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解牛]教学设计1

《庖丁解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从课文中理解: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只要反复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就能像庖丁一样,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做到“游刃有余”。

2.体会本文层次清晰、结构完整的特点,学习本文细致生动的描写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二、学习难点、重点

1. 庖丁解牛技术高超的原因是什么?

2、对本文“庄子之道”以及所具有启示意的理解。

【导入新课】

作者简介:

庄子的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在认识论上属于相对主义,对生活的态度主张一切“安时而处顺”;政治上主张“_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这篇课文是《庄子•养生主》里的一则寓言。题目是后来加的,原意是讲养身之道。养生主:指养生的主要关键。《庄子•养生主》所揭示的主题思想是: 护养精神生命的方法莫过于顺其自然.

新授课阶段

字词的理解:

字音:

踦____ (支撑,接触) yǐ

騞____ (象声词) huā

卻____ (同隙,空隙) xì

窾____ (空) kuǎn

綮____ (结合处) qìng

軱____ (大骨) gū

硎____ (磨刀石) xíng

怵____ (害怕,恐惧) chù

謋____ (象声词) huò

一、分析文本

1、 解题:庖,厨师。丁,人名。解,分解、分割。

2、 请一生回顾故事情节。

3、 思考:

(1)课文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一个解牛技艺娴熟高超的庖丁形象。

(2)庖丁高超技艺的形成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技艺怎样?说说你的体会. 始解之时——目见全牛 (不懂规律)

三年之后——目无全牛 (认识规律)

方今之时——游刃有余 (运用规律)

(3)庖丁技艺高超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掌握了解牛的规律

(4)没有掌握解牛规律的厨师又是什么情况呢?

良庖岁更刀

对比 族庖月更刀

庖丁刀如新

由此可见,遵循“道”和不遵循“道”有着完全不同的结果,通过对比,强调了遵循“道”的重要作用。

(5)总结:庖丁解牛技术高超的原因是什么?

其一,探寻“道”。“臣之所好者道也

其二,遵循”道“ 。 “依乎天理”,“因其固 然”,尊重事物的规律

其三,谨慎的态度。“每至于族,吾见其 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从来不骄傲大意。

二、通过形象,探究意旨

1、思考:庄子塑造这样的一个人物形象,写作这样的一则寓言故事,仅仅就是为了让我们认识这么一个技艺高超的杀牛师傅吗?

引导学生看文中最后一段: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由此可见,解牛之道和养生之道有相似之处。庄子想借这篇文章表明自己的养生之道。

2、你认为庄子的“养生之道”与庖丁的“解牛之道”之间有何相似之处?

间”,避开矛盾,顺应自然,保养自己(刀)。同时,在得意之时,也不要得意忘形,应谨慎收敛自己,以免受到伤害。这样才能达到养生的目的。

3、这个寓言给了你什么启示?(这则故事除了养生之道外,还能给人以哪些更具有普遍意义的启示?)

反复实践,不断积累,就能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

面对困难,不应逃避,应勇于面对。

要热爱本职工作。

反复练习,就熟能生巧。

做事要循序渐进。

小结: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只要“依乎天理”,“因其固然”,不断积累经验,就能够逐步掌握客观规律,在实践中进入自由的境界,做到“游刃有余”。即使把握了客观规律,面对具体问题,仍旧要有谨慎的态度,才能够把事情做好。

课堂小结

[清]王国维《人间词话》人生三境界说: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臣之所好者,道也——不畏艰难,目标高远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三年之后、方今之时——坚定不移,孜孜以求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千锤百炼,终成正果

同学们,希望在人生的道路上,你也能如庖丁一样去不畏艰难地寻求“道”,坚定不移小心谨慎地遵循“道”,那么,最后你也会如庖丁一般达到游刃有余的美好境界!

