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教学基本要求
专业名称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
专业代码 580401
招生对象
普通高中毕业生/“三校生”(职高、中专、技校毕业生)/高校毕业生。
学制与学历
三年,专科。
就业面向
1. 就业领域:
本专业分两个方向,即汽车装调方向和汽车零部件加工方向。 就业领域为汽车整车和零部件制造企业及汽车研发企业等。 2. 初始工作岗位:
汽车装调、汽车试验、汽车检测、汽车零部件加工等工作岗位。
3. 可升迁的职业岗位:质检员、车身匹配工、班组长、工段长、车间主任。
培养目标及规格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具有汽车装配、调试、试验、制造加工、质量控制、车身匹配、班组管理及生产现场管理等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职业资格证书
汽车装调方向:汽车装调工、装配钳工、机械钳工等中级职业资格证书。 汽车零部件加工方向:加工中心、数控车工、数控铣工等中级职业资格证书。
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
一、对岗位职业能力的分析
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来自于对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从与专业相对应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进行分步分解。
职业能力要求
【汽车装调方向】
二、课程体系的建立
在对职业能力进行了分析和分解之后,建立突出核心能力,强化综合能力的专业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方案
【汽车装调方向】
【汽车零部件加工方向】
三、核心课程的设定
以突出培养专业核心能力为目标,并兼顾职业能力的延伸与扩展,由专业核心课程搭建整个专业的课程体系。
专业核心课程简介
【汽车零部件加工方向】
专业办学基本条件和教学建议
一、专业教学团队 (一)生师比
生师比基本达到《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合格标准。合格标准生师比为≤18:1。并有一定比例的企业兼职教师。
(二)师资结构
兼职教师占10%以上,双师素质教师(具备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证书或企业经历)占70%以上,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15%,具有高级职务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20%,年龄结构合理,满足专业长远发展需要。
(三)师资质量
1. 专任专业教师具备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含本科)。 2. 专任教师具有1年以上企业实践经历。 3. 专任专业教师具有开发专业课程的能力。
4. 兼职教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具有开发课程,指导学生实践的能力。 二、教学设施 (一)校内实训基地
实训设备和实训场地应满足实训教学基本要求(满足40人上课需求,可以按同一学时操控不同设备确定基本数量)
1. 实训场地面积要求: 生均面积5平方米。 2. 实训设备要求: 生均设备价值≥4000元。 3. 基本设备配置如下。
【汽车装调方向】
【汽车零部件加工方向】
(二)校外实训基地
至少拥有一个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汽车制造企业作为校外实训基地,企业具有能够满足学生实习(实训)要求的条件,满足学生实习需要。
(三)多媒体与网络教学条件
专业课程具有多媒体教学条件,专业核心课程开设网络教学。 三、教材及图书、数字化(网络)资料等学习资源 (一)教材
公开出版的高职高专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类教材、校内自编教材及讲义。 (二)图书资料
1. 汽车制造企业工艺文件与生产管理文件; 2. 汽车生产企业内训教材; 3. 汽车制造与装配相关视频资料; 4. 汽车制造与装配多媒体教学软件
5.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类教材、图书、杂志; 6. 汽车门户网站汽车技术专栏; 7. 汽车工业信息网。
四、教学方法、手段与教学组织形式建议
突出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结合专业和课程的特点,采用适合于课程内容、能够有效达成教学目的、让学生参与其中的教学方法。
【汽车装调方向】
【汽车零部件加工方向】
五、教学评价、考核建议
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建议采用过程考核。
六、教学管理
根据各校教学管理模式选用适合教学管理方法。
继续专业学习深造建议
本专业毕业后可参加自考或以专升本的形式就读车辆工程、机械制造等专业。
11
高等职业教育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教学基本要求
专业名称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
专业代码 580401
招生对象
普通高中毕业生/“三校生”(职高、中专、技校毕业生)/高校毕业生。
学制与学历
三年,专科。
就业面向
1. 就业领域:
本专业分两个方向,即汽车装调方向和汽车零部件加工方向。 就业领域为汽车整车和零部件制造企业及汽车研发企业等。 2. 初始工作岗位:
汽车装调、汽车试验、汽车检测、汽车零部件加工等工作岗位。
3. 可升迁的职业岗位:质检员、车身匹配工、班组长、工段长、车间主任。
培养目标及规格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具有汽车装配、调试、试验、制造加工、质量控制、车身匹配、班组管理及生产现场管理等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职业资格证书
汽车装调方向:汽车装调工、装配钳工、机械钳工等中级职业资格证书。 汽车零部件加工方向:加工中心、数控车工、数控铣工等中级职业资格证书。
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
一、对岗位职业能力的分析
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来自于对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从与专业相对应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进行分步分解。
职业能力要求
【汽车装调方向】
二、课程体系的建立
在对职业能力进行了分析和分解之后,建立突出核心能力,强化综合能力的专业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方案
【汽车装调方向】
【汽车零部件加工方向】
三、核心课程的设定
以突出培养专业核心能力为目标,并兼顾职业能力的延伸与扩展,由专业核心课程搭建整个专业的课程体系。
专业核心课程简介
【汽车零部件加工方向】
专业办学基本条件和教学建议
一、专业教学团队 (一)生师比
生师比基本达到《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合格标准。合格标准生师比为≤18:1。并有一定比例的企业兼职教师。
(二)师资结构
兼职教师占10%以上,双师素质教师(具备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证书或企业经历)占70%以上,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15%,具有高级职务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20%,年龄结构合理,满足专业长远发展需要。
(三)师资质量
1. 专任专业教师具备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含本科)。 2. 专任教师具有1年以上企业实践经历。 3. 专任专业教师具有开发专业课程的能力。
4. 兼职教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具有开发课程,指导学生实践的能力。 二、教学设施 (一)校内实训基地
实训设备和实训场地应满足实训教学基本要求(满足40人上课需求,可以按同一学时操控不同设备确定基本数量)
1. 实训场地面积要求: 生均面积5平方米。 2. 实训设备要求: 生均设备价值≥4000元。 3. 基本设备配置如下。
【汽车装调方向】
【汽车零部件加工方向】
(二)校外实训基地
至少拥有一个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汽车制造企业作为校外实训基地,企业具有能够满足学生实习(实训)要求的条件,满足学生实习需要。
(三)多媒体与网络教学条件
专业课程具有多媒体教学条件,专业核心课程开设网络教学。 三、教材及图书、数字化(网络)资料等学习资源 (一)教材
公开出版的高职高专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类教材、校内自编教材及讲义。 (二)图书资料
1. 汽车制造企业工艺文件与生产管理文件; 2. 汽车生产企业内训教材; 3. 汽车制造与装配相关视频资料; 4. 汽车制造与装配多媒体教学软件
5.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类教材、图书、杂志; 6. 汽车门户网站汽车技术专栏; 7. 汽车工业信息网。
四、教学方法、手段与教学组织形式建议
突出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结合专业和课程的特点,采用适合于课程内容、能够有效达成教学目的、让学生参与其中的教学方法。
【汽车装调方向】
【汽车零部件加工方向】
五、教学评价、考核建议
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建议采用过程考核。
六、教学管理
根据各校教学管理模式选用适合教学管理方法。
继续专业学习深造建议
本专业毕业后可参加自考或以专升本的形式就读车辆工程、机械制造等专业。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