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上海高三语文一模汇总--诗词赏析

2012上海高三语文一模汇总——诗词赏析

(宝山)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一16题。(8分)

落花1

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2连曲陌,迢递3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注释】①这首诗作于诗人闲居永乐期间。当时诗人正陷入牛李党争之中,不能见用于世。②参差:指落花纷繁、连绵,③迢递:遥远.

14.晚唐时期与李商隐齐名的诗人是,合称“”。(2分)

15.选出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 首联写落花乱飞,渲染气氛,烘托诗人送客时依恋之情。

B. 尾联运用双关,“芳心”既指落花,也指诗人惜花之心。

C. 全诗借落花抒写诗人惜花、伤春之情,又寄寓身世之慨。

D. 诗歌运用白描手法,描摹人情物态贴切,物我融合无间。

16. 赏析颔联对落花的动态描写。(3分)

参考答案:14.杜牧(温庭筠) 小李杜(温李)(2分)

15.A (引出所咏之物,表现客去后诗人面对落花的迷茫、纷乱之情)(3分)

16.颔联从不同角度描写落花“乱飞”的具体情状,“参差”句描写落花漫天纷飞,飘到园外曲径,突出落花飘色之密(多、广),“迢递”句(以拟人、移情)描写落花随风飘向夕阳,表现落花飘飞之远。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同情与感伤。(3分)

(崇明)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16题。(8分)

秋晚登城北门

陆 游

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

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

【注释】 ①杜陵:本指长安,此处借指汴京。②梁州:古梁州州治在汉中,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南郑、

大散关皆在此地,诗人过去曾在这里驻守。 ②①

14、陆游,字,号放翁。(1分)

15、对这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首联描绘了诗人的装束、出游的地点、时令,满眼的肃杀勾起了内心无尽的愁B .颔联写诗人在北城头远望从大散关传来的烽烟,南飞的鸿雁引发了诗人对杜陵的怀C .颈联通过“搔首”、“倚楼”这两个动作,表现出诗人年老体弱而怅然无奈的情绪。 D .全诗既有登临的悲秋之情,也怀有对山河兴废的叹惋,还有因身世安危而生的感慨。 绪。 念。

16、请结合诗歌内容,赏析尾联中“非”和“犹”两字的表达效果。(4分)(100字左右) 参考答案:14、务观 (1分)

15、C (3分)

16、“非”表现了当然的戎马生涯早已成往事的无限感慨与无奈,“犹”表明仍然,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表明诗人虽壮志未酬,但雄心犹在,仍然念念不忘收复失地、北定中原,忧虑边关战局的情怀。(4分)

(奉贤)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16题。(8分)

大江东去·用东坡先生韵 赵秉文

秋光一片,问苍苍桂影,其中何物?一叶扁舟波万顷,四顾粘天无壁。叩枻长歌,嫦娥

欲下,万里挥冰雪。京尘千丈,可能容此人杰? 回首赤壁矶边,骑鲸人去,几度山花发。澹澹长空今古梦,只有归鸿明灭。我欲从公,乘风归去,散此麒麟发。三山安在,玉箫吹断明月!

14.“一叶扁舟波万顷”一句化用了课文《 》的内容。(1分)

15.对本词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 .词的上片似苏轼词《水调歌头》,以问月起句,以“桂影”代月,以“秋光”衬“桂影”。

B .词的结尾两句通过今昔对比表现了作者消极出世的思想。

C .词人始以秋光桂影,结以玉箫明月,情景交融,足见笔力深厚。

D .全词虚实相生,吊古伤今,表达了对贬谪词人苏轼的怀念同情及自己的悲慨。

16.结合全词,分析“京尘千丈,可能容此人杰”一句的结构作用。(4分)

参考答案:14.《赤壁赋》(1分)

15. B(3分)

16. 承上启下。承上表达对苏东波遭遇的同情及愤慨。启下表达自己难以实现志向的悲愤之情。

由景入情:从对当年苏轼夜游赤壁情景的描写,转入个人的情感抒发。(4分)

(虹口)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16题。(8分) 自题陋轩

清·吴嘉纪

风雨不能蔽,谁能爱此庐?荒凉人罕到,俯仰我为居。

遣病一篱菊,驱愁数卷书。款扉谁问讯?禽鸟识樵渔。

[注]吴嘉纪(1618-1684),字宾贤,一字野人,江苏泰州人。隐居家乡,生活贫困。有(《陋轩诗集》。)

14、从体裁上看,本诗是一首 。(1分)

15、对本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第一问句为反问,答在问中,语含激愤。

B 、三四句写小庐环境荒凉低矮,仅容一人。

C 、第二问句暗示主人不与庸夫俗流相交往。

D 、全篇前半写景后半抒情,语言质朴细腻。

16、以划线句为例,分析作者的个性特点。(4分)

参考答案:14.五言律诗或律诗 15. C 16.作者以“菊”“书”二物((1分)来修身养性,排解疾病和忧愁,度过隐居((1分)生活,可见其个性清高孤傲((2分)。(或:脱俗,不同流合污,安贫乐道,更看重修身养性…… 2分)

(黄浦)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16题。(8分)

寄全椒山中道士

韦应物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①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注释】①煮白石:葛洪《神仙传》云:“白石先生者,中黄丈人弟子也,尝煮白石为

粮,因就白石山居,时人故号曰白石先生。”

14.从题材看,这是一首1分)

15.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冷”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由于天冷、心情冷而想念山中友人。

B .标题中“寄”一词,自然吐露对山中友人的思念,有一份深挚的情意。

C .诗人在全椒山寻找着友人,却无处见踪迹,只看到满山的纷纷落叶。

D .在语言运用上没有惊人的词句,而是平淡冲和,颇有陶渊明的风格。

16.联系全诗,对“山中客”这一人物形象加以评析。(4分)

参考答案:14.(1分)思念(或怀念、寄赠)友人。

15.(3分)C

16.(4分)本诗为我们描绘了一位隐居山中的道士形象;(1分)他生活简朴、远离尘嚣、行踪飘忽;(2分)这一形象对世俗中过分追求名利的人而言,具有积极的警醒意义。(1分)

(嘉定)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14-16题。(8分)

暮过山村 贾岛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

萧条桑柘外,烟火渐相亲。

14. 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五言__ _诗。(1分)

15. 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数里闻寒水”,以声衬静,渲染山村的萧索冷落。

B. “边烽不过秦”,表达诗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

C. 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谋篇布局,境界幽深奇异。

D. 语言平实,有别于作者工于炼字的“苦吟”风格。

16. 本诗通过景物的变化来表现诗人心理的变化,从这一角度加以赏析。(4分)