作业

见同步练习部分

拓展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曹端,字正夫,渑池人。永乐六年举人。五岁见《河图》《洛书》,即画地以质之父。及长,专心性理。其学务躬行实践,而以静存为要。读宋儒《太极图》《通书》《西铭》,叹曰:“道在是矣。”笃志研究,坐下著足处,两砖皆穿。事父母至孝。父初好释氏,端为《夜行烛》

一书进之,谓:“佛氏以空为性,非天命之性;老氏以虚为道,非率性之道。”父欣然从之。继遭二亲丧,五味不入口,既葬,庐墓六年。

端初读谢应芳《辨惑编》,笃好之,一切浮屠、巫觋(】(i)、风水、时曰之说屏不用。上书邑宰,毁淫祠百余,为设里社、里谷坛,使民祈报。年荒劝振,存活甚众。为霍州学正,修明圣学。诸生服从其教,郡人皆化之,耻争讼。知府郭晟问为政,端曰:“其公廉乎。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晟拜受。遭艰归,渑池、霍诸生多就墓次①受学。服阕,改蒲州学正。霍、蒲两邑各上章争之。霍奏先得请。

霍州李德与端同时,亦讲学于其乡。及见端,退语诸生曰:“学不厌,教不倦,曹子之盛德也。至其知古今,达事变,未学鲜或及之。古云„得经师易,得人师难‟,诸生得人师矣。”遂避席去。端亦高其行谊,命诸生延致之.讲明正学。

端先后在霍十六载,宣德九年卒官,年五十九。诸生服丧之年,霍人罢市巷哭,童子皆流涕。贫不能归葬,遂留葬霍。

注:①墓次:服丧人的临时住处。

1.比较“其”字的意义和用法,选出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① 其学务躬行实践 ②其公廉乎 ③亦讲学于其乡

④至其知古今 ⑤端亦高其行谊

A.①句和②句相同,③④⑤句相同。

B.①句和④句相同,③句和⑤句相同,②句与以上四句都不同。

C.①句和③句相同,④句和⑤句相同,②句与以上四句都不同。

D.③句和⑤句相同,①②④句相同。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①佛氏以空为性

②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

①父欣然从之

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①为设里社、里谷坛,使民祈报

②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

①公则民不敢慢

②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曹端“品德高尚”的一组是

①笃志研究,坐下著足处,两砖皆穿

②诸生服从其教,郡人皆化之,耻争讼

③霍、蒲两邑各上章争之

④知古今,达事变,未学鲜或及之

⑤端亦高其行谊,命诸生延致之,讲明正学

⑥诸生服丧之年,霍人罢市巷哭,童子皆流涕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①②⑤ D.③⑤⑥

4.下列叙述或评价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曹端读谢应芬的《辨惑编》后对佛教道教、巫婆神汉、阴阳先生、凶时吉日的说法都不相信,表现他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B.曹端设里社、里谷坛,让百姓祈报收成,在我们看来仍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

C.与曹端同时在霍州讲学的李德见到曹端,离开时对曹端的学生说了一番话,赞扬曹端学识广博,是难得的人师。

D.曹端去世,诸生服丧之年,霍州人罢市巷哭,童子皆流涕。其原因是曹端在霍州十六载,做官时为政公廉。

5.把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郡人皆化之,耻争讼。

译文:

(2)至其知古今,达事变,未学鲜或及之。

译文:

(3)得经师易,得人师难。

译文:

参考答案

1.B解释:考查虚词“其”的用法。因为①④句“其”字直接充当主语或小主语,译作“他”;③⑤句“其”字都作定语,译作“他的”;②句“其”字表委婉判断,译作“也许”“大概”之类,属副词。

2.B(①的“之”是代词,指代曹端所说的道理(话);②的“之”是动词,“往,到”。A项①②“以”是介词,相当于“把"。C项两个“为”都是介词,相当于“给”、“替”;D项两个“则”都相当于“就”)

3.D(①研究的持之以恒;②④学识渊博)

4.B(A项“佛教道教”与原文“浮屠”不符;C项“离开时”应为“离开后”.“对曹端的学生”应为“对自己的学生”;D项,原因除为政公廉外,更主要的是他有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道德.为霍州做了许多好事)

