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一) 单选题

1. 科学家洛仑兹提出"蝴蝶效应"理论,他说:"可预言:一只蝴蝶在巴西振动翅膀会在得克萨斯州引起龙卷风",这个说法( )。

(A) 说明一种事物和现象可以通过一系列中介环节和另一事物、现象发生联系

(B) 片面夸大了联系的普遍性

(C) 把联系理解为主观随意的,否认联系的客观性

(D) 否认了联系的多样性

参考答案: (A)

2. 真理和价值在认识和实践中是( )。

(A) 是各自独立、毫不相干的 (B) 是相互冲突、无法统一的

(C) 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D) 是合二为一,无法区分的3.2.3

参考答案: (C)

3. 主体选择是指作为历史主体的人,从自身的需要和知识结构、经验、技能出发,根据历史的客观条件和发展趋势确定自己行为的方式和方向的行动。这种观点意味着( )。

(A) 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必须否定历史决定论

(B) 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与承认历史决定论并不矛盾

(C) 任何一种社会制度的产生都根源于主体的选择

(D) 历史决定论是根本错误的4.3.1

参考答案: (B)

4. 1633年,伽利略因宣传"日心说"被教廷判处终生监禁。1979年11月10日罗马教皇在公开集会上正式承认伽利略在340多年前受到教廷审判是不公正的,公开为伽利略平反。这说明( )。

(A) 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 (B) 真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谬误

(C) 真理是不断发展的 (D) 真理终将战胜谬误

参考答案: (D)

5.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 )。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C)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 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参考答案: (C)

6. 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

(A) 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B) 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C) 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D)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参考答案: (D)

7. 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提出"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指( )。

(A)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B)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C)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D)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关系

参考答案: (A)

8.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

(A) 生产方式 (B) 地理条件 (C) 社会意识 (D) 人口因素

参考答案: (A)

9. 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 )。

(A)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 英国宪章运动

(C) 芝加哥工人起义 (D) 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参考答案: (B)

10. 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 )。

(A) 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

(B)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

(C)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

(D) 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

参考答案:

(B)

11. 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应是( )。

(A) 抽象的绝对的统一 (B) 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 绝对的无条件的统一 (D) 永恒不变的统一

参考答案: (B)

12. "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 )。

(A) 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B) 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C) 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 (D) 旧唯物主义是割裂动与静止的辩证法

参考答案: (B)

13. 爱因斯坦指出:"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 )。

(A) 哲学是一切科学之科学 (B) 哲学是各门学科的知识基础

(C) 哲学对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D) 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参考答案: (C)

14.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这一论断说明了( )。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B) 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 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 (D) 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

参考答案: (B)

15. 从哲学上来讲,和谐就是指( )。

(A) 事物之间不存在矛盾 (B) 事物之间的矛盾没有斗争性

(C) 矛盾双方的绝对同一 (D) 矛盾的一种特殊形式

参考答案: (D)

16. 实践的客体是( )。

(A) 绝对精神的对象化 (B) 客观物质世界

(C) 人的意识的创造物 (D) 进入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

参考答案: (D)

17. 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 )。

(A) 马克思 (B) 爱因斯坦 (C) 达尔文 (D) 牛顿

参考答案: (A)

18. 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

(A) 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 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参考答案: (C)

19. 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

(A) 真理具有客观性 (B) 真理具有绝对性 (C) 真理具有相对性 (D) 真理具有全面性

参考答案: (C)

20. 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

(A)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C)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 (D) 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

参考答案: (A)

21. 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

(A) 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 与时俱进

(C) 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 科学性

参考答案: (A)

22.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

(A) 调查研究,了解情况 (B) 深入思考,形成理论

(C) 精心安排,制定计划 (D) 执行计划,付诸实践

参考答案: (D)

23. "只要知道自然界一切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和全部作用,一亿年以后的状况,都可以几个精确无误地演算出来,因为未来的一切早就在宇宙诞生时便已完全确定了"。这是( )。

(A) 唯心主义决定论 (B) 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

(C) 机械决定论 (D) 非决定论

参考答案: (C)

24. 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这是( )。

(A) 唯心主义的观点 (B) 折中主义的观点

(C) 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D) 历史循环论的观点

参考答案: (C)