参考答案:14.(1分)律(或近体、今体) 15.(3分)D 16.(4分)从景物描写来看,开始是“寒水”,中间怪禽、落日、初月、边烽,最后是桑柘、烟火;诗人的心理随着景物的变换和渐近山庄而变化,由寒而暖、由惶恐而欣慰。(景物:2分;心理:2分。景物罗列完整得满分,缺一个扣1分;心理变化每点1分)

(金山)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15-17题(7分)

又呈吴郎① 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注】①呈:呈送,尊敬的说法。这是用诗写的一封信,作者以前已写过一首《简吴郎司法》,这是又一首,所以说“又呈”。作者用了小辈给老辈的“呈”,让吴郎更易接受。

15.(1分)杜甫,字。

16.(2分)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诗的第一句开门见山,从诗人自己过去怎样对待邻妇扑枣说起,劝告吴郎。

B .诗的前半部分杜甫在叙事的过程中,流露了自身对穷苦人处境的同情和体谅。

C .颔联两句“防远客”和“插疏篱”的主语都是吴郎,两句相互关联,相互依赖,措

词十分委婉含蓄。

D .本诗在艺术表现方面很有特色,“即”、“便”、“虽”、“却”等虚词的运用,化呆板

为活泼,既有律诗的形式美、音乐美,又有散文的灵活性。

17.(4分)有人说,杜甫诗歌的价值之一即在于常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请结合本诗

就此作赏析。

参考答案:15.(1分)子美

16.(2分)C

17.(4分)动之以情之处:告知吴郎妇人贫穷困苦的处境(无食无儿一妇人);以“呈”为题,

写信为让妇人打自己家的枣而向客人求情。晓之以理之处:提醒吴郎在天下百姓都在受

苦的战乱年代,更应该富有同情心。本来只是用于解决纠纷的诗札在诗人情理相融的艺

术处理中,陡然成为了一篇既打动人心又胸怀天下的杰作,一件生活小事因此成了天下

大事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正是诗圣的如椽大笔,才创作出了这样以小见大的崇高诗

作。

(静安)阅读下文,完成14—16题。(8分)

忆秦娥 李之仪

清溪咽。霜风洗出山头月。山头月,迎得云归,还送云别。

不知今是何时节。凌歊望断音尘绝。音尘绝,帆来帆去,天际双阙。

卜算子 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注释】:①宋徽宗崇宁二年,词人因替范纯仁草遗表获罪,被贬太平州,这首词作于居太平期间。

②凌歊台,南朝宋孝武帝避暑离宫。

14. 从体裁上看,这两首词都属于 ,从题材上看,《卜算子》写的是 。(2分)

15. 下列对两首词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忆秦娥》一词的上片写景,清溪哽咽,霜风料峭、山月皎洁,白云飘浮,只寥寥数笔,便勾勒出一幅清秀淡远的景色。

B .《卜算子》一词借水寄情,全词假托女子之口,以滔滔江流写绵绵情思,不敷粉,不着色,而自成高致。

C .《忆秦娥》全词不加雕琢,不事堆砌,不作粉饰,韵味悠长,谪居远地,空怀盼想之念,感情幽怨哀婉,缠绵悱恻。

D .《卜算子》一词采用民歌中常用的决绝语,将女主人公缠绵而又深挚的感情表现得透人心骨,同时也使全词呈现出一股俊逸的风韵与优美的旋律。

16. 试分析两首词在表现手法上的异同。(4分)

参考答案:14.小令(双调),对恋人的思念(2分)

15.C (2分)

16. 相同点: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1分)。《忆秦娥》借对水、风、月、云等的景物描

写,表达了盼回帝京的心怀。《卜算子》借对长江水的绵绵不绝的描述,抒发对

爱人的思念之情。(1分)

不同点:(1)《卜算子》在借水寄情的基础上还运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1分)。“只愿”二

字,既表明女主人公别无所求,但求两情天长地久,也透露出其内心唯恐

对方负心的隐忧。虽属直抒胸臆之笔,却亦有不尽之意见于言外(1分)。

(2)修辞手法不同。《忆秦娥》:拟人手法,“咽”字写出了“清溪”湍流的状态;用“洗”

字,突出“山头月”的皎洁(1分)。《卜算子》:比喻手法,“此水几时休”二句,

以江水之永无竭时,比喻离恨之永无绝期(1分)。(《忆秦娥》如写“以动

衬静”,酌情给分)

(不同点分析,以上写出一点即可)

(卢湾)阅读下面甲乙两篇作品,完成14—16题。(8分)

甲、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乙 、潘妃曲 商 挺 目断妆楼夕阳外,鬼病恹恹害。恨不该。止不过泪满旱莲腮。骂你个不良才,莫不少下你相思债。

14.甲、乙两作品在体裁上分别属于 、 。(2分)

15.对上述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 .《醉花阴》写相思从白天持续到深夜, 可见相思之深。

B .《潘妃曲》虽只从黄昏时刻写相思,也暗含着长久的相思。

C .“佳节又重阳”句,一个“又”字使思念变为年年相思。

D .“恨不该”一句既表现了女主人公对爱人的怨恨,也表现了主人公的自责与悔恨。

16.上面两首作品的划线句在抒情方式上各具特色,试加以比较分析。(4分)

参考答案:14. 词(宋词)、曲(元曲)

15. D

16. 《醉花阴》运用间接抒情方式,用比拟手法,含蓄写出了词人的相思之苦;

《潘妃曲》则运用直接抒情(直抒胸臆),表现出主人公泼辣率直的性格。

(闵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14——16题。(7分)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

黄庭坚

○○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

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注:①君山是洞庭湖中的一座小岛。②川:这里指洞庭湖。③绾结:将头发向上束起。湘蛾:湘水女神,相传君山是她们居住的地方。鬟:发髻。 231 ○

14、本诗作者黄庭坚,是宋代文学家,号 。(1分)

15、下列对这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第一句写诗人登楼凭栏远眺洞庭湖,“独”字表现了诗人的孤独。

B.诗歌首句点题,期中的“风雨”扣“雨中”,“凭栏”扣“望”字。

C.本诗化用了刘禹锡“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的诗句。

D.本诗语言朴实无华,意境壮阔雄浑,抒发了诗人搏击风雨的豪情。

16、这首诗在描写景物时运用了精彩的比喻,请结合具体诗句对其比喻手法的妙用进行赏析。(4分)

参考答案:14、山谷道人(1分)

