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5读书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5 读书(北师版)

落实理念 解读教材 提高效益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的一点思考

邛崃市牟礼镇中心小学校 杨军

一、单元主题:读书

二、《课程标准》对本单元的要求与相关规定

(一)识字与写字

1.继续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鼓励学生主动识字,独立识字的。、

2、培养预防和纠错错别字的意识,不允许有不会写的字空着。

3.激发学生练习毛笔字的兴趣,督促学生练习。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继续练习默读,在默读时练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3.掌握学习词语的方法,特别是要抓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能听写“语文天地”中“日积月累”的第二题加点的词语。

4. 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在理解的基础上延伸做仿写练习。

5. 引导学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6.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背诵课文中的精彩段落、《观书有感》和四句劝读的名言。

7.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

(三)习作

1.三年级学生达到“说什么,写什么”,文从字顺的水平,为以后作文打好基础。

2.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3.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4.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交谈。学会认真倾听,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

三、单元教材分析

教材在二年级上册、三年级下册、五年级下册共安排了三个以读书为主题的单元,引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

本单元编排了四篇课文,其中三篇为主体课文。《小小的书橱》表现出读书为小读者带来乐趣。《山沟里的孩子》赞颂山沟里的孩子刻苦学习、乐观向上的精神。《珍贵的教科书》则表现出艰难的战争岁月里人们为读书付出的努力与牺牲。自读课文《书本里的蚂蚁》通过通话的形式传达文字、文章带给人的快乐。几篇课文从不同的方面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志向和习惯。

课文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切合学生的实际和思想感情。诗歌、叙事散文、记叙文、童

话等各种文体有利于从多方面体会读书的意义、感受读书的快乐。

“语文天地”中安排了选字组词,抄写词语句子等练习继续帮助学生辨析同音字,积累词语,背诵古诗和名言警句。“畅所欲言”引导学生了解图书的演变历史,设想未来的书。“初显身手”不仅要让学生认识文房四宝,还要让学生开始学写毛笔字,掌握握毛笔字的要点。“笔下生花”要求学生围绕借书、买书、介绍书写过程,写心情。“金钥匙”引导学生掌握在图书馆中查找图书的方法。

四、单元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认字21个,写字24个。继续练习独立识字。

2、能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浩瀚、漫游、沐浴、沉思、幻想、充实、挖掘、埋藏、钥匙、辛勤、启程、环境、顽强、艰苦、振奋人心。激励”等词语的意思。

3、背诵《小小的书橱》、课文中的精彩段落和《观书有感》,积累课文中的好句子。

4、了解图书的演变历史;了解文房四宝;了解图书的分类。开始学写毛笔字。

(二)方法与过程

1、掌握学习词语的方法。

2、继续培养学生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

3、在练习叙事时描写景物,围绕借书、买书、介绍书写过程,写心情。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学习课文,感受读书的乐趣,明白今天良好的学习环境来之不易,体会到读书的重要性。

2、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五、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2、通过找关键词概括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

1、体会总-分-总的写法。

2、通过品读描写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的语句,感受张指导员的思想感情。

六、单元教学策略

△文本解读的深度与广度决定了课堂教学的高度和灵活度

(一)当好第一读者

(1)初读全文,扫除字词障碍;

如《小小的书橱》,课文生词比较多,基本上都是书面语,建议分三个层次教学。在认读阶段,认读生词,查字典词典,大概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在深入阅读阶段,理解这些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在最后诵读阶段,复现这些词语,凭借它们理清课文脉络,帮助背诵。

(2)再读课文,理解各段意思;

如《珍贵的教科书》第1自然段交代背景;第2自然段写当时具体的学习情况;第3自然段写渴望书;第4-8自然段写领到书;第9-10自然段写保护书;第11自然段写张指导员的理想;第12自然段写张指导员的牺牲对“我”的影响。

(3)精读课文,把握篇章结构;

如《珍贵的教科书》以教科书为线索,以“珍贵”为核心,展开故事情节:盼书--取书--护书--书激励我

△、找准切入点:字、词、句、段、标点„„

定下一个支点——拉出一条线——画了一个圈

《珍贵的教科书》

①理解“珍贵”的意思;(点)

②找出文中那些地方体现了教科书的珍贵;(线)

③孩子们回去后会怎样对待这些书呢?(圈)

