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漫画——初中科学学习的催化剂
杨 封 友
摘 要:漫画,是幽默的艺术,极富感染力,能催化学生的学习。为让漫画走进初中科学,几年来,笔者对科学生活的构成要素、资源开发、应用策略等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生活漫画 构成要素 资源开发 应用策略 优化机制
生活漫画是科学学习的催化剂,要让漫画全方位地进入学生的学习活动,我们要关注漫画的构成要素、资源开发、使用策略以及开发应用后的体验。
一、科学生活漫画的构成要素
科学生活漫画是利用漫画描绘生活现象、揭示科学道理,是科学、生活、艺术三者的统一体,其构成有图像、解说文字和问题等三要素,当然,有时也可省略个别要素,由学生自己添加。
⑴图像。图像是漫画的主体,是吸
引学生视线的磁石。奇巧的构思、夸张
的手法、真实而意外的现象,是生活漫
画的命脉。依据取材方式,图像可分为
再现式、虚构式、组合式等类型,再现
式图像是对生活现象的真实复制,虚构
式图像在生活中一般不会真实存在,虽
具浪漫色彩,但又合乎情理。组合式图
像是通过求异或求同归类,对不同场景
进行组合展现,实现一图多境。如图1的“怎么都扁了”,就属求同组合。
为突出中心,防止干扰,图像常采用“舞台话剧式”表现,即以单一的视距或视角来构图,视距有全景、中景或近景,视角则多采用平视或微俯视,背景常省略或虚化;人物形象大多变形,为使画面形象突出,还需讲究笔墨技法。 图1
⑵解说文字。解说文字是图像的补充
说明,是学生的思维拐杖,常以主体言语
或注释来呈现。借助拟人、改编俗语、矛
盾冲突、因果倒置等手法来编制,力求简
洁、切题、幽默、形象、奇巧。如图2,警
察与售票员的对话,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态
就表露无遗。当然,要使解说文字能“凸
显主题”,有“一见钟情”之感,关键在于
反复推敲。
⑶问题。学习起始于问题,终结于问题。问题是漫画联系科学的纽带,必须符合生活,切中科学,对学生思维具有诱发指向功能。问题常以主体的所思所言来呈现,有时也可把问题单独设为一块,根据画面的伸展方向及构图的需要添加在适当位置。
二、科学生活漫画的资源开发
⒈科学生活漫画教学资源的开发动机
⑴实现资源共享。生活漫画熔科学、生活、艺术于一炉,具有反应生活、传授知识、陶冶情操、培养能力、调节情绪等功能,对其教学资源进行系统开发,利于便捷地进行学习、交流和欣赏,且为资源共享提供可能。
⑵优化信息内涵。生活漫画作为一种教与学的信息,改变单调固定的挂图、黑白明胶片传播方式,通过数字化改造,为资源的传输保存提供最大可能;通过上色、增加动感与声音来丰富刺激,控制各要素的呈现次序来增强师生的参与性,从而优化信息的内涵。
⑶满足不同传媒需求。信息传播必须借助媒体,现代传媒多种多样,且逐渐趋向数字化、网络化,许多学校也具备了数据传输的条件,但不同地域的教育技术差异显著。可见,只有多样的漫画资源,才能满足不同地域与不同课堂的传媒需求,生活漫画才可能被更多的人采用。
⑷满足不同人群需求。不同人群对信息的要求不同,运用处理信息的能力也不同。教学资源的设计尽可能符合学生的感知特点,图像资源旨在供教师进行创造性的再加工,彩色明胶片、多媒体课件、漫画读物要努力图2
满足不同需求层次人群的直接使用。
⒉初中科学生活漫画教学资源的组成
⑴影像资源。利用Photoshop6.0进行处理,把生活漫画转化成数字化黑白、彩色图像,并提供漫画参考,参考包括适用内容、问题及答案。此外,我们还利用Flash制作具有简单动画效果的影片,剪辑入声音,做到声画并茂。
⑵明胶片。黑白明胶片通过生活漫画复印就可制得,彩色明胶片利用计算机进行设计。使用时,借助幻灯机应用于课堂教学。
⑶多媒体积件。利用软件对图像、解说文字、问题、答案的呈现次序进行编程,赋予动感、声音,按学习程序进行组合,制成多媒体积件,供教师参考或使用。
⑷漫画试题。漫画试题文字量较少,已知条件基本蕴涵于图中,可谓“图中有理、理中有图”,解答此类题目,既能培养观察、知识运用、科学思维等能力,又能增加乐趣,并给予启迪。试题资源主要来自近年中考试题,也利用所创作的漫画进行编制,按知识条块及年份进行编排,以便于检索与研究。
⑸漫画读物。以生活为素材、史实为背景,寓科学性、探究性、人文性、趣味性于一体,配以生活漫画,设置相关活动,做到图文并茂、短小精悍,符合学生的阅读习惯,供学生课外阅读,以加深、拓展知识,丰富、拓宽学习途径,促使学生关注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科学。
