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基层公共文化建设论文

城镇化基层公共文化建设论文

摘 要:近年来,我国的基层文化建设得到了全新的发展,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提高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质量,能够促进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实现乡镇的快速稳定发展。通过分析基层公共文化建设与城镇化进程的内在联系、基层公共文化建设在城镇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进一步深化了对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认识,进而针对我市基层公共文化建设不足的现状,提出了加强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具体建议,以期对加快我市城镇化建设步伐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基层;公共文化建设;城镇化建设;城镇化进程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太原市整体发展水平有了大幅提高,“城中村”改造已初见成效,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实力逐渐增强,现代化水平日益提高。与此同时,文化在城镇化建设中的作用也日渐凸显,并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然而,当我们欣喜于文化建设对城镇化建设起到积极促进作用的同时,也应当看到文化资源浪费、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相对滞后还十分普遍。因此,在城镇化建设迅猛发展的背景下,进一步深化对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认识,加大基层文化建设力度,加快基层文化建设步伐,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更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1 城镇化建设的内涵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必经过程,也是我国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所谓城镇化,是指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

动力,以统筹兼顾和可持续发展为原则,推动城市现代化、集群化、生态化和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路子。其中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公共服务等内涵为中心,真正使我们的城镇成为具有较高品质的适宜人居之所。

2 基层公共文化建设与城镇化进程的内在联系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新型城镇化战略部署,是我国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举措。当前,全国各地开始了新型城镇化的探索和实践。从新型城镇化的本质要求来看,未来的城市是具有较高品质的适宜人居之城市。在太原市委九届七次全会上,太原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建设“一流的现代宜居城市”,这是我市推动城镇化进程的具体举措。“一流的现代宜居城市”,除了创造出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的自然环境外,进行“城中村”改造是重中之重。

到目前为止,有的“城中村”改造已初见成效,那里的村民已享受到了改造成果。比如,曾经的闫家沟村,现在的闫家沟社区,是我市目前唯一完成整村拆除的“城中村”。在这里,大家告别了过去低矮破旧的老房子,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楼房。楼间硬化的小路格外整洁,四周绿树环绕,生机盎然,人们出门就能欣赏到宜人的景色。与此同时,在这个新型社区里,小学、幼儿园、健身广场、老年活动中心等公共配套服务设施一应俱全。环境的巨变,带来的不仅是居住条件的改善,“村民”的劳动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了,邻

里之间的关系更和睦了,人们的生活观念也有了很大转变,一切都逐渐向城镇化靠拢。

由此可见,在进行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兼顾基层公共文化建设。否则,人们即使住上了高楼,也会由于公共文化建设的缺失导致生活不便,也不会产生幸福感,“宜居城市”就会流于口号,“和谐社会的构建”就只能是一句空话。简言之,基层公共文化建设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和推动力量,缺少文化的城镇化,是失衡的、不完整的;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即便是一时经济上去了,最终也不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3 基层公共文化建设在城镇化进程中的意义和作用

文化对城镇化建设的作用日益凸显,这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城市的发展要靠文化领跑,城市的未来以文化论输赢。文化建设不仅为城镇化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而且也为城镇化发展提供了经济空间;不仅能提高城镇品位,树立良好的城镇形象,而且还能提高城镇管理和经营水平,增强城镇的综合竞争力,对城镇化建设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显然,基层公共文化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镇化进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其对于加快城镇化进程、提高社会成员整体素质、提升城市整体形象、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1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性是城镇化的重要标志

城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在城乡之间实现包括公共文化服务在内的社会服务均等化。目前,在我市各乡镇

(村)均有免费开放的“农家书屋”和文化活动室(中心),村民可以随时阅读或参与群众文化活动。与此同时,由剧团等专业团体和市群众艺术馆分别牵头的文艺团队也时不时地将优秀的文艺演出送到农村,让普通百姓共享文化成果。这些基本性、公益性、均等性、便利性的公共文化服务,为满足群众的基本精神文化需求提供了条件,同时也为城镇化全面、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是城镇化的重要标志。