(4)品读课文,咀嚼语言;

如《小小的书橱》,咀嚼“只是”“坐”,品读课文,体会“我”只坐在书橱旁就可以漫游历史的长河,遨游知识的空间,与书中人物交朋友,与学者们学习,从而感悟书的神奇力量,懂得读书的重要性,激发读书的兴趣。

△触摸文本,咀嚼语言,悉心体味,发掘内蕴。

——作为语文老师,一定要有这个耐心,更要有这个能力,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发现文章字词句段、标点、修辞上的亮点,并且将自己解读到的亮点变成课堂上学生学习的着眼点。

如《小小的书橱》抓着“小”“坐”;《山沟里的孩子》抓着“黑”“变”;《珍贵的教科书》抓着“珍贵”展开教学,悉心体味,发觉内蕴。

《珍贵的教科书》

1947年春天,我们延安小学转移到一个小山村里。在那炮火连天的战争环境中,我们仍然坚持学习。

有时,我们学习的学习条件非常艰苦。没有桌椅,就坐在地上,把小板凳当桌子;没有.....黑板,就用锅烟灰在墙上刷一块;没有粉笔,就拿黄土块代替。最困难的是一直没有书,我......们只能抄一课学一课。我们多么渴望每人都能有一本教科书啊!

四个“没有”写出了当时学习条件“非常艰苦”。三个“就......”写出了“我们”“顽强地艰苦学习”。

这部分的中心句不是“我们学习的学习条件非常艰苦”,而是“在那炮火连天的战争环境中,我们仍然坚持学习”。

“我们多么渴望每人都能有一本教科书啊!”这句话起过渡作用,既承接上文,说明在那样的条件下,教科书是那么珍贵,同时反映“我们”对学习的渴望;也开启下文,讲述关于教科书的故事。

(二)揣摩编者的意图,整合单元内容

编者意图(见教材分析)

单元整合

1、《小小的书橱》、“金钥匙”和自检教学内容整合,利用阅读课,让学生亲身实践,到图书室查找自己需要的书。

2、《山沟里的孩子》、语文天地中的“读一读,在课文中找出相对应的句子,写一写”和“日积月累”中的“读一读”教学内容整合。

3、《珍贵的教科书》、“初显身手”和”畅所欲言”教学内容整合。

4、完成“选字组成词语”“读一读,写写加点的词语”“读一读,背一背”

5、自读《书本里的蚂蚁》与“笔下生花”教学内容整合。

6、评改习作,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三)增强语文本体意识

如 《小小的书橱》

①语文知识点;

认字7个,写字7个。理解“浩瀚、漫游、沐浴、沉思、幻想、充实、挖掘”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积累词语。背诵诗歌。

②语文能力提升点;

A.体会总-分-总的写法。

B.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文描绘了小小的书橱就像“广阔的世界,浩瀚的海洋”,“我”在那里度过了愉快的时光,挖掘到无穷的宝藏,抒发了“我”对小书橱、对书的喜爱之情。

③语文方法习得点;

A.读第4小节,以读过的书为例说明读书要联系自己和生活实际,和书中的人物一起欢乐,一起悲伤,还要做好单元后面的“自检”,分小组进行课外阅读交流,或者班级图书会,从而习得读书的方法。

B.习得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的基本格式:

课文记叙了......过程;描绘了.......情景;抒发了......情感。

④语言发展生长点;

一个“小”字,突出了读书对人的意义。前后两个“坐”彰显了书的神奇力量。

(四)增强语用意识

△ 学语文,用语文;学语言,用语言;

读懂内容——读

《山沟里的孩子》描写了山沟里的孩子们起早贪黑、翻山越岭去上学的情景,就像流动的画面,生动而多彩。

读出情感——悟

山沟里的孩子们为了实现美好的理想而刻苦学习的积极向上的精神。

读明表达——写

通过让学生画画或者造句,让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各种色彩表示的意义,并能够在以后的习作中适当运用。

△关于习作指导:

(1)写不具体,缺乏条理和层次——围绕“题目”设问,顺着问题而写。

(2)平淡乏味——“5+3+2”的写作模式,5个自然段,3处语言亮点,至少2种修辞手法;

(3)有中心但不突出——围绕题目中心词写。开头、中间、结尾是否扣题;

(4)旧作翻新 巧妙改换。

七、给同事的教学建议:

1、将语文课上得“干净”些。

“干净”于教学内容的精当;“干净”于教学思路的清晰;“干净”于教学语言的简洁。 语文课堂教学要“干净”,内容的取舍要精当。什么地方该讲什么地方可以不讲、什么地方该用繁笔重锤敲打,什么地方该用简笔走马观花,要了然于心,因为一节课绝无解决所有的问题的可能。说到底就是对文本的解读要准确。

2、教师要的是静气

静下心来备每一节课,静下心来查找每一个词语和相关资料,静下心来读懂文中每一个词、句、段及篇的关系,静下心来从作者的位置居高临下理解遣词造句和布局谋篇的匠心,静下心来与每一个学生对话,品味与学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品尝其中的乐趣,品味其中的意义,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言行,静下心来总结规律,并作正反两方面的积累,静下心来读几本书,静下心来研究学问。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5 读书(北师版)

落实理念 解读教材 提高效益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的一点思考

邛崃市牟礼镇中心小学校 杨军

一、单元主题:读书

二、《课程标准》对本单元的要求与相关规定

(一)识字与写字

1.继续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鼓励学生主动识字,独立识字的。、

2、培养预防和纠错错别字的意识,不允许有不会写的字空着。

3.激发学生练习毛笔字的兴趣,督促学生练习。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继续练习默读,在默读时练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3.掌握学习词语的方法,特别是要抓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能听写“语文天地”中“日积月累”的第二题加点的词语。

4. 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在理解的基础上延伸做仿写练习。

5. 引导学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6.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背诵课文中的精彩段落、《观书有感》和四句劝读的名言。

7.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

(三)习作

1.三年级学生达到“说什么,写什么”,文从字顺的水平,为以后作文打好基础。

2.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3.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4.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交谈。学会认真倾听,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

三、单元教材分析

教材在二年级上册、三年级下册、五年级下册共安排了三个以读书为主题的单元,引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

本单元编排了四篇课文,其中三篇为主体课文。《小小的书橱》表现出读书为小读者带来乐趣。《山沟里的孩子》赞颂山沟里的孩子刻苦学习、乐观向上的精神。《珍贵的教科书》则表现出艰难的战争岁月里人们为读书付出的努力与牺牲。自读课文《书本里的蚂蚁》通过通话的形式传达文字、文章带给人的快乐。几篇课文从不同的方面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志向和习惯。

课文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切合学生的实际和思想感情。诗歌、叙事散文、记叙文、童

话等各种文体有利于从多方面体会读书的意义、感受读书的快乐。

“语文天地”中安排了选字组词,抄写词语句子等练习继续帮助学生辨析同音字,积累词语,背诵古诗和名言警句。“畅所欲言”引导学生了解图书的演变历史,设想未来的书。“初显身手”不仅要让学生认识文房四宝,还要让学生开始学写毛笔字,掌握握毛笔字的要点。“笔下生花”要求学生围绕借书、买书、介绍书写过程,写心情。“金钥匙”引导学生掌握在图书馆中查找图书的方法。

四、单元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认字21个,写字24个。继续练习独立识字。

2、能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浩瀚、漫游、沐浴、沉思、幻想、充实、挖掘、埋藏、钥匙、辛勤、启程、环境、顽强、艰苦、振奋人心。激励”等词语的意思。

3、背诵《小小的书橱》、课文中的精彩段落和《观书有感》,积累课文中的好句子。

4、了解图书的演变历史;了解文房四宝;了解图书的分类。开始学写毛笔字。

(二)方法与过程

1、掌握学习词语的方法。

2、继续培养学生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

3、在练习叙事时描写景物,围绕借书、买书、介绍书写过程,写心情。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学习课文,感受读书的乐趣,明白今天良好的学习环境来之不易,体会到读书的重要性。

2、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五、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2、通过找关键词概括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

1、体会总-分-总的写法。

2、通过品读描写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的语句,感受张指导员的思想感情。

六、单元教学策略

△文本解读的深度与广度决定了课堂教学的高度和灵活度

(一)当好第一读者

(1)初读全文,扫除字词障碍;

如《小小的书橱》,课文生词比较多,基本上都是书面语,建议分三个层次教学。在认读阶段,认读生词,查字典词典,大概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在深入阅读阶段,理解这些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在最后诵读阶段,复现这些词语,凭借它们理清课文脉络,帮助背诵。