三、科学生活漫画的使用策略
1.科学生活漫画应用于教学的理论根据
⑴人脑两半球协同发展。人的大脑两半球有各自相对独立的意识功能,只有两半球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达到均衡发展并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人的智力和创造力才会处于高水平状态。图像是生活漫画的主要表现形式,
它能激发空间智慧,锤炼右脑机能,使左右两半球得以协同发展。
⑵科学思维源于形象思维。科学思维主要是逻辑思维,艺术思维主要是形象思维,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两种思维缺一不可,人们总是从具体可感的形象开始,理性的顿悟也是以形象的感知为基础。可见,科学思维源于形象思维。生活漫画既是一种艺术,又蕴涵着科学知识,巧妙地实现了两者的融合。
⑶课程的综合化趋势。未来社会不仅要有广博的学科知识,还需综合地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在,课程综合化已成为了时代的主旋律,边缘学科、综合性学科、横断学科等交叉学科成为了新的突破点。在科学教学中采用漫画策略,可以突破形象的艺术美与抽象的科学美的界限,融科学、生活、艺术于一炉,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⑷视觉优化原理。美国马里州洛克威尔市特定诊断研究会通过对美国、日本、香港5000多名学生的测试发现,普通学生有三种不同偏向的学习方式,即通过移动、触摸、行动的动觉学习者,通过图片的视觉学习者,通过声音、音乐的听觉学习者。当学习内容以图像形式出现,视觉学习者会得到最大的满足。所以生活漫画可以优化人的视觉刺激,满足视觉学习者的需求。
2.单幅生活漫画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使用策略
刘默耕教授曾指出:“教师的教学要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这可谓高屋建瓴。同理,使用漫画也要避免“照画宣科”,而应创造性地使用。
⑴以图导入,入境激情。以图导入是指利用漫画进行新课导入,其程序为“以图激趣——以语生疑——以疑保趣”。熟悉的现象,促使学生进入情境;艺术的气息,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励性的语言,点燃思维的火花;知识的应用价值,形成恒定求知的欲望。
⑵以图切换,调节情绪。以图切换是指在课中展示生活漫画,进行知识点的切换,在转换学习内容的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情绪进行和谐的调节,使学生以饱满的状态进入新的学习。
⑶以图作结,浓缩探究。以图作结是指利用漫画对学习进行总结,实
现知识的浓缩与引伸,旨在让学习
的尾声成为赛跑的冲刺。如在学习
杠杆后出示图3,让学生在问题解决
中结束杠杆原理学习,在美的感受
中渗透了知识的应用,既实现了学
习的总结,又激发了多向思维,使
得学有回味。
⑷以图设疑,引发多思。利用
漫画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挖掘
漫画内涵的过程中自主设疑,进而引导其迸发与漫画情境类似的问题,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在问题的发现中得到发展。当然,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发散性,能引领学生进入更广阔的生活天地,具有引发多思的功能。
⑸以图为点,串联综合。以图
为点、串联综合是指以生活漫画为
基点,运用各学科的知识,从多角
度、多侧面对生活场景加以挖掘、
分析,实现知识串联综合,这一方
法主要适用于复习课。如图4所示
场景,就涉及力、运动、功、功率、
能量转化、环境保护、能源等问题,
借此编制相关问题,进行知识串联,
引导学生由图的感性兴趣逐渐转向
