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农业之英国模式丨旅游共生的农业形态

2015-07-24海外休闲农业上农论坛上农论坛

Shangnong888“上农论坛”致力于三农政策、技术、信息传播,品牌推广、新型农产品市场(含电商)服务体系、涉农文化交流、生态旅游公益服务。邀您查农情、观国运、聊民生,业界独家视角就在“上农论坛”。

“世界大同的理想生活,就是住在英国的乡村? ”林语堂的一句笑谈,引发了无数旅者对英国乡村生活的憧憬与向往,而在简·奥斯汀和勃朗特姐妹的笔触之下,乡村生活更是如同一幅迤逦的水彩画般,朦胧中凝聚着不可触及的无限风光与细腻情感。

英国是世界上发展农业旅游的先驱国家。一方面,高度发达的城市化为农业旅游提供了庞大的目标市场。作为世界上工业化起步最早的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英国的城市人口就占全国人口的80%以上。

城市人口因长久远离自然,而产生了走进乡村、亲近自然、舒缓心理压力、参与户外活动的共性心理需求,尤其是城里的孩子们由于对农村、农业陌生得很,更渴望体验田园生活; 另一方面,经济快速持续增长,也催生了农业旅游。人们的可自由支配收入大幅增加,闲暇时间增多,私人汽车拥有量增多,消费需求层次提高等诸多因素,使得英国农业旅游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起来。

1992年,英国有农场景点186个、葡萄园81个、乡村公园209个,占英国人造景点的十分之一。目前,全英近四分之一的农场直接开展农业旅游。农业旅游的经营者绝大部分为农场主。每个农场景点都为游客提供参与乡村生产生活、体验农场景色氛围的机会。农场内一般设有一个农业展览馆并配以导游和解说词介绍农业工作情况,备有农场特有的手工艺品,提供餐饮、住宿服务。多数景点有儿童娱乐项目。

虽然农业旅游的收入可能要大于农业生产的收入,但农业生产主体地位并没有被削弱,农业旅游始终是农场经营多样化的一个方面。从农场的经营规模、经营效益以及市场需求特点出发,各景点都坚持小型化经营的取向及私营化的管理方式。由于农业旅游者90%以上是本地区居民,所以各景点普遍运用本土化的市场战略,扩大市场,以实现利润最大化。最为重要的是,英国的农业旅游与文化旅游紧密结合起来,使游人在领略风景如画的田园风光中体味几千年历史积淀下来的民族文化。

英国的农场还通过旅游开发来保护农场环境及农村生态环境。截至2009年,英国大约有

2.5万名农场主参加了以保护农村风景为主的农业环境计划,种植了总长4万公里的灌木篱笆墙,他们还管理着23万个农用水塘,大大丰富了农业旅游资源。

1、游人亲自参与农业活动

英国不少农场主将农业生产活动展现给旅游者,展示剪羊毛和驯牧羊犬等,并允许参与,甚至有城市居民到乡村租种耕地。旅游者前往英国乡村进行动物家禽喂养、果实采摘、秋季收割、捕鱼生产等和体验英国乡村的田园风光和风土人情。

2、娱乐休闲活动种类众多

英国各个乡村根据自身资源特色,因地制宜,举办各种乡村集市或游艺会等休闲活动。很多乡村集市举办各类竞赛和演示,如最圆的番茄、最绿的黄瓜和大小尺寸最均衡的青椒等,也有适合小孩玩乐的游乐设施。北部乡村的娱乐休闲活动往往和山地运动结合,如举办爬山坡比赛等。

3、旅游住宿饮食非常便利

英国B&B小旅馆随处可见,特别是在乡村,另外饭店或客房旅馆也较多。B&B小旅馆是由当地人自己经营的,已成为英国的一大特色。莎士比亚小屋就是白金汉郡乡村知名的B&B小旅馆。B&B小旅馆便捷且收费相对低廉,还提供第二天的早餐,虽无英国传统早餐必不可少的咸肉和熏鱼,但有牛奶、面包、黄油和果汁等。