5.①郡里的百姓都被他教化了,把打官司当作可耻的事。②至于他懂得古今,通晓社会变化,没涉及的学问很少。③得到一位讲经的老师容易,而得到一位教诲做人的老师难。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曹端,字正夫,渑池人。永乐六年举人。五岁时看到《河图》《洛书》,就摹画在地上问他父亲。等到长大,专心于研究大道理。他学习大道理,努力从自身做起,而且把所学的道理静心存留于心作为主要的。他读宋代儒学著作《太极图》《通书》《西铭》,感既道:“大道理就在这里面了。”于是专心致志在研究,座位下踏脚的地方,两块砖都磨穿了。他对父母极孝顺。父亲当初极信佛教,曹端写了题为《夜行烛》的一封信送给父亲,信中说:“佛教把空作为要义,这不是人类社会规律的要义。道教把虚作为理论,这不是依从本性的理论。”他父亲愉快地依从了他所说的道理。后来经历了父母双亡的痛苦,他各种有滋味的东西都吃不进去。安葬父母后,筑庐冢守墓六年。

曹端刚开始读谢应芳的《辨惑编》时,极信其中所讲的道理,所有关于佛教的、巫术的、阴阳风水、时日吉凶的道理都除去不用。写信给县令.毁掉滥设的祠堂百余座,给百姓修土地庙,建谷坛,让他们祈报年成。遇到荒年,鼓励(富户)救济灾民,救活了许多人。做霍州学正时,研究整理儒学,学生们都遵循他的教诲,郡里的百姓都被他教化了,把打官司当作可耻的事。知府郭晟请教他治理政事的方法,曹端说:“也许是公和廉吧。做到公了百姓就不敢不敬了.做到廉了小吏就不敢欺瞒了。”郭晟拜谢欣然接受。曹端遇父母的丧事回故里,渑池、霍州的众多学生到曹端守墓的地方来听从他教诲,服丧期满,改任蒲州学正。霍州、

蒲州两地各自上奏章争着要曹端,霍州的奏章先得到批准。

霍州的李德跟曹端是同时代的人,也在霍州讲学,等到他见过曹端,回来对他众弟子说:“学而不厌,教而不倦,这是曹先生的高尚品德。至于他懂得古今,通晓社会变化,没涉及的学问很少。古语说:„得到一位讲戏的老师容易,而得到一位教诲做人的老师难。‟你们得到一位教诲做人的老师了。”于是李德不再讲学要离开霍州。曹端也称赞李德的品行与情谊.让众弟子请他回来,一起讲解合乎正道的学问。

曹端先后在霍州十六年,宣德九年辞世于任上,时年五十九岁。他的众多弟子服丧之年。霍州百姓连买卖都不做了,街巷中充满哭声,孩子们都痛哭流涕。曹端因清贫而不能回故乡安葬。于是留葬在霍州。

《庖丁解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从课文中理解: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只要反复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就能像庖丁一样,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做到“游刃有余”。

2.体会本文层次清晰、结构完整的特点,学习本文细致生动的描写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二、学习难点、重点

1. 庖丁解牛技术高超的原因是什么?

2、对本文“庄子之道”以及所具有启示意的理解。

【导入新课】

作者简介:

庄子的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在认识论上属于相对主义,对生活的态度主张一切“安时而处顺”;政治上主张“_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这篇课文是《庄子•养生主》里的一则寓言。题目是后来加的,原意是讲养身之道。养生主:指养生的主要关键。《庄子•养生主》所揭示的主题思想是: 护养精神生命的方法莫过于顺其自然.

新授课阶段

字词的理解:

字音:

踦____ (支撑,接触) yǐ

騞____ (象声词) huā

卻____ (同隙,空隙) xì

窾____ (空) kuǎn

綮____ (结合处) qìng

軱____ (大骨) gū

硎____ (磨刀石) xíng

怵____ (害怕,恐惧) chù

謋____ (象声词) huò

一、分析文本

1、 解题:庖,厨师。丁,人名。解,分解、分割。

2、 请一生回顾故事情节。

3、 思考:

(1)课文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一个解牛技艺娴熟高超的庖丁形象。

(2)庖丁高超技艺的形成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技艺怎样?说说你的体会. 始解之时——目见全牛 (不懂规律)

三年之后——目无全牛 (认识规律)

方今之时——游刃有余 (运用规律)

(3)庖丁技艺高超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掌握了解牛的规律

(4)没有掌握解牛规律的厨师又是什么情况呢?

良庖岁更刀

对比 族庖月更刀

庖丁刀如新

由此可见,遵循“道”和不遵循“道”有着完全不同的结果,通过对比,强调了遵循“道”的重要作用。

(5)总结:庖丁解牛技术高超的原因是什么?