对生活现象的理性关注,利于形成多角度分析生活问题的思维习惯。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使用策略并非唯一,采用漫画教学能否获得最大效益,关键在于能否根据生活漫画的特点及教学过程的需求,适时适量地灵活运用。
四、运用科学生活漫画后的启示
⒈科学生活漫画具有优化教学的特性
⑴图像的可接受性。生活漫画所提供的是具体形象,来自学生的生活,图4 图3
并且经过夸张、变形等艺术加工,强化了视觉刺激强度,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调查表明,93﹪的学生喜欢生活漫画,也有学生会照着画。
⑵解说文字的激励性。带着感情色彩的解说文字作用于学生的感官,把抽象的概念、原理与生活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引领着学生的思维方向,促使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
⑶情境的优化性。生活漫画遵循认识的直观原理,所选取的题材来源于生活,但又不拘泥于生活,抓住事物与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抽象的知识蕴涵于生动的漫画之中,自然地架起了知识与客观事物之间的桥梁。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引入生活漫画,引领学生进入相关情境,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以和谐发展。
⑷功能的集合性。生活漫画作为教学媒体,既有教学功能,也有教育功能,是多种功能的集合体,引导学生由感受美而入境→爱美而动情→理解美而晓理,使我们的教学更具教育性,做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世界观养成相融合,实现教学与教育相统一。
⒉漫画资源能给学习机制带来变化
⑴漫画资源使学习材料更具人文精神。生活现象、科学知识是生活漫画的内涵,充分体现STS(科学-技术-社会)的思想,所反映的现象来自学生的日常经历,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现象及其蕴涵的科学知识,且努力把人类科学的史料性知识穿插其中,使学习材料的人文意识和科学精神得以充分展现。
⑵漫画资源使学习手段更具亲和力。把漫画作为学习材料的传递手段,以幽默、滑稽的方法表现严肃的科学内容,贴近了初中学生的生活,适应了当代少年的阅读习惯。同时,基于优化课外学习资源的漫画读物《看漫画 学科学》,以及基于网络背景下的生活漫画教学资源,满足了不同人群在不同环境下的不同需求,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手段。
⑶漫画资源促使学习时空的整合。生活漫画教学资源包含图像、明胶片、多媒体课件、漫画读物,既有供学生看的,也有供教师教的;既有适用于课内的,也有适用于课外的;既有适用于指导下学习的,也有适用于
独立自学的,使不同学习在活动时间和内容空间上得以整合,提高了教育的整体效应。
⑷漫画资源更易产生有效学习行为。美,是教育的磁石。生活漫画以“美”为境界,从“美”着手,选择“美”的教学手段,显现“美”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审美需求得到满足,就会产生愉悦的情绪,产生主动投入教学过程的原始动力。
⒊开发应用资源基于先进的教学理念
观念决定行为,行为决定效果。同样,当漫画应用于课堂教学、试题编制、科普读物时,教学的理念也决定了漫画的使用质量。如下框中的两道试题:
上述两题都借助漫画引领学生关注生活,试题一在1998年时可谓一大创举,但侧重于考查运用知识能力,而试题二在注意知识运用的同时,着重考查根据现象提出问题并做出解释的能力,要求明显高于试题一。可见,利用同一漫画编制试题,因考查目的、教学理念不同,试题价值也就截然不同。
参考文献:
1.珍妮特·沃斯,戈登·德莱顿著《学习的革命》,1998年12月第2版
2.李绍荣《初中物理教材中的漫画及其教学》,《中学物理》总第252期
3.张元喜《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中小学教师培训》2001年5期
获浙江省第四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评比二等奖(2004年12月)