15、D

16、选择一处或两处分析都可。

“绾结湘娥十二鬟”一句(1分),作者把君山的一座座山峰比喻成湘娥头上绾起的一个个发髻,(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山的形态,(或表现君山的秀丽美好,或表达了作者对君山的喜爱、欣赏之情。)(1分)。语言表达。(1分)

“银山堆里看青山”一句(1分),把湖水涌起的雪白浪花比喻为银山堆,(1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雨中湖水波浪的颜色和起伏的形态(或者雨水落在湖面上水花飞溅的场景,或风雨掀

起波浪的场景),或表达了作者对雨中景色的喜爱之情。(或者给人以美好的感受)语言表达1分。

(浦东)阅读下面作品,完成第14-16题。(8分)

凤凰台次李太白韵

【北宋】 郭祥正 高台不见凤凰游,浩浩长江入海流。

舞罢青蛾①同去国,战残白骨尚盈丘。

风摇落日催行棹,潮卷新沙换故洲。

结绮临春②无觅处,年年荒草向人愁。

【注释】①青蛾:指南朝陈后主宫廷里的年轻歌妓。②结绮临春:指陈后主营造的结绮阁、临春阁。

14. 诗中的“凤凰台”位于今日的____________________(古称金陵) 。(1分)

15. 选出对作品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3分)

A.首联以“浩浩”“入海”的眼前景来突出长江的气势和不朽,与下联衰败的人事形成鲜明对照。

B. 颔联写当年宫中歌妓随陈后主一起被掳离故国,而战争留下的累累白骨依旧埋在江边的古墓。

C. 尾联写陈后主华美坚固的楼阁已无迹可寻,人们只能年年在楼阁故址向荒草诉说不尽的愁意。

D. 从韵脚和“现实—怀古—现实”的思路看,作品既符合“次韵”的要求,又融入诗人的独特感受。

16. 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颈联中“潮卷新沙换故洲”一句。(4分)

参考答案:14. 南京(1分)

15. (3分)C

16. (4分)参考答案要点:指出景情关系(1分),具体分析(2分)语言(1分) 这句诗景中融情、吊古伤今,写了湖水不断卷来新沙,天长日久,改换了故洲的模样,抒发了沧海桑田(时移世易、新旧更替、朝代兴衰)的深沉感慨。

(普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7题。(7分)

江间作四首[其三]

[北宋]潘大临

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

最羡鱼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潘大临,黄州人,家贫未仕。曾随苏轼同游赤壁。

15、从这首诗的体裁上看,属于近体诗中的□□□□。(1分)

16、对这首诗内容和主旨的理解,下面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 、诗的首联描写的是西山赤壁地势险要,地处战略要冲,是一道天然屏障。

B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表现出诗人对于建立丰功伟绩的历史人物的景仰之情。

C 、尾联中的“鱼竿客”是隐者的形象,隐含着身在官场的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D 、整首诗诗意境阔大,笔力雄健,结构严谨,对仗精工,诗句凝练。

17、第三联中的“拳”、“退”二字用得十分传神,请简析其表达效果。(4分)

参考答案:15、五言律诗

16、C

17、“拳”形象地描摹出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退”生动地表现了飞鸿在广阔天空的映衬下看似没有前移、反而后退的情状。两者不仅渲染了鹭宿沙滩、鸿飞长天这样宁静的风景,也蕴含了作者不愿入仕的生活态度。

(青浦)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14—16题。(8分)

朝天子·西湖

元 徐再思

①里湖、外湖,无处是无春处。

真山真水真画图,一片玲珑玉。

宜酒宜诗,宜晴宜雨,销金锅锦绣窟。

老苏,老逋,杨柳堤梅花墓。

【注释】①里湖、外湖:西湖以苏堤为界分里湖、外湖。

14.作品标题中的“朝天子”是。“宜晴宜雨”使人不禁想起苏轼《饮湖上初晴后

雨》一诗中的诗句“ , ”“梅花墓”指 的墓地。(3

分)

15.对作品分析不合理的一项是:( )(2分)

A .首两句总写西湖之春,虽不具体写景物,却给人一个春到西湖、生机盎然的总印象。

B .“真山真水真画图”一句甚妙。明明是真山真水,不是图画,作者偏说是真图画,来喻

其美。

C .“销金锅”喻西湖是一个挥金如土的地方,“锦绣窟”言西湖是衣锦披绣的窟穴,两

句极写繁盛,有赞叹,有感慨,也有思考。

D .最后以两位人物的高洁,映衬西湖格调清雅,并以苏堤和白堤作为西湖代表性景观收束

作品。

16.末句作者把两个人名、两个地名罗列在一起,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深刻的印象。据此揣

测作者想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3

分) 参考答案:14、(3分)曲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林逋墓。

15、(2分)D

16、(3分)表达了词人一方面希望像苏轼一样出仕为国出力,但另一方面又企图像林逋一

样过着隐居避世的日子的矛盾心理。

(松江)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16题。(8分)

饮酒(其四)

陶渊明

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

因值孤生松,敛翮①遥来归。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注】①翮:鸟的翅膀。

14.陶渊明,(1分)

15.对诗歌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 .叠词“栖栖”“夜夜”“依依”写出离群之鸟日夜无所归依的恓惶。

B .前六句写鸟的失意与后六句写鸟遇到松树的境况构成鲜明的对照。

C .“值”通“植”,写诗人心生怜悯,手植松树让离群之鸟来此栖息。

D .离群之鸟将临风不凋的松树作为托身之地,愿与之相守,不再分离。

16.《归去来兮辞》中有写“鸟”和“松”的句子:“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返。景翳翳

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试分析其在写法上与本诗的主要区别。(4分)

参考答案:14.(1分)东晋。

15.(3分)C

16.(4分)都运用了比兴手法。但《归》中有比有兴,有实有虚,虚实相生,情景交融。

由鸟倦飞知返比喻自己厌倦官场而归隐,抚孤松而盘桓既是实写作者行动,又暗指诗人向往

高洁。本诗主要运用比喻手法,诗人以鸟自喻,无枝可依,终于找到高洁的松树作为依托,

并甘愿永远相守。

(徐汇) 阅读下面诗词,完成14——16题。(8分)

唐多令

邓剡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看横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注】邓剡,字光荐,号中斋,文天祥的同乡和朋友。本词为南宋灭亡之后,邓剡被俘,过

建康(今南京)所写。

14. 下面对这首词内容的分析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 “叶声寒”点明了由夏入秋的时令更迭,也与后一句的“西风”相照应。