25. 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 )。

(A) 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B) 意识不受客体影响

(C) 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 (D) 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参考答案: (C)

26. 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

(A) 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 (B) 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

(C)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D) 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

参考答案: (C)

27. "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一论断说明( )。

(A) 世界除了过程,什么都不存在

(B) 一切都在变化和发展,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

(C) 世界作为过程的集合体本身是没有方向的运动状态

(D) 承认运动就必然否认相对稳定

参考答案: (B)

28. 根据认识的发展规律,在认识的"熟知"与"真知"问题上的正确观点是( )。

(A) 熟知即真知 (B) 熟知不等于真知 (C) 熟知起源于真知 (D) 熟知必然转化为真知

参考答案: (B)

29.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

(A) 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B) 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C) 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D) 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参考答案: (C)

30. 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 )。

(A) 主张精神是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唯心论

(B) 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C) 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唯物主义

(D) 认为人的思想是人的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参考答案: (B)

31.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一观点表明( )。

(A) 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 (B) 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C) 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D) 意识是主观世界的客观映象

参考答案: (C)

32.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 )。

(A) 决定了社会发展趋势 (B) 决定着社会变革力度

(C) 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D) 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最终源泉

参考答案: (C)

33. 逻辑证明是( )。

(A) 实践标准的一个重要补充 (B) 实践标准以外的又一个检验真理的标准

(C) 先于实践标准的检验真理的标准 (D) 优于实践标准的检验真理的标准

参考答案: (A)

34. 按照辩证法的观点,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体现了( )。

(A) 根本性的质变 (B) 单纯的量变

(C) 质变过程的量的扩张 (D) 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

参考答案: (A)

35.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

(A)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 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参考答案: (C)

36.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

(A) 社会产品的分配不均 (B) 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暴力掠夺

(C) 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形成 (D) 剩余产品的出现

参考答案: (C)

37.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的含义是( )。

(A) 人类社会的发展像自然界一样有其规律性

(B) 社会发展史和自然界的发展史是完全相同的

(C) 社会的发展进程不受人们主观意志的影响

(D) 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包含偶然性的必然过程

参考答案: (A)

38. 提出价值规律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是( )。

(A) 马克思 (B) 亚当?斯密 (C) 大卫?李嘉图 (D) 威廉-配第

参考答案: (B)

39. 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 )。

(A) 抛弃 (B) 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

(C) 纯粹的否定 (D) 既克服又保留

参考答案: (D)

40. 在抗击"非典"中,许多患者被治愈后又捐出自己的血清,用于治疗其他患者,这说明( )。

(A) 人的价值只体现在特定的场合和行为中

(B) 人的价值必须以满足个人需要为前提

(C) 人的价值表现为人的能力的大小

(D) 人的价值是在满足自身和他人的需要中实现的

参考答案: (D)

(二) 多选题

1.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 )。

(A) 德国古典哲学 (B)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 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D) 法国启蒙思想

参考答案: (ABC)

2. 早在1999年,中美就中国加入WTO达成了双赢的协议,事实证明,它对两国的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在辩证法上的启示是( )。

(A) 矛盾双方在互相斗争中得到发展

(B) 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

(C)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发展

(D) 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从而制约事物的发展

参考答案: (ABC)

3. 邓小平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意指( )。

(A) 改革与第一次革命具有相同的内容

(B) 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C) 改革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D) 改革引起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深刻变化

参考答案: (BCD)

4. 中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乃阴阳之动静也。""皆本物理至固然。""动、静皆动也",这在哲学上表达了( )。

(A) 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B)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不显著的运动

(C) 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D) 静止和运动是相互包含的

参考答案: (ABCD)

5.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的力量。"这说明( )。

(A) 精神、意识对物质具有依赖性

(B) 精神和理论的作用可以取代物质的力量

(C) 人的意识不仅反映现实世界,而且可以通过实践改变现实世界

(D) 理论和精神可以通过群众转化为物质力量

参考答案: (ACD)

6. "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观点说明( )。

(A) 感性认识对于认识事物的本质没有任何帮助

(B) 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C)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D)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依存和渗透的

参考答案: (BCD)