生活漫画——初中科学学习的催化剂
杨 封 友
摘 要:漫画,是幽默的艺术,极富感染力,能催化学生的学习。为让漫画走进初中科学,几年来,笔者对科学生活的构成要素、资源开发、应用策略等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生活漫画 构成要素 资源开发 应用策略 优化机制
生活漫画是科学学习的催化剂,要让漫画全方位地进入学生的学习活动,我们要关注漫画的构成要素、资源开发、使用策略以及开发应用后的体验。
一、科学生活漫画的构成要素
科学生活漫画是利用漫画描绘生活现象、揭示科学道理,是科学、生活、艺术三者的统一体,其构成有图像、解说文字和问题等三要素,当然,有时也可省略个别要素,由学生自己添加。
⑴图像。图像是漫画的主体,是吸
引学生视线的磁石。奇巧的构思、夸张
的手法、真实而意外的现象,是生活漫
画的命脉。依据取材方式,图像可分为
再现式、虚构式、组合式等类型,再现
式图像是对生活现象的真实复制,虚构
式图像在生活中一般不会真实存在,虽
具浪漫色彩,但又合乎情理。组合式图
像是通过求异或求同归类,对不同场景
进行组合展现,实现一图多境。如图1的“怎么都扁了”,就属求同组合。
为突出中心,防止干扰,图像常采用“舞台话剧式”表现,即以单一的视距或视角来构图,视距有全景、中景或近景,视角则多采用平视或微俯视,背景常省略或虚化;人物形象大多变形,为使画面形象突出,还需讲究笔墨技法。 图1
⑵解说文字。解说文字是图像的补充
说明,是学生的思维拐杖,常以主体言语
或注释来呈现。借助拟人、改编俗语、矛
盾冲突、因果倒置等手法来编制,力求简
洁、切题、幽默、形象、奇巧。如图2,警
察与售票员的对话,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态
就表露无遗。当然,要使解说文字能“凸
显主题”,有“一见钟情”之感,关键在于
反复推敲。
⑶问题。学习起始于问题,终结于问题。问题是漫画联系科学的纽带,必须符合生活,切中科学,对学生思维具有诱发指向功能。问题常以主体的所思所言来呈现,有时也可把问题单独设为一块,根据画面的伸展方向及构图的需要添加在适当位置。
二、科学生活漫画的资源开发
⒈科学生活漫画教学资源的开发动机
⑴实现资源共享。生活漫画熔科学、生活、艺术于一炉,具有反应生活、传授知识、陶冶情操、培养能力、调节情绪等功能,对其教学资源进行系统开发,利于便捷地进行学习、交流和欣赏,且为资源共享提供可能。
⑵优化信息内涵。生活漫画作为一种教与学的信息,改变单调固定的挂图、黑白明胶片传播方式,通过数字化改造,为资源的传输保存提供最大可能;通过上色、增加动感与声音来丰富刺激,控制各要素的呈现次序来增强师生的参与性,从而优化信息的内涵。
⑶满足不同传媒需求。信息传播必须借助媒体,现代传媒多种多样,且逐渐趋向数字化、网络化,许多学校也具备了数据传输的条件,但不同地域的教育技术差异显著。可见,只有多样的漫画资源,才能满足不同地域与不同课堂的传媒需求,生活漫画才可能被更多的人采用。
⑷满足不同人群需求。不同人群对信息的要求不同,运用处理信息的能力也不同。教学资源的设计尽可能符合学生的感知特点,图像资源旨在供教师进行创造性的再加工,彩色明胶片、多媒体课件、漫画读物要努力图2
满足不同需求层次人群的直接使用。
⒉初中科学生活漫画教学资源的组成
⑴影像资源。利用Photoshop6.0进行处理,把生活漫画转化成数字化黑白、彩色图像,并提供漫画参考,参考包括适用内容、问题及答案。此外,我们还利用Flash制作具有简单动画效果的影片,剪辑入声音,做到声画并茂。
⑵明胶片。黑白明胶片通过生活漫画复印就可制得,彩色明胶片利用计算机进行设计。使用时,借助幻灯机应用于课堂教学。
⑶多媒体积件。利用软件对图像、解说文字、问题、答案的呈现次序进行编程,赋予动感、声音,按学习程序进行组合,制成多媒体积件,供教师参考或使用。
⑷漫画试题。漫画试题文字量较少,已知条件基本蕴涵于图中,可谓“图中有理、理中有图”,解答此类题目,既能培养观察、知识运用、科学思维等能力,又能增加乐趣,并给予启迪。试题资源主要来自近年中考试题,也利用所创作的漫画进行编制,按知识条块及年份进行编排,以便于检索与研究。
⑸漫画读物。以生活为素材、史实为背景,寓科学性、探究性、人文性、趣味性于一体,配以生活漫画,设置相关活动,做到图文并茂、短小精悍,符合学生的阅读习惯,供学生课外阅读,以加深、拓展知识,丰富、拓宽学习途径,促使学生关注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科学。