4、乡村旅游商品颇具特色

英国乡村经常借助乡村展会等推出一些颇具特色的商品以满足游客的消费需求。这些商品有农场自产的农产品和农副产品等特产,也有手工编织的手工艺品和纪念品。多数游客偏好直接购买乡村现场加工的,旅游商品的销售收入是英国乡村旅游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1、经营规模普遍较小

各景点经营面积大小有差异,20-200英亩(1英亩≈0.4046hm2)不等,但游客活动空间不大;每个景点雇佣员工很少,一般少于10名,全日长期工2-4名;除了一些文物、古迹和博物馆外,其他旅游景点投资不多,约5万英镑;接待游人3000到7万人之间,年接待游客人数普遍少于5万;年收入一般不超过22万英镑。英国乡村旅游策划能够提供选择的旅游项目和主题很多,即使规模小,也可消化众多的市场需求。

2、经营的主体私营化

以农场为主题的乡村旅游是在私营农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农场主在从事农业生产时开展多种旅游经营。通过制订各种旅游计划,推动当地人普遍参与乡村旅游,如SPARC 农村旅游业计划。农场主为方便游客对农业生产进行的调整并未削弱农业生产的主体地位。

3、经营目标市场本土化

游客对乡村旅游景点的选择性不强,只要有相应的人文风情就可满足休闲放松的需要,故无需跨区旅游。英国乡村旅游者绝大多数都是本地区2-3小时车程之内的城市居民,外地游客较少,外国人更少。游客中又以家庭和学生游客为主,以家庭为组织形式的游客约占40%。英国的乡村旅游目标市场明确,本土化运营。

1、田园牌

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英国选定“农家乐”作为开幕式的主旋律,营造的田园风彰显了英国的本质,也是英国的灵魂———乡村文化。时间在流逝,英国却执着地守护着这几乎失去了才显得更加珍贵的乡村情节。英国大城市只是上流社会的临时聚集地或定期会晤所,在英国人的脑海深处,他们的灵魂在乡村,自己并不适合所居住的城市,而属于并不居住的乡村。除了一些重要的大都市和工业中心外,整个英国始终保持着一派田园景象。英国目前成为欧洲唯一一个人口从城市到农村“逆向流动”的国家,每年下乡的人数远高于进城的人数。

进入21世纪以来,迁入英格兰乡村地区的人数比从乡村迁出的多出35.2万,且五成迁入乡村者在25-44岁。人们对田园生活的极度渴望促使英国乡村旅游大打田园牌。

2、复古牌

英国妥善保留的城堡式建筑、传统的民居和遗址等为英国的乡村旅游增色不少。中世纪的古堡、古镇、神殿遗迹、密涅瓦神像、许愿池和各种礼器文物为英国的乡村旅游贴上了复古风的标签。

3、生态牌

随着农业发展目标的不同,英国现代农业技术内涵不断变化。在1975年的国际生物农业会议上,英国就肯定了有机农业生产的优势,广泛地接受和发展有机农业。后来认识到现代农业除了有机作物,还需要开发新型生态农业,创新提高土地和水资源利用率的农业技术。2003年现代农业被定性为发展生态农业,要实现农业及英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英国把现代农业发展同乡村旅游开发相结合来保护农场环境及农村生态环境。英国的乡村旅游追求生态上和经济上的良性循环,协调农业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协同推进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

1、政府机构政策体系比较完善

英国的政府机构从发展战略层面对乡村旅游进行政策扶持,制定法律法规,不断完善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制定相应的评价、监督、检查和评估标准,以促进英国生态农业的开展和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0世纪90年代英国针对农村环境不断恶化等一系列突出问题,成立了环境、食品和农村事务部。其他重要的地方环保管理机构还有英格兰及威尔士环境署、苏格兰环境保护署和北爱尔兰环境和遗产服务局。根据不同的环境问题和监管对象制定和执行相应的管理政策,对包括农业、乡村等涉及的土地、水、空气和土壤环境问题进行管理。政府机构在政策体系上对非政府机构进行调控和管理,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居民的环境生态意识。