其一,探寻“道”。“臣之所好者道也

其二,遵循”道“ 。 “依乎天理”,“因其固 然”,尊重事物的规律

其三,谨慎的态度。“每至于族,吾见其 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从来不骄傲大意。

二、通过形象,探究意旨

1、思考:庄子塑造这样的一个人物形象,写作这样的一则寓言故事,仅仅就是为了让我们认识这么一个技艺高超的杀牛师傅吗?

引导学生看文中最后一段: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由此可见,解牛之道和养生之道有相似之处。庄子想借这篇文章表明自己的养生之道。

2、你认为庄子的“养生之道”与庖丁的“解牛之道”之间有何相似之处?

间”,避开矛盾,顺应自然,保养自己(刀)。同时,在得意之时,也不要得意忘形,应谨慎收敛自己,以免受到伤害。这样才能达到养生的目的。

3、这个寓言给了你什么启示?(这则故事除了养生之道外,还能给人以哪些更具有普遍意义的启示?)

反复实践,不断积累,就能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

面对困难,不应逃避,应勇于面对。

要热爱本职工作。

反复练习,就熟能生巧。

做事要循序渐进。

小结: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只要“依乎天理”,“因其固然”,不断积累经验,就能够逐步掌握客观规律,在实践中进入自由的境界,做到“游刃有余”。即使把握了客观规律,面对具体问题,仍旧要有谨慎的态度,才能够把事情做好。

课堂小结

[清]王国维《人间词话》人生三境界说: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臣之所好者,道也——不畏艰难,目标高远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三年之后、方今之时——坚定不移,孜孜以求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千锤百炼,终成正果

同学们,希望在人生的道路上,你也能如庖丁一样去不畏艰难地寻求“道”,坚定不移小心谨慎地遵循“道”,那么,最后你也会如庖丁一般达到游刃有余的美好境界!

作业

见同步练习部分

拓展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曹端,字正夫,渑池人。永乐六年举人。五岁见《河图》《洛书》,即画地以质之父。及长,专心性理。其学务躬行实践,而以静存为要。读宋儒《太极图》《通书》《西铭》,叹曰:“道在是矣。”笃志研究,坐下著足处,两砖皆穿。事父母至孝。父初好释氏,端为《夜行烛》

一书进之,谓:“佛氏以空为性,非天命之性;老氏以虚为道,非率性之道。”父欣然从之。继遭二亲丧,五味不入口,既葬,庐墓六年。

端初读谢应芳《辨惑编》,笃好之,一切浮屠、巫觋(】(i)、风水、时曰之说屏不用。上书邑宰,毁淫祠百余,为设里社、里谷坛,使民祈报。年荒劝振,存活甚众。为霍州学正,修明圣学。诸生服从其教,郡人皆化之,耻争讼。知府郭晟问为政,端曰:“其公廉乎。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晟拜受。遭艰归,渑池、霍诸生多就墓次①受学。服阕,改蒲州学正。霍、蒲两邑各上章争之。霍奏先得请。

霍州李德与端同时,亦讲学于其乡。及见端,退语诸生曰:“学不厌,教不倦,曹子之盛德也。至其知古今,达事变,未学鲜或及之。古云„得经师易,得人师难‟,诸生得人师矣。”遂避席去。端亦高其行谊,命诸生延致之.讲明正学。

端先后在霍十六载,宣德九年卒官,年五十九。诸生服丧之年,霍人罢市巷哭,童子皆流涕。贫不能归葬,遂留葬霍。

注:①墓次:服丧人的临时住处。

1.比较“其”字的意义和用法,选出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① 其学务躬行实践 ②其公廉乎 ③亦讲学于其乡

④至其知古今 ⑤端亦高其行谊

A.①句和②句相同,③④⑤句相同。

B.①句和④句相同,③句和⑤句相同,②句与以上四句都不同。

C.①句和③句相同,④句和⑤句相同,②句与以上四句都不同。

D.③句和⑤句相同,①②④句相同。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①佛氏以空为性

②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

①父欣然从之

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①为设里社、里谷坛,使民祈报

②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

①公则民不敢慢

②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曹端“品德高尚”的一组是

①笃志研究,坐下著足处,两砖皆穿

②诸生服从其教,郡人皆化之,耻争讼

③霍、蒲两邑各上章争之

④知古今,达事变,未学鲜或及之

⑤端亦高其行谊,命诸生延致之,讲明正学

⑥诸生服丧之年,霍人罢市巷哭,童子皆流涕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①②⑤ D.③⑤⑥