三、科学生活漫画的使用策略
1.科学生活漫画应用于教学的理论根据
⑴人脑两半球协同发展。人的大脑两半球有各自相对独立的意识功能,只有两半球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达到均衡发展并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人的智力和创造力才会处于高水平状态。图像是生活漫画的主要表现形式,
它能激发空间智慧,锤炼右脑机能,使左右两半球得以协同发展。
⑵科学思维源于形象思维。科学思维主要是逻辑思维,艺术思维主要是形象思维,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两种思维缺一不可,人们总是从具体可感的形象开始,理性的顿悟也是以形象的感知为基础。可见,科学思维源于形象思维。生活漫画既是一种艺术,又蕴涵着科学知识,巧妙地实现了两者的融合。
⑶课程的综合化趋势。未来社会不仅要有广博的学科知识,还需综合地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在,课程综合化已成为了时代的主旋律,边缘学科、综合性学科、横断学科等交叉学科成为了新的突破点。在科学教学中采用漫画策略,可以突破形象的艺术美与抽象的科学美的界限,融科学、生活、艺术于一炉,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⑷视觉优化原理。美国马里州洛克威尔市特定诊断研究会通过对美国、日本、香港5000多名学生的测试发现,普通学生有三种不同偏向的学习方式,即通过移动、触摸、行动的动觉学习者,通过图片的视觉学习者,通过声音、音乐的听觉学习者。当学习内容以图像形式出现,视觉学习者会得到最大的满足。所以生活漫画可以优化人的视觉刺激,满足视觉学习者的需求。
2.单幅生活漫画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使用策略
刘默耕教授曾指出:“教师的教学要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这可谓高屋建瓴。同理,使用漫画也要避免“照画宣科”,而应创造性地使用。
⑴以图导入,入境激情。以图导入是指利用漫画进行新课导入,其程序为“以图激趣——以语生疑——以疑保趣”。熟悉的现象,促使学生进入情境;艺术的气息,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励性的语言,点燃思维的火花;知识的应用价值,形成恒定求知的欲望。
⑵以图切换,调节情绪。以图切换是指在课中展示生活漫画,进行知识点的切换,在转换学习内容的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情绪进行和谐的调节,使学生以饱满的状态进入新的学习。
⑶以图作结,浓缩探究。以图作结是指利用漫画对学习进行总结,实
现知识的浓缩与引伸,旨在让学习
的尾声成为赛跑的冲刺。如在学习
杠杆后出示图3,让学生在问题解决
中结束杠杆原理学习,在美的感受
中渗透了知识的应用,既实现了学
习的总结,又激发了多向思维,使
得学有回味。
⑷以图设疑,引发多思。利用
漫画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挖掘
漫画内涵的过程中自主设疑,进而引导其迸发与漫画情境类似的问题,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在问题的发现中得到发展。当然,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发散性,能引领学生进入更广阔的生活天地,具有引发多思的功能。
⑸以图为点,串联综合。以图
为点、串联综合是指以生活漫画为
基点,运用各学科的知识,从多角
度、多侧面对生活场景加以挖掘、
分析,实现知识串联综合,这一方
法主要适用于复习课。如图4所示
场景,就涉及力、运动、功、功率、
能量转化、环境保护、能源等问题,
借此编制相关问题,进行知识串联,
引导学生由图的感性兴趣逐渐转向
对生活现象的理性关注,利于形成多角度分析生活问题的思维习惯。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使用策略并非唯一,采用漫画教学能否获得最大效益,关键在于能否根据生活漫画的特点及教学过程的需求,适时适量地灵活运用。