7. 实事求是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它体现着( )。

(A) 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B) 认识和实践的统一

(C)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D)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参考答案: (ABCD)

8. 有人认为:"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世界,不如说是人造或人为的世界。在我们的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刻有人的技能的痕迹。"这种观点说明了:

(A) 人造的或人为的世界是唯一存在的世界

(B) 现实世界是人类精神的创造物

(C) 自在自然的世界正日益转化为人化的自然

(D) 人类世界是人的实践活动对象化的结果

参考答案: (CD)

9.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这表明( )。

(A) 社会中每个人都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

(B) 人是社会的主体

(C) 历史是由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构成的

(D) 历史规律实现于人的自觉活动之中

参考答案: (BCD)

10. 爱因斯坦1939年在获悉铀核裂变及其链式反应的发现后,曾上书美国总统罗斯福,建议研制原子弹,以防德国占先。然而,让爱因斯坦感到意外的是,二战结束前夕,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悍然将原子弹用于战争。这对爱因斯坦震动很大,从此开始投身反对核战争的运动。这段材料蕴涵的哲学原理是( )。

(A) 真理和价值总是一致的

(B) 真理和价值总是不一致的

(C) 真理和价值都是人类活动要追求的目标

(D) 真理和价值统一于人类的实践之中,最终由实践检验

参考答案: (CD)

(三) 判断题

1. 人们由于利益的驱动,疯狂挖掘草原上的植物??"发菜",严重地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局部土地沙漠化,这个案例说明过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客观规律 。

(A) 对 (B) 错

参考答案: (B)

2. 社会形态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A) 对 (B) 错

参考答案: (A)

3. 人工智能的出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

(A) 对 (B) 错

参考答案: (B)

4. "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

(A) 对 (B) 错

参考答案: (A)

5. "时间空间是一切事物的贮藏所"。

(A) 对 (B) 错

参考答案: (B)

6.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

(A) 对 (B) 错

参考答案: (A)

7.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A) 对 (B) 错

参考答案: (A)

8. 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钥匙是阶级斗争史。

(A) 对 (B) 错

参考答案: (B)

9. 制约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性条件是经济条件。

(A) 对 (B) 错

参考答案: (A)

10. 马克思主义认为,从人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

(A) 对 (B) 错

参考答案: (A)

11. 社会革命根源于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

(A) 对 (B) 错

参考答案: (B)

12. 马克思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它说明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的基本形式。

(A) 对 (B) 错

参考答案: (A)

13.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A) 对 (B) 错

参考答案: (A)

14. 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实践性。

(A) 对 (B) 错

参考答案: (B)

15. 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A) 对 (B) 错

参考答案: (A)

16.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德国。

(A) 对 (B) 错

参考答案: (B)

17.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A) 对 (B) 错

参考答案: (B)

18. 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据是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

(A) 对 (B) 错

参考答案: (A)

19.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A) 对 (B) 错

参考答案: (B)

20. "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A) 对 (B) 错

参考答案: (A)

(一) 单选题

1. 科学家洛仑兹提出"蝴蝶效应"理论,他说:"可预言:一只蝴蝶在巴西振动翅膀会在得克萨斯州引起龙卷风",这个说法( )。

(A) 说明一种事物和现象可以通过一系列中介环节和另一事物、现象发生联系

(B) 片面夸大了联系的普遍性

(C) 把联系理解为主观随意的,否认联系的客观性

(D) 否认了联系的多样性

参考答案: (A)

2. 真理和价值在认识和实践中是( )。

(A) 是各自独立、毫不相干的 (B) 是相互冲突、无法统一的

(C) 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D) 是合二为一,无法区分的3.2.3

参考答案: (C)

3. 主体选择是指作为历史主体的人,从自身的需要和知识结构、经验、技能出发,根据历史的客观条件和发展趋势确定自己行为的方式和方向的行动。这种观点意味着( )。

(A) 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必须否定历史决定论

(B) 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与承认历史决定论并不矛盾

(C) 任何一种社会制度的产生都根源于主体的选择

(D) 历史决定论是根本错误的4.3.1

参考答案: (B)

4. 1633年,伽利略因宣传"日心说"被教廷判处终生监禁。1979年11月10日罗马教皇在公开集会上正式承认伽利略在340多年前受到教廷审判是不公正的,公开为伽利略平反。这说明( )。