B. 作者以“燕入谁家”喻指变节奉敌的行径,在感慨中也表达了嘲讽之意。

C. 词的上阕寓情于景,描绘了一幅雨后黄昏的秋江图,也表达出作者家国破亡的主观感受。

D. 下阙以“寂寞”二字领起,点明了词人被押送途中孤独的处境,表达出他对命运的感慨。

15. 词人在上阕将自己比做被吹落天涯的枯叶,这样写的好处是 。

16. 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一句加以鉴赏。

参考答案:14. D (2分)

15. 与“寒秋”“西风”相对应,以无根的枯叶比喻自己失去家国,流落飘荡的情状,表

达亡国后的飘零之苦。(2分)

16. “雁”喻指处于离乱之中却向往南归的南宋遗民(其中也包括词人自己)。词人置群雁于凄清而洁白的明月、芦花之景中,一方面寄寓了他对坚守节操之人的认同,另一方也对同样处境颠沛的百姓怀有无限同情,再次表达了自己的亡国之痛和漂泊悲苦之情。(4分)

(杨浦)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第14-16题。(8分) 倦 夜

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14

(1分)

15.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中写景,画面变幻多姿,生动可感。

B.诗人通过触觉、视觉、听觉等角度,传神地写出了自己对夜的感受。

C。诗中“竹”与“涓滴”,“野”与“飞萤、水鸟”照应。

D.本诗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景中寄托了诗人对自己身世遭遇的感慨。

16.本诗题为“倦夜”,全诗却不着一“倦”字。请对此作出评析。(4分)

参考答案:14. 律诗(1分)

15.D (3分)

16. (答题要点:诗中没有一字写“倦”;但仔细品读,读者仿佛看到他的“倦”之极。

孤柄“卧内”,辗转反侧,从月升到月落,“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诗人深切地关注着国家和人民的命运,他坐卧不安,彻夜难眠,充满无限感慨与忧愤。只写“夜”,不言“倦”,只写景,不写情,但诗人在忧国忧时的羁孤老倦之态,已从字里行间鲜明地流露出来,令人回味。)(4分)

(闸北)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14—16题。(8分)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旋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华清宫 崔橹

草遮回磴绝鸣鸾,云树深深碧殿寒,

明月自来还自去,更无人倚玉阑干。

[注]华清宫:唐代宫名。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骊山北麓。山有温泉,唐贞观十八年建汤泉宫,咸亨二年改名为温泉宫。天宝六年大加扩建,改名华清宫。

14. 晚唐诗人,其中的名句是“ ,无人知是荔枝来”。(2分)

1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 以上两首诗用的是同一韵脚,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来朗朗上口。 B. 吴诗取材于华清宫兴盛之时,崔诗则取材于天宝之乱以后的华清宫。 C. 吴诗表达了作者的愤慨之情,崔诗流露出的是一种哀婉感伤的情绪。 D. 以上两首诗均属七言咏史绝句,写作目的都是以史讽今,警戒世君。

16. 简析吴融《华清宫》一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4分)

参考答案:14.(2分)杜牧(杜牧之、杜樊川);“一骑红尘妃子笑”(1处1分)

15.(2分)D

16.(4分)要点:此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运用对比(2分),作者将华清宫内融暖的景象

与宫外凄寒的环境构成强烈的对比(1分),鞭挞了唐朝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和昏

庸无道(1分)。(意思对即可)

(长宁)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16题。(8分)

[双调]水仙子·游越福王府

乔吉

○笙歌梦断蒺藜沙,罗绮香馀野菜花。乱云老树夕阳下,燕休寻王谢家,恨兴亡怒煞些

○鸣蛙。铺锦池埋荒甃3,流杯亭堆破瓦,何处也繁华?

【注】①福王:南宋理宗的弟弟赵与芮。②蒺藜沙:长满蒺藜的沙地。③荒甓(zhòu) :荒凉的断井颓垣。 2○1

14.元曲作者在写作时,往往会使用一些衬字,请从本曲中摘录一处 。(1分)

15.对本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笙歌”、“罗绮香”表明当年的福王府如今变成了别人娱乐游玩的地方。

B .“乱云老树夕阳下”具有很强的画面感,与本曲其它地方写景时只写零星的事物不同。

C .“燕休寻王谢家”一句化用了刘禹锡《乌衣巷》中的诗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D .本曲借景抒情,情随景生,但并没对景物进行细致的刻画。

16.简要赏析本曲对比手法的妙用。(4分)

参考答案:14.煞些(“煞些”分开写亦可)、也(1分)写出一处即可。

15.A (3分)

16.这首元曲将昔日的“笙歌”、“罗绮香”、 “铺锦池” 、“流杯亭”与现实中的“蒺藜沙”、“野菜花”、“乱云老树夕阳”、“荒甃”、“破瓦”作了鲜明的对比(2分),突出了昔盛今衰的景象(1分),有力地抒发了盛衰无常的感慨(1分)。

2012上海高三语文一模汇总——诗词赏析

(宝山)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一16题。(8分)

落花1

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2连曲陌,迢递3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注释】①这首诗作于诗人闲居永乐期间。当时诗人正陷入牛李党争之中,不能见用于世。②参差:指落花纷繁、连绵,③迢递:遥远.

14.晚唐时期与李商隐齐名的诗人是,合称“”。(2分)

15.选出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 首联写落花乱飞,渲染气氛,烘托诗人送客时依恋之情。

B. 尾联运用双关,“芳心”既指落花,也指诗人惜花之心。

C. 全诗借落花抒写诗人惜花、伤春之情,又寄寓身世之慨。

D. 诗歌运用白描手法,描摹人情物态贴切,物我融合无间。

16. 赏析颔联对落花的动态描写。(3分)

参考答案:14.杜牧(温庭筠) 小李杜(温李)(2分)

15.A (引出所咏之物,表现客去后诗人面对落花的迷茫、纷乱之情)(3分)

16.颔联从不同角度描写落花“乱飞”的具体情状,“参差”句描写落花漫天纷飞,飘到园外曲径,突出落花飘色之密(多、广),“迢递”句(以拟人、移情)描写落花随风飘向夕阳,表现落花飘飞之远。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同情与感伤。(3分)

(崇明)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16题。(8分)

秋晚登城北门

陆 游

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

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

【注释】 ①杜陵:本指长安,此处借指汴京。②梁州:古梁州州治在汉中,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南郑、

大散关皆在此地,诗人过去曾在这里驻守。 ②①

14、陆游,字,号放翁。(1分)

