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名校联盟中考历史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
题目要求。请将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 1.1988年,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曾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文中的“智慧”是指( ) A .“仁”和“德治” B .“兼爱”和“非攻” C .“无为而治” D .实行“法治”
2.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经历了一个由北向南转移的过程,自魏晋开始,至南宋时期最终完成。以下关于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南方战乱相对较少 B .南方为少数民族政权,政治清明 C .北方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D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3.右边是某同学在学习中国历史时整理的大事年表,这组大事集中说明了这一时期( ) A .经济发展重心南移 B .盛世局面下危机四伏 C .抗击外国侵略战绩卓著 D .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
4.张海鹏在《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一书中说:“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晚清时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从一个完全的独立国家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这里所说的“沉沦”始于( ) A. 《南京条约》的签订 B. 《北京条约》的签订 C. 《马关条约》的签订 D. 《辛丑条约》的签订 5.1919年5月1日,上海《大陆报》登载消息称:“关于索还胶州租借之对日外交战争,业已失败。”消息传出,被怒火点燃的中国人民掀起了( )
A. 新文化运动 B. 五四运动 C. 国民革命运动 D. 抗日救亡运动
6.这是一本希望创造奇迹最后却没能发挥应有作用的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地介绍西方的中文著作,书中明确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该书的作者是( ) A. 林则徐 B. 魏源 C. 严复 D. 陈独秀
7.1956年同1952年相比,国营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重由19.1%上升到32.2%,合作社经济由1.5%上升到53.4%,公私合营经济由0.7%上升到7.3%,个体经济由71.8%下降到7.1%,资本主义经济由6.9%下降到接近于0。这表明( )
A. 土地改革已经完成 B. 一五计划成就巨大 C.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 改革开放举世瞩目
8.革命和改革是社会变革的两种基本形式,下列事件中引起了社会性质变化的是( )
①辛亥革命 ②新中国的改革开放 ③大化改新 ④俄国十月革命 A. ②③④ B. 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9.2011年5月21日的新闻报道:位于北非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以东120公里的莱浦提斯古城正面临战火威胁。该古城始建于公元前1世纪,公元5世纪时被沙漠淹没,直到上世纪中后期,古城才逐步重现
天日。根据以上介绍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莱浦提斯古城属于( )
A. 亚历山大帝国遗址 B. 古罗马遗址 C. 波斯帝国遗址 D. 阿拉伯帝国遗址
10.2012年6月16日,在山东海阳亚沙会开幕式上,沙特阿拉伯旗手高举的国旗上写着“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这表明他们信仰的宗教是( )
A .佛教 B .基督教 C .伊斯兰教 D .道教
11.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写道:17 世纪,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
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英国“抢占了先机”和“傲视全球”的史实表现分别是 ( )
A. 通过新航路的开辟,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B.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航海条例》加强了海外贸易 C.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 D. 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了海上霸主和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12.林肯说:“……如果我的名字将载入史册的话,那么重要的就是在于这个法令,我的灵魂都寄托在它里面了。”这个给南北战争赋予了巨大道义价值和力量的“法令”是( ) A .《独立宣言》 B. 《宅地法》 C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D .《人权宣言》 13.斯大林说:“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五十年至一百年。我们应当在十年内跑完这一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到这一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倒。”,为此,苏联( ) A. 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实施新经济政策 C. 实施两个五年经济计划 D. 实行农业集体化 14.如果要在右边所示知识卡片的横线上再加一行字,下列各项最合