(A) 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 (B) 真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谬误

(C) 真理是不断发展的 (D) 真理终将战胜谬误

参考答案: (D)

5.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 )。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C)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 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参考答案: (C)

6. 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

(A) 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B) 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C) 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D)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参考答案: (D)

7. 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提出"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指( )。

(A)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B)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C)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D)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关系

参考答案: (A)

8.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

(A) 生产方式 (B) 地理条件 (C) 社会意识 (D) 人口因素

参考答案: (A)

9. 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 )。

(A)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 英国宪章运动

(C) 芝加哥工人起义 (D) 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参考答案: (B)

10. 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 )。

(A) 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

(B)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

(C)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

(D) 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

参考答案:

(B)

11. 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应是( )。

(A) 抽象的绝对的统一 (B) 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 绝对的无条件的统一 (D) 永恒不变的统一

参考答案: (B)

12. "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 )。

(A) 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B) 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C) 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 (D) 旧唯物主义是割裂动与静止的辩证法

参考答案: (B)

13. 爱因斯坦指出:"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 )。

(A) 哲学是一切科学之科学 (B) 哲学是各门学科的知识基础

(C) 哲学对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D) 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参考答案: (C)

14.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这一论断说明了( )。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B) 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 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 (D) 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

参考答案: (B)

15. 从哲学上来讲,和谐就是指( )。

(A) 事物之间不存在矛盾 (B) 事物之间的矛盾没有斗争性

(C) 矛盾双方的绝对同一 (D) 矛盾的一种特殊形式

参考答案: (D)

16. 实践的客体是( )。

(A) 绝对精神的对象化 (B) 客观物质世界

(C) 人的意识的创造物 (D) 进入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

参考答案: (D)

17. 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 )。

(A) 马克思 (B) 爱因斯坦 (C) 达尔文 (D) 牛顿

参考答案: (A)

18. 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

(A) 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 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参考答案: (C)

19. 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

(A) 真理具有客观性 (B) 真理具有绝对性 (C) 真理具有相对性 (D) 真理具有全面性

参考答案: (C)

20. 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

(A)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C)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 (D) 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

参考答案: (A)

21. 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

(A) 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 与时俱进

(C) 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 科学性

参考答案: (A)

22.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

(A) 调查研究,了解情况 (B) 深入思考,形成理论

(C) 精心安排,制定计划 (D) 执行计划,付诸实践

参考答案: (D)

23. "只要知道自然界一切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和全部作用,一亿年以后的状况,都可以几个精确无误地演算出来,因为未来的一切早就在宇宙诞生时便已完全确定了"。这是( )。

(A) 唯心主义决定论 (B) 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

(C) 机械决定论 (D) 非决定论

参考答案: (C)

24. 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这是( )。

(A) 唯心主义的观点 (B) 折中主义的观点

(C) 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D) 历史循环论的观点

参考答案: (C)

25. 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 )。

(A) 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B) 意识不受客体影响

(C) 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 (D) 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参考答案: (C)

26. 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

(A) 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 (B) 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

(C)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D) 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

参考答案: (C)

27. "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一论断说明( )。

(A) 世界除了过程,什么都不存在

(B) 一切都在变化和发展,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

(C) 世界作为过程的集合体本身是没有方向的运动状态

(D) 承认运动就必然否认相对稳定

参考答案: (B)

28. 根据认识的发展规律,在认识的"熟知"与"真知"问题上的正确观点是( )。

(A) 熟知即真知 (B) 熟知不等于真知 (C) 熟知起源于真知 (D) 熟知必然转化为真知

参考答案: (B)

29.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

(A) 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B) 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C) 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D) 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参考答案: (C)

30. 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 )。

(A) 主张精神是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唯心论

(B) 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C) 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唯物主义

(D) 认为人的思想是人的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参考答案: (B)

31.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一观点表明( )。

(A) 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 (B) 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C) 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D) 意识是主观世界的客观映象

参考答案: (C)

32.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 )。

(A) 决定了社会发展趋势 (B) 决定着社会变革力度

(C) 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D) 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最终源泉

参考答案: (C)