四、运用科学生活漫画后的启示
⒈科学生活漫画具有优化教学的特性
⑴图像的可接受性。生活漫画所提供的是具体形象,来自学生的生活,图4 图3
并且经过夸张、变形等艺术加工,强化了视觉刺激强度,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调查表明,93﹪的学生喜欢生活漫画,也有学生会照着画。
⑵解说文字的激励性。带着感情色彩的解说文字作用于学生的感官,把抽象的概念、原理与生活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引领着学生的思维方向,促使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
⑶情境的优化性。生活漫画遵循认识的直观原理,所选取的题材来源于生活,但又不拘泥于生活,抓住事物与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抽象的知识蕴涵于生动的漫画之中,自然地架起了知识与客观事物之间的桥梁。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引入生活漫画,引领学生进入相关情境,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以和谐发展。
⑷功能的集合性。生活漫画作为教学媒体,既有教学功能,也有教育功能,是多种功能的集合体,引导学生由感受美而入境→爱美而动情→理解美而晓理,使我们的教学更具教育性,做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世界观养成相融合,实现教学与教育相统一。
⒉漫画资源能给学习机制带来变化
⑴漫画资源使学习材料更具人文精神。生活现象、科学知识是生活漫画的内涵,充分体现STS(科学-技术-社会)的思想,所反映的现象来自学生的日常经历,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现象及其蕴涵的科学知识,且努力把人类科学的史料性知识穿插其中,使学习材料的人文意识和科学精神得以充分展现。
⑵漫画资源使学习手段更具亲和力。把漫画作为学习材料的传递手段,以幽默、滑稽的方法表现严肃的科学内容,贴近了初中学生的生活,适应了当代少年的阅读习惯。同时,基于优化课外学习资源的漫画读物《看漫画 学科学》,以及基于网络背景下的生活漫画教学资源,满足了不同人群在不同环境下的不同需求,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手段。
⑶漫画资源促使学习时空的整合。生活漫画教学资源包含图像、明胶片、多媒体课件、漫画读物,既有供学生看的,也有供教师教的;既有适用于课内的,也有适用于课外的;既有适用于指导下学习的,也有适用于
独立自学的,使不同学习在活动时间和内容空间上得以整合,提高了教育的整体效应。
⑷漫画资源更易产生有效学习行为。美,是教育的磁石。生活漫画以“美”为境界,从“美”着手,选择“美”的教学手段,显现“美”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审美需求得到满足,就会产生愉悦的情绪,产生主动投入教学过程的原始动力。
⒊开发应用资源基于先进的教学理念
观念决定行为,行为决定效果。同样,当漫画应用于课堂教学、试题编制、科普读物时,教学的理念也决定了漫画的使用质量。如下框中的两道试题:
上述两题都借助漫画引领学生关注生活,试题一在1998年时可谓一大创举,但侧重于考查运用知识能力,而试题二在注意知识运用的同时,着重考查根据现象提出问题并做出解释的能力,要求明显高于试题一。可见,利用同一漫画编制试题,因考查目的、教学理念不同,试题价值也就截然不同。
参考文献:
1.珍妮特·沃斯,戈登·德莱顿著《学习的革命》,1998年12月第2版
2.李绍荣《初中物理教材中的漫画及其教学》,《中学物理》总第252期
3.张元喜《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中小学教师培训》2001年5期
获浙江省第四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评比二等奖(2004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