15、对这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首联描绘了诗人的装束、出游的地点、时令,满眼的肃杀勾起了内心无尽的愁B .颔联写诗人在北城头远望从大散关传来的烽烟,南飞的鸿雁引发了诗人对杜陵的怀C .颈联通过“搔首”、“倚楼”这两个动作,表现出诗人年老体弱而怅然无奈的情绪。 D .全诗既有登临的悲秋之情,也怀有对山河兴废的叹惋,还有因身世安危而生的感慨。 绪。 念。

16、请结合诗歌内容,赏析尾联中“非”和“犹”两字的表达效果。(4分)(100字左右) 参考答案:14、务观 (1分)

15、C (3分)

16、“非”表现了当然的戎马生涯早已成往事的无限感慨与无奈,“犹”表明仍然,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表明诗人虽壮志未酬,但雄心犹在,仍然念念不忘收复失地、北定中原,忧虑边关战局的情怀。(4分)

(奉贤)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16题。(8分)

大江东去·用东坡先生韵 赵秉文

秋光一片,问苍苍桂影,其中何物?一叶扁舟波万顷,四顾粘天无壁。叩枻长歌,嫦娥

欲下,万里挥冰雪。京尘千丈,可能容此人杰? 回首赤壁矶边,骑鲸人去,几度山花发。澹澹长空今古梦,只有归鸿明灭。我欲从公,乘风归去,散此麒麟发。三山安在,玉箫吹断明月!

14.“一叶扁舟波万顷”一句化用了课文《 》的内容。(1分)

15.对本词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 .词的上片似苏轼词《水调歌头》,以问月起句,以“桂影”代月,以“秋光”衬“桂影”。

B .词的结尾两句通过今昔对比表现了作者消极出世的思想。

C .词人始以秋光桂影,结以玉箫明月,情景交融,足见笔力深厚。

D .全词虚实相生,吊古伤今,表达了对贬谪词人苏轼的怀念同情及自己的悲慨。

16.结合全词,分析“京尘千丈,可能容此人杰”一句的结构作用。(4分)

参考答案:14.《赤壁赋》(1分)

15. B(3分)

16. 承上启下。承上表达对苏东波遭遇的同情及愤慨。启下表达自己难以实现志向的悲愤之情。

由景入情:从对当年苏轼夜游赤壁情景的描写,转入个人的情感抒发。(4分)

(虹口)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16题。(8分) 自题陋轩

清·吴嘉纪

风雨不能蔽,谁能爱此庐?荒凉人罕到,俯仰我为居。

遣病一篱菊,驱愁数卷书。款扉谁问讯?禽鸟识樵渔。

[注]吴嘉纪(1618-1684),字宾贤,一字野人,江苏泰州人。隐居家乡,生活贫困。有(《陋轩诗集》。)

14、从体裁上看,本诗是一首 。(1分)

15、对本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第一问句为反问,答在问中,语含激愤。

B 、三四句写小庐环境荒凉低矮,仅容一人。

C 、第二问句暗示主人不与庸夫俗流相交往。

D 、全篇前半写景后半抒情,语言质朴细腻。

16、以划线句为例,分析作者的个性特点。(4分)

参考答案:14.五言律诗或律诗 15. C 16.作者以“菊”“书”二物((1分)来修身养性,排解疾病和忧愁,度过隐居((1分)生活,可见其个性清高孤傲((2分)。(或:脱俗,不同流合污,安贫乐道,更看重修身养性…… 2分)

(黄浦)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16题。(8分)

寄全椒山中道士

韦应物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①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注释】①煮白石:葛洪《神仙传》云:“白石先生者,中黄丈人弟子也,尝煮白石为

粮,因就白石山居,时人故号曰白石先生。”

14.从题材看,这是一首1分)

15.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冷”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由于天冷、心情冷而想念山中友人。

B .标题中“寄”一词,自然吐露对山中友人的思念,有一份深挚的情意。

C .诗人在全椒山寻找着友人,却无处见踪迹,只看到满山的纷纷落叶。

D .在语言运用上没有惊人的词句,而是平淡冲和,颇有陶渊明的风格。

16.联系全诗,对“山中客”这一人物形象加以评析。(4分)

参考答案:14.(1分)思念(或怀念、寄赠)友人。

15.(3分)C

16.(4分)本诗为我们描绘了一位隐居山中的道士形象;(1分)他生活简朴、远离尘嚣、行踪飘忽;(2分)这一形象对世俗中过分追求名利的人而言,具有积极的警醒意义。(1分)

(嘉定)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14-16题。(8分)

暮过山村 贾岛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

萧条桑柘外,烟火渐相亲。

14. 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五言__ _诗。(1分)

15. 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数里闻寒水”,以声衬静,渲染山村的萧索冷落。

B. “边烽不过秦”,表达诗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

C. 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谋篇布局,境界幽深奇异。

D. 语言平实,有别于作者工于炼字的“苦吟”风格。

16. 本诗通过景物的变化来表现诗人心理的变化,从这一角度加以赏析。(4分)

参考答案:14.(1分)律(或近体、今体) 15.(3分)D 16.(4分)从景物描写来看,开始是“寒水”,中间怪禽、落日、初月、边烽,最后是桑柘、烟火;诗人的心理随着景物的变换和渐近山庄而变化,由寒而暖、由惶恐而欣慰。(景物:2分;心理:2分。景物罗列完整得满分,缺一个扣1分;心理变化每点1分)

(金山)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15-17题(7分)

又呈吴郎① 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注】①呈:呈送,尊敬的说法。这是用诗写的一封信,作者以前已写过一首《简吴郎司法》,这是又一首,所以说“又呈”。作者用了小辈给老辈的“呈”,让吴郎更易接受。

15.(1分)杜甫,字。

16.(2分)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诗的第一句开门见山,从诗人自己过去怎样对待邻妇扑枣说起,劝告吴郎。

B .诗的前半部分杜甫在叙事的过程中,流露了自身对穷苦人处境的同情和体谅。

C .颔联两句“防远客”和“插疏篱”的主语都是吴郎,两句相互关联,相互依赖,措

词十分委婉含蓄。

D .本诗在艺术表现方面很有特色,“即”、“便”、“虽”、“却”等虚词的运用,化呆板

为活泼,既有律诗的形式美、音乐美,又有散文的灵活性。

17.(4分)有人说,杜甫诗歌的价值之一即在于常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请结合本诗