适的是( )
A. 日本获得了与美国相等的利益
B. 中国从中得到了最大的利益
C. 美国在亚洲的利益受到了限制
D. 重新调整了战后亚太地区秩序 15.“建设一个国家,不要把自己臵于封闭状态和孤立地位。要重视广泛的国际交往,同什么人都可以打交道,在打交道的过程中趋利避害。”邓小平这一席话( ) A. 符合冷战思维 B. 针对多极化趋势提出 C. 顺应了经济全球化需要 D. 适应了科技革命的形势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题6分,第17题4分,第18题10分,共20分) 16.(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中国──东方病夫也,其麻木不仁久矣,然病根之深,自中日交战后,地球各国始悉其虚实也。”
——1896年梁启超译自英国《伦敦学校岁报》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说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被称为“东方病夫”的原因。(1分)
材料二 美国哈佛大学历史系教授柯伟林(William C.Kirby)曾经说:“中国从1945年开始就已经崭露头角了。在1937年,它就已经站起来说‘够了!’‘我们为了维护主权愿意和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交战!’„„到了1945年,中国至少是一个名义上的大国。”
(2)“到了1945年,中国至少是一个名义上的大国”的依据是什么?(1分)
材料三 拿破仑曾说:中国是一只沉睡的雄狮,它一旦醒来,整个世界都会为之震惊。 (3)雄狮醒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其标志是什么?这对中国的复兴有何意义?(2分)
17.(6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40年来,尤其是33年来,两国人民友好不断加深,互利合作持续扩大,利益交融更加紧密,持续造福于两国人民,也有力促进了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中美关系也曾经历风风雨雨,但总的趋势是在不断前行中。
——2012年2月15日习近平在美国友好团体欢迎午宴上的演讲
材料二 据外交部网站消息,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17日在关于中美元首会晤(注:2013年6月7日至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美国举行会晤)回答记者提问时称,会晤增进了双方相互了解和信任,达成了一系列重要共识,取得了积极成果。特别是,双方同意共同努力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相互尊重、合作共赢,造福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这为中美关系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规划了蓝图。
——中新网
(1)结合材料一说说“40年前”和“33年前”中美之间分别发生了什么大事?为什么会使两国人民友好不断加深?(3分)
(2)材料二体现了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什么倡议?结合材料谈谈中美关系新型大国关系是怎样的关系?你认为如何才能把中美关系不断推向前进?(3分)
18.(10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每运到美洲1个奴隶,就有5个奴隶死在追捕和贩运途中。在长达400年的时间里,从非洲运到美洲的奴隶约为1200万~3000万,而非洲实际损失的人口至少有1亿多,相当于1800年非洲的人口总数。
(1)制造材料一所示灾难的殖民活动称为什么?最先制造灾难的是谁?(2分)
材料二 如右图:1800年和1850年伦敦人口(单位:万人)
材料三 1858年夏天,伦敦非常热,降雨量不大,污水
无法从泰晤士河排走,造成河流味道恶劣到人们经过西敏桥时都要掩住口鼻。伦敦市民再也无法划船取
乐,因为船桨会激起各式各样的恐怖污秽。泰晤士河的恶臭导致旁边国会大楼的议员无法工作。
(2)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别反映了工业革命的什么影响?(4分)
材料四 一战和二战死亡人数和经济损失对照表的对照表
(3)所材料四,说说同一战相比,二战有何特点?(2分)
(4)在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总会面临许多灾难(害),其中很多是人为的,也有许多是自然灾难,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避免或克服这些灾难?(2分)
历史部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
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
1. A 2 . B 3.D 4.A 5 .B 6. B 7. C 8. B 9. B l0. C 11.C 12. C l3.C 14.D 15.C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题4分.第17题6分,第18题10分,共20分} 16.(1)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惨败,签订《马关条约》,中国主权大量丧失。(1分) (2)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洗刷了民族耻辱,提升了国际地位。(1分)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份) 实现了人民的当家作主,实现了民族的完全独立,为民族复兴确立了基本的前提。(1分)
17.(1) 1972年尼克松访华,1979年中美建立起正式外交关系,(2分)使中美关系走上正常化,两国人民的交往日益增多。(1分)
(2)求同存异(1分) 相互尊重、合作共赢(1分) 两国之间应该加强合作、增加互信、发展友好关系等(1分)
18.(1) 三角贸易。葡萄牙人(2分)
(2) 材料二:城市化;(2分)材料三:因为工业化和城市化出现了严重的环境问题。(2分) (3) 伤亡更大;经济损失更严重。(2分) (4) 言之有理即可。(2分)