3.2 基层公共文化建设是城镇化的重要内容

基层公共文化建设有利于先进文化的传播,有效提升人民素质,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是城镇化的重要内容。城镇化,说到底,其实就是要为作为社会主体的人创造条件,使其生活得更有幸福感。幸福感主要表现在:①自然环境优美;②物质生活富足;③精神生活丰富;④社会和谐,聚居人群具有较高的素质,人际关系良好。

先进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国民素质、保持社会稳定、促进国家繁荣富强的重要因素。而基层公共文化作为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和重要方面,对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改变人们的精神面貌、营造和谐社会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是城镇化进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目前,太原市各乡镇(社区)均有免费开放的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并有自发组织的活动团队,经常会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这对于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加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培养村民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思想道德和科学

文化素质具有重要作用。以太原市尖草坪区南寨村为例,村委会投资修建了集戏台、活动长廊、花园、健身于一体的活动中心,同时还为方便群众,建设了供全体村民办喜事、丧事使用的含厨房、餐厅、舞台等功能齐全、实用性强的“办事厅”,极大地凝聚了人心。另外,还通过村内广播、定期开展文体娱乐活动、开办科普宣传栏和农民夜校等,尤其是通过开展评选“科技示范户”“十星级文明户”“文明小康示范组”“五好家庭”等活动,以及对考入大学学生的奖励等,将文化育民的思想多渠道、多方位地进行渗透,调动了农民投身正业的积极性,改变了村民的精神面貌,形成了良好的村风、村容、村貌,这对推进我市城镇化进程将产生积极的社会影响。

3.3 基层公共文化建设是城镇化的内在动力和助推剂

基层公共文化建设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是城镇化的内在动力和助推剂。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目标在于提升村民综合素养。一个城市市民的文明程度,直接决定着城市的文化品位;市民素质的高低是体现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城镇化过程,实质上是城镇公民现代化的过程。为此,大力推进基层公共文化建设,有助于提高广大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培养爱国、守法、知礼、诚信的现代城市公民,推进城镇化和城市文化建设发展的历史进程。

目前,太原市不少社区开辟了专门的场所常年开展“道德大讲堂”活动,通过宣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

“四德”教育,倡导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五种行为,普及“自强、厚德、崇俭、尚义、守信、明礼、报国、尽孝”等道德规范和“邻里团结、敬老爱幼、夫妻和睦、勤俭持家”等传统文化,引导大家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道德观,为居民搭建起一个沟通、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同时在提升居民素质、弘扬传统文化、加强政策宣传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社区居民群众的素质明显提高,参与社区公益活动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社区更加和谐文明,这为构建学习型文明和谐社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推动城镇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 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相关建议

4.1 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1.1 认识不到位,领导不够重视

由于受过去“重经济,轻文化”观念的影响,目前还有不少村领导认为,只要把当地经济搞上去就可以;至于文化建设,那就是简单的跳舞、唱歌或是开展娱乐活动,谁喜欢谁就自已去参加,还没有认识到好的公共文化建设不但可以提高村民素质,促进社会和谐,而且还可以对当地领导执政起到促进作用。在公共文化建设方面,领导主动组织并给予一定经费支持的,在太原市各村镇还为数不多。

4.1.2 资金短缺,设施设备不全

虽然大部分村子都建有专门的文化活动场地,但文化经费来源有限,活动靠集资形式开展得比较普遍,缺少必要的、固定的活动经

费。设施设备也仅限于政府配备的有限部分,没有资金购买更多器材,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文化活动的开展,造成了活动规模小、层次低、影响力不大等问题。

4.1.3 专业人才匮乏,活动内容单调

农村文化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通常都是文艺爱好者,他们的热情和激情带动了农村文化活动的开展。但由于缺乏各个门类的辅导员,文化活动仅停留在唱歌、下棋、扑克牌比赛等“小文化”范围内,活动形式略显贫乏。村民参与度也较低,普遍以老年人群体和女性群体为主力军,文化活动仍以社区牵头组织、居民被动参与为主,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缺乏活力。

4.1.4 教化功能不彰

虽然基层娱乐型文化活动开展较多,但文化阵地的宣传、教育、辅导功能没有充分发挥,有意识地引导、改变居民生活习惯、生活方式、道德观念,培育“社区人”的文化活动偏少,居民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的文化活动更是少见。