就此作赏析。

参考答案:15.(1分)子美

16.(2分)C

17.(4分)动之以情之处:告知吴郎妇人贫穷困苦的处境(无食无儿一妇人);以“呈”为题,

写信为让妇人打自己家的枣而向客人求情。晓之以理之处:提醒吴郎在天下百姓都在受

苦的战乱年代,更应该富有同情心。本来只是用于解决纠纷的诗札在诗人情理相融的艺

术处理中,陡然成为了一篇既打动人心又胸怀天下的杰作,一件生活小事因此成了天下

大事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正是诗圣的如椽大笔,才创作出了这样以小见大的崇高诗

作。

(静安)阅读下文,完成14—16题。(8分)

忆秦娥 李之仪

清溪咽。霜风洗出山头月。山头月,迎得云归,还送云别。

不知今是何时节。凌歊望断音尘绝。音尘绝,帆来帆去,天际双阙。

卜算子 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注释】:①宋徽宗崇宁二年,词人因替范纯仁草遗表获罪,被贬太平州,这首词作于居太平期间。

②凌歊台,南朝宋孝武帝避暑离宫。

14. 从体裁上看,这两首词都属于 ,从题材上看,《卜算子》写的是 。(2分)

15. 下列对两首词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忆秦娥》一词的上片写景,清溪哽咽,霜风料峭、山月皎洁,白云飘浮,只寥寥数笔,便勾勒出一幅清秀淡远的景色。

B .《卜算子》一词借水寄情,全词假托女子之口,以滔滔江流写绵绵情思,不敷粉,不着色,而自成高致。

C .《忆秦娥》全词不加雕琢,不事堆砌,不作粉饰,韵味悠长,谪居远地,空怀盼想之念,感情幽怨哀婉,缠绵悱恻。

D .《卜算子》一词采用民歌中常用的决绝语,将女主人公缠绵而又深挚的感情表现得透人心骨,同时也使全词呈现出一股俊逸的风韵与优美的旋律。

16. 试分析两首词在表现手法上的异同。(4分)

参考答案:14.小令(双调),对恋人的思念(2分)

15.C (2分)

16. 相同点: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1分)。《忆秦娥》借对水、风、月、云等的景物描

写,表达了盼回帝京的心怀。《卜算子》借对长江水的绵绵不绝的描述,抒发对

爱人的思念之情。(1分)

不同点:(1)《卜算子》在借水寄情的基础上还运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1分)。“只愿”二

字,既表明女主人公别无所求,但求两情天长地久,也透露出其内心唯恐

对方负心的隐忧。虽属直抒胸臆之笔,却亦有不尽之意见于言外(1分)。

(2)修辞手法不同。《忆秦娥》:拟人手法,“咽”字写出了“清溪”湍流的状态;用“洗”

字,突出“山头月”的皎洁(1分)。《卜算子》:比喻手法,“此水几时休”二句,

以江水之永无竭时,比喻离恨之永无绝期(1分)。(《忆秦娥》如写“以动

衬静”,酌情给分)

(不同点分析,以上写出一点即可)

(卢湾)阅读下面甲乙两篇作品,完成14—16题。(8分)

甲、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乙 、潘妃曲 商 挺 目断妆楼夕阳外,鬼病恹恹害。恨不该。止不过泪满旱莲腮。骂你个不良才,莫不少下你相思债。

14.甲、乙两作品在体裁上分别属于 、 。(2分)

15.对上述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 .《醉花阴》写相思从白天持续到深夜, 可见相思之深。

B .《潘妃曲》虽只从黄昏时刻写相思,也暗含着长久的相思。

C .“佳节又重阳”句,一个“又”字使思念变为年年相思。

D .“恨不该”一句既表现了女主人公对爱人的怨恨,也表现了主人公的自责与悔恨。

16.上面两首作品的划线句在抒情方式上各具特色,试加以比较分析。(4分)

参考答案:14. 词(宋词)、曲(元曲)

15. D

16. 《醉花阴》运用间接抒情方式,用比拟手法,含蓄写出了词人的相思之苦;

《潘妃曲》则运用直接抒情(直抒胸臆),表现出主人公泼辣率直的性格。

(闵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14——16题。(7分)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

黄庭坚

○○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

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注:①君山是洞庭湖中的一座小岛。②川:这里指洞庭湖。③绾结:将头发向上束起。湘蛾:湘水女神,相传君山是她们居住的地方。鬟:发髻。 231 ○

14、本诗作者黄庭坚,是宋代文学家,号 。(1分)

15、下列对这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第一句写诗人登楼凭栏远眺洞庭湖,“独”字表现了诗人的孤独。

B.诗歌首句点题,期中的“风雨”扣“雨中”,“凭栏”扣“望”字。

C.本诗化用了刘禹锡“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的诗句。

D.本诗语言朴实无华,意境壮阔雄浑,抒发了诗人搏击风雨的豪情。

16、这首诗在描写景物时运用了精彩的比喻,请结合具体诗句对其比喻手法的妙用进行赏析。(4分)

参考答案:14、山谷道人(1分)

15、D

16、选择一处或两处分析都可。

“绾结湘娥十二鬟”一句(1分),作者把君山的一座座山峰比喻成湘娥头上绾起的一个个发髻,(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山的形态,(或表现君山的秀丽美好,或表达了作者对君山的喜爱、欣赏之情。)(1分)。语言表达。(1分)

“银山堆里看青山”一句(1分),把湖水涌起的雪白浪花比喻为银山堆,(1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雨中湖水波浪的颜色和起伏的形态(或者雨水落在湖面上水花飞溅的场景,或风雨掀

起波浪的场景),或表达了作者对雨中景色的喜爱之情。(或者给人以美好的感受)语言表达1分。

(浦东)阅读下面作品,完成第14-16题。(8分)

凤凰台次李太白韵

【北宋】 郭祥正 高台不见凤凰游,浩浩长江入海流。

舞罢青蛾①同去国,战残白骨尚盈丘。

风摇落日催行棹,潮卷新沙换故洲。

结绮临春②无觅处,年年荒草向人愁。

【注释】①青蛾:指南朝陈后主宫廷里的年轻歌妓。②结绮临春:指陈后主营造的结绮阁、临春阁。

14. 诗中的“凤凰台”位于今日的____________________(古称金陵) 。(1分)

15. 选出对作品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3分)

A.首联以“浩浩”“入海”的眼前景来突出长江的气势和不朽,与下联衰败的人事形成鲜明对照。

B. 颔联写当年宫中歌妓随陈后主一起被掳离故国,而战争留下的累累白骨依旧埋在江边的古墓。

C. 尾联写陈后主华美坚固的楼阁已无迹可寻,人们只能年年在楼阁故址向荒草诉说不尽的愁意。

D. 从韵脚和“现实—怀古—现实”的思路看,作品既符合“次韵”的要求,又融入诗人的独特感受。

16. 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颈联中“潮卷新沙换故洲”一句。(4分)

