰石接触,充分反应后再称量;
实验三:将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放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称量,然后设法使两种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再称量。
三位同学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⑴从表面上看,这三个实验中,发生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填“增大”、“减小”、“不变”): 实验一________,实验二________,实验三________;
⑵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的复习
一、 定律的内容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 定律的理解
(1)“化学反应”是前提。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是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任何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2)“参加反应”是基础。概念中明确指出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不能计算在内。
(3)“质量总和”是核心。无论是参加反应的物质,还是反应后生成的物质,计算时不能漏掉任何一项。
(4)“质量守恒”是目的。定律只适用于“质量”守恒,不包括体积守恒、分子数守恒等。
3. 定律的宏观、微观解释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参加反应的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物质的过程。即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没有改变,因此,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守恒。
二、中考题型归类
1. 考查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因为质量守恒,所以纸在空气中燃烧后产生的灰烬质量一定和所用纸的质量相等
B.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镁带的质量增加了
C. 50g酒精和50g水混合在一起,质量等于100g,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 H2和O2形成的混合物的质量等于它们反应后生成的水的质量
2. 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解释现象
(2)推断物质的质量。
(3)推断物质的化学式
(4)推断物质的组成元素。
1、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下列现象:
⑴铁丝燃烧后质量增加了。
⑵蜡烛燃烧后质量变小了。
2、(推断物质质量)已知在反应3A+2B=2C+D中,反应物A、B的质量比为3:4,当反应生成C和D质量和为140g时,消耗B的质量为________
3、(推断物质化学式)工业上用氨气(NH3)除去大气污染物之一
---------二氧化氮,其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6NO2+8NH3=====7X+12H2O,则X的化学式是________。
4、(推断物质的组成元素)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和水,则该物质一定含有的的元素是( )
A. S H B.S O C. S H O D.H O
例:小强和小峰在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后,他们到实验室想亲自探究其他化学反应是否也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实验方法如下图所示。
他们先使天平平衡,称出烧杯、小试管、药品的总质量。然后将小试管里的药品倒入烧杯中,观察现象,待反应完全后,再次称量其总质量。
小强的实验 小峰的实验
请你与他们一起探究:
(1)小强在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①_________;②_________。
小峰在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①_________;②_________。
(2)这两个实验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小强的实验_________;小峰的实验__________________。
(3)小强、小峰根据各自的实验现象得出了不同的结论。他们的实验相似,为什么结论不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4)在仍用上述实验装置的情况下,请你帮小峰重新选取一组药品进行实验,以达到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目的。这一组药品可以是(注:上述四种药品均不能再用)__________________。
三、练习
1、1g镁条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物的质量( )
A.等于1g B.小于1g C.大于1g D.无法确定
2、我国新一代气象卫星“风云三号”于今年5月27日成功发射,运载火箭的燃料是偏二甲肼(用R表示),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R+2N2O4=3N2+4H2O+2CO2,则偏二甲肼的化学式是[ ]
A.C2H8N2 B.N2H4 C.CH4 D.C6H7N
3、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用炉甘石(主要成分为ZnCO3 、赤铜(Cu2O) 、木炭粉(C))混合加热到880℃,得到了多种
物质,在锌、铜、金、二氧化碳中,你认为不可能得到的是(写化学
式)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一密闭容器内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及一种未知物质M,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你认为x的值应为_________;
(2)未知物质M中一定含有的元素为_________。
5、现将10gA和足量的B混合加热,A和B发生化学反应。10gA完全
反应后生成8gC和4gD,则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是( )
A.1:l B.2:1 C.5:l D.4:l
6、A、B、C三种物质各15g,它们化合时只生成新物质D30g,若增
加10gA,则反应停止后,原反应物只剩余C,根据上述条件推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第一次反应停止后,B剩余9g
B.第二次反应后,D的质量为50g
C.反应中A和B的质量比为2:3
D.反应中A和C的质量比为5:2
7、在反应2A+5B=2C+4D中,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22。若
2.6gA与B完全反应后,生成8.8gD,则在此反应中,B与D的质量比为( )
A.4:9 B.8:11 C.10:11 D.31:44
8、为研究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关系,三位同学分别做了如下三个实验:
实验一:称量镁条,待反应结束后,再称量;
实验二:将盛有稀盐酸的小试管放入装有石灰石颗粒的烧杯中,称量,然后将盐酸与石灰石接触,充分反应后再称量;
实验三:将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放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称量,然后设法使两种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再称量。
三位同学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⑴从表面上看,这三个实验中,发生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填“增大”、“减小”、“不变”): 实验一________,实验二________,实验三________;
⑵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