4.1.5 农家书屋形同虚设

近来年,国家购置了大量图书发放到农村,各村都配备了图书阅览室,但多数常年无人借阅,书桌上的尘土清晰可见,造成了文化资源的浪费。

4.1.6 历史人文资源缺乏有影响力的传播载体

一些地方性的历史人文资源有一些本地特色,但缺乏有影响力的传播载体。我市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各区均有自己独特的历

史人文资源,但没能进行充分挖掘,未将其与公共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有效的传播,这不得不说是一大损失。

4.2 城镇化进程中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相关建议

面对城镇化进程的迅速推进,如何加快我市基层公共文化建设,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就成为各宣传和文化部门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针对太原市基层文化建设的不足,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4.2.1 提高认识,加强基层文化建设领导

在城镇化进程中,当地政府要从和谐社会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出发,将经济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把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则,把基层公共文化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中,切实保障群众文化利益。

4.2.2 增加资金投入,完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

基层文化设备设施是基层文化建设的依托与物质基础。虽说政府已投入资金建设公共文化设施,但是只靠那点远远不够。当地政府应加大对基层文化建设的财政支持,将其纳入财政预算。同时,政府可以制订相关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基层公共文化建设,形成社会资源共享、多方积极投入的基层文化共建共享局面。

4.2.3 加强培训指导,壮大基层文化队伍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人才是关键。一方面,要完善文化骨干培训制度,通过选派进修等方式,提高文化工作者办文化、管文化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文化志愿者队伍,通过社会招募、表演

团队选拔等方式聘用爱好文艺的热心人士担任辅导员,指导文化活动的开展。

4.2.4 丰富活动内容,提高群众参与积极性

要不断丰富基层文化活动内容,扩大活动的受众面,从而提高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可以通过座谈等形式,对群众兴趣爱好、精神需求和空闲时间的活动安排进行了解,进而开展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爱好者需求的文化活动,力争让群众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并由此得到教育、交流和提高。

4.2.5 按需投入,保证文化资源合理利用

“全民读书,提高素质”,国家的初衷是好的,但由于受文化层次、年龄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各地情况不一,为此,不能“千人一面”,有关部门一声令下,全国各地争相效仿,都发放价值不匪的图书,有的却被束之高阁,无人问津,造成了极大的浪费。一方面,上级政府部门要进行调研,在深入基层了解群众真正需求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按需分配;另一方面,可以针对群众所需,适时开办文化讲堂,将图书内容以通俗易懂的方式直接输送给群众,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4.2.6 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特色文化活动

努力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文化活动为载体,打造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地方民间艺术和民俗文化,增强居民的家乡自豪感,并将其升华为蓬勃向上的地方精神。

城镇化基层公共文化建设论文

摘 要:近年来,我国的基层文化建设得到了全新的发展,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提高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质量,能够促进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实现乡镇的快速稳定发展。通过分析基层公共文化建设与城镇化进程的内在联系、基层公共文化建设在城镇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进一步深化了对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认识,进而针对我市基层公共文化建设不足的现状,提出了加强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具体建议,以期对加快我市城镇化建设步伐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基层;公共文化建设;城镇化建设;城镇化进程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太原市整体发展水平有了大幅提高,“城中村”改造已初见成效,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实力逐渐增强,现代化水平日益提高。与此同时,文化在城镇化建设中的作用也日渐凸显,并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然而,当我们欣喜于文化建设对城镇化建设起到积极促进作用的同时,也应当看到文化资源浪费、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相对滞后还十分普遍。因此,在城镇化建设迅猛发展的背景下,进一步深化对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认识,加大基层文化建设力度,加快基层文化建设步伐,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更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1 城镇化建设的内涵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必经过程,也是我国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所谓城镇化,是指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

动力,以统筹兼顾和可持续发展为原则,推动城市现代化、集群化、生态化和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路子。其中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公共服务等内涵为中心,真正使我们的城镇成为具有较高品质的适宜人居之所。

