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成说,《北京爱情故事》(以下简称《北爱》)是献给时间的。
当时间静止在那最后一秒时,青春站在高高的看台上,俯视着我们每一个即将老去、正在老去、已经老去的孩子们。它就是以那种高姿态残忍地、冰冷地将血淋淋的现实和成长剥离我们的面前。
你知道,我们无处可逃。
时光的流逝与青春的逝去是无可必免的,在时间面前,人人平等。只不过,让人不得不感慨的是,为什么成长的代价是如此之大?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大染缸里,无论是想要保持一份纯真,或是狠狠心地磨掉身上的棱角而随波逐流,都将要付出不可想象的巨大代价。 《北爱》中的每一个角色,都不是完美的神,每个人都是活生生的个体,那么那么地贴近如今这个社会人们的生存状态。当然,所有的影视作品无疑都是经过艺术加工的,为了增加可看性会刻意地制造出一些人物的冲突和剧情的转折。可艺术也往往是来源于生活的,那一群年轻人对待理想、亲情、友情、爱情的态度正恰恰反映了我们八零后的成长经历。他们,是八零后里经加艺术加工过的典型。
剧中的所有人物里,其实,我是最欣赏林夏的。从她的身上,我看到了一种曾经出现在我以及我身边朋友们身上的品质。可以用“孤勇”来形容。对,就是孤勇——孤独地勇敢着。怎么说呢?你可以说她很傻很天真!那么执着而勇敢地幻想着与程峰的爱情,也那么毅然绝然地真心放手祝福沈冰与程峰。只是,我没有想到的是,在剧终时,她仍旧没能逃脱《北爱》中那悲情的故事基调。与其说她对大药瓶子的爱远远不够拿来对抗世俗的眼光和惯有的道德标准,不如说她再一次孤勇了一把,只是这一次的勇敢是向内的。她勇敢地抛弃了可以随时随地为她疗伤治病的大药瓶子,把这个药瓶子还给了他的家庭。
曾经不只一次地提过这样一句话,无论是怎样的感情,只要是真的,那它便是可以被存在的。所以,我从来不认为道德可以约束所有的情感,那不过是人性解放的一种表现。可现实也不只一次地向我证明,我的观点只能存在于理想主义的乌托邦里。
另一个我喜欢的角色是吴狄。在这个现实社会里,男人若是至始至终都保持着一份纯洁的赤子之心,永远坚持着自己的坚持,那需要多大的勇气?无论是在对待爱情、友情或是亲情,他都坚守着他自己心中的原则。他自己也曾说,他并不觉得他曾经所受过的教育过时了。你可以说他食古不化,可以说他活在自己一手构建的理想主义国度里,但我们却不得不承认,他身上所具备的品质正是这个浮躁而物质的社会里所缺少的。
他,是一个有信仰的人!
听过很多人说,中国已经进入一个缺乏信仰的阶段,唯一的信仰就是金钱。是的,一点儿也没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被赤裸裸地用金钱明码标价,如同石小猛将沈冰卖给了程峰的父亲一样。看到那一集的时候,我只打心底生出一股悲凉的情绪。作为同样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我甚至不能理解他的做法。我只能理解为,他的内心从很早很早以前就已经扭曲了,不过是前十集的他埋藏得很深,深到我几乎以为他是个纯良的孩子。
这个世上,什么都可以选择。唯独出身与父母无法选择,但这不能当作他出卖爱情的理由。要知道,绝对的公平并不存在,不是每一次付出都能得到回报,在社会的不公面前,我们能做的确实只有那么可数的三两条路可选,要么放弃,要么变通,要么坚持。石小猛选择了变通,选择了出卖爱情来换取站得更高的机会。也因为他的出卖,成全了程峰与沈冰的缘份。其实,他可以选择坚持,也可以选择放弃。可是,他仍然选择了出卖,且把这种行为归咎为别人的错误!当他选择的时候就应当明白,一切都将无法挽回。熊掌与鱼不可兼得,这是千百年来亘古不变的真理。
程峰的性格实际上并无太多可圈可点的地方,放浪形骸、阅女无数的纨绔子弟,身后总是有个不健全的家庭。一旦遇上命定的真命天女,便一头栽了进去。他对沈冰的一见钟情我表示理解,但无法认同他在球馆里对石小猛的坦白与要求。虽然,感情确实是无法自控的,
可是,友情与爱情里,我始终是个永远站在友情一边的那种人。
剧中沈冰这个角色,大概寄托了编剧对女性所有美好的臆想。有娇好的外表,朴实无华的本质,善良且富有爱心。我相信,后来她确实爱上了程峰。可我没想到,连她也逃不过编剧后妈悲剧的安排。