33. 逻辑证明是( )。

(A) 实践标准的一个重要补充 (B) 实践标准以外的又一个检验真理的标准

(C) 先于实践标准的检验真理的标准 (D) 优于实践标准的检验真理的标准

参考答案: (A)

34. 按照辩证法的观点,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体现了( )。

(A) 根本性的质变 (B) 单纯的量变

(C) 质变过程的量的扩张 (D) 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

参考答案: (A)

35.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

(A)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 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参考答案: (C)

36.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

(A) 社会产品的分配不均 (B) 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暴力掠夺

(C) 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形成 (D) 剩余产品的出现

参考答案: (C)

37.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的含义是( )。

(A) 人类社会的发展像自然界一样有其规律性

(B) 社会发展史和自然界的发展史是完全相同的

(C) 社会的发展进程不受人们主观意志的影响

(D) 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包含偶然性的必然过程

参考答案: (A)

38. 提出价值规律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是( )。

(A) 马克思 (B) 亚当?斯密 (C) 大卫?李嘉图 (D) 威廉-配第

参考答案: (B)

39. 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 )。

(A) 抛弃 (B) 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

(C) 纯粹的否定 (D) 既克服又保留

参考答案: (D)

40. 在抗击"非典"中,许多患者被治愈后又捐出自己的血清,用于治疗其他患者,这说明( )。

(A) 人的价值只体现在特定的场合和行为中

(B) 人的价值必须以满足个人需要为前提

(C) 人的价值表现为人的能力的大小

(D) 人的价值是在满足自身和他人的需要中实现的

参考答案: (D)

(二) 多选题

1.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 )。

(A) 德国古典哲学 (B)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 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D) 法国启蒙思想

参考答案: (ABC)

2. 早在1999年,中美就中国加入WTO达成了双赢的协议,事实证明,它对两国的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在辩证法上的启示是( )。

(A) 矛盾双方在互相斗争中得到发展

(B) 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

(C)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发展

(D) 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从而制约事物的发展

参考答案: (ABC)

3. 邓小平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意指( )。

(A) 改革与第一次革命具有相同的内容

(B) 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C) 改革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D) 改革引起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深刻变化

参考答案: (BCD)

4. 中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乃阴阳之动静也。""皆本物理至固然。""动、静皆动也",这在哲学上表达了( )。

(A) 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B)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不显著的运动

(C) 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D) 静止和运动是相互包含的

参考答案: (ABCD)

5.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的力量。"这说明( )。

(A) 精神、意识对物质具有依赖性

(B) 精神和理论的作用可以取代物质的力量

(C) 人的意识不仅反映现实世界,而且可以通过实践改变现实世界

(D) 理论和精神可以通过群众转化为物质力量

参考答案: (ACD)

6. "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观点说明( )。

(A) 感性认识对于认识事物的本质没有任何帮助

(B) 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C)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D)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依存和渗透的

参考答案: (BCD)

7. 实事求是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它体现着( )。

(A) 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B) 认识和实践的统一

(C)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D)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参考答案: (ABCD)

8. 有人认为:"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世界,不如说是人造或人为的世界。在我们的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刻有人的技能的痕迹。"这种观点说明了:

(A) 人造的或人为的世界是唯一存在的世界

(B) 现实世界是人类精神的创造物

(C) 自在自然的世界正日益转化为人化的自然

(D) 人类世界是人的实践活动对象化的结果

参考答案: (CD)

9.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这表明( )。

(A) 社会中每个人都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

(B) 人是社会的主体

(C) 历史是由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构成的

(D) 历史规律实现于人的自觉活动之中

参考答案: (BCD)

10. 爱因斯坦1939年在获悉铀核裂变及其链式反应的发现后,曾上书美国总统罗斯福,建议研制原子弹,以防德国占先。然而,让爱因斯坦感到意外的是,二战结束前夕,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悍然将原子弹用于战争。这对爱因斯坦震动很大,从此开始投身反对核战争的运动。这段材料蕴涵的哲学原理是( )。

(A) 真理和价值总是一致的

(B) 真理和价值总是不一致的

(C) 真理和价值都是人类活动要追求的目标

(D) 真理和价值统一于人类的实践之中,最终由实践检验

参考答案: (CD)

