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闻职业道德的梳理及思考

关于新闻职业道德的梳理及思考

李雯凤 2010级播音与主持专业 [1**********]01

选择了武大,选择了新闻,我开始踌躇满志,开始向往新闻从业者这份称谓似乎有些笼统但是十分具有挑战性的职业。称其为具有挑战性并不是因为它能多大限度的扩大个人利益、个人价值,而是因为它的极端性。

对于一名记者,一名具有职业操守的记者,应将个人观念与新闻报道明确的区分开。完整、完全的实现其真实性、客观性。在这份工作中还面临着另一个极端的大状态。一面是放弃行业所倡导、规定的职业原则,忽略事实,换来金钱、地位等虚荣却实际的物质享受;另一面是坚守职业贞操,遵循道德规则却难以维持生计、无力无渠道真实报道。或许这两面并不完全那么极端绝对,这里只是夸张其用词。 对于新闻媒体机构,它所触及的范围从最底到最高各个阶层的民众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它的工作、它的报道具有极端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它对于国家的安危、发展,对于社会的稳定,对于公众的生活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新闻从业者恰恰正处在这最普通的大社会背景下最特殊的中间位置并发挥其作用。这就意味着,新闻利于维持保障社会的而稳定、发展,但新闻又必须获取大量受众并赢得他们的信赖和支持。长远看来,这就要求新闻从业者具备相当的职业道德。 李良荣老师在《新闻学概论》中明确指出新闻职业道德分为:职业理念、职业态度、职业纪律、职业责任四个基本方面。

职业理念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也是我国新闻工作的根本宗旨。”这不禁令我迷惘,什么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其实,这个定义一定程度上夹杂着政治成分。在童兵老师的《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中记载着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是在工人阶级反抗资产阶级剥削和压迫的斗争中形成的,是工人阶级政党领导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思想武器。提到“思想武器”就似乎扭曲了新闻真实客观陈述的原则,变成了一种宣传手段、一个舆论阵地。新闻自由需要一个自由民主的政治体制,而真正实现这一理想状态,还需要克服种种思想体制的问题。至少媒体组织需要与政府划清界限,而政府唯一需要做的是保护新闻媒体实施其权利,保证新闻自由的可行性。 李良荣老师所指的根本宗旨中的“为人民服务”是无可厚非的。在中国,人民当家作主,公众才是新闻的主人。

职业态度

严肃、严谨、认真、踏实。

“如果你母亲说她爱你,那也应该检查一下。”这是芝加哥新闻局墙上挂着的忠告。这意味着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尽一切努力确保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将真实性最大化,并在出现错误后及时、诚恳的更正,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过度损失。

职业纪律

谈到纪律,我们便想到了那一条条规矩。

1997年全国记者协会第二次修订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

虽然这个版本删掉了原有的“客观公正”两个概念。但这两点却是贯穿新闻工作始终的原则和宗旨。

而2009年,11月9日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第七届理事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再一次对《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做出了修订。

第一条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

民,把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

持正确导向与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把坚持正面宣

传为主与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统一起来,发挥党和政

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第二条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

为主,唱响主旋律,不断巩固和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

舆论。

第三条 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要把真实作为新闻的生命,坚

持深入调查研究,报道做到真实、准确、全面、客观。

第四条 发扬优良作风。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

观,加强品德修养,提高综合素质,抵制不良风气,

接受社会监督。

第五条 坚持改革创新。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提高舆论引导

能力,创新观念、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方法、

创新手段,做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

性。

第六条 遵纪守法。要增强法治观念,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

遵守党的新闻工作纪律,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保守

国家秘密。

第七条 促进国际新闻同行的交流与合作。要努力培养世界眼

光和国际视野,积极搭建中国与世界交流沟通的桥梁。

2009修订版本对新闻原则以具体的规范条文加以细化,相比较于1997年的版本减少了大量政治口号式的内容,使得新闻职业规范能够解决由于原则的空泛、界限的模糊的尴尬局面。值得我们欣慰的是,这另在新闻工作中有了更强的实践性与可操作性。

但是仅有这些条条框框是不够的,后文我将就陈力丹老师谈到的“新闻自律”进行一些理解分析。

职业责任

竭尽全力确保新闻的真实、全面、客观、公正。

又逢年末,2010年十大假新闻名单已出炉。金庸被死亡,军演被上演等新闻令人瞠目结舌。这不仅是新闻作者对待工作的态度不严谨,更是其道德责任感缺失的表现外化。当获取消息源后,我们应公平呈现多方观点,将事实客观陈述给受众,彻彻底底与个人意见分开。秉承客观公正报道的职业原则。