物质的杨紫曦,在失去了那么多后终于明白,物质上给她的安全感其实远远抵不上吴狄的一个怀抱。只是不明白,她曾经那般地忍侮负重,到离开安迪时的抛下一切,那她之前所做的一切有何意义呢?大概,现实中的杨紫曦是不会这样选择的。
身边的男性朋友很喜欢小伍,成熟、优雅、理性,在现代职场里,也只有这样的女性才会脱颖而出。她的两句台词让我记忆深刻,“好女人下厨房,坏女人走四方”,“生活以快乐为基准,爱情以互惠为原则”。前一句,对我来说是颇有感触的,后一句也无可厚非。至于有多少现实中的人秉着这样的准则活着,我说不准。存在的,便是合理的。
还有两个不得不提的人物,一个是吴魏,一个是邵华阳。可以说,这两个角色是《北爱》中刻画的成功人物的典范。他们都是通过自身的努力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今天的。成功,为他们带来了无数物质上的财富,也为他们带来了名望和地位。那快乐呢?幸福呢?甚至当初拼了一切往上爬的动力都慢慢地消失殆尽了。所以,吴魏成了一个几乎有些变态的工作狂人;所以,邵华阳喜欢上了嘀嗒嘀,爱上了林夏。
物质的富足并不代表精神的满足,相反,物质越丰盛,精神越荒芜。
《北爱》这部剧的成功还在于他的音乐,片头片尾都采用了汪峰的歌曲。汪峰的歌一直都有着淡淡的忧伤,有着对社会的批判和人性的探讨。《北京,北京》贴切了整部剧的大背景,而《再见,青春》却道出了这部剧想要告诉我们的根本,那就是青春总有那么一天会离我们而去,而且,它会用它想要的我们无法拒绝的方式向我们告别,成长的疼痛便像是灵与肉的生生剥离。两首插曲《爱情爱情》与《嘀嗒嘀》也是两首小清新小哀伤的歌曲,淡淡的忧愁,像丁香花一般盛开着。
通常,人们都喜欢皆大欢喜的结局。
陈思成说,《北京爱情故事》(以下简称《北爱》)是献给时间的。
当时间静止在那最后一秒时,青春站在高高的看台上,俯视着我们每一个即将老去、正在老去、已经老去的孩子们。它就是以那种高姿态残忍地、冰冷地将血淋淋的现实和成长剥离我们的面前。
你知道,我们无处可逃。
时光的流逝与青春的逝去是无可必免的,在时间面前,人人平等。只不过,让人不得不感慨的是,为什么成长的代价是如此之大?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大染缸里,无论是想要保持一份纯真,或是狠狠心地磨掉身上的棱角而随波逐流,都将要付出不可想象的巨大代价。 《北爱》中的每一个角色,都不是完美的神,每个人都是活生生的个体,那么那么地贴近如今这个社会人们的生存状态。当然,所有的影视作品无疑都是经过艺术加工的,为了增加可看性会刻意地制造出一些人物的冲突和剧情的转折。可艺术也往往是来源于生活的,那一群年轻人对待理想、亲情、友情、爱情的态度正恰恰反映了我们八零后的成长经历。他们,是八零后里经加艺术加工过的典型。
剧中的所有人物里,其实,我是最欣赏林夏的。从她的身上,我看到了一种曾经出现在我以及我身边朋友们身上的品质。可以用“孤勇”来形容。对,就是孤勇——孤独地勇敢着。怎么说呢?你可以说她很傻很天真!那么执着而勇敢地幻想着与程峰的爱情,也那么毅然绝然地真心放手祝福沈冰与程峰。只是,我没有想到的是,在剧终时,她仍旧没能逃脱《北爱》中那悲情的故事基调。与其说她对大药瓶子的爱远远不够拿来对抗世俗的眼光和惯有的道德标准,不如说她再一次孤勇了一把,只是这一次的勇敢是向内的。她勇敢地抛弃了可以随时随地为她疗伤治病的大药瓶子,把这个药瓶子还给了他的家庭。
曾经不只一次地提过这样一句话,无论是怎样的感情,只要是真的,那它便是可以被存在的。所以,我从来不认为道德可以约束所有的情感,那不过是人性解放的一种表现。可现实也不只一次地向我证明,我的观点只能存在于理想主义的乌托邦里。
另一个我喜欢的角色是吴狄。在这个现实社会里,男人若是至始至终都保持着一份纯洁的赤子之心,永远坚持着自己的坚持,那需要多大的勇气?无论是在对待爱情、友情或是亲情,他都坚守着他自己心中的原则。他自己也曾说,他并不觉得他曾经所受过的教育过时了。你可以说他食古不化,可以说他活在自己一手构建的理想主义国度里,但我们却不得不承认,他身上所具备的品质正是这个浮躁而物质的社会里所缺少的。
他,是一个有信仰的人!