(2)再读课文,理解各段意思;

如《珍贵的教科书》第1自然段交代背景;第2自然段写当时具体的学习情况;第3自然段写渴望书;第4-8自然段写领到书;第9-10自然段写保护书;第11自然段写张指导员的理想;第12自然段写张指导员的牺牲对“我”的影响。

(3)精读课文,把握篇章结构;

如《珍贵的教科书》以教科书为线索,以“珍贵”为核心,展开故事情节:盼书--取书--护书--书激励我

△、找准切入点:字、词、句、段、标点„„

定下一个支点——拉出一条线——画了一个圈

《珍贵的教科书》

①理解“珍贵”的意思;(点)

②找出文中那些地方体现了教科书的珍贵;(线)

③孩子们回去后会怎样对待这些书呢?(圈)

(4)品读课文,咀嚼语言;

如《小小的书橱》,咀嚼“只是”“坐”,品读课文,体会“我”只坐在书橱旁就可以漫游历史的长河,遨游知识的空间,与书中人物交朋友,与学者们学习,从而感悟书的神奇力量,懂得读书的重要性,激发读书的兴趣。

△触摸文本,咀嚼语言,悉心体味,发掘内蕴。

——作为语文老师,一定要有这个耐心,更要有这个能力,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发现文章字词句段、标点、修辞上的亮点,并且将自己解读到的亮点变成课堂上学生学习的着眼点。

如《小小的书橱》抓着“小”“坐”;《山沟里的孩子》抓着“黑”“变”;《珍贵的教科书》抓着“珍贵”展开教学,悉心体味,发觉内蕴。

《珍贵的教科书》

1947年春天,我们延安小学转移到一个小山村里。在那炮火连天的战争环境中,我们仍然坚持学习。

有时,我们学习的学习条件非常艰苦。没有桌椅,就坐在地上,把小板凳当桌子;没有.....黑板,就用锅烟灰在墙上刷一块;没有粉笔,就拿黄土块代替。最困难的是一直没有书,我......们只能抄一课学一课。我们多么渴望每人都能有一本教科书啊!

四个“没有”写出了当时学习条件“非常艰苦”。三个“就......”写出了“我们”“顽强地艰苦学习”。

这部分的中心句不是“我们学习的学习条件非常艰苦”,而是“在那炮火连天的战争环境中,我们仍然坚持学习”。

“我们多么渴望每人都能有一本教科书啊!”这句话起过渡作用,既承接上文,说明在那样的条件下,教科书是那么珍贵,同时反映“我们”对学习的渴望;也开启下文,讲述关于教科书的故事。

(二)揣摩编者的意图,整合单元内容

编者意图(见教材分析)

单元整合

1、《小小的书橱》、“金钥匙”和自检教学内容整合,利用阅读课,让学生亲身实践,到图书室查找自己需要的书。

2、《山沟里的孩子》、语文天地中的“读一读,在课文中找出相对应的句子,写一写”和“日积月累”中的“读一读”教学内容整合。

3、《珍贵的教科书》、“初显身手”和”畅所欲言”教学内容整合。

4、完成“选字组成词语”“读一读,写写加点的词语”“读一读,背一背”

5、自读《书本里的蚂蚁》与“笔下生花”教学内容整合。

6、评改习作,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三)增强语文本体意识

如 《小小的书橱》

①语文知识点;

认字7个,写字7个。理解“浩瀚、漫游、沐浴、沉思、幻想、充实、挖掘”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积累词语。背诵诗歌。

②语文能力提升点;

A.体会总-分-总的写法。

B.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文描绘了小小的书橱就像“广阔的世界,浩瀚的海洋”,“我”在那里度过了愉快的时光,挖掘到无穷的宝藏,抒发了“我”对小书橱、对书的喜爱之情。

③语文方法习得点;

A.读第4小节,以读过的书为例说明读书要联系自己和生活实际,和书中的人物一起欢乐,一起悲伤,还要做好单元后面的“自检”,分小组进行课外阅读交流,或者班级图书会,从而习得读书的方法。

B.习得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的基本格式:

课文记叙了......过程;描绘了.......情景;抒发了......情感。

④语言发展生长点;