4.下列叙述或评价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曹端读谢应芬的《辨惑编》后对佛教道教、巫婆神汉、阴阳先生、凶时吉日的说法都不相信,表现他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B.曹端设里社、里谷坛,让百姓祈报收成,在我们看来仍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

C.与曹端同时在霍州讲学的李德见到曹端,离开时对曹端的学生说了一番话,赞扬曹端学识广博,是难得的人师。

D.曹端去世,诸生服丧之年,霍州人罢市巷哭,童子皆流涕。其原因是曹端在霍州十六载,做官时为政公廉。

5.把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郡人皆化之,耻争讼。

译文:

(2)至其知古今,达事变,未学鲜或及之。

译文:

(3)得经师易,得人师难。

译文:

参考答案

1.B解释:考查虚词“其”的用法。因为①④句“其”字直接充当主语或小主语,译作“他”;③⑤句“其”字都作定语,译作“他的”;②句“其”字表委婉判断,译作“也许”“大概”之类,属副词。

2.B(①的“之”是代词,指代曹端所说的道理(话);②的“之”是动词,“往,到”。A项①②“以”是介词,相当于“把"。C项两个“为”都是介词,相当于“给”、“替”;D项两个“则”都相当于“就”)

3.D(①研究的持之以恒;②④学识渊博)

4.B(A项“佛教道教”与原文“浮屠”不符;C项“离开时”应为“离开后”.“对曹端的学生”应为“对自己的学生”;D项,原因除为政公廉外,更主要的是他有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道德.为霍州做了许多好事)

5.①郡里的百姓都被他教化了,把打官司当作可耻的事。②至于他懂得古今,通晓社会变化,没涉及的学问很少。③得到一位讲经的老师容易,而得到一位教诲做人的老师难。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曹端,字正夫,渑池人。永乐六年举人。五岁时看到《河图》《洛书》,就摹画在地上问他父亲。等到长大,专心于研究大道理。他学习大道理,努力从自身做起,而且把所学的道理静心存留于心作为主要的。他读宋代儒学著作《太极图》《通书》《西铭》,感既道:“大道理就在这里面了。”于是专心致志在研究,座位下踏脚的地方,两块砖都磨穿了。他对父母极孝顺。父亲当初极信佛教,曹端写了题为《夜行烛》的一封信送给父亲,信中说:“佛教把空作为要义,这不是人类社会规律的要义。道教把虚作为理论,这不是依从本性的理论。”他父亲愉快地依从了他所说的道理。后来经历了父母双亡的痛苦,他各种有滋味的东西都吃不进去。安葬父母后,筑庐冢守墓六年。

曹端刚开始读谢应芳的《辨惑编》时,极信其中所讲的道理,所有关于佛教的、巫术的、阴阳风水、时日吉凶的道理都除去不用。写信给县令.毁掉滥设的祠堂百余座,给百姓修土地庙,建谷坛,让他们祈报年成。遇到荒年,鼓励(富户)救济灾民,救活了许多人。做霍州学正时,研究整理儒学,学生们都遵循他的教诲,郡里的百姓都被他教化了,把打官司当作可耻的事。知府郭晟请教他治理政事的方法,曹端说:“也许是公和廉吧。做到公了百姓就不敢不敬了.做到廉了小吏就不敢欺瞒了。”郭晟拜谢欣然接受。曹端遇父母的丧事回故里,渑池、霍州的众多学生到曹端守墓的地方来听从他教诲,服丧期满,改任蒲州学正。霍州、