(三) 判断题

1. 人们由于利益的驱动,疯狂挖掘草原上的植物??"发菜",严重地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局部土地沙漠化,这个案例说明过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客观规律 。

(A) 对 (B) 错

参考答案: (B)

2. 社会形态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A) 对 (B) 错

参考答案: (A)

3. 人工智能的出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

(A) 对 (B) 错

参考答案: (B)

4. "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

(A) 对 (B) 错

参考答案: (A)

5. "时间空间是一切事物的贮藏所"。

(A) 对 (B) 错

参考答案: (B)

6.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

(A) 对 (B) 错

参考答案: (A)

7.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A) 对 (B) 错

参考答案: (A)

8. 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钥匙是阶级斗争史。

(A) 对 (B) 错

参考答案: (B)

9. 制约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性条件是经济条件。

(A) 对 (B) 错

参考答案: (A)

10. 马克思主义认为,从人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

(A) 对 (B) 错

参考答案: (A)

11. 社会革命根源于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

(A) 对 (B) 错

参考答案: (B)

12. 马克思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它说明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的基本形式。

(A) 对 (B) 错

参考答案: (A)

13.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A) 对 (B) 错

参考答案: (A)

14. 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实践性。

(A) 对 (B) 错

参考答案: (B)

15. 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A) 对 (B) 错

参考答案: (A)

16.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德国。

(A) 对 (B) 错

参考答案: (B)

17.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A) 对 (B) 错

参考答案: (B)

18. 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据是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

(A) 对 (B) 错

参考答案: (A)

19.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A) 对 (B) 错

参考答案: (B)

20. "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A) 对 (B) 错

参考答案: (A)


相关内容

  •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研究三十年
  •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研究三十年 作者:刘志明 文章来源 <学术动态>2010年2月25日第6期 一.关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研究的新变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郑重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性抉择,中国进入了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新时期.几乎是与此同时,世界掀起改革调整的时代潮流,和平 ...

  • 20160804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
  •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 常欣欣 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原理教研室主任.教授 各位同学大家好,现在我们开始讲课,今天讲课的题目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那么科学技术社会主义原理了,它包含那些内容?我们今天这门课,给大家概括的讲一下. 一.关于社会主义历史必然性原理 ...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真题强化1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汉语言文学自考本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代码:03709) 真题强化(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 1. A .按生产要素分配 B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C .按能力大 ...

  • 周新城: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首要任务
  • 在建党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这一讲话是推进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政治宣言.他要求"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他明确提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八项任务.其中第一项任务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 ...

  • 马克思基本原理与社会现实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社会现实 2009级化学工程与工艺(1)班 丘建斌 091060025 中文摘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要求我们正确处理前进和发展中的工作,把马克思主义落实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推进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运用马克思基本原理分析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如何解决气候变化 ...

  • 马克思主义永远不会过时
  • 马克思主义永远不会过时 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这是一个重大原则问题.从我们党成立时起,马克思主义就是我们党的根本指导思想.在我们社会的意识形态中,马克思主义居于指导地位.这都是写进了党章,写进了宪法的,并成为我国立国之本的四项基本原则之一. 然而多年来,除有人公开反对和攻击马克思主义之外,一些人更多的 ...

  • 刍议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的现实意义
  • [摘 要]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对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方法论具有较强的指导性,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基本观点之上的.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利于准确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培养自身的理论思维能力,提升自己的认识和实践能力.只有真正走进马克思.列宁 ...

  • 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范式"的出场与逻辑
  • 作者:曹典顺 学习与探索 2014年07期 中图分类号:B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462X(2014)03-0009-07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与推广,起始于新文化运动,盛行于新中国建设时期,创新于改革开放时代.无论是新文化运动,还是新中国建设,抑或是改革开放,都必须有着与之相 ...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 (附:各章简答.论述) 一.课程性质与要求. 1.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各个专业的公共必考课,是为培养和检验自学应考者对马克思主义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掌握及运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 ...

  • 读原著 学原理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读原著 学原理 作者:王鹏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上>2015年第05期 [摘要]经典原著,则是记录和论述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的原始文本的统称.阅读经典著作对于增强<原理>课教学效果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