2、非政府社会机构发展很成熟

英国政府十分注重加强乡村旅游行业自律和服务水平的提高,积极促进乡村旅游行业协会的发展。英国乡村旅游的供给模式可以归结为“乡村旅游经营者+旅游行业协会+政府”,旅游行业协会在英国乡村旅游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如英国地区旅游委员会及当地的培训与企业委员会给予农场主建议,指导他们如何发展和管理旅游业。

2015-07-24海外休闲农业上农论坛上农论坛

Shangnong888“上农论坛”致力于三农政策、技术、信息传播,品牌推广、新型农产品市场(含电商)服务体系、涉农文化交流、生态旅游公益服务。邀您查农情、观国运、聊民生,业界独家视角就在“上农论坛”。

“世界大同的理想生活,就是住在英国的乡村? ”林语堂的一句笑谈,引发了无数旅者对英国乡村生活的憧憬与向往,而在简·奥斯汀和勃朗特姐妹的笔触之下,乡村生活更是如同一幅迤逦的水彩画般,朦胧中凝聚着不可触及的无限风光与细腻情感。

英国是世界上发展农业旅游的先驱国家。一方面,高度发达的城市化为农业旅游提供了庞大的目标市场。作为世界上工业化起步最早的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英国的城市人口就占全国人口的80%以上。

城市人口因长久远离自然,而产生了走进乡村、亲近自然、舒缓心理压力、参与户外活动的共性心理需求,尤其是城里的孩子们由于对农村、农业陌生得很,更渴望体验田园生活; 另一方面,经济快速持续增长,也催生了农业旅游。人们的可自由支配收入大幅增加,闲暇时间增多,私人汽车拥有量增多,消费需求层次提高等诸多因素,使得英国农业旅游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起来。

1992年,英国有农场景点186个、葡萄园81个、乡村公园209个,占英国人造景点的十分之一。目前,全英近四分之一的农场直接开展农业旅游。农业旅游的经营者绝大部分为农场主。每个农场景点都为游客提供参与乡村生产生活、体验农场景色氛围的机会。农场内一般设有一个农业展览馆并配以导游和解说词介绍农业工作情况,备有农场特有的手工艺品,提供餐饮、住宿服务。多数景点有儿童娱乐项目。

虽然农业旅游的收入可能要大于农业生产的收入,但农业生产主体地位并没有被削弱,农业旅游始终是农场经营多样化的一个方面。从农场的经营规模、经营效益以及市场需求特点出发,各景点都坚持小型化经营的取向及私营化的管理方式。由于农业旅游者90%以上是本地区居民,所以各景点普遍运用本土化的市场战略,扩大市场,以实现利润最大化。最为重要的是,英国的农业旅游与文化旅游紧密结合起来,使游人在领略风景如画的田园风光中体味几千年历史积淀下来的民族文化。

英国的农场还通过旅游开发来保护农场环境及农村生态环境。截至2009年,英国大约有

2.5万名农场主参加了以保护农村风景为主的农业环境计划,种植了总长4万公里的灌木篱笆墙,他们还管理着23万个农用水塘,大大丰富了农业旅游资源。

1、游人亲自参与农业活动

英国不少农场主将农业生产活动展现给旅游者,展示剪羊毛和驯牧羊犬等,并允许参与,甚至有城市居民到乡村租种耕地。旅游者前往英国乡村进行动物家禽喂养、果实采摘、秋季收割、捕鱼生产等和体验英国乡村的田园风光和风土人情。

2、娱乐休闲活动种类众多

英国各个乡村根据自身资源特色,因地制宜,举办各种乡村集市或游艺会等休闲活动。很多乡村集市举办各类竞赛和演示,如最圆的番茄、最绿的黄瓜和大小尺寸最均衡的青椒等,也有适合小孩玩乐的游乐设施。北部乡村的娱乐休闲活动往往和山地运动结合,如举办爬山坡比赛等。