听过很多人说,中国已经进入一个缺乏信仰的阶段,唯一的信仰就是金钱。是的,一点儿也没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被赤裸裸地用金钱明码标价,如同石小猛将沈冰卖给了程峰的父亲一样。看到那一集的时候,我只打心底生出一股悲凉的情绪。作为同样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我甚至不能理解他的做法。我只能理解为,他的内心从很早很早以前就已经扭曲了,不过是前十集的他埋藏得很深,深到我几乎以为他是个纯良的孩子。
这个世上,什么都可以选择。唯独出身与父母无法选择,但这不能当作他出卖爱情的理由。要知道,绝对的公平并不存在,不是每一次付出都能得到回报,在社会的不公面前,我们能做的确实只有那么可数的三两条路可选,要么放弃,要么变通,要么坚持。石小猛选择了变通,选择了出卖爱情来换取站得更高的机会。也因为他的出卖,成全了程峰与沈冰的缘份。其实,他可以选择坚持,也可以选择放弃。可是,他仍然选择了出卖,且把这种行为归咎为别人的错误!当他选择的时候就应当明白,一切都将无法挽回。熊掌与鱼不可兼得,这是千百年来亘古不变的真理。
程峰的性格实际上并无太多可圈可点的地方,放浪形骸、阅女无数的纨绔子弟,身后总是有个不健全的家庭。一旦遇上命定的真命天女,便一头栽了进去。他对沈冰的一见钟情我表示理解,但无法认同他在球馆里对石小猛的坦白与要求。虽然,感情确实是无法自控的,
可是,友情与爱情里,我始终是个永远站在友情一边的那种人。
剧中沈冰这个角色,大概寄托了编剧对女性所有美好的臆想。有娇好的外表,朴实无华的本质,善良且富有爱心。我相信,后来她确实爱上了程峰。可我没想到,连她也逃不过编剧后妈悲剧的安排。
物质的杨紫曦,在失去了那么多后终于明白,物质上给她的安全感其实远远抵不上吴狄的一个怀抱。只是不明白,她曾经那般地忍侮负重,到离开安迪时的抛下一切,那她之前所做的一切有何意义呢?大概,现实中的杨紫曦是不会这样选择的。
身边的男性朋友很喜欢小伍,成熟、优雅、理性,在现代职场里,也只有这样的女性才会脱颖而出。她的两句台词让我记忆深刻,“好女人下厨房,坏女人走四方”,“生活以快乐为基准,爱情以互惠为原则”。前一句,对我来说是颇有感触的,后一句也无可厚非。至于有多少现实中的人秉着这样的准则活着,我说不准。存在的,便是合理的。
还有两个不得不提的人物,一个是吴魏,一个是邵华阳。可以说,这两个角色是《北爱》中刻画的成功人物的典范。他们都是通过自身的努力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今天的。成功,为他们带来了无数物质上的财富,也为他们带来了名望和地位。那快乐呢?幸福呢?甚至当初拼了一切往上爬的动力都慢慢地消失殆尽了。所以,吴魏成了一个几乎有些变态的工作狂人;所以,邵华阳喜欢上了嘀嗒嘀,爱上了林夏。
物质的富足并不代表精神的满足,相反,物质越丰盛,精神越荒芜。
《北爱》这部剧的成功还在于他的音乐,片头片尾都采用了汪峰的歌曲。汪峰的歌一直都有着淡淡的忧伤,有着对社会的批判和人性的探讨。《北京,北京》贴切了整部剧的大背景,而《再见,青春》却道出了这部剧想要告诉我们的根本,那就是青春总有那么一天会离我们而去,而且,它会用它想要的我们无法拒绝的方式向我们告别,成长的疼痛便像是灵与肉的生生剥离。两首插曲《爱情爱情》与《嘀嗒嘀》也是两首小清新小哀伤的歌曲,淡淡的忧愁,像丁香花一般盛开着。
通常,人们都喜欢皆大欢喜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