一个“小”字,突出了读书对人的意义。前后两个“坐”彰显了书的神奇力量。

(四)增强语用意识

△ 学语文,用语文;学语言,用语言;

读懂内容——读

《山沟里的孩子》描写了山沟里的孩子们起早贪黑、翻山越岭去上学的情景,就像流动的画面,生动而多彩。

读出情感——悟

山沟里的孩子们为了实现美好的理想而刻苦学习的积极向上的精神。

读明表达——写

通过让学生画画或者造句,让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各种色彩表示的意义,并能够在以后的习作中适当运用。

△关于习作指导:

(1)写不具体,缺乏条理和层次——围绕“题目”设问,顺着问题而写。

(2)平淡乏味——“5+3+2”的写作模式,5个自然段,3处语言亮点,至少2种修辞手法;

(3)有中心但不突出——围绕题目中心词写。开头、中间、结尾是否扣题;

(4)旧作翻新 巧妙改换。

七、给同事的教学建议:

1、将语文课上得“干净”些。

“干净”于教学内容的精当;“干净”于教学思路的清晰;“干净”于教学语言的简洁。 语文课堂教学要“干净”,内容的取舍要精当。什么地方该讲什么地方可以不讲、什么地方该用繁笔重锤敲打,什么地方该用简笔走马观花,要了然于心,因为一节课绝无解决所有的问题的可能。说到底就是对文本的解读要准确。

2、教师要的是静气

静下心来备每一节课,静下心来查找每一个词语和相关资料,静下心来读懂文中每一个词、句、段及篇的关系,静下心来从作者的位置居高临下理解遣词造句和布局谋篇的匠心,静下心来与每一个学生对话,品味与学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品尝其中的乐趣,品味其中的意义,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言行,静下心来总结规律,并作正反两方面的积累,静下心来读几本书,静下心来研究学问。


相关内容

  •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说教材
  •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说教材 858农场子弟校安家华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所说的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下面我将从"把握学段目标"" 教材编写意图" "总体把握教材" &quo ...

  •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课程说明书
  •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程说明书> 课程名称:小学语文 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 教学材料: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课程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课 时 数:108课时 授课教师:六年级语文教师 适用年级:小学六年级下册 课程目标: 1.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 产党. ...

  •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程说明书
  •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 麻窝小学六年级语文学科 课程说明书 教师:王荣海 时间:2014.3.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程说明书> 课程名称:小学语文 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 教学材料: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课程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课 时 数:108课时 授课教师:王荣海 适用 ...

  • 四年级下册读书计划
  • 小学四年级读书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童年阅读是为人的成长打下精神底子的过程,是让人们的头脑和精神变得澄明.丰富.深刻和美好的过程.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理由也有责任用童年阅读来守望儿童心灵的故园,让我们的孩子多一份语言的醇厚和灵动,多一份精神的丰裕和深广.那么如何让阅读的雨露点点滋润孩子的心窝,带 ...

  •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师读书学习计划
  • 教师读书学习计划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它作为人类财富保存下来,并为人类生活的进一步发展服务.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聪慧,读书使人高尚,读书使人文明,读书使人明理,读书使人善辩.为了促进教学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提高自己的政治.业务水平和师德修养,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更能符合时代 ...

  •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课程纲要2
  •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语文(二年级下册) 课程类型:基础性课程 教学材料: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 适用年级:小学二年级学生 授课时间安排: 培养良好习惯(4) 2课时 识字1--4课 8课时 课文1--12课 36课时 识字5--8课 8课时 课文13--24课 36课时 综 ...

  •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进度
  •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进度 (2010-2011学年度) 2.综合性学习形式多样,如讲故事.古诗竞赛.写字竞赛.猜谜语等,教师可根据教材,结合本地.本校.本班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 (制订:实验小学 审订:教研室) 苏教版国标本二语下册教学指导意见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共分四个部分:培养良好的学习 ...

  • 四年级语文下册课程说明书
  •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程说明书 一.课程名称: 小学四年级语文 二.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 三.教学材料: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小学四年级语文第八册 四.课时数: 五.授课教师:方正炎 六.全册课程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200,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 ...

  •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学期总备课
  •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学期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班大部分学生基础扎实,分析能力强,本学期将对这部分学生在训练的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其他学生基础一般,需加强双基的训练,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和理解能力.特别是学习困难的学生,由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学习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本学期打算从学生行为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