参考答案:14. 南京(1分)

15. (3分)C

16. (4分)参考答案要点:指出景情关系(1分),具体分析(2分)语言(1分) 这句诗景中融情、吊古伤今,写了湖水不断卷来新沙,天长日久,改换了故洲的模样,抒发了沧海桑田(时移世易、新旧更替、朝代兴衰)的深沉感慨。

(普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7题。(7分)

江间作四首[其三]

[北宋]潘大临

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

最羡鱼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潘大临,黄州人,家贫未仕。曾随苏轼同游赤壁。

15、从这首诗的体裁上看,属于近体诗中的□□□□。(1分)

16、对这首诗内容和主旨的理解,下面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 、诗的首联描写的是西山赤壁地势险要,地处战略要冲,是一道天然屏障。

B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表现出诗人对于建立丰功伟绩的历史人物的景仰之情。

C 、尾联中的“鱼竿客”是隐者的形象,隐含着身在官场的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D 、整首诗诗意境阔大,笔力雄健,结构严谨,对仗精工,诗句凝练。

17、第三联中的“拳”、“退”二字用得十分传神,请简析其表达效果。(4分)

参考答案:15、五言律诗

16、C

17、“拳”形象地描摹出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退”生动地表现了飞鸿在广阔天空的映衬下看似没有前移、反而后退的情状。两者不仅渲染了鹭宿沙滩、鸿飞长天这样宁静的风景,也蕴含了作者不愿入仕的生活态度。

(青浦)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14—16题。(8分)

朝天子·西湖

元 徐再思

①里湖、外湖,无处是无春处。

真山真水真画图,一片玲珑玉。

宜酒宜诗,宜晴宜雨,销金锅锦绣窟。

老苏,老逋,杨柳堤梅花墓。

【注释】①里湖、外湖:西湖以苏堤为界分里湖、外湖。

14.作品标题中的“朝天子”是。“宜晴宜雨”使人不禁想起苏轼《饮湖上初晴后

雨》一诗中的诗句“ , ”“梅花墓”指 的墓地。(3

分)

15.对作品分析不合理的一项是:( )(2分)

A .首两句总写西湖之春,虽不具体写景物,却给人一个春到西湖、生机盎然的总印象。

B .“真山真水真画图”一句甚妙。明明是真山真水,不是图画,作者偏说是真图画,来喻

其美。

C .“销金锅”喻西湖是一个挥金如土的地方,“锦绣窟”言西湖是衣锦披绣的窟穴,两

句极写繁盛,有赞叹,有感慨,也有思考。

D .最后以两位人物的高洁,映衬西湖格调清雅,并以苏堤和白堤作为西湖代表性景观收束

作品。

16.末句作者把两个人名、两个地名罗列在一起,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深刻的印象。据此揣

测作者想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3

分) 参考答案:14、(3分)曲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林逋墓。

15、(2分)D

16、(3分)表达了词人一方面希望像苏轼一样出仕为国出力,但另一方面又企图像林逋一

样过着隐居避世的日子的矛盾心理。

(松江)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16题。(8分)

饮酒(其四)

陶渊明

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

因值孤生松,敛翮①遥来归。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注】①翮:鸟的翅膀。

14.陶渊明,(1分)

15.对诗歌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 .叠词“栖栖”“夜夜”“依依”写出离群之鸟日夜无所归依的恓惶。

B .前六句写鸟的失意与后六句写鸟遇到松树的境况构成鲜明的对照。

C .“值”通“植”,写诗人心生怜悯,手植松树让离群之鸟来此栖息。

D .离群之鸟将临风不凋的松树作为托身之地,愿与之相守,不再分离。

16.《归去来兮辞》中有写“鸟”和“松”的句子:“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返。景翳翳

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试分析其在写法上与本诗的主要区别。(4分)

参考答案:14.(1分)东晋。

15.(3分)C

16.(4分)都运用了比兴手法。但《归》中有比有兴,有实有虚,虚实相生,情景交融。

由鸟倦飞知返比喻自己厌倦官场而归隐,抚孤松而盘桓既是实写作者行动,又暗指诗人向往

高洁。本诗主要运用比喻手法,诗人以鸟自喻,无枝可依,终于找到高洁的松树作为依托,

并甘愿永远相守。

(徐汇) 阅读下面诗词,完成14——16题。(8分)

唐多令

邓剡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看横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注】邓剡,字光荐,号中斋,文天祥的同乡和朋友。本词为南宋灭亡之后,邓剡被俘,过

建康(今南京)所写。

14. 下面对这首词内容的分析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 “叶声寒”点明了由夏入秋的时令更迭,也与后一句的“西风”相照应。

B. 作者以“燕入谁家”喻指变节奉敌的行径,在感慨中也表达了嘲讽之意。

C. 词的上阕寓情于景,描绘了一幅雨后黄昏的秋江图,也表达出作者家国破亡的主观感受。

D. 下阙以“寂寞”二字领起,点明了词人被押送途中孤独的处境,表达出他对命运的感慨。

15. 词人在上阕将自己比做被吹落天涯的枯叶,这样写的好处是 。

16. 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一句加以鉴赏。

参考答案:14. D (2分)

15. 与“寒秋”“西风”相对应,以无根的枯叶比喻自己失去家国,流落飘荡的情状,表

达亡国后的飘零之苦。(2分)

16. “雁”喻指处于离乱之中却向往南归的南宋遗民(其中也包括词人自己)。词人置群雁于凄清而洁白的明月、芦花之景中,一方面寄寓了他对坚守节操之人的认同,另一方也对同样处境颠沛的百姓怀有无限同情,再次表达了自己的亡国之痛和漂泊悲苦之情。(4分)

(杨浦)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第14-16题。(8分) 倦 夜

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14

(1分)

15.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中写景,画面变幻多姿,生动可感。

B.诗人通过触觉、视觉、听觉等角度,传神地写出了自己对夜的感受。

C。诗中“竹”与“涓滴”,“野”与“飞萤、水鸟”照应。

D.本诗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景中寄托了诗人对自己身世遭遇的感慨。

16.本诗题为“倦夜”,全诗却不着一“倦”字。请对此作出评析。(4分)

参考答案:14. 律诗(1分)

15.D (3分)