2014年名校联盟中考历史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
题目要求。请将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 1.1988年,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曾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文中的“智慧”是指( ) A .“仁”和“德治” B .“兼爱”和“非攻” C .“无为而治” D .实行“法治”
2.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经历了一个由北向南转移的过程,自魏晋开始,至南宋时期最终完成。以下关于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南方战乱相对较少 B .南方为少数民族政权,政治清明 C .北方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D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3.右边是某同学在学习中国历史时整理的大事年表,这组大事集中说明了这一时期( ) A .经济发展重心南移 B .盛世局面下危机四伏 C .抗击外国侵略战绩卓著 D .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
4.张海鹏在《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一书中说:“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晚清时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从一个完全的独立国家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这里所说的“沉沦”始于( ) A. 《南京条约》的签订 B. 《北京条约》的签订 C. 《马关条约》的签订 D. 《辛丑条约》的签订 5.1919年5月1日,上海《大陆报》登载消息称:“关于索还胶州租借之对日外交战争,业已失败。”消息传出,被怒火点燃的中国人民掀起了( )
A. 新文化运动 B. 五四运动 C. 国民革命运动 D. 抗日救亡运动
6.这是一本希望创造奇迹最后却没能发挥应有作用的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地介绍西方的中文著作,书中明确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该书的作者是( ) A. 林则徐 B. 魏源 C. 严复 D. 陈独秀
7.1956年同1952年相比,国营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重由19.1%上升到32.2%,合作社经济由1.5%上升到53.4%,公私合营经济由0.7%上升到7.3%,个体经济由71.8%下降到7.1%,资本主义经济由6.9%下降到接近于0。这表明( )
A. 土地改革已经完成 B. 一五计划成就巨大 C.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 改革开放举世瞩目
8.革命和改革是社会变革的两种基本形式,下列事件中引起了社会性质变化的是( )
①辛亥革命 ②新中国的改革开放 ③大化改新 ④俄国十月革命 A. ②③④ B. 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9.2011年5月21日的新闻报道:位于北非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以东120公里的莱浦提斯古城正面临战火威胁。该古城始建于公元前1世纪,公元5世纪时被沙漠淹没,直到上世纪中后期,古城才逐步重现
天日。根据以上介绍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莱浦提斯古城属于( )
A. 亚历山大帝国遗址 B. 古罗马遗址 C. 波斯帝国遗址 D. 阿拉伯帝国遗址
10.2012年6月16日,在山东海阳亚沙会开幕式上,沙特阿拉伯旗手高举的国旗上写着“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这表明他们信仰的宗教是( )
A .佛教 B .基督教 C .伊斯兰教 D .道教
11.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写道:17 世纪,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
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英国“抢占了先机”和“傲视全球”的史实表现分别是 ( )
A. 通过新航路的开辟,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B.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航海条例》加强了海外贸易 C.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 D. 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了海上霸主和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12.林肯说:“……如果我的名字将载入史册的话,那么重要的就是在于这个法令,我的灵魂都寄托在它里面了。”这个给南北战争赋予了巨大道义价值和力量的“法令”是( ) A .《独立宣言》 B. 《宅地法》 C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D .《人权宣言》 13.斯大林说:“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五十年至一百年。我们应当在十年内跑完这一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到这一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倒。”,为此,苏联( ) A. 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实施新经济政策 C. 实施两个五年经济计划 D. 实行农业集体化 14.如果要在右边所示知识卡片的横线上再加一行字,下列各项最合