3、旅游住宿饮食非常便利

英国B&B小旅馆随处可见,特别是在乡村,另外饭店或客房旅馆也较多。B&B小旅馆是由当地人自己经营的,已成为英国的一大特色。莎士比亚小屋就是白金汉郡乡村知名的B&B小旅馆。B&B小旅馆便捷且收费相对低廉,还提供第二天的早餐,虽无英国传统早餐必不可少的咸肉和熏鱼,但有牛奶、面包、黄油和果汁等。

4、乡村旅游商品颇具特色

英国乡村经常借助乡村展会等推出一些颇具特色的商品以满足游客的消费需求。这些商品有农场自产的农产品和农副产品等特产,也有手工编织的手工艺品和纪念品。多数游客偏好直接购买乡村现场加工的,旅游商品的销售收入是英国乡村旅游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1、经营规模普遍较小

各景点经营面积大小有差异,20-200英亩(1英亩≈0.4046hm2)不等,但游客活动空间不大;每个景点雇佣员工很少,一般少于10名,全日长期工2-4名;除了一些文物、古迹和博物馆外,其他旅游景点投资不多,约5万英镑;接待游人3000到7万人之间,年接待游客人数普遍少于5万;年收入一般不超过22万英镑。英国乡村旅游策划能够提供选择的旅游项目和主题很多,即使规模小,也可消化众多的市场需求。

2、经营的主体私营化

以农场为主题的乡村旅游是在私营农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农场主在从事农业生产时开展多种旅游经营。通过制订各种旅游计划,推动当地人普遍参与乡村旅游,如SPARC 农村旅游业计划。农场主为方便游客对农业生产进行的调整并未削弱农业生产的主体地位。

3、经营目标市场本土化

游客对乡村旅游景点的选择性不强,只要有相应的人文风情就可满足休闲放松的需要,故无需跨区旅游。英国乡村旅游者绝大多数都是本地区2-3小时车程之内的城市居民,外地游客较少,外国人更少。游客中又以家庭和学生游客为主,以家庭为组织形式的游客约占40%。英国的乡村旅游目标市场明确,本土化运营。

1、田园牌

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英国选定“农家乐”作为开幕式的主旋律,营造的田园风彰显了英国的本质,也是英国的灵魂———乡村文化。时间在流逝,英国却执着地守护着这几乎失去了才显得更加珍贵的乡村情节。英国大城市只是上流社会的临时聚集地或定期会晤所,在英国人的脑海深处,他们的灵魂在乡村,自己并不适合所居住的城市,而属于并不居住的乡村。除了一些重要的大都市和工业中心外,整个英国始终保持着一派田园景象。英国目前成为欧洲唯一一个人口从城市到农村“逆向流动”的国家,每年下乡的人数远高于进城的人数。

进入21世纪以来,迁入英格兰乡村地区的人数比从乡村迁出的多出35.2万,且五成迁入乡村者在25-44岁。人们对田园生活的极度渴望促使英国乡村旅游大打田园牌。

2、复古牌

英国妥善保留的城堡式建筑、传统的民居和遗址等为英国的乡村旅游增色不少。中世纪的古堡、古镇、神殿遗迹、密涅瓦神像、许愿池和各种礼器文物为英国的乡村旅游贴上了复古风的标签。

3、生态牌

随着农业发展目标的不同,英国现代农业技术内涵不断变化。在1975年的国际生物农业会议上,英国就肯定了有机农业生产的优势,广泛地接受和发展有机农业。后来认识到现代农业除了有机作物,还需要开发新型生态农业,创新提高土地和水资源利用率的农业技术。2003年现代农业被定性为发展生态农业,要实现农业及英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英国把现代农业发展同乡村旅游开发相结合来保护农场环境及农村生态环境。英国的乡村旅游追求生态上和经济上的良性循环,协调农业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协同推进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