16. (答题要点:诗中没有一字写“倦”;但仔细品读,读者仿佛看到他的“倦”之极。

孤柄“卧内”,辗转反侧,从月升到月落,“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诗人深切地关注着国家和人民的命运,他坐卧不安,彻夜难眠,充满无限感慨与忧愤。只写“夜”,不言“倦”,只写景,不写情,但诗人在忧国忧时的羁孤老倦之态,已从字里行间鲜明地流露出来,令人回味。)(4分)

(闸北)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14—16题。(8分)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旋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华清宫 崔橹

草遮回磴绝鸣鸾,云树深深碧殿寒,

明月自来还自去,更无人倚玉阑干。

[注]华清宫:唐代宫名。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骊山北麓。山有温泉,唐贞观十八年建汤泉宫,咸亨二年改名为温泉宫。天宝六年大加扩建,改名华清宫。

14. 晚唐诗人,其中的名句是“ ,无人知是荔枝来”。(2分)

1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 以上两首诗用的是同一韵脚,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来朗朗上口。 B. 吴诗取材于华清宫兴盛之时,崔诗则取材于天宝之乱以后的华清宫。 C. 吴诗表达了作者的愤慨之情,崔诗流露出的是一种哀婉感伤的情绪。 D. 以上两首诗均属七言咏史绝句,写作目的都是以史讽今,警戒世君。

16. 简析吴融《华清宫》一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4分)

参考答案:14.(2分)杜牧(杜牧之、杜樊川);“一骑红尘妃子笑”(1处1分)

15.(2分)D

16.(4分)要点:此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运用对比(2分),作者将华清宫内融暖的景象

与宫外凄寒的环境构成强烈的对比(1分),鞭挞了唐朝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和昏

庸无道(1分)。(意思对即可)

(长宁)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16题。(8分)

[双调]水仙子·游越福王府

乔吉

○笙歌梦断蒺藜沙,罗绮香馀野菜花。乱云老树夕阳下,燕休寻王谢家,恨兴亡怒煞些

○鸣蛙。铺锦池埋荒甃3,流杯亭堆破瓦,何处也繁华?

【注】①福王:南宋理宗的弟弟赵与芮。②蒺藜沙:长满蒺藜的沙地。③荒甓(zhòu) :荒凉的断井颓垣。 2○1

14.元曲作者在写作时,往往会使用一些衬字,请从本曲中摘录一处 。(1分)

15.对本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笙歌”、“罗绮香”表明当年的福王府如今变成了别人娱乐游玩的地方。

B .“乱云老树夕阳下”具有很强的画面感,与本曲其它地方写景时只写零星的事物不同。

C .“燕休寻王谢家”一句化用了刘禹锡《乌衣巷》中的诗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D .本曲借景抒情,情随景生,但并没对景物进行细致的刻画。

16.简要赏析本曲对比手法的妙用。(4分)

参考答案:14.煞些(“煞些”分开写亦可)、也(1分)写出一处即可。

15.A (3分)

16.这首元曲将昔日的“笙歌”、“罗绮香”、 “铺锦池” 、“流杯亭”与现实中的“蒺藜沙”、“野菜花”、“乱云老树夕阳”、“荒甃”、“破瓦”作了鲜明的对比(2分),突出了昔盛今衰的景象(1分),有力地抒发了盛衰无常的感慨(1分)。


相关内容

  • 2017年上海青浦区高考语文二模
  • 青浦区2016学年高三年级第二次学业质量调研测试 语文试卷 (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 2017年4月 第一部分 积累运用(10分) 1. 按要求填空(5分) (1)_______________,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2)望西都,_________,伤心秦汉经行处.& ...

  • 高三阶段怎样有效安排时间
  • 高三阶段怎样有效安排时间 在高三阶段,复习课程的时间和内容应灵活安排,因为每个人的学习习惯和方法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学习时间和课程内容应因人而宜.根据你自己的情况,你可以制订一个短期或长期的学习计划时间安排表.若某一科目是你的劣势你可以多花些时间去学习,优势科应继续拔高.总之,要根据你自己的实际情况制 ...

  • 备战高考(三)
  • 备战高考(三) 有关填报平行志愿的问题温柔一哮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致墨子的一封信 2010年全国高考优秀作文荟萃·明月我心· 后高考时代huibaise2010 怎么查高考分数,高考分数终极档案风计时吹 郑州大学新中国首所综合大学_新闻中心_新浪网bluewhale 2010年江苏省高考优秀作文 ...

  • 高三暑期计划
  •  近50天的假期将给同学们带来很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好这段时间是每位即将步入高三毕业班的学子必须思考和践行的问题。假期“未雨绸缪”,高三才能“大显身手”。下面我就语文学科假期复习谈几点个人的想法,供参考。   多理多思,夯实基础。“多理”即多整理,多梳理。利用十天左右的时间归类整理 ...

  • _[雨霖铃]对高考诗歌鉴赏题的母本意义
  • <雨霖铃>对高考诗歌鉴赏题的母本意义 笊 江苏如东高级中学 江雪松 <考试说明>把古诗词鉴赏定位在阅读"浅易"诗词,"考查材料以唐宋诗词为主","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 ...

  • 为你分析高考题中的表现手法 语文课
  • 2012上海卷<考试手册>中有"鉴赏作品的艺术形象.表现手法和语言风格. "但究竟什么是表现手法,表现手法究竟包括哪些,专家们众说纷纭,至今没有定论.窃以为凡是为增强文章或作品表现力所调用的一切手法都是表现手法,包括在文中所使用的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和句子.本文试图从近些 ...

  • [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
  • 说教材: 一. 第三册语文主要是诗词,从整个高中语文教学和考试来说,诗词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原因如下: 1. 在这一部分,高考时直接题和间接题都很多,关键是直接题较多,如:(1)作家作品.作家的姓名字号.并称及文坛地位等:(2)风格流派.文体:(3)名句填空:(4)对相关背景的了解.对主要内容和重 ...

  • 李颀诗全集
  • 李颀-诗词<送魏万之京> 古诗 全诗赏析 李颀-诗词<古从军行> 古诗 全诗赏析 李颀-诗词<龙门送裴侍御监五岭选> 古诗 全诗赏析 李颀-诗词<奉送漪叔游颍川兼谒淮阳太守> 古诗 全诗赏析 李颀-诗词<弹棋歌> 古诗 全诗赏析 李颀-诗词 ...

  • 2012年江西中考语文试卷分析-郑加丽
  • 2012年江西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郑加丽 说明:本试卷共四大题,24道小题,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一.总体概况 本套语文试题的难度适中,题目总分值不变,试题类型不变. 本套试题重点考查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和课外阅读理解分析能力,结构稳定,没有偏题.怪题,符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