2 基层公共文化建设与城镇化进程的内在联系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新型城镇化战略部署,是我国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举措。当前,全国各地开始了新型城镇化的探索和实践。从新型城镇化的本质要求来看,未来的城市是具有较高品质的适宜人居之城市。在太原市委九届七次全会上,太原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建设“一流的现代宜居城市”,这是我市推动城镇化进程的具体举措。“一流的现代宜居城市”,除了创造出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的自然环境外,进行“城中村”改造是重中之重。

到目前为止,有的“城中村”改造已初见成效,那里的村民已享受到了改造成果。比如,曾经的闫家沟村,现在的闫家沟社区,是我市目前唯一完成整村拆除的“城中村”。在这里,大家告别了过去低矮破旧的老房子,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楼房。楼间硬化的小路格外整洁,四周绿树环绕,生机盎然,人们出门就能欣赏到宜人的景色。与此同时,在这个新型社区里,小学、幼儿园、健身广场、老年活动中心等公共配套服务设施一应俱全。环境的巨变,带来的不仅是居住条件的改善,“村民”的劳动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了,邻

里之间的关系更和睦了,人们的生活观念也有了很大转变,一切都逐渐向城镇化靠拢。

由此可见,在进行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兼顾基层公共文化建设。否则,人们即使住上了高楼,也会由于公共文化建设的缺失导致生活不便,也不会产生幸福感,“宜居城市”就会流于口号,“和谐社会的构建”就只能是一句空话。简言之,基层公共文化建设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和推动力量,缺少文化的城镇化,是失衡的、不完整的;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即便是一时经济上去了,最终也不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3 基层公共文化建设在城镇化进程中的意义和作用

文化对城镇化建设的作用日益凸显,这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城市的发展要靠文化领跑,城市的未来以文化论输赢。文化建设不仅为城镇化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而且也为城镇化发展提供了经济空间;不仅能提高城镇品位,树立良好的城镇形象,而且还能提高城镇管理和经营水平,增强城镇的综合竞争力,对城镇化建设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显然,基层公共文化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镇化进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其对于加快城镇化进程、提高社会成员整体素质、提升城市整体形象、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1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性是城镇化的重要标志

城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在城乡之间实现包括公共文化服务在内的社会服务均等化。目前,在我市各乡镇

(村)均有免费开放的“农家书屋”和文化活动室(中心),村民可以随时阅读或参与群众文化活动。与此同时,由剧团等专业团体和市群众艺术馆分别牵头的文艺团队也时不时地将优秀的文艺演出送到农村,让普通百姓共享文化成果。这些基本性、公益性、均等性、便利性的公共文化服务,为满足群众的基本精神文化需求提供了条件,同时也为城镇化全面、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是城镇化的重要标志。

3.2 基层公共文化建设是城镇化的重要内容

基层公共文化建设有利于先进文化的传播,有效提升人民素质,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是城镇化的重要内容。城镇化,说到底,其实就是要为作为社会主体的人创造条件,使其生活得更有幸福感。幸福感主要表现在:①自然环境优美;②物质生活富足;③精神生活丰富;④社会和谐,聚居人群具有较高的素质,人际关系良好。

先进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国民素质、保持社会稳定、促进国家繁荣富强的重要因素。而基层公共文化作为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和重要方面,对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改变人们的精神面貌、营造和谐社会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是城镇化进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目前,太原市各乡镇(社区)均有免费开放的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并有自发组织的活动团队,经常会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这对于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加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培养村民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思想道德和科学

文化素质具有重要作用。以太原市尖草坪区南寨村为例,村委会投资修建了集戏台、活动长廊、花园、健身于一体的活动中心,同时还为方便群众,建设了供全体村民办喜事、丧事使用的含厨房、餐厅、舞台等功能齐全、实用性强的“办事厅”,极大地凝聚了人心。另外,还通过村内广播、定期开展文体娱乐活动、开办科普宣传栏和农民夜校等,尤其是通过开展评选“科技示范户”“十星级文明户”“文明小康示范组”“五好家庭”等活动,以及对考入大学学生的奖励等,将文化育民的思想多渠道、多方位地进行渗透,调动了农民投身正业的积极性,改变了村民的精神面貌,形成了良好的村风、村容、村貌,这对推进我市城镇化进程将产生积极的社会影响。