适的是( )
A. 日本获得了与美国相等的利益
B. 中国从中得到了最大的利益
C. 美国在亚洲的利益受到了限制
D. 重新调整了战后亚太地区秩序 15.“建设一个国家,不要把自己臵于封闭状态和孤立地位。要重视广泛的国际交往,同什么人都可以打交道,在打交道的过程中趋利避害。”邓小平这一席话( ) A. 符合冷战思维 B. 针对多极化趋势提出 C. 顺应了经济全球化需要 D. 适应了科技革命的形势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题6分,第17题4分,第18题10分,共20分) 16.(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中国──东方病夫也,其麻木不仁久矣,然病根之深,自中日交战后,地球各国始悉其虚实也。”
——1896年梁启超译自英国《伦敦学校岁报》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说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被称为“东方病夫”的原因。(1分)
材料二 美国哈佛大学历史系教授柯伟林(William C.Kirby)曾经说:“中国从1945年开始就已经崭露头角了。在1937年,它就已经站起来说‘够了!’‘我们为了维护主权愿意和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交战!’„„到了1945年,中国至少是一个名义上的大国。”
(2)“到了1945年,中国至少是一个名义上的大国”的依据是什么?(1分)
材料三 拿破仑曾说:中国是一只沉睡的雄狮,它一旦醒来,整个世界都会为之震惊。 (3)雄狮醒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其标志是什么?这对中国的复兴有何意义?(2分)
17.(6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40年来,尤其是33年来,两国人民友好不断加深,互利合作持续扩大,利益交融更加紧密,持续造福于两国人民,也有力促进了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中美关系也曾经历风风雨雨,但总的趋势是在不断前行中。
——2012年2月15日习近平在美国友好团体欢迎午宴上的演讲
材料二 据外交部网站消息,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17日在关于中美元首会晤(注:2013年6月7日至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美国举行会晤)回答记者提问时称,会晤增进了双方相互了解和信任,达成了一系列重要共识,取得了积极成果。特别是,双方同意共同努力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相互尊重、合作共赢,造福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这为中美关系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规划了蓝图。
——中新网
(1)结合材料一说说“40年前”和“33年前”中美之间分别发生了什么大事?为什么会使两国人民友好不断加深?(3分)
(2)材料二体现了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什么倡议?结合材料谈谈中美关系新型大国关系是怎样的关系?你认为如何才能把中美关系不断推向前进?(3分)
18.(10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每运到美洲1个奴隶,就有5个奴隶死在追捕和贩运途中。在长达400年的时间里,从非洲运到美洲的奴隶约为1200万~3000万,而非洲实际损失的人口至少有1亿多,相当于1800年非洲的人口总数。
(1)制造材料一所示灾难的殖民活动称为什么?最先制造灾难的是谁?(2分)
材料二 如右图:1800年和1850年伦敦人口(单位:万人)
材料三 1858年夏天,伦敦非常热,降雨量不大,污水
无法从泰晤士河排走,造成河流味道恶劣到人们经过西敏桥时都要掩住口鼻。伦敦市民再也无法划船取
乐,因为船桨会激起各式各样的恐怖污秽。泰晤士河的恶臭导致旁边国会大楼的议员无法工作。
(2)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别反映了工业革命的什么影响?(4分)
材料四 一战和二战死亡人数和经济损失对照表的对照表
(3)所材料四,说说同一战相比,二战有何特点?(2分)
(4)在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总会面临许多灾难(害),其中很多是人为的,也有许多是自然灾难,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避免或克服这些灾难?(2分)
历史部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
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
1. A 2 . B 3.D 4.A 5 .B 6. B 7. C 8. B 9. B l0. C 11.C 12. C l3.C 14.D 15.C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题4分.第17题6分,第18题10分,共20分} 16.(1)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惨败,签订《马关条约》,中国主权大量丧失。(1分) (2)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洗刷了民族耻辱,提升了国际地位。(1分)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份) 实现了人民的当家作主,实现了民族的完全独立,为民族复兴确立了基本的前提。(1分)
17.(1) 1972年尼克松访华,1979年中美建立起正式外交关系,(2分)使中美关系走上正常化,两国人民的交往日益增多。(1分)
(2)求同存异(1分) 相互尊重、合作共赢(1分) 两国之间应该加强合作、增加互信、发展友好关系等(1分)
18.(1) 三角贸易。葡萄牙人(2分)
(2) 材料二:城市化;(2分)材料三:因为工业化和城市化出现了严重的环境问题。(2分) (3) 伤亡更大;经济损失更严重。(2分) (4) 言之有理即可。(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