1、政府机构政策体系比较完善

英国的政府机构从发展战略层面对乡村旅游进行政策扶持,制定法律法规,不断完善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制定相应的评价、监督、检查和评估标准,以促进英国生态农业的开展和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0世纪90年代英国针对农村环境不断恶化等一系列突出问题,成立了环境、食品和农村事务部。其他重要的地方环保管理机构还有英格兰及威尔士环境署、苏格兰环境保护署和北爱尔兰环境和遗产服务局。根据不同的环境问题和监管对象制定和执行相应的管理政策,对包括农业、乡村等涉及的土地、水、空气和土壤环境问题进行管理。政府机构在政策体系上对非政府机构进行调控和管理,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居民的环境生态意识。

2、非政府社会机构发展很成熟

英国政府十分注重加强乡村旅游行业自律和服务水平的提高,积极促进乡村旅游行业协会的发展。英国乡村旅游的供给模式可以归结为“乡村旅游经营者+旅游行业协会+政府”,旅游行业协会在英国乡村旅游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如英国地区旅游委员会及当地的培训与企业委员会给予农场主建议,指导他们如何发展和管理旅游业。


相关内容

  • 2011-2012年中国创意农业美学经济发展报告
  • [提 要] 创意农业是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为目标,构建农村创意生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创意农业以知识产权为先导,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以农业企业为主体,以创意生产为核心,以美学经济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指引,以科技创新为手段,以质量效益为动力,以农产品附加值为目标,以持续利用为目的,以农业企业为主体,指导 ...

  • 乡村型创意旅游综合体(2012-08-09 15:55:27)
  • 乡村型创意旅游综合体是依托乡村景观风貌.民风民情,以实现农业三产化.农业旅游化为导向对乡村土地进行土地集约化.景观化.生态化.科技化的开发利用,是一种主题化.规模化.复合能.现代化.开放性的乡村聚合空间.从而实现以旅兴农,以农促旅,以景观的概念建设农村,以旅游的理念经营农业,以人才的观念培育农民的可 ...

  • 从市民农园到蓝莓采摘节--
  • --我市如何发展创意农业的思考 本报记者白铁滨 创意农业,被誉为"泥土里的创新产业". 伊春有没有创意农业?发展创意农业的路径在哪? 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去观察,我们欣喜地发现了我市创意农业的端倪. 桃山林业局依托地域和资源优势,去年创立了占地面积近500亩的"桃山庄市民 ...

  • 人文地理学复习资料
  • 第一节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特性 一 .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 1.当代地理学:研究地球表层地理环境的结构.分布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以及人地关系的科学 2.人文地理学定义:是研究地球表层人类活动或人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所形成的现象分布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3.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和 ...

  • 现代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探析及经典案例
  • 现代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探析及经典案例 通过研究分析,我们将现代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分为以下几类: (一)直接利用型开发 1.概述 直接利用型开发,是直接把现实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成旅游产品,并保持其原貌,或者是现代文化资源直接作为文化旅游对象的旅游开发模式. 2.典型案例 法国斯特拉斯堡 法国著 ...

  • 文化创意产业概论大纲
  • 本课程的基本内容 (一)文化与文化产业(3学时)名词解释 1.文化产业的内涵与外延 2.文化产业的基本特征 3.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 (二)文化产业理论解读(6学时)名词解释 1.法兰克福学派 2.英国文化研究学派 3.美国文化产业理论 4.中国文化产业理论的兴起 (三)国际文化产业发展现状(6学时) ...

  • 创意产业的知识产权研究
  • 创意产业的知识产权研究 摘 要:从知识产权的视角,对创意产业和知识产权的关系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创意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 关键词:创意产业:知识产权 创意产业是指通过开发个体的创造力.技能和天赋的智能资源,进行知识产权的界定进而生产.传播.运用,以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直接行业及衍生行业.主要类别 ...

  • 旅游+农业:休闲农业十大创意模式
  • 旅游+农业:休闲农业十大创意模式 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提出"十三五"期间农民收入要保持在年均增长6.5%以上.如何实现收入增长目标?两会间,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举行新闻发布会谈到,农业部正与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农民收入增长的支持政策体系,体 ...

  • 文化产业园项目策划书
  • 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建议书 目 录 第一章 总论 ......................................................................... 2 一.项目背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