3.3 基层公共文化建设是城镇化的内在动力和助推剂

基层公共文化建设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是城镇化的内在动力和助推剂。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目标在于提升村民综合素养。一个城市市民的文明程度,直接决定着城市的文化品位;市民素质的高低是体现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城镇化过程,实质上是城镇公民现代化的过程。为此,大力推进基层公共文化建设,有助于提高广大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培养爱国、守法、知礼、诚信的现代城市公民,推进城镇化和城市文化建设发展的历史进程。

目前,太原市不少社区开辟了专门的场所常年开展“道德大讲堂”活动,通过宣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

“四德”教育,倡导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五种行为,普及“自强、厚德、崇俭、尚义、守信、明礼、报国、尽孝”等道德规范和“邻里团结、敬老爱幼、夫妻和睦、勤俭持家”等传统文化,引导大家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道德观,为居民搭建起一个沟通、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同时在提升居民素质、弘扬传统文化、加强政策宣传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社区居民群众的素质明显提高,参与社区公益活动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社区更加和谐文明,这为构建学习型文明和谐社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推动城镇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 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相关建议

4.1 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1.1 认识不到位,领导不够重视

由于受过去“重经济,轻文化”观念的影响,目前还有不少村领导认为,只要把当地经济搞上去就可以;至于文化建设,那就是简单的跳舞、唱歌或是开展娱乐活动,谁喜欢谁就自已去参加,还没有认识到好的公共文化建设不但可以提高村民素质,促进社会和谐,而且还可以对当地领导执政起到促进作用。在公共文化建设方面,领导主动组织并给予一定经费支持的,在太原市各村镇还为数不多。

4.1.2 资金短缺,设施设备不全

虽然大部分村子都建有专门的文化活动场地,但文化经费来源有限,活动靠集资形式开展得比较普遍,缺少必要的、固定的活动经

费。设施设备也仅限于政府配备的有限部分,没有资金购买更多器材,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文化活动的开展,造成了活动规模小、层次低、影响力不大等问题。

4.1.3 专业人才匮乏,活动内容单调

农村文化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通常都是文艺爱好者,他们的热情和激情带动了农村文化活动的开展。但由于缺乏各个门类的辅导员,文化活动仅停留在唱歌、下棋、扑克牌比赛等“小文化”范围内,活动形式略显贫乏。村民参与度也较低,普遍以老年人群体和女性群体为主力军,文化活动仍以社区牵头组织、居民被动参与为主,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缺乏活力。

4.1.4 教化功能不彰

虽然基层娱乐型文化活动开展较多,但文化阵地的宣传、教育、辅导功能没有充分发挥,有意识地引导、改变居民生活习惯、生活方式、道德观念,培育“社区人”的文化活动偏少,居民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的文化活动更是少见。

4.1.5 农家书屋形同虚设

近来年,国家购置了大量图书发放到农村,各村都配备了图书阅览室,但多数常年无人借阅,书桌上的尘土清晰可见,造成了文化资源的浪费。

4.1.6 历史人文资源缺乏有影响力的传播载体

一些地方性的历史人文资源有一些本地特色,但缺乏有影响力的传播载体。我市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各区均有自己独特的历

史人文资源,但没能进行充分挖掘,未将其与公共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有效的传播,这不得不说是一大损失。

4.2 城镇化进程中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相关建议

面对城镇化进程的迅速推进,如何加快我市基层公共文化建设,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就成为各宣传和文化部门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针对太原市基层文化建设的不足,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4.2.1 提高认识,加强基层文化建设领导

在城镇化进程中,当地政府要从和谐社会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出发,将经济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把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则,把基层公共文化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中,切实保障群众文化利益。

4.2.2 增加资金投入,完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

基层文化设备设施是基层文化建设的依托与物质基础。虽说政府已投入资金建设公共文化设施,但是只靠那点远远不够。当地政府应加大对基层文化建设的财政支持,将其纳入财政预算。同时,政府可以制订相关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基层公共文化建设,形成社会资源共享、多方积极投入的基层文化共建共享局面。