蒲州两地各自上奏章争着要曹端,霍州的奏章先得到批准。

霍州的李德跟曹端是同时代的人,也在霍州讲学,等到他见过曹端,回来对他众弟子说:“学而不厌,教而不倦,这是曹先生的高尚品德。至于他懂得古今,通晓社会变化,没涉及的学问很少。古语说:„得到一位讲戏的老师容易,而得到一位教诲做人的老师难。‟你们得到一位教诲做人的老师了。”于是李德不再讲学要离开霍州。曹端也称赞李德的品行与情谊.让众弟子请他回来,一起讲解合乎正道的学问。

曹端先后在霍州十六年,宣德九年辞世于任上,时年五十九岁。他的众多弟子服丧之年。霍州百姓连买卖都不做了,街巷中充满哭声,孩子们都痛哭流涕。曹端因清贫而不能回故乡安葬。于是留葬在霍州。


相关内容

  • [庖丁解牛]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 西安市第八十三中学  赵亚平一.学情分析高中二年级的学生经过高一阶段一年的学习已形成较为成熟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在心理和思维能力方面较高一阶段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已经能够对人生和社会做出自己独立的思考.另外,在学习完高中阶段的五个必修模块后,学生已积累了较为系统的文言知识和一定的古代散文的阅读方法 ...

  • [庖丁解牛]课堂实录
  • [教学设想] <庖丁解牛>的文本主题,是要阐发"缘督以为经"的养生之道.庄子作为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生活的社会动荡.复杂,因而他的政治思想.哲学观点也有其复杂性.他的养生思想也如此,既有合理存在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教学应注重促进学生的上进心,而短短的一节 ...

  • [庖丁解牛]教学设计
  • <庖丁解牛>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积累重点字词. 2.学习庄子寓言的说理方法. 3.理解课文阐发的人生哲理,培养初步的批判继承古代文化遗产的能力. 导入:先秦诸子中能自成一家,别树一帜,具有独特内格的就是庄子.鲁迅称其文章"汪洋辟阖 ,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qu ...

  • "庖丁解牛"式教学的误区及其解决策略
  • [摘要]现在很多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对课文肢解有余而整合不足.通常会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错误,就如古之庖丁解牛,只见牛之各个部件,而不见牛之整体一样.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只有从整体上入手,去解读文本,设计教学. [关键词]语文 课堂 肢解 整合 古有庖丁,解牛时能做到目无全牛 ...

  • [庖丁解牛]教案5
  •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庖丁解牛>教案 教学目的: 1.读准字音,辨析多音字.通假字的正确读音.. 2.掌握课文中主要的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3.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及课文所包含的认识客观规律必须通过反复实践的道理. 4.学习用生动细致的描写来表达抽象的道理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 1 ...

  • 庖丁解牛教学设计
  • 语文教研组组内研讨课教学设计 授课题目 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 学情分析 庖丁解牛 李大年 高二 2 班 职称 授课类型 中学高级 阅读鉴赏课 高二 2 班是文科普通班,现有学生 32 人,其中体育生 4 人,学困生较多,语 文底子薄,思维水平一般,能够深入发言的学生较少.但学习态度端正,能够在教 师的 ...

  • 管窥"庖丁解牛"对演奏艺术的启示
  • 摘要:本文以先秦时期老庄学派的音乐美学思想"庖丁解牛"为理论基础,并结合实际演奏和教学经验,将其应用于演奏艺术中.在提高演奏者重视传统音乐美学思想的前提下,拓宽演奏思路,进一步提高演奏者的技术技巧和艺术表现等方面的能力. 关键词:庖丁解牛:演奏意识:高原现象 中图分类号:J60 ...

  • [庖丁解牛]的教案
  • <庖丁解牛>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本文中的重点字词,文言句式以及由本文生发出的成语,分 析人物形象. 能力目标:通过本文的研读,结合庖丁的成长历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 造力,同时体会寓言的多义性. 情感目标:结合文本,使学生理解一切事情都有它的客观规律,要在实践中 不断地总结 ...

  • 庖丁解牛Android中的SQLite之Sqlite中的数据类型
  • 大多数数据库管理系统使用的是静态类型系统,也就是说,数据库中每一个数据以及表中每一列都有它固定的数据类型.Sqlite使用了动态类型系统,那sqlite的数据类型系统有什么特性呢?如果感兴趣的话,继续往下阅读吧. 一.Sqlite中的数据-存储类型 存入sqlite中的数据都有一个存储类型,数据的存 ...