同一问题,在陈力丹老师的《新闻学概论》中则偏重强调新闻自律。的那个中国尚未出台相应新闻法时,许多问题案件引起了不少争议。在如此现状下,我们便需要自律精神来共同维护新闻媒介的公众

形象。

陈力丹老师将职业道德分为两方面。一是职业道德范畴的技术性要求,二是一般社会公德要求的道德责任。新闻人既是一个新闻从业者,也是一个人。我们不仅应当充分理性的客观报道新闻事件,也应当带着一颗善良的心,带着一个作为人的良心走在新闻、传媒的路上。尽管,有时总会遇到诸多矛盾,但道德的底线是坚决不可以逾越的。

参考文献

《新闻学概论》陈力丹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

《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童兵

《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1997版

《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2009版

《南方周末》

关于新闻职业道德的梳理及思考

李雯凤 2010级播音与主持专业 [1**********]01

选择了武大,选择了新闻,我开始踌躇满志,开始向往新闻从业者这份称谓似乎有些笼统但是十分具有挑战性的职业。称其为具有挑战性并不是因为它能多大限度的扩大个人利益、个人价值,而是因为它的极端性。

对于一名记者,一名具有职业操守的记者,应将个人观念与新闻报道明确的区分开。完整、完全的实现其真实性、客观性。在这份工作中还面临着另一个极端的大状态。一面是放弃行业所倡导、规定的职业原则,忽略事实,换来金钱、地位等虚荣却实际的物质享受;另一面是坚守职业贞操,遵循道德规则却难以维持生计、无力无渠道真实报道。或许这两面并不完全那么极端绝对,这里只是夸张其用词。 对于新闻媒体机构,它所触及的范围从最底到最高各个阶层的民众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它的工作、它的报道具有极端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它对于国家的安危、发展,对于社会的稳定,对于公众的生活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新闻从业者恰恰正处在这最普通的大社会背景下最特殊的中间位置并发挥其作用。这就意味着,新闻利于维持保障社会的而稳定、发展,但新闻又必须获取大量受众并赢得他们的信赖和支持。长远看来,这就要求新闻从业者具备相当的职业道德。 李良荣老师在《新闻学概论》中明确指出新闻职业道德分为:职业理念、职业态度、职业纪律、职业责任四个基本方面。

职业理念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也是我国新闻工作的根本宗旨。”这不禁令我迷惘,什么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其实,这个定义一定程度上夹杂着政治成分。在童兵老师的《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中记载着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是在工人阶级反抗资产阶级剥削和压迫的斗争中形成的,是工人阶级政党领导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思想武器。提到“思想武器”就似乎扭曲了新闻真实客观陈述的原则,变成了一种宣传手段、一个舆论阵地。新闻自由需要一个自由民主的政治体制,而真正实现这一理想状态,还需要克服种种思想体制的问题。至少媒体组织需要与政府划清界限,而政府唯一需要做的是保护新闻媒体实施其权利,保证新闻自由的可行性。 李良荣老师所指的根本宗旨中的“为人民服务”是无可厚非的。在中国,人民当家作主,公众才是新闻的主人。

职业态度

严肃、严谨、认真、踏实。

“如果你母亲说她爱你,那也应该检查一下。”这是芝加哥新闻局墙上挂着的忠告。这意味着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尽一切努力确保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将真实性最大化,并在出现错误后及时、诚恳的更正,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过度损失。

职业纪律

谈到纪律,我们便想到了那一条条规矩。

1997年全国记者协会第二次修订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

虽然这个版本删掉了原有的“客观公正”两个概念。但这两点却是贯穿新闻工作始终的原则和宗旨。

而2009年,11月9日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第七届理事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再一次对《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做出了修订。

第一条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

民,把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

持正确导向与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把坚持正面宣

传为主与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统一起来,发挥党和政

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第二条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

为主,唱响主旋律,不断巩固和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

舆论。

第三条 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要把真实作为新闻的生命,坚

持深入调查研究,报道做到真实、准确、全面、客观。

第四条 发扬优良作风。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

观,加强品德修养,提高综合素质,抵制不良风气,

接受社会监督。

第五条 坚持改革创新。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提高舆论引导

能力,创新观念、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方法、

创新手段,做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

性。

第六条 遵纪守法。要增强法治观念,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

遵守党的新闻工作纪律,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保守

国家秘密。

第七条 促进国际新闻同行的交流与合作。要努力培养世界眼

光和国际视野,积极搭建中国与世界交流沟通的桥梁。

2009修订版本对新闻原则以具体的规范条文加以细化,相比较于1997年的版本减少了大量政治口号式的内容,使得新闻职业规范能够解决由于原则的空泛、界限的模糊的尴尬局面。值得我们欣慰的是,这另在新闻工作中有了更强的实践性与可操作性。