4.2.3 加强培训指导,壮大基层文化队伍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人才是关键。一方面,要完善文化骨干培训制度,通过选派进修等方式,提高文化工作者办文化、管文化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文化志愿者队伍,通过社会招募、表演

团队选拔等方式聘用爱好文艺的热心人士担任辅导员,指导文化活动的开展。

4.2.4 丰富活动内容,提高群众参与积极性

要不断丰富基层文化活动内容,扩大活动的受众面,从而提高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可以通过座谈等形式,对群众兴趣爱好、精神需求和空闲时间的活动安排进行了解,进而开展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爱好者需求的文化活动,力争让群众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并由此得到教育、交流和提高。

4.2.5 按需投入,保证文化资源合理利用

“全民读书,提高素质”,国家的初衷是好的,但由于受文化层次、年龄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各地情况不一,为此,不能“千人一面”,有关部门一声令下,全国各地争相效仿,都发放价值不匪的图书,有的却被束之高阁,无人问津,造成了极大的浪费。一方面,上级政府部门要进行调研,在深入基层了解群众真正需求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按需分配;另一方面,可以针对群众所需,适时开办文化讲堂,将图书内容以通俗易懂的方式直接输送给群众,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4.2.6 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特色文化活动

努力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文化活动为载体,打造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地方民间艺术和民俗文化,增强居民的家乡自豪感,并将其升华为蓬勃向上的地方精神。


相关内容

  • 新医改思考研究论文
  • 新医改思考研究论文 摘要:孕育三年,在全国人民共同期待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体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于2009年4月6日正式出台.文章第一句话,便直指一个目标: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一个"人"字,贯穿了这份重要文件的始终,明确了政府职能的转变 ...

  • 基层社会治理中政社关系文献综述
  • 基层社会治理中政社关系文献综述 陈欣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 江苏 苏州 215004)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中国社会一个重要的转型是从总体性社会逐步实现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分离.在我国基层社会中,实现政府与群众自治组织的良性互动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发展.本文对基层社会治理中政社关系问题进行一篇文献综 ...

  •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注:下面题目只是一个方向,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确定一个小的视角或在征求老师意见的基础上选择其他合适的题目. 1.政府执政能力研究 2.政治现代化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3.现代社会对行政机构领导者素质的要求 (现代社会对领导机构管理者素质的要求) 4.论领导权力的有限性 ...

  • 行政管理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 序号 论文范围 1 劳工政策与劳动关系 2 公共政策制定过程 3 社会政策与社会保障 4 范围:区域公共管理问题 5 范围:区域经济管理问题 6 范围:中国人口问题 7 范围:政府规模讨论 8 城市公共管理具体问题探讨(如:**市交通管理问题、**市垃圾管理问题) 9 城市形象与经营 10 城市化问 ...

  • 公务员培训需求分析
  • 毕业论文(设计)原创性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设计)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论文(设计)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 日期 ...

  • 公共管理毕业论文1
  • 公共管理幅度对政策执行的影响 [论文摘要]我国目前公共管理幅度失当.比例失调是影响政策有效执行的重要因素.针对我国公共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上存在的问题,应该调整管理幅度,减少管理层次,提高政策执行效率.具体措施包括缩省并县,省县直管,市制创新.乡镇自治等内容. [论文关键词]管理幅度;政策执行 一.我 ...

  • 加快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思考
  • 摘 要:随着<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质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以后, 为了能够满足创建服务型政府需求, 党和国家加强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将其提升到了国家文化发展层面,目前公共事业的发展目标就是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衡量社会和谐.文明进 ...

  • 公共管理学课程论文
  • 中国XX大学 *注意:本文上传具有使用权,所以请忽贸然使用* 公共管理学课程论文 题目:基于公共管理学背景的城乡规划学科建设与发展 老师: 学生姓名: 专业: 学号: 班级: 基于公共管理学背景的城乡规划学科建设与发展 摘要: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学科在公共管理学院依托着公共管理学这门大的学科体系下 ...

  • Xx县党代会报告
  • Xx县党代会报告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受中共xx县第六届委员会的委托,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一.六届县委工作的回顾 xx县第六次党代会召开五年来,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六届县委团结带领全县干部群众,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顽强拼搏,奋发进取,圆满完成了第六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推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