但是仅有这些条条框框是不够的,后文我将就陈力丹老师谈到的“新闻自律”进行一些理解分析。

职业责任

竭尽全力确保新闻的真实、全面、客观、公正。

又逢年末,2010年十大假新闻名单已出炉。金庸被死亡,军演被上演等新闻令人瞠目结舌。这不仅是新闻作者对待工作的态度不严谨,更是其道德责任感缺失的表现外化。当获取消息源后,我们应公平呈现多方观点,将事实客观陈述给受众,彻彻底底与个人意见分开。秉承客观公正报道的职业原则。

同一问题,在陈力丹老师的《新闻学概论》中则偏重强调新闻自律。的那个中国尚未出台相应新闻法时,许多问题案件引起了不少争议。在如此现状下,我们便需要自律精神来共同维护新闻媒介的公众

形象。

陈力丹老师将职业道德分为两方面。一是职业道德范畴的技术性要求,二是一般社会公德要求的道德责任。新闻人既是一个新闻从业者,也是一个人。我们不仅应当充分理性的客观报道新闻事件,也应当带着一颗善良的心,带着一个作为人的良心走在新闻、传媒的路上。尽管,有时总会遇到诸多矛盾,但道德的底线是坚决不可以逾越的。

参考文献

《新闻学概论》陈力丹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

《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童兵

《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1997版

《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2009版

《南方周末》


相关内容

  • 袁靖华:媒介正义论:走向正义的传播理论与实践
  • 摘要:从大众传媒的历史传统与传播学理论探索历程中,梳理有关媒介与正义问题的历史脉络发现:传媒业界和传播学界始终不曾间断对正义的追求,这一领域一直存在致力于社会正义的文化基因和学术探求,集中体现在传播与社会正义运动.传播与社会正义研究.社会正义的新闻学.媒介伦理学及信息公平论等研究中.基于传媒实践与传 ...

  •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出版 目 录 第一部分 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三.课程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必修课程 二.选修课程 第三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科书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的利用 ...

  •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第一部分 前言 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向大众的.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基础教育.社会的发展对我国高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适应时代的需要,调整课程的内容和目标,变革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构建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高中语文课程,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高中语文课程的建设 ...

  • 数据新闻综述
  • 数据新闻研究综述 传媒学院2014新闻与传播 李扬 2014308004 在2014年2月21日的第九届中国传媒年会上,INNOV ATION 创新媒体咨询集团发布了<2013世界报业创新报告>.该报告是为世界报业和新闻出版协会撰写的年度调查报告,报告中盘点了 2012~2013年度世界 ...

  • 政风行风自查自评阶段工作小结
  • 受局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领导小组的委托,下面,我对政风行风自查自评阶段的工作进行小结。上周,局机关各处室、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向省直行评团汇报了有关情况。总的来看,我省新闻出版系统政风行风评议工作扎实,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精心组织,确保自查自评工作顺利进行 各单位非常重视自查自评工作,把自查自评工 ...

  •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性质 理念 目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通用) (一)指导思想 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向大众的.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基础教育.社会的发展对我国高中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必须顺应时代的需要,调整课程目标和学习内容,变革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构建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高中语文课 ...

  • 党性原则: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最大特色和优势
  • 党性原则: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最大特色和优势 2010年12月15日 16:08:46 来源: 光明日报 <新形势下新闻媒体的党性原则研究>成果简介 在新形势下,怎样理解中国媒体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这一党性原则有什么时代特征?在新闻实践中如何把握和体现党性原则?新华社新闻研究所原所长徐人仲 ...

  • 职业精神及其内涵的当代解读_杨军
  • 第17卷第2期 2015第17年卷4月第2期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of Zunyi Normal College V ol.17,No.2Apr.20152015年4月 职业精神及其内涵的当代解读 杨 摘 军 (安徽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安徽合肥230601) 要 ...

  • 信息的发布与交流说课稿
  • 信息的发布与交流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信息的发布与交流>.我将分成7部分来讲述. 一.说教材. <信息的发布与交流>是信息技术必修模块第六章第2第3节课的内容.在第一节课的学习中我根据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将学生以宿舍为单位分成了七到八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